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0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笔记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随时随地都在运动着,而这些运动又可以分为合成和分解两种类型。
合成运动是指将多个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而分解运动则是将一个大的动作分解成多个小的动作,以便更好地进行训练。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如何在训练中应用它们。
一、运动的合成1.1 什么是合成运动?合成运动是将多个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
这种运动形式通常需要多个肌肉群协同工作,以完成一个复杂的动作。
例如,引体向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合成运动,它需要背部、肩部、臂部等多个肌肉群协同工作,以完成一个连续的动作。
1.2 合成运动的好处合成运动有很多好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它可以锻炼多个肌肉群,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此外,合成运动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身体的核心力量。
最后,由于合成运动需要多个肌肉群协同工作,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
1.3 如何进行合成运动?进行合成运动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动作组合。
在选择动作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每个动作的肌肉群和动作的难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多个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动作序列。
例如,我们可以将深蹲、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序列,以达到全面锻炼的效果。
二、运动的分解2.1 什么是分解运动?分解运动是将一个大的动作分解成多个小的动作,以便更好地进行训练。
这种运动形式通常需要集中训练某一个肌肉群,以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
例如,引体向上可以分解成上拉和下放两个小动作,以便更好地锻炼背部和臂部。
2.2 分解运动的好处分解运动也有很多好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它可以更好地强化某一个肌肉群。
由于分解运动可以将一个大的动作分解成多个小的动作,因此我们可以更好地集中训练某一个肌肉群,以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
此外,分解运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动作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2)1.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一只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向对岸行驶,当河水流速恒定时,下列所述船所通过的路程、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B.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短,时间越长C.水流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都不变D.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3.在平直铁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中,小明手拿一钢球从某高处释放,探究其下落的规律,通过实验,下列结论得到验证的是( )A.由于小球同时参与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下落运动,落点应比释放点的正下方偏前一些B.由于列车以v0的速度向前运动,小球落点应比释放点的正下方偏后一些C.小球应落在释放点的正下方,原因是小球不参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D.小球应落在释放点的正下方,原因是小球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也为v04.若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由两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变速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速度大小不等)C.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D.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5.如图5所示,图5在长约80~100 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小圆柱体恰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红蜡块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你正对黑板面将看到红蜡块相对于黑板面的移动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6.某人骑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在大风中向东行驶,他感到风正以同样大小的速率从北方吹来,实际上风的速度是( )A.14 m/s,方向为北偏西45°B.14 m/s,方向为南偏西45°C.10 m/s,方向为正北D.10 m/s,方向为正南7.图6如图6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运动,且v2=v1B.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2>v1C.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2<v1D.物体做减速运动,且v2<v18.如图7所示,图7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9.图8一人一猴玩杂技.如图8所示,直杆AB长12 m,猴子在直杆上由A向B匀速向上爬,同时人用鼻子顶着直杆水平匀速运动.在10 s内,猴子由A运动到B,而人也由甲位置运动到了乙位置.已知x=9 m,求:(1)猴子对地的位移;(2)猴子对人的速度和猴子对地的速度.10.如图9所示,(a)图表示某物体在x轴方向上的分速度的v-t图象,(b)图表示该物体在y轴方向上的分速度的v-t图象.求:图9(1)物体在t=0时的速度;(2)t=8 s时物体的速度;(3)t=4 s时物体的位移.参考答案1.C [两个运动的初速度合成、加速度合成,如右图所示.当a 与v 重合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a 与v 不重合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由于题目没有给出两个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及方向,故以上两种情况均有可能,C 正确.]2.D [从运动的独立性考虑.设河宽为d ,船速为v 1,水流速度为v 2,渡河时间为t ,船沿水流方向通过的路程为L ,当船垂直河岸方向渡河时,这几个物理量的关系为t =dv 1,L =v 2t ,船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d 2+L 2,故水流速度越大,船通过的路程越长,但时间不变.]3.D4.C [变速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其速度必然是变化的,因此A 正确;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其合速度一定是恒定的,所以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B 正确;如果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条直线上,其合运动仍是直线运动;只有当这两个分运动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合运动才是曲线运动,故C 错误;如果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合速度的方向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合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合运动为曲线运动,故D 正确.]5.C6.A [如右图所示,人的速度为v 人,风的速度为v 风,在人的行驶方向上感觉不到风,说明风在人的行驶方向上与人同速,仅感觉到从北方吹来的风,则v 人=v 风sin θ,v =v 风cos θ,tan θ=v 人v=1,θ=45°,v 风= 2v 人=14 m /s .]7.C [把车速v 1按右图进行分解,则v 1′=v 2,而v 1′=v 1cos θ,所以v 2<v 1,车向左运动,θ角减小,cos θ增大,所以v 2增大,故C 正确.]8.A [由于始终保持悬线竖直,所以橡皮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与铅笔的速度相同,橡皮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速度大小应等于水平速度大小,所以橡皮的合运动仍为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 正确.]9.(1)15 m (2)1.2 m /s 1.5 m /s解析 (1)由题意知,猴子参与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且x =9,y =12,则猴子的合位移即为对地位移,故s =x 2+y 2=92+122 m =15 m ;(2)猴子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即为其对人的速度,故v y =y t =1210m /s =1.2 m /s猴子沿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x t =910m /s =0.9 m /s则猴子的合速度即为猴子对地的速度,有v =v 2x +v 2y = 1.22+0.92m /s =1.5 m /s . 10.(1)3 m /s (2)5 m /s (3)4 10 m解析 根据图象可以知道,物体在x 轴方向上以3 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y 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0.5 m /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曲线运动.(1)在t =0时,物体的速度v =v 2x0+v 2y0=3 m /s .(2)在t =8 s 时,物体沿x 轴方向的速度为3 m /s ,物体沿y 轴方向的速度为4 m /s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v =v 2x +v 2y =5 m /s .(3)在4 s 的时间内物体在x 轴方向发生的位移为x =12 m ,物体在y 轴方向发生的位移为y =12at 2=4 m ,所以4 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s =x 2+y 2=410 m .。
教科版必修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评课稿一、课程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教科版必修2中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原理;2.能够根据合力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3.能够根据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解合力的分解;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运动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2.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求解。
四、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所产生的一个等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图形法和三角法进行求解。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使用三角法进行讲解。
合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合力的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应用三角形法则进行求解。
合力的方向为分力的合力线。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更多个力的合力。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三角法进行求解。
将合力进行分解之后,可以得到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合力的求解,求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复杂的力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分力,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五、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2.归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3.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方法。
4.解决问题法: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3.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并进行讲解。
课题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目标]1. 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理解分运动的特点,知道运动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会求合位移以及合速度的大小。
3. 能用运动的分解思想解决常见的运动及简单的曲线运动。
学习重点: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学习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应用,由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来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预习思考]1、合运动和分运动:叫合运动,叫做分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叫运动的合成,叫运动的分解。
3、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矢量、标量)的合成与分解,遵从。
[课内探究]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实验:玻璃管中的红蜡块的运动分析:红蜡块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下面的两个运动,一个是在玻璃管中(填方向)的运动(由A到B),一个是随玻璃管(填方向)的运动(由A到D),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C)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
结论:运动是可以合成的,满足定则。
2.合运动与分运动a如果一个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产生的效果跟另外两个运动共同产生的效果,我们就把这一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这两个运动的这两个运动叫做这一实际运动的。
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是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是b 合运动的位移叫做,分运动的位移叫做。
合运动的速度叫做,分运动的速度叫做。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反之,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
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特点1.独立性2.等时性三、合位移及合速度的计算假如蜡块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速度为v1,竖直速度为v2,(1)任意t时刻,蜡块的位置?(2)时间t内蜡块的位移如何?(3)t时刻蜡块的速度如何?总结合位移与合合速度的求法。
四、例题1.船在静止水中航行的速度是10km/h,当它在流速是2km/h的河水中向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航行时,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2.篮球运动员将篮球向斜上放投出,投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根底巩固1.雨滴在竖直下落过程中,有一股自北向南的风吹来,站在地面上的人看,雨滴落地的速度方向是()A.下偏北B.下偏南C.一定下偏北45°D.一定下偏南45°,其合速度方向为下偏南,由于两个分速度的大小未知,故合速度的方向不能准确确定,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2.如下列图,在一张白纸上放置一根直尺,沿直尺的边缘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将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同时将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沿三角板直角边向上画线,而且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大,如此铅笔在纸上留下的轨迹可能是(),加速度方向向上,合速度的方向与合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笔尖做曲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指向轨迹凹的一侧.故C正确,A、B、D错误.3.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今小船要渡过一河流,渡河时小船朝对岸垂直划行,假设航行至河中心时,河水流速增大,如此渡河时间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要计算过河时间,可以利用t=x船x船,x船=x河宽,所以过河时间与水流速度的大小无关,选项C正确.4.(多项选择)如果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且为定值,如此如下论述正确的答案是()A.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零时,合速度最大B.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90°时,合速度最大C.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120°时,合速度大小与每个分速度大小相等D.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120°时,合速度大小一定小于分速度大小,当分速度夹角为零时,合速度最大,为两者之和;当夹角为180°时,合速度最小,为两者之差的绝对值;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120°时,合速度大小与每个分速度大小相等,所以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5.(多项选择)某物体运动规律是x=3t2 m,y=4t2 m,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合运动是加速度为5 m/s2的曲线运动x=v0t+1xx2可知,物体在x方向位移x=3t2,得v0x=0,a x=6m/s2,y方向位移2y=4t2得v0y=0,a y=8m/s2.故两方向的合初速度v0=0,合加速度a=√x x2+x x2=10m/s2,故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应当选项A、C正确.6.如下列图,重物M沿竖直杆下滑,并通过绳子带动小车m沿斜面升高.求当滑轮右侧的绳子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重物下滑的速度为v时,小车的速度为多大?M的速度v的方向是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合速度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绳子的这一端绕滑轮做顺时针方向的圆周运动;二是使绳子系着重物的一端沿绳子拉力的方向以速率v'运动,如下列图,由图可知v'=v cosθ.cos θ7.某次海难翻船事故中,航空部队动用直升机抢救落水船员.为了抢时间,直升机垂下的悬绳拴住船员后立即上拉,上拉的速度v1=3 m/s,同时飞机以速度v2=12 m/s水平匀速飞行,经过12 s船员被救上飞机.求:(1)飞机救船员时的高度.(2)被救船员在悬绳上相对海面的速度为多大?设飞机救落水船员时的悬停高度为h,如此h=v1t=3×12m=36m.(2)船员的合速度v=√x12+x22=√32+122m/s=√153m/s.(2)√153m/s8.如下列图,有一只小船正在过河,河宽d=300 m,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3 m/s,水的流速v2=1m/s.小船以如下条件过河时,求过河的时间.(1)以最短的时间过河.(2)以最短的位移过河.当小船的船头方向垂直于河岸时,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的方向垂直于河岸时,过河时间最短,如此最短时间t min=xx1=3003s=100s.(2)因为v1=3m/s>v2=1m/s,所以当小船的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时,过河位移最短.此时合速度方向如下列图,如此过河时间t=xx =√x12x22≈106.1s.答案:(1)100 s(2)106.1 s二、能力提升1.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t1=0至t2=2 s时间内受到水平向东的恒力F1作用,在t2=2 s至t3=4 s时间内受到水平向南的恒力F2作用,如此物体在t2~t3时间内所做的运动一定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B.变加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曲线运动D.变加速曲线运动t2=2s时物体获得向东的速度v,之后受到向南的恒力F2,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故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C正确.2.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假设风速越大,如此降落伞()A.下落的时间越短B.下落的时间越长C.落地时速度越小D.落地时速度越大.由于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不变,故下落时间不变,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 y不变,所以选项A、B错误;设风速大小为v0,如此降落伞落地时的速度v=√x02+x x2,风速越大,如此v越大,应当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3.关于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分运动的速度B.合运动的加速度不可能与分运动的加速度一样C.合运动与分运动没有关系,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时间相等D.合运动的轨迹与分运动的轨迹可能重合,选项A错误;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加速度与分运动的加速度是一样的,选项B错误;合运动是由分运动决定的,选项C错误;假设两直线运动在同一直线上,其合运动的轨迹可与分运动的轨迹重合,选项D正确.4.如下列图,水平面上有一辆汽车A,通过定滑轮用绳子拉着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物体B.当拉至图示位置时,两根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 A和v B,如此()A.v A∶v B=1∶1B.v A∶v B=sin α∶sin βC.v A∶v B=cos β∶cos αD.v A∶v B=sin α∶cos βB实际的速度(合运动)水平向右,根据它的实际运动效果,两个分运动分别为沿绳方向的分运动,设其速度为v1;垂直于绳方向的圆周运动,设其速度为v2,如图甲所示,如此有v1=v B cosβ.①物体A实际的速度(合运动)水平向右,根据它的实际运动效果,两个分运动分别为沿绳方向的分运动,设其速度为v3;垂直于绳方向的圆周运动,设其速度为v4,如图乙所示,如此有v3=v A cosα.②又因二者沿绳子方向上的速率相等,如此有v1=v3.③由①②③式得v A∶v B=cosβ∶cosα.选项C正确.5.一人骑自行车向东行驶,当车速为4 m/s时,他感到风从正南方向吹来,当车速增加到7 m/s时,他感到风从东南方向(东偏南45°)吹来,如此风对地的速度大小为()A.7 m/sB.6 m/sC.5 m/sD.4 m/s,当车速为4m/s时,由速度合成的三角形定如此可知,v风对地=v风对人+v人对地.当车速为7m/s时,由于风对地的速度不变,故在原矢量三角形图中将人对地的速度改为7m/s,此时风对人的速度方向为东南方向(东偏南45°),据此作出图乙.图中BC表示原速4m/s,BD表示现速7m/s,如此由图乙可知CD表示3m/s,CA也表示3m/s.解△ABC可得AB为5m/s,即风对地的速度大小为5m/s,方向为东偏北37°.6.玻璃板生产线上,宽9 m的成型玻璃板以2 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的割刀速度为10 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切割一次的时间是多长?解析:要使割下的玻璃板成矩形,即切缝要垂直于玻璃板运动方向,故割刀在沿玻璃板运动的方向应有与玻璃板一样的速度,如下列图,即v1=2m/s,同时割刀还应有垂直玻璃板运动方向的速度v2,v1和v2的合速度就是割刀的合速度v=10m/s,所以cosα=x1x =210=0.2,轨迹方向与玻璃板运动方向成α角, α=arccos0.2,t=xx2=√x212=0.92s.arccos 0.20.92 s7.质量m=2 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 x和v y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乙所示.求:(1)物体所受的合力;(2)物体的初速度;(3)t=8 s时物体的速度;(4)t=4 s内物体的位移;(5)运动轨迹的方程.物体在x方向,a x=0;在y方向,a y=Δx xΔx=0.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y=1N,方向沿y 轴正方向.(2)由题图可知,t=0时,v x=3m/s,v y0=0,如此物体的初速度为v0=3m/s,方向沿x轴正方向.(3)t=8s时,v x=3m/s,v y=4m/s,物体的合速度为v=√x x2+x x2=5m/s,tanθ=43,x=53°,即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4)t=4s内,x=v x t=12m,y=12xxx2=4m,物体的位移x'=√x2+x2=12.6m,tanα=xx=13,所以α=arctan13,即位移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arctan13.(5)由x=v x t,y=12xx2,消去t代入数据得y=x236.沿y轴正方向(2)3 m/s,沿x轴正方向(3)5 m/s,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4)12.6 m,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arctan13(5)y=x236。
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能在具体实例中找出分运动的合运动和合运动的分运动。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3)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4)理解合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分运动合成的。
(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学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学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每个分运动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个分运动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最终还是用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来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它比直线运动复杂,为研究复杂的运动,就需要把复杂的运动分为简单的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用的一种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1、合运动和分运动(1)做课本演示实验: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从运动效果进行分析,知道一个物体实际运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不同的运动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2)分析:球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下面两个运动,水平向右的运动(由A到B)和竖直向下的运动(由A到C),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D)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
(3)总结得到什么是分运动和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做课本演示实验①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是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各自产生的效果互不干扰。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内容黄金组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3.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4.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5.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二、要点大揭秘1.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对曲线运动的了解,先应知道三个基本点:(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它是一个变速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在轨迹上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在曲线这一点切线方向上。
对此除可通过实验观察外,还可用到在瞬时速度中讲到的“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方法。
如图所示,运动质点做曲线运动在时间t内从A到B,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割线AB的方向,如果t取得越小,平均速度的方向便依次变为割线AC、AD。
的方向逐渐逼近A处切线方向,当t= 0时,这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v A,它的方向在过A点的切线方向上。
(3)做曲线运动有一定条件,这就是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F与它的速度v夹成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垂直于速度v的合外力的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不能改变v的大小,但它改变v的方向,从而使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运动的合成首先是一个实际问题,例如轮船渡河的运动就是由两个运动组合成的,另外,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研究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将复杂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而这两个直线运动的规律又是我们所熟悉的,从而我们通过运动合成求得复杂运动的情况。
(2)运动合成的目的是掌握运动,即了解运动各有关物理量的细节,所以运动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体现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合成。
由于这三个基本量都是矢量,它们的运算服从矢量运算法则,故在一般情况下,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都服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当分运动都在同一直线上时,在选定一个正方向后,矢量运算可简化为代数运算。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与分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1.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分类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二章:运动的合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的原理运动的合成的方法与步骤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2.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合成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的意义讲解运动的合成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第三章:运动的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运动的分解的原理运动的分解的方法与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3.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分解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分解的意义讲解运动的分解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第四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4.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例中的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与结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5.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介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5.4 教学步骤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章:运动的合成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对运动合成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