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歌唱活动
- 格式:ppt
- 大小:592.00 KB
- 文档页数:13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1)培养幼儿参与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等幼儿园各种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学会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3)能够用声音、节奏、动作、乐器等手段去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一定的表现力。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活动、歌唱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和韵律活动四个方面。
具体而言,音乐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理解音乐,包括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思想、情感。
(2)学习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学习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曲调,学唱歌曲。
(4)学习仿编歌曲。
(5)学习关于各种乐器的知识。
(6)学习使用乐器表现音乐。
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法灵活而丰富多样,其中情境创设、示范模仿、讲解、多感官与(语言、动作等),都是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特点所决定的。
(1)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思想情感而采用的创设相关情境的方法。
常用故事、美工、多媒体等手段。
比如在“小树叶”的歌唱活动中,利用美工创设秋天树叶飘落的情境。
(2)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方法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歌唱、韵律多种或乐器知识和演奏,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
这也是音乐教育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
(3)节奏朗诵法。
节奏朗诵法是在学习曲调之前用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的方法。
(4)直观提示法。
使用图片、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学唱歌曲的教学方法。
(5)联想仿创法。
联想仿创法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歌曲、情境,通过联想、想象,富于创造性地表现和创造音乐的方法。
比如听音乐想象故事、听音乐编动作、听音乐画图画、跟随音乐演奏乐器、创编新动作、新歌词,等等。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1.教师为主体发起的音乐活动(1)直观演示的方法是指借助于教师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或一定的图片、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性手段,使儿童获得清晰的音乐表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歌唱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歌曲(含节奏朗诵);歌唱的表演形式以及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歌曲歌曲是有旋律、有歌词、能用嗓音表现出来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歌曲占的比重最大。
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很多,可以是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是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儿童们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当然,一些国外有名的儿童歌曲也应在其列。
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使学前儿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语言与节奏的感觉和理解。
如:《小花狗》××× | ××× | ×××× | ××× | ×.××× | ×××| ×××××| ××××× |小花狗,去看花,红花、白花和黄花,看得花狗眼睛花。
红花花花花,白花花花花,××××× | ××××× | ×××××× | × 0 | × 0 ||红花花花花,白花花花花,黄花花花黄花花花。
由上可见,虽然“节奏朗诵”较之歌曲来说似乎没有清晰可辩的旋律,但它同样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形式美特征。
儿童通过嗓音的变化和语气既表达了一系列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和结构感的语词,又感觉并体验到固定拍、节奏、强弱、快慢、声调高低、结构句子等几乎全部的音乐形式要素,从这一点上说,节奏朗诵和歌曲除了在有无旋律方面有所不同外,在其他方面都是相似的,因而也可作为对幼小儿童进行早期歌唱教育的特殊教材。
一、教案名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计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2. 掌握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1. 音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2. 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章: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1. 活动设计原则2. 活动组织与实施3. 指导策略与技巧第三章:歌唱活动设计与指导1. 歌唱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歌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歌唱活动的指导方法第四章: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1. 韵律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韵律活动的指导方法第五章:打击乐活动设计与指导1. 打击乐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打击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打击乐活动的指导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目标与内容,以及活动设计与指导方法2. 实践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活动设计与指导技巧3.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等活动,学生跟随模仿并进行指导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活动设计思路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观点分享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指导效果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材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示范活动3. 教具:如乐器、图谱等,用于辅助教学和实践操作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或歌曲引入章节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设计活动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并互相学习5. 实践活动:教师示范或学生分组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导6. 总结:回顾章节内容,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喜欢歌唱活动,了解歌唱活动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唱腔等歌唱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唱活动的基本概念:介绍歌唱活动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歌唱技能的培养: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练习。
3. 幼儿喜爱的歌唱曲目: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教育意义的歌唱曲目。
4. 歌唱表演技巧:如何运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增强歌唱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唱活动的基本概念、歌唱技能的培养方法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幼儿演示正确的歌唱姿势、唱腔等。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歌唱技能。
4. 游戏法:通过歌唱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唱。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歌唱技能的提高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歌唱表演,评价幼儿的歌唱水平、艺术表现力等。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1周:介绍歌唱活动的基本概念,让幼儿认识歌唱活动。
2. 第2周:培养幼儿的音准,学习简单的音阶练习。
3. 第3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学习简单的节奏练习。
4. 第4周:学习幼儿喜爱的歌唱曲目,进行集体歌唱练习。
5. 第5周:学习歌唱表演技巧,进行歌唱表演活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歌唱教材。
2. 音响设备:CD、音响等用于播放歌曲。
3. 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玩具等用于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搜索适合幼儿的歌唱视频、音频资源。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2. 座椅:舒适、安全的幼儿座椅。
3. 音响设备:保证音响效果,让幼儿清晰地听到歌曲。
4. 教学道具:摆放整齐,方便幼儿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