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2.40 KB
- 文档页数:5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4ZB010课程名称(中文):视听语言课程名称(英文):visual and audio language学分:2 总学时:36 实验学时:12适应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概论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业课程,是影视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使用影视语言的能力方面而设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影视语言的基本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视听语言》所阐明的内容,作为影视语言基础性,语法性的知识,对于学生影视语言知识的架构的建立和影视知识体系的建成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其内容大都浅显易懂,对学生的影视创作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概论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使同学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2、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是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影视艺术形成感性的认知,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历史发展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1、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2、视听语言与造型语言的异同3、视听语言的特点视听语言的发展历史及其流派课时:4课时第一章影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是学生明白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之间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主要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景别景深与焦距角度构图色彩和色调光线视点教学要求:了解画面造型语言的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语言的叙事和表意作用,理解景别的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色彩控制,光线控制,。
教学课时:16课时第二章声音声音的概述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声画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声音的时空属性,声音在影视创作中得重要作用,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音响音乐的功能声画结合的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声音在叙事和抒情上的作用,使用声音塑造空间,使用声音灵活调动时空,使用声音推动叙事,烘托气氛,营造氛围,通过声画关系的艺术处理,形成独特的视听艺术效果。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讲授视听基本要素,学生能够理解镜头分切、轴线、场面调度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
视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讲授蒙太奇的原理及其理论,使学生对动态影像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并逐步养成使用镜头叙述思想与内容的习惯;
4.通过讲授剪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影视剪辑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理解剪辑的重要性;
5.通过讲授影视声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声音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对画面、音乐、声效的综合处理,获得综合运用视听手段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浩岚.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2.陆邵阳.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o
3.主要参考书
1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4.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视听语言/Audiovisual language二、课程代码162Y031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四、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五、学时/学分32/ 2六、先修课程动画概论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并能驾御分镜头台本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任务与要求:了解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电影视听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达到能够灵活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要求。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8课时)了解:视听语言的含义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重点内容: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教学难点: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影像(8课时)了解:动画影像的形成理解:镜头掌握: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重点内容:动画影像的形成教学难点: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第三章声音(8课时)了解:声音概论理解:电影声音元素掌握:电影声音的制作重点内容:电影声音元素教学难点:电影声音的制作第四章剪辑(8课时)了解:剪辑概论理解:轴线掌握: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重点内容:剪辑概论教学难点: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九、考核方式考试题型构成: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分析70%,镜头组接形式30%。
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十、学时分配及进度安排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一)使用教材[中国]殷俊、王平编著《动画视听语言》(第1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一)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聂欣如编著《动画剪辑》(第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01月十二、其他说明课程结束后学生作业A4打印保存。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导言视听语言教学是现代语言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通过结合视听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视听语言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份视听语言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旨在帮助教育从业者更好地开展视听语言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通过视听材料的使用,训练学生对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包括对不同语速、语调、口音的适应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观看与听取大量的英语对话,帮助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并能够流利地运用到口语交流中。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观看不同的视听材料,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频材料:选择丰富多样的音频材料,包括录音、广播、对话、音乐等,涵盖各个语言能力的培养。
2. 视频材料: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频材料,包括纪录片、电影片段、新闻报道、演讲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配套教材:选择与视听材料相匹配的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1. 前期准备:教师应提前预习所用材料,并准备相关问题和练习,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听力训练:通过听取对话、讲座、新闻等视听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暂停、反复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
3. 口语表达:通过观看对话、演讲等视频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模仿和表达练习,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文化意识培养:通过观看与听取与英语国家相关的视听材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评估方法1. 听力测试:采用听力题形式,通过听取音频材料,测试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2. 口语考核: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测试他们在口语交流中的流利程度和语法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话、演讲等形式进行评估。
3. 写作能力评估:通过学生对视听材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进行写作评估。
视听语言课程大纲第一部分:介绍视听语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的认知。
以下是该课程的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不同语音和口音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包括听到并理解口语表达中的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并通过听说练习提高他们对新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处理视听材料,并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听力练习:a. 听取不同语音和口音的录音材料,并进行相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b. 听取不同主题和语境下的对话和演讲,并进行听力理解练习。
c. 听取新闻报道、广播节目和其他真实语言环境中的材料,以培养学生对实际语言使用的理解能力。
2. 口语练习:a. 进行口语练习,包括日常对话、辩论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 练习口语语音和语调,帮助学生准确地发音和表达感情。
c. 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以增强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单词和词汇:a. 教授、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包括常见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b. 帮助学生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词汇应用,并进行相关的听说练习。
4. 学习策略:a.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处理视听材料,包括提取关键信息、预测内容、记笔记和总结归纳。
b. 提供学习资源和技巧,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
第四部分: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参与程度,包括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和词汇练习等方面。
2. 听力测试:通过给学生播放录音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以评估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口语测试:给学生提供话题并要求他们进行口头表达,以评估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准确性。
4. 词汇测试:以写作或口语形式进行词汇测试,以评估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应用能力。
《视听语言》大纲课程名称:视听语言课程编号: 09310011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总学时数:36 学分数: 2一、教学目的《视听语言》是专业限选课,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学习,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艺术设计,能熟练的制作分镜头剧本,从而更好的体现视听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教学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视听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视听语言的方法,以及视听语言创意构思。
在现代社会中视听语言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制作动画前期方式,培养良好审美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够独立完成影片的前期制作。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采用讲授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课堂理论与实际制作结合,偏重实际制作试验的方式授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指定的各教学单元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制作体验、教师的现场辅导、示范及作业讲评,强化与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为随堂考察,是对学生的学习课程、作业过程的考察及作业成果的考核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平时成绩占60%,结课作业占40%。
三、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1.溯源:绘画和演出2.视听元素第二章1.景别2.角度3.镜头空间4.运动第三章1.轴线2.总角度3.场面调度和视听角度4.给予调度的剪辑第四章1.蒙太奇的感念、形成和类别2.蒙太奇的应用和类别3.蒙太奇的剪辑第五章1.镜头目的2.视点3.镜头组合与空间4.镜头组合与时间5.剪辑的影响第六章1.对话段落2.动作段落3.心里段落4.场面段落5.时空段落第七章1.声音的基本构成2.视听语言中声音的类别3.视听关系4.视听叙事中的声音创作手段四、学时分配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此课程是《运动规律》的延伸,意在使学生掌握影片前期制作。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参考书:《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苏牧《视听语言基础》广播电视艺术系列教材邹建《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北京电影出版社孙立《动画影片视听语言》重庆大学出版社赵前。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在理论讲解中,讲师会详细介绍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像创作的基本原理。
在案例分析中,讲师会选取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亲自参与影像创作过程,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视听语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影像___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
课程主要介绍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
通过对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该课程重点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帮助学生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在本课程中,我们采用了传统授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影视语言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也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实践运用视听语言中各个要素,并通过有效的组合和运用,理解视听语言的应用特点。
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我们展示了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
此外,我们也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采用了传统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对影视的产生和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使概念讲述更加清晰透彻。
对于运用性问题,如景别、运动镜头、色彩与光效等的运用,我们采用了项目驱动和探究式研究的方式。
在课前布置任务后,小组讨论其应用,并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评价,锻炼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也将“翻转”带入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们的研究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 引言教学大纲是指向学生提供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的重要文件。
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一套完整、有序的视听语言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取得持续进步。
2. 课程目标2.1 开展视听语言能力培养2.2 提高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水平2.3 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理解3. 教学内容3.1 听力训练3.1.1 基础听力技巧的学习与练习3.1.2 掌握听力题型解答技巧3.1.3 听力材料包括各种真实场景的对话和听力材料,涵盖不同主题和语境3.2 口语表达3.2.1 发音与语音语调的练习3.2.2 基本口语交际技巧的学习与模仿3.2.3 口语练习,包括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3.3 文化与语言背景3.3.1 学习各种文化与语言背景下的视听材料,如电影、音乐、纪录片等3.3.2 分析与讨论视听材料中的文化和语言现象4. 学习要求4.1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表达4.2 学生应按时完成听力和口语练习,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4.3 学生应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总结和预习4.4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5. 评估方式5.1 日常听力和口语练习表现评估5.2 各单元末实施听力和口语测试5.3 期末实施综合听力和口语考试6. 教学计划6.1 第一单元:基础听力技巧训练6.1.1 听辨声音与重音练习6.1.2 数字、日期、时间的听力训练6.1.3 听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6.2 第二单元:口语表达训练6.2.1 基本问答句型练习6.2.2 社交场景下的口语模仿练习6.2.3 辩论与演讲训练6.3 第三单元: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6.3.1 视听材料分析与讨论6.3.2 电影、音乐、纪录片欣赏与解读6.3.3 跨文化对比与交流练习7. 教学资源7.1 听力材料:录音机、视频播放器、电脑等7.2 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卡、辩论赛题、演讲稿等7.3 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电影、音乐、纪录片等视听材料8. 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8.2 学生和教师之间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和沟通8.3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并进行总结评估9. 结论本教学大纲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视听语言教学计划,涵盖基本听力技巧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212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影视传播学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在视觉、听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目标2:采用影视作品为教学实例,培养学生对视听艺术的认知和解读分析影视作品的能力;目标3:通过学生对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理解,达到能够初步进行影视作品创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该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影视作品为辅,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观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第二节声画关系第一节剪辑的概念第三节长镜头 2 0 0 2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战2 0 0 2舰波将金号》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0 2 0 2 5 第五章场面调度第一节场面调度概念 2 0 0 2第二节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 2 0 0 2第三节场面调度的美学观念 2 0 0 2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罗生2 0 0 2门》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0 2 0 2 合计40 8 0 48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第一节电影的历史第二节电影的拍摄原理(成像、帧、镜头)第三节视听语言主要构成元素(视觉、听觉)第二章视觉元素——画面构成第一节画面构图及画面元素第二节景别与角度第三节焦距第四节运动摄影第五节灯光与色彩第六节影视作品分析《新世界》、《无间道》第七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第三章听觉元素第一节听觉元素分类:语言、音乐、音响第二节声画关系第三节分析影片《鸟人》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第四章视听语言的剪辑第一节剪辑的概念第二节蒙太奇段落的剪辑第三节长镜头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战舰波将金号》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第五章场面调度第一节场面调度概念第二节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第三节场面调度的美学观念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罗生门》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黑体,小四号字)本课程所采用考核方法为论文,分数值计算为出勤10%+平时作业40%+期末论文50%。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影视传播学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在视觉、听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
目标2:采用影视作品为教学实例,培养学生对视听艺术的认知和解读分析影视作品的能力;
目标3:通过学生对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理解,达到能够初步进行影视作品创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该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影视作品为辅,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观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第二节声画关系
第一节剪辑的概念
第三节长镜头 2 0 0 2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战
2 0 0 2
舰波将金号》
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2 0 0 2 5 第五章场面调度
第一节场面调度概念 2 0 0 2
第二节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 2 0 0 2
第三节场面调度的美学观念 2 0 0 2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罗生
2 0 0 2
门》
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2 0 0 2 合计48 0 0 48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电影的历史
第二节电影的拍摄原理(成像、帧、镜头)
第三节视听语言主要构成元素(视觉、听觉)
第二章视觉元素——画面构成
第一节画面构图及画面元素
第二节景别与角度
第三节焦距
第四节运动摄影
第五节灯光与色彩
第六节影视作品分析《新世界》、《无间道》
第七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第三章听觉元素
第一节听觉元素分类:语言、音乐、音响
第二节声画关系
第三节分析影片《鸟人》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第四章视听语言的剪辑
第一节剪辑的概念
第二节蒙太奇段落的剪辑
第三节长镜头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战舰波将金号》
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第五章场面调度
第一节场面调度概念
第二节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
第三节场面调度的美学观念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罗生门》
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黑体,小四号字)
本课程所采用考核方法为论文,分数值计算为出勤10%+平时作业40%+期末论文50%。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邵清风,李骏.《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版
[2] 李晋林.《视听语言拉片实训教材》.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1年版
[3] 冤金戈.《影视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执笔人:任伯杰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