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及牙髓病患者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93.08 KB
- 文档页数:27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与心理特点的观察,给予治疗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心理特点的观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的下降值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心理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此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体会与牙髓组织相关的疾病称为牙髓病,牙髓病主要分为牙髓退变、牙髓炎症与牙髓坏死[1]。
因为牙髓组织被包裹在牙体的硬组织中间,所以外界与牙髓组织的联系通道只能是侧副根管与根尖孔[2]。
本院为观察并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与治疗组(n=40),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特点,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
具体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18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3)岁;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20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1.7)岁。
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牙体牙髓科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3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4%,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①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根据患者病症,对病.室温度以及湿度进行调节;②患者入院后,根据要求安排指定椅位,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接受治疗;③做好四手配合,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④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
①老年人会害怕拔牙,会怕牙齿掉光而不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或本该拔掉的牙齿没有拔掉,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况,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亲切关怀,消除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②老年患者多为性格孤僻者,在就诊时患者压力较大,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对医护人员不够信任,或一些患者希望采取保守消炎方法治疗。
往往这种情况下,实施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症进行耐心观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对患者讲解具体的牙齿病症,让患者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③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术中过程以及需要注意事项,打消患者恐惧害怕心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如不能满足,可对其进行解释,在手术中,给予患者鼓励以及安慰。
④对患者进行口腔方面健康知识的宣讲,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更希望了解到更多有关自身的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实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牙髓病患者的护理牙髓是疏松结缔组织,富含神经和血管,位于牙髓腔内,是牙体组织中惟一的软组织,仅通过狭窄的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连。
这些解剖特点,决定了牙髓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即难以恢复,并易产生疼痛,须经专业治疗才能康复。
1 盖髓术病人的护理术中护理:(1)局部麻醉护理。
(2)去腐及备洞:快速手机装上合适的车针递给医生制备洞型,及时吸唾,保持术区清晰,必要时递锐利挖匙去除腐坏组织。
(3)调拌盖髓剂(氢氧化钙):粉液体积比例为2:1,将粉分为3份逐次加入,用旋转推开法调拌成糊状。
注意忌与油性物质(如丁香油)接触,以防材料变性。
也可选用成品的氢氧化钙糊剂直接使用。
(4)盖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
传递探针或充填器供医生取盖髓剂置于患牙处,遵医嘱调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窝洞,递镊子夹一小湿棉球以清除多余的暂封材料。
术后护理:同口腔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 牙髓切断术病人的护理术中护理: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各项配合,避免牙髓再次感染。
(1)局部麻醉。
(2)窝洞预备。
(3)揭髓室顶:遵医嘱更换合适车针,及时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干燥。
(4)切除冠髓:递生理盐水冲洗窝洞、吹干,递锐利挖器切除冠髓,用一小棉球止血。
(5)盖髓:遵医嘱调配盖髓剂,递甲醛甲酚棉球消毒牙髓断面后,递充填器及适量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
(6)永久充填或暂封:遵医嘱可于盖髓后即行永久充填,也可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后观察1~2周。
若无不适,再行永久充填。
术后护理:按口腔内科一般护理。
3 急诊病人的护理口腔内科常见急诊有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牙周肿胀等术中护理:(1)局部麻醉。
(2)开髓:选择合适的车针装于快速手机上,及时吸唾,辅助暴露患牙,保持术区的清晰。
(3)疏通根管:递拔髓针拔除牙髓,15号扩大针疏通根管,引流炎性渗出物,递根管冲洗液冲洗根管。
(4)开放引流:用镊子夹棉卷协助隔湿,递丁香油小棉球置于髓腔,起镇痛、防食物堵塞根管口和保持引流通畅的作用。
牙体牙髓病病人的健康指导及注意事项健康指导1.术前健康指导使病人对治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避免医患纠纷。
(1)根据治疗计划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治疗的意义、步骤、治疗时间、预后、合并症,注意及时修正病人的过高要求。
(2)指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冲洗液、碎屑及细小器械,保持术野清晰。
治疗过程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头部及躯干,避免口腔软组织切割伤。
2.术后健康指导(1)根据不同的疾病对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
(2)协助预约复诊时间,解释按时复诊的必要性;若治疗后发生不适、疼痛等情况,应随时就诊。
(3)指导遵医嘱服用药物。
(4)口腔保健知识指导:采用口授、宜传小册子、墙报、录像等形式,向病人宣传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保健知识等。
注意事项1专人负责急救物品的准备及检查,每天检查1次,做好记录,保持急救物品呈备用状态。
2.注意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保持医护患良性沟通,治疗过程医生与护士不能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以免分散精神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误会。
3.补充物品由巡回护士补充物品或采用持物钳一人一用一灭菌,器械准备程序可因地制宜,先准备消毒要求物品,后准备灭菌物品为原则。
4.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注意区分侵入性治疗及接触破损黏膜的治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正常的黏膜检查与治疗遵循消毒水平护理操作流程,一次性用品保证一个病人一份,一用一更换;反复使用的器械应按规范消毒、灭菌,保证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
5.护理操作前、中、后均应傲好三查七对,确保护理操作安全。
6.操作前注意检查器械的性能及手机、吸唾系统等功能,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7.操作过程要做好职业防护及病人的防护。
8.及时做好椅旁预清洁:使用后的器械及时做好椅旁预清洁,防止残留材料或有机物干固而增加器械清洁难度。
9.及时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吸引器注意勿紧贴黏膜,避免损伤黏膜和堵塞管口。
10.病人准备、物品准备、整理物品、牙椅清洁消毒顺序要因地制宜,达到方便快捷、有效控制交叉感染。
牙髓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牙髓炎概述牙髓炎(pulpitis)是发生于牙髓的炎症性疾病。
牙髓位于牙齿内部,周围被矿化程度较高的牙本质所包围。
牙髓组织通过一或数个窄小的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密切联系。
牙髓炎是牙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疼痛的产生以及程度与患者的病情有关。
可通过盖髓术、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pulpit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口腔。
常见症状:牙齿疼痛。
主要病因:细菌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反应等。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检查、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重要提醒:本病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牙齿的丢失,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1、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种病变较轻的牙髓炎。
2、不可复性牙髓炎是有间断或持续的自发痛,骤然的温度可诱发长时间疼痛。
又可分为(1)急性牙髓炎;(2)慢性牙髓炎;(3)残髓炎;(4)逆行性牙髓炎。
二、牙髓炎的发病特点三、牙髓炎的病因病因总述:牙髓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细菌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反应等,导致牙髓炎的常见原因是细菌感染。
龋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基本病因:1、细菌感染侵入髓腔的细菌及其毒素是牙髓病变的病原刺激物。
细菌侵入的途径多数从冠方进入,也可经由根尖孔、侧副根管逆向进入髓腔。
此外,感染还可以通过血运到达牙髓中。
2、化学刺激在治疗龋齿时,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酚、硝酸银等龋洞消毒剂,尤其是用于深龋治疗时,常引起对牙髓的刺微,使牙髓发生病变。
在用复合树脂充填时,直接在牙本质上进行强酸腐蚀,也可刺激牙髓而发生病变。
在日常生活中,过酸的食物,如未成熟的果酸常常引起牙齿感觉过敏,如果牙本质暴露,接触酸甜食物时也会产生牙齿敏感,这是因为化学刺激引起牙髓充血所表现的症状,为可复性反应。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患者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成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牙髓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特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情绪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干预牙体牙髓病是指患者牙体由于各种因素受到破坏,细菌覆盖与牙神经四周,患者牙髓组织出现病变,主要症状为牙有剧烈疼痛感,还会出现牙齿出血和断牙等症状,病情发展严重之后,还会导致咬合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一旦患病,需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等因素,能够促使患者患病期间心理问题得到解决[1]。
本文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与我院的76例患者,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如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与我院的76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
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72(岁);对照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4-7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选择被诊断为牙体牙髓病患者;(2)呈现龋齿坏死症状(3)选择患者时,要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方可进行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存在问题患者;(2)对药物过敏患者;(3)牙龈存在畸形患者不宜选择。
1.2方法患者一旦出现牙体牙髓疾病,首先会感到恐惧,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对于治疗方式认知程度低,因此会存在生理与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患者诊治敏感性提升,耐受能力降低,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第一节牙体、牙髓病和根尖周组织病人的护理复习口腔的应用解剖及生理情景导入本次课一、龋病病人的护理【概念】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它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类口腔危害很大,我国人群的平均患龋齿率在40%~60%。
【病因】目前公认的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论。
这个理论是Keyes根据Miller以及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提出的,该理论把龋病的发生归结为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症状与体征龋病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的色、形、质的改变。
临床上为便于诊断和治疗,根据龋损程度分为浅龋、中龋及深龋1.浅龋:只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表层,初期牙表面可有脱钙而失去固有色泽,呈白垩状,探诊有粗糙感或有浅层龋洞形成,无自觉症状。
2中龋:已进展到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
刺激去除后症状即可消失。
3.深龋:发展到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对温度变化及化学刺激敏感,食物嵌入洞内压迫产生疼痛,但无自发痛,检查时酸痛明显。
(三)辅助检查1.X线检查2.透照检查3.牙髓活力测验由于龋病病程缓慢,不会影响病人生命,因此不易受到病人的重视。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热情接待病人,介绍治疗方法,消除病人对钻牙的恐惧心理。
2.药物治疗的护理3.修复性治疗的护理充填术是龋病最常用的修复方法。
4.健康指导(1)保持口腔卫生(2)定期口腔检查(3)合理饮食二、牙髓病病人的护理【概念】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牙髓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和牙髓坏死等。
【病因】牙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深龋是引起牙髓感染的主要途径。
化学药物及物理因素如温度、电流刺激亦可引起牙髓炎。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症状与体征1.急性牙髓炎:自发性、阵发性剧烈疼痛,夜间及热刺激疼痛加重。
医院口腔疾病牙体牙髓疾病护理常规口腔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内各种类型的疾病,其中包括牙体疾病和牙髓疾病。
牙体疾病主要指龋病,而牙髓疾病则包括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
以下是口腔疾病牙体牙髓疾病护理的常规措施。
1.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进行牙齿清洁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基本方法。
患者应该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早晚各一次,每次两分钟,并注意正确的刷牙方式。
此外,患者还可以使用口腔消毒液来清洁口腔,并经常清洗牙刷和牙线以及其他口腔清洁用具。
2.饮食注意:患者应该避免高糖饮食和粘性食物。
高糖食物容易引发龋病,而粘性食物则容易粘附在牙齿上,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
因此,患者应该尽量少食或避免这些食物,同时要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定期口腔检查:牙体和牙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
一般情况下,建议成年人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4.控制龋齿活动:如果患者已经患有龋病,那么控制龋齿的进展非常重要。
口腔科医生可能会推荐维生素D补充剂和牙膏来加强牙釉质,减少酸侵蚀,并帮助修复早期龋洞。
此外,医生还可能使用填充物和树脂来修复已经形成的龋洞,并采取其他适当的治疗措施。
5.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的治疗:对于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的患者,口腔科医生通常会给予相应的治疗。
这包括根管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口腔卫生,以加速愈合和预防复发。
总结起来,口腔疾病牙体牙髓疾病护理的常规包括口腔卫生、饮食注意、定期口腔检查、控制龋齿活动以及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的治疗。
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患者预防口腔疾病,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同时,患者还应该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定期复查,从而保持口腔健康。
整体护理对牙体牙髓病科门诊患者咀嚼功能和疼痛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牙体牙髓病科门诊中对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在患者咀嚼功能和疼痛程度上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牙体牙髓病科门诊患者50例,利用盲分法将其划分为黑、白两组,各25例,对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及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情况和疼痛程度。
结果: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的黑组在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低于实施整体护理的白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高于白组,P<0.05。
结论:对该症状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率,降低其焦虑感,使其尽快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牙科;门诊;咀嚼功能;疼痛感牙体牙髓病是牙科疾病中的一种,是由于细菌在牙体表面活泛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牙体的硬组织被逐渐破坏,出现牙齿敏感异常、口腔溃疡及周身疼痛的现象。
牙髓病是所有群体都易发生的口腔疾病,故在接待该疾病患者时需及时采取诊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此外,对牙髓病患者护理也极为重要,这影响的患者的康复情况,必须予以科学专业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牙科收治的50例该疾病患者,对其实施积极的治疗后,观察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牙齿的恢复情况,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牙髓病患者50例,该患者均确诊为牙髓病,无其他症状疾病,并在我院牙科接受治疗,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黑组(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19~63岁,均龄为(67.58±9.82)岁,白组(研究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20~65岁,均龄为(66.48±8.62)岁,本次研究的对象均获得相关人员的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1.2方法黑组患者使用一般的护理模式,在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在恢复期间对其生活进行叮嘱指导,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牙体牙髓病专业规章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牙体牙髓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牙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口腔医生、口腔护士等。
第三条牙体牙髓病是指由于外界因素或内部因素导致牙体或牙髓组织发生病变的疾病。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诊治牙体牙髓病时,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科学诊断、合理治疗的原则,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利益。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及时更新诊断治疗技术。
第六条医务人员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等法律法规,履行医务人员应尽的医疗保密义务。
第二章诊断第七条医务人员在诊断牙体牙髓病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口腔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进行全面诊断。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检查牙体牙髓病患者时,应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牙齿的排列、牙齿的病变情况等,并记录在案。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临床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第三章治疗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进行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的形态和封闭情况,保证根管的通畅和牙齿的稳固。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进行牙体修复时,应选择符合患者口腔情况的修复材料,保证修复的美观和耐用。
第四章随访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治疗牙体牙髓病后,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及时处理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宣传口腔卫生知识,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预防牙体牙髓病的复发。
第五章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牙体牙髓病的诊疗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诊疗设备和人员,保证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