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畸形菇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 格式:wps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蘑菇畸形原因及预防汇报人:2023-12-10•蘑菇畸形的原因•预防蘑菇畸形的方法•蘑菇畸形对产量的影响目录•蘑菇畸形对食用安全的影响•蘑菇畸形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蘑菇畸形预防的未来趋势01蘑菇畸形的原因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差在种植蘑菇时,如果选择的品种抗病性较差,那么在生长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从而导致蘑菇畸形。
品种退化长时间使用同一品种的蘑菇进行种植,可能会导致品种退化,从而使蘑菇的抗病性和产量下降,甚至出现畸形。
品种不适宜当地环境有时候,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可能不适宜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从而产生畸形。
重金属污染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如铜、锌、铅等,这些重金属可能会在蘑菇中积累,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畸形。
有机物污染如果土壤中存在过多的有机物,特别是那些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物,它们就可能会在蘑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畸形。
化学物质污染有些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污染土壤,从而影响蘑菇的生长,导致畸形。
土壤污染在蘑菇生长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从而产生畸形。
温度异常湿度过高或过低也可能会影响蘑菇的正常生长,从而产生畸形。
湿度不当光照是蘑菇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如果光照不足或过强,都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从而产生畸形。
光照不足或过强气候变化病原菌是导致蘑菇畸形的主要病害之一。
在蘑菇生长过程中,如果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就可能会出现畸形。
病原菌感染一些害虫可能会咬伤或蛀食蘑菇,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畸形。
虫害影响病虫害影响02预防蘑菇畸形的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蘑菇畸形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在选择蘑菇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能够减少受到病害侵袭的风险。
此外,抗病性强的品种还可以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改善土壤质量总结词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可以降低蘑菇畸形的发生率。
菌菇生产2020.09畸形菇产生原因与防控措施孙成洋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
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
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严重缺氧,致使菇体发生畸形。
如高脚菇、菜花菇、针尖菇等。
2)覆土营养及水分含量不适,过高过低均不利。
如地雷菇、空心菇等。
3)先天性营养缺陷遥配方缺乏营养,培养基酸败,袋内水分蒸发等易造成畸形菇。
如萎缩菇。
4)忽视疏蕾。
菇蕾太密而未疏蕾,以致出菇时菇体互相拥挤,出现畸形。
如早熟菇。
5)不同品种食用菌同棚栽培易出现畸形菇。
如高脚菇。
6)病毒浸染导致形成畸形菇。
如球形或烧瓶形菇。
7)子实体生长期管理不善。
菇体生长期间温、光、气、湿调节不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
如瘤盖菇、珊瑚孙成洋,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邮编271200;马燕芹,新泰市楼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收稿日期:2020-08-02马燕芹菇尧粗柄菇。
2防控措施为科学有效地防治畸形菇产生,在确保菌种优良的前提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设计栽培场所。
食用菌栽培场所分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
常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空气不流通,易发生畸形。
理想的菇棚应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
房棚不宜太大,一般长方形的棚室每棚以容5000~7000袋为宜。
通风口应设在长方向两旁下方,每隔1m开1个通风口,横向两旁的通风口要等平,菇棚两端门膜应能开闭,棚顶用无滴膜加草帘或遮阳网覆盖。
2)细致覆土。
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形成畸形菇。
造成香菇生长畸形的原因是什么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一般食用的部份为香菇子实体。
香菇在出菇期和子实体生长阶段时常常出现畸形现象,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那么你知道造成香菇生长畸形的原因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香菇生长畸形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帮到你。
香菇生长畸形原因1、选种不当:除了菌种低劣或被病毒感染,在选择菌种时不当,会导致香菇生长畸形,比如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选择栽培高温型菌种,低温会造成菇蕾萎缩,从而导致畸形。
2、发育管理不当:在栽培袋中的菇蕾如果提早现蕾,菇蕾受袋壁的挤压而无法伸展开来,所以在第一代香菇易出现畸形现象。
3、浸水不适宜:在香菇出菇2-3次后,菌筒的水分开始下降,就需要介绍浸水补液,但此种方法只适宜在早熟品种实行,如果在晚熟品种上进行,就会导致畸形。
4、控湿保温不当:冬季时,气温较低,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果出菇期时受寒风和低温影响,就会使菇蕾萎缩干枯,生长畸形,另外在出菇期,空气湿度低于70%时,也会出现菇柄柔软或空心。
香菇生长畸形防治措施1、了解菌性:在种植栽培前,了解相关栽培知识,尤其是菌种的特性,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然后推算好季节和时间,合理接种。
2、防止盲目脱袋:在菇蕾期要加强管理,尤其在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时,极易出现变异畸形菇,掌握好菌丝的成熟时间,及时脱袋。
3、及时、适量浸水:同样要了解菌种是早熟还是晚熟品种,及时、适量浸水,防止水湿过早过低,在菌筒的含水量低于40%时,这时出菇难。
而且小菇多。
一般在含水量在60-70%时开始浸水,浸水后含水量达95%为宜,如果浸水过久,导致吸水过多,不易菌丝生长呼吸,影响出菇。
4、做好保温和控湿:在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保持昼夜温差在10度以上,还要注意空气湿度,根据气候变化来进行增湿。
5、适时采收:在香菇成熟后一定要及时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香菇会过熟,消耗大量的营养养分,不利第二次出菇。
大棚畸形蘑菇发生原因及防治
一、空心白根菇。
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
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
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度,保持在14-18℃。
二、硬开伞:菌幕和幕柄分离,开伞过早,导致商品性差。
发生原因:出菇初期,突遇低温,高温骤降,温差大,菇房温度偏低造成。
防治方法:加强菇棚保温措施,注意天气变化,缩小温差,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三、死菇。
出菇期幼菇萎蔫变黄,停止生长最后死亡,轻则成片死亡,重则成茬死亡。
发生原因:⑴温度过高。
秋末春初温度高,造成菇体营养倒流,缺乏营养而死亡;⑵覆土后菌丝的生长过快,出菇较密,营养供应不上,造成幼菇营养不良而死亡;⑶菇房通风不及时,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高;⑷菇棚气温较高(超过20℃),湿度过大(超过95%),喷水后通风不及时,菇表面积水,造成小菇缺氧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掌握播种时间,防止高温季节出菇;播种量不要过大,防止菌丝生长过旺,出菇过密,造成营养缺乏;覆土层含水量不要过高,压低出菇部位,避免出菇过密,同时喷水降温要及时通气,防止菇表面积水。
四、薄皮开伞菇:菇柄细长,菌盖薄,早开伞。
发生原因:出菇盛期,菇房内气温2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再加上床面菇出得密,出得快,相互争夺氧气和养分造成。
防治方法:栽培料发酵要彻底,喷水后及时通风,防止菇表面积水,保持菇棚气温适宜。
平菇出现畸形菇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畸形菇是平菇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少数是由菌种退化、病虫害侵染所致。
根据畸形菇发生原因进行预防。
1、长柄菇。
菇柄很长,菌盖很小,分化不正常。
发生的原因是原基形成及分化期菇房缺氧,或者没有及时脱袋,子实体在菌袋内捂的,影响了菌盖的正常分化。
防控方法:加强通风换气,使菇房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下;及时脱袋,避免捂袋。
2、球形菇。
菌盖形成球形或者瘤状形,菇盖不分化,形状不规则。
发生原因是菇体发育时长时间温度过低所致。
防控方法:调节菇房温度在平菇生长最低温界限以上,一般在5℃以上,以便促进平菇正常生长发育。
3、拟菜花菇。
菇形像菜花,后期有多分枝。
发生原因是出菇前或出菇期间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者燃煤释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防控方法:加强菇房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
4、萎缩菇。
菇体发育初期正常,在膨大期即泛黄、水肿状等,停止生长,最后变软腐烂。
水肿状原因是湿度过大或直接向幼小菇体上喷水所致,菇体组织吸水,影响呼吸代谢而停止生长死亡。
防控措施:控制菇房相对湿度在80%~90%,不要向幼小菇体上喷水。
有时萎缩菇是由于菌种退化造成的,菌盖不能长大即反卷萎缩。
防治方法:选用优良平菇品种。
- 1 -。
蘑菇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蘑菇在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间,若因管理不当造成生态失调,会引起多种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质量,甚至造成绝产绝收。
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的种类及预防措施如下:一、菌丝徒长,俗称“冒菌丝”蘑菇接种后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覆土后常“钻”出土面,并形成菌被。
出现这种情况与菌种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中土层含水量较少、培养料含氮量过高、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大都易引起菌丝徒长,产生“冒菌丝”现象。
防治方法:选用优质菌种;将板结的菌被撬松、破坏;覆盖细土,增大通风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用喷重水的方法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喷施生长调节剂,促使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二、菌丝萎缩退化在发菌及出菇阶段,有时会出现菌丝发黄、发黑、萎缩退化甚至死亡的现象。
原因如下:1.料害碳氮比失调,培养料酸化,孳生杂菌,消毒杀菌药剂使用不当,料内残余有害物质,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对此应加强预防,搞好培养料的配制与发酵,并认真检查培养料,测试酸碱度,找出具体原因,视不同原因与菌丝退化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若是培养料酸化,应喷适量石灰水调节;若因消毒不当引起菌丝退化,应重新调整培养料,进行补充接种。
2.水害菌丝怕湿不怕干。
如果出菇期喷水过多,覆土过薄,水渗入料内,造成菌丝萎缩,甚至死亡。
发生这种情况要注意通风散湿,并改变喷水方法,喷水不宜过大、过急。
3.气害及高温在高温、闷热并且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菌丝易发黄死亡。
可通过加强通风、调温、调湿,使菌丝恢复生长。
4.菌丝活力不强若因菌丝本身生活力差而造成菌丝细弱、萎缩的,在覆土前可喷三十烷醇、蛋白胨溶液或蘑菇健壮剂,促其恢复生长,使菌丝健壮。
三、产生畸形菇1.薄皮菇产生原因:培养料过薄、养分不足;覆土过薄;菌丝生活力不强或菌丝徒长、板结,出菇部位高;菇房通风不良,高温、高湿;出菇密度大,生长过快,养分跟不上;菌丝老化,吸收养分能力下降。
蘑菇畸形原因及预防在蘑菇栽培中,下列畸形菇的产生比例较高,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如下:地雷菇因是粗土粒喷湿后菇房通风量过大,温度偏低,覆细土过迟和细土粒过湿等,使实体原基着生部位过低,原基在长大过程中受到周围土粒的挤压,菇形不圆整,菇表面带泥土像“地雷”状。
防止方法加强水分管理,粗、细土喷湿要适时、缓慢,粗土粒喷湿后减少通风,保持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促使菌丝向上面生长。
空心菇出菇期间菇房空气湿度过低,菇体水分蒸发快,土面喷水少,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就会在菇柄产生白色的髓部,甚至菇柄中空,产生空心菇。
防止方法在蘑菇盛期,要加强水分管理,及时喷水不使土层过干,使快速生长的子实体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以减少空心菇的发生。
球形菇覆盖粗土前老菌块未挖除,料层厚薄不匀,菌床面干湿不均等,都会使几个或十几个子实体成丛地长在一起,形成大小不一的球状菇体。
采摘大菇时,小菇受到牵连、损伤,球菇拥挤成团,还会减少成品菇。
防止方法撒播或穴播前应及时挖出老菌块或适当增加土层厚度,铺覆平整。
伞状菇气温突然下降,细土湿度偏高且菇房温度偏低,夜间冷风吹进菇房产生较大的温差,会使未成熟的幼菇发生菌褶与菌柄脱离,促成幼菇提早开伞。
防止方法避免冷风突然吹进菇房,注意保温,并使菌床保持适宜含水量,幼菇即可在低温下健壮生长。
密小菇由于覆土过薄,菌丝冒过细土,水分供应断断续续,出菇不正常,都会造成出菇密而多,致使菇小体轻,质量差。
防止方法采取追肥,及时增补覆土,轻喷勤喷水,保持正常湿度。
薄皮菇培养料发酵不足,过薄,过干,粗土含水不够,出菇密度大,湿度忽低忽高,子实体生长快、成熟早,均能造成菇体柄细且薄。
防止方法培养料要适度腐熟,料层要铺有一定厚度,不能过干,注意控制出菇节奏。
锈斑菇子实体出土后,若床面喷水后不及时通风,菇房空气湿度过大,菇盖上积聚水滴部位便会出现铁锈色的斑点,从而降低菇的质量。
防止方法每次喷水后,菇房须适当通风,以散发掉菇体表面的水分。
几种常见畸形菇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畸形菇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生产上常见的主要有:“地雷菇”、“ 空心菇”、“ 大屁股菇”、“ 硬开伞和早开伞”、“ 红根”、“ 水锈斑”。
1、地雷菇。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故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
解决办法:选取优质腐殖土,最好使用草炭土,即使在一般耕地取土且挖取20厘米以下的生土也不要紧,可按比例掺入一定量的腐熟牛粪或麦糠、稻壳等;在取土、晒土及处理过程中,应予过筛,使土粒大多保持与小麦粒大小相当,最大的可有玉米粒的1/2左右,并伴有部分土粒;覆土不必过厚,一般3厘米左右即可,有条件的可先覆一层厚1-1.5厘米的粗土,后覆细土,并注意使其保持相应均匀的含水率。
2、空心菇。
是由于覆土层含水不足,或基料含水偏低,使菇体对维持正常生长的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
除解决覆土层含水问题外,适当的棚湿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一般可调控在85-90%的范围内,过高过低均不利。
3、大屁股菇。
形成的原因是棚温骤升骤降,温差幅度大,或受冷、热空气袭击,菌盖菌柄生长不平衡;或因棚湿过低,而覆土层含水适宜等原因,均可发生大屁股菇。
此外,某些化学药物也可导致该种畸形菇的发生。
4、硬开伞。
形成的原因是菇室昼夜温差超过10℃以上,或遇冷空气袭击造成的硬开伞。
出菇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湿度过低以及子实体生长快而柄细盖薄等,均会造成"早开伞"。
防止方法是在温度聚变时房外加盖帐帘,保持室内温湿度的基本稳定
5、红根。
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培养料偏酸以及追施糖料过多、通风不良等都可能形成红根。
应注意使覆土的含水量保持在22-25%之间,避开高温时喷水。
追肥要适当,糖分要适量。
如发现红根,可适当喷些石灰清水。
6、水锈斑。
在蘑菇多次喷水后,要求打开门窗0.5-1小时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否则,菇房内湿度过大,就会使蘑菇表面滞留小水滴,时间稍长形成铁锈色斑点。
此外,某些药物、油类物质及气体如农村常用的柴油,食用菌上常用的敌敌畏,加温火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导致其他若干种畸形菇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以免生产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