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之流通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7
物流法律法规基础第6章流通加工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基础第6章流通加工法律法规一、流通加工的概念与特点流通加工是指将一种或多种原材料通过加工加值,转变为新产品,并通过流通渠道将新产品供应给消费者的过程。
流通加工在物流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保证流通加工的顺利进行,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流通加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加工环节复杂:流通加工过程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分销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依法进行操作。
2. 流通渠道多样:流通加工的产品通过不同的流通渠道来到消费者手中,包括零售商、批发商、代理商等。
每个流通渠道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约束。
3. 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流通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原材料、生产环节、包装等均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流通加工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流通加工法律法规主要涵盖了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要求、流通渠道管理以及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
以下是流通加工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是流通加工的第一步,在采购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主要涉及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对商品的交付和质量问题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2. 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的生产加工是流通加工的核心环节,需要遵守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质量监督等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添加剂的使用、产品标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生产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的安全、卫生的产品的要求。
3. 包装要求产品包装是流通加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需要遵守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了产品包装的标准化要求。
⼀、流通加⼯的概念 流通加⼯是流通中的⼀种特殊形式。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的重要职能是将⽣产及消费(或再⽣产)联系起来,起“桥梁和纽带”作⽤,完成商品所有权利实物形态的转移。
因此,流通与流通对象的关系,⼀般不是改变其形态⽽创造价值,⽽是保持流通对象的已有形态,完成空间的他移,实现其“时间效⽤”及“场所效⽤”。
流通加⼯则与此有较⼤的区别,总的来讲,流通加⼯在流通中,仍然和流通总体⼀样起“桥梁和纽带”作⽤。
但是。
它却不是通过“保护”流通对象的原有形态⽽实现这⼀作⽤的,它是和⽣产⼀样,通过改变或完善流通对象的原有形态来实现“桥梁和纽带”作⽤的。
流通加⼯是在物品从⽣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物流效率,对物品进⾏加⼯。
使物品发⽣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流通加⼯和⼀般的⽣产型加⼯在加⼯⽅法、加⼯组织、⽣产管理⽅⾯并⽆显著区别,但在加⼯对象、加⼯程度⽅⾯差别较⼤,其差别的主要点为: (1)流通加⼯的对象是进⼈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
以此来区别多环节⽣产加⼯中的⼀环。
流通加⼯的对象是商品⽽⽣产加⼯对象不是最终产品,⽽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2)流通加⼯程度⼤多是简单加⼯,⽽不是复杂加⼯,⼀般来讲,如果必须进⾏复杂加⼯才能形成⼈们所需的商品,那么,这种复杂加⼯应专设⽣产加⼯过程,⽣产过程理应完成⼤部分加⼯活动,流通加⼯对⽣产加⼯则是⼀种辅助及补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绝不是对⽣产加⼯的取消或代替。
(3)从价值观点看,⽣产加⼯⽬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价值,⽽流通加⼯则在于完善其使⽤价值并在不做⼤改变情况下提⾼价值。
(4)流通加⼯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作的⼈,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这种加⼯活动,从加⼯单位来看,流通加⼯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产加⼯则由⽣产企业完成。
(5)商品⽣产是为交换为消费⽽⽣产的,流通加⼯⼀个重要⽬的,是为了消费(或再⽣产)所进⾏的加⼯,这⼀点与商品⽣产有共同之处。
流通加工合理化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
这样做不仅要防止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优。
1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决定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点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
流通加工方式确实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
分工不合理,把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流通加工来完成,或者把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者对生产和消费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由于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样未能解决品种、规格、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增加了作业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4〕流通加工本钱过高,效益不好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有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如果流通加工本钱过高,那么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势必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
2实现合理化的途径要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工和配送结合就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
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业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重要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到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效劳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