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
早期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2019年3月~2020年4月,于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90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性功能、排便规律与否、整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和对照组实施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突出,不仅可有效提升患者自理能力,而且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临床中,直肠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且以低位直肠癌最为常见。
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治疗时,多采用结肠造口术,其疗效显著,但是结肠造口术的运用会对正常生理排便涂睛产生影响,不仅加大了患者的审理压力,而且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因此,积极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从我院选取共计90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分析了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3月~2020年4月,于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90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作者:王宇航王楠陈红赵海杰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究延續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延续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延续护理干预;肠造口;自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1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直肠癌较为常见,其中大多数为低位直肠癌,在临床治疗多采用根治手术。
但是术后肠造口永久存在,对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患者普遍无法适应,因此需要让患者对疾病及相关知识具有一定了解,并掌握相应技能,从而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
本文以收治的72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延续护理干预,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4.32±3.76)岁。
观察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41~69岁,平均(54.89±3.23)岁。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延续护理干预。
对照组方式: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并发放知识手册。
观察组方式如下:患者出院前对其行系统评估,其重点为健康、环境、心理、生理四个方面,并对其结果行完善记录,出院后7 d开展电话、家庭随访,对其问题进行解答,询问其心理及造口情况,并分析患者自我护理不足之处予以指导,后依据患者情况开展定期随访,评估患者造口护理情况,并对其困惑行详细解答。
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观察结肠造口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结肠永久性切除所致的一种手术,它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护理。
研究对象为住院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对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了评估。
评价标准是根据患者自我护理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得分。
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了自我护理能力再次评估。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实验组中,患者对完全性造口和伴有背痛的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说明护理干预在自我护理中的效果更为明显。
而对照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并未出现显著改善。
通过分析,护理人员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向他们介绍结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包括日常护理、饮食禁忌及疾病预防等内容。
这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护理的信心和能力。
其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针对有完全结肠离断的患者,要加强对造口的清洁处理和术后愈合护理;而对于伴有背痛的患者,则要给予相应的物理治疗和药物缓解疼痛等。
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这些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3-11-06contents •引言•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措施•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效果评价•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永久性结肠造口是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方法之一。
由于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式,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探讨针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12周的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包括造口护理知识讲座、个案讨论、技能训练和电话随访等措施。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指标,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02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许多患者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的自我护理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许多不当操作和错误习惯。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自我护理知识缺乏患者对如何正确操作造口及相关设备的技能掌握不够,容易造成造口渗漏、感染等并发症。
技能掌握不足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自身形象的改变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适应不良对疾病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认识程度影响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知识水平缺乏造口护理的正确培训和指导,导致患者难以掌握相关技能。
技能培训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积极影响。
社会支持医疗团队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至关重要。
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减少造口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促进心理适应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以促进他们对自身形象的接受和排便方式的适应,有利于心理康复。
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1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35)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连续护理干预;永久性肠造口;护理知识;自我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42-03【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on nursing knowledge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permanent enterostom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1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enterostom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ly 2016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sequential procedure, the control group (n = 35)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N=36)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nursing ability of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nursing knowledge and self - care ability of permanent enterostomy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Key words】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Permanent enterostomy; Nursing knowledge; Self-care ability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是该疾病治疗主要方法,需要于患者左下腹位置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需终生使用人工肛门,给其生理、心理均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4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
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护理技能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值,护理后造口周围皮肤侵蚀、变色以及组织增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造口周围皮肤侵蚀、变色以及组织增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P<0.05)。
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周围皮肤侵蚀、变色以及组织增生的发生。
标签:延续护理干预;肠造口;不良反应;自我护理能力结肠造口术是临床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通过采取手术把结肠由腹腔内拉出,于患者的体表做一个人工开口,进行排泄粪便[1]。
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开展何种护理干预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4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73岁,平均(40.13±10.05)岁;直肠癌分型:隆起型8例,浸润型10例,溃疡型2例;造口时间≥1年者7例,造口时间≥6个月且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在结肠造口术后1~2d,护理人员认真指导患者与其家属正确更换造口袋、清洗造口周围的皮肤以及裁剪适合的造口袋的具体方法,且通过实际操作教会患者如何使用保护膜以及造口护肤粉;在结肠造口术后3~4d,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与其家属掌握造口黏膜和周围皮肤的正常颜色,获知更换造口袋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在结肠造口术后5~6d,护理人员应当教导患者与其家属清洗造口袋的正确方法,使其逐步熟练掌握清洗、更换以及裁剪造口袋的方法。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引言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需要面对身体功能的改变和心理压力的挑战,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干预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患者心理状态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常常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激励式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正向的语言和行为激励患者,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提升他们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使其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
一项研究发现,在激励式护理干预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抑郁情绪有所缓解,自卑感减轻。
患者在接受激励式护理干预后,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心态更加平和,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有效降低了心理问题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信心,也是个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内在动力。
术后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常常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方法,他们对疾病治疗和生活质量的信心往往较低。
激励式护理干预注重激励患者展现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在激励式护理干预的帮助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他们逐渐建立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和适应力,提高了自我保健的信心和意愿。
患者逐渐学会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建立了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和期望,有效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促进了康复和健康。
生活质量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需要面对许多生活质量的问题,如饮食习惯的改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激励式护理干预重视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和积极因素,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励式护理干预的帮助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直肠癌手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是直肠癌患者进行直肠切除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后遗症,患者需要通过造口排便。
这种生理改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直肠癌手术患者常常会面临诸多心理困扰,如自尊心受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造口术后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介绍激励式护理干预的实施方式和原理,探讨其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机制;分析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和挑战;然后,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心理状态的关联;通过对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和评估,验证其在提高患者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效策略和指导。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在手术后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推动护理领域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关注和关怀。
研究结果也有助于丰富患者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
【研究意义】2. 正文2.1 激励式护理干预介绍激励式护理干预是一种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方法。
它通过激励和正面的情绪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和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的意义研究
林学梅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8(012)00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永久性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形象评价、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自我形象满意度、人际关系改变、预后期望评分及自我形象总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永久性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其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37-139)
【作者】林学梅
【作者单位】116012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二病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激励式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林
翠娥
2.阶段变化理论+动机性心理访谈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 [J],
王培;张珊珊;蒋小丽
3.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杜丽萍;柴秀红;张华
4.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J], 李燕
5.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 [J], 吴庆珍;刘晶晶;高铭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病人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缓解应激性生活事件给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健康起着保护作用[16]。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心理指导时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病情、不同收人、不同治疗措施等的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关心其疾病和生活质量,同时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为病人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护理,以改善其焦虑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小结本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病人具备程度不一的焦虑状况,焦虑可能与性别、住院时间、病情轻重、是否使用胃肠减压、人均月收人等因素有关;焦虑比较集中在担心自身疾病方面和日常生活方面。
护理上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体化护理,关心病人疾病及生活质量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心理干预,纠正和缓解心理压力,早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许守平,孙备,姜洪池.急性胰腺炎若干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604606.[2] Wang G-J.(Gio C'F.W e i D.e^at.Acute pancreatitis:etiology andcommon pathogenesis[J]. World J o u r n a l o f Gastroenterology,2009,丄5(丄2):丄427 1430.[]张秀银、周广珍.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6) :255 25 6.[]赵莹.急性胰腺炎诊治理念更新与进展中国医药指南,20丄6,14(6)263 26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4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増订版)[M].北 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27 237[7] 吕怀娟,张澜.普通外科住院病人心理状态与影响因素调查护理学杂志,2007,22(1) : -8.[8] Ibrahim A A1Mofleh.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World Journal of (xastroenterolo-g y,2008,14(5):675.[]江水秀.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期间的应用全科护理,20丄5,13(6):514 516.[0]蒋侠.护理干预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舒适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 :880.[1]李秋仪,杨成海,李丹,等.改良胃肠减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 :45 146.[2]李程,王静,孙艳,等.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51 2852.[3]张芹新,王小波,黄文娟.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时的应用和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 (2):234235.[4]王秀锋,陈嘉屿,孔德华,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 570 572.[5]张秀银,周广珍.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6): 255 256.[6] 丁锋利.心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 :1151 1152.(收稿日期:016 05 20)(本文编辑郭海瑞)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丘爱平,陆勤,邓燕贞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间与外界的接触,使患者社会功能得到了保持,有助于患者康复[9]o我们借鉴经验,动员家庭成员加入情感记忆的个体干预,让患者在回忆往事中找寻自我,感受到融入家庭和社会的归属感,得到了情感支持,改善了心理环境,使情绪得到平复,焦虑症状改善(见表l)o有关对照组显示的研究结果与上述抑郁症状改善的分析和推论一致。
3.3情感记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情感、行为、认知之间缺乏整合的复杂综合征。
这种疾病影响了全球近1%的人口问。
其主要的核心症状是记忆恶化和情感障碍。
也有研究显示,经常处于负性情绪的个体容易引发身心症状,而良好的心态及正面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度"10#。
本研究通过对于人生过往经历的特殊事件节点的记忆、回顾和重现,感受到当年的欣喜、孤独、困惑、兴奋和幸福等,使患者淡漠的情绪得到波动。
结果表3显示:试验组干预3个月、6个月末正性情绪评分较干预前提高,负性情绪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0.01)o说明患者在团体互动的推动下,作为个体处于集体之中,由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交流,相互分享、沟通,在别人面前,自身的行为能力和水平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⑴#。
而对照组未经干预仅有负性情绪的改善(!<0.05)。
进一步证实了干预可同时改善患者的正性和负性情绪水平。
参考文献[1]何勰.情感记忆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5.[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121-126.[3]徐境,晏丹,潘刚强,等.心理干预对特发性耳鸣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7):124-127.[4]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6(1):54-56.[5]Ismail Z,Petersstrickland T,Miguelez M,et al.Aripiprazole oncemonthl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sychotic episodes in schizophre-nia:post hoc analysi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marder factor scores[J].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7,37(3):347-350.[6]杜群丽,钱志萍,邱静文,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331-3332.[>]赵春善,许敏•人生回忆疗法对朝鲜族独居老人抑郁情绪的连续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92-1994. [?]张秦香,王倩•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4):165-167. [9]朱文波•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14):1689-1691. [10]Han SQ,Wang YF,Liao W,et al.The distinguishing intrinsicbrain circuitry in treatment-naiv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Ensemble learning classification[J].Neurocomputing,2019, 365.[11]吕博枭,张超,张玲玲•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7):15148.(收稿日期:2020-07-19)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王艳芳肠造口术是治疗直肠癌有效方式,是指经手术自腹腔内拉出结肠,在患者机体表面做人工开口,使其排泄粪便。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May 29(10)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
由于手术改变了患者排便途径,加之丧失排便控制能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李文姣(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周及术后2周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连续性护理干预;永久性肠造口;自护能力;健康行为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 ̄8174(2018)10 ̄1672 ̄022.2两组护理服务满意评分、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评分、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好(P <0.05)。
见表2。
2.3两组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0.05)。
见表3。
3讨论胫腓骨骨折是常见四肢骨折类型,其多为高能量损伤和高速损伤所致,患者可伴随软组织严重损伤和缺损,可增加临床处理难度。
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可对患者骨折进行有效固定,可提高稳定性,避免骨折移位发生,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加速骨折愈合,发挥保护作用[4,5]。
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连续护理干预应用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连续护理干预。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LQ-C30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永久性结肠造口术;连续护理干预;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生存质量直肠癌患者常采取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其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由于排便方式发生了变化,易引发造口脱垂、肠梗阻等各类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由于术后长时间携带结肠造口袋,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要求较高[1-2]。
故此在术后对患者应给予必要的延伸护理,以降低并以症,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连续护理是指患者术后乃至出院后仍能得到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3]。
此次研究对到我院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总结阐述如后。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7:26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46.15±7.4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30例,大专及以上1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8:2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46.71±7.8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28例,大专及以上13例。
造口专科护士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1)I n f l u e n c eo f c o l o s t o m y s p e c i a l i s t n u r s e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ne a r l y se lf c a r e a b i l i t y o f p e r m a n e n t i n t e s t i n a l c o l o s t o m ypa t i e n t s 万淑琴,魏清风,曹春凤W a nS h u q i n ,W e i Q i n g f e n g ,C a oC h u n f e n g(J i a n g x iT u m o u rH o s p i t a l ,J i a n g x i 330029C h i n a )摘要:[目的]探讨造口专科护士门诊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㊂[方法]将2012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出院的132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按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愿由造口门诊专科护士复诊或随访的作为观察组,自愿由病区或门诊医生复诊或随访的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由门诊专科护士实施干预,了解病人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人的心理状况,分析以上因素对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护理;对照组病人由病区或门诊医生实施干预,从医疗角度为病人提供相关处置后,护士按常规执行相关护理措施㊂观察两组病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㊂[结果]观察组病人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㊂[结论]门诊专科护士的干预可提高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早期自我护理能力㊂关键词:肠造口;造口专科护士;门诊干预;自我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4.032.0027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11B 404003 造口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国每年新增加的永久性肠造口者约10万人[1]㊂由于结肠造口术改变了粪便的正常出口,需要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病人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心理功能㊁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3]㊂近年来,随着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㊁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㊁最大限度地减少造口手术对病人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是摆在专科护士面前的重要任务㊂为此,我院率先在省内开设了造口护理门诊,并对造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干预,让病人有了解决造口护理问题的途径,同时帮助病人了解更多㊁更详细的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更专业的造口护理技能,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腹外一科和腹外二科出院的132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㊂纳入标准:①均为直肠癌M i l e s 术后1年内的永久性肠造口病人;②病人意识清楚,具备正常的交流能力,能够完成合作;③病人生活能自理㊂排除标准:除直肠癌外的其他疾病行肠造口手术的或肠造口手术1年后的病人㊂1.2 方法1.2.1 分组及干预方法 按病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愿由造口门诊专科护士复诊或随访的作为观察组,共90例;自愿由病区或门诊医生复诊或随访的作为对照组,共42例㊂对照组由病区或门诊医生实施干预,从医疗角度为病人提供相关处置后,护士按常规执行相关护理措施㊂出院后按医生出院小结要求复诊㊂观察组由门诊专科护士实施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㊂1.2.1.1 门诊复诊 病人出院后由门诊专科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在病人出院当天发放门诊复诊卡,复诊时间安排尽量与医生出诊时间一致,并建立咨询记录档案,当病人未按时复诊时及时电话联系㊂要求病人在手术后前3个月内每月复诊1次,之后每3个月复诊1次至术后半年,然后每6个月1次至术后1年(如病人需要住院接受放化疗,由门诊专科护士到各科室进行复诊),每位病人共需复查5次㊂90例病人中有88例病人完成了全部复诊㊂1.2.1.2 门诊坐诊 由接受过正规造口培训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专科护士坐诊㊂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同时开通24h 咨询电话,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㊂1.2.1.3 专科门诊或病区病人复查内容 ①造口袋粘贴情况:粘贴的牢固性㊁是否容易渗漏㊁更换造口袋情况(是否在合理时间内更换㊁时间过长或过短等);②皮肤黏膜分离㊁皮炎等并发症有无好转;③是否出现新的并发症:如刺激性皮炎㊁过敏性皮炎㊁造口脱垂㊁凹陷㊁旁疝㊁黏膜肉芽肿等;④造口缝线拆除情况;⑤造口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更换造口袋(包括取下造口袋㊁裁剪㊁安装㊁造口夹的使用等)㊁造口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㊁处理简单并发症的能力等;⑥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造口护理用品和附件用品的正确使用㊁不同季节如何保护;⑦病人护理造口的意愿:是否愿意护理造口㊁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护理好造口等;⑧病人心理状况;⑨家庭及社会情况㊂1.2.1.4 门诊干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①评估病人更换造口袋技能;②指导造口袋粘贴技巧;1)为江西省卫生厅2014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3143㊂㊃0404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N o v e m b e r ,2014V o l .28N o .11B③处理并发症;④造口知识宣教;⑤心理疏导;⑥介绍造口联谊会或自助组织等㊂干预方法:①检查;②讲解;③示范;④发放肠造口护理手册;⑤每年举办大型造口之友联谊会等㊂1.2.2 质量控制1.2.2.1 调查员培训 两组病人均在术后1年最后1次复查时填写病人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㊂两组病人量表的发放与填写均由研究小组中一位硕士研究生负责,以统一指导语指导病人填写㊂该研究生先期在胃肠外科及门诊实习了4个月,并在E T 的指导下进行了造口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了造口护理㊁健康教育㊁沟通技巧㊁造口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等技能㊂1.2.2.2 提高病人依从性 接受造口护理门诊复诊者向其免费提供一次造口复诊的机会或赠送造口护理包㊁造口测量尺㊁冲洗壶等小礼品㊂1.2.3 评价工具 由台湾学者高启雯等[4]设计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意愿㊁自我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3部分㊂自我护理意愿:共有12题,每题采用4级评分,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2分表示不同意,3分表示同意,4分表示非常同意,其中第5题㊁第9题㊁第11题㊁第12题采用反向计分㊂总分48分,得分ȡ总分的60%(29分)即为得分较高,<60%即为得分较低㊂自我护理知识:了解病人具备的对结肠造口的自我观察评估㊁饮食原则㊁造口周围皮肤护理㊁活动原则㊁气味控制等自我护理知识㊂答 对 给1分,答 错 或 不知道 不给分,总分21分,得分ȡ总分的60%(13分)即为得分较高,<60%即为得分较低㊂自我护理技能:了解病人具备结肠造口用物使用及造口灌洗等技能,共12题㊂答 会 给1分,答 不会 不给分㊂总分12分,得分ȡ总分的60%(7分)即为得分较高,<60%即为得分较低㊂1.2.4 观察指标 ①病人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②病人最后1次复诊时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情况㊂1.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原始数据统一录入数据库,采用S P S 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㊂根据资料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㊂2 结果132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中有2例在1年内死亡,2例未完成全程复诊,其余128例均按时进行复诊,其中观察组88例,对照组40例㊂2.1 两组病人1年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表1 两组病人1年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例(%)组别例数刺激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黏膜肉芽肿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合计对照组404(10.0)1(2.5)5(12.5)1(2.5)2(5.0)1(2.5)14(35.0)观察组882(2.3)1(1.1)4(4.5)2(2.3)4(4.5)1(1.1)14(15.9) 注: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5.865,P =0.015㊂2.2 两组病人最后1次复诊时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水平比较(见表2)表2 两组病人最后1次复诊时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得分水平比较例(%)组别例数 自我护理意愿 高水平低水平自我护理知识 高水平低水平自我护理技能 高水平低水平对照组4022(55.0)18(45.0)16(40.0)24(60.0)15(37.5)25(62.5)观察组8875(85.2)13(14.8)72(81.8)16(18.2)70(79.5)18(20.5)χ2值13.6922.3821.79P0.000.000.002.3 两组病人最后1次复诊时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见表3)表3 两组病人最后1次复诊时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x ʃs)分组别例数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对照组4027.98ʃ4.1411.60ʃ2.465.48ʃ2.17观察组8836.77ʃ7.5815.70ʃ3.468.20ʃ2.54t 值-6.88-6.77-6.24P0.0000.0000.0003 讨论3.1 提高病人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必要性 张俊娥[5]认为,早期自我护理能力是指结肠造口术后病人从出院至术后1年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肠造口病人对造口的适应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造口术后1年内病人的生理㊁心理㊁社会状况都处于重要的调整阶段㊂1年内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随着手术月数的增加而增强,而1年后则随手术月数的变化不明显,并且病人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后期自我护理能力㊂因此,应从早期开始注重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以持续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㊂3.2 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的开设是提高病人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病人从行造口手术到正常出院最多只有2周~3周的时间,因此造口护理大部分时间是造口病人或家属出院后在家的自我护理㊂由于住院时间短和病情的关系,病人和家属虽然学习了造口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但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㊂以往造口病人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帮助的途径少,只能到病区或门诊找医生,没有专门的护理门诊,病人常常因缺乏专业的造口护理知识,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㊃1404㊃护理研究201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中旬版(总第484期)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60.67分)高于对照组(45.06分),这说明在目前专科护士数量相对不足,而社区造口护理的力量又非常薄弱的情况下,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开设,可为广大的造口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场所,让病人有了解决造口护理问题的途径,通过门诊专科护士的定期复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科学㊁专业的护理指导,使病人了解更多㊁更详细的造口护理知识,掌握了更专业的造口护理技能,减少了造口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㊂3.3 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的开设能提高造口病人的依从性及参与性 专科护理门诊坐诊的多为高年资护理专家,临床经验丰富㊁理论知识扎实,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能赢得病人的信任[6]㊂在自愿来专科护理门诊复诊的90例病人中,有88例均能按要求复诊,只有1例在复诊3次后死亡,另1例在完成第1次复诊后没有再来㊂在复诊的88例病人中,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㊁护理,学习热情很高㊂同时在与病人互动过程中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提高了病人就诊的依从性㊂3.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前景展望 所有的造口病人都能按时来医院进行复诊,对病人的预后㊁并发症的预防㊁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但许多病人受地域的原因㊁时间㊁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来复诊1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对肠造口病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延伸护理服务,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干预方法,充分利用医院的技术优势和专家力量,联合社区卫生机构共同参与,使信息及时上下流通,提高和发展社区的力量和水平,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造口者的需求㊂参考文献:[1] 喻德洪.肠造口的历史与现状[J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3194.[2] 张俊娥,郑美春,张惠芹.结肠造口病人造口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2013,27(9B ):28332836.[3] 柴东芹,祝明秋.肠造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 ].全科护理,2013,11(7A ):17731774.[4] 高启雯,顾乃乎.结肠造口病人之生活品质[J ].台湾医学,2007,5:164171.[5] 张俊娥.结肠造口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自我护理状况的调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9.[6] 谢荣见,孙建平.改善企业管理沟通的策略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6,6(6):2223.作者简介 万淑琴,主任护师,造口治疗师,单位:330029,江西省肿瘤医院;魏清风㊁曹春凤单位:330029,江西省肿瘤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208;修回日期:20140817)(本文编辑范秋霞)藏红花浸泡液在浸渍性皮肤损害中的应用1)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m p r e g n a t i o n s o a k i n gi n s a f f r o n s k i n l e s i o n s 陈 芳,郭翠华,陈进翠C h e nF a n g,G u oC u i h u a ,C h e nJ i n c u i (A f f i l i a t e dT a i h eH o s p i t a l o f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ofM e d i c i n e ,H u b e i 442000C h i n a )摘要:[目的]探讨藏红花浸泡液治疗浸渍性皮肤损害的效果㊂[方法]将40例浸渍性皮肤损害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㊂对照组清洁皮肤后晾干,在浸渍性皮肤损害的部位涂爽身粉,皮肤皱褶处置经消毒处理的棉布㊂观察组清洁皮肤后用藏红花浸泡液湿敷患处,晾干,皮肤皱褶处置经消毒处理的棉布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4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藏红花浸泡液能有效控制和治疗浸渍性皮肤损害,减轻病人痛苦㊂关键词:浸渍性皮肤损害;藏红花浸泡液;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75 文献标识码:C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4.032.02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11B 404202 由于长期卧床㊁出汗㊁腹泻㊁小便失禁等原因,危重病人常在腋下㊁肛周㊁会阴㊁腹股沟㊁双乳下㊁颈部㊁枕后等部位出现潮红㊁湿疹㊁溃烂等浸渍性皮肤损害表现㊂治疗不及时可增加病人痛苦,严重时并发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㊂2011年6月 2013年12月选择发生浸渍性皮肤损害病人20例,应用藏红花浸泡液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结果如下㊂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因各种原因致皮肤浸渍糜烂的病人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岁㊂大小便浸渍24例,汗液浸渍12例,粘贴胶布或贴膜致皮肤浸渍2例,导管致皮肤浸渍1例,造瘘口漏液致皮肤浸渍1例㊂根据浸渍性皮肤损害程度划分标准[1],轻度(皮肤潮红)16例;重度24例,其中I 度(局部皮肤潮红伴丘疹)16例,Ⅱ度(皮肤破溃脱皮)6例,Ⅲ度(局部皮肤有大片糜烂,表皮脱落)2例㊂采用抽签法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浸渍种类㊁浸渍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1)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成果转化研究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Z H 04㊂㊃2404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N o v e m b e r ,2014V o l .28N o .11B。
协同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2-15T15:55:39.41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范小莉潘丹[导读]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在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胃癌列第三位。
范小莉潘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选取的96 例行Mlles 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 例,对照组按照肠造口手术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协同护理模式护理,采用ESCA(自我能力护理表)及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表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进行干预之前两组患者ESCA 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个时间段上(出院后1 个月、出院后3 个月)干预组ESCA 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结肠造口术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干预;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06-02在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胃癌列第三位。
直肠癌占结直肠癌比例可高达70%,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习惯改变、老龄人口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例不断上升,给家庭及社会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1]住院期间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是结肠造口患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护士向患者做健康宣教和进行心理沟通为主,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无法对患者接受的能力和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因此,合理运用干预措施成为提高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的为主要策略,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它是以有限的护理人力去激发患者和家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形成一个护理集体,通过强化集体的作用提升护理的效果和质量,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适应生理的改变,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
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面对许多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其中排便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患者的排便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护理干预是指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在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中,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患者的排便自我管理能力:一、教育宣传在手术后,护士应该及时向患者进行排便自我管理的教育宣传,包括如何正确使用造口袋、如何观察和记录排便情况、如何进行肛门冲洗等。
同时,护士还应该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如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个性化护理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例如,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护士可以采用按摩、推拿等方法来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排便频繁的患者,护士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等。
三、心理疏导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排便自我管理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护士应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排便自我管理能力。
四、定期随访在排便自我管理过程中,患者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
因此,护士应该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和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方案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加重影响健康。
总之,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教育宣传、个性化护理、心理疏导和定期随访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排便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家庭赋权干预对肠造口患儿照顾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侯晓梅【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21(29)3【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赋权干预对肠造口患儿照顾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需行肠造口术的患儿104例,每位患儿选取1名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家庭赋权干预,两组均从入院起干预至患儿出院后1月为止。
分别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13,SOC-13)、照顾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儿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360,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646,-2.289;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及SOC-13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937,2.264,2.062,7.160;P<0.05);干预后SCSQ评分中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3,P<0.01),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1,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及FCT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849,-7.037,-6.299,-6.466,-4.656,-27.970;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