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第一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古代文明及近代落伍的原因;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力量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和“强敌”时所作出的反应,进而认识到:无论是地主阶级中较为开明的改革派、洋务派,还是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出路。

第一专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的小手工业

英国的大机器工厂

中国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

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古长城遗址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全长1764公里,流经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

世界顶尖水平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越王剑铜敦司母戊方鼎

CHINA:美仑美奂的瓷器冬青釉盖罐景德镇窑珐琅彩龙凤纹茶盏青花抹红海水龙纹碗宋代鈞瓷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璀璨的艺术瑰宝秦兵马俑唐俑汉画

中国人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

海洋忧患意识

当明政府决定解散宝船队、停止航海活动时,郑和以极富洞察力的目光和忧心忡忡的心情向明皇陈述了放弃海洋将给国家安全带来不堪想像的严重后果:“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综合国力:曾经是世界头号强国

18世纪后期,中国人口占世界1/3;农业总产值和手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额的1/3(两个1/3说明中国达到世界生产率的平均值);世界人口在50万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6个。20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8.7%,居首位。而居2、3、4位的印度、法国、英国三国之和仅占世界的26.5%。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量的25%,而今天美国的经济总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22%。资料来源:《百年潮》2003年第1期

近代前夜清王朝由盛转衰

18—19世纪之交的嘉庆朝上承康乾盛世,下启道咸以来之衰世,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清王朝迅速地由盛转衰,若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方相比,更是全面落后。

经济: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人口激增,导致无发展的增长;由鸦片走私而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民众不堪重负,清王朝财政收入下降。

政治:吏治日益腐败,贪墨之风盛炽,卖官鬻爵,纲纪崩坏。官员昏庸不思作为,“多磕头,少说话”流为官场金科玉律。

军事、海防:武备废驰,军力衰败,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无复入关前之骁勇;绿营军官贪兵懦,全无战斗力;海防空虚,炮台年久失修,水师战船遇击则破。

思想文化: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高压下,思想僵化守旧,没有任何容纳新思想的空间,对外部世界的情况毫无兴趣。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对外关系:固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严重妨碍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乾隆至嘉庆时期的世界

在乾嘉时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件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第三件是法国大革命。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积极向世界各地扩张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横扫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这是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迎来了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发展的新时期。

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的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是世界近代史上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之后又一次世界性的革命,是人类生产物质技术方式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水陆新航路的开通,加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利本质,西方资产阶级必然要将这种生产方式推向全世界,从而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

西方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

已延续千年之久的古老中国,必然要遭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猛烈冲击。不过,在最初,

西方列强曾经打算以和平的方式来拓中国的市场,1792年,乘乾隆皇帝80岁生日的机会,大英帝国派马戛尔尼勋爵为全权特使访华。

在马戛尔尼来华使命失败后的48年,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场战争虽然是以鸦片贸易为导火线,但引发战争的核心原因,是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英国的自由贸易原则的较量。这场战争实际是代表新兴现代文明的大英帝国和代表没落文明的满清帝国两种不同文明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早在马戛尔尼使华失败时便已经注定了。

(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也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一步地加深的过程。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 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强占中国18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西方列强野蛮的侵略战争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是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

列强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总要把勒索到手的东西通过强加给中国的条约正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其对华关系的基石。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多达1100余项。这些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使中国国家主权沦丧。

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破坏和践踏中国国家主权,是套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已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并进行“合法”地大肆掠夺。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鲜明标记。

(三)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1.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从商品输入到资本输入。以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材料为特征的半殖民地贸易结构形成。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外国洋行逐步取得了对中国商业网络的支配地位。到20世纪

初年,中国从对外贸易到国内商业网络,从轮船航运到铁路运输,从近代工矿业到全国的财政金融,都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严密控制之下。

中国社会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经历了两个阶段

1842年以后的50多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要通过贸易,从流通领域来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经济。它是由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奠定的;

1895年以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操纵,进入具有资本输出、财政金融控制特征的新阶段,而这又是由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奠定的。

赫德(1835-l911年)

1854年来华,1859年起任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衔,至1911年卒于英国。清王朝追授为太子太保。在主持中国海关的48年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2.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特别是棉纱的大量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结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主要表现:一是家庭手工业的破产;二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三是经济作物种植区的出现。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甲午战争前,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兴办于通商口岸地区,涉及船舶、机器修造、缫丝、轧花和棉纺、粮油加工、火柴、造纸、印刷等的近代制造业,共达145家,此外还有各种采矿业共22处,以及难以确知数量的轮船航运企业。这些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开端。

继昌隆缫丝厂

中国最早的机器缫丝工厂,也是最早由私人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之一。1873年由侨商陈启源创办于广东南海。丝厂采用锅炉热水蒸气煮茧,代替手工缫丝的炭水煮茧。这种新法缫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也较好。产品售价高出手工缫丝1/3 ,获利很多。此后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丝釜最多时达800 部,后遭到手工缫丝业者的强烈反对,继昌隆被迫关闭,迁往澳门。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基本问题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

半殖民地:政治上,国家已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经济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半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出现。这引起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嬗变。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统治中国的主要力量。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致使中国在经济上不能自立,政治上不能自主,使本已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代表着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对内残酷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拒绝一切社会变革,抱残守缺,不思振作;对外闭关锁国,不谙世情,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又一味执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以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侵略者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阻碍力量和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第三,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破坏了,但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并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优势。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力量非常软弱,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以后,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统治,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但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基础,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自此清政府的国旗才算最终确定。

清朝的国歌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以《巩金瓯》为大清国之“国乐”。其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意思是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但仅6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廷灭亡。)

第五,由于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各派军阀的分裂割据,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不统一的分裂状态;再加上中国地域广大,各种情况千差万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的这些基本特点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它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制约和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近代中国革命的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由于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这两个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深刻根源就隐藏在这些基本矛盾之中,并伴随着这些矛盾的激化而发生和发展起来。

(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关的若干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是从社会形态角度来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它偏重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下面所列与近代中国国情相关的若干因素,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较所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或因素,同样对近现代中国的演变、革命,乃至于建设和改革发生了重要影响,故也属于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

地域:中国地域辽阔。清朝版图浩大,尽管列强在近代割去大片领土,但其领土面积在世界仍屈指可数。这起码带来两个影响:一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吞并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二是强化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民族: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自秦以降,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旋律,满清王朝又实行了较为成功的民族融合政策,有效地增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向心力,使中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这对于阻止西方殖民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具有重大意义。但满汉矛盾的存在,也使近代中国难以走上日本式的“尊王攘夷”的改良发展道路。

人口:中国人口众多。19世纪30年代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口已达4亿,占世界1/3。这使得列强瓜分中国成为不可能,同时,也带来近代乃至于现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瓦德西拳乱笔记》)

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绝自成一系的发展历史,使中国人有着对本民族的自信,早在秦代便开始的“书同文”使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这都是进入近代大变局之后中国顽强抵抗西方侵略并生存下去的历史文化因素。同时,在如何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又会成为一种历史重负。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

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苦苦探索和奋斗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象的深重的民族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华民族推向前进。

1.如何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侵略与挑战?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湘军悍将胡林翼某次在长江水道中遇一英国火轮。火轮逆流而上,迅速超越了湘军水师,激起的波浪,将一条船都掀翻了。胡林翼登时昏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实乃谶语!

近代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且在各方面均占优势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和侵略,这是一种不在同一层次或说同一量级上的较量,我们已有的经济技术、制度、思想资源乃至人的素质全面落后,这就陷入一个既要顽强地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又要向它学习的尴尬处境,掉入要想战胜敌人得先变成“敌人那样”的悖论之中。这是近代以来落后民族的悲剧性宿命。

2.如何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

1874年成立的苏纶纺纱局

3.如何实现政治文明的更新?

4.如何实现思想文化的更新?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学生顿时一片静默。

以上四个问题,又可以概括为近代以来的两大问题: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中西问题:如何反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如何向他们学习?古今问题: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自身的历史和传统,这既是文明告别也是文明新生的问题。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又相互渗透和叠加在一起,互相影响。进入近代,中华民族就被迫站在横向的中西问题和纵向的古今问题的十字路口上。深刻了解这样的历史方位,对于理解整个近现代史的发展演变至为重要。

第二专题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的传统社会力量将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亡主张

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春秋公羊学说:晚清思想解放的滥觞

《春秋公羊传》是阐释《春秋》的一部著作。公羊学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有独特的理论色彩。主要有三项:(一)政治性;(二)变易性;(三)解释性。公羊学说与晚清社会脉搏相合拍,成为鼓吹变革、呼吁救亡图强的有力的哲学思想武器。

龚自珍倡导变法

目睹清朝统治急剧衰落,深感社会矛盾深重、危机四伏,龚自珍大声疾呼,倡导变法:“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龚自珍全集·上大学士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蘼。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龚自珍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所以学术界将他作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开启者。

林则徐: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底,林则徐开始组织翻译1836年在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译为《四洲志》。此书介绍了关于世界几大洲的新知,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 林则徐还组织编译了有关西方近代船舰、火炮的资料,并试图要“师夷”仿造。

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进士出身,历任知县、知州。著有《圣武记》、《海国图志》等。魏源最有特色的思想,就是鲜明地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主张,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受林则徐的委托,在林撰《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成《海国图志》一书,全面介绍当时世界各国情况,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的著作。

《海国图志》: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

1842年,魏源撰成50卷本《海国图志》,1843年正式出版。魏源在书中说,此书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1847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100卷。《海国图志》在国内影响甚微,倒是于1851年传到日本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和议(即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引者注)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册,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529页。

(二)洋务派的“自强”、“求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奕

“自强”:19世纪60-70年代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自强运动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在同治年间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

1865年5月李鸿章在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福州船政局于1869年6月造成第一艘兵船“万年青”号。图为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的“平远”号军舰,排水量2,150吨,于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

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批飞机。至1930年,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经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1870年8月建成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主要生产火药及枪、炮弹等。1880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及第一套舟桥。1896年1月,改名北洋机器局。

1894年建成的湖北枪炮厂(即汉阳兵工厂)

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式”步枪,俗称“汉阳造”。仿德国88式毛瑟步枪并加改进而成,最高年产9000余支。该枪坚固耐用,易于制造,直至1943年才停止生产,曾是旧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

枪炮厂生产的7.63毫米毛瑟手枪俗称“驳壳枪”,有半自动、全自动两种,仿德国7.63毫米手枪大量制造,是旧中国下级军官和特种兵常用兵器。

枪炮厂生产的轻型后膛炮。仿造德国37毫米和5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最高年产90余门。创建北洋水师

“求富”:19世纪70-90年代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成立於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1878年李鸿章在唐山正式设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全面投产,到1898年产量达73万吨。是中国近代较早使用机器采煤的大型企业。

1881年开平矿务局胥各庄修车厂制造的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1878年开始筹办1890年建成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棉纺织业近代工厂。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动工兴建,1893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1896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

创办学堂讲求西学

京师同文馆(1862年创办)

洋务派创设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学堂,隶属于总理衙门。初创时只设英文馆。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及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创办)

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也是中国最早的科技专科学校。它最早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最早创立了留学生教育制度。严复、詹天佑等都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

官派留学生(1872年出行)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

由于洋务运动是在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洋务派对机器生产的引进和近代企业的兴办,为近代中国的工业化积累了薄弱的基础,同时,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三)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求索

1.中国农民的反侵略斗争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宁波黑水党抗英斗争

宁波有“剧贼”曰黑水党.逾越墙屋.趫捷如飞.而徐保、张小火、钱大才等为之魁。葛云飞、郑国鸿殉定海,保窃其尸回营.奉旨录用.舒恭受言于大帅.令保等选其党六十人.分伏郡城.并于江中置八桨小艇.伺英人出狙击之.……保等出奇计.四散隐伏.两月之中.擒斩数百…….英人大恐.遂弃宁波.越二日并弃镇海.留其将罗卜丹驻守招宝山.以数船泊浃口.”

(《鄞县志》)

彼伏此起的反洋教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越来越激烈,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成这一斗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①教会势力横行霸道,强占民房地产。②包庇教民,渔肉乡里。③无视中国的传统礼教和风俗习惯。

④搜集情报。⑤披着宗教外衣,践踏中国主权。

曾国藩就教案事上清廷奏折

“凡教中案犯,教士不问是非,曲庇教民;领事亦不问是非,曲庇教士。……虽和约所载,

中国人犯罪由中国官治以中国之法,而一为教民,遂若非中国之民。”

“教堂近年到处滋事,教民好欺不吃教的百姓,教士好庇护教民,领事好庇护教士。明年法国换约,须将传教一节加意整顿。”

自19世纪60年代后,教案迭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868年的四川酉阳教案、1870年的天津教案、1886年的重庆教案和1897年的山东巨野教案等。

如何评价反洋教斗争?

据统计,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全国发生大小教案八百余起,其发动与参与者有地方官员,土豪乡绅,普通农民,民团会党,城市贫民,流氓无产者等,十分复杂。教案规模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激烈,但基本诉求仍是“崇正避邪”、“忠君卫道”的封建性。(正义性与落后性)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前身是义和拳等民间反清秘密组织,最初流行于山东、直隶等地。以设厂练拳等方式组织民众,参加者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1898年改称义和团,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改变对义和团的策略,调义和团进京,1900年6月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下,义和团陆续进京,在城内设坛800余所,围困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在天津、廊坊和北京抵抗入侵的八国联军,最后由于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镇压而失败。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

“扶清灭洋”虽然只是特定条件下提出的口号,但是,它却极深刻地反映了作为小生产者的义和团民众的价值诉求。

对义和团运动的基本评价:

一方面,义和团运动是正义的、英勇的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又是落后的,愚昧的。而从根本上说,义和团运动这种形式的农民斗争是不可能将中华民族引向复兴的道路的。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反封建意义?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如何理解中国农民既是一个革命的阶级又是一个落后的阶级?

如何看待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出现的新元素?

为什么说《资政新编》是一朵不开花的奇葩?

各方的评说: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中国纪事》(1862年)

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中还引用了当时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给北京英国公使的信

夏福礼先生写道:宁波落入革命太平军之手已经三个月了。这里同这些强盗们统辖的任何地方一样,破坏是唯一的结果。此外他们就没有别的目的了。在他们看来,使自己拥有无限的

胡作非为的权力确实同杀人一样重要。太平军的这种观点,同传说太平军将“解放中国”、“复兴中国”,“拯救人民”和“推行基督教”的英国传教士们的幻想实在不相符合。十年来他们的喧嚣一时的毫无意义的活动,把什么都破坏了,而什么都没有建设起来。

洪秀全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作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孙中山:《太平天国战史·序》

洪秀全骄侈满盈,互相残杀,内治废弛,日甚一日。……乃知其所谓太平天国,所谓四海兄弟,所谓平和博爱,所谓平等自由,皆不过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实与中国古来历代之流寇,毫无所异,因确断其不可以定大业。——梁启超:《李文忠公事略》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使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副业: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

圣库: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归库。凡私藏金银即是变妖,定斩不留。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新元素

《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倡法治,主张平等的外交等,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的意义仅仅只是给思想史留下一个文本而已。

思考题:

为什么说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进入近代社会,中华民族要面对和解决哪些历史性的难题?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结合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说明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的局限性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说明近代农民阶级不可能担负起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的新元素?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一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第一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古代文明及近代落伍的原因;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力量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和“强敌”时所作出的反应,进而认识到:无论是地主阶级中较为开明的改革派、洋务派,还是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出路。 第一专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的小手工业 英国的大机器工厂 中国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 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古长城遗址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全长1764公里,流经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 世界顶尖水平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越王剑铜敦司母戊方鼎 CHINA:美仑美奂的瓷器冬青釉盖罐景德镇窑珐琅彩龙凤纹茶盏青花抹红海水龙纹碗宋代鈞瓷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璀璨的艺术瑰宝秦兵马俑唐俑汉画 中国人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 海洋忧患意识 当明政府决定解散宝船队、停止航海活动时,郑和以极富洞察力的目光和忧心忡忡的心情向明皇陈述了放弃海洋将给国家安全带来不堪想像的严重后果:“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综合国力:曾经是世界头号强国 18世纪后期,中国人口占世界1/3;农业总产值和手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额的1/3(两个1/3说明中国达到世界生产率的平均值);世界人口在50万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6个。20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8.7%,居首位。而居2、3、4位的印度、法国、英国三国之和仅占世界的26.5%。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量的25%,而今天美国的经济总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22%。资料来源:《百年潮》2003年第1期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与教训。 3.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革命活动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 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革命活动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中共三大制定的国共合作方针。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的形成。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与工农运动的高涨。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历史经验与教训。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1.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及其对内对外政策。中共“八七”会议和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共六大。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古田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反对本本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军事“围剿”的胜利。红军作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2.中国革命的危机与历史性转折 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与危害。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3.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四)全民族抗日战争 1.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 七七事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及其特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方针及其在中国的暴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坚持团结抗战与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华战争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合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构建,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4.敌后军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答:(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1883-1885中法战争,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5)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是: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二是: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政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3、中国各派力量变革中国社会方式的异同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保留中国的封建统治形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用以抵御外国侵略和太平天国的进攻维护封建统治,学习主要体现在科技文化方面,没有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变革社会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改革。(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变革封建统治制度,主张设议会定宪法,用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改革主要依靠光绪帝的力量,改革方式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大资产阶级) 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主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制,制订宪法,实行总统责任内阁制,即以实现三民主义理想,改革方式是辛亥革命,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在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彻底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例如孔孟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学,胡适主张全盘西化,方式是发动在学术界的变革,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等,发动新文化运动。 相同的是洋务派和维新派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都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革命派激进派主要是发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ps: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主要是体现君主立宪的方式,但是没有得到实施 4、近代中国各派力量探索国家出路的几种方式及其结局? 从鸦片战争开始,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以《天朝田亩制度》为纲领,试图建立一个平均的社会, 颁布《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但未实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完成历史使命!天京事变,起义失败。2、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3、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失败! 4、维新派,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主张政治革新,倡导君主立宪制。触犯以慈禧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慈禧重新训政,“百日维新”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

第二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 【知识线索】 本单元内容涉及19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包括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项内容。本阶段可以中法战争为界标,在这之前,列强侵华相对和缓;之后,侵华变本加厉。清政府被动挨打,至《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学习方法指导】 1.注意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的发展趋势:比如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自救运动的屡次失败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开明派、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还是农民阶级,不管是采取“中体西用”的模式,还是通过改良维新的办法,都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我们能发现,新的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登台和采取新的斗争方式(武装斗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结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掌握列强侵华的新特点以及列强侵华加剧的表现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合法化,这些条约也是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明证,大家在学习条约时,不仅要记住条约的内容,也要逐条分析,看它如何反映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进程。记忆条约的内容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下面我编的一些顺口溜以帮助记忆(当然你们也可以自编更方便自己记的顺口溜。) 《南京条约》割割香港岛、赔2100万银元、开开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商协商关税 《南京条约》附件裁判(领事裁判权)片面(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土(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 《望厦条约》巡贸(美国军舰可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医院建教堂 《黄埔条约》自由传教(在通商口岸)清廷护坟(清政府负责保护坟地和教堂) 《天津条约》公使驻北京,各赔200万,公开行航船,内地随便游,十口到内地,营口到海南,(自己补上实际内容) 《北京条约》开天辟地九龙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 800万银入夷地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瑷珲》割东北(1858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北京》库页岛(1860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勘分》巴什河(1864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议定》西北抛(19世纪80年代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 《中法新约》越南归法国,(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中越开边商,(中越边界开商埠) 西南税率降,(法国从云南、广西进出口货物税降低) 法来修铁路。(法国在中国投资建铁路-----资本输出,但未实现) 《马关条约》朝鲜归日本,辽东台湾哭,两亿银元无,苏杭渝沙开,内河增航线,内地开工厂,还免内地税。 《辛丑条约》本息九亿八,中国炮台拆,铁路洋兵把,华人不进使馆界,永远不许抗洋人,总理衙门改。特点:没有割地、通商,却设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并着眼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维持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统治秩序。所以说是近代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知识讲解】

第一讲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一讲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帝国落日:鸦片战争前的大清王朝 1、社会经济: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2、社会政治:皇权专制,官员贪腐成风,吏治败坏。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君主制 君主制分为:君主专制、二元君主制(议会和君主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君主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拥有全部执行权,政府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宪法由君主钦定,君主的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议会只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目前,仍保留二元君主制的国家只有约旦、摩洛哥等少数国家。) 、议会君主制(除英国外,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绝对君主专制——皇权专制制度 3、社会文化:文化专制,文字成狱 4、国家军事:军队腐化,武备废弛 清朝有22万八旗和66万绿营兵。 5、对外关系:闭关自守,主权独立 (二)大国崛起: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世界 1、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空前加剧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殖民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西方社会日益摆脱中世纪,较早地步入了近代社会。 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18世纪法国一度领先。18世纪末,西方社会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即: ——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2、中国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地带越来越少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根本原因 英国: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中国:地大物博,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原料。人口众多,是一个广阔的潜在的 销售市场。 1.直接原因:鸦片贸易 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负担加重;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加剧国家危机;毒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的残害——不仅残害了他们的肉体,而且泯灭了他们的良知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第一章 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嬗变

第一章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嬗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4)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快。首先,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妄图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其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当然,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列强对华投资的增加,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消亡。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后,从根本上不断瓦解着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代表了中国半封建化的必然走向,是历史的进步。 (5)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 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原因和特点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原因和特点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历史现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所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国情”,并且往往具有决定性。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少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大致有:①清政府软弱的外交政策;②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早于资产阶级产生; ③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软弱的两面性;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病态;⑤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未能繁盛,即发展不

1840年后中国成为双半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1840年后中国成为双半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双半社会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1840年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时点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遭到破坏但未完全丧失,半封建指封建社会开始瓦解但未完全解体。 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

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原始的农耕方式,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打破,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产生影响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在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因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并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

近代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论文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与英、美、法、俄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3、1894——1895年,与日本进行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所起的作用 正文: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打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实力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同事对中国的政治锅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 自南京条约起.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然而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百姓并不知道,南京条约仅仅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1856年开始的跌日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在一系列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大面积的国土和财产.清政府也彻底沦为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霎时间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 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无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然而.西方列强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工具.中国也开始逐步演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中国社会整体的改变与发展走向了一条弯路.或许有人说,没有外国列前的入侵就显示不出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但是社会发展是必然的,清政府的昏庸终会显现出来.中国的封建势力终究会衰败,从而会涌起一股社会力量来反抗封建势力. 在经济上.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立即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两次鸦片战争后,都被迫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列强通过“合法”手段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分离,加之外商在华企业和洋务派民用工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了。 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深感西方科技的先进,要“剿发捻,勤远略”,就要学习西方。于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在思想文化上,儒学裂变.西方的思潮进入中国.中国的第一份现在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播下了新文化运动的种子.同时批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 梦幻中惊醒,注目世界,学习西方。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迫于时代的局限,二人的主张未能实施,但迈开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深感“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革”,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将林、魏二人的“师夷长技”主张付诸实践。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重点、难点解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及作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内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抵抗不住洋人的坚船利炮,便决定向侵略者屈服,以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外国侵略者在与清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在与太平天国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其坚定的反侵略的态度。两相权衡,外国侵略者决定利用清政府。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求和互相利用的政策,使他们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总理衙门就是这种缓和的产物。总理衙门的建立,又为中外反动势力的进一步勾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总理衙门的建立也是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侵略的需要。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设了一个“五口通商大臣”的职位,办理涉外事宜,但却不是一种正式的外交机构,而是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的一种非对等的机构。外国侵略者对此严重不满,他们要求派公使进驻北京,要求通过一种正式的外交机构与清政府打交道,以便直接操纵清政府。清政府作为战败者,只能适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但从近代国际关系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总理衙门的建立也是大势所趋。因为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世界中,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个对等的、专门的外交机构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总理衙门的建立便是清政府被迫顺应世界潮流的一个产物。 总理衙门还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枢,为中国的近代化起了探路的作用。 2.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三)在如何解决内外矛盾的基础上,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创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创办民用工业以求自富,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其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说明了这一点。从这点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这在洋务运动过程中表现为三个严重弊端:(一)只主张学习西方某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不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商品生产,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从本质上来讲,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三)洋务派标榜办洋务是“自强新政”,但在洋务运动期间,对欧美列强却极尽屈膝妥协之能事,在对外交涉中不敢开罪于侵略者。这些都是由于洋务派封建地主阶级的本性决定的。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的中国

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的中国 一、时间: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二、历史分期:本期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中华民族的自卫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一场伟大的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两者性质不同,但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1、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于1840年至1842年发动的侵华战争,也是清朝晚期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中的第一次。这时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教材中提到的人物有:林则徐、黄爵滋、琦善、魏源、姚莹、徐继畲。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历史名词有:闭关锁国、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新思潮的萌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列强强迫清政府接受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组成联军于1856--1860年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此时的清朝皇帝是咸丰帝。 教材中提到的人物有:额尔金、葛罗、叶名琛、柏贵、奕忻,同治帝载淳、慈禧太后。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历史名词有:“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火烧圆明园、辛酉政变、“借师助剿”。 列强强迫清政府接受了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八十年代又有《中俄改订条约》。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到1864年,其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洪仁干、陈玉成、李秀成等九人,开始于金田起义,都城在天京(今南京)。当时先后在位的清朝皇帝是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 教材中提到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朝将领有:曾国藩(湘军首领)、曾国荃、左宗棠、和春、李鸿章(淮军首领),参与镇压起义的外人是美国人华尔和英国人戈登。 教材中提到的太平军重要将领有: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秦日纲及叶云莱。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历史名词有: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津、北伐、西征、东征、天京变乱、湘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战役是:鄱阳湖口之战、三河镇大捷、上海之战、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文献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 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提纲(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提纲 专题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 知识要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2)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世界 16世纪开始,工业革命—社会生产率提升—市场狭窄,原料短缺—掠夺,扩张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2)政治侵略(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3)经济掠夺(鸦片流入,白银外流) (4)文化渗透(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3、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与爱国官兵的抵抗 (2)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 (3)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4、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和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分两个阶段(1840-1919旧民主主义)(1919-1949新民 主主义) (2)世界近代史(1640-1917俄国十月革命) (3)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方式:通过鸦片战争被动进入 (4)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性质的变化(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不完全的封建经济 与资本主义经济;主权丧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社会阶级的变化:(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新 产生) (5)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鸦片战争前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实现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两者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复习与巩固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民族利益为重,挺身而出领导了著名的禁烟运 动,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清朝官员是:林则徐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专题一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加深

专题一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加深 考点分析 专题内容涉及两大方面,即列强的侵华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考查的知识点:1.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2.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知识网络 (一)、列强侵华过程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有英、法、美、俄等国,其中,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主要侵略形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自、德在华势力发展迅速。列强侵华形式发生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继而"以华治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第三阶段(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列强破坏中国革命,扶持北洋军阀,加紧侵略中国,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日,在一战中暂时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四阶段(1931-1945):1931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趁中国内战之机侵略东北,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第五阶段(1945-1949):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帮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中国人民经过革命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赶走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第六阶段(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中国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侵朝、侵越威胁中国,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二)、打开中国大门,攫取侵略权益乃至瓜分灭亡中国的主要手段--六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1883.12-1885.7 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19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①1931-1937年,日本发动的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三)、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强租"新界"割去香港。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割去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赔款1800万两白银 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④《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天津条约》营口(最北端)、南京、汉口、台湾等10个通商口岸。 ③《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 ④《中法新约》中越边界开埠通商。 ⑤《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及附件:规定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遇和租界权。 ②《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③《中法新约》:法国首先取得修铁路的特权。 ④《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设厂的特权。 ⑤《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⑥《二十一条》:日本对中国的保护权。 ⑦《淞沪停战协定》:日本取得在沪驻军权。 ⑧《何梅协定》:日本迫使中国中央军队撤出河北,进一步控制华北。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内河航运权首先被破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