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与青蛙”材料作文讲评 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416.50 KB
- 文档页数:22
读粗心的螃蟹和粗心的青蛙赏析
《粗心的螃蟹和粗心的青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螃蟹和青蛙的故事情节,传达了一个反思和教育的寓意。
故事讲述了粗心的螃蟹和粗心的青蛙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因为粗心大意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意外和不幸。
他们没有仔细考虑和计划,盲目地做出了决策,导致他们遇到了许多麻烦。
从螃蟹搬家丢失了钱包和青蛙丢失了重要文件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粗心和缺乏细心和谨慎的行为是人们会遇到麻烦和不幸的原因。
故事给出了一个警示:我们需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认真仔细,不能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此外,《粗心的螃蟹和粗心的青蛙》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故事最后,螃蟹和青蛙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从此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这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故事鼓励读者要认清自己的问题,并主动采取行动去纠正错误。
整个故事通过简洁明了的故事情节,生动刻画的角色形象,以及丰富多样的插图,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它给人们启发和警示,提醒了人们要注重细节,避免粗心失误,以及倡导了谨慎和责任的价值观。
总体来说,《粗心的螃蟹和粗心的青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通过对粗心和谨慎的对比,告诫人们注重细节,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和决策。
“螃蟹与青蛙”材料作文讲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作文题目是“螃蟹与青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思考和创作。
材料内容为:“螃蟹和青蛙比赛跑步,螃蟹跑得很快,但最终还是输给了青蛙。
青蛙取胜的原因是,它始终专注于目标,而螃蟹则一直在改变方向。
”教材的相关章节为《作文写作指导》第五章第一节“材料作文的写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如何根据材料进行写作,如何把握材料的主旨,如何进行创意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有深度、有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作文本、笔、材料作文指导书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螃蟹和青蛙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作文题目“螃蟹与青蛙”,让学生对题目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明确材料中的螃蟹和青蛙分别代表什么。
2. 教师讲解如何根据材料进行写作,如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进行创意表达。
三、练习(1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材料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螃蟹与青蛙创意表达作业设计: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关于“专注与坚持”的作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作文课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专注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五则经典素材多维解读作者:浙江王学华编写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1年第2期浙江王学华编写一、螃蟹和青蛙【经典素材】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到了。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没走到。
后来,螃蟹又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我走了半天也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
”【解读思路】从这个寓言中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对的,只要从两者的话语切入,就能从多个角度把握材料的意思。
【运用片段】话题1:方向螃蟹听了青蛙的话,一味遵从,却不对照自身的情况进行思考,才导致它无法到达河边的结局。
人类也是这样,一直走不出自己的误区,才导致了很多的失败。
中国早期的维新人物就像那只迷了路的螃蟹,向西方求得改革的道路,却没有对照本国的国情进行思考,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如果认准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民族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话题2:设身处地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螃蟹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横着爬的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所以,在生活当中,仅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还不够,还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别人对待你的就不是责备,而是感激。
话题3:他人意见与自我实际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必要的,但如果不结合自身实际,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越走离目标越远。
二、公鸡与珍珠【经典素材】公鸡在一堆沙子上面刨得不亦乐乎,它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
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一颗可以填饱肚子的麦粒。
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类把它当做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翻找它的麦粒。
青蛙哥哥和小螃蟹材料题作文
青蛙哥哥啊,真是个活宝!天天蹲在荷叶上晒太阳,眼睛瞪得
老大,好像在琢磨啥大事儿似的。
一到晚上,他就来劲了,呱呱呱
地唱个不停,那声音,哟,简直了,比夜莺还好听!
小螃蟹这货,就是稳扎稳打型的。
整天在石头下面找吃的,那
钳子,嘿,跟小剪刀似的,啥都能夹起来。
他走起路来慢吞吞的,
但特别稳,一看就是个靠谱的家伙。
这俩货,一个跳脱,一个稳重,居然能凑到一起成朋友,真是
神奇了!青蛙哥哥教小螃蟹怎么跳高,小螃蟹教青蛙哥哥怎么在石
头下找好吃的。
哈哈,这组合,简直太逗了!
不过啊,这俩货也有闹矛盾的时候。
青蛙哥哥嫌小螃蟹太慢,
小螃蟹又觉得青蛙哥哥太冲动。
但每次吵完架,他们又能和好如初,这友情,真是经得起考验啊!
就这样,他们俩在池塘里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一个活泼,一个
稳重,但都一样可爱。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友情,就是
这么简单,这么美好!。
作文讲评:螃蟹与青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寓言故事都是通过动物来传达某种道理或者教育意义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则关于螃蟹与青蛙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从前,有一只螃蟹和一只青蛙住在同一个池塘里。
螃蟹和青蛙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分享食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友谊逐渐出现了裂痕。
这是因为螃蟹总是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而青蛙则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总是尽量避免别人的指责。
有一天,池塘里的其他动物都在夸赞青蛙的歌声如何美妙动听,可是螃蟹却在一旁嘲笑道:“哼,青蛙的歌声再好听又怎么样?毕竟它只是一个四肢爬行的动物,怎么可能跟我们这些两足行走的动物相比呢?”青蛙听到这话后,心里非常难过,但它并没有反驳螃蟹,而是选择了沉默。
过了一段时间,池塘里发生了一场大雨,导致水位急剧上升。
许多小动物都被淹死了,只有螃蟹和青蛙躲过了这场灾难。
当雨停后,螃蟹看到青蛙浑身湿漉漉的样子,便关心地问:“青蛙,你没事吧?”青蛙感激地说:“谢谢你的关心,螃蟹。
要不是你提醒我注意水位的变化,我可能也会被淹死的。
”螃蟹听后,感到非常惭愧,它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
从那以后,螃蟹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它学会了尊重别人,不再随意挑剔别人的缺点。
而青蛙也因为螃蟹的改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
最终,他们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厚,成为了池塘里最受欢迎的一对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别人的缺点。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点小缺点而对他们产生偏见,甚至因此而疏远他们。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像故事中的螃蟹一样,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讲评“螃蟹与青蛙”作文》一、作文题目分析“螃蟹与青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材料,通过螃蟹和青蛙的故事,引发人们对生活、成长、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思考。
材料中,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了青蛙,青蛙很热心地为螃蟹指路,告诉它只要一直向前走就能走出树林,到达河边。
然而,螃蟹却横着走,最终还是没有走出树林。
这个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立意。
首先,从螃蟹的角度来看,它虽然得到了青蛙的正确指引,但由于自身的行走方式与青蛙不同,导致无法按照青蛙的建议走出树林。
这可以引发我们对个体差异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特点,不能盲目地按照别人的方法去做事,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其次,从青蛙的角度来看,它虽然热心地为螃蟹指路,但却没有考虑到螃蟹的特殊情况,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给出建议。
这提醒我们在帮助他人时,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此外,这个故事还可以从沟通的角度进行分析。
螃蟹和青蛙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青蛙没有清楚地了解螃蟹的行走方式,螃蟹也没有向青蛙说明自己的特殊情况,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
二、学生作文常见问题1. 立意不准确部分学生在立意时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偏离了主题。
例如,有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了螃蟹的固执上,认为螃蟹应该听从青蛙的建议,而没有深入思考个体差异和沟通的问题;有的学生则将青蛙的行为解读为不负责任,没有看到青蛙热心帮助的一面。
2. 缺乏深度分析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只是简单地叙述了故事的情节,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例如,只是列举了螃蟹和青蛙的行为,而没有探讨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启示;或者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
3. 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生的作文结构混乱,没有清晰的脉络。
例如,开头没有明确的主题句,中间论述部分缺乏条理,结尾也没有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
讲评螃蟹与青蛙作文螃蟹与青蛙是两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属于不同的类别和种类。
这篇文章将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角度上对螃蟹与青蛙进行比较和评述。
一、外形特征螃蟹的身体呈扁平状,外壳坚硬,通常为红色、蓝色等,身体两侧有10条腿。
它的螯足十分发达,有着极强的夹持力,可以轻松捕食猎物或自卫。
而青蛙则呈圆润的身体,有四条腿,两个后腿强健有力,适合于跳跃。
它的皮肤湿润,有着吸收氧气的功能。
二、生活习性螃蟹一般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是典型的底栖动物。
它们喜欢在泥沙中挖洞避藏,白天不活动,夜晚出来觅食。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吃小鱼、小虾、贝类以及水草等。
而青蛙则主要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水域中。
青蛙是肉食性动物,以昆虫、蚯蚓等为食,同时也是传粉媒介之一,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生态角度螃蟹和青蛙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螃蟹常常被人们作为美味佳肴,因此,螃蟹的捕捞和养殖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然而,过度捕捞和破坏栖息地等因素使得螃蟹数量逐渐减少,需要人们加强保护。
而青蛙则是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对于控制昆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青蛙数量也逐渐减少,这对于生态平衡来说是一种威胁。
综上所述,螃蟹和青蛙在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态角度上存在一些差异。
对于这两种生物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应该加强对它们的观察和了解,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健康做出努力。
参考词汇:1. 螃蟹 - crab2. 淡水 - freshwater3. 海水 - saltwater4. 底栖动物 - benthic animal5. 杂食性动物 - omnivorous animal6. 肉食性动物 - carnivorous animal7. 捕捞 - fishing8. 养殖 - aquaculture9. 栖息地 - habitat10. 捕食者 - predator11. 昆虫 - insect12. 保护 - conservation13. 生物多样性 - biodiversity14. 生态平衡 - ecological balance。
《螃蟹的责备》作文指导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分析及例文】(以下为教师参考)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指导步骤:第一步:分析材料,完成表格内容。
谁做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螃蟹问路仍然迷路不结合自身实际青蛙指路受到指责没站在螃蟹的角度第二步:任选一个角度,把表格的内容写成一个完整连贯的叙述性句子.学生例句如下:从青蛙角度写成:青蛙为螃蟹指路,明知螃蟹横着走,却不站在螃蟹的角度为它指路,结果青蛙受到指责,螃蟹也没有找到路.从螃蟹角度写成:螃蟹向青蛙问路,青蛙明明是指向前方,而螃蟹却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为自己的“左边”便是别人的“前方",最终仍然找不到路。
曹清富老师下水作文警惕螃蟹及其他燕雀不会理解鸿鹄,蜩、学鸠不会理解鲲鹏,子兰不会认同屈原,秦桧不会认同岳飞,自然界、人类社会中这类形同冰炭、判如霄壤的物与人太多太多,不足为怪。
(议)现在,我奇怪于一只螃蟹。
奇怪于黄永玉的画作《螃蟹》及其解说:“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明确的说,是奇怪于螃蟹的奇怪,奇怪于螃蟹对人类的不理解不认同,同时,对这只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多了一些警惕。
(引用材料,提出观点)我警惕于横行霸道者的好心情。
荀子批评过螃蟹的浮躁,说它虽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身者。
更多的人鄙夷它的是横行霸道。
曹雪芹说它:“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元好问说它:“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
”螃蟹不自知其丑恶、丑陋,反而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就值得人们玩味与警惕了。
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社会上,坏人洋洋自得,好人郁郁寡欢的情况难道还少吗,能不警惕吗?能不反思吗?(议、联1)我警惕于以不正常为正常的是非标准。
自己横行霸道,就奇怪于责怪于别人的正道直行,甚至于将横行霸道定格于行道规范,我可以断定,你一介匍匐扁行的螃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可笑而不自量的。
因为正道直行的人怎么瞧得起你,怎么听从于你?然而,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社会,类似的以不正常为正常的事还少吗?甚至,把不正常作为正常的价值取向、是非标准的情况还少吗?前几年,你没有“三证”,就有可能被当作“三无人员”关押起来,有可能像孙志刚一样死于非命;现在,你如果没有本地户口又想在本地就读,就可能要交一笔数量不菲的择校费;你如果不是公职人员,生病住院,医药费就可能全部自个儿掏腰包。
不一而足。
人们已经习发为常,麻木不仁了。
但我以为这正是我们应该心有警惕,力图改变的。
关键的一条,是不能让“螃蟹”有太多的发言权,不能以“螃蟹”的是非标准作为人类的是非标准。
(办法)不然,我们有人性、人道、人心的人类可就遭罪了。
(联2)我警惕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逆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