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借阅记录(中山大学)
- 格式:pdf
- 大小:578.49 KB
- 文档页数:15
查询书馆借阅情况的操作流程图书馆作为学术和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
然而,借阅书籍后的归还时间和借阅记录对读者来说可能有些模糊。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自己的借阅情况,图书馆提供了查询借阅情况的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这一操作流程,以帮助读者顺利查询借阅情况。
1. 登录图书馆网站或应用要查询借阅情况,首先需要登录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或者应用。
许多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网站或者推出了专属的手机应用。
读者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或者手机等设备访问这些平台。
2. 进入个人账户在网站或者应用的首页,读者需要找到登录入口,并输入自己的个人账户信息进行登录。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该平台,可能需要进行注册并设置个人账户。
3. 寻找借阅记录入口登录成功后,读者需要在个人账户界面寻找与借阅相关的选项或标签。
通常,这些选项会以"借阅记录"、"我的借阅"、"借阅历史"等关键词来表示。
点击或选择该选项进入借阅记录页面。
4. 查询借阅记录在借阅记录页面,读者可以查看自己当前所借阅的书籍以及借阅的历史记录。
通常,每本书籍的借阅记录会显示借阅日期、截止日期和归还日期等信息。
读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借阅情况进行了解和管理。
5. 功能扩展除了基本的借阅记录查询功能,一些图书馆的网站或者应用还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扩展,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操作的便利性。
例如,一些图书馆提供了续借功能,读者可以在借阅记录页面直接进行续借操作,延长书籍的归还日期。
同时,还有一些图书馆推出了提醒服务,读者可以设置提醒方式,及时了解书籍借阅期限以避免超期和罚款等情况。
6. 其他方式查询如果读者不习惯使用图书馆网站或者应用查询借阅情况,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查询。
例如,一些图书馆设有自助查询终端,读者可以直接在图书馆内使用这些设备查询借阅情况。
此外,也可以通过与图书馆的职员进行沟通,由工作人员帮助查询借阅情况。
总结:通过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或者应用,读者可以方便地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
学生课外书籍借阅记录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们决定每学期记录学生的课外书籍借阅情况。
以下是我个人在过去一个学期内的书籍借阅记录:第一本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之一,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青年工人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钢铁的制作过程和严苛的工人生活。
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勤劳与毅力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对工人阶级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本书籍:《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也对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意境有了更多的认识。
第三本书籍:《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通过描写上层社会的浮华和虚伪,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
我被书中主人公盖茨比的追梦精神和对爱情的坚持所感动,也从中看到了社会现实的酸楚和无奈。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激发了我追求梦想的决心。
第四本书籍:《活着》这是一本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作者余华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触动写出了男主人公的一生。
通过描述各种家庭和社会的变故,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困苦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也让我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五本书籍:《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关于友情和救赎的小说,通过讲述两个阿富汗男孩的成长故事,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和心灵的摧残。
读完这本书,我对战争和人性之间的矛盾感到深思,也对友情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六本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本儿童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科学知识的普及,也有人文历史的介绍。
通过浏览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也开拓了我的视野。
第七本书籍:《小王子》这是一本经典的童话故事,以小王子与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对话为线索,表达了对人类浮躁、功利的批判和对纯真、真实的追求。
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使用辦法97.06.18本校96學年度第8次行政會議修訂通過第一條宗旨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達成配合教學、支援研究之目標,並開放校外人士分享館藏資源,特訂定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使用辦法( 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開放時間一、本館開放時間依本校行事曆訂定之。
二、館藏陳覽區開放時間原則如下:開學期間:週一至五:8:00至22:30。
放假日:9:00至17:00。
暑假期間:週一至週六:9:00至17:00。
週日閉館。
寒假期間:依本校辦公時間開放。
三、依政府規定應放假之紀念日,或宣佈應放假、停止上班日,本館亦不開放。
上列開放時間如有變更,由本館事先公告之。
第三條進館閱覽一、進入本館應具備本館認可之進館有效證件,或持附有本人照片之個人證件換取臨時閱覽證。
二、進館有效證件如下:校內讀者:(一)本校學生(含交換學生):學生證。
(二)教職員工:教職員工服務證。
(三)教職員工眷屬:教職員工眷屬借書副卡。
(四)兼任教師:檢附聘書(函)影本及單位主管保證申請核發之借書證。
(五)約聘或短期研究人員:檢附相關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保證申請核發之借書證。
校外人士:(一)貴賓:對本校有特殊貢獻或定額捐贈之個人或團體成員,所獲贈之「貴賓證」。
(二)校友:本校畢業之校友、退休或離職員工憑申請核發之「閱覽證」、「校友借書證」。
(三)學員:推廣教育及學分班上課或結業學員憑貼有條碼之上課證或換取「臨時閱覽證」。
(四)館際互借單位讀者:憑相互認證或交換之本館借書證。
(五)一般民眾:憑申請之「閱覽證」、「圖書館之友借書證」,或憑個人有效身分證件換取「臨時閱覽證」進館;離館時應換回個人身分證件,否則本館不負證件保管責任。
(六)申請效期二年之「閱覽證」須繳交辦證費新台幣200元。
第四條館藏陳覽一、館藏之特藏資料、參考工具書、學位論文、現期及合訂本期刊、統計資料、視聽資料、縮影資料等僅供在館內參閱;其他一般圖書可供憑證借出館外。
学校图书室借阅制度一、借阅资格1. 学校图书室的借阅资格仅限于本校师生及教职工,外校人员无借阅权。
2. 在借前,读者必须办理借阅证,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二、借阅流程1. 请读者在进入图书室前储存手机,并将其关闭或置于静音状态,以避免影响他人阅读。
2. 读者可通过图书室内自助借还机自行检索所需借阅书籍。
3. 选择所需书籍后,将借阅证和书籍到值班员处进行放行。
4. 借阅期限为30天,逾期将会受到相关处罚。
三、借阅期限1. 学生借阅期限为30天,教职工借阅期限为60天。
2. 如需续借,请提前在借期满前3天内办理续借手续,每次最多可续借一次,并需要书籍没有被其他读者预约。
四、保管责任1. 借阅证的使用者需自己妥善保管,并对其所借图书的安全负责。
2. 出借的图书,借阅者需按时归还并保持图书的完好无损。
对丢失或损坏的图书,需要按照图书价格进行赔偿。
五、逾期处理1. 凡超过借阅期限未归还书籍的,将按照每天0.5元的标准收取逾期费用,并在逾期还书后才可继续借阅图书。
2. 逾期还书超过30天的,将无法再次办理借阅手续,需缴纳全部逾期费用并赔偿丢失或损坏图书的费用。
六、图书室行为准则1. 图书室内严禁大声喧哗、打闹,保持安静的阅读环境。
2. 禁止在图书室内吃东西,为了保持图书的干净整洁,饮料、食品等不能带入图书室。
3. 图书室内禁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影响他人的阅读。
七、预约借阅1. 如需阅读指定书籍,可以提前3天进行书籍的预约。
2. 预约读者在图书馆预约室领取预约号,随后书籍将会在预约成功后一周内保留。
八、信息管理1. 图书室将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整理和统计,如发现有人违反借阅制度,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2. 图书室借阅制度有任何变动,将通过校园通知或图书室公告进行通知。
以上是学校图书室的借阅制度,旨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健全借阅管理制度,希望各位读者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图书室的秩序。
学校图书室借阅制度(2)是指学生或教职工可以使用图书室的图书资源进行借阅的规定和要求。
[摘要]综合利用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史和广东省档案馆收藏的中山大学档案,再现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变化抗日战争[分类号]G259.29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纪实李卓(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1馆藏发展概况1927年,顾颉刚为中山大学制定搜求图书计划,并亲赴江浙购得文献约12万册。
以此为基础,至1936年,中大馆藏书计有271862册,在高校图书馆中仅次于燕京大学的285083册和清华大学的279363册[1]。
抗战八年,日军轰炸、劫掠等野蛮行径给中大馆造成巨大藏书损失。
《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报告(民国三十七年度)》(简称《工作报告》)统计了民国二十六年度至民国三十三年度(中缺民国三十年度、民国三十二年度)馆藏量。
表1中大抗战期间馆藏图书统计表(单位:册)备注:年度统计以当年7月至下年6月为限。
由表1可知,抗战期间,中大馆损失图书175750册,杂志89079册,计264829册。
2馆藏发展分析抗战期间,中大校址两次被占,藏书散佚严重。
迁校澄江及坪石期间,图书馆同仁尽力搜求藏书。
抗战结束后,图书馆主任杜定友回收散佚图书,追查战前存港藏书,追讨日本劫掠文献,尽力挽回损失。
2.1战前移存烽火连天岁月,中大能保存相当数量图书,与图书馆同仁付出诸多艰辛、积极转存抢运密不可分。
《工作报告(民国二十七年度)》指出:本馆自上年度起即奉命将珍贵图书320箱移存校内安全地点,至本年1月即将一部分善本书碑帖等199箱(医学院图书27箱)先行迁运香港,其余148箱暂存校内。
及至广州事变突然发生,本馆同人昼夜赶装,在三日内加装63箱,连存校者共计221箱,随校西迁。
档案《国立中山大学各学院移存九龙仓图书仪器清单》列出抗战前各院系移存香港的图书设备数量:“文科研究所甲骨铜器字画书籍24箱,教育研究所仪器图书21箱,图书馆图书172箱,医学院图书馆图书27箱,地理图书图表3箱,文学院图书4箱[2]。
图书借阅规则1.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各类学生凭本人校园卡借书,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不得重复领取,不得使用他人证件。
2.可借阅中外文书不超过10册,借期60天,可续借一次,续借期不超过30天。
应还书籍如有他人预约在先,则不能续借。
3.借书时间为周一~周日(8:00~22:30),劳动节、国庆、春节等特殊节假日另行通知。
4.读者可跨校区借阅图书。
5.续借:1.1) 读者可在图书到期前续借一次,续借日期不超过30天。
当天借阅的图书不能当天续借。
2.2) 可在总服务台或网上办理图书续借手续,网上办理请登录OPAC。
3.3) 凡有逾期图书不得再办理续借手续。
4.4) 已被预约图书不能续借。
6.特藏、期刊一律不外借。
7.读者损坏文献,根据文献被损程度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如下:0.1) 书名页损坏或在其它页面乱涂乱画按书价1/3赔偿。
1.2) 随书光盘损坏,按书价的5倍赔偿。
2.3) 书籍如损坏严重,必须赔偿原书,并缴纳图书加工费20元;无法赔偿原书者承担遗失文献赔偿责任。
8.读者遗失文献,需及时向图书馆报告,并提倡购买原文献赔偿,加收文献加工费20元。
如无法购买到原文献,则按文献的当前价值赔偿。
赔偿标准:原文献价格×赔偿系数+20元(文献加工费)。
其中,赔偿系数按照文献出版年代设置,具体见下表。
文献赔偿系数标准9.外借图书请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若有图书逾期未还,则图书馆停止提供外借服务,并督促读者熟悉和遵守图书馆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文献资源利用道德规范。
0.1) 借阅图书逾期在30天以内,读者需温习“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利用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并在馆内通过温习测试题30题,图书馆同时恢复提供图书外借服务。
1.2) 借阅图书逾期超过30天,不足60天,读者需温习“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利用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并在馆内通过温习测试题50题,图书馆在读者借阅逾期天数的二分之一天数之后恢复提供图书外借服务。
南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图书馆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于1982年落成,2004年扩建,藏书之多为其他分馆不及,无论是参考工具书,还是国外原著,这里都能找到你希望找到的专业用书。
图书外借为60天,续借1次30天。
如果逾期不还按逾期天数的多少做数量不等的测试题,如果逾期天数较多,图书馆还有可能停止提供外借服务一段时间。
以下是总馆的开放时间以及藏书分布:一楼设有总服务台,受理馆际、校区互借申请;续借、书证注册、挂失等,配置92台电脑,提供各种电子资源以及多媒体光盘计算机阅览服务(首次使用须在服务台开通账户)。
另外配置12台终端,供读者查询馆藏书目。
一楼及其夹层书库主要收藏参考工具书及最近新书,设有阅览座位212席,玻璃长廊阅览座位16席。
二楼及其夹层书库主要收藏现期、过期期刊、报纸,共设有阅览座位376席。
三楼设有外国文献馆、人文科学馆、社会科学馆、哲学馆、自然科学馆、外文理科图书、岩波书店日文赠书等。
三楼书籍均可外借,共设有阅览座位380席。
四楼设有台湾文献馆、保存本阅览厅、特藏厅、校史文献室、商衍鎏、商承祚纪念室、陈寅恪纪念室、李新魁纪念室、戴镏龄纪念室、梁方仲纪念室、安志敏纪念室。
阅览厅、特藏厅以及各纪念室书籍均不外借,共设有阅览座位192席。
另外,四楼还有数字化实验室,但该实验室不对外服务。
五楼设有邹鲁校长纪念厅、珍藏馆、民国珍藏馆、聚珍厅以及举办读者教育与培训,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活动的聚贤厅。
同学们上自习可以去图书馆,内设有空调及纯净水取水处,同时去图书馆的同学比较多,特别是考试的前一段时间,建议同学们早去。
另外,图书馆的规定是不允许占位,为避免因占位而产生的矛盾,建议同学们自己过去。
图书馆各馆藏开放时间:教学楼第一教学楼(一教):整栋教学楼有大小教室50多间,其中包括多功能教室数间,共可容纳学生4000多人,位于荣光堂旁,正对中轴线大草坪,距离宿舍较近。
因此,即使大部分课室没有空调,一教也拥有较多的人气。
图书馆借阅记录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是一个无价的宝库,它以微妙的方式连接着每一位读者和每一本著作。
借阅记录,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知识和心灵碰撞的火花。
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读者的热情和追求。
有的读者为了研究某一领域的知识,借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有的读者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选择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还有的读者对历史充满了好奇,他们选择借阅历史类的书籍。
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它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读者和作者。
通过借阅书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借阅记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
有的读者喜欢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有的读者则喜欢慢慢品味;有的读者喜欢在白天阅读,有的读者则更喜欢在夜晚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这些阅读习惯和喜好,都是读者个性的体现。
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也是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每一本被借阅的书都承载着读者的期待和热情。
这些借阅记录,正是对知识传承和尊重的见证。
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不仅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互动记录,更是读者与知识、心灵与思想的交流媒介。
每一本被借阅的书都是一段旅程的开始,每一个借阅的读者都是一位探索者。
在这个知识的海洋中,我们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本“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当今的高科技社会,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基于嵌入式人脸识别的借阅系统设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借阅效率,也提升了借阅安全性。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高校图书馆借阅系统的设计。
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将人脸识别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的技术。
它通过在嵌入式系统中集成高性能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对人脸的快速、准确识别。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图书馆借阅系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务于读者。
人脸采集模块:在图书馆的各个入口设置摄像头,捕捉进馆读者的面部信息,并将其采集到系统中。
中山大学图书馆推行借书数量无上限的现实解读在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逐渐走弱的大环境下,有着海量藏书的中山大学图书馆推行借书数量无上限的新规,并通过缩短借阅限期的方式来规避借阅紧张。
通过分析,笔者指出,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藏书结构、增加开放时间、合理制定借阅限期、提高借阅数量、引导使用电子书籍等方式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關键词:高校图书馆借阅无上限藏书结构借阅紧张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山大学图书馆从这天起,正式实施外借图书数量无上限的措施。
全国范围内,推行“无限量借书制”的高校至今寥寥无几,在广东,中大此举也是首创。
借书数量无上限的出发点,当是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借阅需求,而服务于读者也是所有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第一要义。
一项新政策的推行,无疑是要经过慎重考虑和详细讨论的;中大推行借书数量无上限,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解读到很多东西。
1 中大推行借书数量无上限的现实背景1.1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萎靡不振。
我们先来看一组广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数据,见下表[1]: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校图书馆的借阅量每况愈下,持续走低。
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电子阅读的逐渐普及和兴起,藏书结构不完善导致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功利性阅读的社会氛围导致的阅读兴趣降低,特别是深阅读的兴趣降低,等等。
中大的程焕文馆长在接收采访时也说了推行借书数量无上限的目的是“希望借阅量会大幅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高校图书馆借阅趋势逐渐走弱的基本情况。
1.2 中大藏书量丰富。
据程焕文馆长所言,中大有五六百万藏书,推行借书数量无上限的新规,没有问题。
这种回答显示了中大的底气:藏书量丰富。
重点大学在经费预算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有着先天的优势,因而每年在图书馆上的投入也要比普通高校的图书馆更充裕;中大图书馆于1924年随着建校伊始,历史悠久,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藏书也是数量巨大;高起点,高投入,保证了中大藏书量得无比丰富。
我的学校书馆借阅记录每次踏入学校的图书馆,我总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
在这个安静而神圣的地方,我度过了许多愉快而充实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借阅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记录着我不断探索和成长的学习足迹。
高中的第一年,我怀着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心情第一次踏入图书馆。
那时,我对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感兴趣,希望能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我翻阅了数不清的书架,最终选择了一本关于艺术史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高中的第二年,我开始对科学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书馆成为了我探索科学世界的重要场所。
我借阅了不少与物理学和化学有关的书籍。
其中一本《宇宙的奥秘》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通过阅读,我开始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未来发展。
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让我对科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高中的最后一年,备战高考的压力逐渐增大。
然而,我依然没有停止阅读的脚步,反而增加了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一本《红楼梦》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通过阅读这本经典之作,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也深刻理解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进入大学后,我对专业领域的学习更加深入,图书馆成为了我的重要学习场所。
在大学的第一学期,我借阅了一本关于计算机编程的书籍。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编程语言和技术,对于我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图书馆的资源,我准确地找到了我所需要的资料,为我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的第二学期,我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领域,我借阅了一系列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其中一本《人性的弱点》让我对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理论丰富,而且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我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为了找到相关的参考文献,我深入图书馆的学术资源。
通过借阅各种期刊和学术论文,我准确找到了我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流程
一、登录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联合目录,检索需要借阅的图书。
二、返回检索结果,确认本图书馆没有收藏此图书。
三、点击书名进入详细页面。
三、点击右上角的“广州地区高校馆际互借服务”链接。
填写个人信息,选择馆藏学校(从哪所学校借书)。
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
四、请求提交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与对方图书馆联系办理借书事宜。
图书到馆后,我馆工作人员会与读者联系前来取书。
五、注意事项:
1、馆际互借原则上以解决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为主,并在本校图书馆缺藏的情况下进行。
2、馆际互借的范围:仅限于流通的中、外文普通图书;参考书、工具书、古籍、期刊、学位论文等不外借文献暂不纳入馆际互借的范围。
3、借阅数量及期限:每个读者可通过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借阅5册图书。
借书期限为30天。
4、响应时间:借出馆在收到馆际互借请求后的2个工作日内反馈确认信息,并在确认后的5个工作日内寄出图书。
5、费用:本交师生免费。
中大图书馆免费下载图书索引指南1、点中大图书馆后出现如下界面
2、点开期刊(黑色圈圈那里)后出现如下界面
3、点击西文期刊(或中文期刊)(黑色圈圈那里),
出现如下界面
4、点击(左边导航下的)免费网络资源(黑色圈圈
那里)出现如下界面
5、点击免费电子图书(黑色圈圈那里)后出现如下
界面
然后向下找到
6、点Health Medicine(黑色圈圈那里), 这里就是免费的书了,免费时间上面有写,想下载哪本就点开,举例,点开书后出现如下界面
7、要下载就点右上角的蓝色的Download Free PDF
(黑色圈圈那里)后出现如下界面
8、点最下面的Download as Guest(客户下载)(黑
色圈圈那里)后出现如下界面
9、最后填写邮箱,两个YES那里划勾(黑色圈圈那
里),然后点黑色的框Continue(继续),选择下载到你放的地方就行了,是PDF格式的,很快就下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