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贺新郎病中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贺新郎·别友近现代:毛泽东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译文: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对,内心的哀伤痛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让人肝肠寸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注释:去:离开。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书语:信中的话语。
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
(病:也指误会。
)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
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
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
“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
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如许:这样。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赏析:《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译文] 我这白发书生为中原不得恢复而伤心流泪,但也决不会像齐景公那样触景伤情,为贪生怕死而悲泣。
[出自] 刘克庄《贺新郎》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湛湛:深远的样子。
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凌云笔:高超的大手笔。
春华落尽:意谓豪情已消尽。
春华:春天的花朵,比喻文才。
南朝狂客:指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黄花:菊花。
岑寂:寂寞。
匿:隐藏。
译文:天空中阴云四和,一片昏黑,再加上斜风细雨,令人愁思纷乱如织。
一双老眼已看尽人世沧桑,亏得有高楼百尺,让我尽睹秋光中的千岩万壑。
想我一介书生今已白发,仍常为神州沦陷而伤心落泪。
虽然是满目凄凉,绝不作牛山滴泪贪生怕死哭滂沱。
往事如烟,无从寻索。
少年时自负有凌云健笔,到如今才华耗尽,只剩满杯的萧瑟。
常怨恨世上文人缺少新意,每到重阳,便拈出风吹帽落的南朝狂客。
如果面对菊花不痛饮,怕是菊花也会笑我太寂寞。
望鸿雁离开北方向南飞去,夕阳西下,渐渐隐身于远山之侧。
赏析:辛弃疾经常采用《虞美人》这个词牌,适于抒写豪放的感情,刘克庄也爱采用,在他的今存全部词作中占了百分之十六、七。
此词题作“九日”,是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
但词人又不落俗套,把一首重阳词写得颇有特色:“白发书生神州泪”,作者慨叹自己的老大和中原的沦陷,内容充实,感情深厚:“常恨世人新意少”一句则恰恰从这种恨世人少新意的本身显示出了一点难得的心意。
应该说,这首词是刘克庄的有代表性的一篇佳作。
上片首句很有分量。
“湛湛长空”是登上高楼放眼眺望所见,展现出开阔的空间,而用“黑”字描绘黄昏,显然是用夸张的笔法表述心情的沉重。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赏析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蒋捷《贺新郎》赏析
蒋捷《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
【宋】蒋捷
浪涌孤亭起。
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烟寒。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
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
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
鼓双楫,浩歌去。
【简析】
垂虹亭凌驾吴江浪涛之上,似从海上坠落至此。
柱上八龙环绕,活灵活现,似有神护。
然而天地翻覆,宋元易代,亭遂被毁,神亦无奈。
词人从太湖乘舟路过此地,遂有一番凭吊。
悲从中来,欲请江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不堪。
然白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的不堪。
然白鹭毫不理会,惊飞而去,令其无限悲怆,产生了宇茫茫,无处容身之感。
只得作一曲悲歌,作别垂虹桥而去。
【蒋捷《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杜牧诗心得体会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以《贺新郎》最为脍炙人口。
本文将从杜牧的诗学观点、题材和艺术形式等方面,自述个人对《贺新郎》的心得体会。
首先,杜牧的诗学观点是儒家的,他高度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并追求清新淡泊的诗意。
这一点在《贺新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整首诗以温馨祝福新婚男女为主题,通过庄重而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
诗中几乎没有修饰的辞藻和华丽的修辞手法,而是以普通百姓对新人的祝福之情为基础,向读者传递出一种朴实、真挚的情感。
这种追求清新、淡泊的诗意从杜牧的生活态度中也能看出来,他崇尚自然,不以功名利禄为追求,更注重修身养性。
正因为如此,他的诗作具有教化性,触动人心。
其次,题材广泛而丰富,是《贺新郎》这首诗的又一特点。
诗中以贺新郎的方式为引子,接着又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随即又谈到了宴客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手法,诗人将情感和景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以全面的感受。
同时,诗中还出现了旧时友人的身影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宽广的题材覆盖了诗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广泛情感。
再次,杜牧善于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诗意。
《贺新郎》一诗语言简练,抒情流畅,给人以亲切感。
诗中主要采用了“去”、“归”等富有意境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韵味悠长的效果。
并且,杜牧善于运用对仗、变调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应是鸿来经久离,华发春归旧里时。
”这两句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并用“鸿归”暗示着季节的转换,给人以一种深情的感觉。
最后,我个人对《贺新郎》的心得和体会是,感受到了杜牧崇尚自然、追求诗意的精神。
诗中抒发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同时,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宴客的情景,诗人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息,使人不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这种美好感受正是杜牧一贯追求的诗意,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慷慨悲凉的赋别壮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
宋高宗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大胆上书请剑,欲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
言辞激切,朝野震动。
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
绍兴十二年,又被削籍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
“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敬与立谈”(岳珂《程史》卷十二),甚至“平生亲党避嫌畏祸,惟恐去之不速”(蔡戡《芦川屠士词序》)。
他路过三山(今福建福州市)时,惟有寓居在三山(今福州市)的张元干,激于义愤,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以长短句送其行”,表示对胡铨爱国行为的鼓励和支持。
在词中作者对沦陷的中原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对金人的侵略搔掠行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对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人士的卖国活动表示了愤怒不平,对坚持抗战而遭贬谪的爱国志士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已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高宗皇帝。
全词正气凛然,豪气冲天,表现了七十六岁的爱国词人忧愤深广、磊落不平的壮烈情怀。
它是反映南宋初年政治斗争内容的一首有名词作。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谁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戍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上片感时,对中原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词一开头通过“梦绕神州路”,神州:一般指中国,这里指中原地区。
写出了对中原故国的无限萦怀。
“怅”字领起“秋风画角、故宫离黍”两句,离黍:即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
写战火遍地,满目荒凉的亡国景象。
周平王东迁以后,西周故都荒废,宫殿旧址长满庄稼。
紧接着,以反诘语气,发出了“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的问句。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诗词的集大成者。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个人比较喜欢词,我觉得苏轼的词写得是相当唯妙的,我就浅析苏轼的《贺新郎》。
苏轼所作《贺新郎》本词写作年代不详,或谓苏轼任杭州知州为官妓秀兰因午睡迟到而作,或谓为侍妾榴花作,但这也只是人们的猜想而已,并无准确的资料考证。
《贺新郎》这个词牌名开始见于苏轼词,《贺新郎》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贺新郎》,而后沿用至今。
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
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
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
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
曾两次出任杭州。
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的,受到许多知名文人的好评,比如,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极写其特立独行之概。
以上阕“孤眠”之“孤”字,下阕“幽独”之“独,字,表明本意。
“新浴”及“扇手”,其身之洁白,焉能与浪蕊浮花为伍,犹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入汶汶之世也。
下阕“芳心千重似束”句及“秋风”句言已深闭退藏,而人犹不恕,极言其忧谗畏讥之意。
对花真赏,知有何人,惟有沾襟之粉泪耳。
`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
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
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贺新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手,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希望有所帮助!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篇1原文贺新郎作者:辛弃疾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诗意赏析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刘克庄《贺新郎》赏析导言刘克庄是清朝时期一位才情出众、懂得吟诗作赋、且修行佛法的文学家和官员。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赋、文、曲等多种文体,其作品不仅注重词句的优美,更重视文学思想的传递和艺术感染力的输出。
而《贺新郎》则是刘克庄的一首传世佳作,本文将对该词进行深入赏析。
词曲背景《贺新郎》为文学家刘克庄所作,成曲于清雍正年间,为当时广为流传的著名曲目。
该曲以清纯而优美的词曲结合著称,由于其音乐旋律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奉为瑰宝。
该曲在此后的演唱活动中,一直是表演者们的“必唱曲”,且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常被曲艺家、歌唱家和演员们所使用,展现出其深厚的艺术影响力。
词句构成《贺新郎》是一首五绝句词,以优美的辞藻、追求真诚和幸福的思想表达闻名。
其词句朴实自然,字字珠玑,充满了浓浓的敦厚情感:贺新郎,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首句“贺新郎,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为引子,直白表达了新郎的白头之恋,并在此基础上真诚地为其幸福祝福。
第二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则是在发自内心地对新郎祝福之后,表达了对于人生的一种认识和对于快乐的追求。
第三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拼搏、追求和创造,同时也提示人们要珍惜身份、鞠躬尽瘁。
第四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则是在承上启下,再次加强对于快乐的表达,并加强了对于生活的追求。
思想内涵《贺新郎》的思想内涵主要是对于生活、人生和快乐的一种关照和追求。
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真诚的情感为出发点,表达出了对于幸福生活和快乐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的一种认识和思考。
作者通过词句的构成,将传统的典故、自然景观、现实生活等作为表达载体,以此凸显出对于快乐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追问。
快乐的追求《贺新郎》传递了快乐和追求快乐的情感,词句表达了对于人生的体验和对于快乐的追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贺新郎刘克庄国脉微如读后感首先呢,一看到“国脉微如缕”这几个字,就感觉心头一紧。
你想啊,国家的命脉微弱得像一缕丝线似的,这形势得多严峻。
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随时都可能倒下。
刘克庄上来就这么直白地把国家的危险处境给点出来了,真的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这让我想到,在那个时候,他肯定是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满心都是焦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又不知道该怎么一下子把国家给救活过来。
再往后看,“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这一句可太有气魄了。
他在这种国家危亡的时候,不是在那唉声叹气,而是想着啥时候能有机会去把敌人的首领给绑了。
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心里想着我要去拯救世界,要去打败大反派。
不过呢,他可能也有点无奈,空有这样的壮志,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
这就有点像我们平常人,有时候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是现实却总是给我们使绊子,让我们不能马上就付诸行动。
然后啊,“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这一句让我觉得刘克庄还挺有想法的。
他知道人间肯定有很多好汉,有本事的人多着呢,但是呢,这些人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就是因为那些条条框框限制得太死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舞台,有很多厉害的演员在台下等着,可是舞台管理者把门开得特别小,只允许很少的人进去表演。
这多可惜啊,国家都这么危险了,还不赶紧放开手脚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拼搏一下,这不是傻吗?整首词读下来,我就感觉刘克庄像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呐喊者。
他站在那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对着天,对着地,对着那些掌权者大喊:“咱们国家都快不行了,赶紧做点实事吧,别再墨守成规了,让真正有本事的人出来拯救国家啊!”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和那种急切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真的很能打动我。
虽然我生活在现代,和他那个时代离得老远了,但是那种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希望国家越来越好的心情,是相通的。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说不定也会像他一样,急得跳脚,想办法为国家出一份力呢。
《贺新郎》原文赏析《贺新郎》原文赏析《贺新郎》这首词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挥洒无余,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贺新郎》原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贺新郎·弹铗西来路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②、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③,酒酣箕踞④。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⑤,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释】①弹铗:用冯谖客孟尝君事。
冯谖未受重视,他弹着自己的剑铗而歌“长铗归来”。
②菱花:镜子。
③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④酒酣箕踞:酒喝得很痛快,把膝头稍微屈起来坐,形状如箕,叫做箕踞,表示倨傲、愤世的态度。
典出《世说新语·简傲》。
⑤杜陵风月手:指杜甫。
【背景】刘过作为一位国志士,平生以匡复天下,一统河山为己任。
他力主北伐,曾上书宰相,痛陈恢复中原的方略,但却不被苟且偷安的当政者所采纳。
他自己也屡试不第,一生布衣。
因此他浪迹江湖,先是南下东阳、天台、明州,北上无锡,姑苏、金陵;后又从金陵溯江西上,经采石、池洲、九江、武昌,直至当时南宋前线重镇襄阳。
这首《贺新郎》大约写于词人西游汉沔(今武汉)时。
【赏析】开头三句直接写数日“西来”途中的情景。
而这三句以至全篇的重心和题眼就在“弹铗”二字。
这里借用《战国策。
齐策》冯谖弹铗而歌的故事:说自己的愁苦“西来”,是由于没有受到重用,因此四处漂泊。
“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沈义父《乐府指迷》)。
此词的开头正是如此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他把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意”,借冯谖弹铗的故事,明白表示出来,而且贯穿全篇起到统摄全局的作用。
“梦里寻秋”的“秋”,其意似不只是指季节,还别有所指。
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译文
《贺新郎·病中有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吴伟业的作品,其词意深远,情感真挚。
本文将为您翻译这首经典之作,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吴伟业的才华。
吴伟业的《贺新郎·病中有感》原文如下:
人生何处不离愁?看尽春风十里。
病后新知旧识稀,谁念此时情绪?
译文:
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摆脱离别的忧愁。
看那繁华的春景,绵延十里,却也难掩心中的哀愁。
大病初愈,发现昔日的亲朋好友都已离去,谁还能体会到我此刻的感伤情绪?
原文:
落花时节又逢君,岁月如梭,光影似箭。
强颜欢笑共谁诉?唯有杜康解千愁。
译文:
在这落英纷飞的季节,又想起了与您的美好时光。
岁月匆匆,如同穿梭的梭子,光阴似箭,转瞬即逝。
勉强挤出的笑容,又能向谁倾诉?唯有借助美酒,才能暂时解开千愁。
原文:
夜深人静愁难寐,往事如烟,魂牵梦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病中有感,赋此词以记。
译文:
夜深人静,心头愁绪难以入眠。
往日的种种,如烟似雾,总是萦绕在心头。
人生如梦,短暂的一生又能享受多少欢乐?在病榻之上,感慨万千,特赋此词以作纪念。
吴伟业的《贺新郎·病中有感》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离愁别绪的感慨。
贺新郎辛弃疾赏析
辛弃疾的《贺新郎》一词,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豪放风格。
这首词句句用典,却又熟练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浑然天成,具有千锤百炼之功。
词中抒发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心情,同时在典故的层叠中表达了词人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
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感慨岁月流驰,人生短暂,壮志难伸。
其中“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表达了词人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词人运用“白发空垂三千丈”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自己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下片中,辛弃疾通过典故描绘了离别之情。
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表达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词人运用“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悲壮场景,展现了词人的豪放气质。
整首《贺新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词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衰、民族大义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在词中,辛弃疾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对生活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对国家的忧虑融为一体,展现了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贺新郎》一词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作为性情耿介的英雄,在词坛独树一帜的风格。
词中饱满的情感、生动的描绘以及独特的意境,使这首词成为了宋词的佳作,深受后人喜爱。
吴伟业诗选注吴伟业诗选注吴伟业的诗,从题材来说,是很杂的。
其中,又以爱国词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是山水、咏物、赠答、行旅、赠友之作。
这首《贺新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贺新郎·病中有感》赏析吴伟业十九岁时曾应科考,中过秀才,此后多次乡试不第,到了四十七岁那年(乾隆三十八年, 1773),他才终于成为进士,并被授予编修职。
但两年后,即乾隆四十八年( 1783),清政府却任命他为福建邵武知县。
本来在康熙朝他因上疏反对削藩而受到重用,却又因此事而遭贬。
至乾隆六年( 1742)才得到补官,赴任途中却又生病,回京后就在病中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由身体虚弱写起,叹息自己久病初愈,身体仍旧不佳;接着,对当前局势发表议论:既然无力扭转局势,那就只能听天由命吧!最后一句却突出“生亦何欢”,把亡国悲痛抒发到极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词作于南明覆亡后一年,即公元一六四二年(清顺治十七年),作者吴伟业时年五十四岁。
北宋覆亡前夕,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屯兵抗金,保卫国家。
作者虽未亲见岳飞抗金之壮举,但读史已多有感触。
此篇与《贺新郎》均属爱国词。
大江日夜东流,多少人事、往来随之而逝,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寻不回。
遥想当年,这儿曾经是战场,秦观当年写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柳永写下“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曾在此激起万丈豪情。
可惜,现在都化为一片荒烟。
今日来访古迹,依旧剩下“断崖树”,而“霸业东流”,一切都没了。
千百年的兴衰荣辱,全都消失了,更引出对历史的思索。
大江日夜东流,多少人事、往来随之而逝,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寻不回。
遥想当年,这儿曾经是战场,秦观当年写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柳永写下“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曾在此激起万丈豪情。
可惜,现在都化为一片荒烟。
今日来访古迹,依旧剩下“断崖树”,而“霸业东流”,一切都没了。
千百年的兴衰荣辱,全都消失了,更引出对历史的思索。
古诗贺新郎·病中有感翻译赏析《贺新郎·病中有感》作者为清朝诗人吴伟业。
其古诗全文如下: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
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
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人世事,几完缺。
【前言】《贺新郎·病中有感》是清代词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系作者悲叹自己身世之作。
这首词主要表现作者重病时,对自己长期郁积在胸并在相当多作品里反复表现的愧恨之情的总结,对自己被迫应召、失身变节的自赎。
【注释】⑴华友:白发。
⑵“论龚生”两句:龚生,即龚胜。
据《汉书·龚胜传》载,西汉末期的龚胜,在王莽篡汉以后,拒绝新朝的征召,绝食而死。
天年,人的自然寿命。
夭,早死。
⑶耿耿:忠诚的样子。
⑷华佗:汉末著名的医学家,尤其撞长外科。
⑸故人慷慨多奇节:作者过去的朋友都慷概就义,为国尽节了。
⑹草间偷活:王敦叛逆,有人劝周顗一避。
周顗正色道:“吾备位大臣。
朝经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晋书·周顗传》)⑺艾灸眉头瓜喷鼻:艾灸,中医灸术之一,即将艾绒搓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在患处燃灸。
瓜喷鼻,一种医法,即把瓜蒂放在黄热病人的鼻端,使病人吸之,可以通气。
《隋书·麦铁杖传》载:麦铁杖对医者说:“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用艾炫灸额,瓜蒂喷鼻,治黄热不血,而卧床死于儿女手中乎!”⑻决绝:同“抉择”,选择之意。
⑼脱屣妻孥非易事:屣,鞋子。
脱屣,即脱鞋,比喻很容易的事。
孥,儿女。
《汉书·郊祀志》:“嗟乎!吾诚得如黄帝,无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⑽竟一钱不值何须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说:“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何须说,何必说。
⑾完缺:完,即保全名节。
缺,即名节残缺。
贺新郎的阅读及赏析贺新郎的阅读及赏析贺新郎游西湖有感文及翁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这首《贺新郎》,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殷忧。
词的风格酣畅恣肆,显示了议论风生、壮怀激烈的豪放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为了振聋发聩,多用正论警俗的写法。
上片劈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
据《古杭杂记》载,文及翁是蜀人,及第后与同年在西湖游集,别人问他:“西蜀有此景否?”这就引起他无穷感触,赋此词作答。
西湖面积并不小,作者为什么说只是“一勺”呢?或以为这是作者登高俯瞰时的一种视觉,其实不然。
西湖代指临安,临安又隐寓东南半壁。
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的河山范围之内,全然将恢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大业置之度外,作者有愤于此,故云“一勺”,亦犹昔人讽刺蜗角触蛮,井底之蛙,眼界狭窄,心志低下,明眼人不难看出选择这两个字中所寓托的讥讽愤激之意,接以“渡江来”两句,作者的用心更觉显豁。
“回首”两句,由眼前所见遥想早已沦亡的中原故土。
“洛阳”,借指北宋故都汴京,亦借以泛指中原。
当年宋徽宗曾派人到南方大肆搜括民间花石,在汴京造艮(g︷n)岳,这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
北宋已矣,花石尽矣,如今只剩下了渺渺荒烟,离离禾黍。
历史的教训是如此惨痛,然而如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连在新亭哀叹河山变色而一洒忧国忧时之泪的人也找不到了。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说:“过江诸人(指晋室南迁后的统治阶级上层人物),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三国吴时所建,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饮宴。
离别古诗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贺新郎》此词为张元干所作。
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贺新郎》的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贺新郎》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贺新郎》原文作者: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的词牌简介《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等。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双片仄韵格。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1]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
首句五字起韵,句法与《水调歌头》首句,仅差第三字用平耳。
第二、三句均四字句,上加三字豆,中惟“庭”字可仄;余有定格,不能移易。
第四句为七字句,第一、三、六字可仄。
第五句六字,协韵,为平仄平平仄仄,一字不可移易。
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第二字“玉”可作平,第七句与第四句同。
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字平仄不拘,结句六字,士三下三,协馈;依定格,必作平仄仄,仄平仄,不可易也。
后阕换头。
首句七字,为平起仄协七言句;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
余与前阕相同。
《贺新郎》赏析解题: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
绍兴八年为胡铨因谏议和而被贬至福州,由遭秦桧迫害,移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
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赏析:上片:述时事。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四句: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1、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
贺新郎-贺新郎·病中有感
贺新郎·病中有感。
《贺新郎·病中有感》是清代词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系作者悲叹自己身世之作。
这首词主要表现作者重病时。
对自己长期郁积在胸并在相当多作品里反复表现的愧恨之情的总结。
对自己被迫应召。
失身变节的自赎。
作品名称,《贺新郎·病中有感》。
作品别名,《贺新郎·万事催华发》。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吴梅村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吴伟业。
词牌,贺新郎。
天年竟夭⑵。
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
耿耿胸中热血⑶。
待洒向。
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
问华佗解我肠千结⑷。
追往恨。
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⑸。
为当年。
沉吟不断。
草间偷活⑹。
艾灸眉头瓜喷鼻⑺。
今日须难决绝⑻。
早患苦。
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⑼。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⑽!人世事。
几完缺⑾?。
注释译文。
⑴华友:白发。
⑵“论龚生”两句:龚生。
即龚胜。
据《汉书·龚胜传》载。
西汉末期的龚胜。
在王莽篡汉以后。
拒绝新朝的征召。
绝食而死。
天年。
人的自然寿命。
夭。
早死。
⑶耿耿:忠诚的样子。
⑷华佗:汉末著名的医学家。
尤其撞长外科。
⑸故人慷慨多奇节:作者过去的朋友都慷概就义。
为国尽节了。
⑹草间偷活:王敦叛逆。
有人劝周顗一避。
周顗正色道:“吾备位大臣。
朝经丧败。
宁可复草间求活。
外投胡越邪!”⑺艾灸眉头瓜喷鼻:艾灸。
中医灸术之一。
即将艾绒搓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
在患处燃灸。
瓜喷鼻。
一种医法。
即把瓜蒂放在黄热病人的鼻端。
使病人吸之。
可以通气。
《隋书·麦铁杖传》载:麦铁杖对医者说:“大丈夫性命。
自有所在。
岂能用艾炫灸额。
瓜蒂喷鼻。
治黄热不血。
而卧床死于儿女手中乎!”⑻决绝:同“抉择”。
选择之意。
⑼脱屣妻孥非易事:屣。
鞋子。
脱屣。
即脱鞋。
比喻很容易的事。
孥。
儿女。
《汉书·郊祀志》:“嗟乎!吾诚得如黄帝。
无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⑽竟一钱不值何须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说:“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何须说。
何必说。
⑾完缺:完。
即保全名节。
缺。
即名节残缺。
可叹我遭逢世变以来。
人间万事催我头发变白。
试论龚胜未终天年竟然早死。
但他义不受辱。
高名还在。
我的病是无法忍受的心病。
难用医药治疗;胸中的耿耿热血啊。
能让谁知道?我只好准备将这点热血。
洒向故国的西风残月。
我愿现在剖出心肝放在地上。
哪位华佗能解开我的愁肠千结?啊。
追忆住昔恨事。
只能成倍增加我悲凄的鸣咽。
很多故友慷概捐躯。
显出奇节高风。
我当年却优柔寡断。
终因一念之差苟且偷生。
我如艾灶灸额。
瓜蒂喷鼻。
今日已难再行决绝。
其实我早已陷身痛苦。
那痛苦万层千叠。
把丢妻弃子视同脱鞋并不容
易。
我竟变得一钱不值。
何必强颜为自己辩解?唉。
人间的事变化莫测。
能有几次机会决定名节!。
创作背景。
尤侗的《良斋杂说》。
靳荣藩的《吴诗集览》。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都说这首词是吴伟业临终绝笔。
谈迁《北游录·纪闻上》:“骏公先生又工诗余。
善填词。
······尝作《贺新郎》一阕‘万事催华发。
贺新郎······”据黄宗羲《谈孺木墓表》。
谈迁卒于顺治十三年丙申十一月。
其北游在顺治十年癸巳。
十二年乙未南归。
《北游录》是纪癸已到乙未间到北京的经历见闻。
在京与吴伟业频繁往来。
录中载有伟业录示他的作品不少。
可知《纪闻上》所载这首词。
便是谈迁在京时所亲见。
距康熙十年辛亥吴伟业去世。
还有十五年之久。
吴伟业在明末就有很高的名望。
南明弘光时。
因与阮大铖。
马士英意见不合。
弃宫归里。
后来清朝逼他到北京做官。
他因为家庭牵累。
未能以死抗拒。
为此终身感到痛
苦。
临死时。
他遗嘱家人用僧衣入殓。
墓碑上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几个字。
足见他耻以清朝官员自责。
而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自责中创作的。
作品鉴赏。
“万事催华发”。
在作者看来。
一切事机都在促使自己衰老。
这句已经定下全篇悲怆的基调。
自己生命可能无多了。
想到古人的死得其所。
如西汉龚胜。
王莽篡汉后。
给他高官厚禄。
强逼他挂名为官。
他坚拒并绝食而死。
“胜死时七十九矣。
有老父来悼。
哭甚哀。
既而曰:‘嗟乎。
薰以香自烧。
膏以明自消。
龚生竞夭天年。
非吾徒也。
’遂趋而出。
莫知其谁。
”作者引用这事。
却反其原意。
强调龚胜“高名难没”。
龚胜虽然未终天年。
但高名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