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Sepsis 3.0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818.57 KB
- 文档页数:4
sepsis3.0定义及诊断标准
Sepsis 3.0定义及诊断标准是由国际急救医学协会(SCCM)
和欧洲急救医学协会(ESCM)联合发布的,旨在改善对败血
症的诊断和治疗。
Sepsis 3.0定义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它是由感染引起的
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伴有机体代谢紊乱,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Sepsis 3.0诊断标准是:
1. 必须有一种或多种感染,包括但不限于肺炎、腹腔炎、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
2. 必须有两种或以上的下列症状: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
≥20次/分,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60mmHg,体温≤36℃
或≥38℃,白细胞计数≤4×10^9/L或≥12×10^9/L。
3. 必须有一种或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神经功能不全等。
4. 必须有一种或多种机体代谢紊乱。
脓毒症(Sepsis)的前世今⽣脓毒症是⽬前世界范围内感染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它具有发⽣率⾼及病死率⾼的特点。
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每天约有14000⼈死于脓毒症的并发症。
美国每年约有75万例脓毒症患者,每年约21.5万⼈死亡(⽽耗时6年的⼆战期间,美军阵亡⼈数为38万)。
根据全球脓毒症联盟公布的数据显⽰,因脓毒症⽽死亡的⼈数超过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致死⼈数的总和。
过去10年⾥,发达国家脓毒症发病率以每年8%⾄13%的速度剧增;⽽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贫穷、疫苗缺乏等原因导致脓毒症死亡率居⾼不下。
⽽公众及专业⼈员对脓毒症的认知⽔平还待提升。
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持技术取得了长⾜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扔⾼达30%-70%。
⽽且对脓毒症治疗花费⾼、医疗资源消耗⼤。
脓毒症已经严重影响⼈类的⽣活质量,并且对⼈类健康造成了巨⼤的威胁。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危重病学会(SCCM)召开联席会议,定义了脓毒症Sepsis 这⼀概念,此即Sepsis 1.0。
它定义脓毒症为感染引起的全⾝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并发布相关的诊疗指南。
由此脓毒症Sepsis 开始正式⾛上医学舞台。
Sepsis 1.0指在感染的基础上符合全⾝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2条及以上标准(即Sepsis1.0=感染+ SIRS>=2)。
Sepsis Shock定义为:在全⾝感染的基础上伴有以低⾎压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
其诊断标准为: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减少>40 mmHg;平均动脉压<60 mmHg;⽑细⾎管再充盈>2S;四肢厥冷或⽪肤花斑;尿量减少。
2001年SCCM、ACCP、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等举⾏了华盛顿联席会议,发起“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这⼀全球性的运动,并对Sepsis1.0进⾏修订,制定相应诊疗指南。
脓毒症 3.0 定义及诊断标准脓毒症 3.0 定义及诊断标准是在 2016 年 2 月由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的。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烧创伤、休克等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脓毒症 3.0 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一、脓毒症定义脓毒症是指感染、创伤、烧伤、休克等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SIRS 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紊乱,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二、脓毒症诊断标准脓毒症 3.0 诊断标准摒弃了过去常用的 SIRS 诊断标准,而采用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包括感染、炎症反应、器官障碍、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等 21 个指标及参数。
诊断脓毒症需满足以下条件:1. 感染:体内有感染灶,如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等。
2. 炎症反应:全身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升高。
3. 器官障碍:两个或更多器官功能受损,如呼吸、心血管、肾脏、肝脏等。
4. 血流动力学:氧输送能力下降,乳酸水平升高。
5. 组织灌注:毛细血管楔压(PCWP)降低,全身血管阻力(SVR)升高。
6. 其他:如年龄、性别、慢性疾病等因素。
三、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严重类型,表现为循环衰竭、组织低灌注和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脓毒症症状和体征。
2. 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70mmHg。
3. 组织低灌注: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0.7。
4. 器官功能障碍:两个或更多器官功能受损。
5. 全身炎症标志物升高。
及早识别、诊断脓毒症并给予有效防治,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脓毒症 3.0 定义及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救治患者。
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与展望马晓春;王亮【摘要】重症医学界对脓毒症的认识,经历了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体现了对该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从炎症-抗炎反应到综合免疫、代谢、微循环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所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结果.尽管Sepsis 3.0有不完美之处,但其将脓毒症的认知推进到在感染的刺激下,机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反应的高度是一种进步.%The knowledge about sepsis has undergone a transition from that of Sepsis 1.0 to that of Sepsis 3.0, which reflects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is syndrom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 resulting from SIRS-CARS, immunity, metabolism, microcircula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factors .Although sepsis 3.0 does not represent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 it is an improvement on the cognition of the body's response to the stimulation of infection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7(030)010【总页数】4页(P1009-1012)【关键词】脓毒症;拯救脓毒症运动;变迁【作者】马晓春;王亮【作者单位】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1.2脓毒症(Sepsis)因其在ICU中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一直以来都是重症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中的热门领域。
·综述·如何看待Sepsis3.0李笑男李文雯【摘要】一直以来,脓毒症是ICU内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且医疗费用昂贵而备受关注。
脓毒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自1991年首次提出以来,逐渐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上。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医生对于脓毒症患者器官与细胞功能障碍及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趋于完善成熟,脓毒症定义及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国际专家组每次对脓毒症定义及诊断标准做出的修订都会引起重症医学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关键词】脓毒症;诊断;综述How to look at Sepsis3Li Xiaonan,Li Wenwen.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1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Wenwen,Email:wen0303yx@[Abstract]Sep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which receivesmuch concern because of its severe condition,high mortality rate and expensive medical costs.The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sepsis are put forward in1991for the first time,and are widelyaccepted and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A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clinical pathophysiology,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sepsis are constantly updating,which iscause widely and heated discussion every time.[Key words]Sepsis;Diagnosis;Review脓毒症(sepsis)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自1991年首次提出,并于2001年及2016年重新修订,其宗旨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脓毒症的重视程度,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综述·如何看待Sepsis3.0李笑男李文雯【摘要】一直以来,脓毒症是ICU内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且医疗费用昂贵而备受关注。
脓毒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自1991年首次提出以来,逐渐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上。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医生对于脓毒症患者器官与细胞功能障碍及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趋于完善成熟,脓毒症定义及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国际专家组每次对脓毒症定义及诊断标准做出的修订都会引起重症医学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关键词】脓毒症;诊断;综述How to look at Sepsis3Li Xiaonan,Li Wenwen.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1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Wenwen,Email:wen0303yx@[Abstract]Sep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which receivesmuch concern because of its severe condition,high mortality rate and expensive medical costs.The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sepsis are put forward in1991for the first time,and are widelyaccepted and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A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clinical pathophysiology,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sepsis are constantly updating,which iscause widely and heated discussion every time.[Key words]Sepsis;Diagnosis;Review脓毒症(sepsis)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自1991年首次提出,并于2001年及2016年重新修订,其宗旨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脓毒症的重视程度,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Sepsis3.0定义及诊断标准较前做出了颠覆性的重大改变,自2016年2月正式颁布以来,引起了重症医学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至今对其的质疑仍未停止。
现就Sepsis3.0的主要变化内容及其受到的质疑与挑战等相关问题概述如下。
一、脓毒症定义及诊断标准的变迁1.Sepsis1.0:199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召开联席会议,将脓毒症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即“Sepsis1.0”;当脓毒症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时定义为严重脓毒症,而感染性休克则是严重脓毒症的特殊类型,即严重脓毒症导致的循环衰竭,表现为经充分液体复苏仍不能纠正的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是指在感染的基础上符合SIRS诊断标准中的2条或以上者,即脓毒症=感染+SIRS≥2条[1]。
2.Sepsis2.0:随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脓毒症的认识与理解也随之深入、完善,发现Sepsis1.0存在着敏感度高而特异度低的缺陷,这既可能导致脓毒症的过度诊断,也将漏诊部分免疫抑制的患者,因此并不能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
基于上述问题,2001年SCCM/ACCP/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等举行了华盛顿联席会议,对Sepsis1.0进行了修订,其核心仍是感染及其引起的SIRS,但是细化了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增加了包括感染或可疑感染、炎性反应、器官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或组织灌注指标等在内的21条具体诊断指标[2]。
此外,专家组成员Marshall参照恶性肿瘤的TNM分级系统设计了PIRO系统,即根据易感因素(predisposition,P)、打击性质和程度(insult,I)、机体反应性质和程度(response,R)以及伴发器官功能不全程度(organ dysfunction,O)等,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分级诊断。
然而,因其指标太多、过于复杂难以掌握,临床上并未广泛应用。
3.Sepsis3.0:2014年1月起,来自SCCM和ESICM的19名感染及流行病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探讨并修订了脓毒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并于2016年2月正式颁布,即“Sepsis3.0”。
新定义指出,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产生的失控反应,并出现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3]。
针对ICU和非ICU患者,Sepsis3.0的诊断标准有所区别。
对于ICU的感染或可疑感染患者,当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DOI:10.3760/cma.j.jssn.1673-4904.2017.01.026作者单位: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李文雯,Email:wen0303yx@organ failure score,SOFA)增加值≥2分时,诊断为脓毒症;对于非ICU的感染或可疑感染患者,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qSOFA)出现2项或2项以上[收缩压(SBP)≤100mmHg(1mmHg=0.133 kPa),呼吸频率(RR)≥22次/min,意识改变]时即诊断为脓毒症[3]。
此外,Sepsis3.0指出,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导致的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异常,是脓毒症的一个亚型;其诊断标准为脓毒症患者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升压药物才能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并且血乳酸>2mmol/L[3]。
二、Sepsis3.0做出的重大改变1.SIRS不再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在Sepsis1.0及Sepsis2.0的定义与诊断标准中,SIRS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近年普遍认为,基于SIRS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太过宽泛,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
在SIRS的具体指标中,体温、心率、血压为基本生命体征,而白细胞计数则反映感染,其本意是感染的患者出现了生命体征不稳定,可诊断为脓毒症,然而,这4项指标无一项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且影响因素较多。
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本身就可出现发热(体温>38℃)及白细胞计数升高(>12×109/L),即可满足Sepsis1.0中感染+SIRS≥2条的诊断标准,即应用该诊断有将普通感染误诊为脓毒症的风险。
近年有研究结果显示,自2001年SCCM/ACCP提出“Sepsis2.0”之后,2003—2007年脓毒症的诊断率提高了170%,而同期肺炎的诊断率却下降了22%[4-6],这提示我们有部分普通感染患者可能被过度诊断为脓毒症,即基于SIRS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缺乏特异性。
另有研究结果表明,在ICU内感染伴发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有1/8并不符合SIRS的诊断标准[7]。
脓毒症是一个由感染诱发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仅仅SIRS 的4项指标必定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即基于SIRS的脓毒症诊断标准亦缺乏敏感性。
此外,感染除了引起机体炎性反应外,还可进一步产生代偿性抗炎性反应综合征(CARS),并导致一系列内分泌、代谢及凝血异常,SIRS仅代表机体对感染产生的适度反应,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病理生理特征。
因此,Sepsis3.0取消了SIRS的概念,SIRS将不再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2.脓毒症应以器官功能障碍为核心:再次审视Sepsis3.0,新定义着重强调了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并存的状态,反映了比普通感染患者更复杂的病理生理状态。
SCCM/ ESICM专家组经过讨论,认为脓毒症应为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即相当于Sepsis1.0的严重脓毒症,而器官功能障碍则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对于符合2条及以上SIRS标准但未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将不再被诊断为脓毒症。
器官功能障碍是一个抽象而宏观的概念,因此对其进行评估时,相比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等复杂的生理评分,SOFA因其简便易行而又不失全面的特点而普遍被ICU临床医生接受并广泛应用。
专家组认为,SOFA是反映ICU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相对精确的量表[8]。
有研究结果显示,与SOFA增加值<2分相比,SOFA增加值≥2分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25倍,因此针对ICU患者,专家组将脓毒症新诊断标准确定为“感染+SOFA增加值≥2分”[3]。
然而,尽管SOFA在临床已应用较长时间,但ICU以外的科室对此并不熟悉,且SOFA中需要详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滞后性,这对于非ICU患者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如果仅应用SOFA并不利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
SCCM/ESICM专家组在对Sepsis2.0中的21条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收缩压、呼吸频率、意识改变3项指标是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最有效指标,即qSOFA。
因此,针对非ICU患者,qSOFA增加值≥2即可诊断为脓毒症。
3.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具体量化:Sepsis1.0认为,感染性休克表现为经充分液体复苏仍不能纠正的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这一观点一直被广泛接受沿用至今,Sepsis3.0也未做更改,只是将“低血压”及“组织低灌注”具体量化,使之更方便应用于诊断感染性休克[9]。
Rivers等[10]提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时认为,早期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干预使MAP≥65mmHg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将低血压定义为MAP<65mmHg,需要升压药物才能维持MAP≥65 mmHg。
组织低灌注是感染性休克的核心,尽早识别组织低灌注才能及时诊断感染性休克并加以干预。
目前已知可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如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胃肠黏膜内pH 值、舌下二氧化碳分压等,实际操作均较复杂,不利于早期发现,而血乳酸的检测快速简便,因此将其作为反映组织低灌注的指标。
三、Sepsis3.0面临的争议与挑战脓毒症是一个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复杂临床过程,即使经过国内外专家十余年不断摸索与探讨,目前尚未有一个简单而统一的临床标准可以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