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26
6、毛泽东词二首一、文体:词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达到全盛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的分类:①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②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三叠、四叠;③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二、基础知识1、注音橘.子洲()天堑.( )百舸.()峥嵘..()2、形近字墙壁.( )和氏璧.()竭.尽全力()遏.制()寥.廓()廖.姓( )谬.论()杀戮.( )戳.穿()未雨绸缪..()风樯.()吝啬.()竞.赛( )竟.然( )稠.密( )风流倜傥..( )3、近义词【扼制遏制遏止】重点在“制"和“止”的区别上扼制:抑制、控制,主语一般是人,是人为地去压制、抑制.如:扼制心中的怒火。
遏制:制止,去阻止,使不再发展,指的是一个阻止的过程,强调控制,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它事物,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遏制了房价飞速上涨的势头。
遏止:用力阻止,强调用外力阻止,强行阻止,是已经阻止,指的是一个结果。
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三、默写1、《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四、主要内容1、《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展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表达出昂扬的革命激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2、《水调歌头·游泳》抒写了畅游长江的愉快心情,描绘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构想中的三峡工程.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现实和理想、神话和生活统一起来,勾画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壮美前景,抒发了作者气壮山河的宏伟理想和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精神。
陈情表一、读文本,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课后注释)1.险衅:__________。
险,________。
衅,________。
2.夙遭闵凶:夙,________。
闵凶,______________。
3.见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门衰祚薄: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夙婴疾病: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逮奉圣朝:逮,________。
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察臣孝廉: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猥以微贱: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具以表闻: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逋慢:__________________。
逋,__________________。
慢,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
笃,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矜育:__________________。
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矜名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矜,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过蒙拔擢:拔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区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矜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知识点包括:必修一:1. 古代文学知识:古代文学的概念、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等;2. 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3. 现代文学知识: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等;4. 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郁达夫的《简爱》等;5. 诗歌的形式与鉴赏: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形式、诗歌鉴赏常用方法等;6. 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搭配、修辞手法等。
必修二:1. 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作品的理解与鉴赏等;2. 古诗文的鉴赏与欣赏:唐诗宋词的欣赏、古文选读等;3. 现代诗歌的鉴赏与欣赏: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的名家及其作品等;4. 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等;5. 文学常识: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作品及其作者、文学批评方法等;6. 阅读与写作:阅读的方法、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等。
必修三:1.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古代诗歌的特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等;2.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发展史、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等;3. 古代戏剧的鉴赏:古代戏剧的发展史、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名家及其作品等;4.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等;5. 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等。
必修四:1. 古代诗词的鉴赏: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诗词鉴赏的常用方法等;2.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散文鉴赏的常用方法等;3. 古代戏剧的鉴赏: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戏剧鉴赏的常用方法等;4.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等;5. 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的背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批评方法等。
语文高中所有课本语文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贯穿了整个学业生涯,为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下面将按照学期和阶段,介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和特点。
一、高一语文课本高一语文课本主要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方法和古文名篇三个部分。
1. 文学常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文学名著等内容,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中国文学的基本认识,为今后的文学鉴赏打下基础。
2. 修辞方法:通过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培养同学们辨析表达手段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古文名篇: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论语》、《红楼梦》等,通过阅读这些名篇,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二、高二语文课本高二语文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分析能力、文学批评能力和现代文阅读能力。
1. 文言文分析: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作品,如《孟子》、《史记》等,教授同学们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重要分析技巧,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文学批评: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流派,如写作手法、意象分析等,通过对现代作品的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深度。
3. 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一些现代散文、小说和诗歌作品,如余秋雨、钱钟书的作品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培养同学们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高三语文课本高三语文课本主要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1. 应试技巧:通过讲解高考语文题型和题目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提高应试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鉴赏等方面的技巧。
2. 文化素养: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经典,如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学习和解析,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总结起来,高中语文课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语文学习内容,培养了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深入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必修2册+选修3册)word版可修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锺扬/叶雨婷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6、芣苢/《诗经·周南》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7、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9、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反对党八股/毛泽东12、拿来主义/鲁迅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研习任务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研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鸿门宴/司马迁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窦娥冤》(节选)/关汉卿5、《雷雨》(节选)/曹禺6、*《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9、说“木叶”/林庚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12、祝福/鲁迅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4、促织/蒲松龄*变形记(节选)/卡夫卡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6、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单元学习任务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游园(【皂罗袍】)/汤显祖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2、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3、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论语》十章大学之道/《礼记》*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5、《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庄子》6、*兼爱/《墨子》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7、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8、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9、*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10、*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诗词诵读无衣/《诗经•秦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进酒/李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苏轼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2、包身工/夏衍3、荷花淀/孙犁*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5、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7、*修辞立其诚/张岱年*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8*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司马迁10、*苏武传/班固11、过秦论/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13、迷娘(之一)/歌德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叶夫图申科*树和天空/思郎斯特罗姆单元研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适李凭箜篌引/李贺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氓/《诗经·卫风》离骚(节选)/屈原2、孔雀东南飞并序3、蜀道难/李白*蜀相/杜甫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5、阿Q正传(节选)/鲁迅*边城(节选)/沈从文6、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艾青*再别康桥/徐志摩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秦腔/贾平凹8、茶馆(节选)/老舍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陈情表/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10、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2*石钟山记/苏轼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3、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刘大椿*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单元研习任务。
2025年高考统编版语文单元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文学文化常识1.《论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20篇,共492章,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本书首创语录体,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在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处于贵族的最底层。
春秋战国时期是“士人”的形成期,当时群雄割据,战乱频繁。
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最多时可达数千人。
士则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在宋代,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士人纷纷应举,经科举起家而得官职,成为士大夫。
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知者不惑(“知”通“智”,智慧)可谓好学也已(“已”通“矣”,相当于“了”)二、一词多义1.闻①朝闻道,夕死可矣(动词,听说、知道)②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传扬)(《出师表》)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动词,听见、听到)(《木兰诗》)2.喻①君子喻于义(动词,知晓,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动词,打比方)(《孟子·梁惠王上》)3.野①质胜文则野(形容词,粗野、鄙俗)②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名词,郊外,离城市较远的地方)(《诗经·燕燕》)4.知①知者不惑(同“智”,智慧,聪明)②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论语·学而》)③温故而知新(动词,懂得)(《论语·为政》)5.归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动词,称赞、称许)②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动词,出嫁、嫁)(《诗经·桃夭》)③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动词,归向,归附)(《孟子·梁惠王上》)④而皆背晋以归梁(动词,归属,归依)(《伶官传序》)⑤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项脊轩志》)6.事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名词,工作)②请事斯语矣(动词,实践,从事)③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动词,侍奉)7.兴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指激发人的感情)(《论语·卫灵公》)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动词,兴办,兴建)(《岳阳楼记》)8.言①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名词,字)②不学《诗》,无以言(动词,说话)(《论语·季氏篇第十六》)③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名词,话,言语)(《琵琶行》)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著作)(《过秦论》)9.克①克己复礼(动词,约束)②克终者盖寡(动词,能够)(《谏太宗十思疏》)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动词,战胜)10.居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平时,平日)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处于,位于)(《谏太宗十思疏》)③昂其直,居为奇货(囤积,积蓄)(《促织》)④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居住)(《项脊轩志》)11.为①仁以为己任(动词,作为)②譬如为山(动词,堆砌)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给)12.而①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表承接,就)③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并且)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反问语气,难道)⑤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连词,表顺接,从而,就)⑥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13.其①其“恕”乎(副词,加强揣测语气,大概,也许)②请问其目(代词,它的)③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可译为“难道”)(《游褒禅山记》)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秦晋崤之战》)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示命令语气,翻译为“一定”)(《伶官传序》)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庄暴见孟子》)14.之①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助词。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___字必修一古代文学与文化1.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2. 《诗经》:《诗经》的概述、内容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3. 古代辞章体文学:辞的概念及其特点,歌谣、乐府、民间故事等作品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4. 古代散文:散文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5. 古代戏曲: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曲、杂剧等戏曲类型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现代文学与文化1. 现代文学的发展: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思潮的演变。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影响,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3. 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概念、发展及文学特点,新时期白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4. 新诗运动:新诗的特点及其与传统诗歌的区别,新时期新诗运动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5. 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的思想及其文学创作,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作品分析。
古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1. 古代文学的鉴赏方法: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及鉴赏技巧。
2.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技巧,通过精选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
3. 古代辞章体文学的鉴赏:辞的鉴赏方法,歌谣、乐府、民间故事等作品的鉴赏技巧。
4.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技巧,通过精选的古代散文进行鉴赏。
5. 古代戏曲的鉴赏:戏曲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技巧,通过精选的古代戏曲进行鉴赏。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1. 现代文学的阅读方法: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及鉴赏技巧。
2. 白话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白话文的特点及其阅读与鉴赏技巧,通过精选的白话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3. 新诗的阅读与鉴赏:新诗的特点及其阅读与鉴赏技巧,通过精选的新诗进行鉴赏。
4. 鲁迅文学的阅读与鉴赏:鲁迅文学的特点及其阅读与鉴赏技巧,通过精选的鲁迅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5. 中国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现状,通过精选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部编版【全5册】高中语文教材散文完全梳理《故都的秋》知人论世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
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
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主旨探究文章《故都的秋》,描写的地点是“故都”,描写的景物是“秋”的景色。
所谓故都,即原来的都城,也就是北平,这篇文章描绘的就是北平的秋,但作者却没有用北平二字,而是用了故都,则更具有感情色彩,饱含了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也一下子把题目赋予了情感,而不是空洞洞的概括。
这篇文章的主旨主要是突出对故都的秋的无限的喜爱与眷恋,也是对祖国的喜爱,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结构特点《故都的秋》采用了总分总的格式,虽说是散文,但却不乱。
本文共14个自然段。
第一段总写了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的特点,且清,且静,且悲凉。
作者不远万里来体会这秋味。
从第二段开始一直到第十三段,这是分着写的北国的秋的特点,通过南北之秋的对比,通过意象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和对它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段则是对作者感情的一个综述,通过这一抒情,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的喜爱之情。
对比手法整篇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整体上北国的秋与南方的秋的对比,到细节上甚至于北国的雨与南方的雨的对比,运用的十分突出。
语言特色语言用的及其朴实自然,所抒发的隋感也格外的真实。
虽然作者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意境,但这却丝毫没有颓废之感,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作者浓浓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一册第一单元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
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
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不可重复。
体悟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创作年代】:新中国早期【作品体裁】:词【词牌】:沁园春【词题】:长沙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创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沁园春·长沙》意境开阔,气势宏大,是诗人气质和革命气度的完美结合。
此词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体现毛泽东早年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也同时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作品集: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主线,从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为此献身,以及淡泊名利三方面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因为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伟大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镭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这是课文重点部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结尾。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哲学硕士、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自传《岁月与性情》、《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文章由一件事生发开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生发议论.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日益稀缺。
周国平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一剂良药,可以预防学生年轻的心灵受到虚华浮躁的社会风气的熏染。
第二单元:亲情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
“边城”里亲人的爱,自然、明净而深沉,甚至令人伤感。
母爱更是无私,博大,子女永远无法全然报答。
我们要细心领悟亲情,学会感恩,让美好的感情贮满心灵。
《边城》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思想内容《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
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合欢树》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短篇小说《老屋小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成名作《我那遥远的清平湾》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散文《我与地坛》文章采用托物言情的写法。
篇名虽是《合欢树》,但文章一上来,笔触并不落到合欢树上,直至母亲去世后,偶尔回到旧址,才由邻人嘴里提及“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引出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虽未直写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甚至连物都未能目睹,只写了当人们提及合欢树时“心里一阵抖”,但这足以令人感到万般思念,情系“合欢”,触物及心;也自然使人想到树已亭亭如盖,而植树人已离世而去,因而产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悲伤。
这样的托物言情,委婉含蓄,实在胜过千言万语。
“合欢树是‘我’的象征。
因为‘我’和合欢树一样都得到了母亲爱。
”也有人说:“合欢树是一种爱的见证,它见证了母亲对我的那种无私的付出。
”《合欢树》是作者用刻骨铭心的体验写就的独白式的文字,看似淡然的叙述背后,是作者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思念。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加拿大〕里柯克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Stephen ButlerLeacock)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代表作有:《穿石棉衣的人》《候选人史密斯先生玛丽波莎银行奇案》《太阳神骑士团游湖记》《完美情人指南》《医生和“机械”》《医生和那套古怪装置》《赞娜·佩帕莱和彼得·帕普金命中注定的姻缘》全家人精心准备庆祝母亲节,到头来却仍然是母亲为全家人过节操劳,事与愿违的结果说明母爱是难以报答的。
家中快乐的节日气氛和子女们不无歉疚的心情,更表现出母爱的无私与深沉。
文章的语言诙谐,笔调轻松。
第三单元:人与人之间需要亲密的联系,需要理解与包容。
真诚的交往使人温暖,相濡以沫的扶助令人动容;理解伟人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普通人的独立人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感人肺腑。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美]欧·亨利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贤人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
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在凄风苦雨中一片永不飘落的常春藤叶,像一面高扬的旗帜,映照出贫病交加的艺术家们生命的意志和高尚、美丽的心灵。
他们的美丽心灵在出乎意料的结尾中更闪现出耀眼的光辉,而整篇小说富于幽默意味的语言又为之增添了亮色。
《邂逅霍金》葛剑雄代表作:《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兴亡》(主编)、《长城的价值》本文多侧面地刻画了霍金独特的形象,字里行间充溢着人文气息。
文章不长,却蕴深厚;语言朴素,却不乏张力。
表现了霍金周围人对霍金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表达作者对霍金所生活的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的推崇,并祝愿“所有的‘霍金们’都能得到这样的关怀”。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日本作家。
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这篇小说体现了亲情的美,人性的美:通过母子三人在困难的处境中坚强奋斗、互相激励的故事,动人的表现了团结、向上、不屈、奋争的主题。
第四单元:新诗是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体诗歌。
它深受外来诗歌的影响,接近口语,自由成章,没有固定的格律,同时吸收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中的一些艺术手法,不断创造着新的形式。
优秀的新诗作品与古典诗歌一样,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再别康桥》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