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滕州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5.80 KB
- 文档页数:5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学科期中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至10题单选,11、12题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A.时间、位移、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C.路程、时间、速率 D.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D. 以上说法都不对3.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 汽车通过站牌时速度是72km/hD. 小球第3s末速度是6m/s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5.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 s内和第3 s内的速度方向相同C.第3 s内和第4S内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D.第5 s内速度方向与第1 s内速度方向相同6.关于力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有关B.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D.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如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7.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B.弹簧秤和杆秤都可以直接用来测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几何中心一定与重心重合8.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像,图像表示()A.0~2秒内A、B两人同向而行B.0~2秒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C.在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在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9.已知飞机从静止开始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 m,所用的时间为40s,假设这段时间内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A. a=2 m/s2, v=80 m/sB. a=1 m/s2, v=40 m/sC. .a=80m/s2, v=40 m/sD. .a=1 m/s2, v=80 m/s10.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是X时,速度是V,则速度是3V时的位移是()A.9XB.6XC.3XD.12X1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C、加速度一直不变;D、在相同位移内速度变化相同。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B卷)一、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4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2.(4分)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3.(4分)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A.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位移B.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路程C.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位移D.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路程4.(4分)关于加速度的单位m/s2,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A.米每秒平方B.米每二次方秒C.米每两次方秒D.米每平方秒5.(4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的加速度就越大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6.(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两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C.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D.实心球体的重心一定在其球心7.(4分)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C.桌面的形变对物体产生了支持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8.(4分)在下图中,a、b两球均光滑且处于静止状态.A选项示意图中细绳处于竖直状态.a、b两球之间一定存在弹力的是()A.B.C.D.9.(4分)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在第4s末返回到出发点D.物体在第2末离出发点最远10.(4分)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v0=20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t=8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A.32m B.50m C.128m D.160m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4分)如图所示,一小球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后到斜面底端B点,并开始在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s停止在C点.设小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之比为.12.(8分)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速度减小”、“速度不变”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0个点迹,历时s.13.(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关系时,测得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当弹簧被压缩,弹力大小为5N时,弹簧的长度为cm.14.(8分)某人从一竖直枯井的井口处静止释放一石块并开始计时,经t=2.5s听到石块落地声.不计空气阻力及声音传播的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1)枯井的深度.(2)石块刚要落地时的速度.15.(10分)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4s内的位移是14m.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它前进72m所用的时间.16.(10分)一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cm,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了2cm,用弹簧测量此物体的重力时,弹簧伸长了10cm,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g=10N/kg)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7.(12分)一辆汽车以v1=14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当司机发现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v2=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立即关闭油门让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试求x的大小.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B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4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解答:解:A、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比如原子体积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A错误.B、质量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B错误;C、质点是一个科学抽象,可以代表任何运动形状的物体,不一定做直线运动,所以C错误;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不能停在表面.2.(4分)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追拍法”是跟踪运动的物体,将运动的物体看做是静止的,由此其背景就是运动的了.解答:解:“追拍法”是跟踪运动的物体,将运动的物体看做是静止的,该图片是运动的滑板运动员被摄影师当做静止的,而用镜头跟踪,故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参考系可以理解为观测者的眼光定点的物体.3.(4分)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A.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位移B.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路程C.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位移D.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路程考点: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解答:解: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青岛还有150km,150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以及知道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4.(4分)关于加速度的单位m/s2,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A.米每秒平方B.米每二次方秒C.米每两次方秒D.米每平方秒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的单位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解答:解:加速度的单位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知道加速度的单位和读法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4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的加速度就越大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解答:解:A、因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故A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为g,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D、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这类概念选择题判断的主要依据,所以不但要记准概念,还要充分理解.6.(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两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C.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D.实心球体的重心一定在其球心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重心.专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力的效果为: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力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重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球心上.解答:解:A、力不但可以使物体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只有相互挤压时才会产生弹力;故B错误;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D、若球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则其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及弹力的产生条件,重力及重心;要求我们明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大小方向等.7.(4分)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C.桌面的形变对物体产生了支持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注意区分弹力与重力的不同.解答:解: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不是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二者性质不同;故A错误;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故B正确;C、桌面的形变产生了对物体的弹力,即支持力;故C正确;D、桌面的形变产生了支持力,而不是因为有了支持力而产生的形变;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弹力产生的条件,注意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产生了弹力,而不是因为有了弹力才产生了挤压.8.(4分)在下图中,a、b两球均光滑且处于静止状态.A选项示意图中细绳处于竖直状态.a、b两球之间一定存在弹力的是()A.B.C.D.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产生弹力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可以直接根据条件判断,也可以运用假设法分析.解答:解:A、假设两球间有弹力,则悬线不竖直,与题矛盾,故ab间无弹力;故A错误.B、若两球间无弹力,则两个的悬线都竖直,与题矛盾,说明ab间有弹力;故B正确.C、假设两球间有弹力,则B小球将向右运动,与题矛盾,故ab间无弹力;故C错误;D、假设a对b球无弹力,b球将落下,故二球间有弹力;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条件,关键要灵活选择解题的方法,条件法和假设法都要掌握.9.(4分)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在第4s末返回到出发点D.物体在第2末离出发点最远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看物体是否改变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在第1s末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物体在第2s内、第3s内图象的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是相同的,故B错误;C、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则物体在4s末位移为零,此时物体回到出发点,故C正确;D、物体在2s末位移最大,最大位移为×2×1m=1m,即离出发点最远,且距离为1m,故D 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10.(4分)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v0=20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t=8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A.32m B.50m C.128m D.16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求解,注意汽车停车时间.解答:解: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v0+at,得汽车停车时间:;即汽车5s后停止运动,故汽车8s内的位移就是汽车刹车后5s内的位移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刹车问题注意汽车的停车时间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4分)如图所示,一小球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后到斜面底端B点,并开始在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s停止在C点.设小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之比为1:3.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在斜面上和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解答:解:设B点的速度大小为v.则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其位移大小:,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位移大小:则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大小与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位移大小之比:x1:x2=t1:t2=3:9=1:3,故答案为:1:3.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平均速度求解位移.12.(8分)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速度增大(选填“速度减小”、“速度不变”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0个点迹,历时0.18s.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相同,从纸带上点的分布情况看,相等时间内右侧位移大于左侧位移,说明右侧的速度大于左侧的速度,即物体做速度增大的运动.解答:解: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T=0.02s打一个点,相等时间内纸带右侧位移大于左侧左侧位移,说明右侧的速度大于左侧的速度,即物体做速度增大的运动.又因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0个点迹,即A到B共有9个时间间隔,所以共用时t=9×T=0.18 s故答案为:速度增大,0.18点评: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并能熟练应用.13.(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关系时,测得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2)当弹簧被压缩,弹力大小为5N时,弹簧的长度为7.5cm.考点:胡克定律.分析:由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读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原长.由图读出弹力为F=10N,弹簧的长度为x=5cm,求出弹簧压缩的长度,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弹力为5N,弹簧的长度.解答:解:(1)由图读出,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L0=10cm,即弹簧的原长为10cm,由图读出弹力为F1=10N,弹簧的长度为L1=5cm,弹簧压缩的长度x1=L0﹣L1=5cm=0.05m,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3)弹簧的弹力为5N,弹簧的形变量△x===0.025m=2.5cm弹簧的原长为10cm,所以压缩弹簧的长度为7.5cm,故答案为:200;7.5.点评:胡克定律公式f=kx中,x是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第(2)问也可以直接由图象读出结果.14.(8分)某人从一竖直枯井的井口处静止释放一石块并开始计时,经t=2.5s听到石块落地声.不计空气阻力及声音传播的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1)枯井的深度.(2)石块刚要落地时的速度.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1)石头下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即可求解下落的距离,(2)根据v=gt求解石头落底前瞬间的速度;解答:解:(1)设枯井的深度为H.则有:H=gt2代入数据解得:H=31.25m(2)设石块刚要落地时的速度为v.则有:v=gt代入数据解得:v=25m/s答:(1)枯井的深度为31.25m.(2)石块刚要落地时的速度为25m.点评:本题关键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基础题.15.(10分)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4s内的位移是14m.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它前进72m所用的时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s内的位移等于前4s内的位移减去前3s内的位移,根据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a,在加速度已知的情况下,据,可得t=可得时间.解答:解:(1)因为质点从静止开始运动,故令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a,第4s内的位移x4=14m则根据x=得:第4s内的位移为得:a==4m/s2(2)因为质点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4m/s2,x=72m,求时间t据x=得t==答: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它前进72m所用时间t=6s.点评:注意区分第4s内的位移和前4s内的位移.用初速度为0的运动学公式直接求解即可.16.(10分)一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cm,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了2cm,用弹簧测量此物体的重力时,弹簧伸长了10cm,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g=10N/kg)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考点:滑动摩擦力;胡克定律.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1)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即等于最大静摩擦力;(2)物体运动以后受到的力为滑动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知拉力与摩擦力相等,由胡克定律可求得拉力及物体重力的大小,即可求得摩擦力大小,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求得动摩擦因数.解答:解:(1)刚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F m=kx1=6N;(2)物体匀速前进时,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kx2=4NG=F N.物体的重力G=kx3=20N动摩擦因数µ==0.2解:(1)最大静摩擦力为6N;(2)动摩擦力因数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与摩擦力,注意物体在刚开始拉动时需要的拉力等于最大静擦力.17.(12分)一辆汽车以v1=14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当司机发现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v2=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立即关闭油门让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试求x的大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汽车速度减小为自行车的速度时,若不会撞上自行车,则不会与自行车相撞,临界情况时速度相等时恰好不相撞,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的最小距离.解答:解:设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汽车刚要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1,自行车的位移为x2;汽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题意得:汽车:v22﹣v12=﹣2ax1…①v2﹣v1=﹣at…②自行车位移:x2=v2t…③又x=x1﹣x2…④联立①②③④式,代入数据解得:x=10m答: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x的大小为10m.点评: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速度相等前,两者的距离逐渐减小,若不相撞,则速度相等后,两者的距离逐渐增大,可知临界情况时速度相等时,恰好不相撞.。
山东省枣庄四十二中、滕州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选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5分)如图所示为某人在医院做的心电图(部分).已知心电图中方格纸的每小格长1mm,做心电图的仪器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则可以确定此人的心率为()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2.(5分)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A.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m/s3.(5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位移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一致4.(5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5.(5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速度V1的大小是()A.25km/h B.34km/h C.38km/h D.35km/h6.(5分)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8m/s2.则()A.在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的大小都是0.8m/sB.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C.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D.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5分)在塔顶上将一物体以20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g取10m/s2)()A.10 m B.20 m C.30 m D.50 m8.(5分)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图象表示()A.A、B两人在第5s内同向而行B.A、B两人在第5s末相遇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在5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9.(5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分别如图中曲线a 和b所示,若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t=t1时刻,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B.在t=0时刻,b车位于a车的前方C.在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方向相反D.在0﹣t1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10.(5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几个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υ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υ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C.某同学根据υ﹣t图象说:乙车速度增加到υ0时,两车再次相遇(平齐)D.另一个同学根据υ﹣t图象说: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υ0时,两车恰好平齐二、填空题(15分)11.(1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从某点开始,已在纸带上每隔0.1s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A、B、C、D如图所示,测出AB=1.20cm,AC=3.61cm,AD=7.22cm,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B.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停放,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三、计算题12.(10分)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12s 发生位移为180m,求(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多大?13.(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2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2分钟后以a2=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14.(13分)卡车以10m/s的速度驶过交警时,交警怀疑其超载,于是发动摩托车,在卡车开过2s后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已知交警摩托车最大速度为20m/s,问:(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多少?(2)交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卡车?山东省枣庄四十二中、滕州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选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5分)如图所示为某人在医院做的心电图(部分).已知心电图中方格纸的每小格长1mm,做心电图的仪器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则可以确定此人的心率为()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首先知道心率的含义:心脏跳动的频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根据心电图知:相邻波峰对应的时间为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此时间等于相邻波峰对应的距离25mm 除以纸袋的速度1.5m/min;根据心率的含义,心率=.解答:解:根据心电图知:相邻波峰对应的时间为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t==×10﹣2 min,根据心率的含义,心率==60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心率的含义和心电图中心脏跳动一次所对应的时间是解本题的关键,求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求心率的突破点.2.(5分)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A.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所用的时间,以及两秒末的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经过14m处的速度.解答:解:A、根据得,加速度:a=.故A错误.B、汽车运动的时间:t=.故B正确.C、2s末的速度为:v=v0+at=6+0.5×2m/s=7m/s.故C正确.D、根据得:m/s=5m/s.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3.(5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位移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一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解答:解: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故A正确.B、根据x=可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位移不随时间均匀变化,故B错误.C、物体做往返运动时,位移不一定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不一定一致,若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特点以及位移、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4.(5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公式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将t=1代入即可求出第1s内的位移是x=6m,A错误;B、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B错误;C、与对比可知a=2m/s2,则△s=aT2=2m,C错误;D、由加速的定义式可知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应用,根据公式即可求得,比较简单.5.(5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速度V1的大小是()A.25km/h B.34km/h C.38km/h D.35km/h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位移与全程时间的比值,求出前的路程的速度.解答:解:全程平均速度:v===代入数据,得:28=解得:v1=35km/h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注意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不同.在代数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性.6.(5分)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8m/s2.则()A.在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的大小都是0.8m/sB.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C.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D.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v=at,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量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即任意一秒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0.8m/s,而没有倍数关系.D选项只需要注意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才有这个规律即可.解答:解:A、质点以大小为0.8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都是0.8m/s.故A正确.B、根据速度公式v=v0+at可知,a=0.8m/s2,末速度v不一定初速度v0的0.8倍.故B错误.C、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v=at,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减小0.8m/s.故C错误.D、题目中只告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没有说是零,故第1s内、第2s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不一定满足1:3:5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点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本题考查对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从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方向及与速度的关系等多方面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7.(5分)在塔顶上将一物体以20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g取10m/s2)()A.10 m B.20 m C.30 m D.50 m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解答: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物体位移大小为10m时,可能是上升10m,也可能是到最高点后返回10m,还有可能是返回到下方10m位置,故路程可能是10m,30m,50m;故选:ACD.点评:本题关键明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并能读懂题意,注意多解,要分情况讨论,基础题目.8.(5分)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图象表示()A.A、B两人在第5s内同向而行B.A、B两人在第5s末相遇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在5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斜率分析速度的方向.相遇时两人位移相等.求出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再比较路程的大小.位移△x=x2﹣x1.解答:解:A、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看出,在第5s内图线的斜率均是负值,说明两人速度均沿负向,方向相同,故A正确;B、由图知,在第5s末,A的位移x A=0,B的位移x B=25m,说明两者没有相遇,故B错误;C、在5s内A走的路程为S A=60m﹣0=60m,B走的路程为S B=2×(50m﹣0)=100m,故C 错误;D、在5s内A的位移x A=0﹣60m=﹣60m,大小为60m;B的位移x B=0﹣0=0,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进行分析即可.9.(5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分别如图中曲线a 和b所示,若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t=t1时刻,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B.在t=0时刻,b车位于a车的前方C.在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方向相反D.在0﹣t1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的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方向代表加速度的方向,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根据速度大小关系和两车的位置关系.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平均速度=比较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A、在t=t1时刻,两图象的斜率正负不同,故加速度方向相反,A正确;B、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在0~t1时间内由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可知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则在t=0时刻,b车位于a车的后方,B错误;C、在0~t1时间内,从图象可以看出两车的速度都是正值,即速度都是正方向,故速度方向相同,C错误;D、在0﹣t1时间内,由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可知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可知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故D正确.故选:AD.点评:v﹣t图象中需掌握:①v﹣t图象的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方向代表加速度的方向;②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10.(5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几个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υ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υ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C.某同学根据υ﹣t图象说:乙车速度增加到υ0时,两车再次相遇(平齐)D.另一个同学根据υ﹣t图象说: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υ0时,两车恰好平齐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从图象得到两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结合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和运动的相对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相对于地而言,甲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向东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先大于乙的速度,后小于乙的速度,两者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甲车中的乘客以自己所乘的甲车为参考系,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可知,乙车先以速度υ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故A 正确.B、相反,乙车中的乘客以自己所乘的乙车为参考系,认为甲车先以速度υ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故B 正确.C、当两车的位移相等时,再次相遇,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乙车速度增加到2υ0时,两车的位移相等,再次相遇.故C错误.D、根据υ﹣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2υ0时,两车恰好平齐.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的文字较多,要有耐心读题,其次要运用运动的相对性,结合图象的“面积”分析两车运动情况.二、填空题(15分)11.(1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从某点开始,已在纸带上每隔0.1s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A、B、C、D如图所示,测出AB=1.20cm,AC=3.61cm,AD=7.22cm,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0.18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20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B.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停放,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ADBEC.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B==0.18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1.20m/s2;(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位移差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3)安排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的思路进行,一般每完成一次实验,都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步骤的安排要符合逻辑,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一般都是先要安装器材,准备实验,然后进行实验的总体思路进行,据此可知该实验的顺序为:ADBEC.故答案为:ADBEC.故答案为:(1)0.18; 1.20(2)交流;偏小(3)ADBEC点评:要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三、计算题12.(10分)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12s发生位移为180m,求(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多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初速度;(2)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解答:解: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由位移公式可得:x=v0t+at2,代入数据解得:v0=9m/s;(2)由速度公式可得,12s末的速度:v=v0+at=21m/s;答:(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9m/s;(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21m/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汽车的速度,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与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3.(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2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2分钟后以a2=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求出车的运动时间,求出车减速与加速的位移,求出车正常行驶的时间,然后求出耽误的时间.解答:解:设车子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运动时间:,,t3=120s,总的运动时间:t=200s,位移:,,,耽误的时间:;答: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的时间为160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时间,分析清楚车的运动过程,应用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4.(13分)卡车以10m/s的速度驶过交警时,交警怀疑其超载,于是发动摩托车,在卡车开过2s后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已知交警摩托车最大速度为20m/s,问:(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多少?(2)交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卡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警车的速度与卡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结合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最大距离.结合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注意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速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当v 警=v 卡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大,设时间为t′,则at′=v 卡,代入数据得t′=5 s,警车出发后5 s内,卡车位移x 1=v 卡(t′+2 s)=10×(5+2)m=70 m,警车位移x 2=at′2==25m,△x m=x 1﹣x 2=70﹣25m=45 m.(2)当警车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所走距离是,此时卡车所走距离是s2=v卡(t1+2)=10×12m=120m,设又经过t2追上卡车,则,即警车出发后总共经t=t1+t2=10+2s=12s.答:(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45m.(2)交警出发后,经12s时间追上卡车.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下列几种体育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跳水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情况时D.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2.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A、B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
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图乙为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图丙为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路程是25km4.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1,则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A.v vv v+112B.112vvv v-C.1122vvv v-D.112vvv v-5.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一、单题1.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算火车从车站开出通过车站门口的时间,应把火车视为质点B.研究“玉兔”号探测器巡视月球时的运动轨迹,可把“玉兔”号探测器视为质点C.观察“山东舰”航空母舰上“歼-15”战斗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视为质点D.自行车运动时,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2.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指的是时间B.在飞船缓缓靠近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飞船相对于空间站静止C.空间站绕地球运动一周,其相对于地心的位移不为零D.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选择空间站为参考系,飞船是静止的3.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竖直向下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B.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上C.当雨滴的加速度为零时,雨滴的速D.速度的变化量越来越小度达到最大4.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关于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5. 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所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仍按照原速行驶。
饮酒会使人的反应时间变长。
假设某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8s,饮酒后变成1.8s。
他在未饮酒的状态下,驾驶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险情后立即以10m/s 2的加速度刹车。
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停止运动的过程中()A.汽车运动的时间为2s B.汽车运动的距离为20mC.若饮酒,汽车将多运动2s D.若饮酒,汽车将多运动20m6. 如图所示,直杆正下方有一管道,A、B和C、D分别为直杆和管道的上下两端。
已知直杆长0.5m,管道长1.1m,BC两点间的距离为0.2m。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物理期中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D.“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太阳作参考系2. 下列物理量为矢量的是( )A.平均速度B.加速度C.路程D.时刻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也是位移的大小C.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D.位移的数值一定不会比路程大4.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5.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6.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B.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D.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8.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B .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9 .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三中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分,共48 分.)1. ( 4分)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 .位移、速度、平均速度 B .速度、路程、平均速度 C .位移、速率、加速度D .速度、加速度、路程2. ( 4分)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B 的斜面,以速度v 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A .沿斜面向上B .沿斜面向下C .竖直向上D .垂直斜面向上3. (4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 F 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巳;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2,对后轮的摩擦力为 卩「则()B . Fr 与车前进方向相同11 D . F 壬与车前进方向相同4. ( 4分)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一个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A . F 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 . F 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B •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C •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D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5. ( 4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直线同时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0〜t i 时间内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B . t i 〜t 2时间内甲物体始终在乙物体的前面C . t 2时刻两物体相遇D . t i 〜t 2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 ( 4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 度和加速度分别是()7. ( 4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 B .只要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就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C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4分)下列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是矢量的有()2A . NB . m/sC . sA . 0、4m/s 22B . 5m/s 、2m/sC . 4m/s 、2 im/s 2D . 5m/s 、4m/sx=5t+2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 D • kg9.(4分)如图所示,将物体A放在容器B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I血LA.容器B上升过程中,物体A对B有压力,下降过程中,压力等于零B .容器B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物体A对B有压力C .不论容器B上升还是下降,物体A对B都有压力D.不论容器B上升还是下降,物体A对B的压力都等于零10.(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i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物块•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是光滑的. 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 i、a2和V i、V2表示木板、物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中符合运动情况的是()11.(4分)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B点,杆的一端顶在掌心O处,当在A处挂上重物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杆OA处于水平状态,绳与杆分别对手指和手掌有力的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D.B .绳对手指的拉力沿 BA 方向(如图示方向)C .绳子对A 点的作用力和杆对 A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 .绳子对A 点的作用力和杆对 A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大于重物的重力12.(4分)A 、B 两球的质量均为 m ,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弹簧原长为 L o ,用恒力F 向左推B 球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整个系统处于 静止状态,此时弹簧长为 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实验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14分)13. ( 5分)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 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 ,则物块P 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N .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 重10.40N ,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 P 的材料为.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金属-金属0.25A 、B 两球的加速度均为 0D .若突然将力F 撤去,撤去瞬间,A 球的加速度为 0,B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B 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C .若突然将力F 撤去,撤去瞬间,橡胶-金属0.30木头-金属0.20皮革-金属0.2814.(5分)在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标计数点0、1、2、3、4…,其中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量得0与1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仁30.2mm , 3与4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4=48.8mm,则小车在3与4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4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本实验主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B .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a-二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ir|D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6分)如图所示,轻绳OA —端系于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水平轻绳OB的一端系于竖直墙上,O点挂一重物.当重物的重力为:J \ j N时,水平绳OB的拉力为300N,求:(1)B角的大小;(2)此时绳OA的拉力是多大?17.( 8分)一个物体从空中A点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空中B点时速度为言,物体落到地面C点时速度为v.已知B点离地面的高度h=15m,g取10m/s2,求:(1)物体落到地面C点时的速度v的大小;(2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3)A点与地面C点的高度H .J *c J18.(12分)如图所示,质量m=2.6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板上,在与水平方向成0 =37角斜向上、大小为F=10N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5.0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os37°0.8 , sin37 =0.6,取g=10m/s2)求:(1)金属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保持力F的大小不变,突然将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向右,这一时刻金属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3)若在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撤去力F,金属块再经过多长时间停下来?19.(12分)如图,足够长的斜面倾角0 =37.° 一个物体以v o=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2 处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0.25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 ,sin37 =0.6, cos37 =0.8 .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i;(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3 )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4)物体从A点出发到再次回到A点运动的总时间t.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8 分.)1.(4分)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 .位移、速度、平均速度B .速度、路程、平均速度C .位移、速率、加速度D .速度、加速度、路程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A、位移、速度、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故A正确.B、速度、平均速度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故B错误.C、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故C错误.D、速度、加速度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矢量与标量有两大区别:一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二是运算法则不同,矢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2.(4分)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B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由于苹果都是匀速运动的, 把周围的苹果看成一个整体, 对中间的苹果受力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 解:这个质量为 m 的苹果是匀速下滑的,这说明受力平衡,它自身受到的重力竖 直向下,大小为 mg ,以及来自下面苹果和周围苹果传来的力,说明周围苹果对它的合力与 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 mg ,方向竖直向上.故选:C .点评: 从题目来看好像是很多的苹果, 会有很多的力产生,但应用整体法,问题就简单了, 就和水平面上放的物体一样了.3. (4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B •卩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 •卩*与车前进方向相同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 骑自行车时自行车前轮是从动轮, 后轮是主动轮,主动轮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 因为是后轮驱动,所以后轮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 而前轮不是驱动轮,被后轮推着前进,对地面向前运动,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力. 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解答: 解:骑车前进时,后轮是主动轮,在它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地面向后滑的趋势,故 受向前的摩擦力;A •沿斜面向上B .沿斜面向下C •竖直向上D .垂直斜面向上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f ;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 F 2,对后轮的摩擦力为则()A . F 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 . F 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前轮是从动轮,它在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于地面向前滑的趋势,故受向后的摩擦力.而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所以F i向后,卩向前,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F2,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都向后•选项ABC错误,D正确.故选:B.点评: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和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4分)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一个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B •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C.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D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解答:解;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能合成,故A错误;B、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的性质必须相同,故B错误;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能是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故C 错误;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故D 正确;故选:D。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全卷共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1.下面关于质点的正确说法有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做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做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做质点 D.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做质点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则全过程中是平均速度为A.2.2m/sB.2.3m/sC.2.4m/sD.2.5m/s3.火车启动时,能在30s内使速度由零增加到36km/h。
自行车启动时,能在10s内使速度由零增加到15m/s。
长跑运动员起跑时,能在1s内使速度由零增加到5m/s。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能在0.4s内使速度由零增加到4m/s。
四种情况中,加速度最大的是A.火车B.自行车C.长跑运动员 D .短跑运动员4、以下四个运动中,位移大小最大的是A.物体先向东运动8m,接着向西运动4mB.物体先向东运动4m,接着向西运动4mC.物体先向东运动3m,接着向南运动4mD.物体先向东运动3m,接着向北运动3m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到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C.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D.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6、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致,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7、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A.5.5 m/s B.5 m/s C.l m/s D.0.5 m/s8、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3s落回抛出点,则小球在第2s内的位移(不计空气阻力)是A.10m B.0m C.-5m D.-0.25m9、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t=0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A.t1 B.t2C.t3D.t410.电梯上升过程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电梯在9s钟内上升的高度是A.0 B.36mC.24m D.39m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下列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A.5s内的速度B.第5s内的速度C.5s末的速度D.最高点的速度12、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13、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除t0时刻外)A.平均速度v=v=vB.平均速度Av>BV>CVC.A一直在B、C的前面D.A的速度一直比B、C要大14、右图为某一运动物体的运动图象,由于画图人粗心未标明是速度图像还是位移图像,但已知物体在第1sA.该图像一定是v—t图像B.该图像一定是s—t图像C.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12……………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考场号 ……………………………………………密……………………………………………封……………………………线…………………………………………答题卡三、实验题(每空4分 共12分) 15、如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第Ⅰ卷(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得越慢,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舒适;加速度变化得越快,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不舒适.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应是A .m/sB .m/s2C .m2/sD .m/s3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面上,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相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 .B 受到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 .C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 .不论B 、C 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 .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与B 、C 的总重力大小相等3.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 ,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当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 ,则物体下滑到2L 处的速度为 A .22vB .2vC .v 33D .4v4.已知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地球的1/10和1/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A .0.2gB .0.4gC .2.5gD .5.0g5.装修公司进行家居装饰时,可以用喷枪将染料液喷射出去, 如图喷枪是水平放置且固定的,虚线分别为水平线和竖直线,在墙上同一竖直线喷有A 、B 、C 、D 四个液滴(可以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要求AB 、BC 、CD 间距依次为7cm 、5cm 、3cm ,D 与水平线的间距为1cm ,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 .ABCD 四个液滴的射出速度可以相同,要达到目的,只需要调整它们的出射时间间隔即可B .ABCD 四个液滴在空中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C .ABCD 四个液滴出射速度之比应为1:2:3:4D .ABCD 四个液滴出射速度之比应为3:4:6:12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 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取g=10 m /s2)A .35㎏B .910㎏ C .53㎏ D .109㎏7.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水平足够长的固定木板,经一段时间t 后停止。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班级、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原核细胞的核膜也具有两层膜,利于控制物质的进出C.核仁中的DNA控制着细胞代谢D.染色质上的DNA贮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2.一棵松树,它的生命系统的正确的结构层次包含A.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细胞—组织—系统—个体C.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个体3.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以上细胞或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是DNA、RNA和纤维素B.具有细胞壁的只有丁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D.在植物细胞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C.遗传物质组成的差异使细胞发生分化D.人的神经细胞和骨髓细胞都有细胞周期5.下列有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B.糖类和脂肪相比较,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C.参与信息传递的激素都是蛋白质D.糖蛋白可以与某些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而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6.人体内的某种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B.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D.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7.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A.染色质B.核孔C.核膜D.核仁8.下列细胞一定不具有活性的是A.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30min的细胞B.经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处理的根尖细胞C.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黑藻细胞D.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表皮细胞9.生物膜系统是指A.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B.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C.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膜结构D.细胞内能直接转化的膜结构10.“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直接换上高倍镜观察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C.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酶在催化过程中不断被消耗1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B.ATP的化学元素组成包括C、H、O、N、PC.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ATP中的A与构成RNA的碱基A代表的含义相同13.在氧气充足的锥形瓶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不生成A.ATP B.酒精C.H2O D.CO214.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一个核缢裂成两个核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15.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52、52 B.50、50 C.52、50 D.50、49 16.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时间:90 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菌落所属的结构层次依次是A.细胞细胞种群B.病毒细胞群落C.病毒组织生态系统D.病毒分子组织2.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下面关于细胞学说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生物界的有机结构的多样性因细胞这一共同特征而统一起来B.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C.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样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D.为达尔文进化论、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奠定了生物学基础3.人体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下列受到影响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核糖体④中心体⑤高尔基体⑥内质网⑦液泡⑧叶绿体⑨溶酶体A.①②⑤⑥⑦⑧⑨B.①②⑤⑥⑨C.①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⑨4.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能够完成运动,摄食、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基础是A.具有纤毛B.具有细胞核C.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D.具有收缩泡5.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A.b B.d C.p D.q6.下面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
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7.对细胞学说内容的正确理解是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C.所有的细胞都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的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8.以下对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B.组成不同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是大体相同的C.在不同生物体细胞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是完全一样的9.细胞内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依次是A.蛋白质、水B.蛋白质、无机盐C.核酸、水D.脂质、水10.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时间:100 分钟总分:120第一部分略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第一节: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AWe walked in so quietly that the nurse at the desk didn’t even lift her eyes from the book.Mum pointed at a big chair by the door and I knew she wanted me to sit down.While I watched mouth open in surprise, Mum took off her hat and coat and gave them to me to hold.She walked quietly to the small room by the lift and took out a wet mop(拖把).She pushed the mop p ast the desk and as the nurse looked up, Mum nodded and said, “Very dirty floors.” “Yes, I’m glad they’ve finally decided to clean them,” the nurse answered.She looked at Mum strangely and said, “But aren’t you working late?”Mum just pushed harder, each swipe (拖一下)of the mop taking her farther and farther down the hall.I watched until she was out of sight and the nurse had turned back to writing in the big book.After a long time Mum came back.Her eyes were shining.She quickly put the mop back and took my hand.As we turned to go out of the door, Mum bowed politely to the nurse and said, “Thank you.”Outside, Mum told me “Grandma is fine.No fever.”“You saw her, Mum?”“Of course.I told her about the hospital rules, and she will not expect us until tomorrow.Dad will stop worrying as well.It’s a fine hospital.But such floors! A mop is not good.You need a brush.”21.When she took a mop from the small room what Mum really wanted to do was ______.A.to clean the floor B.to please the nurseC.to see a patient D.to surprise the story-teller 22.When the nurse talked to Mum she thought Mum was a ______.A.nurse B.visitor C.patient D.cleaner 23.After reading the story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hospital? ______A.The nurses and doctors ther e don’t work hard.B.It has strict rules about visiting hours.C.The conditions there aren’t very good.D.It is a children’s hospital.24.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Mum? ______.A.Clever B.Warm-hearted C.Strange D.HardworkingALinda Evans was my best friend like the sister I never had.We did everything together; piano lessons, movies, swimming, horseback riding.When I was 13, my family moved away.Linda and I kept in touch through letters, and we saw each other on special times—like my wedding and Linda’s.Soon we were busy with children and moving to new houses, and we wrote less often.One day a card that I sent came back, stamped “Address Unknown”.I had no idea how to find Linda.Over the years, I missed Linda very much.I wanted to share happiness of my children and then grandchildren.And I need to share my sadness when my brother and then mother died.There was an empty place in my heart that only a friend like Linda could fill.One day I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when I noticed a photo of a young woman who looked very much like Linda and whose last name was Wagmans—Linda’s married name.“There must be thousands of Wagmans.” I thought, but I still wrote to her.She called as soon as she got my letter.“Ms Tobin!” she said excitedly, “Linda Evans Wagmans is my mother.” Minutes later I heard a voice that I knew very much, even after 40 years, laughed and cried and caught up on each other’s lives.Now the empty place in my heart is filled.And there’s one thing that Linda and I know for sure: We won’t lose each other again! 25.What happened to me when I was 13?A.My father died of an illness.B.I got married and had a son.C.My family removed to a new place.D.Linda moved away with her family.26.Why was the card I sent returned to me?A.I forgot to write the address.B.The address couldn’t be found.C.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the card.D.Linda was sent to a foreign country.27.Over the years, I missed Linda very much because________.A.Linda could fill my dreamB.Linda made a promise that she would visit meC.Linda had a deep effect on my choice of lifeD.I wanted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with Linda28.What did I notice in the newspaper one day?A.A photo of a young woman who looked very much like Linda.B.Linda was still looking for me in the newspaper.C.Linda fell in love with a man called Wagmans.D.Linda was still living in the nearby city.COne day a teacher was giving her young students a lesson on how the government works .She was trying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income tax (收入税).“You see ,” she began , speaking slowly and carefully , “each person who works must pay part of his or her salary (薪水)to the government .If you make a high salary , your taxes are high .If you don’t make much money, your taxes are low .”“Is that clear ?” she asked .“Does everyone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income tax ?” The students nodded.“Are there any questions ?” she asked .The students shook their heads .“Very good !” she said .“N ow ,I would like you to take a piece of paper and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on the subject of income tax .”Little Joey was a slow learner .He had lots of problems with spelling and grammar , but this time he at least seemed to understand the task .He took his pen and after a few minutes , he handed the teacher the following composition :Once I had a dog.His name was Tax.I opened the door and in come Tax.29.The teacher was trying to explain one day .A.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income taxB.how the government worksC.everyone should pay income taxD.how much tax one should pay for his income30.After the teacher’s explanation, .A.all the students shook their headsB.many of the students were still puzzledC.not all the students understood the meaning of income taxD.a few students disagreed with their teacher31.The students were asked .A.to say something about income taxB.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on income taxC.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income tax”D.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income tax32.Little Joey .A.was clever B.understood what the teacher saidC.was not clever enough D.did as what he was told to doDFrom a plane we can see the fields, cities, mountains or seas below.If we go into space, we see more and more of the earth.People and man-made satellites have been sent out into space to look at the earth carefully and people have learnt more about the earth in the last years.The sea looks very beautiful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on it.But it can be very terrible when there is a strong wind.The sea is very big, it nearly covers three quarters of the earth.The sea is also very deep in some places.There is one place in the sea is about 11 kilometres deep.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is about 9 kilometres high.If that mountain was put into the sea at that place, there would be still 2 kilometres of water above it!In most parts of the se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ishes and plants.Some live near the top of the sea.Others live deep down.There are also a lot of small living things, and lots of fishes live by eating them.The sea can be very cold.The further people go down, the sea becomes colder andcolder.At one time only some men could go down into the deep sea.But, in 1970, five women scientists lived in the deep sea for fourteen days.33.The sea covers about _________ of the earth.A.1/3 B.1/4 C.1/2 D.3/434._________ are not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A.Fishes B.Plants C.Islands D.Living things 3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A.The sea is usually beautiful when the sun is shining.B.The sea is always very terrible when the wind blows hard.C.The highest mountain is in the deepest place of the sea.D.The deeper the people go into the sea, the colder they will feel.第二节:(共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错选或多选均得零分.)1.(3分)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则物体一定没运动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移必定发生变化2.(3分)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所示,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好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下图是果子运动的轨迹,则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不计阻力)()A.B.C.D.3.(3分)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和F2的大小不可能是()A.F1=2 N,F2=9 N B.F1=4 N,F2=8 NC.F1=2N,F2=8 N D.F1=2 N,F2=1 N4.(3分)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小,惯性也越小B.宇航员在航天器中因失重而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没有惯性C.公交车急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乘客摔倒是因为没有控制住惯性D.战斗机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战斗机的惯性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变大,物体一定在做加速运动B.加速度变小,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C.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D.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6.(3分)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重2N的砝码时,伸长1cm,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A.4cm B.14cm C.15cm D.44cm7.(3分)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A.第1秒内和第3秒内位移相同B.前4秒内位移为零C.第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改变方向D.第1秒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8.(3分)如图,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A.P将向下滑动B.P仍然静止不动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不变9.(3分)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B上,使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设A、B之间的摩擦力为f1,B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为f2.若水平外力F逐渐增大,但A、B仍保持相对静止,则摩擦力f1和f2的大小()A.f1不变、f2变大B.f1变大、f2不变C.f1和f2都变大D.f1和f2都不变10.(3分)一直线上有a、b两点,相距2m,一质点沿该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1s 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关于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匀加速运动,则v>2 m/s,若为匀减速运动,则v<2 m/sB.若为匀加速运动,则v<2 m/s,若为匀减速运动,则v>2 m/sC.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v>2m/sD.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v<2m/s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得零分.)11.(4分)一桌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2.(4分)某物体沿平直轨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测得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m/s,则在此后的2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A.10m B.2m C.2.25m D.4.5m13.(4分)两个共点力F l、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A.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10NB.F1增加10N,F2减少10N,F一定不变C.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14.(4分)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上的软着陆为我们的月球旅行开辟了新航道,未来的某天,一位同学在月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7.2m,此时小球还未落地,则()A.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是20mB.物体在5s末的速度是16.0m/sC.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6m/s2D.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7.2m/s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5.(6分)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弹簧和悬线的质量不计,当把甲乙两物体间的连线烧断的瞬间,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16.(6分)一质量为60kg的人静止站在升降机里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体重计的示数为N;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体重计的示数为N.(重力加速度g取10m/s2)17.(6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四、计算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36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给0分)18.(10分)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质量m=2.0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2)物体在t=2.0s内通过的距离.19.(12分)如图,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倾角θ=37°的斜面体,现把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该斜面体上,当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40N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保持静止.求:(1)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m/s2,(2)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拉力F应变为多大?(斜面体仍保持静止)sin37°=0.6,cos37°=0.8)20.(14分)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大的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错选或多选均得零分.)1.(3分)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则物体一定没运动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移必定发生变化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解答:解:A、只要初末位置相同,位移就相同,运动轨迹可以不同,故A正确;B、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或路程就是位移,故B错误;C、当物体位移为零时,物体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如圆周运动一圈,故C错误;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置不一定发生变化,如圆周运动一圈回到原位置,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2.(3分)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所示,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好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下图是果子运动的轨迹,则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不计阻力)()A.B.C.D.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根据选择的参照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下落的物体相对于车内的乘客,一方面竖直加速下落,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后退,在乘客看来(以乘客为参照物),物体向后做平抛运动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要注意确定参照物.3.(3分)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和F2的大小不可能是()A.F1=2 N,F2=9 N B.F1=4 N,F2=8 NC.F1=2N,F2=8 N D.F1=2 N,F2=1 N考点:力的合成.专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同一直线时的二力合成:(1)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分力之和,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分力之差,合力方向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3)当二力互成角度时,二力的合力大于二力之差,小于二力之和.解答:解:A、如果二力方向相同,则合力:F=F2+F1=9N+2N=11N;如果二力方向相反,则合力:F=F2﹣F1=9N﹣2N=7N;因此,此二力的合力最小是7N,最大是11N,故A不可能;B、同理,此二力的合力最小是4N,最大是12N,故B可能;C、同理,此二力的合力最小是6N,最大是10N,故C可能;D、同理,此二力的合力最小是1N,最大是3N,故D不可能.本题选择不可能的,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二力合成的应用,关键知道当二力互成角度时,二力的合力大于二力之差,小于二力之和.4.(3分)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小,惯性也越小B.宇航员在航天器中因失重而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没有惯性C.公交车急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乘客摔倒是因为没有控制住惯性D.战斗机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战斗机的惯性考点:惯性.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运动状态无关.解答:解:A、惯性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宇航员在空中失重是因为重力充当向心力,并没有失去惯性;故B错误;C、公交车急刹车时会摔倒是因为人有惯性,而保持前冲的趋势;故C错误;D、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惯性的理解能力.要注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大小.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变大,物体一定在做加速运动B.加速度变小,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C.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D.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变大,速度减小,故A错误.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变小,速度增大,故B错误.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是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6.(3分)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重2N的砝码时,伸长1cm,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A.4cm B.14cm C.15cm D.44cm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先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再求出挂另一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从而求出弹簧总长度.解答:解:挂2N砝码时有:G1=kx1①挂8N的物体时有:G2=kx2②后来弹簧的总长:l=l0+x2③其中G1=2N,G2=8N,x1=1cm,联立①②③可得:l=14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但是在应用胡克定律时,注意各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单位.7.(3分)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A.第1秒内和第3秒内位移相同B.前4秒内位移为零C.第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改变方向D.第1秒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图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由图线可知,在第1s内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第3s内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则位移不相同.故A错误.B、在前4s内,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零,则位移为零.故B正确.C、在1﹣3s内图线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故C错误.D、0﹣2s内速度一直未正,第1秒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8.(3分)如图,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A.P将向下滑动B.P仍然静止不动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未放Q时P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各个力;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相当于增大物体P重力,再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B、对P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N=Mgcosθf=Mgsinθ由于P处于静止状态,则有f≤μN,故μ≥tanθ由于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相当于增大物体P重力,故P静止不动,故A错误,B正确;C、物体P保持静止,合力为零,没有增大,故C错误;D、由于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相当于增大物体P重力,故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物体要滑动的条件: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列式分析.9.(3分)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B上,使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设A、B之间的摩擦力为f1,B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为f2.若水平外力F逐渐增大,但A、B仍保持相对静止,则摩擦力f1和f2的大小()A.f1不变、f2变大B.f1变大、f2不变C.f1和f2都变大D.f1和f2都不变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水平外力F逐渐增大,A、B都保持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以A和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摩擦力f1和f2的大小变化情况.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物体:f1=m A a,对整体:F﹣f2=(m A+m B)a可见,当F增大时,加速度a增大,f1变大.而f2=μ(m A+m B)g,μ、m A、m B都不变,则f2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研究连接体问题,加速度相同是这类问题的特点,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10.(3分)一直线上有a、b两点,相距2m,一质点沿该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1s 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关于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匀加速运动,则v>2 m/s,若为匀减速运动,则v<2 m/sB.若为匀加速运动,则v<2 m/s,若为匀减速运动,则v>2 m/sC.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v>2m/sD.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v<2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运动,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解答: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通过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因为,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因为>0,知无论加速还是减速,中间位置的速度都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都有v>2m/s.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得零分.)11.(4分)一桌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A、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故B错误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重点是熟记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然后根据二力的特点逐一进行比较.12.(4分)某物体沿平直轨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测得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m/s,则在此后的2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A.10m B.2m C.2.25m D.4.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可能是匀加速,也有可能是匀减速,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由:得:若初速度与加速度同向:x=3×2+0.5×2×22=10m.若初速度与加速度反向:x=3×2﹣0.5×2×22=2m.故在此后的2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10m或2m.故选:AB点评:高中我们在物理中接触到矢量,在题目中出现矢量的大小为多少时,一定要记得对其方向进行讨论.13.(4分)两个共点力F l、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A.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10NB.F1增加10N,F2减少10N,F一定不变C.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专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两个大小不等的共点力F1、F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出合力进行求解.解答:解:A、F l、F2方向相反,F1、F2同时增加10N,F不变,故A错误;B、F l、F2方向相反,F1增加10N,F2减少10N,F可能增加20N,故B错误;C、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故C正确;D、F l、F2方向相反,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关键知道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求合力或分力.14.(4分)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上的软着陆为我们的月球旅行开辟了新航道,未来的某天,一位同学在月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7.2m,此时小球还未落地,则()A.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是20mB.物体在5s末的速度是16.0m/sC.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6m/s2D.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7.2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平均速度.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第5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gt,位移时间公式h=gt2求出速度和位移.解答:解:A、C、第5s内的位移是7.2m,有:gt12﹣gt22=7.2m,t1=5s,t2=4s,解得:g=1.6m/s2.则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是x1=gt12=×1.6×25=20m,故AC正确;B、物体在5s末的速度v5=gt=1.6×5=9m/s,故B错误;D、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注意星球上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同.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5.(6分)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弹簧和悬线的质量不计,当把甲乙两物体间的连线烧断的瞬间,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重力加速度为g)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而绳子的弹力可以发生突变;根据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解答:解:当把细绳烧断的瞬间,乙受到的绳子的拉力瞬间消失,乙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乙的加速度为g;在烧断细绳之前,由二力平衡可知,弹簧的弹力等于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和;烧断细绳的瞬间,弹力不变;则甲受到的合力F=2mg﹣mg=mg;故加速度也为g,方向竖直向上;故答案为:g,g.点评:本题应明确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而绳子的弹力可以发生突变,故在解题中要注意当弹簧的形变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16.(6分)一质量为60kg的人静止站在升降机里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体重计的示数为480N;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体重计的示数为720N.(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F=m(g﹣a);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F=m(g+a).解答:解: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F=m(g﹣a)=60×(10﹣2)=480N;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F=m(g+a)=60×(10+2)=720N.故答案为:480,720点评:本题考查了超重和失重,记住:加速度向上超重,加速度向下失重.17.(6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是0.96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2.4 m/s2.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由题意可知:x1=3.60cm,x2=(9.61﹣3.60)cm=6.01cm,x3=(18.01﹣9.61)cm=8.4cm,x4=(28.81﹣18.01)cm=10.81cm由此△x=2.4cm,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x=aT2,可得:故带入数据解得:a==2.4m/s2;故答案为:0.96,2.4.点评:本题借助实验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四、计算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36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给0分)18.(10分)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质量m=2.0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2)物体在t=2.0s内通过的距离.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由位移的公式可以求得通过的距离.解答:解:(1)物体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只受F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所以加速度的大小为,a==5m/s2,(2)由位移公式X=at2得,X=at2=×5×22m=10m,答:(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是5m/s2;(2)物体在t=2.0s内通过的距离是10m.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位移公式直接求解即可,比较简单.19.(12分)如图,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倾角θ=37°的斜面体,现把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该斜面体上,当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40N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保持静止.求:(1)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m/s2,(2)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拉力F应变为多大?(斜面体仍保持静止)sin37°=0.6,cos37°=0.8)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解答:解:(1)物体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mgsin37°=μmgcos37°+F代入数据得:μ=0.25(2)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根据平衡条件:F﹣mgsin37°﹣μmgcos37°=0得:F=80N答:(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5;(2)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拉力F应变为80N.。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彳亍.(chù)踟.(zhí)蹰蕈.(xùn )菌阙.(quē)秦B.桀骜.(ào)垝.(guǐ)垣敛裾.(jū)浸渍.(zì)C.颓圮.(pǐ)猗.(qī)郁瞋.(chēn)目喋.(dié)血D.媛.(yuàn)女慰藉.(jiè)幽僻.(pì)鲰.(zōu)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搏弈凋敝甘拜下风铤而走险B.陷阱端倪平心而论攻城略地C.陨落通牒饮鸠止渴原形毕露D.坐阵歉收山清水秀融会贯通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1)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
(3)人们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4)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
A.以致或以及必需保障B.以致和以其必须保证C.以至或及其必须保障D.以至和以及必须保证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新来的同事特别了解电脑知识,而且他乐于助人,好为人师....,经常帮大家解决电脑故障,传授电脑知识,大家都很喜欢他。
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善国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选错或多选得0分.共10×3分=30分)1.(3分)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则物体一定没运动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移必定发生变化2.(3分)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为()A.B.C.D.3.(3分)如图所示,在拉力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F N的大小变化是()A.F增大,F N减小B.F和F N均减小C.F和F N均增大D.F减小,F N不变4.(3分)在以下给出的四个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速率B.位移C.重力D.加速度5.(3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6.(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7.(3分)关于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无关8.(3分)在图中a、b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A.B.C.D.9.(3分)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N;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依次填入以上空格的正确答案是()A.0、80、0.45 B.80、100、0.45 C.80、80、0.90 D.80、100、0.9010.(3分)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 1mm,则此人的心率为()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个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4分)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作出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B.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D.在t3﹣t6这段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快12.(4分)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B.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C.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D.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13.(4分)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左拉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l+m1g B.l+(m1+m2)gC.l+m2g D.l+()g14.(4分)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下面正确的是()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5m/s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6m/s2C.质点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是5mD.质点从第1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15.(4分)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三、填空题(16题12分,17题6分共18分)16.(12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1)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运动(2)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DE段平均速度大小为m/s(3)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17.(6分)画出如图甲物体受到的弹力的方向和图乙物体受到弹力的力的图示(物体质量为1kg,g=10m/s2).四、计算题(共32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步骤)18.(8分)如图所示,皮球以速度v1=8m/s向右运动,与墙相撞后以速度v2=4m/s反弹回来,设皮球与墙相撞时间为0.1s,求皮球撞墙过程中加速度?19.(10分)火车初速度为10m/s,关闭动力前进150m后,速度减为5m/s,求:(1)火车的加速度;(2)再经过30s,火车前进的距离.20.(14分)甲、乙两车相距x0=40.5m,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甲车在前,以初速度v1=16m/s,加速度a1=﹣2m/s2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初速度v2=4.0m/s,加速度a2=1.0m/s2与甲同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相遇前,甲、乙两车间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善国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选错或多选得0分.共10×3分=30分)1.(3分)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则物体一定没运动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移必定发生变化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解答:解:A、只要初末位置相同,位移就相同,运动轨迹可以不同,故A正确;B、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或路程就是位移,故B错误;C、当物体位移为零时,物体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如圆周运动一圈,故C错误;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置不一定发生变化,如圆周运动一圈回到原位置,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2.(3分)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为()A.B.C.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解答: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当时间为时,物体下落的高度为 h=g=,所以离地面的高度为,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直接应用,题目比较简单.3.(3分)如图所示,在拉力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F N的大小变化是()A.F增大,F N减小B.F和F N均减小C.F和F N均增大D.F减小,F N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图解法分析拉力F和支持力F N的大小变化.解答:解:小球受重力G、支持力F N、拉力F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 N与F的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如图.由力的合成图可知,F增大,F N减小.故选:A.点评:本题是平衡问题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运用图解法比较直观简洁,也可以运用函数法研究.4.(3分)在以下给出的四个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速率B.位移C.重力D.加速度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位移、重力和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都是矢量,故BCA只有速率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不是矢量,故A 错误,BCD正确.本题选不属于的,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目,就是看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掌握.要明确矢量与标量的区别,知道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无方向.5.(3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竖直向下且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推论即可解题.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不发生改变,速度变化快慢相等,与质量无关,故AD错误;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故B错误;C、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理解能力,要学会应用比例法,基础题.6.(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考点: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想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解答:解:A、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B、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木棍形变产生弹力才能拨动圆木,故B正确C、绳的拉力时由于被拉伸而产生的,绳子有向后收缩的趋势,由此产生拉力,故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C正确D、由支持力的概念可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弹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发生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7.(3分)关于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无关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相互接触的粗糙表面;②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2)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接触面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其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解答:解:A、摩擦力的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与物体对地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B、只有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才会有摩擦力产生;故B错误;C、若物体相对静止,受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及拉力等无关;故压力增大时,不会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摩擦力的种类,关键是分析出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是何种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有运动趋势,注意静止与运动对摩擦力种类的判定.8.(3分)在图中a、b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A.B.C.D.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假设有弹力或无弹力,根据力的合成判断物体所受到的力合力是否为0.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应该为0.如果发生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解答:解:A、对a而言受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如果b对a有弹力方向水平向左,那么a受到的三力不能平衡,与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A错误.B、对a而言受重力,斜向上的拉力,如果b对a没有弹力,那么a受到的二力不能平衡,与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B正确.C、对b而言受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如果a对b有弹力方向水平向右,那么b受到的三力不能平衡,与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C错误.D、对b而言受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如果a对b有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那么b受到的三力不能平衡,与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实际问题中判断两物体有无弹力常用力的平衡特点去判断,而弹力产生的条件显得不方便.9.(3分)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N;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依次填入以上空格的正确答案是()A.0、80、0.45 B.80、100、0.45 C.80、80、0.90 D.80、100、0.90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去求静摩擦力f1,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2,;根据f═μF N去求动摩擦因数.解答:解答:解:甲图中,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所以f1=80N.乙图中,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2,所以f2=100N,丙图中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μ===0.45.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知道它们的区别.10.(3分)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 1mm,则此人的心率为()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出时间,再求解人的心率.解答:解:设心动周期为T.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S=25mm=0.025m,则T==s=1s所以人的心率为f==1次/s=60次/min故选C点评:本题是生活中的问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是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的简单运动.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个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4分)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作出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B.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D.在t3﹣t6这段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快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位移图象可知: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的.乌龟的位移图线是倾斜的直线,速度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在比赛中,兔子和乌龟两次位移相等,表示到达同一位置相遇两次.图中反映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还没有到达终点,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解答:解:A、由图位移图象可知: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的,兔子比乌龟迟出发时间t1.故A错误.B、乌龟的位移图线是倾斜的直线,速度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在比赛中,兔子和乌龟两次位移相等,表示相遇两次.故C正确.D、在t3﹣t6这段时间内,乌龟的位移比兔子的位移大,时间相等,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快.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对位移图象的理解能力.当两者的位移相同时表示两者相遇.12.(4分)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B.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C.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D.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解答:解:A、在第2小时末,甲的位移大小:x甲=×30×2km=30km,乙的位移大小:x乙=×30×2km=30km,此时两车相距:△x=70﹣30﹣30=10km.故A正确.B、在第1小时末,乙车的速度仍然为负值,说明运动方向并未改变,故B错误.C、在第4小时末,甲车的位移x甲=×60×4km=120km,乙车的位移x乙=﹣×30×2km+×60×2km=30km,因x甲>x乙+70km,可知甲乙两车未相遇.故C错误.D、在前4小时内,乙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始终大于甲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则乙车的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大.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13.(4分)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左拉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l+m1g B.l+(m1+m2)gC.l+m2g D.l+()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胡克定律.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木块2受到重力、弹簧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再求解两木块之间的距离.解答:解:对木块2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弹簧的弹力F=μm2g又由胡克定律:F=kx整理:x==所以弹簧的长度为:l+x=l+故选:C.点评:本题是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的综合应用,关键是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14.(4分)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下面正确的是()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5m/s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6m/s2C.质点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是5mD.质点从第1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以及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平均速度=.解答:解: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x1=2;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x3=8m,则有:x3﹣x1=6=2at2;解得加速度为:a==3m/s2,故B错误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为:x2=x1+at2=2+3=5m,故C正确;根据x=v0t+知2=v0×1×3×12解得v0=0.5m/s,故A正确;平均速度===3.5m/s,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学公式的掌握及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15.(4分)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石子的速度与气球速度相等时没有追上,以后就追不上了,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即可判断.解答:解:AB、设石子经过时间t后速度与气球相等,则t=此时间内气球上升的位移为10×1m=10m,石子上升的位移为:因为15﹣10m=5m<6m,所以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故A错误,B正确;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在石子在抛出后1s末,气球上升的位移为9×1m=9m,石子上升的位移为:因为15﹣9m=6m,所以1s末石子追上气球,故C正确;D、由C的分析可知,当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在1s末追上气球,所以当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石子追上气球的时间肯定小于1s,而石子到的最高点的时间为2s,所以石子在达到最高点之前就追上气球了,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追击问题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石子追击气球的过程中,当速度相等时追不上以后就追不上了,抓住位移之间的关系列式,难度适中.三、填空题(16题12分,17题6分共18分)16.(12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1)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9 m/s,DE段平均速度大小为4.53m/s(3)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2.6m/s2.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是否相等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1)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D==3.9m/sDE段平均速度大小==4.53m/s,(3)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12.6m/s2故答案为:(1)匀加速直线(2)3.9,4.53(3)12.6.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7.(6分)画出如图甲物体受到的弹力的方向和图乙物体受到弹力的力的图示(物体质量为1kg,g=10m/s2).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先分析甲物体受到弹力的个数,知道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子弹力的方向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乙物体受到的弹力即为支持力,根据力的图示法作图即可,注意力的三要素.解答:解:甲图中物体受到两个弹力作用,墙壁对甲物体的弹力垂直墙壁指向甲物体,绳子对甲的弹力方向沿绳子向上,如图甲: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弹力),支持力的大小:N=mg=10(N).如图乙:答: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作图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四、计算题(共32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步骤)18.(8分)如图所示,皮球以速度v1=8m/s向右运动,与墙相撞后以速度v2=4m/s反弹回来,设皮球与墙相撞时间为0.1s,求皮球撞墙过程中加速度?。
山东省滕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A. 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B。
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D. 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 错误;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研究子弹轨迹,子弹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确。
考点:质点的认识【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质点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人正常行走时,鞋底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B。
特警队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时,双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C.手将酒瓶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增大手的握力时,酒瓶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
在冰面上洒些细土,人再走上去就不易滑到,是因为鞋底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答案】D【解析】【详解】A.人在正常行走时,脚相对于地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所以脚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故A错误;B.特警队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时,受力平衡,重力与摩擦力平衡,故双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B错误;C.手将酒瓶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平衡状态,重力等于静摩擦力,增大手的握力时,增大了酒瓶的最大静摩擦力,并没有增大酒瓶受到的摩擦力,故C错误;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洒些细土,人走上去不易滑倒,是因为此时人与路面间的粗糙程度增加了,从而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故D正确。
3。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B.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弹力,所以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C。
山东省枣庄四十二中、滕州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选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5分)如图所示为某人在医院做的心电图(部分).已知心电图中方格纸的每小格长1mm,做心电图的仪器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则可以确定此人的心率为()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2.(5分)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A.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 m/s3.(5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位移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一致4.(5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5.(5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速度V1的大小是()A.25km/h B.34km/h C.38km/h D.35km/h6.(5分)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8m/s2.则()A.在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的大小都是0.8m/sB.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C.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D.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5分)在塔顶上将一物体以20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g取10m/s2)()A.10 m B.20 m C.30 m D.50 m8.(5分)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图象表示()A.A、B两人在第5s内同向而行B.A、B两人在第5s末相遇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在5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9.(5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分别如图中曲线a和b所示,若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t=t1时刻,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B.在t=0时刻,b车位于a车的前方C.在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方向相反D.在0﹣t1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10.(5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几个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υ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υ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C.某同学根据υ﹣t图象说:乙车速度增加到υ0时,两车再次相遇(平齐)D.另一个同学根据υ﹣t图象说: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υ0时,两车恰好平齐二、填空题(15分)11.(1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从某点开始,已在纸带上每隔0.1s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A、B、C、D如图所示,测出AB=1.20cm,AC=3.61cm,AD=7.22cm,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B.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停放,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三、计算题12.(10分)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12s发生位移为180m,求(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多大?13.(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2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2分钟后以a2=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14.(13分)卡车以10m/s的速度驶过交警时,交警怀疑其超载,于是发动摩托车,在卡车开过2s后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已知交警摩托车最大速度为20m/s,问:(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多少?(2)交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卡车?山东省枣庄四十二中、滕州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选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5分)如图所示为某人在医院做的心电图(部分).已知心电图中方格纸的每小格长1mm,做心电图的仪器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则可以确定此人的心率为()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首先知道心率的含义:心脏跳动的频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根据心电图知:相邻波峰对应的时间为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此时间等于相邻波峰对应的距离25mm除以纸袋的速度1.5m/min;根据心率的含义,心率=.解答:解:根据心电图知:相邻波峰对应的时间为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t==×10﹣2 min,根据心率的含义,心率==60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心率的含义和心电图中心脏跳动一次所对应的时间是解本题的关键,求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求心率的突破点.2.(5分)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A.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所用的时间,以及两秒末的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经过14m处的速度.解答:解:A、根据得,加速度:a=.故A错误.B、汽车运动的时间:t=.故B正确.C、2s末的速度为:v=v0+at=6+0.5×2m/s=7m/s.故C正确.D、根据得:m/s=5m/s.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3.(5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位移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一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解答:解: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故A正确.B、根据x=可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位移不随时间均匀变化,故B错误.C、物体做往返运动时,位移不一定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不一定一致,若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特点以及位移、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4.(5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公式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将t=1代入即可求出第1s内的位移是x=6m,A错误;B、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B错误;C、与对比可知a=2m/s2,则△s=aT2=2m,C错误;D、由加速的定义式可知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应用,根据公式即可求得,比较简单.5.(5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速度V1的大小是()A.25km/h B.34km/h C.38km/h D.35km/h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位移与全程时间的比值,求出前的路程的速度.解答:解:全程平均速度:v===代入数据,得:28=解得:v1=35km/h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注意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不同.在代数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性.6.(5分)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8m/s2.则()A.在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的大小都是0.8m/sB.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C.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D.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v=at,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量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即任意一秒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0.8m/s,而没有倍数关系.D选项只需要注意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才有这个规律即可.解答:解:A、质点以大小为0.8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都是0.8m/s.故A正确.B、根据速度公式v=v0+at可知,a=0.8m/s2,末速度v不一定初速度v0的0.8倍.故B错误.C、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v=at,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减小0.8m/s.故C错误.D、题目中只告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没有说是零,故第1s内、第2s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不一定满足1:3:5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点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本题考查对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从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方向及与速度的关系等多方面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7.(5分)在塔顶上将一物体以20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g取10m/s2)()A.10 m B.20 m C.30 m D.50 m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解答: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物体位移大小为10m时,可能是上升10m,也可能是到最高点后返回10m,还有可能是返回到下方10m位置,故路程可能是10m,30m,50m;故选:ACD.点评:本题关键明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并能读懂题意,注意多解,要分情况讨论,基础题目.8.(5分)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图象表示()A.A、B两人在第5s内同向而行B.A、B两人在第5s末相遇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在5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斜率分析速度的方向.相遇时两人位移相等.求出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再比较路程的大小.位移△x=x2﹣x1.解答:解:A、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看出,在第5s内图线的斜率均是负值,说明两人速度均沿负向,方向相同,故A正确;B、由图知,在第5s末,A的位移x A=0,B的位移x B=25m,说明两者没有相遇,故B错误;C、在5s内A走的路程为S A=60m﹣0=60m,B走的路程为S B=2×(50m﹣0)=100m,故C错误;D、在5s内A的位移x A=0﹣60m=﹣60m,大小为60m;B的位移x B=0﹣0=0,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进行分析即可.9.(5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分别如图中曲线a和b所示,若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t=t1时刻,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B.在t=0时刻,b车位于a车的前方C.在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方向相反D.在0﹣t1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的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方向代表加速度的方向,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根据速度大小关系和两车的位置关系.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平均速度=比较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A、在t=t1时刻,两图象的斜率正负不同,故加速度方向相反,A正确;B、t=t1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在0~t1时间内由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可知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则在t=0时刻,b车位于a车的后方,B错误;C、在0~t1时间内,从图象可以看出两车的速度都是正值,即速度都是正方向,故速度方向相同,C错误;D、在0﹣t1时间内,由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可知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可知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故D正确.故选:AD.点评:v﹣t图象中需掌握:①v﹣t图象的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方向代表加速度的方向;②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10.(5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几个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υ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υ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C.某同学根据υ﹣t图象说:乙车速度增加到υ0时,两车再次相遇(平齐)D.另一个同学根据υ﹣t图象说: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υ0时,两车恰好平齐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从图象得到两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结合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和运动的相对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相对于地而言,甲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向东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先大于乙的速度,后小于乙的速度,两者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甲车中的乘客以自己所乘的甲车为参考系,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可知,乙车先以速度υ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故A正确.B、相反,乙车中的乘客以自己所乘的乙车为参考系,认为甲车先以速度υ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υ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故B正确.C、当两车的位移相等时,再次相遇,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乙车速度增加到2υ0时,两车的位移相等,再次相遇.故C错误.D、根据υ﹣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2υ0时,两车恰好平齐.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的文字较多,要有耐心读题,其次要运用运动的相对性,结合图象的“面积”分析两车运动情况.二、填空题(15分)11.(1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从某点开始,已在纸带上每隔0.1s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A、B、C、D如图所示,测出AB=1.20cm,AC=3.61cm,AD=7.22cm,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0.18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20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B.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停放,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ADBEC.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B==0.18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1.20m/s2;(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位移差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3)安排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的思路进行,一般每完成一次实验,都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步骤的安排要符合逻辑,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一般都是先要安装器材,准备实验,然后进行实验的总体思路进行,据此可知该实验的顺序为:ADBEC.故答案为:ADBEC.故答案为:(1)0.18; 1.20(2)交流;偏小(3)ADBEC点评:要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三、计算题12.(10分)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12s发生位移为180m,求(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多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初速度;(2)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解答:解: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由位移公式可得:x=v0t+at2,代入数据解得:v0=9m/s;(2)由速度公式可得,12s末的速度:v=v0+at=21m/s;答:(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9m/s;(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21m/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汽车的速度,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与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3.(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2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2分钟后以a2=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求出车的运动时间,求出车减速与加速的位移,求出车正常行驶的时间,然后求出耽误的时间.解答:解:设车子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运动时间:,,t3=120s,总的运动时间:t=200s,位移:,,,耽误的时间:;答: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的时间为160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时间,分析清楚车的运动过程,应用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4.(13分)卡车以10m/s的速度驶过交警时,交警怀疑其超载,于是发动摩托车,在卡车开过2s后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已知交警摩托车最大速度为20m/s,问:(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多少?(2)交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卡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警车的速度与卡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结合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最大距离.结合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注意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速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当 v 警=v 卡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大,设时间为t′,则at′=v 卡,代入数据得t′=5 s,警车出发后5 s内,卡车位移 x 1=v 卡(t′+2 s)=10×(5+2)m=70 m,警车位移 x 2=at′2==25m,△x m=x 1﹣x 2=70﹣25m=45 m.(2)当警车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所走距离是,此时卡车所走距离是s2=v卡(t1+2)=10×12m=120m,设又经过t2追上卡车,则,即警车出发后总共经t=t1+t2=10+2s=12s.答:(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45m.(2)交警出发后,经12s时间追上卡车.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选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如图所示为某人在医院做的心电图(部分).已知心电图中方格纸的每小格长1 mm,做心电图的仪器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 m/min.则可以确定此人的心率为()
A.80次/ min B.70次/ min C.60次/ min D.50次/ min
2、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运动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
A.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
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
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
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 2 m/s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位移总是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D.加速度、速度、位移方向一致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V1的大小是A.25km/h B.34km/h
C.38km/h D.35km/h
6、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8m/s2。
则
A .在任意一秒内速度变化的大小都是0.8m/s
B .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
C .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
D .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7、在塔顶上将一物体以20m/s 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g 取10m/s 2
)
A .10 m
B .20 m
C .30 m
D .50 m
8、如图所示为A 、B 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图象表示
A .A 、
B 两人在第5s 内同向而行
B .A 、B 两人在第5s 末相遇
C .在5s 内,A 走的路程比B 走的路程多
D .在5s 内,A 走的位移比B 走的位移大
9、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速度一时间(v -t )图线,分别如图中曲线a 和b 所示,若1t t =时刻两车刚好运动到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t t =时刻,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
B .在t =0时刻,b 车位于a 车的前方
C .在0-1t 时间内,两车的速度方向相反
t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大
D.在0-
1
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计时的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几个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甲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v0从(甲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东远离而去……
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0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以速度v0从(乙车)旁边通过后,一直向西远离而去……
C.某同学根据v-t图象说:乙车速度增加到v0时,两车再次相遇(平齐)
D.另一个同学根据v-t图象说: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二、填空题(15分)
1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从某点开始,已在纸带上每隔0.1s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A、B、C、D如图所示,测出AB=1.20cm,AC=3.61cm,AD=7.22cm,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时间间隔为0.019s,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
B.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停放,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
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
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2、(10分)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12s发生位移为180m,求
(1)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12s末的速度为多大?
13、(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2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2分钟后以a2=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
14、(13分)卡车以10 m /s的速度驶过交警时,交警怀疑其超载,于是发动摩托车,在卡车开过2s后以2m /s2的加速度追赶,已知交警摩托车最大速度为20m/s,问:
(1)交警追上卡车前,二者之间最大距离是多少?
(2)交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卡车?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每题5分,选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计50分) 1C 2、BCD 3、A 4、D 5、D 6、A 7、ACD 8、AD 9、AD 10、AB
二、填空(每空3分,共计15分)
11、(1)0.18 1.20 (2)交流 偏小 (3)ADBEC
三、计算
12、(1)x=v 0t+at 2
/2 V 0=9m/s (2)v=v 0+at V=21m/s
13、设车子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 s a v t 506.03011=== s a v t 300
.13012=== s t s
t 2001203== m a v x 7502.19002121=== m a v x 4502
9002222=== s v x x t 4030
45075021'=+=+=∴ s t t t 16040200'=-=-=∴耽误
14、(1)55 m (2)12 s
(2)当v 警=v 卡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大,设时间为 t ′,则 at ′= v 卡 ,得 t ′=5 s ,警车出发后5 s 内,卡车位移 x 1 =v 卡(t ′+2 s)= 70 m 警车位移 x 2 =21at ′2 =25 m ,Δ x m =x 1-x 2=55m
当警车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t 1=20/2=10秒,所走距离是10×10=100米,此时卡车所走距离是10×12=120米,设又经过t 2追上卡车,则
(120-100)=(20-10)×t 2,所以t 2=2秒,即警车出发后总共经t=t 1+t 2=12秒追上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