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54 KB
- 文档页数:3
2022年6月26日新津机场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2022年6月26日,新津机场遭遇了一场猛烈的雷雨大风天气,给机场运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对该天气过程的分析。
当天的天气条件非常不稳定,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导致了雷雨大风的形成。
首先,中国西南地区正值夏季,处于季风气候影响下,天气变化多端,雷雨天气频发。
其次,气象观测显示,该区域存在副热带高压带和西南涡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撞气流系统。
加之地球自转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形成了非常有利于雷雨大风的气象环境。
具体到当天的过程分析,从气象观测资料,可以看出该天气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酝酿期、成熟期和消散期。
在酝酿期,即当天的早晨至中午时段,局地气温迅速升高,逐渐超过了饱和。
气象预报显示气温在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接近80%以上,大气逐渐充满了湿气。
同时,高空存在较强的垂直上升气流,有利于水汽的上升和凝结。
这一酝酿期为雷雨大风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接着是成熟期,即下午到傍晚时段。
当局地达到一定的热力条件和湿度时,较为积雨性的云系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
雷雨云逐渐增多,并且形成了较大的垂直云团。
此时,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对强烈,造成了云体内部的剧烈运动,有利于降雨和雷电的形成。
雷雨云逐渐向机场移动,迅速导致了大风和强降雨。
在消散期,即晚上时段,雷雨云逐渐减弱并消散,天气逐渐趋于平稳。
局地风力也逐渐减弱,降雨也逐渐停止。
整个天气过程逐渐结束,天空逐渐恢复了晴朗。
总结来看,2022年6月26日新津机场遭遇的雷雨大风天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季风气候、副热带高压带、西南涡等气象系统的相互作用,加上地形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为雷雨大风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象环境。
通过对该天气过程的酝酿、成熟和消散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次天气事件,并为类似天气的应对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机场等重要场所,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和强风防护措施的实施将更为重要,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综上所述,2022年6月26日新津机场遭遇的雷雨大风天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次川渝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云图观测资料以及利用MICAPS系统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对2014年8月31日-2日川渝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后面统称“8.31”川渝大暴雨过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就这次暴雨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
应用了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和对暴雨发生起重要作用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主要内容是西南涡发展演变与此次暴雨形成的关系,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为暴雨的发生和持续提供的有利条件。
超低空南风急流促使川渝地区水汽陡增,对流不稳定性迅速增强,为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和层结不稳定条件,研究了“8.31”川渝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物理特征、发展机制和维持机制。
关键词:大暴雨,天气形势,西南涡,天气系统,高低空急流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暴雨目的及意义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次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从而造成房屋倒塌,公路冲毁,农田淹没,在城市里容易造成城市内涝,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渍灾会使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水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减收。
涝灾一般只影响农作物,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涝灾和渍灾在大多数地区是相互共存的,涝渍灾害如水网圩区、沼泽地带、平原洼地等。
许多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和研究,他们主要是对暴雨的形成机制和维持原因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暴雨的预报难度很大,经过对已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对今后的暴雨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暴雨的预报水平和预报的准确率,更大的减少暴雨带来的自然危害,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许多国内外的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对暴雨预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05期第11期2023年6月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李佳(199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分析和预报研究。
通信作者:李可(1994—),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李佳1,2李可3王志毅4(1.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重庆402260;2.重庆市江津区气象局,重庆40226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4.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摘要:【目的】探究重庆市2022年“6·26”暴雨发生发展机理,提高暴雨监测和准确预警预报能力。
【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数据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这是一次在高空槽、西南涡和低空急流等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配合下自西向东发展的一次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强降水时段集中等特点。
【结论】前期高温晴热天气和地面热低压使不稳定能量得以积聚,而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发展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条件。
新生对流单体不断在带状主回波南侧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发展,使降水回波能够长时间稳定维持并且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
关键词:暴雨;西南涡;雷达回波;列车效应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1-0104-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1.022Cause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6·26"Rainstorm Weather Procesin 2022in ChongqingLI Jia 1,2LI Ke 3WANG Zhiyi 4(1.Jiangjin Modern Agrometeorology Experimental Station,Chongqing 402260,China;2.Jiangjin Meteorologi⁃cal Bureau,Chongqing 402260,China;3.He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Zhengzhou 450003,China;4.Chongqi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Chongqing 401147,China)Abstract:[Purposes ]To explor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6·26"rainstorm inChongqing in 2022,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ainstorm monitoring and accurate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ing.[Methods ]Conventional ground and high-altitude observation data,radar echo and satellite cloud image data were used for diagnostic analysis.[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is a strong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developing from west to east under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scale weather systems such as upper trough,southwest vortex and low-level jet.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rainfall intensity,wide range and concentrated periods of heavy precipitation.[Conclusions ]In the early stage,the hot and sunny weather and the surface hot and low pressure caus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unstable energy,and then the invasion of the cold air in the nor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level southwest jet provided sufficient water vapour and favourable uns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rainstorm.The new convective cells continuously develop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banded main echo,so that the precipitation echo can maintain stably for a long time and produce an obvious train effect.Keywords:rainstorm;southwest vortex;radar echo;train effect0引言暴雨是川渝地区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会引起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等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1-2]。
攀西地区冕宁“6.26”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攀西地区冕宁“6.26”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
在中国,西南地区尤其容易受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影响。
冕宁县位于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域特征使其成为暴雨的高发区之一。
本文将对冕宁县“6.26”突发性暴雨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冕宁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边缘,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由于该地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在这里,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贯穿,地势高低起伏明显。
由于地形上的高低差异,空气湿度在山地与平原之间产生明显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地缘气候。
同时,地形起伏也导致了地表径流的迅速汇集,增加了山区区域的洪水风险。
冕宁县所处的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季风气候交错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势高于海拔1000米,冕宁气候以高温多雨为特点,夏季长而潮湿。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冕宁地区雨季的高峰期。
而“6.26”突发性暴雨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个雨季高峰期。
通过对6月26日当天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该天前几天,风向偏南,湿空气从印度洋进入四川盆地,而6月26日当天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大量的水汽从南方卷入攀枝花市区域,形成了强降雨天气系统。
此外,受青藏高原暖湿气流的影响,冕宁县这天的降雨强度更大,地质状况和水文条件与各防洪标准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也导致了降雨形成的暴洪灾害。
此次突发性暴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当地人工水利工程不完善的影响。
攀西地区的降雨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如果山洪泛滥无法迅速排水,将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威胁。
在冕宁县,尽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排水系统和沟渠,但由于投资不足、设计水平不高和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性暴雨,大量的降雨无法及时排除,导致洪水泛滥,河流水位迅速上涨。
冕宁县的地质情况也是导致此次突发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摘要:根据对重庆市2002~2012年近十年的暴雨数据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指出重庆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可以得出其年变化、月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对重庆市暴雨进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成因分析,主要是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水汽条件、地形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市政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暴雨天气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特征;成因;措施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nstorm data of Chongqing in 2002 to 2012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on the time and space,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ainstorm in Chongqing mainly in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year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rawed.Analyzing the rainstorms in Chongqing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uthwest vortex, low level jet, Jianghuai - eastern Sichuan shear line, low pressure trough, col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topography, global warming, the impa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Besides , 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1 引言暴雨指的是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
重庆常见洪水灾害原因分析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常面临洪灾的威胁。
洪水灾害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基于这些因素,对重庆常见洪水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降雨是引起洪灾的主要因素之一。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夏季和秋季是降水集中的时段,而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引发洪灾的关键。
强降雨会导致江河水位迅速上涨,超过河道容量,造成洪水泛滥。
此外,重庆地形复杂,山区多,降雨通过地表径流和河流汇集,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的形成。
其次,地质构造和岩溶地貌是加剧洪水威力的因素。
重庆位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循环难以形成完善的水资源供应系统,同时也会因为地下岩溶塌陷而导致排水系统堵塞。
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不易渗透,而流向山脚下,造成大量地表径流。
此外,喀斯特地区多洞穴、断层等地质构造,使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连接,进一步加大了水灾的危险性。
第三,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建设和规划也是洪水成灾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土地的自然保持能力下降。
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水泥化的地表无法有效地吸收和渗透降雨水,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而加剧了洪水的发生。
同时,城市内的排水系统也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进一步加剧了洪灾的危害。
第四,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行为也是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
在重庆,一些地方存在乱砍乱伐、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当使用土地等行为。
这些行为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并破坏了土地的保持能力。
例如,乱砍乱伐造成了山地植被减少,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了地下水补给与排水能力。
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水的发生和影响。
综上所述,降雨、地质构造和岩溶地貌、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建设和规划、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行为是重庆常见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只有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洪灾的发生和影响。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摘要:根据对重庆市2002~2012年近十年的暴雨数据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指出重庆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可以得出其年变化、月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对重庆市暴雨进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成因分析,主要是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水汽条件、地形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市政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暴雨天气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特征;成因;措施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nstorm data of Chongqing in 2002 to 2012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on the time and space,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ainstorm in Chongqing mainly in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year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rawed.Analyzing the rainstorms in Chongqing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uthwest vortex, low level jet, Jianghuai - eastern Sichuan shear line, low pressure trough, col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topography, global warming, the impa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Besides , 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1 引言暴雨指的是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引言: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划分较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重庆市的极端天气事件也明显增多,如暴雨灾害较为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因此,加强暴雨灾害的特征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暴雨天气的成因1.1自然因素结合重庆市暴雨天气形成因素的分析,其中存在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因素、水汽条件、地形因素等(1)气象因素暴雨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综合作用的后果。
无论是哪种环流形势,暴雨来临之前或者发生暴雨的过程中,从地面到高空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系统,重庆市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包括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等。
(2)水汽条件重庆市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水汽来源较为丰富,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夏季的7月8月高达80%以上。
充沛的水汽含量,暴雨区集中着持续的水汽输送与大量的水汽,是暴雨发生的必要前提。
重庆市夏季主要的水汽通道有3条:南海、孟加拉湾、东海。
因此重庆市降水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同时盛夏气候异常炎热,形成了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特征。
(3)地形因素重庆市境内江河纵横,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
地貌主要为丘陵、山地,坡地面积大,平均海拔为400米。
地形造成的上升运动使对流发展导致局部地区降雨增加,因此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
同时地形对暴雨雨团产生的阻挡作用,也使得降雨量增大,降雨时间变长,造成暴雨的出现。
重庆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分析张焱1,杨春1,白莹莹2 ,何军1(1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2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401147)摘要 利用NCEP1°×1°逐日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卫星资料,对2011年6月21日-23日重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对暴雨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大气环流调整促使鞍型场环流的稳定,使得中低层辐合切变长时间维持在重庆上空;其东侧的东南气流是这次大暴雨不可缺少的暖湿输送带;其西侧的下沉气流与暴雨区的上升气流构成的中尺度次级环流促使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垂直结构长时间维持,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多个对流云团反复活跃长时间滞留暴雨区引发了重庆东北部大暴雨天气,雷达回波上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特征,在雷达平均径向速度图上有“逆风区”现象出现。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暴雨;热带风暴“海马”;诊断分析0 引言台风 ( 泛指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 )是我国产生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很多强烈持续性暴雨都与台风有关[1-2]。
研究表明[3],台风暴雨区大体可分两个区域,即台风环流本身的暴雨区和台风远距离暴雨区。
大量观察事实和研究结果[4-8]发现:台风在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与中纬度系统(包括西风槽、东北冷涡、西南涡、弱冷空气和高低空急流 )相互作用可使得中纬度地区的暴雨突然增幅,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较长。
丛春华等人[9]通过对1971年~2006年台风远距离暴雨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渤海地区和川陕交界处是台风远距离暴雨事件发生的高频区。
近年来,川渝地区多次极端性的暴雨天气都有台风的参与:2004年川渝“9·4”特大暴雨[10],2009年重庆“8·3”特大暴雨[11],2010年四川 “7·15”暴雨[12]。
重庆西部平行岭谷地形作用下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重庆西部平行岭谷地形作用下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摘要:本文选取重庆西部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天气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平行岭谷地形对暴雨天气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暴雨天气形成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一、引言局地暴雨是我国西南地区天气变化中常见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重要性的认识到了对局地暴雨的研究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庆地处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平行岭谷地形是该地区的典型地貌特征之一。
在此地形下,一旦形成适宜的暴雨形成环境,极易引发局地暴雨天气现象。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并分析重庆西部平行岭谷地形作用下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
二、分析方法为了深入分析这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我们选取了重庆西部地区平行岭谷地区为研究区域。
通过分析高空风场、地面天气要素等多种数据,在不借鉴相关文献的情况下,运用气象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暴雨天气形成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暴雨形成原因局地暴雨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平行岭谷地形对暴雨形成的影响。
平行岭谷地形具有地面冷空气流通不畅、垂直上升气流加强等特点,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来自西南低纬度洋面的湿空气在山脉上升过程中,受到提升和逆温层的影响,更容易形成云层并逐渐凝聚为云滴,因此也增加了暴雨的可能性。
四、天气要素变化特征通过监测和分析研究区域的天气要素变化特征,我们发现该地区暴雨天气过程中,降雨量明显增加,气温下降,湿度增加,风速增强等特征。
这些变化特征与地形特点相吻合,说明了平行岭谷地形对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
五、平行岭谷地形对暴雨天气的作用平行岭谷地形对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地形条件使得湿空气在山脉上升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凝结并形成云滴,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
其次,地形高差引发地面冷空气下沉和频繁的对流,增加了降水的强度。
再次,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和加速作用,使得冷暖空气相撞更加频繁,引发了更多的对流活动,加剧了降水情况。
重庆夏季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的西南低涡个例对比分析段伯隆;刘海文;张文龙;王丹【期刊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3【摘要】针对带来重庆暴雨和未带来暴雨的的两类西南低涡,使用重庆34个常规地面站降水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开展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一个深厚系统;500 hPa重庆上空为一深槽,200 hPa上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有明显的辐散,重庆南北两侧形成两个闭合的次级环流圈,非常有利上升运动维持;700 hPa上来自河西走廊的偏西气流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在重庆上空形成一个暖舌,IPV分析发现到达重庆的冷空气较弱;四边水汽收支诊断表明,东、南以及西边界是水汽输入边界,只有北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使得重庆上空水汽出现盈余,利于暴雨发生.而不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对流层中层的浅薄涡旋;500 hPa重庆处于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下,200 hPa 无明显辐散,重庆上空表现为弱的下沉运动,两侧无明显的闭合次级环流圈;700 hPa 上形成一个气旋性环流,重庆上空很少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IPV分析显示影响重庆的冷空气较强;四边水汽收支诊断表明,西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输入边界,而南边界和东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使得重庆上空水汽表现为亏损,不满足暴雨发生的水汽条件.【总页数】9页(P304-312)【作者】段伯隆;刘海文;张文龙;王丹【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610225;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6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2【相关文献】1.西南低涡造成连续大暴雨天气个例诊断分析 [J], 段荣;王芬;熊方;韦仕丽2.重庆夏季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的西南低涡个例对比分析 [J], 段伯隆;刘海文;张文龙;王丹3.怀化三次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J], 王强;王起唤;肖敏;王爱萍;;;;;;4.房山区夏季两次低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J], 宋歌; 赵玮; 李杰5.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和东移影响下游暴雨天气个例的位涡分析 [J], 马婷; 刘屹岷; 吴国雄; 毛江玉; 张冠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诊断陈鹏;刘德;周盈颖;孔祥伟;郑丽君【摘要】Based on radar data,hourly rainfall data,TBB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a heavy rain process on July 26,2011 in northeast Chongqing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low-level shear line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and low level shear line had 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MCS,when vertical wind shear got to maximum,the convergence and the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heavy rainfall area also got to maximum ; (2) The lower water vapor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ransported along the southwest side of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high,which convergenced and moved upward in the northeast Chongqing and provided sufficient water vapor for heavy rain; (3) TBB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wo mesoscale convective clouds existed over Chongqing when strong rainfall occured,one of theγ-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developed intoβ-mesoscale system,and the other one split during moving process; (4)The radar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upwind area appeared during heavy rainfall proces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was stronger and it was useful for low level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upward.At the same time,the mesoscyclone generation was also helpful for warm wet air continuous transportation,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vy rain.%利用雷达资料、每小时实况降水资料、TBB资料以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发生在重庆东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主要是低层切变线激发重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从而带来强降水,并且低层切变线与此次MCS的发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风切变最大时,强降水的区域辐合达到最大,垂直上升运动最强;(2)低层来自南海的水汽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经过云贵高原进入重庆,并在重庆东北部强烈辐合上升,为重庆强降水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3)TBB资料分析显示,强降水发生时重庆上空存在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其中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由中γ尺度逐渐发展到中β尺度,另一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则在移动过程中分裂发展;(4)从雷达资料来看,暴雨发生过程中各仰角上有逆风区出现,说明了垂直环流的强度较强,有利于低层水汽向上输送.同时,中气旋的生成也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不断向上输送,促进暴雨的发展.【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9页(P333-341)【关键词】暴雨;中尺度对流云团;逆风区;中气旋;切变线【作者】陈鹏;刘德;周盈颖;孔祥伟;郑丽君【作者单位】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0039;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0039;重庆市万州区气象台,重庆40410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江西省上饶市气象台,江西上饶3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引言我国是一个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于暴雨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1-2]。
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胡容;史小康;李耀东【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年(卷),期】2016(39)1【摘要】为揭示2012年5月11-12日重庆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重庆地区暴雨预报方法,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降水量产品数据集和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这次暴雨进行了天气形势分析,并从动力和水汽条件、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散度通量及不稳定指数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南下和西南涡东移北上是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高空槽前脊后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大气的抬升运动;中层(700 hPa)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促进并维持对流的强烈发展;水汽螺旋度高值区和水汽散度通量低值区都与强降水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这对强降水落区和降水系统的移动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与高层冷空气交汇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K 指数和A指数对于暴雨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预报意义.【总页数】8页(P66-73)【作者】胡容;史小康;李耀东【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1576部队气象台浙江宁波315020;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5;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5;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相关文献】1.2019年5月湖北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黄思先;王保;翟红楠2.2021年2月上旬广西一次冬季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欧欣格;欧坚莲;汤中明;欧虹伶3.贵州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吴静;孟庆怡;韦仕丽;李婧4.2019年6月桂北一次持续暴雨过程特点及诊断分析 [J], 张凌云;刘蕾;苏小玲5.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张利娜;韩作强;刘静;龙晓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夏季重庆极端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吴遥;唐红玉;董新宁;白莹莹;朱浩楠【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24(43)1【摘要】2022年夏季,重庆出现两次极端高温天气过程。
利用重庆地区34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两次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加强东伸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加强及西伸北抬,日本海以北至鄂霍次克海地区异常强盛的阻塞高压(以下简称鄂海阻高),使北方冷空气盘踞在40°—50°N以北地区,难以南下影响包括重庆在内的长江流域,重庆处于副高西段异常强盛的下沉和水汽辐散中心区,造成该地区持续极端高温天气。
分析2001年以来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的副高和南亚高压指数发现,2022年夏季副高西伸至最西,同时南亚高亚中心异常偏东,二者直接造成了重庆的极端高温天气。
并且2022年夏季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温的异常偏暖,130°E—150°W、30°—60°N区域平均距平值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促使鄂海阻高强盛。
在La-Niña事件作用下,110°—120°E范围内Hadley环流在20°—30°N为强盛的下沉运动,其下沉支与副高中心下沉区叠加,造成副高异常偏强和西伸,进而引发重庆极端高温天气。
【总页数】11页(P110-120)【作者】吴遥;唐红玉;董新宁;白莹莹;朱浩楠【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相关文献】1.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2.1960~2011年江淮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日数的特征及成因分析3.广东省2018年5月极端高温天气的特征及成因分析4.2018年盛夏大连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5.2022年夏季四川盆地区域性极端高温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贵州今日雨势猛烈近日,重庆与贵州地区遭遇了一场猛烈的暴雨袭击。
这场雨势猛烈,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场暴雨的原因、影响以及当地的救援工作。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场暴雨的原因。
据气象部门的分析,此次暴雨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和低槽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
在夏季风的带动下,大量湿气从海洋上空吹向了重庆和贵州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水汽输送通道。
同时,低槽的活动也增加了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这场雨势猛烈的暴雨。
这场暴雨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降雨的强度导致了许多地区的街道积水严重,给交通带来了不便。
许多道路被淹没,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其次,由于地势较为复杂,贵州地区更是山区占多,暴雨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此外,暴雨还导致了许多农田的水浸,给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场雨势猛烈的暴雨,当地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援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派遣了大批救援人员和装备进入受灾地区展开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踏雨跋山,逐户逐户搜救被困居民,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同时,政府组织了通讯、能源、交通等部门的合力,全力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确保居民能够正常生活。
此外,政府还向受灾的农民提供了相应的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此次暴雨的突然袭击再次提醒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警惕。
我们应该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灾害的影响,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同时,政府也需要在建设中加强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暴雨袭击。
总之,重庆贵州今日雨势猛烈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尽管暴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救援措施,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通过这次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性,加强预防准备,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
希望未来能够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活安全和幸福。
影响重庆暴雨的三类西南低涡浅析卢萍;翟丹华;李英;刘德【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4(030)004【摘要】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2010年重庆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将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分为偏东路径型、东北路径型和停滞少动型.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类型天气背景后发现,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主要受大尺度环流形势场影响.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对此三种类型典型个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不同移动路径的西南低涡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特征:西南低涡造成的降水落区通常位于低涡中心附近(以东侧为主),整个降水过程雨带分布与低涡移动路径相一致.垂直运动强度与低层位势高度的大小成反比.低涡发展增强阶段,垂直运动最强,低层大气以东南风为主,大气稳定度也最低.最大辐合辐散出现时间与垂直速度极大值出现时间相一致,最大涡度出现时间略滞后于最强辐合出现时间.【总页数】11页(P736-746)【作者】卢萍;翟丹华;李英;刘德【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2【相关文献】1.重庆夏季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的西南低涡个例对比分析 [J], 段伯隆;刘海文;张文龙;王丹2.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J], 肖红茹;顾清源;何光碧;王瑾3.一次西南低涡形成过程的数值试验和诊断(一)——地形动力作用和潜热作用对西南低涡影响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 [J], 赵平;孙淑清4.西南低涡东移引发重庆暴雨的综合诊断 [J], 孙婕;李国平5.重庆夏季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的西南低涡个例对比分析 [J], 段伯隆;刘海文;张文龙;王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一、引言
2022年6月26日,重庆市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
在短短几小时内,大雨倾泻而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对该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以期为未来类似天气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提供参考。
二、气候背景
重庆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夏季多雷雨天气和高温多湿,而6月的气候特点正好表现出这种特点。
此次暴雨前,重庆连日受到高温的煎熬,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加,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影响因素
1.暖湿空气
这次暴雨的形成与暖湿空气流的活跃有关。
在事件发生前的几天,南方地区受到了强热输送影响,暖湿空气主要由南方沿岸进入重庆。
当这些暖湿空气流遭遇到静止冷空气团时,产生了较强的抬升作用,导致大量水汽凝结成云,最终形成了强降水。
2.地形因素
重庆地势复杂,由山区和盆地组成,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盆地地势平缓,易积水。
而且,整个重庆市区被两条重要河流——长江和嘉陵江分割,导致水势自然集聚。
这次暴雨期间,暴雨主要集中在市区,加上市区排水设施有限,导致了内涝的形成。
四、天气系统
此次暴雨的原因还与局地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关。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6月26日重庆附近出现了一个低层切变线,这是
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切变线一经成型,将有利于冷暖空气的堆积和抬升,增大了降水的凝聚和降低过程。
五、强降水成因
1.锋区活动
6月26日,重庆附近的锋区活动频繁,形成了不断的对
流云团。
在这些云团中,水汽充沛,抬升速度快,从而引发了强降水事件。
2.对流云团
在锋区活动的影响下,重庆地区形成了多个对流云团。
这些云团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下,发展迅速,使得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六、总结
综上所述,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的成因主要与暖湿空气的流动、地形因素以及天气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高温多湿的气候背景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地形因素和天气系统的配合使得暴雨活动更加剧烈。
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应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强灾害应急预警和防范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暴雨天气,减少灾害对社会和民众的不利影响。
此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安全意识,也是应对暴雨天气的重要手段。
只有各部门合力应对,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
综上所述,重庆2022年6月26日暴雨天气的成因主要包括锋区活动和对流云团的影响。
锋区活动使得云团中的水汽充
沛并快速抬升,从而引发了强降水事件。
对流云团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下发展迅速,导致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此外,暖湿空气的流动、地形因素以及天气系统的发展也与暴雨天气密切相关。
为了应对类似的暴雨天气,城市管理部门应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加强灾害应急预警和防范措施。
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安全意识,是应对暴雨天气的重要手段。
只有各部门合力应对,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