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分蓄洪区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6
洪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洪湖,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
洪湖水域广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湖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水质恶化、湖泛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二、问题分析1.水质恶化: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洪湖水质恶化,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
2.湖泛频发:近年来,洪湖周边地区频繁发生湖泛现象,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实施方案1.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洪湖水质。
2.湖泛治理:加强湖泛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对湖泛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堤防巡查和修复,提高堤防防洪能力,减少湖泛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生态修复:加大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湖泊周边植被恢复和湿地保护工作,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四、实施保障1.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政府对洪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经费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洪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督查和考核,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洪湖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计可以有效改善洪湖水质,减少湖泛频发的情况,促进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洪湖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洪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结语洪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上述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能够为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让洪湖成为美丽的湖泊,也成为人们休闲游览的胜地。
新形势下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研究作者:秦茜王继全易程程金华斌吕志良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0年第04期摘要:洪湖目前存在水质、水生态环境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研究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洪湖生态环境修复及绿色发展对策。
关键词:洪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图法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ki.cjjsjj.2020.0410洪湖是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中下区主要调蓄湖泊,湖北省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节点。
湖北省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决定中明确指出,将保护洪湖水资源作为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一,完善防洪排涝减灾、水生态保护体系,将洪湖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1 洪湖生态环境现状1.1 调蓄排涝能力减弱目前洪湖主要进出湖港渠有8条,包括四湖总干渠(四湖东干渠、四湖西干渠)、螺山电排渠、老内荆河、下内荆河、洪排河、蔡家河、下新河、子贝渊河,内河道相通的人工涵闸12个,外排泵站3个。
每年汛期,四湖中下区以及螺山区涝水皆可入湖调蓄,由涵闸直排出江,或由高潭口、新滩口、螺山等排水泵站提排。
但由于洪湖湖泊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洪湖蓄水湖容降低,在没有足够外排的情况下,只能抬高湖泊、河渠水位进行蓄洪平衡,使总干渠和湖水位不断上升,洪湖及周边防洪排涝压力不断增加。
1.2 湖泊水质不容乐观依据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质考核标准为II类水。
有关监测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洪湖湿地的水质整体处于II类水平,但2012~2017年湖泊水质呈逐渐恶化趋势,湖泊水质类别以IV~V为主。
根据最新洪湖地表水监测结果,2020年5月洪湖五个采样点(蓝田、小港、下新河、桐梓湖及翟家湾)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4.6mg/L;化学需氧量平均值为24.6 mg/L;氨氮浓度平均值为0.264 mg/L;总磷平均浓度0.078 mg/L;总氮平均浓度为0.908 mg/L。
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
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总面积41412公顷,其中核心区12851公顷,缓冲区4336公顷,实验区24225公顷,边界线总长度104.5公里。
今年夏季,洪湖陷入全民抗洪之战,又一次调动武警官兵展开救援。
洪水泛滥暴露湿地之灾7月的洪湖,大小河道、沟渠都积满了水,低矮的房屋被淹没,刚刚抽穗的稻子被水淹没,精养鱼池,汪洋一片,被水围困的洪湖,只是湖北的一个缩影。
千湖之省的湖北,从农村到城镇,都忙于对付水。
洪水袭击湖北,袭击洪湖。
河道不畅,蓄水能力不足,是出现内涝的外相。
大湖洪水泛滥,湖堤岌岌可危,江堤超负荷承载,内湖之水限制性排入长江,是出现内涝的根本原因。
专家多次呼吁,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湿地,保护洪湖。
如果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顾湿地环境保护,盲目开发,甚至破坏生态,必将导致灾害频发。
专家的提示并不是危言耸听。
然而,现实的洪灾就是明显的征兆。
面对记者,卢山滔滔不绝,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苦衷。
作为洪湖湿地保护的权威专家,他满脑子都是湿地保护的策略和主意。
卢山,1963年12月出生于湖北洪湖市新堤镇,是土生土长的洪湖人,环境科学与湿地生态工程高级工程师,中国绿色时报和人民日报将他这位洪湖湿地的守望者先后进行过专题报道。
他是当之无愧的洪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创建人,为保护湿地资源奔走呼号,曾在国家核心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他是中国青年环境保护奖获得者、梁希国际生态保护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湖北省首届森林奖获得者。
卢山对洪湖湿地水灾十分忧虑,对湿地环境退化更是担心。
他说,今年梅雨季节,一场空前的降雨席卷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平均雨量已达493毫米,较常年增多75%。
据悉,洪湖周边27处民垸被淹,37.9万亩农田、渔池受灾,1.6万人被迫临时转移,经济损失巨大。
虽然这次降雨超过一般年份,但比1996年的降雨量要少,湖区渔业经济损失却大大超过了历史上可控的损失范围。
洪湖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背景洪湖项目是为了解决洪湖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而进行的调研项目。
洪湖地区位于中国湖北省东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淡水湖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洪湖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对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环境质量以及相关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水量、水质等方面的情况。
2.调查洪湖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包括污染物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等。
3.分析洪湖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4.研究当前洪湖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5.提出针对洪湖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建议。
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
1.实地考察:调研团队赴洪湖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水环境质量。
考察内容包括洪湖水量、水质监测点和环境保护设施等。
2.文献研究:收集了相关的科研文献和政府公告,了解洪湖地区水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水资源和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调研结果水资源状况经过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洪湖地区水资源状况的主要结果:1.洪湖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在干旱季节和长期干旱年份,水资源供应出现明显的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
2.洪湖的水质状况较差,主要受到来自农田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的影响。
水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对当地水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水环境质量经过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洪湖地区水环境质量的主要结果:1.洪湖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特别是湖湾区域和城市周边地区。
高浓度的污染物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饮用水源水质普遍偏差,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建设控制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2.28•【字号】鄂政函〔2019〕19号•【施行日期】2019.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建设控制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鄂政函〔2019〕19号荆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79号)规定,为保证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现通告如下:一、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新滩安全区围堤及穿堤建筑物工程、新滩安全区水系恢复工程和部分公共基础设施、蓄洪区内安置转移路桥工程及泵站设施保护等工程。
(一)建设控制范围包括以下区域。
1.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安全区围堤(含穿堤建筑物)中轴线两侧各200米内区域;2.水系恢复疏浚渠道中心线两侧各15米内区域;3.涵闸(泵站)轴线两侧各150米内区域;4.转移干线道路中心线两侧各10米内区域;5.转移支线道路中心线两侧各6米内区域;6.转移干(支)线涉及转移桥梁两侧各50米内区域;7.新滩安全区内已规划的集中安置社区占地红线区域。
(二)具体涉及以下行政区划。
1.洪湖市汊河镇汊河村、汊河社区、龙甲村、龙坑村、石杨湾村、双河村、水晶村、五丰村、西池村、新穴村、沿沙甘村、应南村;2.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东河社区、横墩社区、庙后垸社区、南垸社区、彭丰社区、石家社区、三汊河社区、宋家沟社区、新垸社区、文卫社区;3.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古村河社区、海沟社区、江泗口社区、柳西湖社区、龙船河社区、农艺社区、塘咀社区、瓦子湾社区、王光斗社区、琢头沟社区;4.洪湖市水产局沙套湖渔场;5.洪湖市黄家口镇创建村、革丹村、黄家口村、南套村、宋墩村、文卫社区、西湖村、下丰岸村、湘口村、新永林村、杨家墩村;6.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吕蒙口村、丰垸村、珂里村、江豚湾社区、六合村、沙洲村;7.洪湖市龙口镇白沙湖渔场、堤街村、高丰村、高洪村、高桥村、和里村、河岭村、环源湖渔场、刘家边村、龙口社区、龙潭村、三红村、双星村、四洲村、套口村、新建村;8.洪湖市乌林镇黄蓬山村、莒头村、青山村、吴王庙村;9.洪湖市新滩镇北洲村、荻障村、东湖村、胡家湾村、霍家村、江夏村、坪坊村、宋家湾村、新生村、新滩口村、新滩社区;10.洪湖市燕窝镇沙套湖村、大树村、和平村、九簰洲村、六合村、群力村、天福洲村、团丰村、湘北村、新合村、燕窝社区、燕子窝村、姚湖村。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摘要:洪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之一,本文通过对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论述与剖析,针对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对策洪湖是湖北省最大,全国第七大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积53.3万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我国主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
洪湖是长江重要的分蓄洪区,连接了来自荆门、潜江、荆州等上游及洪湖周边地区共1.0375万平方公里的汇水,是大武汉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区,其周边涉及洪湖、监利两县市共13个乡镇以湖为生的渔民近2万人。
洪湖又是重要的水产种养基地,水产品产量每年达10万吨,产值过亿元,在全国湖泊中居第二位。
作为革命老区,洪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秀丽的湖区风光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使洪湖成为丰富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除此之外,洪湖湿地在航运交通、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但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湖地区群众对湖泊无节制的开垦和侵占,洪湖湿地水生态被破坏,水质污染、物种减少、调蓄功能下降,候鸟迁飞,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 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由于水生态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措施不到位,当前洪湖水生态遭到较严重的破坏,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上世纪50年代,洪湖面积114万亩。
六十年代中后期,受“以粮为纲”“与水分地,向湖要粮”观念错误引导,沿湖地区广泛开展“插到湖心、收到湖底”围湖造田大运动,不到20年,洪湖面积速减近一半以上,目前只有53.3万亩,有效调蓄容积为6-12亿立方米,调蓄能力较50年前减少一半以上,完全不能满足四湖流域防洪抗旱调蓄需要。
因此每逢大雨或干旱就出现一次大灾,80型、91型、96型、2010型大灾就是明显例证,特别是2011年春旱乃70年一遇,实属罕见。
洪湖水体污染成因分析及环境治理建议摘要:洪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为七大淡水湖之一,有“湖北之肾”之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大范围的造田与养殖,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本文根据洪湖水体以及周边入湖水体的污染监测数据对洪湖水体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洪湖;污染成因;治理建议[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Honghu Lake is a river-communicating lake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is one of the seven freshwater lakes and is known as the "Kidney of Hubei".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began to build land and aqua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the water quality continued to deteriorate, resulting in serious eutrophication of the water in Honghu Lake. Based on the pollution monitoring data of the Honghu Lake water body and the surrounding water entering the lak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onghu Lake water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suggestions.Keywords:Honghu Lake; causes of pollution; treatment suggestions洪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为通江湖泊,现有面积348.33平方公里,汇水区内面积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入湖,并经若干涵闸与长江相通,实现洪湖水量的调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其生态环境在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具有代表意义[1],被誉为“湖北之肾”,兼具供水、灌溉、湿地生物栖息、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第14卷第4期2005年7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 he Yangtze BasinVol.14No.4J uly2005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5)0420481205洪湖水环境现状及主导因子分析杜 耘1,陈 萍1,Kieko SA TO2,Hajime AO E2,何报寅1(1.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7;2.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日本东京)摘 要:利用2003年夏季在洪湖采集的20个水体样本的测定结果分析了洪湖目前的水体化学性质。
根据分析洪湖夏季为Ⅲ类水,则其他季节的水质等级很有可能在Ⅲ类以下。
洪湖水体的理化性质各方面状况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2003年水质状况以Ⅲ类水为主,表明洪湖近年来的水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人类对洪湖水生资源的过度开发有直接的联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了目前洪湖水质的三个主要控制因素。
洪湖水质主要受到氮盐营养元素和生物活动的控制,其次是悬浮物和水体的离子属性,第三是水体的磷化合物。
尽管磷是大多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质,但它对洪湖湖水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所以洪湖富营养化不是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洪湖;水质;模糊数学;主成分分析文献标识码:A 洪湖系长江和汉水支流东荆河之间的大型浅水洼地壅塞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
洪湖是一个以调蓄为主,兼具灌溉、渔业、航运、饮水等多种功能的湖泊。
随着本地区及其周边的经济发展以及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洪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水环境状况。
因此了解洪湖目前的水环境情况可以反映出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目前洪湖水体的化学性质,并通过2003 (夏季)年采样的水质数据(采样点见图1),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水质等级,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找出水质变化的主导因素。
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的社会影响评价--基于洪湖东分块蓄洪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蔡莉【摘要】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作为一项巨大的国家基础工程,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持续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认知洪湖东分块蓄洪区的社会发展特点,分析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探讨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的社会影响评价,结果表明:1)洪湖东分块蓄洪区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区内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收入来源单一,存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缓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2)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工程具备良好的社会影响,其建立及完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增加就业与居民收入,推动城镇化进程。
%As a hug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roject,Honghu East Block Flood Project has exerted a widespread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society,economy,culture,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essay,adopting questionnaire survey,aim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Honghu East Block storage area,analyze the impact of Honghu East Block Flood Project on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explore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Honghu East Block Flood Project.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t Honghu East block storage area lags behind featured with low level of income among its residents,limited source of income,slow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2)Honghu East Block storage area construction has a good social effect.To a certain extent,its establishment and completion can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increase employment and income,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期刊名称】《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社会发展特点;社会评价;调查问卷【作者】蔡莉【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5社会影响评价是对工程项目与社会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效益、效果、后果评估的一种方法和技术手段[1]。
洪湖面临的水环境问题摘要:简要介绍洪湖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及其治理的难度和目前所采取的治理方针。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环境污染;洪湖;农药;工业污染作者:胡国山1.引言近十年来,洪湖水由碧水蓝天一步步遭到污染,水质变差,水环境恶化,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沿岸的村民用水困难,水产养殖减产,湖中鱼类减少。
因此,洪湖水的治理刻不容缓2.洪湖的现状洪湖是我省第一大湖泊,全国第七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具有调蓄洪水、物种保护、净化水质、控制污染的生态功能,既是江汉平原农业灌溉、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又为人们提供鱼、虾、莲、藕等丰富的食物来源,更具有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科研价值。
但洪湖属于省保护区,保护区级别低,政府支持力度有限,来自国家层面的环保资金项目不足,执法管理和保护效果差,对外交流活动受限等,直接影响到洪湖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效及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水质现状根据湖北省环保厅公示《湖北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关资料显示自1990年至2009年二十年间,总体上洪湖水质以Ⅲ类和Ⅳ类为主,仅1990年、1998年、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
近十年洪湖水质总体劣于20世纪90代,2005年水质为劣Ⅴ类,为近二十年洪湖水质最差年份。
以上表明,自20世纪开始洪湖受人类活动影响污染状况明显,水质下降,难以达到国家规定Ⅱ类水质标准4.水污染的源头洪湖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在于化肥污染,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县镇企业污染,兽禽养殖污染以及湖泊围栏养殖污染等4.1化肥污染化肥污染主要体现在过量使用氮肥和磷肥,氮磷流失进入水体后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据洪湖市农业部门统计,农鱼业生产年平均使用氮肥55万吨,磷肥45万吨,而每使用100kg 就会有31.5%和31.8%的氮磷流失水中。
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中浮游植物的疯长,使水中含氧量减少,鱼虾死亡腐化又进一步导致水中微生物增加,更加剧了水中含氧量变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王中敏;柳七一;李欣欣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8(039)023
【摘要】蓄滞洪区建设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建成后仍将长期发挥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蓄滞洪区建设的作用,针对长江中下游环境现状和蓄滞洪区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剖析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建设环评过程中的重点,即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蓄滞洪区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建成运行后的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因此,蓄滞洪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应主要针对施工期,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王中敏;柳七一;李欣欣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1
【相关文献】
1.浅析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的防洪地位和建设重点 [J], 汪智源
2.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类调整研究 [J], 余启辉;要威;宁磊
3.《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J], 徐珊;黄重力;王芸;吴云龙
4.妥善处理蓄滞洪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J], 王翔;李兴学;郭健玮;李云鹤;余启辉;查道满
5.蓄滞洪区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为例 [J], 巴亚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1月水利水电快报EWRHI第42卷第1期引用格式:林莉,吴志广,潘雄,等.长江流域2020年7月洪水防御环境价值评估[J].水利水电快报,2021,42(1 ):8丨-85.长江流域2020年7月洪水防御环境价值评估林郝1,其惠户2,潘潍1,翟夂亮1(1.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 2.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以往在评估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效益时,通常从经济角度,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去分析,很少关注防洪在减少城镇、农田淹没进而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等方面所带来的环境价值:2020年7月,在长江上、中游水库群配合三峡水库联合防洪调度下,长江3次编号洪水对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大为减轻:对此次洪水进行了还原计算,分析其超额洪量,初步估算此次调度可能减少进入水体的氮磷污染物负荷总量,评估其环境价值,为科学合理地评估防洪减灾的价值提供依据关键词:环境价值;联合防洪调度;洪水还原;蓄滞洪区;长江流域中图法分类号:X171.I 文献标志码:A D01:10.15974/ki.slsdk!).2021.01.015文章编号:1006 -0081 (2021)01-0081-05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持续高强度、极端性降 雨,并由此引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大洪水。
2020年6~8月,长江流域累计面 均雨量636 mm,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三成多,其中,中游干流偏多近八成,下游干流偏多七成,汉江中 下游、岷沱江偏多五成左右。
仅7月份,长江干流先 后发生3次编号洪水。
在江西,赣北和赣中部地区 的降雨总量达到常年的3倍以上,7月12日,鄱阳湖 标志性星子站水位已达22.74 m,超1998年水位 (22.52 m),鄱阳湖发生流域性超历史大洪水。
长江 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江段洪峰水位列有实测记 录以来的第2~5位;马鞍山至镇江江段潮位超历史 记录;莲花塘水位34.59 m,超过保证水位0.19 m;汉 口站最高28.77 m,居历史第4位。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 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 摘要:三峡工程已经发挥效益,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洪湖分蓄洪区分块方案即将实施,这些并不影响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地认识洪湖分蓄洪区的建设,她仍然需要存在,并且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有关堤顶防汛道路及供电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10•【字号】鄂发改审批服务〔2021〕56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有关堤顶防汛道路及供电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鄂发改审批服务〔2021〕56号荆州市发改委:你委《关于报送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洪湖主隔堤、东荆河右堤堤顶防汛道路及高潭口二站、腰口泵站供电设施工程变更报告的请示》(荆发改农荆﹝2020﹞175号)及相关附件均悉。
我委组织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联合审查,结合省水利厅《关于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洪湖主隔堤、东荆河右堤堤顶防汛道路及高潭口二站、腰口泵站供电设施工程设计变更的意见》(鄂水利函﹝2021﹞58号)及相关附件,经研究,原则同意《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洪湖主隔堤、东荆河堤防汛道路变更报告及高潭口二站、腰口泵站供电设施工程变更报告(审定本)》(项目代码:2016-421083-76-01-325623)。
现就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有关堤顶防汛道路及供电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批复如下:一、变更缘由(一)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2016年底开工建设,根据技术要求堤顶道路应在堤防加固工程施工完成并沉降稳定后再行施工。
除主隔堤4.248km堤段已建宽4.0m砼路面,其它堤段均为泥结碎石路面和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存在断板、破损严重等情况,泥结石路面凹凸不平,局部存在较大深坑,均无法继续使用,需对破损严重路面拆除重建,对泥结石路面改建为混凝土路面。
鉴于宏观政策调整及建设环境变化影响,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甚至成倍上涨,加之水利工程概算部分费率标准调整,导致堤顶防汛道路未实施的路面工程概算成倍增加,难以按原概算实施。
洪湖分蓄洪区建设环境影响分析作者:彭贤则袁君丽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28期摘要:洪湖分蓄洪区建设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障了区域内防洪安全,对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本研究在分析洪湖分蓄洪防洪形势基础上,针对洪湖分蓄洪区环境现状及其分蓄洪区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剖析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onghu flood diversion ar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flood control system, which not only guarantees the regional flood control safety, but also ensures the safety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lood diversion-detention flood control situation in Honghu,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Honghu flood diversion are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flood diversio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nghu flood diversion area.关键词:分蓄洪区;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分析;洪湖Key words: flood diversion area;ecologic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Honghu中图分类号:TV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8-0186-030 引言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且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只占宜昌站汛期径流量的6%左右,防洪库容仍相对不足,同时中下游还有80万km2的集水面积[4],因此,三峡工程建成发挥防洪作用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仍需加强,且需进一步完善堤防、河道整治、水库、蓄滞洪区等综合防洪体系[5]。
洪湖分蓄洪区经过几十年的防洪建设,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根据国务院国发(1999)12号精神,湖北省选定在洪湖分蓄洪区东部建设“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
蓄洪区内总面积为883.62平方公里,可有效蓄洪容积61.82亿m3。
工程项目由洪湖东分块蓄洪区蓄洪工程和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组成。
该项目实施能够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泛滥局势,对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以及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地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工程实施对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制约日益明显,尤其对分蓄洪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特别大影响。
且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较高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新的形势也对蓄滞洪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希望本着在保障流域防洪总体安全的同时,也要着重分析分蓄洪区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的目的,从而保障蓄滞洪区内人民生存和发展条件,实现蓄滞洪区环境可持续发展[6]。
1 分蓄洪区建设工程组成及环境影响特点1952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区的决定。
此后荆江分洪工程的兴建,荆江两岸堤防的加固改变了荆江的防洪局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荆江的洪水压力,确保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但是城陵矶河段洪水来源于荆江和洞庭湖流域湘、资、沅、澧四水,对两湖平原及武汉市仍然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1955年,长江委在编制《长江中下游防洪排渍规划》时,即着手研究处理该河段超额洪水问题,同年的《荆北区防洪排渍方案》对洪湖分蓄洪提出了规划方案,开始对洪湖东分块工程进行重点研究和规划,工程规划陆续付诸实施。
洪湖东分块工程建设内容及具体环境影响特点如下。
1.1 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估算总投资48.9342亿元,工程内项目主要有以下八项:一是新建腰口隔堤工程;二是加固洪湖主隔堤工程;三是新建套口进洪闸工程;四是新建补元退洪闸工程;五是还建腰口埠站和高潭口二站工程;六是新建内荆河和南套沟节制闸工程;七是新建滩口站保护工程;八是区内外渠系恢复工程[7]。
蓄洪工程完建后,对提高洞庭湖的防洪能力、保护武汉市的安全及缓解城陵矶附近的防洪紧张情形有非常大的意义,有效缩小了防洪损失范围。
同时分块蓄洪的实现,对于有效克服洪湖分蓄洪损失的最大弊端起到重要作用,增强了长江中下游防护调度的灵活性。
1.2 洪湖东分块安全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内安全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八处:龙口、大沙、燕窝、新滩、唐咀、老湾、黄家口和黄蓬山,使用面积为35.56平方公里,围堤长44.72公里;建设项目主要有安全区(台)、避洪楼、撤退道路以及通讯报警等四项安全转移设施。
在施工期内,植被损毁、“三废”的产生排放和噪声、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是安全建设工程对环境施加的主要负面影响。
在运用期内,因项目的开展,区内居民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将会得到保障。
此外,安全建设工程完建以后,区内居民有可提供的集中居住区和转移通道,给居民的生存环境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环境的影响展现的是积极的一面。
2 洪湖分蓄洪区环境现状洪湖分蓄洪区地处洪湖市、监利县境内,有着“鱼米之乡”之称,境内因洪湖而得名,自然面积2783平方千米,承担分蓄洪任务160亿m3,是长江中游超额洪水集中控制容积最大的一个分蓄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商品鱼生产基地,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品总量均居全省县市之首,正在全面推进以水产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目标[8-10]。
洪涝灾害、抗旱形势、血防灭螺治理、湿地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洪湖分蓄洪区几个主要环境问题。
2.1 洪涝灾害洪湖分蓄洪区经过40年的建设,从总体上说,洪湖东分块工程已初具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江中游的防洪现状,为荆江地区防洪打下了基础。
若遇1988年历史少见秋洪,1996年严重内涝,可达到效控制洪涝灾害的目标,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2 抗旱形势2011年的特大旱灾发生之后,导致洪湖分蓄洪区洲滩面积增大,洪湖水面比正常年份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缺水现象开始逐渐显现(如图1所示)。
极端干旱条件对沉水植物造成较大影响,影响整个洪湖生态。
同时对水产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洪湖政府开始围绕中长期天气预报制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以及制定科学的抗旱预案等内容展开具体工作。
2.3 血防灭螺治理血防灭螺治理难度较大。
洪湖分蓄洪区血吸虫疫情严重,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血防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由于洪湖分蓄洪区域内水情及自然条件的不足,更是加大了对蓄洪区内水利血防病虫的治理难度。
2.4 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土保持方面。
水土保持是洪湖分蓄洪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所重点关注的任务之一。
洪湖分蓄洪区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洪湖主隔堤、下内荆河流域、总干渠流域、洪排河流域这几条流域,以及沿长江几个乡镇的沙化问题。
目前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进度不够,亟待加强。
在水安全方面。
饮水安全保障有待提质增效。
洪湖分蓄洪区有部分水厂存在规模小,难以良性运行,因此实施水厂并网运行,扩大用水规模也势在必行,同时,农村水厂水质检测工作急需加强,洪湖分蓄洪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用水源绝大部分是地表水,源水水质变化较快,需加密检测频次,随时掌握源水水质变化情况,以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建立独立的专业水质检测机构迫在眉睫。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
据洪湖市环保部门监测,由于洪湖分蓄洪区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及上游客水污染等原因,蓄洪区内水域水质保护难度较大。
在水文化建设方面。
目前,由于洪湖分蓄洪区水文化建设能力的不足;对水文化引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作用认识的不到位;水文化制度体系的严重缺乏,所以有必要对水文化人才队伍进行加强。
3 分蓄洪区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本研究在对蓄洪区建设项目分析基础上,得知分蓄洪区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及运行期。
另外,典型的线性工程、项目分散及线路长是分蓄洪区工程建设的三个特征。
工程期间,较为突出的“三废”和噪声排放问题会在较为敏感的地方突显出来,比如自然保护区和集中居民区。
但工程运行后,区域抵抗洪水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洪灾的损失也会相应的减少,社会环境表现为正面效应。
地表的生态环境会因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地表进行开挖而受到影响,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空气质量也都会受到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对分蓄洪内区的原有水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但工程建成后原有水系得以恢复,且区内水系更加完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污染,生态环境表现为正面效应。
此外,蓄洪工程建设完工后对城镇化污染影响较大,生态环境表现为负面效应。
所以,在对分蓄洪区建设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当中,应对以上影响进行着重分析。
3.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①防洪。
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位于洪湖分蓄洪区的东部,总面积883.62平方公里,是全国集中控制容量最大分蓄洪工程,自建立以来,对长江中游的防洪发挥了巨大地作用,同时对缓解城陵矶附近地区超额洪水、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②血吸病虫。
一直以来,血吸虫病是洪湖分蓄洪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血吸虫病的治理难度也一直很大。
近几年,对洪湖分蓄洪区血吸病虫调查发现,血吸病虫多发生在施工阶段,在该阶段施工人员很容易感染到血吸虫病,对蓄洪区内居民健康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
但工程运行后,洪灾发生的次数就会减少,而且,居民感染血吸病虫的概率,不会因在防洪抢险中和洪水泛滥情况下钉螺入侵到堤内而增加。
总的来说,工程运行缓解了血吸病虫的持续蔓延,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盛行与蔓延也起到了预防作用。
3.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于工程建设完工后会对东分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问题,26%的受访者认为江河湖泊中的血吸虫会更加泛滥,47%的受访者认为工程建设后存在的建筑垃圾会更多,54%的受访者认为水污染会更加的严重,36%的受访者认为农田农药残留污染更加严重,25%的受访者认为空气污染更加严重,36%的受访者认为城镇化污染会更加加剧污染。
3.2.1 水资源污染可得到缓解从调查的角度,虽然有54%的受访者认为工程完工后水污染会更加严重,但是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