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63.51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认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2)能够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3)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并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4)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5)了解氢气的性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了解氢气的用途。
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D.化学反应:产生位置正极负极体积比质量比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的木条----H2---出气口置一根的木条------ ,(2)结论:①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3.水的污染:(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A、水污染物:;;。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均为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的水;软水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C.硬水软化的方法:、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复习-苏教版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为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是第三单元的复习课,本次教学内容为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数轴上数的比较。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关于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数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完成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数的比较;•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数的比较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练习中。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加减法混合运算(1)数学概念加减法混合运算是指在同一道数学题当中同时存在加法和减法,解题时先完成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运算。
(2)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求解过程,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2. 数轴上数的比较(1)数学概念数轴是直线上的一个有序向量,将整数点依次标在数轴上,可以用来表示实数尺度。
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进行比较。
(2)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讲解数轴的定义以及应用场景,让学生学会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并且结合练习题让学生熟悉数轴上数的比较。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内容教学方法开场导入新知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1加减法混 1. 结合教材中例题及习题,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解合运算题方法。
2. 分组练习加减法混合运算。
活动1游戏练习在游戏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学习2数轴上数的比较1. 结合教材中例题及习题,讲解数轴上数的比较的定义及解题方法。
2. 分组练习数轴上数的比较。
活动2数轴游戏在游戏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轴上数的比较总结课程总结通过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对本次课程的重点进行梳理,以便于巩固学习五、教学评估1. 评价内容本次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对于各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不同情境下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数轴上数的比较的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测试和观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对学生进行单项知识测试。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世界真奇妙》。
2.巩固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的写法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安排1.第一部分(15分钟):复习重点词语和句子。
–讲解并复习生词:《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第二部分(20分钟):分组表演课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第三部分(15分钟):讨论和总结。
–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五、板书内容1.重点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2.本节课重点:复习第三单元《世界真奇妙》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更加清晰。
分组表演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这种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单元测试题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主要包括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麻雀》、《爬山虎的脚》、《烈士诗抄》等。
这些文章既有文学作品,又有叙事描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材料,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也以叙事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叙事性的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叙事性文章的阅读理解。
2.写作训练,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本单元的具体文章,使学生理解叙事性文章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实践训练法:通过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课堂展示。
2.练习题:准备本单元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写作素材: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有所依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对本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回顾,引导学生理解叙事性文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单元的文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拓展(10分钟)利用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正确认读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3.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核心素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学会读四声。
【重难点】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评价任务】两拼音节的拼读和声母、单韵母的书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g k h》读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儿歌识记g、k、h 的音和形:一只白鸽g g g;9字带钩g g g;小小蝌蚪k k k;蝌蚪戏草k k k;我爱喝水h h h;像把椅子h h h三拼音节 g-u-ā→guā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介母:i u ü)三拼音节特点:声母轻,介母短,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畅。
(2)《j q x》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书写规则:j的第一笔容易写反;右上半圆p p p, 左上半圆q q q。
儿歌识记j、q、x的音和形:母鸡母鸡j j j 气球气球q q q 西瓜西瓜x x x拼读规律: j、q、x,淘气小兄弟要和小ü站一起,摘了圆帽还念ü(3)《z c s》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整体认读音节发音长而响。
书写规则:s容易写反。
z、c、s的音和形:狗熊老师穿紫衣,漂亮紫色z z z 三只刺猬长满刺,满身的刺c c c 叶上蚕儿吐白丝,白色丝线s s sz、c、s的形:像个2字z z z 半个圆圈 c c c 半个8字s s s 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4)《zh ch sh r》读音规则: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发音响而长。
儿歌识记zh、ch、sh、r的音和形:一轮红日挂天上,动物下课都很忙。
蜘蛛凳上吐丝长,小猴椅上织衣裳。
刺猬吃果有营养,狮子乖乖蹲地上,看着小鹿值日想帮忙。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重难点】学会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评价任务】通过字词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学习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二、基础知识巩固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字词我会读(1)学生认读易错音。
(2)理解“筛子”、“牛虻”、“梭子”的意思。
2.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1)指名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四字词语填空(1)指名填空。
(2)学生齐读两遍。
4.字词我会写(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3)学生齐读词语。
5.易错字讲评。
(1)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2)重点讲评“誓、谎、嫂”。
三、理解课文内容1.《猎人海力布》(1)填空:《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讲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的四件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分组PK:全班分为两组同学,派两名代表分别以海力布和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
2.《牛郎织女(一)》(1)填空:《牛郎织女(一)》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与老牛亲密无间以及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课后题:课文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提示: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大胆想象,补充合理情节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还可以加上动作。
3.《牛郎织女(二)》(1)填空:《牛郎织女(二)》讲了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但老牛死了,天上的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在身后划出一道天河,让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只能七月初七才能见一次面。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背诵日积月累。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
【重难点】写事物时能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评价任务】1.通过基础知识闯关,巩固生字词语。
2.通过阅读,训练有效阅读的方法。
3.习作时能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分别让我们学会了不同的阅读策略,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巩固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认读闯关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形近字组词(1)随机抽取学生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字词我会写(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3)学生齐读词语。
4.易错字讲评注意“颓、裁”的写法。
三、课文内容理解1.《竹节人》(1)填空:《竹节人》一文先介绍了竹节人玩具的制作过程,再记叙了孩子们玩竹节人时的痴迷,表现了人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策略:阅读目的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但不论带着哪一个任务来阅读,都应该这样做:首先,认真审题,找出任务中的关键词。
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
最后,细读相关内容,归纳出答案。
(3)课后题分析。
2.《宇宙生命之谜》(1)填空:《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说明文,围绕着“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讲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理由、火星表面没有发现生命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2)阅读策略:运用了“批注阅读法”感知文章内容:对于重点词句、说明方法等,用线条、符号进行标示、批注,便于后续理解思考。
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材主要包括了第三单元的四个课题:“我们的价值观”,“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诚实守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但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合作意识等方面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包括课题、知识点、案例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第三单元相关的情境材料、图片等。
3.学习小组:分组,每组选定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第三单元相关的情境材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呈现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场景,让学生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如“诚实守信”,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展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讨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回顾和掌握第三单元所学的知识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索未知。
2.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复内容1.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点。
2. 重点实验和观察活动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地球仪、星空图、望远镜等。
2. 教学工具:PPT、思维导图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宇宙相关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宇宙的了解和印象。
主体环节(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如地球的结构、太阳系的组成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原理。
总结环节(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心得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