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及区位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27
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简述西伯利亚大铁路沿俄罗斯南部地区修建的原因(10分)【答案】铁路主要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南部气候温暖,地形平坦,资源、人口、城镇、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南部。
【解析】读图,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因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人口、城镇、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南部。
铁路修建在南部,便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考点】影响铁路修建的因素。
2.2012年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A.河道弯曲,线路太长B.地形复杂,路基不牢C.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D.多小城镇,对经济带动不明显【答案】A【解析】宜昌到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一部分,此段河道弯曲,线路太长,所以A正确。
【2】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B.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D.促进沿线农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沪汉蓉铁路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加强东中西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以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铁路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3.“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吨/万元)。
一般而言,经济愈发达,以工业成品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少;经济愈落后,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大。
下图是我国某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a、b、c、d四类型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分析,“货物生成密度”低,经济发达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④地区货物生成密度低,人均GDP高,经济发达。
【2】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大,人均GDP较高的类型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图分析可知,b区域人均GDP高,在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区货物运输中,原料运输量较大。
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与PQ河段相比,MN河段A.流速较慢B.河道较宽C.流量较小D.河床较深【答案】D【解析】PQ河段流经的等高线少,且比较宽广;MN河段流经等高线少多,且比较窄,所以MN 河段河床较深。
【2】甲市7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出现逆温,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答案】C【解析】由左上图可以看出,甲市7月份降雨日变化大,且夜晚降水多。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市位于山谷,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晚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
【3】影响该区域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资源B.气候、地形C.交通、地形D.政策、宗教【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高。
【考点】该地区考查我国的青藏地区。
2.图中昆明以西地区的铁路密度很小,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B.森林茂密,施工困难C.地形、地质复杂,多高山、峡谷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答案】C【解析】昆明以西为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地质复杂,修建铁路困难。
【考点】中国地形。
3.读图,AB、CD两线中的分水线和EGF、EHF两线路中,较合理的待选铁路线分别为()A.AB、EGFB.CD、EHFC.AB、EHFD.CD、EGF【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AB线“凸低为高”为山脊,为分水岭;CD线“凸高为低”为山谷,为集水线。
山区的交通线应尽量与等高线延伸,减缓线路的坡度,故EHF线为较合理的铁路线选址。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主要掌握山区局部山谷和山脊地形的判断,抓住等高线弯曲的基本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原理的应用,并能掌握山区交通线选址的一般原则。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1.京广高铁于2013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最快的一趟全程只需7小时59分,大大促进南北联系。
这表明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中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促进交通线的运输效率C.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首要考虑填补地区经济空白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明显【答案】B【解析】由题目可知,京广高铁运营里程长,速度快,用时短,这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后盾的,故B 正确;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是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
【考点】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2.读图,分析影响宁西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促进沿线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③先进的科学技术④有利的自然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④①②【答案】A【解析】宁西铁路的建设使得我国东西向的交通网更加的合理,促进了东西方向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的发展,铁路的修建线路穿过不同的地形区,技术也就成为了其修建的保障。
3.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小的地形区是A.山区B.高原C.平原D.丘陵【答案】C【解析】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公路选线的限制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公路选线的限制因素。
4.请回答题:读下面的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潮汐天下闻名,其主要成因除了与天体引力作用有关外,还有()A.夏秋季节盛行西北B.海上洋流流经C.海湾形状口大内小D.河流径流量大风【答案】C【解析】该图为杭州湾,杭州湾的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其主要成因除了与天体引力作用有关外,还海湾形状口大内小的地形有关。
【2】若从A城驾驶汽车到C城,只有两种选择:过甲处的跨海大桥或经B城绕着走。
如果上表成立,下列关于通行费和路线的组合,正确的是()A.180元一过跨海大桥B.340元一经B城绕着走C.140元一过跨海大桥D.190元一经B城绕着走【答案】B【解析】BC段耗油110千米/10千米/升×5元/升=55元,汽车折旧率1元/千米×110千米=110元,时间价值110千米/100千米/小时×20元/小时=22元;AB段耗油90千米/10千米/升×5元/升=45元,汽车折旧率1元/千米×90千米=90元,时间价值90千米/100千米/小时×20元/小时=18元共计340元。
专题35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交通区位分析【方法指导】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拓展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西柏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
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的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材料二里奥格兰德是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港口城市,位于帕图斯湖湖口,港口最大吃水11.28米。
下图为“阿雷格里港和里奥格兰德港的地理位置图”。
(1)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
(2)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是____,解决措施有____。
(3)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其形成原因有____。
(4)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可能的理由有____。
【答案】河湖沿岸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泥沙淤积,水深较浅① 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②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③ 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① 周边区域是发达的农牧区,农牧产品丰富;② 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③ 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④ 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便于农产品输出① 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② 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与形成原因、港口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
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湖沿岸或平原地区,原因在于:河湖沿岸或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达,交通条件好,适合居住。
地理区位因素答题万能技巧归纳高中教材中,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因素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局部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存有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要点的书写丢三拉四,语言不够科学、精练等问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规律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1.地形:由题目地图判读出:①该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势低平或地势平坦开阔,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立体农业等。
2.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某种气候类型,结合该气候类型特点作答。
如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
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宜种棉花和葡萄等。
3.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4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如东北的黑土、黑钙土。
5.土地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耕作;土地租金低。
(二)、人文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1.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2.交通运输:①临近河或湖,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水陆交通便利;②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③距海港近;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3.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
4.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5.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6.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
(三)、对农业不利的区位因素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
2.热量、光照、水源、地形、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缺乏,土壤酸碱度偏高等。
3.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4。
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
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学案2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点呈现】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素养目标】 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2.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主要方式主要特点铁路运输运量大、①速度快、②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③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④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贵水路运输⑤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⑥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⑦运费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耗能少、连续性强;但投资大、灵活性差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⑧高速化、大型化、⑨专业化。
[点拨]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⑩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⑪港口、⑫车站、航空港等(2)主要类型{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因素:⑬经济、社会、⑭技术、自然等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⑮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拓展] 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步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