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文学共45页PPT的资料共45页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45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十九世纪后期,首先是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如美、德、法、英等国走上了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拼命压榨本国人民,疯狂掠夺殖民地。
为巩固自己的寄生特权,他们收买工人上层分子,使之充当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代理人。
散布各种谬论,组织各种反对派。
例如,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和俄国的孟什维克。
这个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各宗主国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
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
其次,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腐朽和反动。
公社虽然在反革命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但是政府和社会风气多都十分腐败的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无力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四次经济危机,使欧美各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劳动人民的境况日益恶化。
在这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劳资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冲击,使得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先后出现。
早在19世纪前期,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发表了他的鼓吹生存意志,敌视理性的“唯意志论”学说,给人们带来消极的影响。
他们仇视革命,蔑视民主。
到了19世纪后期,在资产阶级文化出现衰落的情况下,叔本华的学说进一步流行开来。
在叔本华之后,尼采则推出他的权力意志论,认为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约束去实现个人的欲望是人的本性。
尼采在反对旧的传统道德和基督教的同时,大力宣扬他的超人哲学,他把人分成两类,一种是天生统治别人的强者,一种是天生统治别人的弱者。
而弱肉强食是一切生物的本性。
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理论,受到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欢迎,后来还成了法西斯分子的理论基础。
19世纪后期盛行的实证主义哲学也对这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们宣称:自己对生活采取纯科学的客观态度,避免下结论,不探求任何客观的规律。
他们主张以事实代替结论,以使他们的学术超越于唯物与唯心主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