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风俗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_我知道的风俗优秀演讲稿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普通话考试中也会出一些关于习俗的演讲题目,我知道的风俗就是其中的一个题目。
下面小编整理的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1今晚的月儿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
因为,今天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味着这香喷喷的月饼,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也爬上星空。
奶奶告诉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吃月饼,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我看着月亮,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又拿起一块桂花馅儿的月饼,轻咬吃月饼要眼前仿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若无的花纹,在我眼中都成了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在这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团聚,这就足够了。
我看了看爸爸妈妈和蔼可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幸福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月饼象征的团圆,那么就愿我家永远团团圆圆!奶白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牵到了外面。
我不禁想起了我在远处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沐浴着这月光。
回想我们的友谊,我的嘴角扬起了微笑,一句“中秋快乐”足以表达我想说的一切。
恬淡的月亮仍在微笑着,将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2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3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6篇)XX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篇三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XX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篇四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先来说说春节吧。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
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
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
有一首儿歌我至今还记得: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心帽。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
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打年糕。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我知道的风俗作文(精选14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知道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1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
我们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我们就要打扫屋子了,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爸爸呢?因为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更是夸张,她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
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
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
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
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2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的国家,各种习俗很多,其中最隆重,最熟悉的莫过于春节了。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快乐,温馨的节日,因为,这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不管身处何处,过年的时候总是要回家和家人团聚的。
在我印象里,春节的前一天,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的一天了,很多事情都要在这一天完成。
早上一起来就要准备祭祖的食物,忙着家里家外的打扫,还要贴上对联,福字。
等到天黑下来,会把家里的灯,灯笼全部打开,家里家外都是崭新的,洋溢着红红的喜气。
然后,全家人就会在一起包饺子,饺子被称为元宝,谁包的多,吃的多就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所以,我们都会吃的特别多,直到吃到吃不下为止。
其实,大年三十是个忙碌的日子,真正的放松,娱乐的日子上过年后,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大家就什么事也不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普通话考试是很多同学以后都要进行的考试,考试之前进行一些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精选6篇),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篇1藏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当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献哈达时,客人应该鞠躬接受。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
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
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
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
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
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
藏民族普遍信仰是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
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这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
不进行骚扰。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象、照相等。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篇2因为自己是壮族,所以也知道一些壮族的风俗。
壮族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每逢节庆,喜欢做五色饭。
五色饭是用红兰草、三月花、密蒙花、枫叶等可食用的植物,制出不同的颜色水汁浸染糯米,蒸出黑、红、黄、紫、白五色饭,这种五色饭,色、香、味俱佳。
吃五色饭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婚俗:婚前恋爱自由,其方式有对歌、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等。
丧葬:一般行土葬,部分地区有“拣骨重葬”的习俗,即人死葬若干年后将遗骨拣出,放入瓦瓮内密封再葬。
我知道的风俗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风俗。
春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我知道春节前大扫除,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等等风俗。
我知道维吾尔族的一些习俗。
早晨打扫庭院和门前,跟路过的人打招呼,请他们进屋坐会儿,喝点茶再走,在他们走之前不会进去关门。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在门口接待客人,给他们洗手的水,洗完手不能甩手,因为甩手水溅到别人的脸上,衣服或食物上。
这是又不文明又不卫生的行为
客人就坐以后,把给他们端茶。
茶杯,茶碗放在托盘上用双手递过去,先给长辈端茶端饭。
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
送客人时送到门口不能坐在房间里说再见等等。
我还知道一些婚丧风俗,如果哪一家举行婚礼提前几天邻居们过来帮忙收拾房子打扫庭院,做各种点心准备婚礼,婚礼那天帮忙招待客人。
如果某个家庭有丧事,邻居们也来陪他们,安慰他们。
邻居们一个星期里在自己家里做饭送到丧主家里或者请他们到邻居家吃饭。
因为死者的家属伤心没有心思做饭,邻居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
这就是我知道的风俗。
【实用范文】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本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标准的通用语言,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又一名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1篇: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我知道的风俗有端午节,每当端午节来临,不仅家家户户会包粽子,有些小区或者单位还会会组织大伙儿进行包粽子比赛,很多水乡城市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起先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渐渐的人们就把这一天当成了一个节日。
爸爸告诉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楚国,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爱国者,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
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幸福日子,他敢于指出楚王做得不对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爱戴他。
可是当新国王上台后,他昏庸无度,不听屈原的建议与主张,从而输掉了与秦国的一场重要战役,楚国的国都都被秦国占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投汨罗江而死。
当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所以向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
当地传说屈原死后,乘着龙舟去了天上。
所以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包粽子、划龙舟就成了重要活动。
在中国,人们十分喜欢过端午节。
现在城市里面的人由于工作繁忙,没法自己包粽子过节,就纷纷到各大超市去购买。
超市里粽子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白米粽子,咸肉粽子,蜜枣粽子等等,花样挺多的。
把粽子放在锅里煮熟以后,打开锅盖闻上一闻,满屋子都飘着粽叶的清香,尝上一口,满嘴里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欲大开,非吃个饱不可。
除了吃粽子,人们还可以去观看龙舟比赛。
江面上,龙舟前部的龙头高高扬起,活灵活现。
整条龙舟又窄又长,前面摆着一张大鼓,后面一个接一个的坐着许多精壮的小伙子,他们随着鼓点声,整齐的划着桨,在水面飞驰着。
一时间水花四溅、鼓声、号子声与江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壮观,热闹非凡。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因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更喜欢它的历史内涵,每次过端午节,我总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带、身背长剑,口中吟诵着《离骚》,行走在江湖之间的样子,他的忠诚、坚贞,他的文采,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6篇】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1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
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
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
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
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
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
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
”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
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
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
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
我知道的风俗【①号范文:】我选择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元宵、清明节、中秋、重阳、腊八节等,每一个节日和风俗都有它们特别的地方。
春节的时候,天南海北的人都会赶回家过节。
春节,我们会穿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压岁钱。
当然,少不了的是放鞭炮,放烟花和挂灯笼。
每次过春节,都能看到马路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我们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好不热闹。
过了春节,又迎来了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在元宵节,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的习俗。
之后是清明节,清明是人们祭祖,扫墓、踏青的节日。
每当节日到来时,学校会组织我们去雨花台烈士陵园扫墓祭拜烈士们。
清明节后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zong zi)、吃咸鸭蛋的习俗。
现在我们国家的赛龙舟可是很出名的。
近几年来,每到端午前后,接连不断的龙舟赛,吸引力很多人,还有许多外国人参加。
还有老人的节日——重阳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这天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风俗。
在那么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中秋节。
中秋没有春节那么盛大,也没有很长的假期。
但我还是喜欢中秋节。
中秋是人月两团圆的节日。
阴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是秋天的正中,所以称“中秋”。
到了晚上,人们把圆圆的月亮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和食物,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据说,在元朝末年,人们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起义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儿里,来传递起义消息。
终于在八月十五这天爆发了全民大起义,推翻元朝统治。
从此,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②号范文:】我说话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万圣节是外国的一个节日,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1、春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在除夕当天晚上吃团圆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代表团圆美满,红灯笼、爆竹也是不可缺少的,人们贴春联,穿新衣,逛街购物,看春晚,拜年,贴门神,香案点灯,分发红包等,每家每户举行庆祝仪式,为迎接新的一年添福气。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把端午节作为拜拜文明,尊师重道这样一个机会。
人们调制粽子,喝雄黄酒,吃桂花糕,赏菖蒲,赛龙舟,悬赏英雄,歌咏诗词,宣扬抗击疾病的伟大事迹等。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人们在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赏月、赋诗和吃月饼。
中秋节拜月艺术诞生于汉代,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代表着民族精神的团圆,是传统的民族节日。
4、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以祭祖和登高观花为主要内容。
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熬制花粥、厨房制作糕点、特制餐桌上摆满食品,整个重阳节都是一片秋意和欢乐的集体盛宴。
5、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冥节,是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属于七夕的前一天,一般七月十五日,有“赛鬼”和“赛神”的习俗。
它化灭阴阳,传授归元的精神。
中元节有划船比赛,有灯谜题,有拜祭先祖,有礼佛祈请福禄,还有热闹非凡的肉宴,这是中元节的主要风俗习惯。
6、乞巧节:乞巧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唯一一个专门庆祝女子的节日。
当晚,家家户户都要设桌,在桌子上摆上糖果,水果,糕点等,以示对女儿的祝福。
有专门的民俗歌曲,歌述和表达了丰富的乞巧要求和祝愿。
7、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新年里最后一个传统的节日,往往是十五天的中国节日里最热闹的一天,也是一年之末的节日,是一种传递岁月的祝福与希冀的象征。
当日,家家户户要精心准备吃元宵,然后放爆竹,看花灯。
人们欢声笑语,互劝元宵,街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充满欢乐和祝福。
8、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又称寒食节,人们要在晚上尝冷饭吃寒食,全家大小男老女小,老人与小孩都要尝冷饭吃,表达全家团圆的情意。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6篇)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篇一我知道的风俗我知道的风俗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难看出,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
从传统节日中,我们深刻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就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贴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要“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联欢晚会等等。
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
”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有: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
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篇二在我的家乡,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叫“赏灯”。
赏灯可不是单纯的赏花灯或看灯火,它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
我们家乡的赏灯跟元宵节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元宵节。
可以这么说,赏灯是家乡最重要的节日。
不同老屋的赏灯日期往往不同。
多数老屋的赏灯日都集中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四。
我家赏灯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一。
在赏灯这一天,很多亲戚朋友都会前来做客。
在家乡范围内会有许多自发组织的龙狮队伍前往老屋表演。
我知道的风俗
对风俗的定义,是某一人类群体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所形成,并经历代相传积久而成的人们都认同的思想和和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按中国的传统解释,把在自然条件影响下形成的风尚称为“风”,在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习尚称为“俗”。
端午节,即五月初五,俗称重五节,又称端阳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