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接缝的处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地下室基础工程后浇带处理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工程底板基础采用片筏基础置于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上。
南北长为112.04m,东西长为76.2 m,施工图设计南北方向沿中部E、F 轴设置一道膨胀加强带,在东西方向沿中部8~10轴间设一道后浇带,在13~14轴、C~D剪力墙上还设置了后浇带。
施工时,从后浇带的留设、后浇带的保护、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后浇带防滲漏处理等方面加以控制,从而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施工技术应用2.1技术选型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
由于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
为使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编制本技术总结。
本工程东西方向沿中部8~10轴间、13~14轴、C~D剪力墙上后浇带均使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应用数量约40M;消防水池的水平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应用数量约15M。
2.2工艺流程1)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底板底层钢筋绑扎→消防水池水平施工缝两侧钢板止水带下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焊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施工缝两侧砼施工→施工缝处砼余浆清理→施工缝两侧砼养护2)后浇带(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凿毛并清洗混凝土界面→钢筋除锈、调整→抽出后浇带处积水→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混凝土界面放置与后浇带同强度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封后浇带模板,并加固牢固→浇水湿润模板→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2.3施工控制2.3.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万科*******组团地下室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专项方案一、后浇带处理方法1、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和楼板设置有后浇带。
2、在本工程施工中,结合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后浇带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做新旧混凝土接茬处的隔离带,后浇带处的钢筋不断开。
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并经设计同意后浇筑。
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后浇带外露的钢筋可采用水泥浆保护.后浇带浇筑前应进行钢筋除锈,清除浮浆、碎石等杂物,并冲洗干净。
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措施:1)、底板、地梁后浇带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2)、将底板、地梁处后浇带加深,在浇筑混凝土前清理干净,并请有关单位进地梁底板底板200200200边延伸的长度不小于800mm ,其上防水保护层做成入图所示向下凹入的形状,其加深深度为200mm.在浇筑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之前,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并在加深的部分浇筑与垫层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筑掺加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
施工中注意,防水保护层的强度不低于垫层的强度。
4、地下室后浇带遇地梁处理措施:1)、底板后浇带在地梁处采用用快易收口网封挡,既可以保证质量,又施工方便,而且便于后浇带清理,后浇带处梁宽梁深局部加大200mm 。
具体如下图:5、楼板后浇带施工措施:1)、在两侧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
2)、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并经设计同意后浇筑.6、地下室外墙(及挡土墙)后浇带施工措施:工程中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结构完成之后60天进行,为了避免回填土施工期间对地下室外墙防水的影响,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
1)、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部位,外侧砌筑长1500mm 、宽2800mm 的砖井.在拐角处增设两道构造柱,其内配4φ16的构造钢筋,同时在每一结构层位置处砖井设一道圈梁。
如下图:2)、待土方回填之后,施工人员进入砖井支设后浇带处模板。
施工缝后浇带施工方案施工缝和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程部分,施工缝用于分割建筑结构,使其在发生变形时能够相对独立地运动,从而减小变形的影响。
后浇带则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之后,为了增加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进行的加固施工。
一、施工缝方案:1.施工缝的位置确定:施工缝的位置通常要根据建筑结构所需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来进行合理的确定。
在确定施工缝位置时需考虑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的要求,避免在受力集中的部位设置施工缝,一般在结构应力较小的区域设置。
2.施工缝的类型选择:常见的施工缝类型有板缝、柱缝和墙缝等。
板缝是指沿楼板或屋面对构件进行裂缝处理,柱缝是指将连续柱切分为若干段,墙缝则是指将连续墙体切分。
根据不同部位和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缝类型。
3. 施工缝的尺寸设计:施工缝的尺寸设计要考虑结构变形、受力和施工难度等因素。
施工缝的宽度一般为10-20mm,施工缝的深度一般为构件宽度或厚度的1/4-1/6、此外,还需考虑施工缝的标志和密封方式。
4.施工缝的施工方法:施工缝的施工方法包括钢筋预留、填充材料、防水层等。
二、后浇带施工方案:1.后浇带的位置确定:后浇带一般设置在结构的受力集中部位,如大跨度梁、柱节点等。
在确定后浇带位置时需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
2. 后浇带的尺寸设计:后浇带的尺寸设计要考虑结构的受力和加固要求。
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150-300mm,深度一般为构件高度或需加固高度的1/4-1/63.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清理表面、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以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质量。
4.后浇带的验收:后浇带施工完毕后需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内容包括后浇带的尺寸、强度和平整度等。
综上所述,施工缝和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工程部分。
通过合理的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结构后浇带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一、设计结构后浇带的作用:1、收缩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是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而设置。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m设置一道,缝宽一般为800㎜。
2、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是为解决联体结构高低差所产生的沉降不均,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而设置,通常设置在高低变化的低结构部位,沿高结构贯通设置,缝宽一般为800㎜.3、加强带:当混凝土结构超长过多时,设置后浇带不能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可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二、后浇带的浇筑控制:一般设计主楼与地下车库(裙房)相连部位为沉降后浇带,其他部位为收缩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为主楼结构封顶后60天浇筑,或经沉降观测其两侧沉降稳定后浇筑。
收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为相应楼层顶板浇筑完成后60天浇筑。
所有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前,严禁拆除和松动其两侧的支撑体系。
后浇带混凝土应采用比相应结构设计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三、施工质量控制:1、模板:(1)底板、顶板后浇带模板支设: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采用碎拼法配制木模支设,以便于拆除。
利用小碎块多层板,5×10cm方木进行拼配,可采取企口型和凸口型垂直支设,设计有止水钢板时,将止水板加牢稳固好:如采取钢板网支设时,必须用双层钢板网,内侧一层密格网,外侧一层25×15×2.0厚的钢板网,后浇带内设钢筋支撑,见下图:(2)墙体后浇带模板:墙体后浇带采用碎拼法支模,采用小碎块多层板,背后支顶木方定位加固.外围防水墙体施工缝同样采用碎拼法支模.内墙施工缝采用双层钢丝网后背木方定位加固。
基础后浇带常用
基础后浇带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不均匀沉降和温度收缩等问题。
通过在基础结构中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问题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基础后浇带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施工缝处理:后浇带施工时,应将施工缝处理干净,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同时,应确保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湿润,以利于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2.钢筋处理:在后浇带浇筑前,应对钢筋进行除锈和调直处理,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搭接和焊接处理。
3.模板支撑:后浇带浇筑前,应先进行模板支撑。
模板应选用优质材料,如多层板、松木板等,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固定。
同时,应确保模板接缝严密,以避免漏浆和跑模现象的发生。
4.混凝土配制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浇筑时,应先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
同时,应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适宜,以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收缩裂缝。
5.养护和保护: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和保护。
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并避免受到阳光直射或风吹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车辆和其他重物碾压后浇带,以免影响其质量和使用效果。
总之,基础后浇带的施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后浇带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后浇带的做法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 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 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 ,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 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mm) 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 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在于后浇带(缝) 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
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结构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
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一般为浇注施工后60d 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d。
双向叠合板整体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新方法施工工法双向叠合板整体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新方法施工工法一、前言双向叠合板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
在双向叠合板的施工过程中,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是一个关键的施工环节。
传统的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工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施工周期长、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双向叠合板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新的双向叠合板整体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采用整体支模:将整个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施工,避免了传统支模拆卸和搬运的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2. 使用模板支撑架:通过模板支撑架的搭建,可以大大减少对现场施工的影响,提高施工质量。
3. 结构简单:新工法采用简单的构造和设计,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材料,减少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新的双向叠合板整体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工法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双向叠合板结构工程,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大型工程。
四、工艺原理新的施工工法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1. 确定模板支撑架的安装位置和张拉力度,根据双向叠合板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2. 在模板支撑架上搭建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保证其平整和稳定。
3. 在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接缝后的双向叠合板与浇带之间的连接牢固。
五、施工工艺1. 搭建模板支撑架:根据设计要求和支撑架方案,在预定位置上搭建模板支撑架。
2. 安装双向叠合板:将双向叠合板放置在模板支撑架上,并进行调整和固定。
3.设置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在双向叠合板的接缝处设置模板支设,并确保其平整和稳定。
4. 混凝土浇筑:在接缝后浇带模板支设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进行充分的低压振捣。
5. 拆除模板支撑架: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撑架。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的人员,包括工地主任、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等。
后浇带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浇带施工主要是为了预防现浇钢筋混凝土在结构上因为温度和收缩情况的不同导致出现裂缝,但是在后浇带施工时也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对工程的施工带来影响,因此,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关键词】:后浇带;问题;预防措施;质量控制引言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
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一、后浇带概述1、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建筑工程结构留设后浇带,对施工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原因产生的裂缝问题,对一些因结构及功能要求不便于设置变形缝,以及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的工程,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后浇带的设计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2、施工后浇带的分类根据功能需要,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
收缩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凝结后因收缩产生的开裂问题。
温度后浇带用于解决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拉裂问题。
3、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用于整个建筑中,在主体结构整体连接完成后,使用后浇带的施工方式,在基础底板、墙、梁等地方保留下的带形缝都会消失不见,而主楼与裙房连接时就不会存在沉降不均和差异沉降等问题,而整体建筑结构中也不存在永久遗留变形缝的问题。
后浇带用于施工后期的砼浇,在降低收缩荷载的同时使整个结构变的完整,很好的控制了建筑中存在的裂缝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沉降缝、伸缩缝的问题。
二、后浇带施工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后浇带的做法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 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 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 ,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 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 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mm) 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 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在于后浇带(缝) 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
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结构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
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一般为浇注施工后60d 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d。
跫塑勉.浅谈桥梁上部后浇带(湿接缝)施工工艺吕引秀(山西路桥第--32程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1051)喃要】对桥梁上部后浇带国擞缝)施工技术做全面介绍。
c关键词]桥粱;后浇带;施L技术1概念后浇带(湿接缝)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
它与通常设置的永久性的伸缩缝、沉降缝相比有其独到的优点——结构完整、立面完整、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现形各种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等,由于出自不同的规范编写组所编写,对后浇带敞法有所差异,要求也不尽—致。
这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带来诸多歧义,造成了不同设计院设计出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后浇带,其构造要求,做法也不尽相同。
2后浇带类型1)伸缩后浇带: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砼收缩引起开裂,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2)沉降后浇带:解决结构畸重畸轻交界中沉降不一致可能引起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3)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防止因温度变化使砼结构被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4)收缩后浇带:主要为防止因砼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3后浇带施工工艺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2)后浇带的保留时间。
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3)后浇带的保护。
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
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盏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
4)后浇带的封闭。
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
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
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硷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L TEA,掺量为12%。
后浇带施工缝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第二章后浇带、施工缝施工工艺及设置2.1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2.1.1后浇带施工工艺(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
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2.1.2后浇带设置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度300mm/500mm, C35、P6抗渗混凝土;地下车库顶板厚度180mm/220mm, C35、P6抗渗混凝土;剪力墙厚度为300mm、C50、P6抗渗的混凝土。
C组团车库地下室底板、顶板与主楼交界部分均设有后浇带。
2.1.3本项目后浇带概况本工程后浇带宽度为800mm,分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其中温度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的两个月后,选择在低气温天气条件下进行浇筑;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有抗渗要求的同两侧抗渗等级。
2.2施工缝施工工艺及设置2.2.1施工缝施工工序(1)施工缝封闭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2)在己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簿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后浇带构造处理及注意问题本文介绍了后浇带的作用、设置条件及设置形式,分析了后浇带的超前止水、钢筋构造及后浇带处后浇混凝土构造措施,供读者参考。
标签:后浇带;超前止水一、作用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因上部荷载不同或地基土质不同会出现沉降差,或者因钢筋混凝土收缩出现变形以及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等原因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较大变形应力,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解决沉降差可以设置伸缩缝,解决变形应力可以采用伸缩缝,凡是设缝都将建筑物分开,在地震区缝宽必须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对高层建筑来说根据结构高度计算出来的缝宽较大,后期的楼、地、屋面及外墙面盖缝也更为复杂,因此后浇带在长度较大高层建筑中以及高层建筑与裙房或车库间应用较广泛。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二、设置条件后浇带的设置,必须将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考虑在内,通过计算来决定后浇带的位置和距离。
一般来说,后浇带宽度在700m到1000m,间距为20m到30m。
后浇带必须贯穿整个结构,将主楼和裙房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区段,保证钢筋百分百搭接接头。
这样的后浇带是最保险的,也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三、设置形式后浇带可以分为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以及凹形缝四种。
如果在设计书上有明确的要求,那么必须根据设计书的要求来进行浇筑。
后浇带断面形式: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300mm (但不超过6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缝;对厚度>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缝。
四、超前止水构造处理抗水压垫层又叫超前止水带,一般在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标高情况下后浇带才设抗水压垫层。
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由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都较长。
探析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处的施工技术摘要:应用叠合楼板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支出,缩短工程工期,提升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如果对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的把握不当,尤其是忽视了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位置的处理,就会给后期埋下一系列隐患。
要保证接缝处理质量,需对叠合楼板施工进行全程把控,包括运输、吊装、支撑体系设计、上层混凝土浇筑等。
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叠合楼板的产生背景,探讨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处的施工技术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下,各类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大量出现,装配式建筑也开始得到普及,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结构建筑不同,在传统的结构设计中,由设计院出具图纸后,施工单位根据图纸进行现场施工,在装配式建筑中,是将现浇结构拆分为不同的预制构件,厂家生产完毕后,直接到现场组装。
装配式建筑做到了管理信息化、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化以及应用的智能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影响因素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施工效率。
其中,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位置的施工是需要关注的难点问题。
1叠合楼板的产生背景现浇板有着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整体性,但施工要求较高,需用到大量模板,会花费较长的施工时间,无法实现工业化发展。
预制板的生产则不会受到环境、气候因素的限制,施工速度较块,能够减少支撑、模板的用量,但是抗震性和抗渗性不理想,而装配式叠合板则具备上述两种材料的优势。
叠合板的类型有新型叠合板、连续叠合板、空腹叠合板、PK预应力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等。
叠合楼板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层、预制板叠合而成,又被称之为“半预制体系”,在施工时,分两层进行,下层属于预制板,在工程制作完成后可直接吊装,现浇位置则在预制板面上完成。
叠合楼板兼具了现浇混凝土、预制板的优势,薄板预应力主筋就是叠合楼板主筋,薄板底面位置平整、光滑,在处理完毕后,不需要再对顶棚进行抹灰处理。
近些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有了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建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混凝土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形式,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
但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板后浇带施工之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有所不足,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所以要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板后浇带湿连接施工技术进行必要探究。
针对此,本文主要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板后浇带湿连接施工技术为核心内容,对于后浇带形式设计、钢筋设置、后浇带湿连接处理与施工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同时利用具体案例对后浇带湿连接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利用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提升,具有较好实用效果。
近些年随着整个社会对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建筑行业也在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也促使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其高效、环保的属性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可。
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来说,混凝土结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墙板”是最主要的部分,对于墙板施工质量也会对整体装配式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针对墙板施工更多采取的是后浇带湿连接技术,此类技术可以避免墙板之间产生接缝等问题,可以有效提升结构稳定性。
但是现阶段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板后浇带湿连接施工技术的探究还有所缺失,缺少系统性理论建设,无法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指引。
针对此,本文对于后浇带湿连接施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利用工程案例来对施工关键点进行分析,能够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1 墙板后浇带设置形式的设计内容分析一般情况下只要保证后浇带宽度为10mm就可以有效避免温度变动所形成的混凝土收缩变形问题,但是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若是后浇带宽度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最终浇筑施工质量,这也会影响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更为严重的二次裂缝等问题。
所以,从以往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理论分析中可知,后浇带的宽度一般要控制在800mm之上,实际施工时往往将其保持在1000mm左右。
后浇带温度裂缝处理方案
地下室后浇带砼浇筑完毕后,经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后浇砼与原结构接缝处有少量裂缝。
裂缝宽度约0.1,0.3mm,深约0.3,0.5mm。
经现场各工程师分析,一致确认该裂缝产生是施工处理不到位及温差引起的表面裂缝。
为了不影响砼结构外观质量,我方制定如下处理措施。
1、将裂缝产生处砼凿成宽30mm、深10mm的“V”字形,并将凿除时的松散砼剔除干净;
2、先将裂缝附近80,100mm宽度范围内的灰尘、浮渣清理干净。
3、用水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显积水,先沿周边刷掺108胶的水泥素浆一道,然后用1:2水泥砂浆掺砼膨胀剂填缝,膨胀剂用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5%(重量比)。
4、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湘江御景3#栋项目部
2009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