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

公司陈家岭煤矿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煤矿矿井通风阻力

测定报告

测定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矿井名称: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测定类别: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测定日期:2017年11月23日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测定人员签字表

测定仪器设备环境一览表

1.矿井概况

1.1 测定目的

1.1.1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家岭煤矿现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091120075941)根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156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我院受委托和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家岭煤矿联合编制《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家岭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其目的是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并为矿井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1.1.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②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③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量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④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⑤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依据。

1.1.2生产开拓状况

矿井西部边界附近布置有陈家岭平硐(+566m主平硐),东部布置有尚武平硐(+552m平硐)、尚武进风斜井(+553m进风斜井)和+648m尚武风井。

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370m、二水平标高+190m,三水平标高+100m。

陈家岭煤矿位于地理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旺苍县城278°方向,直距约14km的白水镇境内,矿区范围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6°05′32″,北纬32°14′38″。区内交通方便,有广旺公路与广(元)乐(坝)铁路通过矿井南侧。矿井南至广旺公路6km,从衔接点东行4km 至广(元)乐(坝)铁路尚武站;至达旺苍县城的公路里程为27km,至广元市区45km。

1.1.4矿井通风系统状况

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风井安设型号为FBCZ-6-№16B主要通风机2台,配套电机功率2×75kW。其中1台运行,1台备用。风量30~50m3/s,风压300~1050pa。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FBD№2×5.5kW 型局部通风机配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供风,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局部通风机2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1.1.5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广元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6年度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报》(广安监函【2016】156号)文件,陈家岭煤矿瓦斯等级经鉴定低瓦斯矿井,

1.1.6煤尘爆炸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16年提供的检测报告,各类煤层的自燃发火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1.1.7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16年提供的检测报告,19.18煤层有爆炸危险性,3.8号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1.1.8地温

矿区属地温正常区,无异常地温灾害。

1.1.9开拓与开采

1.1.9.1开拓方式

本矿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之后,矿井开拓系统实际就是原旺苍煤矿开拓系统,为平硐、斜井综合开拓方式。

矿井西部边界附近布置有陈家岭平硐(+566m主平硐),东部布置有尚武平硐(+552m平硐)、尚武进风斜井(+553m进风斜井)和+648m尚武风井。

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370m、二水平标高+190m,三水平标高±0m。

矿井目前利用尚武平硐和尚武风井开采矿井西部8号煤层和3号煤层资源,8号煤层已经开采结束,仅剩余32kt的3号煤层资源尚未开采。

矿井西部资源由一、二水平进行开采,分别由一、二级主、副暗斜井进行延伸,其中一水平资源早已枯竭,目前矿井开采西部二水平资源,仅剩余3号煤层约32kt资源尚未开采,该剩余资源由现有生产系统进行开采。

矿井中部为煤层薄化带,东部与西部之间由+190m西运输大巷进行联系。+190m西运输大巷通过+190m石门进入+190m东运输大巷。于+190m西运输大巷末端设三级主、副暗斜井,三级主、副暗斜井已延伸施工至±0m水平,并已建成±0m水平水仓、水泵房和变电所。

矿井分别于陈家岭平硐工业场地和尚武进风斜井工业场地建有完善的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地面工业场地满足矿井150kt/a生产规模的需要。

1.1.9.2水平划分

设计矿井东部,划分为五个采区开采,其中+190m水平东部剩余资源划分为一采区开采;±0m运输大巷以上至+190m的资源划分为二、三采区进行上山开采;±0m运输大巷以下资源划分为四、五采区进行下山开采。

2、采区开采顺序

一、二采区为首采区,三、四采区为接替采区,五采最后开采。

1.1.9.3大巷布置

1、+190m运输大巷

+190m运输大巷由西运输大巷、石门、东运输大巷组成。+190m 西运输大巷连接矿井西部与矿井东部,沿走向布置在距18号煤层140m的底板岩层中。+190m西运输大巷至矿井东部后,通过+190m 石门转入距18号煤层10m的底板岩层中,沿18号煤层底板布置+190m 东运输大巷。

+190m运输大巷为恢复利用原有巷道,坡度为3‰,单轨布置,轨型15kg/m,轨距600mm,钢筋混凝土轨枕,道渣道床,担负行人、运输、进风及敷设管线等。半圆拱形断面,主要为砌碹支护(局部岩性较好地段为锚喷支护),净断面积5.8m2,巷内一侧设水沟,矩形断面,宽0.3m,深0.3m。

2、+100m运输大巷

+100m运输大巷为恢复利用原有巷道,沿走向布置在18号煤层中,坡度3‰,,单轨布置,轨型15kg/m,轨距600mm,钢筋混凝土轨枕,道渣道床,担负行人、运输、进风及敷设管线等。半圆拱形断面,主要为砌碹支护(局部岩性较好地段为锚喷支护),净断面积

5.8m2,巷内一侧设水沟,矩形断面,宽0.3m,深0.3m。

3、+370m总回风巷

+370m总回风巷为恢复利用原有巷道,分为东、西两翼,沿走向布置在18号煤层底板岩层中,坡度3‰,,半圆拱形断面,主要为砌碹支护(局部岩性较好地段为锚喷支护),净断面积6.3m2。

+370m东总回风巷服务于矿井东部一、三、五采区;+370m西总回风巷服务于矿井东部二、四采区。

1.1.9.4采区划分

设计矿井东部,划分为五个采区开采,其中+190m水平东部剩余资源划分为一采区开采;±0m运输大巷以上至+190m的资源划分为二、三采区进行上山开采;+100m运输大巷以下资源划分为四、五采区进行下山开采。

1.1.9.5开采顺序

一、二采区为首采区,三、四采区为接替采区,五采最后开采。2.通风阻力测定方案

2.1 测定的技术依据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156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2)国家煤监总局《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中要求矿井通风系统必须符合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竣工验收前

必须对矿井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验收时应提交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办法》MT/T440-1995MT/T440-19952.3 测定内容

(1)巷道壁面特征实测,包括巷道形状、支护形式、净宽、净高及断面积;

(2)巷道的风速、风量;

(3)测点及巷道的通风阻力计算;

测定所用仪器见《测定设备环境一览表》。

2.4 测定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差压计法和气压计法两种,前者适合与局部范围内或部份巷道的通风阻力测定,测量资料的整理计算工作量少,但在现场辅设、收放胶管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后者则与之相反,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现场测量工作简便、快捷、省力省时,结合本次测定实际情况,选用整体控制较好的压差计测定法,其基本原理为:用压差计测量出巷道风流前后两测点的势压差与动压差之和。同时测量测段内巷道风速、断面、干湿温度等参数。从而计算出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具体做法是使用两台ù型倾斜压差计,其中一台压差计备用,沿各测定的测量路线前进,每至一段测量巷道时,在此巷道两测点间辅设胶皮管,并在两测点安设皮托管,其中一个测点处安设压差计,把来自两测点的胶皮管与压差计连结起来,等仪器稳定后便可记下读数,与此同时测量该测段内的巷道长度、风速、断面、干湿温度等参数。

采用DFA-2风表对巷道风量进行测定。测定时,对一采区沿预先选定的测定路线按测点依次进行测定。井下测定器在各测点进行矿井各项相关数据的采集(不少于3次),数据取平均值,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如此依次测完全部的测点,待井下测定器回到井口时再重新校对仪器读数,以检查仪器的误差。

采用压差计测定时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计算公式为:

H阻1-2=KL读±h速

式中:

K-为单管倾斜压差计的较正系数;

L-为单管倾斜压差计的读数mmH2o;

H速-两测点之间的速压之差mmH2o;

2.4.2测定时间:2017年11月23日

2.4.3测量参数:

1、各测点的干、湿球温度:可以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测定数值除了能够反映矿井通风巷道环境状态外,还用于计算通风巷道的空气密度;

2、各测点的风速:主要通过现场常用的机戒风速表进行测量,测定的数值除了能够反映矿井通风速情况外,还用于计算通风巷道的风量;

3、各测点的静压:主要指绝对静压(巷道空气的绝对压力),可以通过空盒气计,测定的数值除了反映通风巷道的能量损失之外,还用来进行巷道通风阻力的计算;

4、各测点的巷道断面几何参数:用钢卷尺皮尺进行测量。所测的

数值除了能够反映通风巷道断面状态外,还用于计算巷道的风量;

5、各测点的距离:主要用皮尺进行测量。主要用来计算矿井通风巷道的摩檫风阻和摩檫阻力系数等。

2.5 测定人员组成与分工

通风阻力测定指挥组由矿方负责人组成,负责测定工作的指挥,协调测定小组之间的关系,统一指挥,公司技术部人员和矿方有关技术人员通力配合。人员分工如下:

(1)地面基点检测仪读数记录2人;

(2)测风2人,负责各测点风速测定;

(3)断面尺寸的测定2人,负责各测点断面尺寸的确定;

(4)记录2人,负责各测点全部测定数据的纸质记录。

2.6选择测定线路及布置测点

2.6.1 选择测定路线的原则

结合我矿的生产布局和通风系统的现状,从有利于系统现状分析出发,选择测定线路布置测点,原则上以一台风机一个系统,选择一条路线作为主要测定路线,其他路线与主要路线闭合。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主要测定路线应选择在通风路线长、风量大,且包含风巷、运输大巷、采煤工作面、回风上山、回风巷等,能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特征的风路上,通过测定其结果能反映矿井通风现状,并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通风阻力测定路线选择:是根据通风流量最大、通风阻力最大的原则确定。结合陈家岭煤矿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该矿通风采用分列式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现有两个进风井和一个回风井。根据上述

原则,我们选择如下通风阻力测定路线:

2.6.2 通风系统线路测点布置及顺序:

矿井测定的路线如下:

+552m尚五进风斜井→+100m进风暗斜井→+100m东运输大巷→一采区轨道上山→11(19)采煤工作面→11(19)回风巷→+370m 东回风巷→总回风斜巷→+583m回风巷→回风斜井→引风道井巷路线1-2→2-3→3-4→1-5→5-6→6-7→7-8→8-9→9-10→10-11测定路线见图: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路线图。

2.6.3测定组织:

根据测定内容,参测人员负责指挥、测压、测风、记录、协调工作。

选定好测定路线之后,即可沿着测定路线布置相应的测点,并依次编号。测点布置的基本原则是,每条测定路线上测点布置的位置和数量应能控制主要井巷和工作面的阻力分布情况。一般在分风点、汇风点、局部阻力较大的地点及在需要控制的典型巷道的前后设置测点。在井下实测过程中,可根据井巷的具体条件,将测点尽量布置在巷道平直、支护良好、断面规则、前后无杂物、风流稳定,且易于确定标高的地点。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测定的路线共设11个测点。

2.7 测定步骤

2.7.1测定前的准备

1)召开测定准备工作会议,确定测定方案和要求,优化测定线路,合理分配测点。指挥组对测定人员进行分工。2)确保仪器性能完好2.7.2现场测定

1)定基准点

将2台气压计同时在基准点(一般在进风井口或井底)读数,并记下读数时间。

2)测定

将一台气压计留在基准点,每隔5min记录1次气压(或压差)值,作为大气压力校正用;另一台按事先拟定的测点逐点测定气压(或压差)、同时测定测段巷道断面、风速、空气温度等参数,直至测定完毕,回到基准点,如两台气压计读数仍相等或读数差与定基准点时相等,表明仪器性能良好,测定的气压数据可靠。

3)井下现场测定组按照测定方案,测量各测点风速、巷道断面尺寸、支护材料和形式等数据,并做好记录。

2.7.3数据处理

现场测定完成后,对各测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从而获得通风系统中阻力分布情况、井巷通风阻力系数和风阻值。

2.7.4报告编制

录入、绘制和编辑图文,完成报告。

3.通风阻力测定计算理论依据

3.1巷道面积和周长计算

按巷道断面形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其断面面积和周长。

梯形或矩形巷道:S L=H L*B L周长U L

半圆拱巷道:S L=(H L-0.1073B L)*B L周长U L

三心拱巷道:S L=(HL-0.0867B L)*B L周长U L 式中:

S L——巷道净断面积,m2;

B L——巷道平均宽度,m;

H L——巷道净高,m;

U L ——巷道周长,m。

矩型:断面积S L=H L*B L

式中:

S L——巷道净断面积,m2;

UL——巷道断面积周长,m;

H L——巷道全高,m;

B L ——巷道断面积宽度,m。

以上有关参数均通过实测获取,而巷道各分支长度由地测部门提供。

3.2平均风速计算

每测点取三次实际测量风速值,然后求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平均风速。

3.3巷道内风量计算

1、两测点之间巷道通过的风量按如下原则确定:风量按式(2)计算Q=(Q=Q-1)/2.m3/s

式中:

Q—测点风量,3/

m s;

S—测点面积,2m;

m/;

v—测点风速,s

2、巷道内风量、风速按以下公式计算

Q=SXV.m2/s

式中:

Q- 井巷内通过的风量m 3/s

S-井巷断面积m 2 V-井巷内平均风速 3.4井巷内空气比重的计算

湿空气比重用下列公式计算: Y=0.465P/ T (1-0.378∮P 饱/P 式中:

Y-测点处湿空气比重,kg/m 3

P-测点处空气的绝对静压(大气压力)mmH 2O T -测点处空气的湿度0C ∮-测点处空气的相对温度%

P 饱-测点处T 空气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mmH 2O 3.5巷道内断面速压计算

井巷断面的速压由其空气比重和平均风速确定,即: H 速=(YV 2)/2g

式中:h-巷道断面的速压mmH 2O Y-巷道断面的空气比重kg/m 3 V -巷道断面的平均风速m/s g-重力的速度9.81m/s 2 3.6通风总阻力计算

从进风井口测点到通风机前风硐内测点之间的全井通风阻力h,等于任意一条风路线上各分支通风阻力之和以及自然风压之和,即: H =∑h i-j ±h 自,mmh 2O

通风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如下:

h =32S LPQ

式中:h ——通风摩擦阻力(Pa);

α——井巷摩擦阻力系数(N.S 2/m 4); L ——井巷长度(m); P ——井巷净断面周长(m); Q ——通风井巷的风量(m 3/s); S ——井巷净断面面积(m 2)。

局部阻力取同时期摩擦阻力的15%; 3.6压力参数计算依据

定好基准点后直接用多功能通风参数仪读数取。

1.测点动压 h vi =ρi v i 2/2

h vi ——i 点空气动压,pa ρi ——i 点空气密度 kg/m 3

V i ——i 点前(后)巷道中风流速度,m/s 2.测段位压差

H zi =

g Z Z j i j

i )(2

-+ρρ

H zi ——i ,j 两点间测段位压差,pa ρi ——i 点空气密度 kg/m 3 ρj ——j 点空气密度 kg/m 3 Z i ——i 点标高 m Z j ——j 点标高 m

g ——重力加速度,取 9.81m/s 2

3.7矿井等积孔计算依据

矿井等积孔按以下公式计算:

A=1.19×(R ij )1/2

式中:

R ij ——巷道风阻,kg/m 7; A ——等积孔,m 2。 全矿等积孔按以下公式计算: A 总= 1.19(Q 1+Q 2)/

2

12

211Q Q h Q h Q ++

3.8系统通风阻力测定误差测定

系统通风阻力测定误差按(11)计算: %100h h h r

r

r 1?'-=

δ

式中

r h —— 全矿井实测通风阻力,Pa ;

r h ′—— 由通风机房水柱计读数计算出的全矿井理论通风阻力,Pa 。

3.9矿井自然风压

利用该测线上的各测点测算所获得的空气密度和标高值,采取平均密度法,求该测线上的逐段位压差代数和,即得出该测线上整个闭合回路的自然风压。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测线上个巷道分支也存在自然风压,但其数值不等于分支的位压差。 而对于一个闭合回路,由于不可压缩风流的回路中各分支位压差代数和为零,所以,可以压缩风流的回路自然风压h 数值上才等于回路位压差。这就是可以用测线上各分支的位压差求得整顿秩序个测线回路自然风压的原理。本报告所关心的是整条回路的自然风压,在此不单独求解分支的自然风压。

H 自=Z(Y1-Y21)

式中:H 自--矿井的自然风压mmH2O

Y1-进风巷道断面的空气比重,kg/m3

Y21-总回风巷道断面的空气比重,kg/m3

Z-进、回风巷的标高差,m

所以H 自=(648-553)(1.1325-1.09

61)=+6.73mmH2O

4.通风阻力测定数据及计算 4.1测定精度检验

由于仪表精度、参数测量技巧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测定时总会产生各种误差,检验方法有风量检验法和阻力检验法,此处采用阻力检验法进行主干线的阻力测定精度检验,检验公式为:

δ=

H

H H H H n v s )

(+--×100%

δ——阻力测定误差;%

H ——测定的矿井通风总阻力Pa ;

H s ——通风机风硐测压点静压,也即风机房水柱计读数,Pa ; H v ——通风机风硐测压点动压,Pa ; δ=H

H H H H n v s )

(+--×100%=I(68.831-71.474)

/71.474IX100%=3.69%

此外,由附表得主测通风路线中的1条并联支路,即5→6→7→8

→10→11)的通风总阻力为323 Pa ,而主测通风路线中7→8→11路线

的通风阻力为69.2Pa,所以上述两条并联测定路线通风阻力的相对误差为(72.36-69.2)/72.36=4.36%,误差很小;为由此可见,本次通风阻力测定结果满足要求。

4.通风系统阻力分布状况

5.1陈家岭煤矿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及检验

5.1.1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结果

根据测定数据,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计算,完成了陈家岭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中阻力参数的计算,其测定记录结果见计算结果汇总表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 公司陈家岭煤矿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煤矿矿井通风阻力 测定报告 测定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矿井名称: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测定类别: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测定日期:2017年11月23日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测定人员签字表 测定仪器设备环境一览表

1.矿井概况 1.1 测定目的 1.1.1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家岭煤矿现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091120075941)根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156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我院受委托和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家岭煤矿联合编制《四川大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家岭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其目的是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并为矿井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1.1.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②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③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量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④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⑤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依据。 1.1.2生产开拓状况 矿井西部边界附近布置有陈家岭平硐(+566m主平硐),东部布置有尚武平硐(+552m平硐)、尚武进风斜井(+553m进风斜井)和+648m尚武风井。 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370m、二水平标高+190m,三水平标高+100m。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doc

耒阳市马康煤业公司炭山煤矿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2018年3月 会审表 编制审核编制时间2018年3月6日 姓名职务会审意见签名会审时间胡召祥矿长 候井德总工程师 胡秋元安全副矿长 刘爱明生产副矿长 钟金良机电副矿长 尹小平通风副总 刘仁仕测量技术员 刘腊宝采掘技术员

刘显智地质技术员 熊俊机电技术员 刘世云探水队长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证矿井通风正常,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我矿于 2017 年 4 月 28 日矿井通风系统风阻进行一次测定。 一、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胡召祥 副组长:王德华 成员:尹小平(通风技术员)、刘爱明(生产副矿长)、曹国金(安全副矿长)、刘仁仕(采煤技术员)、雷群松(地质技术员)、

欧学明(机电技术员)、候井德(掘进技术员) 1、概述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生产布置及风量分配情况: 主(副)斜井→运输石门→运输巷→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回风→ 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2、通风阻力实际测定、计算及分析 、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 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2)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数; (3)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流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4)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5)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参 数。、通风阻力测定的技术依据及方法 、测定的技术依据《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MT/T 440-1995MT/T440-1995 《煤矿安全规程》第119 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次通风

电阻率测量报告

. . . . 莆田南日岛风电场三期工程施工图阶段土壤电阻率测量报告 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发证机关:福建省建设厅 证书等级:乙级证书编号:130903-ky 二00九年一月·

批准:审核:校核:编写:

目录 1、前言 2、仪器接线示意图 3、原理及操作 4、测量结果分析 5、结论

1、前言 根据公司勘察任务安排及工程勘察联系书的要求,莆田南日岛风电厂三期工程施工图阶段土壤电阻率测量工作于2008年10月2日至2008年10月24日期间进行。 南日岛风电厂前两期共投产19台风机,本期计划建设57台风机,总装机容量48.45MW,110kV升压站一座。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测量,测量原理采用等极距四极对称法,极距分别为a=5、10、20、60、100m,大部分风机为测量至100m极距,局部因测量场地限制仅测量至40m 或60m极距。 本次测量工作布线按每风机一条测线,升压站按常规220kV变电站布线方式,四周四条线,对角两条线,共六条测线。本期总共完成测线63条。 本次测量遵循《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定》(DL/T5159-2002)。 2、仪器接线示意图 仪器接线示意图

3、原理及操作 等极距四极对称法,又称温纳装置,其做法是沿测线上的测点,分别打入电极,并用导线连接供电回路AB 和测量回路MN ,通过对AB 电极供电,使位于其中间的大地产生电场,测量MN 处产生的电位差及电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其电阻率。 测量原理示意图 I U K MN a ?=ρ ① a ρ——MN 间的等效土壤电阻率; MN U ?——MN 间的电位差; I ——MN 间的电流; K ——装置系数,对称四极法中a 2MN AN AM K ππ=?= DZD-6A 直流电法仪存在内在计算系统,测量前仅需输入极距a 后,则可直接测出结果。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范本)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范本

1.概述 1.1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矿井运转主扇1台,主备扇能力相同。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要参数见下表: 风机,矿井总进风量9600m3/min,总回风量10059m3/min。 生产布置及风量分配情况:平岗煤矿原设计能力72万吨/年,于1973年8月投产, 近年来,因销售形势好转,产量有所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矿井将进一步扩大生 产规模,现已开工延深-250m生产水平。矿井生产能力经改造后将达到120万吨/年。 目前生产区域主要布置在二水平。东一采区布置一个综采面、5个掘进队,下延布置 一个采煤、6个掘进队生产。东三采区布置了一个综采队、2个掘进队生产。下延采 区总配风为2420m3/min,东一采区总配风量3583m3/min,东三采区总配风量为2212 m 3/min,中部层采区总配风为500 m3/min,首采区总配风为885 m3/min,矿井总风量 为9600m3/min,。 1.2项目实施背景 随着下延采区、东一采区的延伸和中部层采区的继续开采,使全矿井所需风量增 加,到时目前主扇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需要在下延新建个立风井,这时全矿的通风 系统将发生变化。且随着矿井的主采水平的逐步加深,按照瓦斯梯度的原理进行推测, 瓦斯涌出量将加大;由于矿井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及煤炭市场的需要,矿井生产 系统经过进一步改造,矿井的产量将上一个新台阶,矿井原煤产量将提高到120万吨 /年。对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势在必行。因此在现在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矿 井通风阻力测定。 2、平岗煤矿通风阻力实际测定、计算及分析 2.1、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2)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数;

电阻率测试报告

电阻率测试报告 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 二 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电阻率测试报告 测试人:刘松 编写人:刘松 审核人:王正国 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 二 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一、工程概况 荆门星球35KV变电站位于荆门星球家居广场南部,我院于6月初接到鄂西北工程勘察公司的委托,当天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勘察,于第二天完成该地段全部外业工作。此次外业工作采用多功能直流电法仪,运用四极法进行电阻率测试,实际工作见表1-1~表1-3,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根据工程地质钻探和原位测试资料,本次变电站勘察所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填土和新近系上新统(N2)强风化、中风化泥灰岩组成,现将勘察区的各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地层(Q4ml):主要组成为粘土、亚粘土、砂土层等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厚度约为0.6m,层底标高在177.63~171.30m。 (2)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由强风化泥灰岩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厚度约为8m,层底标高在170.83~162.75m。 (3)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由中风化泥灰岩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约为7.5m 三、场地电阻率测量成果及设计参数 表1-1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1)

表1-2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2) 表1-3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3) 表2土壤电阻率设计建议值 四、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岩土层的实测视电阻率值均小于50欧·米且大于20欧·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5的规定,取各指标中腐蚀等级最高者考虑,故该场地土层对钢结构具中腐蚀性,因此对构架设备进行施工时,应适当采取防腐措施。 Then how can we translate poems? According to Wang’s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s

矿通风系统检测报告2

**矿通风系统检测报告 为了保证井下通风安全,依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本矿于2015年3月18日至3月26日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测,现将检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 ①为确保矿井的通风线路和通风效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设置了必要的通风设施,主要有双向风门、调节风门、防爆风门,其具体位置详见通风系统图。 结论:按照通风质量标准,安装合格 ②矿井为了加强通风,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在金湘源风井安装了二台型号为FBCDZ№15/2×30 KW对旋式抽风机, 结论:经长沙市矿山设备设施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参见检测报告 ③按本矿现在的生产情况,按《规程》要求,矿井风量检测其风量计算: (1)计算依据 根据本矿井的相对瓦斯涌出量3~5.5 m3/t;按相对瓦斯涌出量5.5m3/t进行计算,矿尘无爆炸危险性,矿层不易自燃,无地温异常现象。 通风方式方法:通风方式为中央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年生产能力:120kt/a。 投产时的采掘工作面个数:1个采面投产,1个岩巷掘进、1个

石墨巷掘进工作面。 矿井日产量:196t。其中1个回采工作面日产量196t。 矿井通风系数K:取1.2 矿井同时入井最多人员:115人 (2) 初期风量计算 A、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4NK/60=4×115×1.2/60=9.2(m3/s) 式中:Q----矿井总供风量,m3/s; 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人; K----矿井通风系数,取1.2; B、按回采、掘进、硐室等用风点实际需风量计算 Q=(∑Q采+∑Q掘+∑Q硐+∑Q它)K ⑴12Ⅰ2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Q采=100×q tk/1440 式中:q—CH4相对涌出量,为5.5m3/t。 t—采煤工作面日产量,按196t/d计算; k—CH4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8; Q采=100×q t k/1440 =134.75m3/min=2.25m3/s ②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采面所需风量按温度计算的公式如下: Q采i=V采i×S采i m3/s 式中:Q采i—采矿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s; V采i—工作面风速,取1m/s; S采i—工作面平均控顶距时的通风断面积,

电阻率测量报告

莆田南日岛风电场三期工程施工图阶段土壤电阻率测量报告 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发证机关:福建省建设厅 证书等级:乙级证书编号:130903-ky 二00九年一月·福州

批准:审核:校核:编写:

目录 1、前言 2、仪器接线示意图 3、原理及操作 4、测量结果分析 5、结论

1、前言 根据公司勘察任务安排及工程勘察联系书的要求,莆田南日岛风电厂三期工程施工图阶段土壤电阻率测量工作于2008年10月2日至2008年10月24日期间进行。 南日岛风电厂前两期共投产19台风机,本期计划建设57台风机,总装机容量48.45MW,110kV升压站一座。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测量,测量原理采用等极距四极对称法,极距分别为a=5、10、20、60、100m,大部分风机为测量至100m极距,局部因测量场地限制仅测量至40m 或60m极距。 本次测量工作布线按每风机一条测线,升压站按常规220kV变电站布线方式,四周四条线,对角两条线,共六条测线。本期总共完成测线63条。 本次测量遵循《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定》(DL/T5159-2002)。 2、仪器接线示意图 仪器接线示意图

3、原理及操作 等极距四极对称法,又称温纳装置,其做法是沿测线上的测点,分别打入电极,并用导线连接供电回路AB 和测量回路MN ,通过对AB 电极供电,使位于其中间的大地产生电场,测量MN 处产生的电位差及电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其电阻率。 测量原理示意图 I U K MN a ?=ρ ① a ρ——MN 间的等效土壤电阻率; MN U ?——MN 间的电位差; I ——MN 间的电流; K ——装置系数,对称四极法中a 2MN AN AM K ππ=?= DZD-6A 直流电法仪存在内在计算系统,测量前仅需输入极距a 后,则可直接测出结果。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2007/12/14/12:53 来源:国际能源网 MT/T440—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3—08批准1996—08—01 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用仪器、测定步骤、测定结果 计算和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通风阻力测定。 2.术语 2.1主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所选定的从入风井口(或井底车场),经入风大巷、采区、回风大巷,回风井至 风峒的通风路线。 2.2次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所选定的除主要路线外的通风路线。 3.仪器 以下计量器具均应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a.普通型空盒气压计: 测量范围80~107kPa(相当于600~800mmHg),最小分度值50Pa; b.倾斜压差计: 测量范围0~3000Pa,最小分度值10Pa; c.精密气压计: 测量范围83.6~114kPa,最小分度值25Pa; d.通风干湿温度计: 测量范围-25~+50℃,最小分度值0.2℃;

e.皮托管: 校正系数0.998~1.004; f.低速风速表: 测量范围0.2~5m/s,启动风速≤0.2m/s; g.中速风速表: 测量范围0.4~10m/s,启动风速≤0.4m/s; h.高速风速表: 叶轮:测量范围0.8~25m/s,启动风速≤0.5m/s; 杯式:测量范围1.0~30m/s,启动风速≤0.8m/s; i.秒表: 最小分度值1s; j.钢卷尺: 2m钢卷尺:测量范围0~2m,最小分度值1.0mm; 30m钢卷尺:测量范围0~30m,最小分度值1.0mm; k.橡胶管(或塑胶管): 内径4~5mm; l.橡胶管接头: 内径3~4mm,外径5~6mm,长度50~80mm。 4.测定步骤 4.1测定路线选择 在通风系统图上选择测定的主要路线和次要路线。同时,要考虑一个工作班内将该路线测完;当测定 路线较长时,可分段、分组测定。 4.2测点选择 首先在通风系统图上按选定测定路线布置测点,并按顺序编号。然后再按井下实际情况确定测点位置, 并作标记。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docx

耒阳市马康煤业公司炭山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2018年3月 会审表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证矿井通风正常,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我矿于2017年4月28日矿井通风系统风阻进行一次测定。 一、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胡召祥 副组长:王德华 成员:尹小平(通风技术员)、刘爱明(生产副矿长)、曹国金(安全副矿长)、刘仁仕(采煤技术员)、雷群松(地质技术员)、欧学明(机电技术员)、候井德(掘进技术员) 1、概述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生产布置及风量分配情况: 主(副)斜井→运输石门→运输巷→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2、通风阻力实际测定、计算及分析 2.1、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2)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数;

(3)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流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4)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5)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参数。 2.2、通风阻力测定的技术依据及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MT/T 440-1995MT/T440-1995 《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次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年至少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采用基点法测定时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计算 公式为:)+ Z1-Z2 g,(1) 式中:1、2――分段阻力, Pa;P1,P2――, Pa;――分段巷道起点和末点基点绝对静压, Pa;ρ1,ρ2――的空气密度,Kg/m3; V1,V2――的风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Z1,Z2――的标高,m。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大业矿业集团有限 公司家岭煤矿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测定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设计研究院矿井名称:大业矿业集团 测定类别: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测定日期:2017年11月23日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测定人员签字表

测定仪器设备环境一览表 1.矿井概况

1.1 测定目的 1.1.1大业矿业集团家岭煤矿现采矿许可证(证号C75941)根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156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我院受委托和大业矿业集团家岭煤矿联合编制《大业矿业集团家岭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其目的是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并为矿井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1.1.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②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③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量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④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⑤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依据。 1.1.2生产开拓状况 矿井西部边界附近布置有家岭平硐(+566m主平硐),东部布置有尚武平硐(+552m平硐)、尚武进风斜井(+553m进风斜井)和+648m尚武风井。 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370m、二水平标高+190m,三水平标高+100m。 1.1.3交通位置 家岭煤矿位于地理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旺苍县城278°方向,直距约14km的白水镇境,矿区围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6°05′32″,北纬32°14′38″。区交通方便,有广旺公路与广(元)乐(坝)铁路通过矿井南侧。矿井南至广旺公路6km,从衔接点东行4km至

物理实验报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名称: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1. 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2.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3.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由电阻定律lI U d l S R 42πρ==可知,只要测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对应导线长度的电压 U 和电流I ,便可以求出制成导线的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长度l 用刻度尺测量.横截面积S 由导线的直径 d 算出,导线的直径d 需要由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来测量,电压U 和电流I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 [实验器材] 某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 用螺旋测微器在接入电路部分的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导线的直径,结果记在表 格内,求出其平均值d 。 2. 按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 用刻度尺准确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l ,结果记入表格内。 4. 用伏安法测金属导线对应长度的电压U 和电流I 。 5. 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数据记入表格。 6. 拆去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求对应长度的电阻率计算表达式推导:根据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22 41)2 (d d S ππ= =和电阻I U R = 得:金属的电阻率m lI U d l S R ?Ω==?=________42πρ [结论]金属的电阻率是__________m ?Ω. [误差分析]

[实验要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 2.测量导线的直径时,应将导线拉直平放在螺旋测微器的测砧上,使螺旋杆的顶部和测砧上的导线成线 接触,而不是点接触;应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方向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3.测量导线的长度时,应将导线拉直,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极 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的长度,长度测量应准确到毫米. 4.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不宜太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当我们要测量时才合上开关,测量后即断开开 关. 5.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最大的位置. 6.为准确求出R平均值,可采用I-U图象法求电阻.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新密市xxxx有限公司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二00八年四月

新密市xxxx有限公司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目录 引言 (1) 1矿井概况 (3) 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5) 2.1测定路线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5) 2.1.1测定路线的选择原则 (5) 2.1.2测定路线的确定 (5) 2.1.3测点布置 (5) 2.2测定方法与仪器仪表 (6) 2.3测定数据的整理与计算 (6) 2.3.1井巷断面尺寸的计算 (6) 2.3.2空气密度计算 (7) 2.3.3测点风速风量计算 (7) 2.3.4测定段位压差及矿井自然风压计算 (8) 2.3.5通风阻力计算 (8) 2.3.6巷道风阻值计算 (9) 2.3.7巷道摩擦阻力系数计算 (9) 2.3.8测定结果整理计算表 (10) 3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分析与建议 (11) 3.1阻力测定精度的评价 (11) 3.2矿井通风阻力分布状况 (12) 3.3矿井等积孔与风阻 (12) 3.4矿井风量分配 (13) 3.5通风阻力测定结论 (14) 3.6存在问题及建议 (14)

附件1——矿井通风阻力测算表 (20) 附件2——矿井通风系统图和网络图 (20)

引言 煤矿井下生产包括采煤、掘进、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多个生产环节,通风是整个生产环节中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众所周知,受生产条件的制约,矿井井下自然灾害严重,伤亡事故较多。而及时、准确地获得和控制全矿井通风环境技术参数,则是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个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与基础。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机装置、通风网络及各种通风设施等所组成的。而通风系统是否合理,与通风机装置的性能及与之匹配的井下网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就必须使矿井主要通风机在最佳工况点运行,就必须掌握全矿井井下通风网络中的各种通风基础技术参数。 全矿井通风阻力指的是由井筒、巷道及通风构筑物构成的通风网路所产生的通风总阻力,它是衡量矿井通风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矿井通风阻力大小的因素很多,有井巷断面的大小、井巷支护状况、通风距离的长短、井下分区网络布置的合理性及风量调节方法的合理性等诸多因素。随着矿井开采过程的变化,矿井通风阻力的大小和分布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了解和掌握矿井通风阻力大小和分布状况,是进行矿井通风科学管理、风量调节和通风设计的根本依据。所以,《规程》第119条明确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通过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了解通风系统中阻力分布情况,发现通风阻力较大的区段和地

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旺苍县嘉川新五煤业 有限公司新五煤矿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二〇一八年五月

煤矿矿井通风阻力 测定报告 测定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矿井名称:旺苍县嘉川新五煤业有限公司测定类别: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测定日期:2018年1月2日 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测定人员签字表

测定仪器设备环境一览表 1.矿井概况

1.1 测定目的 1.1.1旺苍县嘉川新五煤业有限公司新五煤矿2017年12月22日延续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1031120108678),2018年1月8日旺苍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准恢复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156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我院受委托和旺苍县嘉川新五煤业有限公司新五煤矿联合编制《旺苍县嘉川新五煤业有限公司新五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其目的是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并为矿井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1.1.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②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③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量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④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⑤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依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共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即+800m 水平一采区。一采区轨道上山、行人上山均布置在距7号煤层底板的岩层中,回风上山布置在10号煤层中。主平硐为界西边为采区西翼、东边为采区西翼、+886设阶段运输平巷。 1.1.3交通位置及境界 新五煤矿位于旺苍县城297°方向,直距约10.5km的嘉川镇境内,矿区范围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6°13′21″,北纬32°16′10″。区内交通方便,有广旺公路与广(元)乐(坝)铁路通过矿井南侧。矿区内有公路于广(元)~旺(苍)公路、广(元)~乐(坝)铁路

矿业有限公司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矿业有限公司矿井通风阻 力测定报告 报 告 书 二○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1) 一.矿井概况 (1) 1.矿井概况及生产状况 (1) 2.矿井通风系统状况 (3) 二.阻力测定的目的和要求 (3) 1.目的 (3) 2.要求 (4) 三.测定准备工作 (5) 1.测线的选择 (6) 2.测点的布置 (6) 3.人员组织 (7) 四.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8) 1.测定方法 (8) 2.数据处理 (9) 五.测定数据与计算结果分析 (10) 1.矿井通风阻力及等积孔 (10) 2.通风阻力分布情况 (10) 3.通风系统分析及建议 (11) 六.计算结果汇总表 (13)

一.矿井概况 1.矿井概况及生产状况 ⑴.位置与交通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兴隆煤田的西部边缘,地处承德市兴隆县县城东北方距兴隆县县城20km,鹰手营子矿区西南7.5k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7°35′22″,北纬40°29′34″。 京承铁路从该矿矿区中部通过,东北1.5km为北马圈子车站,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本矿贮煤场,且有112线公路与之相连,交通十分便利(见1-1矿区交通位置图)。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⑵.地形 该矿井位于燕山山脉中段偏北地带,四面环山,均为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成的高山。山峰在该矿以东为近东西走向,西部为北东—南西走向,平均海拔+700m,最高山峰海拔+859m。山峰陡峻,地形坡度大,山谷阶地发育,地形条件复杂,为壮年期山地。 ⑶.河流 柳河呈蛇曲型从矿区东部穿过,向北转东方向流去汇入滦河。其流量随季节变化,估水期流量很少,洪水期流量剧增。柳河水系对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及原南马圈子井田煤炭资源的开发影响较大,特别是河床第四纪冲积物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是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 ⑷.气候 本区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四季分明,每年的1月最冷,7月最热,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8.1℃。年平均相对湿度60%。全年多西南风,最大风速20m/s。冬季少雨雪,汛期在7、8、9三个月,年均降雨量700~450mm,日最大降水量为258mm/d,冬季冰冻期达134天,土层最大冻结深度达1.19m。 矿区历史最高洪水水位+507m。 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原平安堡煤矿)始建于1958年,设计能力15万吨,采用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由于地质复杂,运输环节多,工作面大部分布置在270以上水平。现作业两个水平,+345水平,+420水平,进行布置四层复采开采。但经过50多年的回采,矿井现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 第一节通风阻力产生的原因 当空气沿井巷运动时,由于风流的粘滞性和惯性以及井巷壁面等对风流的阻滞、扰动作用而形成通风阻力,它是造成风流能量损失的原因。 井巷通风阻力可分为两类:摩擦阻力(也称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一、风流流态(以管道流为例) 同一流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时,不同的流速,会形成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流速较低时,流体质点互不混杂,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层状运动,称为层流(或滞流)。当流速较大时,流体质点的运动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发生变化,成为互相混杂的紊乱流动,称为紊流(或湍流)。(降低风速的原因) (二)、巷道风速分布 由于空气的粘性和井巷壁面摩擦影响,井巷断面上风速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同一巷道断面上存在层流区和紊区,在贴近壁面处仍存在层流运动薄层,即层流区。在层流区以外,为紊流区。从巷壁向巷道轴心方向,风速逐渐增大,呈抛物线分布。 巷壁愈光滑,断面上风速分布愈均匀。 第二节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的计算 一、摩擦阻力 风流在井巷中作沿程流动时,由于流体层间的摩擦和流体与井巷壁面之间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也叫沿程阻力)。 由流体力学可知,无论层流还是紊流,以风流压能损失(能量损失)来反映的摩擦阻力可用下式来计算: H f =λ×L/d×ρν2/2pa λ——摩擦阻力系数。 L——风道长度,m

d——圆形风管直径,非圆形管用当量直径; ρ——空气密度,kg/m3 ν2——断面平均风速,m/s; 1、层流摩擦阻力:层流摩擦阻力与巷道中的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因井下多为紊流,故不详细叙述。 2、紊流摩擦阻力:对于紊流运动,井巷的摩擦阻力计算式为: H f =α×LU/S3×Q2 =R f×Q2pa R f=α×LU/S3 α——摩擦阻力系数,单位kgf·s2/m4或N·s2/m4,kgf·s2/m4=9.8N·s2/m4 L、U——巷道长度、周长,单位m; S——巷道断面积,m2 Q——风量,单位m/s R f——摩擦风阻,对于已给定的井巷,L,U,S都为已知数,故可把上式中的α,L,U,S 归结为一个参数R f,其单位为:kg/m7 或N·s2/m8 3、井巷摩擦阻力计算方法 新建矿井:查表得α→h f→R f 生产矿井:已测定的h f→R f→α,再由α→h f→R f 二、局部阻力 由于井巷断面,方向变化以及分岔或汇合等原因,使均匀流动在局部地区受到影响而破坏,从而引起风流速度场分布变化和产生涡流等,造成风流的能量损失,这种阻力称为局部阻力。由于局部阻力所产生风流速度场分布的变化比较复杂性,对局部阻力的计算一般采用经验公式。 1、几种常见的局部阻力产生的类型: (1)、突变 紊流通过突变部分时,由于惯性作用,出现主流与边壁脱离的现象,在主流与边壁之间形成涡漩区,从而增加能量损失。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耒阳市马康煤业公司炭山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2018年3月 会审表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证矿井通风正常,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我矿于2017年4月28日矿井通风系统风阻进行一次测定。 一、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胡召祥 副组长:王德华

成员:尹小平(通风技术员)、刘爱明(生产副矿长)、曹国金(安全副矿长)、刘仁仕(采煤技术员)、雷群松(地质技术员)、欧学明(机电技术员)、候井德(掘进技术员) 1、概述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生产布置及风量分配情况: 主(副)斜井→运输石门→运输巷→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2、通风阻力实际测定、计算及分析 、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2)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数; (3)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流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4)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5)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参数。 、通风阻力测定的技术依据及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MT/T 440-1995MT/T440-1995 《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次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年至少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采用基点法测定时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计算 公式为:)+ Z1-Z2 g,(1)

式中:1、2――分段阻力, Pa;P1,P2――, Pa;――分段巷道起点和末点基点绝对静压, Pa;ρ1,ρ2――的空气密度,Kg/m3; V1,V2――的风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Z1,Z2――的标高,m。 式中:――空气密度,Kg/m3; ――干球温度,℃;? 一、概况 参照湖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湘煤行[2012]21号)文件,根据《矿山储量年报》和周边煤矿的瓦斯情况,确 定该矿为瓦斯矿井,设计采用矿井相对CH 4涌出量为t,相对CO 2 涌出量为t。 根据2010年湖南省煤安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是该矿井可采煤层无煤尘爆炸性,矿井可采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无地温异常现象;矿井最大班下井人数为60人。 二、矿井通风 1、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2、风井数目、位置及服务时间 风井为2个,分别有西风井和东风井。

电阻测量的设计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掌握减小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误差和仪表误差的方法; 2.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参数; 3.根据给定实验仪器合理设计变形电桥电路(或电压补偿测量电路)测量电阻。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伏特表、毫安表、被测电阻、滑线变阻器(或电位器)2个、电阻箱2只、开关式保护电阻、开关。 【实验原理】 1.方法误差 根据欧姆定律,测出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U ,同时测出流过电阻R x 的电流I ,则待测电阻值为 I U R x = 测 (24-1) 通常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接线方式: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表内阻的存在,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方法误差。 在内接法测量电路中(如图24-1所示),电流表的读数I 为通过电阻R x 的电流I x ,但电压表的读数U 并不是电阻R x 的两端电压U x ,而是U=U x +U A ,所以实验中测得的待测电阻阻值为 式中R A 是电流表的内阻。它给测量带来的相对误差为 x A x x R R R R R E = -= 内内 (24-2) 内接法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的修正公式 A x R I U R -= 。 (24-3) 在外接法测量电路中(如图24-2所示),电压表的读数U 等于电阻R x 的两端电压 U x ,但电流表的读数I 并不是流过R x 的电流I x ,而是I=I x +I V ,所以实验中测得的待测电阻阻值为 式中R V 是电压表的内阻。它给测量带来的相对误差为 x V x x x R R R R R R E +-=-= 外外 (24-4) 外接法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的修正公式 U IR UR R R R R R V V V V x -=-= 外外 (24-5) 比较 内E 、外E 的大小,可以得:当V A R R R x >,采用内接法测量电阻,会使外内E E <;当V A R R R x <,采用外接法测量电阻,会使外内E E >;当V A x R R R ≈时,则采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电阻都可以。其中电流表的内阻R A 、电压表的内阻R V 由实验室给出。 图24-1 内接法 图24-2 外接法

矿井通风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名称: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 (3) 三、仪器设备 (3) 1、皮托管 (3) 2、各类压差计 (4) 3、空盒气压计 (6) 4、干湿球温度计 (6) 5、风表 (7) 四、实验原理方法 (7) 1、空盒气压计 (7) 2、干湿球温度计 (7) 3、点压力测定 (8) 4、平均风速测定 (10) 5、一段巷道通风阻力的测定 (11) 五、实验步骤 (12) 1. 测定矿井大气压力 (12) 2、测定矿井干湿温度 (12) 3、点压力测定步骤 (13) 4、平均风速测定步骤 (13) 5、一段巷道风阻测定步骤 (13) 六、实验结果处理 (14) 1、测算记录 (14) 2、计算空气密度 (15) 3、点压力测定结果 (15) 4、平均风速测定结果 (15) 七、实验注意事项 (16) 八、实验心得体会 (16)

实验名称: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井巷的风阻是反映井巷通风特性的重要参数,通风阻力测定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测定各种类型井巷的通风阻力和风量,以标定它们的标准风阻值和标准摩擦阻力系数值(指井下平均空气密度的对应值),将其编集成册,作为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基本资料。有时为了分析问题,需要沿着某一路线连续测量各区段的通风阻力,以得出整个路线上通风阻力的分配情况。上述测量内容是做好生产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掌握生产矿井通风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风阻力测定是生产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阻力测定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提供现有矿井全部巷道的摩擦风阻R以及摩擦阻力系数α; 2. 了解现有通风系统中阻力分布情况,发现通风阻力较大的区段和地点,为了使通风系统更为经济合理,为下一步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意见提供依据。 3. 为矿井扩建、延深提供有关通风设计的实际资料,使风量调节有可靠的技术依据。 4. 对整个矿井进行风流状态模拟,进而对高瓦斯矿井以风定产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通过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具体目的为: 1、学习使用测定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各类仪器仪表,熟悉它们的原理、结构; 2、加深在不同通风方式下,对全压、静压和速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掌握某断面的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并计算风量。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器材和规格 (三)实验步骤 (四)记录数据和现象的表格 四、进行试验 ※五、分析与论证 ※六、评估 七、交流与合作 ※最后: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第一方面:电学主要实验滑动变阻器复习提纲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构造和铭牌意义一一200 Q: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电路符号 4、 变阻特点一一能够连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5、 接线方法一一 6、 使用方法一一与被调节电路(用电器)串联 7、 作用一一1、保护电路 2、改变所在电路中的电压分配或电流大小 8、 注意事项一一电流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9、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调亮度的电灯 、可调热度的电锅 、 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 实验题目: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和导体两 端电压的关系(研究欧姆定 律实验新教材方案) 一、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定性的知道: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 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会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现在 我们共同来探究:如果知道了一个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值,能不 能计算出诵过它的电流呢?即诵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 的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二、 猜想与假设: 1、 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 结构示蕙图 C D A B C 精殊揍法 D D C D

矿井通风阻力测试报告

贵州贵能投资股份公司 水城县勺米荒田煤矿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2017年4月22日

参与测定人员

第一节矿井概况 荒田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勺米镇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51′15″~104°52′15″;北纬26°27′38″~26°28′16″。原属大河边煤田1~2井田范围。 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开拓,现开采M2、M10煤层。经鉴定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范围内所属煤层均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目前布置有1个回收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生产,同时已放出1个备用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良好,构造及水文地质简单。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第二节通风阻力测定方案 一、测定目的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 目的主要有:1、了解通风系统中通风阻力分布情况,以便降阻增风;2、提供实际的井巷摩擦风阻值,为通风设计、通风网络解算、通风系统改造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3、为拟定发生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风流控制方案提供必要的通风参数。 《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在矿井转入新水平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都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水城县勺米荒田煤矿为正常生产矿井,核定年产煤炭能力24万吨。根据规定,今年需再次对矿井通风阻力进行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4月21日进行了全矿井的通风阻力测定。现提交本此测定报告。 二、测定依据

依据1996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业标准,即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三、测试内容 全矿井通风网络中主要风路的空气状态参数、巷道断面参数、风速等参数,以计算通风阻力。 四、测定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有两种方法——气压计法和压差计法,各有优 缺点。压差计法携带和铺设传压胶管笨重费时,但数据处理量小;压差计读数较精确,但传压管位置摆放不正对风流会影响测定的正确性。此法适合于对局部地段进行详细精确测定。而气压计法正好与压差计法相反,测定比较简单迅速,但要测算出位能并进行大气压力变化的校正,计算较麻烦;如测点未选在已知标高处,将带来位能计算误差。随着能精确测定井下空气压力的通风测定仪表的研制成功,选用气压计法对全矿井进行较精确的通风阻力测定已成为可能。 为此,本次通风阻力测定采用气压计逐点测定法。其原理是将井下各测段空气看作是不可压缩理想气体,采用伯努利方程计算测段通风阻力。 五、测定人员组成与分工 分2个测定小组进行。地面组1人监测并记录大气压力的变化;井下组4人分别进行巷道断面测量、空气干、湿温度读取、测点静压差读取、风速测定,并对上述基础参数进行记录。 六、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