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陶的历史传说
- 格式:docx
- 大小:3.65 KB
- 文档页数:2
范蠡墓、范蠡湖,在天下之中定陶探寻陶朱公在我到家乡定陶城区内到处都有着范蠡的影子,陶朱公大街,范蠡商城,范蠡商城,范蠡大酒店,范蠡雕像,范蠡湖,还有范蠡墓。
是的,只要你去过定陶县城,你会发现范蠡和这座曾被称作天下之中的城市交融在了一起,是定陶成就了范蠡,也是范蠡成就了定陶。
范蠡与定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而这缘分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就已经结上了。
定陶城区的范蠡商城定陶城区的范蠡商场提到范蠡,或许仍然会有一些朋友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提到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估计没有人再感到陌生了,她的心爱之人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商圣的范蠡,当然,历史上范蠡的名气要比西施大的多,他可不是借助于西施出的名。
还是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影响了两千多年定陶的商业奇才吧。
定陶城区的范蠡雕像定陶陶朱公大街曾经碧波荡漾的范蠡湖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遍布垃圾的臭水坑范蠡于公元前536年出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宛地三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淅川人。
他虽然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国的宛令文种认识,并且相交甚深。
范蠡对于当时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的规定非常不满,加上当时的楚国政治已经非常黑暗,于是他和文种一起去投奔了越国,开始用他的才能辅佐越国勾践,后来帮助勾践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但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自古以来就一直就没有中断过,范蠡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就携带美人西施早早归隐了起来。
史书上记载他“携西子乘舟泛湖,自钱塘出海北上,终不返”,他来到的地方就是当时商贾云集的齐国。
明朝时期的范蠡画像范蠡与西施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他用了一个化名鸱夷子皮,虽然这名字有些奇怪,但终究还是保护了他的安全,他在这里“耕海牧田,居无几何,治产数千万”,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了,当时齐国人想要让他入朝为官,但是范蠡早已厌倦了政治生活,于是散尽家产,再一次携带美人西施“举家至陶,以陶为天下交通,可致富,遂驻,称陶朱公”。
中华商圣文化园中的范蠡像来到定陶的范蠡广置家产,货利天下,被后世人尊称为商圣。
定陶:千年古县关键词:交通要塞、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重要都会、天下之中。
摘要:定陶古称陶,又名陶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原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
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古代重要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
尧、舜时期为古陶国。
公元前12世纪,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铎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
据《史记》载: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辗转至陶,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界鼻祖”,死后葬于陶。
《汉书·地理志》:"禹贡陶丘在县西南,有陶邱亭。
据《说文解字》:"定,安也。
"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定陶之名缘于古陶丘。
《说文》“陶,再成丘也,在济阴”,这里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又称釜丘,或单称陶。
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至齐,辗转至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
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新石器时代,定陶境内就有人类渔猎生息。
尧、舜时期,定陶为古陶国,国都遗址尚存,在今马集镇费庄村北200米处。
夏、商时期,境内有三国。
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
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国为陶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2.5公里处,属宋国。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魏、楚灭宋,三分其地,定陶属齐。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有221年),始建定陶县,属东郡。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公元前196年,彭越被杀,刘邦封其子刘恢为梁王,都睢阳,定陶为梁国属地。
公元前144年,分梁国置济阴国,都定陶。
公元前142年,废济阴国为济阴郡,定陶属济阴郡。
公元前52年,封子嚣为定陶王,改济阴郡为济阴国,都定陶。
公元前50年,又复为济阴郡。
公元前25前,又改为济阴国。
公元前5年,废定陶国为济阴郡。
山东定陶山东定陶位于中国山东省的菏泽市下辖,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本文将从定陶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等方面为您介绍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
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南、山东和安徽交界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该地区资源丰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此外,定陶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定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定陶地区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随后,商、周、秦、汉等朝代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在汉朝时期,定陶成为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陶文化。
如今,我们可以在定陶的博物馆中欣赏到丰富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定陶独特的文化魅力。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定陶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城区中心的定陶县城广场,这是一个宽阔而美丽的广场,是当地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广场周围有许多绿树成荫的公园和景点,如志公庙、纪念碑坊等,尤其是夜晚,广场上灯光璀璨,美不胜收。
此外,定陶还有步行街、美食街等商业区,是购物和品味当地美食的好地方。
提到定陶的美食,就不能不提到独特的定陶烧饼。
定陶烧饼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制作原料是面粉、花椒等,制作工艺独特,饼面金黄、皮脆馅酥,是一道引人垂涎的美食。
此外,定陶还有其他许多美食值得品尝,如定陶烤鸡、挂炉羊肉等,让人流连忘返。
总之,山东定陶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无论是其地理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著名的名胜古迹,还是独特的美食,都让这个地方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如果有机会,不妨来定陶一游,亲身体验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
山东的家乡美景名胜的传说故事20字
1、山东泰山,传说,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
2、在山东巨野一带,就有麒麟的传说,史书上,有相关的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获麟。
3、陶朱公就是范蠡,相传,他功成身退,到山东“陶”这个地方,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定陶。
4、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是中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七夕节就是因此而来。
在山东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农历七月七的晚上,在葡萄架下面,可以偷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
5、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中国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一,相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6、薛礼征东。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一字并肩王薛仁贵征东,路过此地,安营扎寨,由此得来“东营”、“西营”的地名。
传统文化学习之
财神爷陶朱公传说
陶朱公传说源于山东省定陶县,主要是关于陶朱公居陶十九年间理财、散财的民间传说,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陶朱公本名范蠡,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相传吴越战争结束之后,范蠡弃官离越,经齐国西行至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认为此地“天下之中,诸侯四通”,遂定居于陶开创伟业,定陶之名由此而来。
陶朱公居陶从商的十九年间,充分利用“天下之中”的地利“三致千金”,累资数万,成为富甲天下的巨贾。
他为富亦能为仁,轻财好施,以此为世所尊崇,后来又被人们奉为财神爷。
陶朱公传说富有地方特色和特殊内涵,对于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传说受现代传播方式的冲击,目前已经濒临失传,急需保护传承。
定陶的酒文化和历史文化作者:侯海阳来源:《师资建设》 2009年第5期山东省定陶县,这一方水土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风俗文化多种多样。
历史特色更为突出,身为定陶人,我倍感自豪。
首先,是定陶县的酒文化。
古代很多电影中的豪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其中饮酒量的大小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魄和胆量,所以酒就成了英雄豪杰的象征。
在现在的定陶县,酒仍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定陶县人不但会喝酒,而且自己会酿酒。
如极富定陶特色的御思香酒,冉子酒,和一些高粱酒。
喝酒,更是定陶县人的一大乐趣。
朋友见面要喝酒,喜迁新居要喝酒,生了宝宝要喝酒,结婚要喝酒,家里老人去世还要喝酒。
在各种各样的酒场中,逐渐形成了浓重的酒文化。
朋友见面时酒场可以在好一点的酒店,也可以在一些差的酒店,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定,只要有表达感情的酒,一般来说酒店的好坏是没人计较的。
但是如果一旦进了酒场,你说你不会喝酒,只是以茶带酒来应付,那可由不得你了,否则你就是不够哥们。
最好喝个一醉方休,那就比较够朋友了。
为了增加气氛,临散场时,有的还经常抓一下阄:就是把几个写着“5 0元、2 0元、1 0元、跑腿”的小纸条,卷起来放在一起,谁抓着“3 0元”的,下次在一起喝酒就要掏出3 0元钱;谁抓着“2 0元”的,下次在一起喝酒,就要掏出2 0元;抓住“跑腿”的下次在一起喝酒,就是不用掏钱,只负责联系酒店、买东西之类的琐事。
不过,请放心这种朋友式的聚会,只是在比较闲暇的时间,而且是几个志同道合,谈得来的几个人在一起,散散心,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平常的时间就是各忙各的。
在比较正式的酒场。
比如,这一桌上,即有上下级,又有男女之别。
那酒场的座位就要注意了。
年龄最长或者威望最高或者地位最高的人,要坐在进门正中间,以表示尊重。
年龄小或者职务低或者掏钱请客的人,要坐在进门的地方,负责倒茶斟酒。
同时还要照顾女士,让她们看菜单点菜,最好请问一句女士,可不可以抽烟,只有女同志同意了,在抽烟才算是比较有礼貌,有休养的表现。
【历史寻踪】寻根究源话定陶提起菏泽,很多人都知道,“菏泽牡丹佳天下”,山东菏泽市因牡丹享誉海内外。
然而,与菏泽相距仅二十多公里的古城定陶却鲜有人知晓,知道菏泽的历史文化源头在定陶,定陶是菏泽的根和灵魂的更少!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陶是悠悠史册中不可缺少的一篇华章。
尧和舜曾经在这里开创“尧天舜日”,制作陶器。
西周封国,武王封六弟振铎于此为曹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中心,第一流经济都会,史书记载为“天下之中”。
在我国重要典籍《史记》中,司马迁盛赞此地,曰“其俗尤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
孔子高足子贡、越国大夫范蠡先后经商致富于此。
汉高祖刘邦曾在这里登基,开创了两汉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堪称大汉王朝发源地。
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定陶增加了一道道耀眼的光环,让古老的定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真的是,说得尽的定陶美景,道不尽的定陶历史。
十大名丘之首——陶丘陶丘在历史上一度享有盛名,是中国古代十大名丘之首。
在《山海经》中被列为第一丘。
《说文》记载:“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
”《竹书纪年》云:“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这里是孕育鲁西南乃至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文明的神圣之地。
神秘的仿山不无夸张地说,仿山在鲁西南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且不说这里是西周曹国二十六代君王的安息之地,是曹氏族人的寻根所在,是历代善男信女祈福平安的、烧香还愿之所。
单说,千百年来民间津津乐道,广为传颂的“降雨日”就给古老的仿山增添了无尽的神秘。
原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曹叔振铎的祭日,据说上天因感曹叔振铎勤政爱民,每年到了这一天,上天都会降雨洗山。
虽然这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民间传说,但每年到了这个广为传颂的“降雨日”,一场场春雨总会如期而至。
所以仿山在鲁西南百姓心中,是一座永远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的灵山。
千古遗迹任凭吊——范蠡墓战国时期,陶因位于济水与菏水的会合之地,因此陶也就成为了一座四通八达的中心城市,被人们誉为“天下之中。
[转载]关于孔克谐迁居定陶之年代考我是孔莲坑⼈⼀直以为明正德⼆年建村。
今天拜读族们此⽂,顿悟,我村建村⼤概时间应该是1343年左右,⾄此年经675年余!原⽂地址:关于孔克谐迁居定陶之年代考作者:湸仔孔⼦是中国古代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因此,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孔⽒宗族,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传承⼋⼗余世。
后裔⼦孙,以曲⾩为中⼼,遍及全国乃⾄全球。
孔克谐,字和夫,孔⼦五⼗五代孙,为孔⽒定陶⽀始祖。
据《孔⼦世家谱》记载,他举茂才,由曲⾩迁居定陶城西五⾥许汜⽔之北孔莲坑。
但没有他交待迁居定陶的年代或者朝代,他的⽣卒年⽉也难以考证。
所以孔⽒迁居定陶的年代成了谜。
据孔莲坑村碑记载,明正德⼆年,孔⼦后裔孔克谐由菏泽徒此,村南有藕坑,故名。
由此推算,明正德⼆年为公元1502年,孔克谐迁居定陶的时间为公元1502年。
⽽与孔莲坑村仅⼀河之隔的孔书庄村的村碑却这样记载道:“明永乐间,曲⾩孔克谐来菏泽教书,后转徒此,以职业得村名。
”明永乐年间为公元1403年⾄1424年。
尽管两村都以孔克谐为本村开村始祖,但关于其迁居年代的记载,却⼤相径庭。
这样的两则记载,让后⼈⽆所适从。
下⾯不妨让我们从孔克谐先世世系来探讨⼀下。
《孔⼦世家谱》记载,克谐⽗为思本;思本为第三派潾的第三⼦,长兄思友,字益道,为太师府掾官,后为汝宁府推官,有辨宗⼦⼤功,年七⼗四卒。
次兄思古,字志道,葛城教谕,后为曹州景⼭书院⼭长,年六⼗四卒。
思本,字正道,幼有志操,沉默寡⾔,流辈畏之,任⼦思书院⼭长,迁盘阳路教谕,年四⼗三卒。
仅从这些记载中,还是⽆从得知孔克谐迁居定陶的年代。
接下来,我们不妨再看⼀下⾄圣林(孔林)中墓碑上的碑⽂信息。
在⾄圣林中,我有幸找到了孔潾、孔思古⽗⼦的墓碑。
先来看下孔潾墓碑⽂记载,潾“享年六⼗九,时泰定改元六⽉⼗⼀⽇也”,泰定元年为公元1332年,由此可知,孔潾⽣于公元1256年,卒于公元1324年。
两千年前刘邦登基称帝的地⽅,会是现在⼭东定陶的这处⼟堌堆吗?两千⼆百多年前的公元前202年,刘邦为了表彰韩信、彭越等将领在楚汉之争中⽴下的卓越战功,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
受封的韩信、彭越以及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等⼈共同请求刘邦即位称帝,经过“再三推脱”后,刘邦最终于当年⼆⽉在汜⽔之阳举⾏登基⼤典,定国号为汉,建⽴了享国四百年之久的⼤汉王朝。
定陶官堌堆定陶官堌堆定陶官堌堆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件⾜以彪炳史册的盛事:正⽉,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之阳。
刘邦登基即皇帝位的氾⽔之阳究竟在哪⾥?位于⼭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镇姜楼村西南⽥地中矗⽴的⼀座⾼⼤的⼟堌堆官堌堆据说就是当年刘邦登基称帝的地⽅。
官堌堆官堌堆官堌堆来到官堌堆,你会发现这处⾄今仍有⼗余⽶⾼的堌堆上写满了沧桑,堌堆之中不但有夯⼟的痕迹,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些残破的⼟陶⽡⽚以及纵横交织的树根。
堌堆南侧有⼀块刻⽴于上世纪七⼗年代的县级⽂物重点保护单位标志碑,⽽在距离堌堆东侧不远处还有⼀块1992年⼭东省⼈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物保护单位官堌堆遗址的⽯碑。
难道这⾥真的就是两千多年前刘邦称帝的地⽅?定陶官堌堆定陶官堌堆定陶官堌堆定陶官堌堆⾸先还是先了解⼀下司马迁笔下的氾⽔。
北魏郦道元在《⽔经注》中记载:氾⽔西分济渎,东北径济阴郡南。
《尔雅》⽈“济别为濋”。
吕忱⽈“⽔决复⼊为氾”,⼴异名也。
氾⽔⼜东合于菏渎,昔汉祖既定天下,即帝位于定陶氾⽔之阳。
张晏⽈“氾⽔在济阴界,取其氾爱弘⼤⽽润下也”。
氾⽔之名,于是乎在矣。
⽔经注唐代的《括地志》也有记载:⾼祖即位坛在曹州济阴县界。
张晏⽈“氾⽔在济阴界,取其氾爱弘⼤⽽润下”。
由此可知,氾⽔在济阴境内,即现在的菏泽市牡丹区、定陶区和曹县交界处,⾼祖即位坛即刘邦登基之处在曹州济阴县界,也就是现在的菏泽市定陶区境内。
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记载:氾⽔在县南,上承菏⽔,昔汉⾼祖既定天下,即帝位于定陶氾⽔之阳。
游定陶陶丘遗址,探访菏泽的发源地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军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大败殷商,殷商王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姬发号为周武王。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武王分封天下诸侯,其中他的六弟叔振铎分封于曹国,定都陶丘,后来被称为曹叔振铎。
这段历史被司马迁记载到了《史记》中:“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春秋战国时期曹国的位置图定陶陶丘遗址位置图在叔振铎定都陶丘建立曹国大约500年后,楚国人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下海经商,三散家财后来到了被称为天下之中的陶地,天下称陶朱公,范蠡来到的地方正是当初的曹国国都陶丘。
公元前487年,宋国虏杀曹国国君曹伯阳,历二十六世,享国六百多年的曹国覆亡,曹国国都陶丘从此开始衰落下来。
当初叔振铎选择陶丘作为曹国的国都并非偶然。
陶丘一名最早在《禹贡》中就出现了,《禹贡》中记载济水“东至于陶丘北”,这是陶丘一名最早的记录,后来的《尔雅》中有“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的记载。
现在我们知道定陶的“陶”就取自于陶丘的“陶”,陶丘一名最早就是制作陶器的地方,在这里制作陶器的也并非泛泛之辈,而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帝舜。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最近的考古发现证明,帝舜的老家就是牡丹区胡集一带,不论是在历山耕作,还是在雷泽渔猎,还是在河滨制陶器,他生活的圈子始终没有离开菏泽。
陶丘不但是帝舜的发迹之地,同时也是他和大禹认识的地方,所以后来大禹建立夏朝后,在陶丘建有夏朝宗庙。
后来这里便成为夏朝时候三朡国(又名三翮国)的国都,直到后来商汤伐桀灭夏,这里才由三朡更名为曹。
陶丘究竟在什么地方?根据历代史料的记载和《定陶县志》的记载,陶丘遗址就位于现在定陶城区西南方向大约5公里处的马集镇费庄村北。
因为距离家并不太远,2019年春节前夕,我骑行来到了陶丘遗址,到这里探访四千多年前帝舜制陶的地方,三千多年前的曹国国都,两千五百年前范蠡经商的地方。
鲁西南历史《汉刘邦定陶称帝》菏泽、定陶交界的地方,有一条新开挖的河道,名叫氾(fan范)阳河。
氾阳河大致是沿着一条古老的河道挖掘的,这条废弃的旧河叫做犯水。
在古犯水的北边有一个醒目的土丘,高四、五丈,占地约五、六亩。
这个土丘靠近菏(泽)商(丘)公路,与东边的曹国陵墓仿山遥遥相望。
它的名字叫“官堌堆”。
这土丘呈灰黑色,土层分明,土中含有许许多多古老的陶片、贝壳、石器。
很明显,这是一处原始文化遗址。
那么,为什么要在堌堆前面冠以“官”字的头衔呢因为汉高祖刘邦长期在定陶一带征战,他打败项羽后,就是在这个土丘上举行大典、登极当上皇帝的。
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说“刘邦即皇帝位犯水之阳”,就是指的这里。
因此,这个土丘又叫受命坛,意思是说,这土台是刘邦受天命登帝位的地方。
刘邦与这个地方有密切的关系。
他的夫人吕雉是单县人。
定陶还有霸王墓、韩信寨、梁王台;菏泽城西有个村子叫张良店,刘邦、项羽、吕后、戚姬的故事,在这一带民间广为流传。
赴酒宴娶吕雉单父县(今菏泽地区单县)有个士家大族吕公,跟沛县的县官很要好。
为了躲避仇人,带着全家来到沛县县官家做客。
沛县的官吏、豪绅纷纷前来送礼祝贺。
肖何当时负责替县官收礼。
他宣布:“送礼钱不到一千的,都坐在堂下。
”刘邦平时就看不起县衙内的小官吏。
他一个钱也没带,却一进门就高声喊道:“贺钱一万!”吕公大吃一惊,慌忙到大门口迎接。
他一见刘邦相貌堂堂,就很敬重他,领他到堂上入座。
刘邦也不谦让,毫不客气地大杯大杯喝起酒来,显得豪放有气派。
吕公更佩服他了,越看越觉得这个人有出息。
酒席完了,吕公要刘邦留下来,毕恭毕敬地对刘邦说:“我见过许许多多的人,可没见过你这样气度轩昂的。
你前途无量,我愿把女儿许配给你为妻!”刘邦当时正穷困潦倒,自然满口答应。
吕公的女儿名叫吕雉,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向她求婚,吕公都不答应,如今他居然把女儿许给了一个穷亭长。
吕公的老伴听说刘邦是个无赖,埋怨吕公说:“沛公和你是朋友,向你求婚,你都不答应,为什么偏要把女儿许配给这个穷酸呢?”吕公说:“你目光短浅,不会看人。
定陶区红色故事朗诵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朗诵的是定陶区红色故事。
定陶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是我国的红色革命老区之一。
在长达十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定陶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浴血奋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定陶区成立了一支由工农群众组成的抗日游击队。
游击队员们日夜巡逻,袭击日军据点,致使日军疲于奔命。
他们不仅是战士,更是政治骨干,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帮助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进行土地改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定陶区的红色力量发展得更加壮大。
当时,定陶区的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一支支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战斗。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定陶人民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定陶区的红色故事不仅体现在战斗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在解放战争期间,定陶区的妇女们组织起妇女解放组织,积极参与生产和战斗,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定陶区的干部也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解决困难,改善生活条件,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今天的定陶区已经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红色的历史。
定陶区红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斗志,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山东定陶古汉墓的“前世今生”2011年,尘封千年的定陶汉墓一经面世便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无数的谜团与难题:墓主人是谁?如此庞大的古墓为何空空如也?古墓已见天日,该如何去保护?……时隔一年,古墓如今又是哪般模样?带着疑问,记者重新“拜访”了定陶古墓。
帝王之气穿越千年今犹在站在古墓周围,俯瞰已经露面的定陶古汉墓,它整体呈“甲”字形,斜坡状墓道东向。
墓圹近方形,边长28.3米,面积约900平方米。
墓顶为砖木铺就,现今墓顶青砖早已取下,约有15000块,其中九成左右都有朱书、墨书、刻写、戳印的文字。
墓有前、中、后三个墓室,各墓室左右又分别有侧室;墓室之外为一周木构回廊,回廊之外为一周外藏椁。
其中南北两侧外藏椁各有四个长方形室,东西两侧各有两个长方形室。
南北、东西两侧外藏椁布局完全对称。
所有墓室均有木质墓门,整个墓室结构建筑考究,对称分布,墓室所有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
进入古墓,会闻到一股异香。
据考古专家所述,香味源自于建造古墓所用的“黄肠木”。
所谓的“肠”是指所选木材是树干的中心部分,这部分木质紧密,经久耐用,“黄”则指这些木材砍伐之后均以黄纸封装,以示为皇室专用。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
汉代以后这种葬制就很少见了。
据考古人员推算,定陶古汉墓里面所用木材量约为2100—2300立方米,为目前发现的此类墓葬之首。
墓主人或是丁太后定陶古汉墓虽然保存完好,但是由于历代盗墓贼的破坏,墓中文物已经被洗劫一空,光盗洞就有30处。
没有文物证明,墓主人的身份也就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2012年6月,考古人员在原本空空如也的墓室内地板下发现一个竹笥,里面有一件缝有玉璧的汉代丝质长袍。
记者见到了这件丝袍和玉璧。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二者已经被工作人员分开了。
丝袍被保存在定陶县文物局的文物保管室内,整体基本完好,呈酱紫色,上有红色花纹。
定陶县文物局副局长丁献军说:“玉璧和丝袍是用丝带,从内穿,用四分法,连接到一起的。
关于定陶的历史传说
定陶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
在定陶的历史中,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传说中,定陶是由大禹的后代奢比封建立的。
据说,奢比封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玉石,上面刻着“定陶”二字。
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市,取名为“定陶”,意为“定定之陶器”。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定陶这个城市的来历之一。
在古代,定陶是一个重要的陶瓷产地。
据说,古代的定陶陶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被誉为“陶瓷之乡”。
定陶陶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同时,定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后来的陶瓷制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定陶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传说,就是关于一位叫做仓颉的人物。
据说,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造字之神,他在定陶创造了汉字。
这个传说使得定陶成为了中国汉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定陶的历史中,还有一个传说与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关羽有关。
关羽是刘备的武将,被誉为“武圣”。
据说,在关羽被曹操追杀的时候,他来到了定陶,并在此战胜了曹操的追兵。
为了纪念关羽的功绩,定陶人民在城市中心建立了一座关羽庙,并将其奉为城市的守护神。
除了以上的传说,定陶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值得一提。
在古代,定陶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行者。
据说,定陶的街道上曾经熙熙攘攘,商贾云集,场面非常热闹。
这个传说也反映了定陶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定陶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丰富多样,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这些传说不仅使得定陶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如今,定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寻这些历史传说的足迹。
总的来说,定陶的历史传说丰富多样,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神秘和魅力。
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定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也为人们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无论是关于城市来历的传说,还是与陶瓷制作、汉字文化、历史人物等相关的传说,都为定陶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通过了解这些传说,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