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11.41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第24期现代园艺园林景观设计,寻找传统园林和当地环境特征及历史发展的契合点,才能最终设计出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符合历史文脉的延续、符合时代发展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1]朱建宁.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5)[2]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M]./2018(10)[3]朱建宁.做一个神圣的风景园林师[J].风景园林,2008(1)[4]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M]./2018(10)[5]朱建宁.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5)[6]人民日报社,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7]刘宜宾寻找中国的风景园林[J].中国园林,2014(5)[8]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J].中国园林,2014(5)(责任编辑张芝)该项目位于广西南宁市,广西大学(后面简称“西大”)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作为一所创办于1928年的大学学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学术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西大学校园内的水系驳岸已斑驳老旧,历史中各个阶段施工增补的痕迹贯穿整体驳岸,老旧的水体驳岸,展示着校园的历史,也呼唤着迎来新的面貌。
1项目设计思路1.1总体思路项目设计的思路是将校园历史和广西特色相融合,(1)在设计中融入了岭南文化的园林布置手法;(2)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景观元素小品中体现广西文化特色;(3)为学校打造国际的、开放的交流活动的空间;(4)发挥和利用广西丰沛的动植物特色;(5)在景观环境小品中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内涵,如校园的特色优势专业。
1.2水系提升改造考虑的问题(1)现状水系湖面较多,选取核心的大湖面作为包含驳岸在内的重点改造。
(2)结合现状狭长型的水网形态,对直线为主的驳岸做自然化处理。
(3)考虑景观要求,降低缺乏亲水性的驳岸高度,使人在岸边可以贴近水面。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地区是一个风景秀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遍布着美丽的江河湖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使其既能展现地域特色,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特点广西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十分丰富。
有着著名的漓江、桂林山水和灵山湾等著名景点,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具有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多样性。
众多不同特色的江河湖泊交织成了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漓江以其清澈的水质和奇特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桂林山水则以其奇峰峻岭、清溪流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生态性。
水是生命之源,滨水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水体对城市的调温、净化空气等功能,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文化性。
水乡文化是广西地区的特色之一,城市滨水空间是体现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传统,将滨水空间景观与地方的历史、民俗、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
虽然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在规划设计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滨水空间被过度开发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城市滨水空间被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甚至出现了滨水灾害。
一些城市的江河湖泊被填埋,河岸被混凝土建筑所代替,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失衡。
城市滨水空间利用率低下。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滨水带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最早的定居地,河流、湖泊和海岸线是城市最有吸引力和最有潜力的部分之一。
南宁市作为广西的地级市,拥有依山傍水的独特魅力。
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湿地使南宁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因此,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将会对南宁市的城市发展、滨水资源的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研究还将为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1. 分析和研究南宁市现有的滨水景观资源和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设计南宁市几个重要滨水景观区域的规划方案,包括设计理念、景观元素、活动设施等。
4. 提出南宁市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本研究的内容如下:1. 滨水景观资源分析。
对南宁市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滨水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
2. 现状问题分析。
分析南宁市现有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根据南宁市滨水景观的特点,探讨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4. 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南宁市几个重要的滨水景观区域的规划方案。
5. 可持续发展策略。
探讨南宁市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和分析南宁市的滨水景观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获取数据。
2. 分析南宁市现有的滨水景观存在问题,并采用SWOT分析法,确定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应采取的总体策略和方向。
3. 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设计南宁市几个重要的滨水景观区域的规划方案,采用GIS技术进行场地分析和设计。
其中包括景观元素、活动设施等。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户外休闲和娱乐的理想场所,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接近自然、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出具有高度美感和实用性的滨水公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一、城市滨水公园的意义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绿地空间。
城市滨水公园丰富了城市的绿地资源,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 促进城市休闲生活。
城市滨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的场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
3. 丰富城市景观。
城市滨水公园的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兼顾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等。
其设计目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考虑,如下:1. 增加生态环境功能。
在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尽可能保留和改善原有的自然环境,提高绿化率和生态效益。
2.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承,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
3. 提高景观艺术价值。
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审美效果,打造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4. 提供便利的休闲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区、游乐设施、餐饮服务等。
1. 结合地域和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不同地域的滨水公园所处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景观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使滨水公园的景观与环境相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
2. 强化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不能只满足于美的展现,还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内涵。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融合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使景观既有美感,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吸引力和价值。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功能,更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景观设计方法对于公园的整体效果和功能定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构建美丽、实用、生态的城市滨水公园。
一、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可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
城市滨水公园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园的功能效益,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打造出具有特色、艺术和生态效益的城市滨水公园。
1. 全面分析滨水公园的周边环境在进行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公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功能需求,综合考虑公园的定位和功能定位,分析公园的基本功能和服务目标,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结合城市滨水公园的实际需求与特点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公园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如公园的功能定位、公园的周边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充分考虑公园的发展前景和市民的需求,结合城市滨水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的要求,设计出具有特色和实用性的公园景观。
3. 强调生态环境与景观融合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强调生态环境与景观的融合,注重公园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打造出美丽的景观。
4. 体现文化特色与历史渊源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体现文化特色与历史渊源,充分考虑公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利用适当的手法和方法来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特色的公园景观。
5. 注重公园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公园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根据公园的功能需求和服务目标,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和效益的公园景观,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的省份,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备受关注。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结合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该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的特点广西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加上独特的地理条件,广西地区的城市多建在水边,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这些滨水资源为城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城市滨水空间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特点。
1. 多样的水域资源:广西地区水域众多,有江河湖泊、山泉溪流等不同类型的水域资源,这些水域资源为城市滨水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多样的景观。
2. 丰富的自然生态: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自然生态丰富,有着广袤的湿地、繁茂的水生植被,这些自然景观成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独特韵味,也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
3. 文化传统深厚:广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很多城市都建在历史悠久的滨水地带,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城市滨水空间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二、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尽管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
1.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2. 城市化进程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空间受到了日益增加的开发压力,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平衡城市发展和滨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3. 公共空间需求: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滨水空间需要满足居民的公共空间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休闲、娱乐功能。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摘要: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本文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
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水系的布局、沿线绿地、岸线及景观的协调性进行规划与设计。
1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理论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 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
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斑块 -廊道-基质模式)、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廊道理论中的连接度、环度及结点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
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外连内合,强调整体——整体性原则(2)主题鲜明,延续文脉——文化性原则(3)绿化为主,突出重点——生态性原则(4)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原则(5)创新意识,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原则2案例实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2.1项目概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包括新城区内环城水系的中央滨水绿化带和绿化廊道景观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46公顷。
滨水空间规划问题浅析作者:陈虹宇来源:《建筑与装饰》2019年第17期摘要依江而生的城市,水系是城市围水建城的重要依托,孕育了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
如何利用水系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发挥水系护城、航道、防洪抗涝、滨江民俗生态空间的职能。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滨水空间邕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的研究,浅析滨江空间功能分区及布局、建设控制等原则及对策,为城市建设中的滨水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邕江综合整治;控制原则;对策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城市内河水系的渔船活动、采砂作业、滨水空间被市民开发私有化,市民滨水活动呈现单一性,城市滨水景观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及合理的利用与开发。
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的功能,成为城市开展滨水空间建设中,贯彻全线、需着重解决的主导问题之一。
本文以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为例,从滨水空间存在问题入手,对开发建设中的控制要求、滨水空间规划布局、景观及配套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浅析。
1 基本概况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邕江穿城而过,是南宁城市建设、中国水城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重要的城市空间及发展脉络。
自2012年以来,南宁市开始推进邕江两岸的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组织编制了不少规划,但偏重于水利工程治理和研究,在江城一体和功能景观打造、带动城市发展方面还有待提高。
2015年,南宁市重新启动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工作,通过制定滨江开发控制原则,指导滨江项目建设实施。
1.1 区位邕江由西向东流经南寧中心城区中心位置,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控制规划范围为西起老口水利枢纽、东至六律大桥邕江两岸,邕江常水位至两岸防洪堤(道路)之间的用地。
全长约85公里,面积2273.68公顷。
1.2 控制分区根据两岸发展依托要素及功能景观结构,分为七大分区,分别为水绿泽国生态段、绿岸花海游乐段、科教产业花园段、邕城生活核心段、双湾城市过渡段、五象青秀新区段、绿野欢歌绿城段。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众多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水资源。
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湖泊、江河等水资源,这些水域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景观时应考虑保护水域水质,保留和增加湿地等自然生态功能区,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
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性化设计。
广西地区的城市中,许多都建在江河边上,这些滨水空间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景观时应注重提供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例如设置公园、步道、广场等,使居民可以近水乐享。
注重景观设计,美化滨水空间的环境,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西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特色,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和创新。
在设计滨水空间时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景观。
也可以通过设计创新的公共艺术品、雕塑等,丰富滨水空间的文化内涵。
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滨水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可以考虑采用生态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人性化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江侗族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属于壮侗民族聚居区,也是侗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广边缘,地形复杂多变,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侗族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滨水景观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却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江侗族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本文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滨水景观资源现状分析1.1 滨水资源丰富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大湾江流域,拥有众多水系,包括大湾江、白江、黑江等河流,同时还有众多湖泊和水库,水资源十分丰富。
而且,这些水域在侗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侗族的日常生活、节庆活动、宗教信仰等均息息相关。
1.2 滨水景观独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滨水景观以自然风光为主,融合了侗族传统建筑、手工艺品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河流、湖泊等水域景观与侗族村落、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这些景观既可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同时也是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1.3 可持续利用挑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滨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过度开发会破坏景观的原始状态,影响生态平衡;过多的游客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造成不利影响。
二、滨水景观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建议2.1 加强保护意识为了保护滨水景观资源,必须加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爱护自然环境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立起保护水域资源的自觉意识。
2.2 合理规划开发针对滨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尊重文化,避免过度开发,保持景观的原汁原味。
2.3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在保护滨水景观资源的还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利用,还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4 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为了减少游客对景观资源的破坏,可以通过加强游客管理,引导游客文明游览。
南宁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与开发探究作者:黄涌芮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9期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中最为敏感的空间,它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
、永恒的吸引力。
近年来,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的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自古南宁就是水城,有别称为“邕”,意为城郭四方有水。
在南宁市民的眼中,邕江就是南宁市的母亲河。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的扩张,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南宁,对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城市环境恶化,邕江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也导致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品质的下降。
于是,为了改善南宁市邕江沿岸生态情况,促进“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的建设,激发邕江滨水地区的活力,创造良好的滨水景观环境,提升广西首府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南宁市城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南宁邕江沿岸开发保护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并将打造“南宁水城”,开发改造邕江及城市内湖片区作为这几年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2010年,江滨公园的二期建设规划通过了评审,根据规划,江滨公园在这几年内将开建并完美四大景观功能区,对局部未开发的滨水区进行规划与建设,以打造邕江滨水新景观。
其实,早在2003年初,邕江一桥边上的江滨公园就已建成,并免费向南宁市币民开放,邕江一桥的江滨休闲公园工程于2005年3月获得了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邕城杯”奖,这无疑为日后的滨水区的开发与景观建设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南宁以邕江为“轴”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方向为“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邕江轴线明确成为发展战略方向。
随着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中国水城”和“中国绿城”的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对邕江沿岸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需要强化和发挥邕江在城市发展中的主轴和核心作用。
邕江沿岸区域作为城市重点滨水地区,应该支持城市实体经济的营造,提升产业空间绩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的转换与拓展。
广西本土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景观设计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10-30T06:43:08.12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2期6月作者:苏喆[导读] 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城市的生态问题,苏喆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11摘要: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城市的生态问题,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滨水区域的独特场地性质、植物等景观等特色,可展现滨水景观的独特之美,将其融入地域文化与历史,使得滨水休闲景观能够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及审美价值。
基于滨水休闲空间景观存在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地区为例,针对滨水休闲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要素展开研究。
关键词:滨水休闲空间景观设计;生态价值;审美价值;绿化配置引言: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户外休闲场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指的是位于城市水体与陆地连接处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的公共场所,对于提高城市休闲空间具有深远的影响。
广西本土城市的滨水休闲空间景观设计极具特色,广西本土的地形、雨水、植物特色等元素,可够满足人们休息需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
本文将围绕广西本土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展开论述。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主要作用(一)改善城市的生态问题城市滨水空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问题。
一方面,景区需要有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场地环境、绿化配置、令人舒适的满足市民日常休闲的活动空间、基础设施等,因此每个城市都会针对其景区的环境予以保护、优化及提升,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绿化面积,优化水体生态系统,使得滨水休闲景观能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增加城市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进行滨水休闲空间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利用植物,滨水区域的坝、滩、沮、洲等独具特色的地貌,以及滨水地区的光影分布使得景观设计能够展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1]。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06-14T09:49:14.49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2期作者:熊心[导读] 在开展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城市水源分布情况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规划,并做好有效的景观布置工作,使得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达到规范合理状态。
本文首先概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特点和设计要求,严格遵循规范合理要点对城市滨水公园开展有效的景观设计。
保证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内容的合理性,解决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面临的阻碍问题,彰显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布置中的作用。
熊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摘要:在开展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城市水源分布情况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规划,并做好有效的景观布置工作,使得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达到规范合理状态。
本文首先概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特点和设计要求,严格遵循规范合理要点对城市滨水公园开展有效的景观设计。
保证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内容的合理性,解决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面临的阻碍问题,彰显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布置中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引言对于城市滨水公园来说,对其开展景观设计时需要做好相应调整工作,将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作用表现出来,严格遵循具体要点和规范流程开展景观设计,协调景观设计与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之间关系。
加上不同城市滨水公园的空间划分情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差异表现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景观设计方案实施优化更新。
避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受到不合理因素干扰,借此提升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布置中的作用。
1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特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对于开放性来说,需要保证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保证景观在城市滨水公园规划布置的组成,将空间开放性特点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表现出来,控制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因为空间规划不够合理而出现问题,并将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作用和综合设计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
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探索———以柳州市河东防洪堤景观规划为例【摘要】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柳州河东防洪堤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带;自然生态功能;城市功能一、前言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
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与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
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
本文以柳州河东防洪堤景观设计为例,阐述探索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二、现状条件概述柳州市河东区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柳江东岸江滨景观带处于城市的中心区,联系着城市的中心商贸区、行政办公区和居民区,是旧城与新城的重要交汇线、联结线。
柳江河是柳州市的骨干河网,担负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蓄水和生态功能。
作为柳州市重要的景观轴,在体现城市个性风貌、历史文化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是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三、问题解析(一)问题思考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其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设计者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发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来综合分析。
带着对项目现状条件及区位特点的认识,我们对国内外滨水景观带的建设案例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并进行分类概括,试图去找寻一个适合柳江东岸景观带的设计方式:1.自然生态型的滨水带设计:如合肥市环城公园系统、美国芝加哥滨水绿带、美国加洲山裘斯格达路普河滨公园、美国俄亥俄洲托利多市摩米河滨河公园等,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文物景点,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因势利导地处理平面及空间,既不矮揉造作,又不拘于现状,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目的。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针对该地区的特点提出规划设计的探究。
1. 水资源丰富
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拥有壮美的河流和湖泊,城市周边的滨水空间是绝佳的景观资源。
通过对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充分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2. 城市形象提升
城市的滨水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的美丽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通过规划设计,可以改善滨水环境,打造出优美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3. 促进城市发展
规划设计可以将滨水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打造出一系列的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为城市的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1. 地理环境独特
广西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山水相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城市的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2. 民族特色鲜明
广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民族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滨水景观,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3. 自然生态保护
广西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
4.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滨水空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公园、步行道、休闲广场、观景台等,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市民的生活体验。
5.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通过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打造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需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强化生态保护理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从而为广西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