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看不见的光(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3
课题:人眼看不见的光南通市小海初中仇沈平【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
3、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图片,并将七种色光以7个幻灯片的形式分别展示给学生看。
2、以“螺旋”动画方式在屏幕上出现“猫头鹰”图像。
“猫头鹰”对同学们说:“我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您知道原因吗?”3、导语:同学们,除了七种色光外,还有没有其他色光存在呢?二、学习新课(一)红外线1、猜想:除了七种色光以外,还可能有其他色光存在。
2、红外线的发现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外线的发现。
⑵红光外侧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3、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几个概念:⑴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⑵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⑶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外线的热效应。
⑴课件演示“白光点火实验”⑵课件演示“红外点火实验”①现象:用滤色片将可见光滤去,火柴照旧被点燃。
②分析:是红外线透过滤色片并通过透镜后会聚在火柴头上。
③结论: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⑶思考: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什么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小结归纳]红外线的特点: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④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5、红外线的应用:⑴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红外成像”①播放“小兔红外图像.mpg”问:用红外摄像机对着小兔拍摄,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答:可以看到兔子的耳朵、鼻子呈红色,表明这些部位的温度比较高。
课题二、人眼看不见的光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及相关科学知识在现代技术、社会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对不可见的红外线、紫外线,能通过它们可见的效应进行研究;能经历探究或验证红外线、紫外线存在的过程;学会查询资料,懂得收集获取信息、处理组织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阅读和讨论它们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树立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的过程;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实验准备三棱镜、光源、温度计〔将玻璃泡涂黑〕、纸币教学流程[课前复习]光源及举例;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光能及转化。
[新课引入]上节课所讲的色光都是肉眼可以看见的,称可见光,除此之外,还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
思考:既然不可见,怎么去研究呢?例:电线中是否有电——看电扇是否转动或电灯是否发亮。
说明只要有物质存在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效应。
方法:对不可见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其可见的效应来研究。
[新课学习]一、红外线现象:太阳光能使物体发热,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太阳光可分解为各种色光。
猜一猜:哪种色光发热本领大?做一做: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想一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分析: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红光外侧有物体存在,它可以使其他物体温度升高。
结论1: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介绍: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内能〕阅读教材P59 “生活物理社会〞红外线的应用师生小结3、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诊断疾病、探测材料损伤、侦察敌情〕、响尾蛇导弹、红外夜视仪;感应水龙头、酒店用的干、自动冲水器、通过红外线上网、手提电脑的无线上网的红外线接口、电视机遥控器等。
二、紫外线提出问题: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某种不可见的光呢?[这种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是提出问题、引发猜想常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