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32
精品---专科《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一、(共75题,共150分)1. PCI总线系统采用的总线时钟可以是33MHz和66MHz,当采用66MHz总线时钟工作于64位系统时,其数据传输速率是( )。
(2分)A.132MB/sB.264MB/sC.528MB/sD.1024MB/s.标准答案:C2. USB口最多可连接的外设个数是( )。
(2分)A.16B.64C.127D.255.标准答案:C3. 由于外设和CPU速度不一致,通常在I/O接口电路中选用一个器件完成数据传送功能,该器件是()。
(2分)A.缓冲器B.锁存器C.译码器D.移位器.标准答案:A4. 8259A的中断屏蔽字OCW1()设置。
(2分)A.在ICW之前B.只允许一次C.可允许多次D.仅屏蔽其中断源时.标准答案:C5. 微处理器系统中采用统一编址方式时存储单元与I/O端口是通过( )来区分的。
(2分)A.不同的地址编码B.不同的读控制逻辑C.不同的写控制逻辑D.专用I/O指令.标准答案:A6. 8254引脚CS#、RD#、WR#、A1、A0为()时表示对计数器0设置计数初值。
(2分)A.01000BB.01001BC.01011BD.01010B.标准答案:A7. 8254工作在方式1和方式5时,门控信号为()触发。
(2分)A.上升沿B.下降沿C.高电平D.低电平.标准答案:A8. 8086访问I/O端口的指令,常以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在DX中存放()。
(2分)A.I/O端口状态B.I/O端口数据C.I/O端口地址D.I/O端口控制字.标准答案:C9. 8259A是()。
(2分)A.可编程DMA控制器B.可编程中断控制器C.可编程定时/计数器D.总线仲裁器.标准答案:B10. 用8259A管理优先级时,当一个中断请求服务结束后,其中断源的优先级降为最低,其余中断源优先级也相应变化,这是一种()方式。
(2分)A.自动循环B.完全嵌套C.特殊循环D.特殊屏蔽.标准答案:A11. 8255A内部A组控制()。
(完整版)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习题答案(太原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习题答案习题⼀:1-8: 28 Bytes = 256 Bytes;216 Bytes = 210×26Bytes = 64KB;220 Bytes = 210×210Bytes = 1MB;232 Bytes = 210×210×210×22 Bytes = 4GB 。
1-12:指令通常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
操作码表⽰计算机执⾏什么具体操作;操作数表⽰参加操作的数的本⾝或操作数所在的地址(操作数的地址码)。
1-22:[+89]补= 0 101 1001B;[-89]补= 1 010 0111B;[+67]补= 0 100 0011B;[-67]补= 1 011 1101B。
(1)[-89]补+ [+67]补= 10100111B + 01000011B= 1 110 1010B = eaHV = D7C D6C=00=0 ⽆溢出D7C = 0; D6C = 0(2)[+89]补+ [-(-67)]补= [+89]补+ [+67]补=01011001B + 01000011B= 1 001 1100B = 9cHV = D7C D6C=01=1溢出D7C = 0; D6C = 1(3)[-89]补+ [-67]补= 10100111B + 10111101B= 1, 0 110 0100B = 64HV = D7C D6C=10=1溢出D7C = 1; D6C = 0(4)[-89]补+ [-(-67)]补= [-89]补+ [+67]补=10100111B + 01000011B= 1 110 1010B = eaHV = D7C D6C=00=0 ⽆溢出D7C = 0; D6C = 01-30:(1) 01111001 + 01110000补码竖式:01111001+ 01110000———————11101001V = D7C D6C=01=1 溢出;两正数相加,其结果应为正数;但结果为负数,故产⽣了溢出,正溢出。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探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讲解微机原理的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中占主导地位。
它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硬件教学是很薄弱的部分,其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造成计算机教学内容和实验设备的滞后。
“莫尔定律”指出: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集成度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芯片性能提升一倍,而价格则降低一半。
这一规律已延续了数十年,至今仍未减缓。
现在,Pentium 4已广泛普及的情况下,而高校中的计算机硬件教学还仍停留在8086或80386阶段,学生甚至能明显感觉到知识的滞后性。
而且处理技术、存储技术早已飞速发展,而硬件教学中确难以得到反应,因此新技术难以进入教材,造成教学内容的沉旧。
(2)计算机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却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中的计算机硬件教学大多是以课程为中心,而不是以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为主线。
在教学和实验中,应注重和其他课程如数字逻辑电路、汇编语言、接口技术等课程的联系,用体系的观念来指导教学。
(3)计算机教学培养的方向是具备软件和硬件结合设计的能力,软件学习学生较易产生兴趣,而硬件却很难做到,培养学生软硬结合的能力就更是困难。
因此,在充分学习计算机硬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如何结合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并充分体现其系统性,是当前高校硬件基础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大学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作如下探讨:1、先进的教材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教材也应该是先进的、能反映目前微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的知识,应该体现出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
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应涵盖目前世界上微机领域内最先进的技术及知识,包括新近出现的技术,像分支转移预测技术、超标题执行技术、微机流水线操作技术、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浮点数据处理技术、高速总路线传输技术等。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上作业及答案第⼀章概述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前⼤多数计算机结构仍属冯·诺依曼结构B.计算机的⼯作原理基于“程序存储和控制”C.计算机的速度取决于CPU的主频,主频⾼的CPU速度快D.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两部分2.⽤于科学计算的计算机,标志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是()A.时钟频率B.主存容量C.MFLOPS D.MIPS3.第⼀台电⼦计算机ENIAC所⽤的主要元件是_______。
A.集成电路B.晶体管C.电⼦管D.都不是4.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A.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式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5.下列()属于应⽤软件。
A.操作系统B.编译系统 C.连接程序D.⽂本处理6.CPU主要包括()A.控制器B.控制器、运算器、CacheC.运算器和主存D.控制器、ALU和主存7. 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A. ⽤于选择主存单元地址B. ⽤于选择进⾏信息传输的设备C.⽤于选择外存地址D.⽤于指定主存和I/O设备接⼝电路的地址8.冯·诺依曼机⼯作⽅式的基本特点是()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指令C.堆栈操作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9.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______。
A.程序和数据B.整机和电源C.主机和外设D.硬件和软件10.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上来看,⾄今绝⼤多数计算机仍属于______型计算机。
A.实时处理B.智能化C.并⾏D.冯.诺依曼11.所谓n位的CPU,n是指_______。
A.地址总线位数B.数据总线位数C.控制总线位数D.I/O位数12.第⼀台电⼦计算机ENIAC所⽤的主要元件是_______。
A.集成电路B.晶体管C.电⼦管D.都不是13.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的只有______。
专科《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一、(共75题,共150分)1. PCI总线系统采用的总线时钟可以是33MHz和66MHz,当采用66MHz总线时钟工作于64位系统时,其数据传输速率是( )。
(2分)s s s s.标准答案:C2. USB口最多可连接的外设个数是( )。
(2分).标准答案:C3. 由于外设和CPU速度不一致,通常在I/O接口电路中选用一个器件完成数据传送功能,该器件是()。
(2分)A.缓冲器B.锁存器C.译码器D.移位器.标准答案:A4. 8259A的中断屏蔽字OCW1()设置。
(2分)A.在ICW之前B.只允许一次C.可允许多次D.仅屏蔽其中断源时.标准答案:C5. 微处理器系统中采用统一编址方式时存储单元与I/O端口是通过( )来区分的。
(2分)A.不同的地址编码B.不同的读控制逻辑C.不同的写控制逻辑D.专用I/O指令.标准答案:A6. 8254引脚CS#、RD#、WR#、A1、A0为()时表示对计数器0设置计数初值。
(2分).标准答案:A7. 8254工作在方式1和方式5时,门控信号为()触发。
(2分)A.上升沿B.下降沿C.高电平D.低电平.标准答案:A8. 8086访问I/O端口的指令,常以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在DX中存放()。
(2分)O端口状态 O端口数据O端口地址 O端口控制字.标准答案:C9. 8259A是()。
(2分)A.可编程DMA控制器B.可编程中断控制器C.可编程定时/计数器D.总线仲裁器.标准答案:B10. 用8259A管理优先级时,当一个中断请求服务结束后,其中断源的优先级降为最低,其余中断源优先级也相应变化,这是一种()方式。
(2分)A.自动循环B.完全嵌套C.特殊循环D.特殊屏蔽.标准答案:A11. 8255A内部A组控制()。
(2分)口和PC0~PC3 口和PC4~PC7口和PB口口.标准答案:B12. 8086系统共可处理()种类型的中断。
(2分).标准答案:C13. 当8086CPU的INTR=1时,且中断允许标志IF=1,则响应该中断请求,进行中断处理应在CPU完成()。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第一部分:微型计算机组成要素1.显示器简介微型计算机的显示系统是微型计算机最重要的输出设备。
显示器是计算机将信息传给人的重要窗口。
计算机操作时的各种状态、工作的结果、编辑的文件、程序、图形等都要随时显示在显示器上。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所有计算机产生的反馈信息都是通过显示器与操作者实现交互的,将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示在人们面前。
显示器按屏幕的大小和使用的电子技术分为以下几类。
1)按屏幕大小按显示器屏幕的大小可以将显示器分为14英寸、15英寸、17英寸和19英寸等。
英寸实际指的是显示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或显像管的尺寸)。
目前,由于14英寸的显示器采用的是球面显像管,随着直角平面及纯平显示器的大量涌现,所以已经被淘汰。
15英寸、17英寸和19英寸的显示器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17英寸显示器,各厂商不断推出新品,纯平显示器蒸蒸日上,环保型显示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主流显示器仍然是15英寸、17英寸及相对价格较低的平面直角显示器。
图1-1 CRT显示器图1-2 LCD显示器2) 按使用的电子技术实际上按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将显示器分为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
CRT显示器又称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现在的主流产品。
CRT显示器目前正向纯平、超薄方面过渡。
如图1-1所示。
而LCD 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其优点是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没有辐射,屏幕完全平面化,不闪烁、不失真、具有较大的可视面积,适应更多的应用领域并且抗干扰能力比CRT显示器强。
如图1-2所示。
影响CRT显示器质量与性能的技术参数为:显像管尺寸、分辨率、宽带、聚焦性能、CDT涂层、白平衡度、点距和栅距、调节方式等。
影响LCD显示器质量与性能的技术参数为:点距和可视面积、最佳分辨率、亮度和对比度、响应时间、可视角度、最大显示色彩数、功率等。
2.键盘、鼠标1)键盘键盘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之一,虽然如今鼠标和手写输入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文字领域,键盘依旧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是用户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控制计算机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习题答案习题一:1-8: 28 Bytes = 256 Bytes;216 Bytes = 210×26Bytes = 64KB;220 Bytes = 210×210Bytes = 1MB;232 Bytes = 210×210×210×22 Bytes = 4GB 。
1-12:指令通常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
操作码表示计算机执行什么具体操作;操作数表示参加操作的数的本身或操作数所在的地址(操作数的地址码)。
1-22:[+89]补= 0 101 1001B;[-89]补= 1 010 0111B;[+67]补= 0 100 0011B;[-67]补= 1 011 1101B。
(1)[-89]补+ [+67]补= 10100111B + 01000011B= 1 110 1010B = eaHV = D7C D6C=00=0 无溢出D7C = 0; D6C = 0(2)[+89]补+ [-(-67)]补= [+89]补+ [+67]补=01011001B + 01000011B= 1 001 1100B = 9cHV = D7C D6C=01=1溢出D7C = 0; D6C = 1(3)[-89]补+ [-67]补= 10100111B + 10111101B= 1, 0 110 0100B = 64HV = D7C D6C=10=1溢出D7C = 1; D6C = 0(4)[-89]补+ [-(-67)]补= [-89]补+ [+67]补=10100111B + 01000011B= 1 110 1010B = eaHV = D7C D6C=00=0 无溢出D7C = 0; D6C = 01-30:(1) 01111001 + 01110000补码竖式:01111001+ 01110000———————11101001V = D7C D6C=01=1 溢出;两正数相加,其结果应为正数;但结果为负数,故产生了溢出,正溢出。
第1章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类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特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计算机分类是:巨型计算机、主机(大、中型机)、小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指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高性能计算机,它采用了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CPU由数以百计、千计的处理器组成,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平均每秒1000万次以上;存贮容量在1000万位以上。
巨型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主机(大、中型机)大型机的运算速度一般在100万次/秒至几千万次/秒,通常用每秒运行多少万次来作为运算速度单位,字长32~64位,主存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
它有比较完善的指令系统,丰富的外部设备和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
其特点是通用,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
中型机的规模介于大型机和小型机之间。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通过系统总线(BUS)将存储器、外围控制电路、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起来的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
若配有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和系统软件,就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
微型计算机具有以下特点:◆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部件标准化,易于组装及维修;◆高可靠性及适应性。
2:微型计算机简单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微型计算机简单可分为常见的台式微型计算机即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及掌上电脑台式机具有:集成度高、体积较小价格低廉、部件标准化、,易于组装维修、高可靠性及适应性,计算能力强等特点;笔记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性强,耗电少功能强的特点; 掌上电脑具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少的耗电和更强的可移动性的特点,其方便的上网功能正将加速“处处计算,移动计算”的时代到来。
; Flash存储器与RAM相比具有非易失性的优势,但是寿命短,可擦写次数少,读写速度慢,且不能完成完全随机读写。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整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整理IT行业的词汇很多,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又是工业4.0的支撑技术;人类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是生活工业话的阶段,接下来的阶段便是信息化的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内存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极强的“记忆”能力,能够把大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既能接收计算机内的信息(数据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还可以根据命令读取已保存的信息。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
主存是相对存取速度快而容量小的一类存储器,辅存则是相对存取速度慢而容量很大的一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工作存储器,当前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存放在内存中。
现代的内存储器多半是半导体存储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
内存储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随机存储器或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随机存储器允许随机的按任意指定地址向内存单元存入或从该单元取出信息,对任一地址的存取时间都是相同的。
由于信息是通过电信号写入存储器的,所以断电时RAM中的信息就会消失。
计算机工作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等都存储在RAM中,如果对程序或数据进行了修改之后,应该将它存储到外存储器中,否则关机后信息将丢失。
通常所说的内存大小就是指RAM的大小,一般以MB或GB为单位。
只读存储器是只能读出而不能随意写入信息的存储器。
ROM中的内容是由厂家制造时用特殊方法写入的,或者要利用特殊的写入器才能写入。
当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当计算机重新被加电后,其中的信息保持原来的不变,仍可被读出。
ROM适宜存放计算机启动的引导程序、启动后的检测程序、系统最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时钟控制程序以及计算机的系统配置和磁盘参数等重要信息。
第二章习题答案1.名词解释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构成。
执行单元:执行单元EU是程序中各条指令执行的核心,完成指令译码、运算及其他操作的执行。
执行单元EU从总线接口单元BIU的指令队列缓冲器中取出指令,由EU控制器的指令译码器译码产生响应的操作控制信号送给各部件。
执行单元EU对操作数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结果的状态特征保存到标志(状态)寄存器FR(Flags Register)中。
EU 执行单元由算术逻辑单元(ALU)、标志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和操作控制器电路等部件组成。
总线接口单元:总线接口单元BIU是CPU在内存和各种I/O接口之间的连接部件,负责CPU 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核心功能是控制系统总线。
BIU通过系统总线从内存中提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缓冲器中。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单元要配合EU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EU或把EU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总线接口单元BIU地址加法器、段寄存器、指令队列缓冲器和总线控制电路等部件组成。
指令系统:指令是微处理器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微处理器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指令系统。
流水线技术:微处理器的流水线(pipeline)技术是指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实现技术。
乱序执行:乱序执行(out-of-orderexecution,也可称为错序执行),是指CPU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
分支预测:分支预测(Branch Prediction)是指在指令结果出来之前,能够预测到指令是否产生分支转移。
MMX技术:MMX是Multi-media Extension的缩写,中文为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MMX是Intel 公司为增强CPU 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技术,MMX技术是继Intel386(TM)处理器(将体系结构扩展至32位)之后对Intel体系结构的最重要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