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制作活动日历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1
制作活动日历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探索日历制作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日历,对日历有大致的了解,基本上会看日历,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制作,加深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活动日历的制作方案。
教学难点:确定每个制作的步骤。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欣赏各式各样的日历)1、提问:生活中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单张年历、整本年历、台历。
(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和作用。
)3、思考:这些日历都有什么共同点?(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一说这些日历的共同点。
)4、引出并板书课题。
【讲授】了解任务,明确用具1、(出示4个小正方体和一个底座)你们想用这样的4个小正方体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吗?2、日历要同时表示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并板书:日历要能同时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
3、生独立思考:只有4个小正方体,要表示那么多内容,怎么办呢?【活动】分析思考,分析用具组织小组讨论并完成制作活动日历研究讨论记录单。
问题1:怎样用一个正方体表示12个月?(1)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怎么表示出12个月呢? (生独立思考)(2)一个面上怎么表示出两个月?(同桌讨论)生汇报:每个面写两个月份。
(指名上台试着在一个面上写出两个月。
)(3)为什么两个月正着写不行?应该怎么写?(同桌继续讨论)得出结论:一个正写,一个倒写。
问题2:怎样用一个正方体表示一个星期?(四人一组讨论)(1)每个星期有几天?怎样用6个面表示出星期一到星期日呢?得出结论: 5个面表示星期一到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写在同一个面上。
一个正写,一个倒写。
问题3:怎样用两个正方体表示1—31天?(四人一组讨论)讨论之前请同学们先回答三个问题:(1) 要表示的最大日期是多少?(2)十位上可能出现哪些数字?(3)个位上可能出现哪些数字?讨论①:要表示出1—31日一共需要几个数字?(12个)让学生明确11日,22日,所以要出现两个1,两个2,而且还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正方体上。
实践活动:《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0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习了“年、月、日”“24时计时法”及“简单的时间计算”之后安排的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
基于学生对年、月、日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他们对此内容并不陌生,但活动日历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本节课对学生思维及操作上的挑战主要是在“活动”二字上。
因此根据问题指向(用四个正方体制作一个活动日历),怎样把年、月、日的知识融于解决问题之中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教学时间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堂上,可以课内外相结合,这也是“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形式的特点之一。
学情分析:《制作活动日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最后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前期认识了正方体,并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三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在逐步发展,具有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爱表现的心理特征,且本节实践活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些足以为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参差不齐,因此,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基础,不断上升,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
教学目标:1.在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制作活动日历的思路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方法在两个正方体上表示出一个月中的任意一日。
学具:1.每组四个正方体木块,一个底座:长方体盒子。
2.思考:怎样用四个正方体木块制作一个活动日历,可以任意表示某月某日某星期,并且做到一目了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制作活动日历教案(精选10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制作活动日历教案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制作活动日历课题制作活动日历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年历的方法教学难点制作年历的方法教具准备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学前准备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日历都是怎样做的?(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2、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1)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
(2)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
(3)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二、制作活动日历1、分组合作。
2、教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日历的优点。
篇二:制作活动日历教学容内作活动日历制课备时间20164--15三维标目教重学点教难点学教学法教学法备准⒈知与技能:使识生进一学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灵能活用运⒉过程。
与法方培养:学的生察观能和力维思有的性。
序情⒊感、态度价与值观增:学强生的动实践能手。
力制年历作的方制作年历的方法法授法讲、讨论、演法示法、练法习实验、。
法课件整本年历、单年历张台历、书、历一份各硬、纸。
卡主教学流要教学程过程:一问题引、:入()你都1见什么过样年的历(2?展)生示中常活见年的历:整、本单张、台、历历书。
()思3:考这年历些都是样怎的?做节这我课就们来学习作制历年板(书题课)二、探交索1流.制作年历的骤步()1同学思们一下,要制作考个一年,需历哪要步些骤。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制作活动日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活动日历,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学会日期的推算,能正确填写日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日期的认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日期的填写方法。
2. 时间的推算:学会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了解星期的计算方法。
3. 制作活动日历:动手制作一个可以撕页的活动日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学会日期的推算,能正确填写日历。
2.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日期推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挂图、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年、月、日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日期的填写方法,时间的推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制作活动日历的基本步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活动日历,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活动日历,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关系2. 日期的填写方法3. 时间的推算方法4. 制作活动日历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日历,要求美观、实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活动日历,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关系,学会了日期的推算,能正确填写日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日期推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