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细菌的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7
临床常见细菌的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一.细菌的鉴定步骤1、鉴定的概念:将一个未知的菌株按其生物学特性,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行比较后划归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
2、对待鉴定的菌种要明确已经获得纯化培养或者该菌种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有单个菌落可以进行生化试验。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预先纯化培养)+––+b)G,G,c,对待鉴定的菌种进行革兰染色,3、观察形态(Gc,Gb做触酶,氧化酶实验,然后按科,属,种逐步鉴定。
要注意对待鉴定的菌种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系统,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简单的鉴定系统我们都已经设计好,参考鉴定质控单。
4、按鉴定质控单的要求填写好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送检日期等。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好该菌种的菌落形态以及有无溶血。
5、复习革兰染色,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
⑴.革兰染色:是细菌鉴定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染色方法。
首先要将待鉴定的细菌涂片,固定(目的:杀死细菌,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
第一步:以结晶紫初染(染色液Ⅰ)第二步:以卢戈氏碘液媒染(染色液Ⅱ)乙醇脱色(染色液Ⅲ)95%第三步:用.第四步: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染色液Ⅳ)⑵.触酶实验(HO实验):22a.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b.方法:一般用玻片法,就是挑取菌落在洁净的玻片上涂开,滴加3%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要注意不能在血平板上进行实验,这样易出现假阳性;另外陈旧菌落要是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还有不能在接种针或环上进行实验。
c.阳性对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用链球菌;试剂要避光置4℃冰箱保存。
d.应用:绝大多数含细胞色素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细菌触酶实验阳性,链球菌属阴性。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实验中我们一般用于区别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⑶.氧化酶实验(Kovac实验):a. 原理: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细菌的鉴定方法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鉴定细菌的方法对于研究细菌的特性、功能和致病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最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聚集方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属种。
典型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和培养基选择等。
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则可以帮助区分细菌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
此外,不同的培养基选择也可以提供有关菌落形态、颜色和营养要求等信息。
二、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功能和生化特性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包括氧需求性试验、酶活性检测、代谢产物检测等。
氧需求性试验可以判断细菌的需氧性,酶活性检测则可以通过检测细菌是否产生特定的酶来鉴定其种属。
代谢产物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如产气、产酸和产色等来进行鉴定。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
通过提取细菌的DNA,利用PCR、序列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例如,16S rDNA序列分析能够提供细菌的高度保守的序列信息,通过与数据库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此外,还有基于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如RAPD、AFLP等可以用于快速鉴定细菌。
四、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免疫电泳等。
血清学试验可以通过检测细菌与抗体的凝集、沉淀或荧光反应来进行鉴定。
免疫电泳则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条带模式来进行鉴定。
细菌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和免疫学鉴定法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细菌的鉴定,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临床常见细菌的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一.细菌的鉴定步骤1、鉴定的概念:将一个未知的菌株按其生物学特性,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行比较后划归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
2、对待鉴定的菌种要明确已经获得纯化培养或者该菌种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有单个菌落可以进行生化试验。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预先纯化培养)3、对待鉴定的菌种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形态(G+c,G–b,G–c,G+b),做触酶,氧化酶实验,然后按科,属,种逐步鉴定。
要注意对待鉴定的菌种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系统,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简单的鉴定系统我们都已经设计好,参考鉴定质控单。
4、按鉴定质控单的要求填写好病人XX,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送检日期等。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好该菌种的菌落形态以与有无溶血。
5、复习革兰染色,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
⑴.革兰染色:是细菌鉴定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染色方法。
首先要将待鉴定的细菌涂片,固定(目的:杀死细菌,改变⑵.触酶实验(H2O2实验):a.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b.方法:一般用玻片法,就是挑取菌落在洁净的玻片上涂开,滴加3%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要注意不能在血平板上进行实验,这样易出现假阳性;另外陈旧菌落要是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还有不能在接种针或环上进行实验。
c.阳性对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用链球菌;试剂要避光置4℃冰箱保存。
d.应用:绝大多数含细胞色素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细菌触酶实验阳性,链球菌属阴性。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实验中我们一般用于区别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⑶.氧化酶实验(Kovac实验):a. 原理: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酶并不直接与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起反应,而是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出现深兰色反应。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1.样本收集:通常采用微生物标本采集套装,如采血培养瓶、骨髓培养瓶、尿培养瓶、分泌物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标本要按照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以确保样本的纯度和无污染。
2.样本处理:在获得样本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血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血清。
尿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去除悬浊物等。
3.细菌培养:将已处理的样本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在适当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通常常规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血浆琼脂、麦康凯琼脂等。
培养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特殊细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4.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如观察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然后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是否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根据初步鉴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如氧化/发酵试验、羟基酸钠试验、目标序列扩增等。
最终确定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通常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抑制区域大小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6.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
最后将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的来说,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包括了样本收集、样本处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确定细菌菌种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和步骤:
1. 收集样品:从目标环境或感染部位收集细菌样品,如血液、尿液、唾液、食物等,以便后续实验。
2. 培养:将细菌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来促进细菌的生长。
3. 纯化:将单个细菌菌落分离出来,并通过连续的传代培养使其得到纯化,以避免不同细菌种类的混杂。
4. 形态观察: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以及在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如形状、大小、结构等。
5. 染色:将细菌样品进行染色,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以便观察不同细菌的染色特征。
6. 生理生化试验: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如代谢产物的产生、酶活性、氧需求等,以确定细菌的代谢特征。
7. 耐受性检测:测试细菌对温度、pH值、氧气和抗生素等环境因素的耐受性,以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
8. 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序列分析等,通过对细菌的基因组或特定基因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的物种。
9. 鉴定结果: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和参考文献,将细菌归类到已知的菌属或菌种中,最终得出细菌的鉴定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准备鉴别试剂和设备,以及具备相关实验操作的技术和经验。
鉴别细菌的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大小范围从0.2到2微米不等,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为了识别和鉴别不同的细菌,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别细菌的方法。
1. 形态学鉴别法形态学鉴别法是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形状、胞外结构和运动等特征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分析其细胞壁、荚膜、鞭毛等结构,还可以观察其运动情况。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细菌。
2. 生理生化鉴别法生理生化鉴别法是通过检测细菌对不同环境的反应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包括细菌对养分、PH值、盐度、气体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
例如,某些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而另一些细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其生理生化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细菌。
3. 分子生物学鉴别法分子生物学鉴别法是通过检测细菌的DNA序列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PCR技术将细菌DNA序列扩增,然后通过比较DNA序列的差异来鉴别不同的细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因此在现代细菌学中被广泛应用。
4. 免疫学鉴别法免疫学鉴别法是通过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原和抗体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抗原是一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而抗体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产生的分子。
通过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原和抗体,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鉴别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别结果。
临床微生物实习小结1、临床微生物实习小结不知不觉我都在微生物呆了一个多月了,从真菌结核到手工鉴定,再到血培,血清,培养基,最后一周就是前台。
说一下我的感受,也希望后面来实习的同学能从我这提前得到点信息最有挑战性的:手工鉴定1.老师一大早会开始看头天孵的平板,看长得如何,长得不好的,接着孵一天;没有分出单个菌落的,不能上机的就要交给我们来转个平板,转平板的注意事项就是要挑菌,这个需要技术,小心不要挑到杂菌。
2.像比较典型的菌落,老师直接根据其特征就能判断出是革兰阴性还是阳性来决定上机,有疑问的交给我们,我们来染色,染色也要注意挑菌。
3.需要手工生化鉴定的,像什么血浆凝固酶实验,卫星现象,普平,6.5%的氯化钠这些,我们都会接触到,同志们在进手工鉴定之前可以提起复习一下老师原来给的鉴定流程和实验书上的操作步骤。
4.还有手工药敏实验,革兰阴性杆菌营养要求低点,一般用MH,阳性球菌一般用血平板,补药敏的话,手工鉴定那有手册,要按着手册进行。
5.一般最后的工作就是留菌,就是保存菌种下午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看一些一天前上机的平板,做一下染色,触酶,凝固酶等简单的实验,而且一般报告都已经出了,可以查看是什么菌。
写的很短,要实习的很多,真的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实践出真知,让我们慢慢积累吧。
2、临床微生物实习小结在这次见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
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见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见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
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
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
见习的第一天,我们看的是标本的接种,我们看过那里的老师熟练的接种过程后深感自己平时做实验室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如果以我们这种速度去完成每天要接种上百个标本的临床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有
些对人类健康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对细菌进行检验
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细菌检验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细菌检验方法之一是培养法。
培养法是通过将
样本置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促使
细菌在培养皿中生长和繁殖。
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形成典
型的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
断细菌的种类。
其次,鉴定细菌的生化试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生化试验是
通过检测细菌在特定生化反应条件下的代谢产物,来判断细菌的特性。
比如,利用氧化酶试验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氧化酶酶活性,利
用大肠杆菌培养基来区分大肠杆菌等。
除此之外,PCR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验方法。
PCR法是一种
快速、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细菌DNA片段,再通过电
泳等手段来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
最后,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也是细菌检验的重要环节。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通过将不同抗生素涂布在培养皿上,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出对患者病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生化试验、PCR 法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细菌检验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病原性和耐药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的细菌鉴定和检测方法对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以及抗生素治疗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细菌鉴定和检测方法。
一、细菌鉴定方法1.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菌。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形态特征非常典型的细菌。
2.染色法鉴定: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可以根据细菌的细胞壁特性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抗酸染色适用于检测酸忍受性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等。
3.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这是一种常用的鉴定细菌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物质的代谢反应,例如对糖、气体等的发酵、氧要求等,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鉴定组。
4.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或RNA,利用PCR扩增、序列分析、16SrRNA测序等技术,从而精确确定细菌的鉴定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广泛应用于细菌鉴定中。
二、细菌检测方法1.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培养细菌,并根据菌落形态、色素、气体产生等进行初步鉴定。
培养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水源、空气中的细菌等。
然而,一些特殊的细菌可能无法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生长,所以培养法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有限制。
2.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
这些方法利用细菌表面特异的抗原与特定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检测细菌,并通过检测结果的颜色或荧光信号来判断细菌是否存在。
免疫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检测特定细菌的存在或细菌相关的抗体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细菌检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PCR和实时荧光PCR是常用的检测细菌DNA的方法,可以通过特定引物和探针分别扩增和检测目标细菌的DNA。
此外,基于DNA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测序也可用于快速鉴定和检测细菌。
SOP_13-6 手工免疫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免疫学检验项目。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项目内容: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类风湿因子(RF) 梅毒(TP )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方法】快速胶乳法。
【用途】血清中ASO 的测定,用于链球菌感染的诊断。
【原理】高滴度的病人血清被适量的溶血素中和了正常水平的抗体后还有多余ASO ,这些多余的抗体即与ASO 胶乳试剂反应,出现清晰、均匀的凝集颗粒。
ASO 胶乳试剂系羚化聚苯乙烯胶乳与溶血素“O ”共价交联的产物。
【试剂】以1g /L 叠氮钠防腐。
1.溶血素“0”溶液2瓶:每瓶可测定100人次,用时摇匀。
2.ASO 胶乳试剂2瓶:每瓶可测定100人次,用时摇匀。
3.阳性控制血清1瓶:已稀释灭活,可直接使用。
4.阴性控制血清1瓶:已稀释灭活,可直接使用。
【操作】1.血清标本用生理盐水1:15稀释(血清0.1ml+生理盐水1.4m1)。
2.在反应板(和妊娠诊断胶乳试剂使用的相同)各格子上分别滴加稀释待检血清1滴(约50 l)以及阳性和阴性控制血清1滴,再各滴加溶血素“0”溶液1滴,轻轻摇动1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均匀分布于方格内。
3.每格各滴加ASO 胶乳试剂1滴,轻轻摇动3分钟(室温为18~20℃),将反应板平放在实验桌上,有清晰凝集者为阳性,不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阴性,阴性者的ASO ≤250IU /ml 。
4.阳性者的1:15稀释血清,进一步稀释为1:30和1:60,再重复步骤2和3,出现凝集的血清稀释度和ASO 滴度问的关系大致如下:【附注】1.ASO胶乳加入后,轻轻摇动到本说明指定的时间时应立即记录结果,超过规定时间后再出现的凝集不列为阳性。
阳性控制血清应在本说明指定的时间内出现清晰凝集,但不能将阳性控制血清出现凝集的时间视为判断结果的时间界限。
细菌的鉴定方法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准确鉴定细菌的种类,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观察法形态学观察法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别。
常见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包括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定出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但并不能确定其种类。
二、生理生化试验法生理生化试验法是通过研究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细菌。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对细菌的代谢能力、酶活性、氧气需求和产物等进行测试。
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碳源利用试验、氧气需求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通过对细菌在这些试验中的反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细菌的基因组DNA序列和RNA序列来确定其种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扩增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
利用这些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比较细菌的基因序列与已知的细菌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菌。
这种方法通过将细菌样品离子化,然后将离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得到细菌样品的质谱图谱。
通过比对质谱图谱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质谱图谱,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细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鉴定细菌。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和免疫染色技术。
在血清学试验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细菌与特定抗体之间的反应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而免疫染色技术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标记细菌,然后观察染色结果来鉴定细菌。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1、首先要获取被鉴菌种的纯培养菌落;
2、其次利用革兰染色或者抗酸染色确定其染色;
3、根据形态及其排列,按照科、属、类次序继续鉴定;
4、最后利用知识、经验等方法做出判断,得出结果,给出鉴定。
细菌鉴定方法:
1、生化鉴定:为细菌鉴定中最重要的一种鉴定手段,主要借助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的不同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对致病菌进行鉴定,生化鉴定包括蛋白质分解产物实验、酶触实验、堂分解产物实验等等方法。
2、血清鉴定:一般用于含有较多血清型的细菌,常用玻片凝集试验,也可以用免疫荧光法、协同凝集实验、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灵敏的检测样本中致病菌的特异性抗原。
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待检测的细菌,或者采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细菌抗体的效价,特异性比较高,一般在生化鉴定基础之上给出确定诊断结果。
3、分子生物学检测:一般适用于人工培养基无法生长或者生长速度过于缓慢以及营养要求高不容易培养的细菌,检测方法含有核酸杂交、生物芯片以及基因测序等等;其中核酸杂交包括斑点杂交等等技术。
4、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
5、质谱技术:利用新兴的电力生物质谱对细菌核酸、蛋白质、堕胎等物质进行质谱分析。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内等。
细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有益细菌可以促进环境的生物平衡,而有害细菌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
对细菌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检测和鉴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细菌一般检验方法的详细介绍:1. 培养法: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检验方法之一。
通过将样品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并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可以让细菌在体外生长和繁殖。
培养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形态、生长速度、代谢特性等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检验和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2. 鉴定法:鉴定法是确定细菌种类的关键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对不同细菌的特异性试验(如生化反应、酶活性测定、生物学特性等),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鉴定不同的细菌种类。
3.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出细菌的DNA序列。
通过PCR法,我们可以迅速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还可以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4. 免疫学法:免疫学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来确定细菌种类的方法。
通过免疫学法,我们可以检测出细菌感染的相关抗体,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应的疾病。
5. 荧光显微镜法:荧光显微镜法是一种直接观察细菌在样品中的分布和数量的方法。
通过染色和荧光标记,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特定的荧光信号,从而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计数细菌。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鉴定法、PCR法、免疫学法和荧光显微镜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细菌的种类、数量和特性,为环境监测、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二篇示例: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常见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有些对人类健康有害,有些可以利用于生产和科研。
常见微生物检验方法及结果解读微生物检验是用于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结果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细菌培养方法及结果解读在微生物检验中,细菌培养是最常见且基本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培养基,选用适当的培养基可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2) 采集样本,将样本转移到含培养基的培养皿中;3)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一般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4)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细菌生长,并进行初步鉴定。
细菌培养结果解读需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长特点和生化反应来判断。
常见的结果可能包括:1) 阳性结果,即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并生长;2) 阴性结果,即培养皿中未观察到细菌生长;3) 菌落特征,对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进行观察和描述;4) 生化反应,通过进行生化试验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细菌培养方法及结果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指导临床治疗。
二、真菌培养方法及结果解读与细菌类似,真菌培养也是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之一。
真菌培养的步骤如下:1) 准备含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培养基;2) 采集样本,将样本转移到培养基中;3)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般培养时间为2-7天;4)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真菌生长,并进行初步鉴定。
真菌培养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菌落的特征和形态学来判断。
常见的结果包括:1) 菌落特征,对菌落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描述;2) 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孢子、菌丝和分生孢子等结构来鉴定真菌的种类。
真菌培养方法及结果解读在临床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方法及结果解读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含有抗生素的纸片或肉汤;2) 在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上均匀涂抹细菌;3) 将纸片或肉汤放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进行观察;4) 结果解读,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根据结果判断细菌的敏感性。
细菌鉴定的方法范文细菌鉴定是一种通过对细菌进行分析和检测,确定其种类和性质的方法。
这项工作对于疾病的防治、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
1.宏观形态观察: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等。
例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形状为短杆状。
2.静态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抗酸染色主要用于鉴定结核杆菌等抗酸菌。
3.内容染色法:包括草绿病毒染色、亚甲蓝抗体染色等。
草绿病毒染色主要用于发现弓形虫等内寄生单细胞病毒。
亚甲蓝抗体染色主要用于鉴定豌豆疫霉菌。
4.结构染色法:主要是通过染色剂染色来鉴定细菌细胞的结构,如纤毛、鞭毛、芽孢、囊壳等。
例如,芽孢染色可以用来鉴定芽孢细菌。
5.生理生化特性检测:通过研究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来鉴定细菌。
包括对菌落形态、产生酶类和代谢产物的检测。
例如,通过测定氧化/发酵代谢特点、生长适宜温度和环境pH值等特性,可以鉴定一些肠道细菌。
6.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泳等,通过检测细菌产生的特异抗原或细菌抗原抗体的存在与否,来鉴定细菌种类。
7.分子生物学方法: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细菌鉴定方法。
它利用PCR技术、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细菌种类。
例如,16SrRNA基因测序可以精确鉴定不同细菌的亲缘关系。
8.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生长特性、营养要求等的检测。
例如,黄曲霉菌需要45℃温度下才能生长,这一特征可以用来鉴定黄曲霉菌。
以上所述的方法只是细菌鉴定中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菌鉴定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细菌鉴定的准确与否对于相关研究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鉴定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临床常见细菌的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一.细菌的鉴定步骤1、鉴定的概念:将一个未知的菌株按其生物学特性,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行比较后划归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
2、对待鉴定的菌种要明确已经获得纯化培养或者该菌种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有单个菌落可以进行生化试验。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预先纯化培养)3、对待鉴定的菌种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形态(G+c,G–b,G–c,G+b),做触酶,氧化酶实验,然后按科,属,种逐步鉴定。
要注意对待鉴定的菌种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系统,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简单的鉴定系统我们都已经设计好,参考鉴定质控单。
4、按鉴定质控单的要求填写好病人XX,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送检日期等。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好该菌种的菌落形态以与有无溶血。
5、复习革兰染色,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
⑴.革兰染色:是细菌鉴定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染色方法。
首先要将待鉴定的细菌涂片,固定(目的:杀死细菌,改变⑵.触酶实验(H2O2实验):a.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b.方法:一般用玻片法,就是挑取菌落在洁净的玻片上涂开,滴加3%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要注意不能在血平板上进行实验,这样易出现假阳性;另外陈旧菌落要是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还有不能在接种针或环上进行实验。
c.阳性对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用链球菌;试剂要避光置4℃冰箱保存。
d.应用:绝大多数含细胞色素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细菌触酶实验阳性,链球菌属阴性。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实验中我们一般用于区别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⑶.氧化酶实验(Kovac实验):a. 原理: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酶并不直接与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起反应,而是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出现深兰色反应。
b. 方法(滤纸法,菌落法,试剂纸片法):一般我们采用滤纸法,取白色洁净滤纸条,沾取菌落少许,加试剂一滴,阳性者立即呈粉红色,继而出现深兰色。
结果读取在10秒钟时为最佳,60秒内读取可靠。
本实验避免接触含铁物质(假阳性),也不能在含糖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进行实验(假阴性)。
c. 阳性对照用铜绿假单胞菌,阴性对照用大肠埃希菌。
d. 应用:奈瑟氏属的菌种均阳性,也用于区别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二.葡萄球菌属的鉴定葡萄球菌属主要的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1、形态与染色:葡萄球菌直径0.5~1.5μm,菌体圆形,呈单个,成双以与不规簇状排列。
染色呈紫色,为革兰阳性球菌。
2.与链球菌的区别:触酶实验为阳性,而链球菌阴性;菌体形态链球菌小于葡萄球菌,呈成双和链状排列的卵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
3. 与微球菌的区别:触酶实验同为阳性,但微球菌的菌体呈四联状,要大于葡萄球菌,微球菌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操作方法同甘露醇OF试验)为氧化型;而葡萄球菌为发酵型。
另外呋喃唑酮(即痢特灵50μg/片)敏感实验微球菌为耐药,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敏感。
4.葡萄球菌属的种间鉴定:⑴.菌落色素与溶血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呈金黄色,柠檬色或者淡黄色,而其他葡萄球菌则在血平板上菌落大多数为白色,也有部分为柠檬色或深黄色。
⑵.溶血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有α﹑β﹑γ﹑δ溶血毒素,各毒素的区别是对动物红细胞的溶血X围﹑抗原性与溶血时的温度等。
其中以α溶血毒素为主。
而其他葡萄球菌大多数不产生溶血毒素,只有表葡有极少能产生溶血毒素。
⑶.血浆凝固酶实验:用与区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表皮葡萄球菌(阴性),腐生葡萄球菌(阴性)。
血浆凝固酶是金葡菌所产生的,有结合凝固酶和游离凝固酶两种。
血浆凝固酶检测有两种方法,为玻片法和试管法,我们一般采用玻片法。
a. 操作方法:挑取少许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在玻片上与血浆乳化,结合凝固酶能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从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发生凝集,所以我们肉眼能看见凝集颗粒。
玻片法主要由结合凝固酶作用产生;游离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胞外酶,能与血浆中的血浆凝固反应因子(类似凝血酶的一种物质)作用,形成复合物再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而发生凝集。
试管法主要由游离凝固酶作用产生。
b. 注意事项:菌落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结果观察;凝固酶阳性要做自凝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代替血浆),只有在阴性对照也不凝集才能认为是真正的阳性,有一部分葡萄球菌有自凝现象。
⑷.新生霉素敏感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纸片(5μg/片)敏感;而腐生葡萄球菌,微球菌则对之耐药。
抑菌环直径>16mm即为新生霉素敏感。
⑸.甘露醇氧化发酵实验:a.操作方法:取两支甘露醇微量生化管,在微量管内接种待检细菌,然后一支加两滴石腊密封,另外一支则不加,放37℃孵箱内18~24h后观察结果。
b.结果观察:微量生化管变黄色为阳性,也就是能利用甘露醇。
若两管都变黄色则说明是发酵型;其中加石蜡管不变色,没加石蜡管变黄色则为氧化型;如果两管都不变色则说明该细菌是不利用甘露醇(产碱型)。
c.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需氧和厌氧的条件下都能利用甘露醇(即两管都变黄色);表皮葡萄球菌需氧部分产酸,厌氧条件下不利用甘露醇(即没加石蜡管有部分会变黄色,加石蜡管不变黄色);腐生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类似。
三.微球菌属的种间鉴定微球菌属主要的种有易变微球菌,藤黄微球菌,玫瑰微球菌。
鉴定生化见下表易变微球菌藤黄微球菌玫瑰微球d:不定S:敏感R:耐药四.链球菌属1.形态和染色:链球菌的直径为0.5~1.0μm,呈成双和链状排列的卵圆形革兰阳性球菌,菌体小于葡萄球菌,无鞭毛,没有芽胞,但有些菌株会形成荚膜。
肺炎链球菌呈矛头状,宽端相对,尖端向外。
2.根据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现象的不同分为三种:⑴甲型(α-)溶血,即菌落周围出现较窄的草绿色溶血环;⑵乙型(β-)溶血,即菌落周围出现较宽的透明溶血环;⑶丙型(γ-)溶血,即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3.根据抗原结构(C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B﹑C﹑D ﹑E﹑F﹑G﹑H﹑K﹑L﹑M﹑N﹑O﹑P﹑Q﹑R﹑S﹑T等18个群,对人类有致病者90%属于A群,偶见其他群链球菌致病。
4.链球菌属的种间鉴定⑴.乙型溶血链球菌的鉴定:a.对杆菌肽(0.04U/片)(抑菌圈直径≥10mm)敏感:A群链球菌(主要为化脓性链球菌)。
b.对杆菌肽不敏感,胆汁七叶苷实验阴性,但马尿酸钠水解实验﹑CAMP实验阳性:B群链球菌(主要为无乳链球菌)。
c.对杆菌肽不敏感,胆汁七叶苷实验阴性,马尿酸钠水解实验阴性,CAMP实验阴性:主要为马链球菌﹑类马链球菌﹑兽疫链球菌;对三者的区别实验要加做海藻糖和山梨醇实验。
d.CAMP实验:将能产生β-溶血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划一横线接种,再将待鉴定菌于金黄色葡萄球菌3mm处垂直种一短线,若在有CO2条件下培养5~6小时,或无CO2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在两细菌连接处出现一个半月型的加强溶血区即为CAMP实验阳性。
⑵.甲型溶血链球菌的鉴定:a.草绿色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对奥普托欣(Optoc hin)不敏感,胆汁溶菌实验阴性,胆汁七叶苷实验阴性,在高盐中不生长。
主要有变异链球菌,轻型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等。
b.肺炎链球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钝端相对,尖端相背,较葡萄球菌,其他链球菌略大;在血平板上菌落细小﹑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开始时菌落呈扁平状,以后中心塌陷,呈脐窝状。
与草绿色链球菌的主要区别是胆汁溶菌实验阳性,对奥普托欣(Optochin)敏感。
奥普托欣(Optochin)含量为5μg/片,抑菌环>18mm为敏感,<15mm为不敏感,15~18mm应重复实验。
⑶.肠球菌(D群链球菌)的鉴定:溶血不定,主要是α-﹑γ-溶血;对杆菌肽不敏感,但其特异性实验是胆汁七叶苷实验阳性;若能在6.5%NaCl的心浸液肉汤中生长即为D群肠球菌,不能生长为D群非肠球菌。
⑷.链球菌属鉴定的系统生化结果判断a.1%美兰牛乳b.胆汁七叶苷实验:变黑为阳性。
c.PH9.6肉汤实验:变浑浊为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阳性)。
d. 6.5%NaCl心浸液肉汤:由紫变黄为能在高盐环境中生长(阳性)。
e.精氨酸双水解酶实验:变红色(对照不变色,仍为黄色)为性五.奈瑟氏菌属和布兰汉菌属奈瑟氏菌属主要有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病奈瑟氏菌;布兰汉氏菌属只有卡他布兰汉氏菌。
两者系需氧革兰阴性球菌。
⑴奈瑟氏菌的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球菌,需氧,卵圆形或肾形,无动力,氧化酶与触酶均阳性。
培养时对营养要求高,能在巧克力平板或有丰富营养的血平板上,在5~10%CO2环境中生长。
⑵.鉴定过程:a.DNA酶实验阳性为布兰汉氏菌,阴性则为奈瑟氏菌。
b.能在普通血平板上生长的为其他奈瑟氏菌,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的主要为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病奈瑟氏菌。
c.能使麦芽糖氧化分解产酸的是脑膜炎奈瑟氏菌,不利用麦芽糖的是淋病奈瑟氏菌。
⑶.几种主要细菌对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的氧化分解产酸结果如⑷DNA酶实验:a.方法:将待鉴定细菌点种于含0.2%DNA的DNA琼脂平板上,培养后用1mmol/LHCl覆盖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者为阳性。
b.原理:某些细菌能产生DNA酶,可使DNA长链水解成由几个单核苷酸组成的寡核苷酸链;长链DNA可被酸沉淀,而水解后形成后的寡核苷酸链则可溶于酸,故在DNA琼脂平板加盐酸,可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肠杆菌科中只有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可产生DNA酶,阳性球菌中只有金葡菌能产生DNA酶。
)六.肠杆菌科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对人致病性较强的鼠疫耶尔森菌(现已基本没有流行)和伤寒沙门菌;4类常引起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和8种常导致院内感染的细菌(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和摩根菌属)。
另外还有很多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病(条件致病菌)。
实验过程中对于革兰阴性杆菌首先要做氧化酶实验,阴性为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的为非发酵菌(我们实验室还没有简单的系统鉴定方法,一般要仪器上卡检测)或弧菌科细菌。
1.肠杆菌科的系统生化⑴.KIA试验(克氏双糖铁)组成:乳糖/葡萄糖=10/1(斜面/高层,其长度最好是都是2CM)结果判断:斜面或高层变黄色:阳性;不变色(红色):阴性高层中出现裂隙:产气阳性高层中出现黑色(FeS):产H2S阳性⑵.苯丙氨酸脱羧酶试验细菌产生的苯丙氨酸脱羧酶使苯丙氨酸氧化脱羧后生成苯丙酮酸,再与10%的FeCl3试剂产成深绿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