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文写作实训教程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21
【办公宝典】公文写作教程(共十三章)【办公宝典】公文写作教程(共十三章)第一章公文概述第一节公文的含义一,公文是办理公务的文书。
“办理公务的文书”,这是“公文”一词的基本含义。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都必须以公文为基本的工具。
党组织所制定的方针、路线,要靠公文传达、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法令,要靠公文宣传、实施;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种种方法、措施,也要靠公文进行布置、安排。
二,公文是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理解“公文”,只认识到“办理公务”还是不够的,公文还有两个基本性质:一是直接效用性,二是体式的规范性。
公文当然要用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跟纯粹的宣传教育性文章不同,它还要指向实事,办理实务,总的来说,是务实的而不是务虚的。
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公文形成了规范化的体式。
依照这些文体规范进行写作和阅读,方便快捷而又简练明白。
据此,我们可以说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三,广义的公文和狭义的公文。
有了以上认识仍然不够。
人们使用“公文”这一语词时,赋予它的含义时宽时窄,我们还有必要对此作出区分。
广义的公文,外延十分广阔,除通用文书外,还包括法律、财经、文教、外交、军事、税务、工商等各种行业自己的专用文书。
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统计出来广义的公文到底有多少具体的文种——也许永远也统计不出来,因为它不仅多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总是不断地有新的文体产生。
狭义的公文,是指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
这两大类公文的文种彼此多数相同或近似,也有一些区别。
这些公文文种都是在机关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
我们在这本书中讲述的公文,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规定的党政公文为主,也适当选入了一些通用、常用的机关事务文书。
公文写作培训教程公文写作培训教程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公文的定义和特点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发布的以公开、公正、公信为特点的文件,用于传达决策、指示、命令等信息。
1.2 公文的分类公文主要分为行政公文、立法公文、司法公文、党政公文等。
1.3 公文的基本元素公文由标题、主送、副送、正文、附件等组成。
第二章格式要求2.1 标题的写法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概括公文的主旨。
2.2 标题下的主副送主送一般指公文的主要接收者,副送是指公文的次要接收者。
2.3 正文的组织正文应按照逻辑顺序、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原则进行组织。
2.4 附件的添加附件是指为了补充、证明、说明公文内容而附在正文之后的文件、资料等。
第三章内容要点3.1 公文的开头公文的开头应包括称谓、缩写、编号、日期等要素。
3.2 公文的中间部分公文的中间部分应包括背景介绍、要点阐述、措施建议等内容。
3.3 公文的结尾公文的结尾应包括总结、期望、祝福等要素。
第四章语言技巧4.1 简明扼要公文应以简练明确、措辞严谨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晦涩的句子。
4.2 准确规范公文应使用准确、规范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的表达。
4.3 逻辑严密公文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写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避免出现跳跃、矛盾的表达。
4.4 注意审美公文应注重文风,追求语言的美感,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提高公文的审美效果。
第五章公文写作技巧5.1 了解受众在写公文之前,了解公文的接收者是谁,可以根据接收者的身份、职位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5.2 注重细节公文应仔细审阅,避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细节问题,以提高公文的质量。
5.3 借鉴优秀案例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公文案例,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5.4 多练习公文写作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常见问题解答6.1 如何解决公文中的措辞不当问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等方式来解决。
公文写作培训教程课第一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的重要性
公文的定义及特点
公文写作的原则
第二章:公文写作的结构要素
标题的编写原则和注意事项
正文的组成结构和内容安排
落款的格式和要求
第三章:公文写作的语言风格
公文的语言特点和要求
公文中常用的文体和措辞技巧
注意公文中的语法和标点符号使用
第四章:公文写作的格式规范
公文的纸张规格和字体要求
页眉页脚的设置方法
附件和表格的处理
第五章:公文写作的写作技巧
概括清晰的扼要陈述
重点突出的信息呈现
条理清晰的段落和逻辑结构
第六章: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遵循公文写作的规范和标准
注意公文的机密性保护
查阅和参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常见公文写作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字数过长或过短的处理技巧
重复和冗余的内容如何消除
常见错误及其修改方法
第八章:实例分析和练习
模拟公文写作实例分析
编写公文范例练习
第九章:公文写作的评估和反馈
公文写作的自我评估方法
他人反馈和意见收集
改进公文写作技巧的建议
结语:
公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书面表达技巧,掌握良好的公文写作技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形象至关重要。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相信您能够更加熟练地撰写公文,提高写作能力,为职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勇. 公文写作与处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2] 李丽. 公文写作的技巧与实践[J]. 新闻界,2018(2): 56-60.
[3] 王刚. 公文写作优化与改进[J]. 政府管理导刊, 2019(4): 78-81.。
第三章行政公文第四节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函的行文关系和具体写作要求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仿照例文拟写函。
教学重点:函的写法教学方法:设问导疑、讲授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函是机关用来处理公务的信件。
它主要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以及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新授]一、函的种类、特点(一)函的种类1.从函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三种。
(1)商洽性函。
指用于平行机关之间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
如商调干部、联系参观学习、洽谈业务工作等。
(2)询问、答复性函。
指用于机关之间互相询问答复有关具体问题的函。
如上下级机关之间问答某个具体问题,联系、告知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等。
(3)请示性函。
指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有时机关单位涉及部门业务工作,需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但又因互相之间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请示行文,就应用函。
同理,有关主管部门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批准、批复某些业务事项,因无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批复行文,应用复函,在实际工作中,这类函常常误用请示、批复,应注意区别。
2.从函的使用与格式看,可分为公函和便函。
公函的格式正规,它按一般公文格式写上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
公函多用于比较重要的事项,行文郑重。
便函的内容多涉及事务性的具体事项,格式较为灵活,写法较自由,可不写标题,不编文号,不入档案。
3.按照行文方向,函可分为去函和复函。
因为商洽工作等需与有关部门联系,由发文机关主动制发的函叫“去函”;收文机关收到来函后,需就来函中有关问题作出回复的函叫“复函”。
去函也叫来函,即是主动发出的函。
复函则是回答来函所提出的问题,是被动发出的函件。
(二)函的特点函是公文中的轻武器,它行文方向灵活,形式简短,使用方便,因此使用范围广,频率高。
二、函的写作方法1.标题可按公文的一般要求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