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四 病句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909.00 KB
- 文档页数:2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病句辨析及修改第一课时一、常见的语病类型(一)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缺主语或宾语。
1、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3、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
4、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5、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句1句2滥用介词,致使主语残缺,句1删去“对于”,句2删去“通过”或“使”;句3句4缺宾语,可分别在句尾加上“国家””和“的志愿”。
句5句6缺主语,句5可在“资源”后面加上“的意识”,句6可在“和谐”后面加上“社会”。
(二)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等形式。
1、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2、广安的春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3、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是襄樊市建国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重要组织。
4、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5、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6、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句1“鼓山”不是“季节”;句2“春天”不是“地方”;句3“运动会”不是“组织”;句4“事迹”不能“塑造”;句5“笑声”不能“看到”;句6“原因”不是“结果”。
(三)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包括定语或状语的位置不当、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虚词位置不当、分句位置不当等形式。
1、公安干警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任长霞局长的报告。
2、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初一语文修改病句专题讲解及练习一、修改病句类1)用词不当原句:他那认真刻苦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修改后:他那认真刻苦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研究。
原句: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修改后:只有坚持核查,才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2)搭配不当原句: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修改后: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原句:XXX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修改后:XXX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人才。
原句: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修改后:这最后一天,同学们的劳动是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
原句: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修改后: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多心思。
3)成分残缺原句:通过研究XXX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修改后:研究XXX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原句: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修改后: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的情景。
4)语序不当原句: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修改后:学校研究并通过了新的规章制度。
原句: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5)前后矛盾原句: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研究成绩的关键。
修改后:刻苦钻研是提高研究成绩的关键。
原句: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修改后: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也有责任。
1.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
A.主语残缺 (A)B.谓语残缺 (B)C.宾语残缺 (C)D.主谓搭配不当 (D)E.动宾搭配不当 (E)F.语序不当 (F)G.不合书理 (G)①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语言积累运用二(病句修改)知识梳理病句修改知识(一)病句的定义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二)初中常见病句类型1、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2、搭配不当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
示例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示例1: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示例2: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示例3: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示例4: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示例5: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3、成分残缺或赘余(1)句子成分残缺示例: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2)句子成分赘余示例1: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示例2: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 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4、结构混乱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叫做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
示例: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5、表意不明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不明了,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1)指代不明示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2)句子歧义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6、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示例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2)范围不清示例: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3)主客颠倒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病句修改专题常见的病句类型如: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 3.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确)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如:1.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 2.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不能是“季节”) 3.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如:1.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 2.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正确: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 3.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赘余即多余。
)1.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主语赘余)2.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任删一个) 1.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2.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暗换主语) 如:1.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专题:修改病句( B)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啰嗦话统统删去。
C.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解析】 A. (成份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在" 不合理 " 后加 " 的现象 " ) C. (前后不搭配:应改为"昆明的三月 " ) D. (语序颠倒)( B)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 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
B.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解析】 A(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 学生是学校 " ) C. (一面对两面:应把" 是否 " 删掉) D(多重否定造成语意混淆:应将" 不再 " 改为 " 再次 " )( 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B.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C.今年将举行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
D.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
【解析】 A 搭配不当:去掉" 不再 " 或 " 不 " ,或将 " 不再 " 改为 " 继续 ". B搭配不当:效率与改进不当,将效率改为提高。
初一语文病句修改训练大全及答案前言语文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作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的语法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语法对于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初一阶段,很多同学在语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经常用错词,构成句子不够规范等等。
那么,本篇文章就为初一学生们整理了一些常见病句,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修改方法和答案,希望对大家的语法学习和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病句训练1. 李四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因为他总是很难开口和人吵架。
•原因:语法上存在词性、成分搭配问题;•修改:将“很难”改为“不愿意”;•总结:在搭配时,需要注意词性和搭配的逻辑关系。
改后:李四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因为他总是不愿意和人吵架。
2. 她说的话总是很有说服力,但总是说着说着就说假话了。
•原因:语法上存在虚实混杂问题;•修改:将“但”改为“当然”;•总结:在链接语句时,需要考虑前后逻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改后:她说的话总是很有说服力,当然会有些时候说假话了。
3. 上课时,王老师讲得很精彩,同学们不禁听得入了迷。
•原因:语法上存在动宾搭配问题;•修改:将“入了迷”改为“入迷了”;•总结:在动宾搭配时,需要注意动词和宾语的逻辑关系,动词需要相应地变换时态和语态。
改后:上课时,王老师讲得很精彩,同学们不禁听得入迷了。
4. 她换了一套非常不错的衣服,样子看起来都精神多了。
•原因:语法上存在表达不准确问题;•修改:将“都”改为“显得”;•总结:在表达时需要准确刻画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不要滥用形式化的语言。
改后:她换了一套非常不错的衣服,显得样子都精神多了。
5. 我们学校每年有很多学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
•原因:语法上存在语境不完整问题;•修改:在句末添加“这是我们都引以为傲的事”;•总结:在表达时需要注意语境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停顿和无关联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