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咯血病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舒适护理研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3.89 KB
- 文档页数:2
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结核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针对在肺结核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选取我院肺结核大咯血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患者32例。
本次实验对照组按照惯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
对比两组护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有不错效果,大大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患者再住院率出现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肺结核;咯血;应用效果咳痰、咳嗽是肺结核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血情况,且伴随结核中毒。
大量咯血可引起呼吸道内大量血液堵塞和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的速度快、微创,对于患者比较安全,但也存在术后复发的风险,所以术后护理也必须作为治疗周期的重要环节。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将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升咯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满意程度。
本研究将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结核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选取我院肺结核大咯血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78岁,平均(47.15±2.45)岁;观察组32例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1~75岁,平均(48.59±2.15)岁。
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允许进行比较。
1.2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对患者的腹股沟区进行严格,铺无菌巾后,泰尔茂穿刺鞘直接从股动脉穿刺经外套管置入专用导丝,采用1250X线数字减影机,5FCobra导管插入股动脉,沿导丝放置导管至支气管动脉,注射造影剂,明确出血部位后,注入吸收性名胶海绵粉末或高分子颗粒(聚乙醇)等栓塞物质。
临床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摘要】目的为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取临床病例30例,通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有针对性地治疗肺结核大咯血,通过近2年的观察、随访、治疗,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30例患者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显著,有效率100%。
结论 3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通过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结核;大咯血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急症之一,传统的内科止血疗法效果不十分理想且容易复发,我院结核内科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对3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了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男性肺结核患者,年龄在20~75岁,30例均为一次咯血在200 ml以上或24 h 内咯血总量在600 ml以上。
1.2 方法手术前做好常规检查以及术前准备,在电脑监控下,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提示出血部位后将可吸收的明胶海绵,通过导管尖端缓缓送入至动脉出血部位的远端而栓塞止血。
栓塞后再次造影,以确认病灶处血管床明显减少至消失。
2 结果19例患者即刻止血,11例患者栓塞后咯血明显减少,24 h咯血量<50 ml,并在4~5天内停止咯血。
出院后随访2年,其中1例患者在栓塞后2个月再次发生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示靶血管再通,予以再次栓塞后咯血停止。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3 护理3.1 术前准备3.1.1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使患者对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2 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备皮,从脐下至膝下,注意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要彻底。
手术日晨禁食、禁饮,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麻醉药量,做好相应的皮试,做好必要的检验,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27例肺结核大喀血的患者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及护理后,均取得显著疗效。
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手段,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疗效,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结核咯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238-01咯血是肺结核常见急症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可得到控制,但大喀血病例多因内科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兴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大咯血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院结核科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对2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了支气管动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
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
均为一次咯血量>200mL,并于24h内反复发生或24h咯血>500mL,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又不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
1.2 方法手术前做好常规检查以及术前准备,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找到出血部位后将明胶海绵颗粒,通过导管缓慢送至动脉出血部位的远端而栓塞止血。
栓塞后再次造影,以确认病灶处血管床明显减少至消失。
再寻找有无其它出血的血管,如有则再进行栓塞,直至无出血动脉。
2 结果支气管动脉栓塞后,20例患者取得及时止血效果,5例患者栓塞后咯血明显减少,3天后有少量陈旧性血液咯出。
1例患者栓塞后7天后再次咯血,经内科治疗后血止。
其中l例患者在栓塞后2个月再次发生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示血管再通,予以再次栓塞后咯血停止。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的说明治疗的方法、优点、效果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有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对策。
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和成效。
结果: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37例患者中有34例的止血情况立竿见影,另外3例患者的咯血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后出现4例胸痛患者、另有5例患者出现胸闷状况;治疗后,3例患者复发。
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较好,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成效。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肺结核大咯血;护理对策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加强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和预后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对于肺结核大咯血当大多应用支气管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有研究认为,在支气管栓塞术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护理配合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促进康复。
本文研究3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中男性20例、女17例;年龄在33-71岁之间,平均为(47.8±6.3)岁;病程最短的为2周、最长为8个月,平均为(3.5±0.6)个月;患者24h之内的咯血量在200-850ml之间,平均咯血量为(466.3±107.5)ml。
1.2方法全部37例患者均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节段配合一下护理对策进行干预:1.2.1手术前的护理(1)心理护理:肺结核患者的病情较长、病情呈现发展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发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之后很多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发表时间:2013-02-25T16:02:4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洪兰梁静朱光竹[导读]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止血治疗方法。
李洪兰梁静朱光竹(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总结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等。
认为精心、优质的护理,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成功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6-02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之一,大咯血是肺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外科治疗又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及时实施,患者多死于失血性休克或窒息,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成为临床抢救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
本科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对35例肺结核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
35例均为一次咯血在300 ml以上或24h内咯血总量在500 ml以上,经积极保守治疗,应用多种止血药物及控制感染治疗仍反复咯血。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气管分叉水平,在先进的X线影像系统监视下行推拉导管技术,经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栓塞微球,分别逐级栓塞异常血供动脉,栓塞血管后再注人造影剂反复检查血流是否完全阻断,并反复检查是否还有异常血供动脉,无复通和异常血供动脉拔出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15min,加压包扎回病房。
临床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发布时间:2021-08-23T15:15:14.1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作者:何嘉微黎钰瑛[导读] 研究临床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成效。
何嘉微黎钰瑛(广西龙潭医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成效。
方法挑选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进行诊治的90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研究组运用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水平情况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来看,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影响(P<0.05);研究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影响(P<0.05)。
结论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加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控制不良反应出现率,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结核大咯血;护理成效当前支气管动脉栓塞属于诊治咯血的高效,同时较为安全的方法,尤其对于内科治疗没有效果,同时匮乏外科手术指征的大咯血,其也是控制出血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不过这种手段属于姑息性治疗法,止血后,必须对其基础病开展后续治疗,同时辅助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手段。
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临床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成效。
挑选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进行诊治的90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研究组运用针对性干预,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挑选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进行诊治的90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研究组运用针对性干预。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结核大咯血;护理
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急症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可得到控制,但少数病例因内科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兴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大咯血的一种重要手段[1]。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8岁。
均为一次咯血量大于200 ml,并于24 h内反复发生或24 h咯血大于600 ml,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又不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
1.2方法
1.2.1栓塞方法40例患者均在x线下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于胸主动脉,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支气管动脉有直接或间接出血征象,且无脊髓动脉显影,导管尖端嵌入支气管动脉口紧密、推注造影剂无返流时,将混悬于10 ml盐水的明胶微球及经造影剂浸泡并剪碎的明胶海绵分别注入支气管动脉,直至支气管动脉血流停滞,再寻找有无其它向病灶区供血的血管进行栓塞。
1.2.2护理方法术前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结果
支气管动脉栓塞后,1周内咯血停止者36例,咯血量小于50 ml者3例,无效1例。
术后1月再发咯血3例,3个月时复咯4例,但咯血量频度减少,24 h咯血量小于100 ml。
全组无与bae相关的并发症。
对肺结核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5-11-24T16:03:57.67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杨继芳[导读]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咯血量大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患侧卧位,避免大声说话和剧烈咳嗽。
术中协助摆好体位,穿刺侧肢体外展,注意生理舒适度。
杨继芳(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125)【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60 例肺结核咯血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舒适的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满意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舒适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和舒适度,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舒适护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79-02The effect of tuberculosis hemoptysis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patients comfortable nursing observationYangjiFang(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Yangzhou, 225125)【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massivehemoptysis by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emoptysis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patien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joined to be comfortable with the idea of,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rat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fort car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andcomfort,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duc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make the relationship moreharmonious【Key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emoptysis; comfort car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肺结核大咯血是常见的威胁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死亡率极高。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42名,行整体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
随访1月-2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整体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作为常见的肺结核内科急症之一,大部分大咯血患者对传统的内科止血疗法不敏感,且容易复发,因而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大咯血的主要方法,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的应用[1]。
因此,为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影响,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入院的80名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1.8±10.5)岁。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42名,行整体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预防和护理术后并发症等。
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护士可依据每个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做好相应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计划。
术前应首先应做好咯血患者的安慰工作,解除其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对严重烦躁不安的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护理目的探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大咯血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82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
将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一组作为研究组,将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一组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及各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进行护理,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减轻其的经济压力,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肺结核大咯血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较长,容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1]。
大咳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诊,也是肺结核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对其的治疗若不及时常容易引起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该病较好的一种手段,操作后即止血率能到达75%以上[2]。
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救治率,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82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
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22-51岁,平均(33.8±3.1)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1-55岁,平均(34.1±2.5)岁。
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都无严重心、肝、肾系疾病史。
两组在基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栓塞治疗后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从患者入院开始,第一天对患者进行院内介绍,并对其身体情况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协助其完成相应的辅助检查。
第二天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的练习,做好术前准别,如:进食、禁饮等,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治疗的必要性。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护理分析目的:探讨支气管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39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39例患者中36例咯血停止,2例咯血量明显减少,1例术后仍然反复咯血,经再次栓塞治疗,咯血停止。
无1例发生脊髓损伤及局部皮肤坏死。
结论:支气管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经过有效、全面的护理,患者咯血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标签:肺结核;咯血;临床护理引言咯血是肺结核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病情程度不同,轻者临床表现为痰中带血,严重者咯鲜血或血凝块。
临床中对大咯血的定义为24h咯血量在500ml 以上,其症状在Ⅲ型、Ⅳ型肺结核患者中最为常见。
患者如果出现一次性大量咯血和反复咯血,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血凝块堵塞气管导致窒息。
疗如抗炎、止血、卧床休息等缓解,但一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手术尚未准备充分等,此时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能迅速达到控制大咯血的目的,为后续治疗赢得充分的时间。
本院自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对39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39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检查明确肺部病变部位及程度。
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47.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大咯血诊断标准,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1.2栓塞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行主动脉弓造影,确定支气管动脉位置及分布后,再选择插管至出血靶血管后根据情况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血管或弹簧栓栓塞动脉主干,直至中远段支气管动脉不显影,动脉血流完全或基本阻断视为栓塞满意。
术后拔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固定。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急症之一,一次咯血量在200毫升以上或24小时内咯血总量600毫升以上称为大咯血,可造成窒息或严重失血性休克、感染和病灶扩散,病人多死于窒息。
去年来,我院开展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病人例,明显提高了大咯血的治愈率,降低了大咯血的死亡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31日,我科对例内科常规止血无效的大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局部栓塞止血。
其中,男性43 例,女性3 例。
年龄从18 岁至61 岁,平均39 岁。
出凝血时间正常。
1.2介入治疗方法术前根据病史及x线或纤支镜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常规股动脉穿刺揷管,经seldinger操作,{2}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将5-7FCabra导管尖端送至4-6胸椎平面,推注造影剂寻找并证实为靶血管后,将栓塞导管至少伸入支气管动脉1厘米,必要时将导管超选择性揷入出血部位靶血管2-4级分支,如有肋间动脉共干,仔细观察有无脊髓动脉显影,尽量将导管避开在主干及脊精髓动脉分支内。
揷入导管成功后,将明胶海绵碎粒经导管缓慢注入靶动脉进行栓塞。
术毕20分钟后再造影观察效果,靶动脉栓塞满意后结束手术,拔出导管,穿刺处压迫15分钟后加压包扎,平卧送入病房。
术后术侧下肢制动,观察12-24小时,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3疗效评价标准:优:咯血停止。
良:咯血次数明显减少,每日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咯血次数减少,每日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差:未达到以上标准。
2.结果2.1疗效:优良38 例,占88%。
有效3 例,占5.4% 。
疗效差2 例,占4.6%2.2副作用和并发症。
脊髓损伤 1 例,栓塞失败0 例,穿刺部位血肿及渗血1 例,下肢动脉栓塞0 例,发热0 例,胸闷、、胸骨后烧灼痛0 例肋间痛0 例吞咽疼痛0 例肠梗阻0 例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病人的舒适护理
李慧仙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年(卷),期】2004(003)001
【摘要】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elective by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SBAE)是目前抢救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大咯血,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常会感到痛苦和不适。
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萧氏双C”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舒适护理研究。
根据这一模式,本院对
59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病人术后给予舒适护理,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李慧仙
【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J], 杨继芳
2.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舒适护理 [J], 曹惠娟;周黎红
3.肺结核咯血病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舒适护理研究分析 [J], 巫晓华;陈碧仪;龚忠霞;黄丽嫦
4.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舒适护理 [J], 曹惠娟;周黎红
5.放射诊断科介入室舒适护理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效果刍议 [J], 周雪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