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夯实基础《第4课时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课本回归+考点聚焦+典
- 格式:pdf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四章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四章光的传播的主要知识点。
光的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光线沿着传播方向传播,不会弯曲和分散。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光线沿着传播方向传播,不会弯曲和分散。
- 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光线,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光线,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 折射:光线由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在两个介质中是常数。
折射:光线由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在两个介质中是常数。
- 散射:光在不规则表面或粗糙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散射,导致光线在各个方向上分散传播。
散射:光在不规则表面或粗糙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散射,导致光线在各个方向上分散传播。
光的颜色与光的传播速度- 白光: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可以通过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
白光: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可以通过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
-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角度不同,导致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角度不同,导致光的色散。
-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每秒300,000公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每秒300,000公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光的像的形成-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使光线会聚的透镜,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使光线会聚的透镜,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
- 凹透镜:凹透镜是一种使光线发散的透镜,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
光的色彩与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和应用;4.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5.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学习过程】考点一:光源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如:太阳、发光的水母等是________光源,点燃的蜡烛、拉亮的电灯等是人造光源.例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_____.①月亮②地球③拉亮的灯泡④太阳⑤电影银幕⑥萤火虫⑦点燃的蜡烛⑧火星⑨闪烁的霓虹灯⑩织女星考点二: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1.光的色散让一束白光(太阳光是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发生折射,光线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2.物体的色彩与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
例2: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考点三:人眼看不见的光光谱中位置特性应用红外线红光外侧有________效应(红外线可以让物体的温度升高)、穿透云雾能力强①诊断疾病;②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③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机器控制(遥控器)紫外线紫光外侧荧光效应、消毒杀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等①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②手术室、病房用紫外线灯来灭菌;③紫外线能使________物质发光(验钞机)例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C.验钞机 D.夜视仪考点四: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_________沿直线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例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光现象知识点 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等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线:由一小東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x108m/s=3x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光的反射实验(重点)1.可折转白色粗糙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路,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与镜面垂直放置: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5.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转,观察硬纸板上是否显示反射光线;6.验证光路是否可逆: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观察新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是否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7.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练一练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手影的形成B.水中的倒影C.小孔成像D.日食和月食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B.地上的“树影”C.沙漠蜃景D.日食现象3.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专题复习《第4课时光现象》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全反射;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难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运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平面镜、玻璃板、色散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尺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日食、月食、水面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定律,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例题,如反射定律的应用、折射定律的应用等。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现象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全反射;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光现象属于哪种类型?并简述理由。
(1)日食;(2)水中倒影;(3)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4)通过凸透镜观察物体。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4)光的折射。
2.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1)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2)看电视时,屏幕上的文字和图像为什么不会发光?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小孔成像现象;(2)屏幕上的文字和图像是由发光源(如灯泡)照射到屏幕上,经过屏幕的漫反射使我们看到。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专题复习《第4课时光现象》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首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光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特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掌握光的基本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杯、激光笔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如阳光下的操场、反射在镜子里的脸、水中的鱼等,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光的现象。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理解光的现象。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并互相交流心得。
5.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光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的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的理解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