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22
闪光对焊原理和要求闪光对焊焊接过程的本质就是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分离表面的金属连为一体,达到焊接目的。
焊接装配面为对接接头,接通电源并使其断面逐渐移近达到局部接触,利用电阻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其断面金属融化,直到端面部位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时,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包括连续闪光对焊与预热闪光对焊。
一、对焊过程分析连续闪光对焊焊接循环由闪光、顶锻、保持、休止等程序组成。
闪光、顶锻二个连续阶段组成连续闪光对焊接头形成过程。
而保持、休止等程序则是对焊操作过程中所必须的。
预热闪光对焊则对其焊接循环中(闪光之前)设有预热阶段。
闪光的形成实质:接通电源并使两焊件端面轻微接触。
对口间将形成许多具有很小电阻的小触点,在很大电流密度的加热下,瞬间融化而形成连接对口两端的液体过梁。
同时在液体表面张力径向电磁压缩效应力,电磁斥力,电磁引力作用下,再加上强烈的加热。
过梁内部其他的表面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
例如:再低碳钢闪光对焊中,资料表明,过梁中的电流密度在爆破瞬间可高达3000A/mm2,爆破瞬间金属蒸气压力可达数百大气压,而它的温度高达6000—8000℃,液态金属微滴以超过60m/s的温度从对口间隙抛射出来,形成火花急流—闪光。
闪光对焊时,为了获得优质接头,闪光阶段结束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1. 对口金属尽量不被氧化。
这就要求闪光进行的稳定而又激烈,尤其要控制好闪光过程中焊件不应该短路,否则,将使端面局部过热。
2.在对口及其附近区域获得合适的温度分布。
其标志沿对口端面加热均匀,沿焊件长度获得合适的温度分布,端面上有一层厚的液态金属层。
3.顶锻是闪光对焊后期阶段,是对焊件施加顶锻力,使烧化端面紧紧接触,并使其实现优质结合所必须的操作。
闪光对焊时,为了获得优质接头,顶锻结束时必须满足下面基本要求:即对口及临近区域获得足够而又适当的塑性变形。
实践证明,要保证闪光结束时端面完全不被氧化是难以办到的,而安全可靠的途径是使那些在闪光节段氧化了的金属,利用顶锻随液体金属尽量排撞挤到毛刺中去。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标准(完整版)范本一:钢筋闪光对焊工艺标准(完整版)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参考文件2. 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定义3. 基本要求3.1 材料要求3.2 设备要求3.3 人员要求4. 工艺流程4.1 准备工作4.2 工艺步骤4.3 操作说明5. 工艺控制5.1 焊接参数控制5.2 焊接质量控制5.3 焊接缺陷处理6. 安全操作6.1 焊接操作安全要求6.2 设备安全要求6.3 应急处理7. 质量检验7.1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7.2 检验方法7.3 检验记录8. 技术要点8.1 焊接施工班组的建设和管理 8.2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8.3 焊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9. 附件附件:1. 工艺流程图2. 设备清单3. 检验报告样本4. 焊接缺陷处理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筋:指由钢铁制成的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长条状材料。
2. 闪光对焊:一种金属焊接方法,利用高温电弧将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工艺。
3. 工艺控制:指根据焊接工艺要求,对焊接参数、设备和工艺步骤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焊接质量的一系列措施。
4.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是指对焊接质量进行评估和确定的一套标准,用于判断焊接缺陷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 应急处理:是指在突发情况下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证焊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范本二: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规范(完整版)1. 简介1.1 目的1.2 范围1.3 参考资料2. 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定义3. 材料准备3.1 钢筋准备3.2 焊接材料准备3.3 其他材料准备4. 设备要求4.1 焊接设备要求4.2 其他设备要求5. 工艺步骤5.1 准备工作5.2 焊接操作步骤5.3 焊接后处理步骤6. 焊接参数6.1 电流参数6.2 电压参数6.3 闪光时间参数7. 质量控制7.1 焊接质量标准7.2 焊接质量控制措施7.3 焊接缺陷处理方法8. 安全操作8.1 个人防护8.2 焊接设备操作安全要求8.3 紧急处理方法9. 质量检验9.1 检验项目9.2 检验方法10. 技术要点10.1 施工队伍建设与管理 10.2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10.3 设备维护与保养附件:1. 工艺流程图2. 焊接设备清单3. 质量检验记录样本4. 焊接缺陷处理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筋:指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金属条2. 闪光对焊:一种金属焊接方法,利用高温电弧将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工艺3. 工艺步骤: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钢筋和焊接材料的准备、焊接设备的设置等。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引言:钢筋闪光对焊接头是建筑、桥梁等工程中常见的连接方式之一。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牢固程度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本文将介绍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以提供参考。
一、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标准1. 国家标准《钢筋闪光对焊接头技术规程》(GB/T 1499.2-2018)是国家对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标准进行统一的标准文档。
根据该标准,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焊缝应均匀、连续,无缺陷和夹渣等缺陷;(2)焊缝与钢筋的连接牢固,焊缝与母材之间无明显的夹杂物;(3)焊接头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夹沙、气孔等缺陷;(4)焊接头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2. 工程规范除了国家标准外,各行业的工程规范也会对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进行具体要求,例如建筑行业的《建筑钢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15)、桥梁行业的《公路桥梁施工与验收规范》(JTG/T B02-2013)等。
这些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工程类型,对焊接头的质量要求可能会有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焊接头的尺寸、形状、角度、强度等。
二、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检验方法1. 目视检验目视检验是最常用、最直观的一种检验方法。
通过裸眼观察焊接头的外观,可以初步判断焊接质量是否合格。
目视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焊缝的均匀性和连续性;(2)焊缝表面的光洁度;(3)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连接情况;(4)焊接头是否存在裂纹、夹沙和气孔等缺陷。
2. 检测仪器除了目视检验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检测仪器进行检验,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焊接头的质量。
(1)超声波探伤仪:用于检测焊缝中的夹杂物、气孔等缺陷。
(2)放射性检测仪器:用于检测焊接头的裂纹和缺陷。
3. 抽取样本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检验时,需要从焊接部位抽取样本进行检测。
现在有规范不可以用闪光对焊吗篇一: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标准2.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标准2.1. 总则2.1.1.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直径14~25mm的 HPB235、HRB335、HRB400钢筋接长的对焊焊接。
2.1.2. 术语(1)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根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的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2)对焊连接:通过钢筋热熔顶锻压力作用,使两根钢筋热熔后粘接,将一根钢筋受到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3)抗拉强度:接头试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按钢筋公称面积计算所达到的最大拉应力值。
2.1.3. 基本规定(1)含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在冷拉过程中,若在接头部位发生断裂时,可切除热影响区后再焊再拉;但不得多于两次。
且其冷拉工艺与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2)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试件数量与要求,应与质量检查与验收时间相同。
(3)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或钢板焊接部位和与电极接触的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当钢筋端部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4)进行闪光对焊时,应随时观察电源电压的波动情况。
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或小于8%时,应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当大于或等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5)焊机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
(6)对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班组及有关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中有关规定,并应执行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爆炸以及烧坏焊接设备等事故。
(7)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关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闪光对焊焊接工艺及方法1、施工准备(1)机具:主要机具:闪光对焊机、焊接夹具。
(2)作业条件:1)焊工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
2)设备及供气必须符合要求。
3)作业场地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试件送检→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查连续闪光焊工艺流程:闭合电路→闪光(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连续闪光加热至接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煅→无电顶煅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连续闪光加热至接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煅→无电顶煅闪光-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一次闪光闪平端面(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连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二次连续闪光加热至接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煅→无电顶煅(2)焊接工艺方法选择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采用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最大钢筋直径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当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则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
闪光对焊时,应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
(4)安全检查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5)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6)对焊焊接操作①连续闪光焊:通电后,应借肋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
②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
钢筋闪光对焊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总承包公司范围内各项目钢筋闪光对焊施工。
3、作业条件钢筋闪光对焊的作业条件应满足表1的内容,作业条件表 1常用对焊机主要技术数据表 2:4、工艺流程检查设备、电源→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试件→试件送检→确定焊接参数→钢筋焊接→质量检验→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试验5、焊接工艺5.1 连续闪光焊连续闪光焊焊接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过程。
其操作方法为:1、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促使钢筋间隙中产生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钢筋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过程。
闪光过程应当稳定强烈,以防焊口金属氧化。
2、当闪光达到规定程度后(烧平端面,闪掉杂质,热至溶化),即可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挤压。
顶锻过程应快速有力,以保证焊口闭合良好和使接头处产生适当的锻粗变形。
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3、适用条件: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等级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表 3注:对于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用钢筋在牌号后加E(例如:HRB400E、HRBF400E),可参照同级别钢筋进行闪光对焊。
5.2 预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即在连续闪光焊前增加一次预热过程,以扩大焊接热影响区。
工艺过程包括: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
其操作方法为:1、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钢筋端面交替分开,使其间隙发生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或使两钢筋端面一直紧密接触用脉冲电流产生电阻热(不闪光)来实现预热。
预热过程要充分,频率要适当,以保证热影响区的塑性。
2、闪光和顶锻过程与连续闪光焊相同。
SGBZ-0211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查收一致标准》GB50300-2001《钢筋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查收规程》JGJ18-961、范围本工艺标准合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热轧钢筋的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
2、施工准备2.1 资料及主要机具: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定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入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知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
主要机具: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防备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切断机、空压机、水源、除锈机或钢丝刷、冷拉调直作业线。
常用对焊机主要技术数据见表4-20 。
常用对焊机主要技术数据表 4-20焊机型号UN1-50UN1-75UN1-100UN2-150UN17-150-1动夹具传动方式杠杆挤压弹簧(人力控制)电动机凸轮气- 液压额定容量KVA5075100150150负载连续率%2520202050电源电压V220/380220/380380380380次级电压调治范围V 2.9 ~ 3.52 ~ 4.5 ~ 4.05 ~ 3.8 ~次级电压调治级数6881616连续闪光焊钢筋最大直径mm10~ 1212~ 1616~2020~2520~25预热闪光焊钢筋最大直径mm20~ 2232~ 36404040每小时最大焊接件数507520~3080120冷却水耗资量L/h200200200200600压缩空气压力Mpa压缩空气耗资量m3/h1552.2 作业条件:焊工必定拥有有效的考试合格证。
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冷却水、压缩空气等应符合要求。
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 8%时,应采用适合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举措;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作业场所应有安全防备举措,防火和必要的通风举措,防备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钢筋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根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9-5-2-1对焊设备常用对焊机的技术性能,建筑工地常用的UN1-75型手动对焊机。
9-5-2-2对焊工艺钢筋闪光对焊的焊接工艺可分为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等,根据钢筋品种、直径、焊机功率、施焊部位等因素选用。
1.连续闪光焊连续闪光焊的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过程。
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根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端面的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般熔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
当闪光到预定的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
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2.预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是在连续闪光焊前增加一次预热过程,以扩大焊接热影响区。
其工艺过程包括: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
施焊时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这时钢筋端面的间隙中即发出断续的闪光,而形成预热过程。
当钢筋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闪光阶段,随后顶锻而成。
3. 闪光—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是在预热闪光焊前加一次闪光过程,目的是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使预热均匀。
其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及顶锻过程。
施焊时首先连续闪光,使钢筋端部闪平,然后同预热闪光焊。
9-5-2-3 对焊参数对焊参数包括:调伸长度、闪光留量、闪光速度、顶锻留量、顶锻速度、顶锻压力及变压器级次。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还要有预热留量与预热频率参数。
1. 调伸长度调伸长度指焊接前,两钢筋端部从电极钳口伸出的长度。
调伸长度的选择与钢筋品种和直径有关,应使接头能均匀加热,并使钢筋顶锻时不致发生旁弯。
调伸长度取值:HPB235级钢筋为0.75~1.25d,HRB335与HRB400级钢筋为1.0~1.5d(d——钢筋直径);直径小的取大值。
钢筋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是电阻焊的一种。
一、工艺1、连续闪光焊适用于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不较低的条件,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依据焊机容量、钢筋级不等具体情况而定,应符合表4-10的。
连续闪光焊接钢筋上限直径表4-10连续闪光焊的工艺方法:将钢筋夹紧在对焊机的钳口上,接通电源后,使两钢筋端面局部接触,现在钢筋端面的接触点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迅速熔化、蒸发、爆破,呈高温粒状金属从焊口内高速飞溅出来;当旧的接触点爆破后,又形成新的接触点,这就出现连续不断爆破过程,钢筋金属连续不断送进〔以一定送进速度适应其焊接过程的烧化速度〕。
钢筋通过一定时刻的烧化,使其焊口到达所需要的温度,并使热量扩散到焊口两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温度区,这时,以相当压力予以顶锻,将液态金属排挤在焊口之外,使钢筋焊合,并在焊口四面形成大量毛刺。
由于热碍事区较窄,故在接合面四面形成较小的凸起,因此,焊接过程结束,两钢筋对接焊成的外形见图4-10。
2、预热闪光焊在钢筋直径或级不超出表4-10的时,要是钢筋端面较平坦,那么宜采纳预热闪光焊。
预热闪光焊的工艺方法:在进行连续闪光焊之前,对钢筋增加预热过程。
将钢筋夹紧在对焊机的钳口上,接通电源后,开始以较小的压力使钢筋端面接触,然后又离开,如此不断地离开又接触,每接触一次,由于接触电阻及钢筋内部电阻使焊接区加热,拉开时产生瞬时的闪光。
经上述反复屡次,接头温度逐渐升高,实现了预热过程。
预热后接着进行闪光与顶锻,这两个过程与连续闪光焊一样。
采纳UN2-150型或UN17-150-1型对焊机进行大直径钢筋焊接时,宜首先采取锯割或气割方式对钢筋端面进行平坦处理;然后采纳预热闪光焊工艺,并应符合以下要求:闪光过程应强烈、稳定;顶锻凸块应垫高;应正确调整并严格操纵各过程的起点和止点。
3、闪光-预热闪光焊适用于钢筋端面不平坦的情况。
钢筋闪光对焊基本要求钢筋闪光对焊是指使用特殊的设备,在钢筋表面产生强光,然后将两根钢筋通过光源接触在一起,当光源熄灭后,钢筋因为高温被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实现钢筋对焊。
钢筋闪光对焊依靠高温将钢筋融合在一起,具有速度快,质量好,方便施工等优点。
现场操作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检查,保证设备正常,在运用钢筋闪光对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备准备:请器材操作人员对设备的配合进行检查和联系,确保设备正常使用,检查设备是否处于维护期还有万能钳和钢筋的状况。
2.环境气氛要求:钢筋闪光对焊在高温下进行,所以操作时应多注意安全,要保证在现场无爆炸危险性或有其他危险要素的环境里进行。
3.闪光对焊前的准备:闪光对焊前先将物料准备好,并将焊接点处打磨干净,以防焊接时气泡及其他物质影响关键性部位的连接,影响连接质量。
4.灵活周到:在钢筋闪光对焊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闪光失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要保证及时地更换闪光电池。
操作时需要做到灵活周到,以提高闪光对焊的质量。
操作规范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的时候,操作人员应该认真遵守以下的操作规范:1.命令专人负责: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时,需要由一名专人负责指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2.安全防护:在设备及现场安全防护方面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设备维护:在使用设备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4.环境清洁:现场要干净整洁,以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带着灰尘飞散,影响施工效果。
5.材料准备:用于钢筋闪光对焊的钢筋、闪光电池等物料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选择和准备。
结论作为一个施工人员,在使用闪光对焊的同时,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的稳定、工程的高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施。
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时刻瞭解设备运行状况,随时进行维护和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闪光对焊在现代钢筋施工中使用广泛,操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完善钢筋对焊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引言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项目中。
闪光对焊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1. 基本原理钢筋闪光对焊是利用电流通过两根接触钢筋之间的空气间隙产生的电弧放电来实现焊接的方法。
通过电弧放电时产生的高温使钢筋表面达到熔化温度,并施加外力使其形成焊缝。
2. 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焊接设备:包括闪光对焊机、电源、焊接电极等。
•准备焊接材料:包括焊条、助焊剂等。
•检查焊接环境:确保焊接地点通风良好,无可燃物和易爆物。
2.2 焊接准备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焊接准备工作,包括:•清洁钢筋表面:使用刷子等工具清洁钢筋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确定焊接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焊接位置,并做好标记。
•调整焊接设备: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长度等参数,调整闪光对焊机的电流和电压等参数。
2.3 进行焊接进行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焊条插入焊接电极,并使其与电源连接。
2.将焊条的焊接端对准钢筋焊接位置。
3.按下闪光对焊机的启动按钮,触发电流通过焊接电极,产生电弧放电。
4.在电弧放电时,使焊条与钢筋接触,并施加适当的外力,使钢筋表面达到熔化温度。
5.在钢筋熔化后,保持一定的施压时间,等待焊缝冷却固化。
6.若需要进行多次焊接,依次对各个焊接位置进行施焊,保证焊缝的连续性。
2.4 焊后处理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焊后处理工作,包括:•焊缝清理:使用钢丝刷等工具清理焊缝表面的碎渣和杂质。
•检查焊缝:检查焊缝的质量和连接情况,确保焊接工艺的可靠性。
•防腐处理:根据需要对焊缝进行防腐处理,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
3. 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安全意识:焊接操作需佩戴防护用品,特别是焊接眼镜和防火服等。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要点规程钢筋闪光对焊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钢筋连接方式,本文将介绍钢筋闪光对焊施工的要点规程。
一、钢筋闪光对焊的材料和设备1. 电焊机:应选用可靠的交流电弧焊机,满足焊接电流和电压需求。
2. 电焊钳:应选用足够大的电焊钳,以满足焊接钢筋的直径和长度需求。
3. 焊接变压器:应选用大容量的焊接变压器,以确保焊接电能的高质量传输。
4. 焊接材料:焊条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117-1995,在保证相应强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合需要的焊丝。
5. 待焊接的钢筋:清洁度应达到要求,并应符合建筑施工设计需要。
6. 保护设备:根据焊接的环境、场地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设备。
二、钢筋闪光对焊的施工流程及要点1. 检查待焊接的钢筋:应检查待焊接钢筋的质量和使用状况,确保其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同时,对钢筋表面的锈蚀、油污、石灰等杂质进行清洗及抛光,使其表面清洁光滑。
2. 钢筋长度的测量及切割:在钢筋的两端各留出12-15mm的余量后进行切割。
3. 焊条切断:根据山东省烟台地区电站汽水部钢筋闪光对焊施工,焊条长度应不超过300-400mm,切割后在焊条两端留下0.3-0.6mm尖端。
4. 预热及检查:使用备好的电焊机和焊具完成钢筋的端部预热和检查,确保焊接过程中温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按照前文所述的要求对焊接变压器和保护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5. 钢筋对焊:在预热后的钢筋表面涂上通电焊接的电极,将焊条插入到电极钳内,点燃石墨涂层。
焊接过程中,应稳定地对钢筋进行旋转并保持其与电极的距离。
焊接完毕后,将焊接表面光滑地抛光。
6. 检查及维护:在完成钢筋的对焊后,应及时地对焊接口进行检查,确保其与施工设计的要求相符合。
同时,需要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三、注意事项1. 对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区域和周围的安全防护,一定要严格遵守防火、防电击和防爆等安全规定。
2. 焊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焊接温度,焊接层厚度和对钢筋造成的冲击力,避免对钢筋材质造成严重损害。
钢筋闪光对焊焊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
1.对焊工艺:
采用预热闪光焊。
包括三个过程: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
焊接时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这时钢筋端面的间隙中即发出断续的闪光,而形成预热过程。
当钢筋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闪光阶段,随后顶锻而成。
2.对焊参数:
a.调伸长度:Ⅱ钢筋为1.0~1.5d(d为钢筋直径);
b.闪光留量:8~10mm;
c.闪光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近于零,而后约1mm/s,终止时达
到1.5~2mm/s;
d.预热留量:4~7 mm;
e.预热频率:Ⅱ~Ⅲ钢筋为1~2次/s;
f.顶锻留量:4~6mm;
g.变压器级次:13~14级。
3.质量检验
a.取样数量
外观检查每批抽查10%的接头,并不得少于10个。
拉伸试验的弯曲试验应从每次成品中切取6个试样,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弯曲试验。
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一周内累记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算。
b.外观检查
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用测量尺检测)。
当有一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接头,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闪光对焊)一、钢筋工程概况根据结构设计施工图,该工程钢筋分项将做如下安排1、钢筋的选用墙柱梁等的钢筋直径小于等于12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直径大于12的钢筋加工时的连接主要采用闪光对焊,柱梁钢筋绑扎时的连接气压焊连接。
3、后浇带钢筋后浇带部位的构件钢筋拉通不截断,钢筋按垂直后浇带主钢筋截面积的50%配置。
二、钢筋的原材料控制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一环,首先要严把材质、加工、连接、安装的质量关,施工过程中要跟踪检查,确保钢筋工程的质量。
1、钢筋的进场检查1)进场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厂方试验报告单。
2)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及每捆(盘)钢筋均有标识,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痕和锈蚀现象。
3)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的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并作好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2、钢筋的质量控制钢筋质量控制图三、钢筋加工、钢筋焊接和钢筋绑扎搭接1、施工放样依据结构施工图、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及有关洽商并综合考虑各种节点的施工,确定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调整值等参数,保证下料长度准确。
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严格按规范操作,严格控制钢筋除锈、调直、切断、成型每道工序,加工成型经验收通过方可使用。
3、钢筋连接1)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机选用UN1-100型。
连续闪光墙钢筋上限直径:Ⅰ级钢20mm ,3级钢18mm。
Ⅰ级钢筋直径22mm及以上,3级钢筋直径20mm及以上采用预热闪光焊式闪光-预热-闪光焊。
注意事项:对焊前应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的铁锈,污泥等,以免在夹具和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
此外,如钢筋端头有弯曲,应予调直或切除。
当调换焊工或更换焊接钢筋的规格和品种时,应先别作对焊试样(不少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度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修正。
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标准1 总则1.1 为了加强钢筋焊接施工质量管理,统一钢筋闪光对焊施工中的工艺过程,保证钢筋焊接的施工质量,制定本施工工艺。
1.2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热轧钢筋的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一预热闪光焊。
1.3 本工艺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以下简称为《标准》)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下简称《规范》)以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以下简称规程)配套使用。
1.4 钢筋焊接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技术文件、承包合同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规范》规定。
1.5 钢筋焊接施工质量:工艺过程除执行《规范》、《规程》及本工艺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2 术语2.1 钢筋闪光对焊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电阻热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2.2 检验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2.3 连续闪光焊通电后,应借助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
2.4 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
当预热过程完成,应立即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
2.5 闪光——顶热闪光焊通电后,应首先进行闪光,当钢筋端面已平整时,应立即进行预热、闪光及顶锻过程。
3 基本规定3.1 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
3.2 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冷却机、压缩空气等应符合要求。
3.3 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适当提高焊接变压四级数的措施,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3.4 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3.5 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件的量与要求,应与质量检查与验收相同。
3.6 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如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正或切除。
4 施工准备4.1 人员准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确定电焊工的数量、进场时间进行合格安排。
4.2 技术准备4.2.1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4.2.2 熟悉图纸及料单,弄清接头位置,做好技术交底;4.2.3 编制材料的试验、检验计划;4.3 设备准备4.3.1 根据施工组织确定使用设备的型号、数量和摆放位置;4.3.2 根据施工计划确定设备的进场时间;4.4 材料准备4.4.1 选择和评审合格的材料供应商;4.4.2 根据施工图预算提供材料需要量计划;4.4.3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现场布置安排进场时间;5 材料质量及主要机具要求5.1 焊接施工中所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规程》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严禁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材料;5.2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
5.3 主要机具: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切断机、空压机、水源、除锈机或钢丝刷、冷拉调直作业线。
常用对焊机主要技术数据表5-3-16 操作程序6.1 工艺流程: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参数→试焊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施焊→质量检验。
6.1.1 连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闪光(两筋端面轻微接触)→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6.1.2 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6.1.3 闪光—预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一次闪光闪平端面(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二次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6.2 焊接工艺方法选择: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采用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最大钢筋直径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当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则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
HRB500级钢筋焊接时,无论直径大小,均应采取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表6-2-16.3 焊接参数选择:闪光对焊时,应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
闪光一预热闪光焊时的留量见图6-3-1。
图6-3-1 钢筋闪光—预热闪光焊L1、L2—调伸长度; a1.2+a2.1—一次烧化留量; a1.2+a2.2—二次烧化留量;b1+b2—预热流量; C1+C2—顶锻留量; C’1+C’2—有电顶锻留量;C”1+C”2—无电顶锻留量6.4 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6.5 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6.6 保证焊接接头位置和操作要求:6.6.1 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
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6.6.2 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或切除。
6.6.3 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6.6.4 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6.6.5 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6.6.6 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6.7 质量检查: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6.8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8.1 在钢筋对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焊接质量,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6-8-1找原因,及时消除。
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表6-8-16.8.2 冷拉钢筋的焊接应在冷拉之前进行。
冷拉过程中,若在接头部位发生断裂时,可在切除热影响区(离焊缝中心约为0.7倍钢筋直径)后再焊再拉,但不得多于两次。
同时,其冷拉工艺与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7 质量标准7.1 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检验,应分别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并按规定抽取试件。
7.2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
7.3 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截面内接头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
7.4 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
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
若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
若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则应按一批计算。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
7.5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7.5.1 接头部位不得有横向裂纹。
7.5.2 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Ⅳ级钢筋焊接时不得有烧伤。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5.3 允许偏差:(1) 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
(2)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大于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
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8 成品保护8.1 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 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9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9.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9.2 钢筋机械性能复试报告。
9.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
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9.4 钢筋接头的拉伸试验报告、弯曲试验报告。
闪光对焊钢筋连接工艺简介钢筋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是电阻焊的一种。
1工艺1、连续闪光焊适用于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的条件,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应符合表4-10的规定。
连续闪光焊接钢筋上限直径表4-10连续闪光焊的工艺方法:将钢筋夹紧在对焊机的钳口上,接通电源后,使两钢筋端面局部接触,此时钢筋端面的接触点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迅速熔化、蒸发、爆破,呈高温粒状金属从焊口内高速飞溅出来;当旧的接触点爆破后,又形成新的接触点,这就出现连续不断爆破过程,钢筋金属连续不断送进(以一定送进速度适应其焊接过程的烧化速度)。
钢筋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化,使其焊口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并使热量扩散到焊口两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温度区,这时,以相当压力予以顶锻,将液态金属排挤在焊口之外,使钢筋焊合,并在焊口周围形成大量毛刺。
由于热影响区较窄,故在接合面周围形成较小的凸起,于是,焊接过程结束,两钢筋对接焊成的外形见图4-10。
2、预热闪光焊在钢筋直径或级别超出表4-10的规定时,如果钢筋端面较平整,则宜采用预热闪光焊。
预热闪光焊的工艺方法:在进行连续闪光焊之前,对钢筋增加预热过程。
将钢筋夹紧在对焊机的钳口上,接通电源后,开始以较小的压力使钢筋端面接触,然后又离开,这样不断地离开又接触,每接触一次,由于接触电阻及钢筋内部电阻使焊接区加热,拉开时产生瞬时的闪光。
经上述反复多次,接头温度逐渐升高,实现了预热过程。
预热后接着进行闪光与顶锻,这两个过程与连续闪光焊一样。
采用UN2-150型或UN17-150-1型对焊机进行大直径钢筋焊接时,宜首先采取锯割或气割方式对钢筋端面进行平整处理;然后采用预热闪光焊工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闪光过程应强烈、稳定;顶锻凸块应垫高;应准确调整并严格控制各过程的起点和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