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山镇新志2009.8.28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29
阿坝70年发展成就的现代化篇章│文本刊全媒体记者章梦晗在汶川县映秀镇的一处半山,几处茶空间叠错相缀,其间坐落着一处石垒建筑,背靠茶园。
从边处走过隐隐闻到一丝松烟香夹杂在这处青山绿水中。
这是当地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地,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茶祥子映秀坊。
这里的主理人蒋维明并不是本地人,但他却称映秀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蒋维明的父亲在青城山后山被困,依靠当地老乡们的帮助才得以平安归家。
带着这份感恩,蒋维明来到汶川参与震后重建工作,见证了汶川的新生。
2012年,汶川县政府邀请蒋维明到汶川映秀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蒋维明以制茶人的身份入驻映秀非遗创意园。
如今,在阿坝州,处处可见蒋维明这样的创业者。
自然地理资源丰富的阿坝,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江河纵横,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9月4日,“壮丽辉煌七十年感恩奋进新阿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会上,阿坝州委副书记杜海洋介绍了建州70多年来,其经济格局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对于当地人来说,守着青山过苦日子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全州在守住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阿坝州逐渐实现绿色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探索出一条阿坝州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松潘县黄龙景区的牟尼沟二道海。
(姜跃斌/摄)26之路。
不仅使清洁能源、生态工业蓬勃发展,还实现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这个秋天,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再走阿坝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忍冬花开又相见“那时我走在映秀的山间,看到茶树在天地间茁壮成长却无人采摘,他们静谧而蓬勃的生命力打动了我。
我想我有责任将这里的制茶技艺与文化传承发扬。
”蒋维明接手当地的茶园之前,这里有着一批老茶人,在2008年地震中,茶厂受创,这批老茶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厂,只得另谋生路。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一册道光《济南府志一》※第二册道光《济南府志二》第三册道光《济南府志三》第四册乾隆《历城县志》第五册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第六册乾隆《淄川县志》宣统《三续淄川县志》第七册乾隆《博山县志》民国《续修博山县志》第八册民国《临淄县志》光绪《德平县志》民国《德平县续志》第九册光绪《嶧县志》第十册乾隆《德州县志》嘉庆《禹城县志》第十一册光绪《陵县志》民国陵县志《陵县续志》第十二册民国《徳县志》第十三册民国《齐河县志》第十四册民国《济阳县志》第十五册同治《临邑县志》民国《续修临邑县志》第十六册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乾隆《乐陵县志》第十七册民国《商河县志》第十八册宣统《重修恩县志》乾隆《武城县志》道光《武城县志续编》民国《增订武城县志续编》第十九册乾隆《夏津县志》民国《夏津县志续编》第二十册光绪《宁津县志》咸丰《庆云县志》民国《庆云县志》第二十一册咸丰《武定府志一》第二十二册咸丰《武定府志二》光绪《惠民县志》第二十三册民国《阳信县志》第二十四册民国《无棣县志》光绪《利津县志》民国《利津县志续志》第二十五册光绪《霑化县志》民国《霑化县志》第二十六册民国《邹平县志》第二十七册民国《重修博山县志》嘉庆《长山县志》第二十八册民国《新城县志》民国《桓台县志》乾隆《蒲台县志》第二十九册民国《续修广饶县志》乾隆《青城县志》民国《青城续修县志》第三十册民国《乐安县志》康熙《齐东县志》民国《齐东县志》第三十一册咸丰《青州府志一》第三十二册咸丰《青州府志二》第三十三册光绪《益都县图志》第三十四册民国《寿光县志》第三十五册嘉庆《昌乐县志》民国《昌乐县续志》第三十六册光绪《临朐县志》民国《临朐县续志》第三十七册康熙《杞纪》道光《安邱新志》民国《续安邱新志》咸丰《滨州志》第三十八册乾隆《诸城县志》道光《诸城县续志》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第三是九册道光《重修胶州志》乾隆《昌邑县志》光绪《昌邑县续志》第四十册乾隆《潍县志》民国《潍县志稿》第四十一册民国《潍县志稿二》民国《高密县志》第四十二册民国《增修胶志》第四十三册道光《重修平度州志》民国《平度县续志》第四十四册乾隆《莱州府志》康熙《靖海卫志》乾隆《威海卫志》第四十五册道光《冠县志》乾隆《掖县志》嘉庆《续掖县志》第四十六册道光《再续掖县志》光绪《三续掖县志》民国《四续掖县志》第四十七册同治《即墨县志》顺治《招远县志》道光《招远县续志》第四十八册光绪《登州府志一》第四十九册光绪《登州府志二》同治《黄县志》第五十册道光《重修蓬莱县志》光绪《蓬莱县续志》第五十一册乾隆《栖霞县志》光绪《栖霞县续志》乾隆《福山县志》第五十二册民国《福山县志稿》第五十三册康熙《莱阳县志》民国《莱阳县志》第五十四册光绪《文登县志》同治《重修宁海县州志》第五十五册民国《牟平县志》第五十六乾隆《海阳县志》光绪《海阳县续志》道光《荣成县志》第五十七册光绪《费县志》宣统《蒙阴县志》第五十八册民国《临沂县志》民国《续修临沂县志》光绪《日照县志》第五十九册乾隆《郯城县志》嘉庆《续修郯城县志》道光《长清县志》第六十册民国《长清县志》第六十一册乾隆《沂州府志》嘉庆《莒州志》第六十二册民国《重修莒州志》第六十三册康熙《泰安州志》乾隆《泰安府志一》第六十四册乾隆《泰安府志二》民国《重修泰安县志》第六十五册光绪《肥城县志》嘉庆《平阴县志》光绪《平阴县志》第六十六册民国《东平县志》乾隆《新泰县志》第六十七册民国《莱芜县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第六十八册道光《章邱县志》第六十九册光绪《宁阳县志》第七十册光绪《东平州志》第七十一册乾隆《兖州府志》第七十二册光绪《滋阳县志》康熙《邹县志》光绪《邹县志》第七十三册乾隆《曲阜县志》第七十四册民国《续修曲阜县志》光绪《泗水县志》第七十五册道光《滕县志》宣统《滕县续志》民国《续滕县志》第七十六册道光《济宁直隶州志一》第七十七册道光《济宁直隶州志二》咸丰《济宁直隶州续志》民国《济宁直隶州续志》第七十八册民国《济宁县志》万历《汶上县志》康熙《续修汶上县志》光绪《菏泽县志》第七十九册光绪《鱼台县志》光绪《嘉祥县志》咸丰《金乡县志》第八十册乾隆《曹州府志》第八十一册民国《单县志》第八十二册宣统《聊城县志》道光《成武县志》第八十三册道光《巨野县志》民国《续修巨野县志》第八十四册光绪《曹县志》第八十五册光绪《郓城县志》民国《定陶县志》乾隆《东明县志》第八十六册民国《东明县新志》道光《博平县志》光绪《博平县续志》第八十七册嘉庆《东昌府志一》第八十八册嘉庆《东昌府志二》光绪《高唐州志》第八十九册康熙《堂邑县志》民国《清平县志》第九十册民国《茌平县志》第九十一册民国《冠县志》道光《观城县志》第九十二册道光《东阿县志》民国《续东阿县志》民国《东阿县志》第九十三册康熙《阳谷县志》光绪《阳谷县志》光绪《寿张县志》第九十四册康熙《朝城县志》光绪《朝城县志略》民国《朝城县续志》乾隆《临清直隶州志》第九十五册民国《临清县志》光绪《莘县志》。
川山镇新志一、川山镇概述川山镇地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洛阳镇相邻,南与下南乡相邻,西以打狗河为界与南丹县隔河相望,北与贵州省荔波县毗连。
镇政府驻地离县城45公里,环大二级公路贯穿境内四个行政村。
川山镇因镇政府所在地由动街东部坐落着六座并列山峰,自然形成“川山”字样而得名。
川山地势北高南低,为石山峰林区,海拔400-1000米之间,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全年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水量1926毫米。
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全镇耕地总面积为51350亩,其中水田36500亩,旱地19050亩;川山还是环江林业重点乡镇,有林面积达9798公顷。
已建有11个异地开发场,共安臵县外移民1万余人。
川山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开采的矿产种类有铅、锌、锑、铁、煤、重晶石、方解石等;其中铅锌矿储藏量仅次北山矿。
作为环江的工业中心之一,川山镇已初步形成集采矿、冶炼、制糖、茧丝加工、水力发电、建材、化工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境内有广西都川水泥厂、都川冶金化工总厂、银河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还有金泰选厂、芳田选厂、板坝选厂、古宾选厂等集体企业18家,其它个体私营工业企业27家。
2006年镇财政收入达2810万元。
川山同时还是环江的农业大镇。
年粮食种植面积达36100亩,年产粮食12440吨,是环江县主要产粮区之一;甘蔗、桑蚕、林果、畜牧业正逐渐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
目前全镇种有甘蔗20000多亩,桑园面积16000多亩,畜牧年存栏39700头。
川山交通通讯发达。
金茂铁路纵横全境;公路纵横交错;环江至荔波二级公路横穿境内古宾、都川、五圩、何顿等四个村,是连通桂黔两省的咽喉要道,同时又是黔蜀两省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从大沙坡经社村、古宾的社村河婉延流经全境后汇通大环江河。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信号覆盖率达90%。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目前已建成由动、都川、木论三个小城镇,新建了3个商贸住宅开发区,4个农贸市场,川山正日益成为环江乃至桂黔边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我的家乡作文诗山镇在闽南地区的一个角落,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诗山镇。
诗山镇不大,没有那种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景象,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香。
在诗山,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纵横交错的小巷。
这些小巷,窄窄的,曲曲折折,地面铺着的青石板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
小巷的两旁,是那些老旧的石头房子,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和不知名的藤蔓。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些小巷里,光影交错之间,仿佛时光都在这里静止了。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在这些小巷里穿梭玩耍。
和小伙伴们一起,从这头跑到那头,笑声在小巷里回荡。
有时,我们会在墙角发现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便会蹲下来,好奇地观察它半天。
或者在某个角落里,看到一株从石缝里顽强生长出来的小花,那惊喜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
诗山的集市也是一大特色。
每到赶集的日子,那叫一个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卖新鲜蔬菜的,水灵灵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买;有卖活蹦乱跳的鱼虾的,那鱼在盆子里扑腾着,溅起的水花让整个摊位都充满了生机;还有卖各种小吃的,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热气腾腾的肉粽、香甜可口的花生汤……那香味能飘出好几条街。
我最爱跟着奶奶去赶集,她在前面挑挑拣拣,和摊主们讨价还价,我就在后面东张西望,瞅着那些诱人的小吃流口水。
奶奶总是很懂我的心思,时不时会给我买上一点解解馋。
诗山的人,那更是热情好客。
走在路上,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相互点头微笑,打个招呼。
要是到哪家去串门,主人一定会端出最好的茶,拿出自家做的点心,和你唠唠家常。
邻里之间,谁家有点事,大家都会主动帮忙,那种温暖和融洽,真的让人心里特别舒服。
诗山还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凤山寺。
这座寺庙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壮观。
每逢节假日,山上总是香火旺盛,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祈求平安幸福。
我小时候也跟着大人去过几次,那庄严的佛像、缭绕的香烟,还有那清脆的钟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乡的名片南安市诗山镇作文
《家乡的名片——南安市诗山镇》
说起我的家乡南安市诗山镇,那可真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呀!
在诗山镇,有一条热闹非凡的老街。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条老街上玩耍。
老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卖着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小饰品。
每次走在这条老街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都让我觉得特别开心。
那时候,我总会拉着妈妈的手,一会儿要去这家店看看,一会儿要去那家店逛逛,不一会儿手里就塞满了各种小玩意儿。
沿着老街往前走,会看到一座古老的寺庙。
那寺庙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寺庙里总是烟雾缭绕,时不时能听到人们虔诚的祈祷声。
我曾经好奇地看着那些跪在蒲团上、一脸庄重的人们,心里想着他们在祈求什么呢。
有一次,我还偷偷地跟着大人在佛像前拜了拜,虽然不太懂,但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诗山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呢,比如那片广阔的田野。
春天的时候,田野里绿油油的一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会
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着蝴蝶,别提有多快乐了。
有时候玩累了,就直接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感受着微风的吹拂,那种惬意的感觉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诗山镇,它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
无论我走到哪里,诗山镇都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家乡的名片,一直深深印在我的心底。
我相信,诗山镇会越来越好,它的美景和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
家乡的名片南安市诗山镇作文在闽南的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名叫诗山的地方,那便是我的家乡。
诗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诗意,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古老而优美的故事。
说起诗山,就不得不提那座承载着无数岁月痕迹的凤山寺。
这座寺依山而建,气势恢宏。
沿着蜿蜒的青石台阶而上,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为前来朝拜的人们撑起的一把把绿伞。
凤山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而神秘。
寺庙里香烟袅袅,钟声悠悠,让人的心灵瞬间变得宁静而祥和。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逢初一十五,奶奶总会拉着我的手,带着香烛和供品,来这里虔诚地祈祷。
那时的我,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总是东张西望。
奶奶则会一边拜拜,一边轻声念叨着,祈求家人平安、风调雨顺。
诗山的美食也是一绝。
街头巷尾,到处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其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当属诗山卤面。
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卤面端上桌,光是那丰富的配料就能让人垂涎三尺。
有鲜嫩的虾仁、弹牙的肉丸、香脆的炸肉,还有各种蔬菜,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面条筋道爽滑,吸收了浓郁的卤汁,每一口都充满了醇厚的味道。
小时候,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妈妈就会带我去吃诗山卤面作为奖励。
那时候,觉得这一碗卤面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诗山的集市也是热闹非凡。
每到赶集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狭窄的街道瞬间变得熙熙攘攘。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在集市上,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新鲜的蔬菜水果、五颜六色的衣服、精致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我曾经跟着妈妈一起去赶集,紧紧地拉着她的衣角,生怕在人群中走丢。
妈妈在摊位前挑选着物品,和摊主们有说有笑,那场景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除了凤山寺、美食和集市,诗山的自然风光也美不胜收。
在诗山的郊外,有一片广阔的田野。
春天,油菜花金黄一片,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夏天,稻田里绿油油的,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绿浪;秋天,稻谷成熟,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都压弯了腰,农民伯伯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田野里一片寂静,偶尔能看到几只麻雀在田间觅食,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城川镇作文
我的家乡——城川镇,它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的一个小乡村,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春天的时候,风一吹,整个小村就被风吹得绿油油的。
小村的空气中散发着一种花的香味。
花儿们争先恐后地开放,让整个小村都被花的香味给包围住了。
夏天时,阳光照在身上,非常地舒服。
小村里的大树都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
大树下有很多小孩在玩耍、嬉戏。
树上时不时传来清脆悦耳、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和蝉叫声……秋天时,天气变得凉爽起来了,许多树木开始落叶了,风一吹,树叶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小村里变得冷清起来了。
这时,如果你站在树下看那一片片落叶就像一个个调皮可爱、活泼好动的小精灵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
冬天时,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厚厚的帽子、围着围巾和手套在家里烤火取暖、看电视。
树上几乎看不到叶子了。
冬天的夜晚特别长,人们吃完饭就早早地来到了院子里坐着聊天、看电视。
城川镇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如:“双山乐园”、“森林公园”……
—— 1 —1 —。
作者: 狄英娜[1];刘唯达[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红旗文稿
页码: 8-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8期
主题词: 八山一水;诗意栖居;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传承;西南山区;世外桃源;古村落;留住乡愁;
摘要:青山绿水、黄墙黛瓦,风韵古朴、清丽如画。
云海与溪水间,竹林与梯田里,错落有致地镶嵌着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
满目都是风景,满心都是诗意,深山雾岚处,尽是不期而遇的古意乡情。
这里就是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浙江西南山区小城——松阳。
松阳县坐落在松古平原上,"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环境优越,是目前中国农耕文明形态保存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
记住乡愁绵阳三台梓州篇
绵阳,这座位于四川平原上的城市,地处川渝交界处,山水相依,人文荟萃。
而其中,三台县和梓州县则是这座城市的两朵瑰丽花簇。
三台县,素有“革命圣地”之称,曾是中华革命根据地。
地处嘉陵江之滨,有“锦城门户,蜀中之冠”之美誉。
在这里,游客可以去看看红军会师纪念碑,以及参观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的故居,感受那段历史的风云变幻。
而梓州县,则是一个美丽之地。
鱼米之乡的美誉与众多名胜古迹密不可分,如龙池公园的碧波荡漾,苏仙岩的风光秀美,还有古老的千佛山造像等。
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有纯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流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离开了这里,时常会想念那些梁山好汉、水井坊酒、土特产、火车汽笛的回音……这些片段,构成了我心中绵阳三台梓州的记忆,为我的内心留下了珍贵的乡愁。
川山镇新志一、川山镇概述川山镇地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洛阳镇相邻,南与下南乡相邻,西以打狗河为界与南丹县隔河相望,北与贵州省荔波县毗连。
镇政府驻地离县城45公里,环大二级公路贯穿境内四个行政村。
川山镇因镇政府所在地由动街东部坐落着六座并列山峰,自然形成“川山”字样而得名。
川山地势北高南低,为石山峰林区,海拔400-1000米之间,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全年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水量1926毫米。
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全镇耕地总面积为51350亩,其中水田36500亩,旱地19050亩;川山还是环江林业重点乡镇,有林面积达9798公顷。
已建有11个异地开发场,共安臵县外移民1万余人。
川山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开采的矿产种类有铅、锌、锑、铁、煤、重晶石、方解石等;其中铅锌矿储藏量仅次北山矿。
作为环江的工业中心之一,川山镇已初步形成集采矿、冶炼、制糖、茧丝加工、水力发电、建材、化工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境内有广西都川水泥厂、都川冶金化工总厂、银河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还有金泰选厂、芳田选厂、板坝选厂、古宾选厂等集体企业18家,其它个体私营工业企业27家。
2006年镇财政收入达2810万元。
川山同时还是环江的农业大镇。
年粮食种植面积达36100亩,年产粮食12440吨,是环江县主要产粮区之一;甘蔗、桑蚕、林果、畜牧业正逐渐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
目前全镇种有甘蔗20000多亩,桑园面积16000多亩,畜牧年存栏39700头。
川山交通通讯发达。
金茂铁路纵横全境;公路纵横交错;环江至荔波二级公路横穿境内古宾、都川、五圩、何顿等四个村,是连通桂黔两省的咽喉要道,同时又是黔蜀两省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从大沙坡经社村、古宾的社村河婉延流经全境后汇通大环江河。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信号覆盖率达90%。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目前已建成由动、都川、木论三个小城镇,新建了3个商贸住宅开发区,4个农贸市场,川山正日益成为环江乃至桂黔边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川山山水秀丽,风光迷人,民风朴实。
著名的木论(川山)喀斯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为完好的喀斯特地容地貌地区,远近闻名的汉代古驿道、黎明关、社村魁星楼、都川葫芦塔、大沙坡河漂流、木论仙人潭、瑞良仙莲洞、富山温泉等名胜古迹让游人流连忘返。
川山的农副土特产——“川山凉席”早已享誉区内外,被国家民委定为民族工艺品之一;川山麻鸭,肉质酥嫩香甜。
川山人杰地灵,五万多各族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建设美丽的新川山,川山的明天更美好。
二、建臵政区1984年成立川山乡,1997年撤乡建镇,2005年木论乡(1984年设立)被撤并,收归川山镇管辖,合并后名称仍沿用川山镇。
全镇总面积675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社区),411个自然屯,40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873户,总人口46752人,居住着壮、毛南、汉、苗、瑶、布依、仫佬、水族等8个少数民族。
镇内还设有中学(2所)、小学(21所、教学点12所)、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计生服务所、国土所、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文广站、劳保所、供电所、营业所、信用社、林业站、供销社、粮所,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都设有机站和服务网点。
由动社区:由动社区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辖山脚、下律、下平、纳辽、何老、老街、下吝、绍禹、瑞良等22个村民小组。
全社区有908户,3342人。
民族以壮族为主,22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机耕路,全部通水,全部通电话。
建有村委办公楼。
耕地面积5355.56亩,其中水田2643.68亩,旱地2711.88亩。
2007年人均收入2326元。
茶江村:茶江村位于镇政府西部6.5公里处;有茶昌一队、茶昌二队、茶平一队、茶平二队、城江一队、城江二队、城江三队、城江四队、茶元、茶北、上朝、百江一队、百江二队、百江三队等14个村民小组;475户1657人,其中以壮族居多,主种水稻、桑蚕;有14个村民小组通汽车,14个村民小组通电话,14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耕地面积2010亩,其中水田1695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2286元。
塘万村:塘万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9公里处;有塘万一队、塘万二队、塘万三队、前朝、后朝、塘马一队、塘马二队、大乐一队、大乐二队、小乐一队、小乐二队、小乐三队、小乐四队、江候上、江候下、平光一队、平光二队、平光三队、平光四队、东光一队、东光二队等21个村民小组;498户2226人,其中以壮族、毛南族居多,主种水稻、桑蚕;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通汽车,21个村民小组通电话,15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耕地面积2895亩,其中水田240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2308元。
下久村:下久村位于镇政府西部10公里处;有朝阳、凤王、五圩、坡夸、久内、下芽、塘勇、下干一队、下干二队、下干三队、下干四队、头外、坡北、肯优、塘才、茶摆、才合、乔上、乔下、江上、江下、巴上、巴下、下田一队、下田二队、下田三队、石英、下考、新村、上达、合增、九龙、九才等33个村民小组;807户2945人,其中以壮族、毛南族居多,主种水稻、桑蚕;全村有30个村民小组通汽车,23个村民小组通电话,25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耕地面积为3285亩,其中水田2775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2216元。
下干村:下干村位于镇政府西部8公里处;有莫家一队、莫家二队、何家、街上、下沙、下肥一队、下肥二队、下肥三队、下肥四队、下肥五队、龙口、才腊、付上、付下、塘上、塘下等16个村民小组;573户2023人,其中以壮族、毛南族居多,主种水稻、桑蚕;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通汽车,16个村民小组通电话,15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耕地面积为3255亩,其中水田2685亩;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930元。
下丰村:下丰村位于镇政府西北部,离镇政府5公里;有坡楼一队、坡楼二队、坡湖一队、坡湖二队、龙旺一队、龙旺二队、才英一队、才英二队、塘辽一队、塘辽二队、板途一队、板途二队、前途、卫范、才昌、下世、常肯、江乐等18个村民小组;408户1854人,其中以壮族居多,主种水稻、甘蔗;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通汽车,186个村民小组通电话,13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耕地面积为2550亩,其中水田2130亩;目前全村 90%自然屯通屯级公路,村委通四级沙路, 80%以上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水。
12个村民小组通程控电话,电话入户率达 60%,100%以上农户用上电,56%以上农户拥有电视机,村级学校得到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村民看病取药有卫生室,每个农户有稳固住房50%以上农户建了楼房,20%以上农户建有合格的沼气池,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74元。
白丹村:白丹村位于镇政府西部6公里处;有下平、上白丹一队、上白丹二队、上白丹三队、下白丹一、下白丹二队、塘叭、塘上、塘下、坡天、下华、下仰、塘桥、白丹一队、白丹二队、白丹三队等16个村民小组;454户1804人,其中以壮族居多,主种水稻、甘蔗;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通汽车,16个村民小组通电话,14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耕地面积为2490亩,其中水田1995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2248元。
琳琅村:琳琅村位于川山镇南部,距镇政府2.5公里处。
东界都川村,西连茶江村,南临同伴村,北邻由动社区。
有贤良、肯塘、才安、上林、中林、林一、林二、下孔、下买、小尧臣、大尧臣、下怀、才衣13个村民小组。
全村共有375户,1340人。
民族以壮族为主,8个村民小组通机耕路,9个村村民小组通通水,6个村民小组通电话。
建有村委办公楼。
耕地面积2462.44亩,其中水田1523.44亩,旱地939亩。
2007年人均收入2203元。
同伴村:同伴村位于川山镇政府南部7公里处;全村有 15个自然屯, 19个村民小组,总农户420户1592人, 民族以壮族、毛南族为主;耕地面积 3578 亩,其中水田 2258亩,旱地1320 亩。
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重点产业以甘蔗为主。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 1270元,未解决温饱农户 46户 139人,低收入农户为 118户 475人。
列入全县85个贫困村之一。
全村100%自然屯通屯级公路,村委通四级沙路,50%以上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水。
17个村民小组通程控电话,电话入户率达 70%,100%以上农户用上电,40%以上农户拥有电视机,村级学校得到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民看病取药有卫生室,每个农户有稳固住房,40%以上农户建了楼房,20%以上农户建有合格的沼气池;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127元。
古宾村:古宾村位于川山镇东部,距镇政府9公里。
东界洛阳镇,西连都川村,南临五圩村,北邻洛阳镇。
有上闷、下闷、日新、下才、内屯、全校、下塘、下板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568户,2522人。
民族以壮族为主。
20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机耕路,全部通水,全部通电话。
耕地面积5069.02亩,其中水田2328.8亩,旱地2740.44亩。
2007年人均收入2209元。
都川村:都川村位于川山镇东部,距镇政府6公里处。
东界古宾村,西连由动社区,南临洛阳镇,北邻五圩村。
有顶山、公好、板尧、桥外、板坝、才凡、才庆、才贡、下候等19个居民小组,全村共774户,3077人。
民族以壮族为主。
1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机耕路,全部通水,全部通电话。
耕地面积4587.78亩,其中水田2153.62亩,旱地2434.16亩。
2007年人均收入2435元。
五圩村:五圩村位于川山镇东部,距镇政府9公里。
东界洛阳镇,西连下丰村,南临都川村,北邻何顿村。
有4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428户,5297人。
40个村民小组通机耕路,25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47个村民小组通电话。
民族以壮族为主。
耕地面积8457.03亩,其中水田3574.81亩,旱地4882.22亩。
2007年人均收入2309元。
社村村:社村村位于川山镇北部,东与何顿、五圩两村相邻,西与乐衣、下荣两村接壤,南与白丹、下丰两村相连,北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镇毗连,村委距镇政府驻地18公里。
总面积75平方公里。
全村共有17个自然屯,19个村民小组,共有649户,总人口2542人,其中以壮族居住多。
耕地总面积4706亩,其中水田2931亩,旱地1774亩。
境内矿产资源以煤为主。
甘蔗、桑蚕、林果、牧渔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
全村种植甘蔗500亩,桑园面积800亩,畜牧年存栏1500头,养鱼水面150亩,有林面积3000公顷。
是全县扶贫重点村之一。
目前已完成的基础设施项目有:下寨大桥、才豆大桥及洞法大桥,村委至船头和村委至下寨共8公里的村级四级路建设、社村移动机站、农用电网改造、沼气池100多个。
17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机耕路,全部通水。
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18元社村山水秀丽,风光迷人,民风朴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