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17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习题课(二)课后作业1.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A.124π3Gρ⎛⎫⎪⎝⎭B.1234πGρ⎛⎫⎪⎝⎭C.12πGρ⎛⎫⎪⎝⎭D.123πGρ⎛⎫⎪⎝⎭2.在银河系中,双星的数量非常多,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就是一对双星。
所谓双星就是两颗相距较近的星球,在相互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等的星球a、b构成一个双星系统,它们分别环绕着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a、b两颗星的运动和受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向心力大小相等 B.线速度大小相等C.周期大小不相等 D.角速度大小不相等3.2018年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6月14日,“鹊桥”号中继星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以解决月球背面的通讯问题.如图所示,地月拉格朗日L2点在地球与月球的连线上.若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上,受地球、月球两大天体的引力作用,能保持相对静止.已知地球质量和地月距离,若要计算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与地球间的距离,只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A.月球的质量B.“鹊桥”号中继星的质量C.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D.引力常量4. 2013年12月2日,肩负着“落月”和“勘察”重任的“嫦娥三号”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1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第二次“刹车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00 km 的圆形工作轨道Ⅱ,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经过P点时会再一次“刹车制动”进入近月点距地球15公里的椭圆轨道Ⅲ,然后择机在近月点下降进行软着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最长B.“嫦娥三号”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最长C.“嫦娥三号”经过P 点时在轨道Ⅱ上运动的线速度最大D.“嫦娥三号”经过P 点时,在三个轨道上的加速度相等5.已知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0,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4,在月球表面16m 处让质量50kg m =的物体自由下落,(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10m/s g =)。
§6.5 宇宙航行(习题课)例1.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A )A .轨道半径变小B .向心加速度变小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圆周运动,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G Mmr2=m v 2r =mr ω2=m 4π2T2r =m (2πf )2r =ma ,当周期T 变小,轨道半径变小,选项A 正确;向心加速度变大,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变大,选项B 、C 、D 均错误.例2.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 点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动能小于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动能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解析:航天飞机在轨道Ⅱ上从远地点A 向近地点B 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所以A 点的速度小于B 点的速度,选项A 正确;航天飞机在A 点减速后才能做向心运动,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所以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动能,选项B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2=k ,因为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Ⅰ的半径,所以航天飞机在轨道Ⅱ的运动周期小于轨道Ⅰ的运动周期,选项C 正确;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Gm 1m 2r 2知航天飞机在轨道Ⅱ和轨道Ⅰ上A 点受到的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r 2=ma 得,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选项D 错误.例 3.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 )A .质量可以不同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 .速率可以不同解析:由GMm r 2=m (2πT )2r 知m 可约去,A 正确;由于T =24 h ,由上式可知r =3GMT 24π2为一确定值,B 错误;同步卫星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圆周运动的圆心与地球球心重合,故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的平面内,C 错误;由GMm r 2=m v 2r可求得v 大小恒定,D 错误例4.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r 3=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b 的单位是s,c的单位是m/s 2,则( AD )A.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 是赤道周长,b 是地球自转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由G=mr 224T π及G=mg(R 为地球的半径),解得r 3=2224πgT R ,比较得选项A 、D 正确. 例5.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CD )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 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是运动的解析: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必须使卫星受到的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不可能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因为此时卫星受的万有引力与轨道半径有一非零的夹角,所以选项A 错.由于地球自转与卫星轨道面重合的经线不断变化,所以选项B 错.选项C 是可以的,选项D 也是可以的,只是卫星不是地球同步卫星.例6.据观测,某行星外围有一模糊不清的环,为了判断该环是连续物还是卫星群,又测出了环中各层的线速度υ的大小与该层至行星中心的距离R ,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D ) A .若v 与R 成正比,则环是连续物 B .若υ与R 成反比,则环是连续物C .若v 2与R 成正比,则环是卫星群D .若υ2与R 成反比,则环是卫星群例7.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D )A .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B .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C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D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解析:卫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mr 4π2T =m v 2r 可得r =3GMT 24π2,v =GM r,由以上两式可知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而速度越小,故A 、B 错误;从低轨向高轨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引力势能增大,从而可确定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例8.如图,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D )A.a 1a 2=r RB.a 1a 2=(R r )2C.v 1v 2=r RD.v 1v 2=R r解析: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圆周运动角速度相同,半径不同.由向心加速度公式知,a 1=ω2r ,a 2=ω2R .所以a 1a 2=rR.故A 正确,B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速度,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遵循卫星圆周运动的规律.由卫星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知v 1=GMr ,v 2=GM R ,所以v 1v 2=Rr.故C 错误,D 正确. 例9.由于地球自转,因而在发射卫星时,利用地球的自转,可以尽量减少发射人造卫星时火箭提供的能量.为了尽量节约发射卫星时需要的能量,现假设火箭的发射场地就在赤道上,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卫星的质量为m.求: (1)由于地球自转,卫星停放在赤道上的发射场地时相对地心具有的初速度v 0多大? (2)卫星在离地面高度为R 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的速度v 多大? 解析:(1)卫星停放在赤道上的发射场地时具有的初速度为v 0=ωR=R.(2)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在离地面高度为R 的轨道上运行时有G =m而地面上质量为m 0的物体有G =m 0g联立解得v=.例10.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地球半径R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 ,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 ,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 1,地球的自转周期T 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G Mm h 2=m (2πT 2)2h 得M =4π2h3GT 22.(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解析:(1)上面结果是错误的.地球的半径R 在计算过程中不能忽略.正确的解法和结果:G Mm R +h 2=m (2πT 2)2(R +h ) 得M =4π2R +h 3GT 2. (2)方法一:对于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G Mm r 2=m (2πT 1)2r 得M =4π2r 3GT 21.方法二:在地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由G Mm R 2=mg 得M =gR 2G.例11.一颗人造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已知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v 1=7.9km/s ,求:(1)这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多大? (2)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多大?(3)质量为1kg 的仪器放在卫星内的平台上,仪器的重力多大?它对平台的压力有多大?解析:(1)卫星近地运行时,有:R v mRMmG 212= ①卫星离地高度为R 时,有:R v mR MmG 2)2(222= ②由①②两式得:s km s km v v /6.5/29.72212=⨯==(2)卫星离高度为R 时,有 ma R MmG=2)2( ③靠近地面时,有mg R GMm=2④由③④两式得:2/45.241s m g a ==(3)在卫星内,仪器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则:N N ma g m G 45.245.21=⨯=='='由于卫星内仪器的重力充当向心力,仪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零。
宇宙航行专题与习题今天我们来探讨关于《宇宙航行》的几个专题并做相关练习。
一、运动轨迹首先,我们罗列三个宇宙速度及其过渡速度,并分析其所形成的飞行轨道。
v1=7.9km/s →使物体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7.9km/s=v1<v<v2=11.2km/s →从地球飞向太阳的椭圆轨道的离心运动;v2=11.2km/s →使物体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11.2km/s=v2<v<v3=16.7km/s →从太阳飞向银心的椭圆轨道的离心运动;V3=16.7km/s →使物体环绕银心做圆周运动;根据轨道判断速度:若是圆形轨道,速度必然处于三个固定的临界值;若是椭圆形轨道,速度必然处在三个临界速度之间,是个范围。
两个特例:飞船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落回地面;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则环绕地球;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朝太阳飞去;等于第二宇宙速度,环绕太阳;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朝太阳系边缘飞去,经历各大行星;等于第三宇宙速度,环绕银心。
①从地球飞出的卫星接近太阳的过程中:7.9km/s=v1<v<v2=11.2km/s摆脱地球的引力—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没有环绕太阳—小于第二宇宙速度;②从地球飞向火星的“凤凰号探测器”:11.2km/s=v2<v<v3=16.7km/s摆脱太阳的引力—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没有飞出太阳系—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二、第一宇宙速度求解分两大类题型:①求未知星体与地球表面第一宇宙速度之比;②利用竖直上抛、自由落体、平抛运动求未知星体表面的第一宇宙速度。
三、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运行速度(环绕速度)。
理解:最小的发射速度:①能量守恒:221mv mgh =,其中发射的轨道越高,即h 越大,对应的初始速度V 就越大;②竖直上抛粉笔:把粉笔想象成火箭,要想达到更高的位置,必须有更大的初速度;③上楼梯:上的楼层越高,消耗的ATP 越多。
最大的运行速度:轨低速大周期”的规律。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4节 宇宙航行1.观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后,某同学设想地球仅在木星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通过木星的情景,如图所示,轨道上P 点距木星最近(距木星表面的高度可忽略)。
则A .地球靠近木星的过程中运行速度减小B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中加速度增大C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中角速度增大D .地球在P 点的运行速度大于木星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D【解析】A .地球靠近木星时所受的万有引力与速度成锐角,做加速曲线运动,则运行速度变大,A 错误;B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其距离r 变大,则可知万有引力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2GMmma r =,则加速度逐渐减小,B 错误;C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线速度逐渐减小,而轨道半径逐渐增大,根据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关系vrω=,可知运行的角速度逐渐减小,C 错误;D .木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指贴着木星表面做匀速圆周的线速度,设木星的半径为R ,满足1GMv R而地球过P 点后做离心运动,则万有引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可得22P v MmG m R R<,可推得:1P GMv v R>=即地球在P 点的运行速度大于木星第一宇宙速度,D 正确; 故选D 。
2.星球GJ357d 被科学家称为“超级地球”,它是绕着矮星GJ357旋转的三颗行星之一,其余两颗行星分别为 GJ357b 和GJ 357c 。
已知GJ 357d 公转一圈55.7个地球日,其质量约是地球的六倍;GJ357b 的公转周期为3.9个地球日;矮星 GJ357的质量和体积只有太阳的三分之一,温度比太阳低约40%。
由上述信息可知A .GJ357b 的线速度比GJ 357d 的线速度小B .GJ357d 的第一宇宙速度比地球第一宇宙速度小C .GJ357b 公转的角速度比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小D .GJ357d 公转的半径比地球公转的半径小 【答案】D【解析】A. GJ357b 离恒星更近,其线速度比GJ 357 d 的线速度大; B.由于GJ357d 的半径与地球半径关系未知,其第一宇宙速度无法计算; C.地球公转周期比GJ357b 公转周期大,则角速度比GJ357b 公转的角速度小;D.由2224GMm r m r Tπ=可知,2324GMT r π=计算可知地球公转的半径比GJ357d 公转的半径大。
一、单选题(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1运动。
经P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点的可能轨道。
则飞行器()A.变轨后将沿轨道2运动B.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C.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2. 继“天宫一号”之后,2016年9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的轨道是距离地面343公里的近圆轨道;“天宫二号”的轨道是距离地面393公里的近圆轨道,后继发射的“神舟十一号”与之对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天宫二号”比“天宫一号”的速度大B.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天宫二号”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长C.在低于“天宫二号”的轨道上,“神舟十一号”需要先加速才能与之对接D.“神舟十一号”只有先运行到“天宫二号”的轨道上,然后再加速才能与之对接3.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如图两者对接后一起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对接体距地面的高度为k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接后,飞船的线速度大小为B.对接后,飞船的加速度大小为C.地球的密度为D.对接前,飞船通过自身减速使轨道半径变大靠近天宫二号实现对接4. 我国计划发射“人造月球”,届时天空中将会同时出现月球和“人造月球”。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60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人造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月球与“人造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相同。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造月球”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0.5gB.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C.月球和“人造月球”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D.月球、“人造月球”和地球相邻两次共线的时间间隔为5.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中,由于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其运动轨道半径会逐渐减小,在此进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星的速率将变小B.卫星的周期将增大C.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将增大D.卫星的角速度将变小6. 下表是火星和地球部分数据对照表,把火星和地球视为匀质理想球体,它们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不正确的是()质量(kg)公转周期(d天)自转周期(h小时)近似公转轨道半径(m)星球半径(m)火星 6.421×1023686.98 24.62 2.28×1011 3.395×106地球 5.976×1024365.26 23.93 1.50×1011 6.378×106A.地球所受向心力较大B.地球公转动能较大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D.火星两极处地表重力加速度较小7. 如图所示,a为放在地球赤道上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宇宙航行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半径的2倍,那么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 )A.√2B.√22C.12D.2,此时卫星的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且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G m 地m R2=mv 2R得v=√Gm地R ,因此,当m 地不变,R 增大为2R 时,v 减小为原来的√22,选项B 正确。
2.(多选)(2021山东潍坊模考)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住九天,紧接着2021年5月15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落火,2020年12月嫦娥五号奔月取回近2 kg 月壤。
若“探月”“落火”“入九天”过程中,在从地球上的发射速度分别是v 月、v 火和v 天,下列关于这三个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9 km/s <v 月<11.2 km/sB.v 火>16.7 km/sC.v 天>11.2 km/sD.11.2 km/s <v 火<16.7 km/s,发射时飞离地球但绕月时仍在地球引力范围内,故7.9 km/s <v 月<11.2 km/s;火星探测器飞离地球但仍在太阳的引力范围内,故11.2 km/s <v 火<16.7 km/s;天和核心舱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所以v 天<7.9 km/s,故B 、C 错误,A 、D 正确。
3.由于通信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卫星,这些卫星的( ) A.质量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离地面高度相同的同一轨道上,角速度、线速度、周期一定,与卫星的质量无关。
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O 点以不同的速度v 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