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0.03 MB
- 文档页数:29
小升初必备技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综合全解
考点梳理
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例如,说明书、地图、列车时刻表、数据表格、目录、图解文字等,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阅读方法:
1.抓题目。
题目是文本内容最精要的概括,对题目的正确把握,有利于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
2.画重点。
有些非连续性文本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的,内容具有多、杂、乱的特点,展开阅读时,可以用勾画的方法找出和问题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3.理信息。
对于已经得到的信息,我们要进行简单的整理,能够有一定的条理,便于自己使用或解答问题。
4.得结论。
对信息进行简单归纳、提炼、概括,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阅读才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考点点拨
★特别提示
阅读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区别
两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阅读连续性文本主要目的是理解与运用,为阅读而学习。
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目的为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它的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
和评价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五、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忆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特点和类型,引入主题。
(指向目标1)1.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老师乘坐地铁的线路。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在老师指导下小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事情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的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它虽然也是由内容相关的语言文字和各种图形、表格等组成,但前后内容不是按事情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补充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非连续性文本。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直观简明、图文结合,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价值高等。
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驳老师提出的观点。
1.同学们,今天卢老师要到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听课。
为了避免堵车,绿色出行,我打算从学校出发,坐地铁前往。
该怎样选择最佳线路呢?卢老师上网查了一下成都市地铁线路图,找出了学校和东城根街小学的位置。
出示地图,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卢老师该怎样乘坐地铁吗?2.像地图、表格、图表等,和我们平时学习的大部分文章长得不一样,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指导学生小结。
3.同学们还阅读过哪些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呢?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几个非连续性文本。
总结:小学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有:表格、指引图表、票据、说明书。
4.你喜欢阅读这一类文本吗?它有哪些让你喜欢的特点呢?抽学生发言后,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5.有些同学觉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没要必要花时间去认真阅读这种文本。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6.教师总结,引入复习重点:非连续性文本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实用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
所以对于现代小学生而言,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结论,是我们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下面我们就按照表格、指引图表、能够看图思考,正确表达,说清地铁上下站和换乘方法。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1. 引言1.1 什么是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是指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非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说明、图表等)时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信息呈现不连贯、不连续的文本形式,需要读者通过逻辑推理和上下文理解来进行综合把握。
小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常会遇到理解困难、无法准确把握信息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种文本形式来获取信息。
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处理非连续性文本,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处理非连续性文本的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正文2.1 如何进行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是指引学生在阅读不连贯或非线性的文本时,能够有效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进行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1. 提前了解文本特点: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前,教师应该提前阅读文本,了解其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
2. 引导学生建立框架:在阅读非连贯文本时,引导学生建立逻辑框架或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文本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力。
3. 鼓励多角度思考:非连续性文本常常需要学生跳跃阅读和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 组织讨论和分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交流思维,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
5. 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更乐意参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主要针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广告、说明书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必要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
2.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其阅读策略。
2.培养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连续性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如图表、广告、说明书等。
2.制作PPT,展示非连续性文本的案例及阅读方法。
3.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非连续性文本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准备好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尝试从中获取和整合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阅读课复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复习非连续性文本,掌握常见的题型和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三种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题型和方法。
2.提升学生筛选、整合和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题型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回顾1.交代本节课复习内容,明确复习要求(1)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2)这节课主要是复习非连续性文本,掌握常见的题型和方法。
2.回顾相关内容(1)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有这么几种题型:文字类、图文类、图表类(2)解题方法:●审清题意,圈画关键词;●读懂文字,看懂图意、图表,梳理信息;●准确表达,力求全面,语言简洁。
二、练习与实践1. 文字类爱华小学的同学通过网上搜集资料的方式对端午节的起源进行了探究。
他们发现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虽然说法很多,但大多数却有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三则资料,探究三种说法中的共同之处(至少写出两点)。
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去职流放。
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侵略,悲愤交加,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源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人,他衷心辅佐吴王,却遭奸臣陷害,被吴王逼令自刎而死,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公元23—220年)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探究结果(探究结果:端午节的由来虽然说法不一,但都是为了纪念具有美好品质的历史人物;故事都发生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三个主人公都在这一天投江。
“非连续文本”六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非连续文本”的含义与试题类型。
2、结合生活情景,总结归纳出解答“非连续文本”试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产生对生活中“非连续文本”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方法解决。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31.同学们,老师最近要到新闸中心小学听课,为了节省时间我准备开车去,可是啊,老师不知道去新闸中心小学的的最佳路径,就上网查了一下我们常州市的地图,找出了新闸中心小学的位置。
【出示地图】。
2.同学们,在地图上老师已经将我们学校和新闸中心小学的位置标注出来了,你能告诉我怎样快速的到达新闸中心小学吗?先观察并思考一下,谁愿意上台来对着地图来划一划,说一说。
3.请两名同学上台交流,其他同学作为评委进行评价。
(只要对都可以,教师引导到路程短、路况好。
)评价:老师很认同刚刚两位同学的线路,看来我们班级的同学个个都是“活导航”啊,下次可以看地图给爸爸妈妈指路了。
4.同学们,象地图、表格、图表等,阅读的角度说,我们给它一个专门的名称:非连续性文本【板书:非连续性文本】。
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学生要能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素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同学们,以前阅读过这样类型的资料吗?其实很有趣,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非连续性文本”方面的话题。
二、结合生活、提炼方法。
(一)提取信息31. 同学们,我们常州这几年旅游项目开发得不错,就在我们新区有个闻名的旅游地,知道是哪儿吗?【出示:恐龙园的图片】你去游玩过吗?玩了哪些项目?再过几天是五一劳动节,张老师想陪女儿去常州的中华恐龙园去玩玩,既然你们去游玩过那你们愿意做张老师的小导游吗?2.去之前张老师可是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她找出了常州今年五一假期的天气情况。
【出示:天气预报图片】,你从天气预报中觉得哪一天张老师去恐龙园比较合适,为什么呢?3.学生汇报:(晴雨、气温、风力等角度)4.总结:看来同学们选的日子真不错,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同学们,我们拿到一份材料,就要学会筛选信息,要从大量材料中提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