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20.00 KB
- 文档页数:93
目录01总则 (1)1.1项目基本情况 (1)1.2项目的环评及审批情况 (4)1.3委托环境监理的时间和工作内容 (4)1.4环境监理依据 (5)L5环境监理的范围与时段 (6)1.4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流程 (6)02环境监理工作目标与内容2.1环境监理工作目标2.2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8)03环境监理工作方法、制度、与工程监理结合方式 (10)3.1环境监理方法 (10)3.2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10)3.3环境监理人员职责 (11)3.4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结合方式 (13)围环境特征 (15)4.1自然环境状况 (15)4.2社会环境概况 (20)4.3环境质量状况 (21)05项目环境监理要点 (22)5.1项目建设内容的环境监理 (22)6.2施工行为环境监理 (34)06监理费用表 (38)07监理成果 (39)01总则1.1项目基本情况1.1.1地理位置和线路走向项目为高速公路XX连接线工程,路线起自XX港XX公路与S320辛海路交叉口,起始桩点K0+000;项目终止于XX区庙埠村西的青银高速公路上(青银高速公路桩号K138+500),终止桩点K34+000。
具体位于XX省XX市西北部,自北向南经过XX市XX经济技术开发区、寒亭区、寿光市和XX区。
路线北起XX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XX港XX路和S320辛海路的交叉口,向西南方向延伸,在李家台村北跨荣乌高速公路并设置枢纽互通后,路线向西南方向经朱家屋子村东,在沈家营村北设置互通立交连接S223,之后路线经黄瞳村东、台底村西、西王庄村西、郭家营村东、金家庄子村东、赵家村与何家村之间、大伦村东、南慈村西、孙家堡子村东,在西何家村西南设置互通立交连接S323,之后路线继续向南经后徐村东、杏埠村西、高埠村西后至XX区庙埠村西,设枢纽互通连接青银高速公路。
1.1.2建设规模和投资项目路线全长34km,按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km/h, 项目路基土石方总数量为367.2万n?,路基排水防护培工10763617?,沥青混凝土路面66.45hm2,桥梁总长1132m,互通立交4处(预留1),分离立交8处;设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2处,停车区1处;该路段永久占地309.03hm2。
龙泉煤矿初步设计前言龙泉井田(以下简称井田)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娄烦县境内,行政区划属娄烦县龙泉乡管辖。
井田大致呈四边形,井田面积35.23km2。
龙泉矿井工业场地选定在井田北部龙泉乡西南、龙泉川南岸阶地,距娄烦县城约10km。
龙泉项目法人——太原煤气化龙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由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进出口公司合资成立,注册资本9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42%,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40%,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
太原煤气化龙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8日注册,并开始规范运作。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煤炭工业部和山西省合资组建的国内首家煤炭综合利用大型企业,同时担负着太原市城市居民用气的任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集原煤开采、洗选、炼焦、制气、煤化工、煤矸石发电、新型建材和煤气表、灶、管制造到城市煤气输配、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煤炭综合利用的大型联合企业。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正规生产矿井六处:位于太原西山煤田的炉峪口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0.84Mt/a);嘉乐泉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0Mt/a);位于太原东山煤田的长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位于河东煤田南部的东河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0.66Mt/a),位于河东煤田中部的离石煤矿(核定生产能力0.84Mt/a);位于河东煤田的南山煤矿(核定生产能力0.33Mt/a)。
另有停缓建矿井一处:即位于山西宁武煤田龙泉井田内的静游煤矿。
位于龙泉矿区的静游煤矿是太原煤气化公司1981年组建时规划建设的四座矿井之一,1983年原煤炭部以[83]煤办字688号文决定投资建设,1984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以晋煤资开发字[1984]第086号文批准资源,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基字[1984]第1310号文批复矿井初步设计。
1986年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而停缓建至今。
绿色建筑产业园(XXXXX)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稿)2017年12月5日目录第1章项目总论1§1.1 项目背景1§1.1.1 项目名称1§1.1.2 项目承办单位1§1.1.3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3§1.1.4 研究工作依据6§1.1.5 研究工作概况6§1.2 可行性研究结论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8§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11§1.2.3 厂址12§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13§1.2.5 环境保护14§1.2.6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17§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7§1.4 存在问题与建议21§1.4.1 市场风险21§1.4.2 建议22第2章目标行业分析24§2.1 两个重要概念24§2.1.1 住宅产业化24§2.1.2 建筑工业化24§2.1.3 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25§2.2 新型建筑工业化(即建筑产业现代化)介绍26§2.3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33§2.4 项目调研情况34§2.4.1 国家产业政策调研结果35§2.4.2 国家“十三五”规划新政解读38§2.4.3 当前XX省和XX市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定和政策39§2.4.4 外省市政策调研结果43§2.4.5 市场初步调研结果45§2.4.6 技术调研结果46§2.4.7 原材料、劳动力、能源供应调研结果49§2.5 投资的必要性49第3章市场分析51§3.1 产品介绍51§3.1.1 房建类预制构件51§3.1.2 市政、交通类预制构件53§3.1.3 建筑与交通用钢结构构件、建筑幕墙产品、建筑门窗产品56§3.1.4 轻质隔墙板58§3.2 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市场前景分析58§3.2.1 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前景58§3.2.2 在其他行业发展前景59§3.3 市场调查与分析60§3.3.1 国内市场前景60§3.3.2 XX与周边地区(半径200公里X围内)市场前景60§3.4 市场预测61§3.4.1 预制构件市场需求预测61§3.4.2 价格预测62§3.5 市场策略62§3.5.1 新型建筑预制构件市场策略62第4章建设条件与项目规划64§4.1 项目建设条件64§4.1.1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64§4.1.2 技术条件64§4.1.3 主要资源供应状况64§4.2 项目规划65§4.2.1 规划依据65§4.2.2 整体规划65§4.2.3 分项规划71第5章工厂工艺技术和工程方案82§5.1 工艺方案82§5.1.1 新型工业化PC预制构件82§5.1.2 钢结构、幕墙、门窗、轻质隔墙板、整体家居产品82§5.2 工厂布局、规划83§5.3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83§5.3.1 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83§5.3.2 主要能源消耗指标83第6章环境保护85§6.1 设计依据85§6.2 设计原则85§6.3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85§6.3.1 项目的地理位置85§6.3.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85§6.3.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86§6.3.4 人口和社会等情况86§6.3.5 交通运输情况86§6.4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86§6.5 项目拟采用的环保措施86§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87§6.7 环境影响评估结论87第7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88§7.1 设计依据88§7.2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88§7.2.1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88§7.2.2 消防措施88第8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90§8.1 管理组织机构90§8.2 工人配置90第9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92§9.1 项目实施计划92§9.2 项目组织各阶段92§9.2.1 项目建设机构确定92§9.2.2 可研批复93§9.2.3 土地获取93§9.2.4 资金筹措93§9.2.5 工厂建设与验收93§9.2.6 市场开发93§9.3 工厂建设各阶段93§9.3.1 建立工厂建设管理机构94§9.3.2 勘察设计和设备选型94§9.3.3 施工控制和工厂验收94§9.3.4 生产准备和试生产94第10章投资估算、资金来源、经济效益分析96§10.1 项目投资估算96§10.1.1 项目所需总投资额96§10.2 资金来源97§10.3 经济效益分析97§10.3.1 一期工程年设计生产能力和产值97§10.3.2 二期工程年设计生产能力和产值97§10.3.3 固定成本98§10.3.4 变动成本98§10.3.5 经济效益评价分析99§10.3.6 结论99第11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0§11.1 项目业务来源分析100§11.1.1 目前XX市场的PC工厂情况(9家,设计总产能不足600万m2/年)100§11.1.2 XX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制政策100§11.1.3 XX省交通厅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制政策101§11.1.4 XX省、XX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奖励政策101§11.1.5 项目市场前景分析101§11.2 可行性研究结论102§11.3 建议103附件1:本项目规划方案图(部分)104附件2:本项目房建类PC工厂生产工艺布置图(参考)109第1章项目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绿色建筑产业园(XXXXX)建设项目,涵盖总部经济园、PC预制构件(分为房建、市政、交通、其他等四类PC产品)、建筑与交通用钢结构、建筑幕墙、建筑门窗、轻质隔墙板和整体家居产品。
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一章概述一、研究依据华能嘉祥发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勘察设计委托书。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与华能嘉祥发电有限公司共同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合同登记编号:2009-10013。
二、研究范围及研究年度(一)研究范围新建华能嘉祥发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研究范围自菏兖铁路嘉祥站(含)起至电厂卸车站。
本次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由于专用线接轨引起的嘉祥接轨站改建、接轨点至电厂卸车站及电厂卸车站站场布置。
卸车及输煤系统另行研究设计,本次仅预留位置条件。
(二)研究年度近期2012年,远期2017年。
三、研究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径路嘉祥县位于鲁西南地区的济宁市。
境内交通发达,新(乡)菏(泽)兖(州)日(照)铁路横贯东西,国家级、省级干线公路纵横交错,连接乡县的县级公路密布成网、四通八达。
华能嘉祥发电厂座落于嘉祥县城以东约9km,新菏兖日铁路以及老G327公路以北,嘉祥县与济宁市任城区的交界处,属于济宁市嘉祥高新技术开发区范围。
拟建专用线通过菏兖日铁路向西接京九铁路,向东衔接京沪铁路。
四、研究工作概述2005年12月,我院收到原山东里能煤炭地下气化发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设计总包委托书。
随即提出了嘉祥站接轨,铁路专用线线路向东并行菏兖铁路,于电厂以南的老G327公路和菏兖铁路之间布置电厂卸车站,然后通过输煤栈桥系统跨G327公路后至电厂的方案。
并经过征询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城建、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承诺意向之后,协助上报济南铁路局审办与嘉祥站接轨事宜。
但由于某种原因,本项目没有如期进展。
2009年9月,我院又重新收到华能嘉祥发电有限公司关于铁路专用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书。
根据电厂当前汽车运力紧张、运输可靠性差、煤质得不到保证,以及电厂二期项目建设迫切等需要,铁路方案研究设计工期要求时间紧、任务重。
我院立即安排项目组,在业主积级配合下收集了相关资料;利用1:10000地形图展开了方案研究,并于2009年10月初完成了方案研究文件编制工作。
年产3000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1.1.1 项目名称年产3000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1.1.2 建设单位贵州省XX市XX镇XX古酒厂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XX1.1.3 企业性质有限公司,非公企业。
1.1.4 建设地点贵州省XX市名优白酒工业园区三合镇荣昌坝片区。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1.2.1 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4)《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发[2007]36号);(5)《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6)《贵州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7)《贵州省“十二五”烟酒产业发展规划》(8)《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和《2011年度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9)《XX市白酒产业聚集区(带)发展规划》;(10)《XX市名优白酒产业发展规划》、《XX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重点扶持一批名优白酒企业发展的意见》;(11)《XX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12)国家发改委颁发的《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 5-2005);(1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4)《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15)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环保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16)建设单位和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
1.2.2 编制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及相关资料,阐述并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条件与厂址情况,主要工艺技术方案设想,环境保护,拟建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项目概况....................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范围........................................... - 1 -1.3设计概况........................................... - 2 - 第二章工程概况........................................ - 3 -2.1线路概况........................................... - 3 -2.1.1线路走向...................................... - 3 -2.1.2地理位置图.................................... - 3 -2.2主要技术标准....................................... - 4 -2.2.1. 正线主要技术标准............................. - 4 -2.2.2相关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 4 -2.3主要工程数量....................................... - 5 -2.4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 5 -2.5工程特点........................................... - 7 -2.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 - 8 -2.6.1控制工程...................................... - 8 -2.6.2重、难点工程.................................. - 9 - 第三章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 12 -3.1.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 12 -3.1.1地形、地貌................................... - 12 -3.1.2气象特征..................................... - 12 -3.1.3地震动参数区划............................... - 13 -3.1.4地层及构造................................... - 14 -3.2交通运输条件...................................... - 17 -3.2.1铁路......................................... - 17 -3.2.2公路......................................... - 17 -3.2.2水运......................................... - 17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 - 17 -3.4沿线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 18 - 第四章施工组织安排................................... - 21 -4.1建设管理总体目标.................................. - 21 -4.1.1质量目标..................................... - 21 -4.1.2安全目标..................................... - 22 -4.1.3工期目标..................................... - 22 -4.1.4投资控制目标................................. - 22 -4.1.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目标................. - 22 -4.1.6文明施工目标................................. - 23 -4.1.7技术创新目标................................. - 23 -4.2建设组织机构...................................... - 23 -4.2.1 管理模式..................................... - 23 -4.2.2建设组织..................................... - 23 -4.2.3任务划分..................................... - 23 -4.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 26 -4.3.1施工总工期................................... - 26 -4.3.2总体施工顺序及安排........................... - 26 -4.3.3主要进度指标的采用........................... - 28 -4.3.4各主要阶段工期............................... - 29 -4.4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 31 -4.5各专业工程施工工期................................ - 33 -4.5.1各专业工程开竣工时间......................... - 33 -4.6工程接口及配合.................................... - 34 -4.7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 - 38 -4.8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总体形象进度图 .............. - 40 - 第五章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 41 -5.1大临设施.......................................... - 41 -5.1.1铺轨基地..................................... - 42 -5.1.2制(存)梁场................................. - 42 -5.1.3轨枕预制场................................... - 44 -5.1.4便线、岔线................................... - 44 -5.1.5混凝土拌合站................................. - 44 -5.1.6填料集中拌合站............................... - 45 -5.1.7汽车运输便道................................. - 45 -5.1.8临时通信..................................... - 45 -5.1.9施工供电方案................................. - 45 -5.1.10施工供水方案................................ - 46 -5.1.11钢梁拼装场.................................. - 46 -5.1.12栈桥........................................ - 46 -5.1.13取弃土场.................................... - 47 - 第六章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 48 -6.1控制工程施工方案.................................. - 48 -6.1.1工程概况..................................... - 48 -6.1.2桥跨总体布置................................. - 48 -6.1.3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 - 49 -6.2 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 49 -6.2.1濮阳特大桥................................... - 49 -6.2.2大运河特大桥................................. - 50 -6.2.3卫辉特大桥................................... - 52 -6.2.4新乡特大桥................................... - 52 -6.2.5鸿宝至杨庄上、下行联络线特大桥............... - 54 -6.2.6无砟道床工程................................. - 55 -6.2.7新乡东站..................................... - 60 - 第七章施工方案....................................... - 65 -7.1施工准备.......................................... - 65 -7.2路基工程.......................................... - 67 -7.2.1工程概况..................................... - 67 -7.2.2路基形式..................................... - 68 -7.2.3施工安排原则................................. - 81 -7.2.4 施工方案..................................... - 81 -7.2.5重点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84 - 7.3桥梁工程.......................................... - 86 -7.3.1工程概况..................................... - 86 -7.3.2施工安排原则................................. - 87 -7.3.3总体施工方案................................. - 87 -7.3.4简支箱梁预制架设施工方案..................... - 88 -7.3.5连续梁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方案................... - 90 -7.3.6跨郑徐框架墩钢横梁施工方案................... - 96 -7.3.7工程重难点及主要技术措施.................... - 103 -7.3.8应急预案.................................... - 105 - 7.5站场工程......................................... - 106 -7.5.1工程概况.................................... - 106 -7.5.3工期安排.................................... - 115 -7.5.4施工注意事项................................ - 115 - 7.6轨道工程......................................... - 116 -7.6.1工程概况.................................... - 116 -7.6.2主要工程数量................................ - 117 -7.6.3总体施工方案................................ - 117 -7.6.4鸿宝线路所插入42#道岔....................... - 121 - 7.7通信工程......................................... - 121 -7.7.1工程概况.................................... - 121 -7.7.2施工安排原则................................ - 122 -7.7.3施工方案.................................... - 122 - 7.8信号工程......................................... - 123 -7.8.1工程概况.................................... - 123 -7.8.2施工安排原则................................ - 123 -7.8.3施工方案.................................... - 124 - 7.9信息化及综合调度工程............................. - 124 -7.9.1工程概况.................................... - 124 -7.9.2施工安排原则................................ - 125 - 7.10电力工程........................................ - 126 -7.10.1工程概况................................... - 126 -7.10.2供电原则及供电方案......................... - 127 -7.10.2施工安排原则............................... - 130 -7.10.3主要施工要点............................... - 131 -7.10.4安全施工及过渡的意见....................... - 131 - 7.11电气化工程...................................... - 132 -7.11.1工程概况................................... - 132 -7.11.2施工安排原则............................... - 134 -7.11.3主要施工要点............................... - 135 -7.11.4全线供电方案............................... - 136 -7.11.5外部电源对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案 ............. - 136 -7.12房屋工程........................................ - 137 -7.12.1工程概况................................... - 137 -7.12.2施工安排原则............................... - 138 -7.13联调联试........................................ - 138 - 第八章资源配置方案及投资安排........................ - 140 -8.1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供应方案......................... - 140 -8.1.1采用的运输方案.............................. - 140 -8.1.2主要材料的数量、来源及运输方法.............. - 140 -8.1.3当地材料的数量、来源及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 .... - 141 -8.1.4物资质量保障措施............................ - 142 -8.1.5物资供应保障措施............................ - 143 -8.2甲供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 - 144 -8.3自购物资设备及地材供应与管理..................... - 145 -8.4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 145 -8.5劳动力计划....................................... - 147 -8.5.1劳动力组成.................................. - 147 -8.5.2劳动力进场方式.............................. - 148 -8.5.3劳动力管理.................................. - 148 -8.5.4劳动力、材料计划............................ - 150 -8.6投资计划......................................... - 150 - 第九章建设与施工管理措施............................ - 152 -9.1标准化管理措施................................... - 152 -9.1.1提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 - 152 -9.1.2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总体目标.................. - 152 -9.1.3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 - 153 -9.1.4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 - 154 -9.1.5实行人员配备标准化.......................... - 155 -9.1.6实行现场管理标准化.......................... - 156 -9.1.7实行过程控制标准化.......................... - 157 -9.2质量管理措施..................................... - 158 -9.2.1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 159 -9.2.2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 159 -9.2.3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161 -9.3安全管理措施..................................... - 167 -9.3.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 167 -9.3.2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 169 -9.3.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171 -9.4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 175 - 9.5工期控制措施..................................... - 176 - 9.6投资控制措施..................................... - 178 - 9.7环保控制措施..................................... - 179 - 9.8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 180 -9.8.1水土保持措施................................ - 180 -9.8.2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 181 - 9.9文物保护措施..................................... - 182 - 9.10文明施工措施.................................... - 183 - 9.11节约用地措施.................................... - 184 -9.11.1永久用地................................... - 184 -9.11.2临时用地................................... - 184 - 9.12冬期、夏期、雨季施工措施........................ - 185 -9.12.1冬季施工措施............................... - 185 -9.12.2雨季施工措施............................... - 185 -9.12.3夏期施工措施............................... - 187 - 9.13路基桥梁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 - 188 -9.13.1路基沉降控制............................... - 188 -9.13.2桥涵沉降控制............................... - 188 -9.13.3过渡段沉降控制............................. - 188 - 9.14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 189 -9.14.1预警机制................................... - 189 -9.14.2应急预案................................... - 189 -9.15信息化管理...................................... - 191 - 第十章施工组织图表.................................. - 193 -10.1 附表 ........................................... - 193 -10.1.1附表1 ..................................... - 194 -10.1.2附表2 ..................................... - 197 -10.1.3附表3 ..................................... - 198 -10.1.4附表4 ..................................... - 199 -10.1.5附表5 ..................................... - 200 -10.1.6附表6 ..................................... - 204 -10.1.7附表7 ..................................... - 205 -10.1.8附表8 ..................................... - 206 -10.1.9附表9 ..................................... - 208 -10.1.10附表10.................................... - 209 -10.1.11附表11.................................... - 210 -10.1.12附表12.................................... - 211 -10.2附图............................................ - 216 -10.2.1附图1:总体施工进度横道图.................. - 217 -10.2.2附图2:总体施工进度网络图.................. - 218 -10.2.3附图3:铺轨基地方案示意图.................. - 219 -10.2.4附图4:总体施工组织形象进度图.............. - 220 - 10.2.5附图5:施工总平面布置示.................... - 221 -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项目概况1.1编制依据⒈国家法律、法规和铁路总公司规章制度,高速铁路建设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⒉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总计统函〔2016〕677号);⒊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与地质勘查报告;⒋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河南段)设计文件;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Q/CR 9004-2015);⒍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鉴函〔2016〕722号)和图纸;⒎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及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1.2编制范围⒈濮阳东(含)DK211+789.67~郑州东(含)DK410+581.709 (=郑万铁路DK0+000),正线长度197.279km。
可行性研究报告港口作业区码头泊位工程建设项目2009-2-17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编制依据 (2)设计范围和内容 (2)主要结论 (2)主要问题和建议 (8)第二章港口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9)XX港发展历史 (9)XX港港口现状 (10)XX作业区码头现状 (14)XX作业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6)XX作业区规划功能与定位 (16)建设的必要性 (17)XX章吞吐量发展预测及建设规模 (23)吞吐量预测 (23)腹地经济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23)港口吞吐量发展情况 (25)本工程主要货种吞吐量预测 (29)本工程吞吐量安排 (35)设计船型 (35)工程建设规模 (39)第四章自然条件 (40) (40)气象 (40)水文 (43)地质 (47)岩土地震稳定性及场地类别 (51)第五章装卸工艺 (59)设计原则 (59)主要设计参数 (59)装卸工艺方案 (60)主要工艺流程 (63) (64)堆场所需容量测算 (65) (66) (66) (68)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68)第六章总平面布置 (70)总平面布置原则 (70)本工程与相邻泊位的关系 (70)高程设计 (70)总平面布置方案 (72)方案比选 (75)码头年作业天数 (76)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78)人员编制 (78)港作车船 (78)总平面主要技术指标 (79)航道、锚地和助航设施 (80)扫海 (84)第七章水工建筑物 (86)建筑物的种类和等级 (86)建筑物的主要尺度 (86)设计条件 (86)设计荷载 (86)结构方案 (87)主要附属设施 (89)结构防腐 (90)第八章配套工程 (91)陆域形成及道路堆场 (91)铁路(非本次工可研究内容) (93)建筑、结构 (93)供电、照明 (98)通信、控制 (101)给排水 (103)消防 (105)暖通 (106)机修 (107)第九章环境保护 (109)设计依据及标准 (109)大气污染及治理措施 (109)水域保护 (110)噪声污染及治理措施 (111)固体废弃物及治理措施 (111)工程绿化 (112)环境管理与监控 (112)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113)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 (113)设计原则 (113)设计内容 (113)第十一章节能 (116)工程概述 (116)主要设计依据 (116)项目能源消费系统及主要耗能工序和设备 (117)能耗指标及分析 (117)节能技术及其可行性分析 (119)第十二章外部协作条件 (121)集疏运 (121)供水 (122)供电 (122)通信 (122)征地与拆迁 (122)施工条件 (122)综合分析 (123)第十三章施工条件 (124)施工 (124)项目招标 (127)第十四章组织管理与人员编制 (132)第十五章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133)投资估算 (133)经济评价 (136)第十六章综合论证及推荐方案 (146)综合论证 (146)推荐方案 (147)第十七章问题及建议 (150)附图(另册):附件:1、XX港区XX、鲤鱼尾作业区规划图XX港XX作业区11号泊位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A版)设计图纸中交XX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上海2009年2月前言根据XX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计划,拟在湄洲湾内澳南岸,XX 港务集团XX作业区1#泊位工程和南埔电厂码头之间建设以矿石、煤炭等为主的大型散货基地,建设规模为年设计吞吐量197万吨,拟新其中一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一个工作船泊位和一个沉箱出运泊位及相应的总平面布置、水文、航道、工艺机械、码头结构和相关配套设施。
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第一章概述S220七蚁线洧川至XC小南海公路是XC市东北部的一条重要干线路,起点位于WS县与CG市交界洧川,终于XC市小南海地方铁路北侧,全长29.085公里。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此条道路交通量有很大增长。
但目前道路状况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因此改建此段道路满足交通运输需要,对地区经济发展将有十分重要作用。
路线具体位置详见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1.1项目依据和历史背景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列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要求在今后十五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到2010年,使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不久前,党中央制定颁布了“十五”计划,为各行各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十五”计划充分考虑了公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续把公路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优先发展,指出“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系统建设,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加强公路国道主干线建设,完善公路网络,逐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联南贯北,具有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
根据中央“十五”计划和全国路网整体规划,结合河南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交通实际,“十五”期间河南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公路建设方面围绕“三纵三横四幅射”公路主骨架长远发展目标,发挥高速公路效益和提高路网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力争“十五”末,使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得到全面缓解。
XC市根据在全省全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从XC实际出发,加快改革,全面实施“科教兴许、开放引进、旅游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五”时期XC市政府对公路建设的要求是,首先重点搞好国道主干道建设以及配套、完善其连接线及境内其它国道路线的改建工程,其次是改建、改善部分省道,提高道路等级,促进本地区的交通设施与周围地区连接成网与国家交通运输大动脉相贯通,不断增加综合运力和运量,以满足和适应XC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XC市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公路建设,陆续将境内省道进行提级改造。
洧川至XC小南海公路是最近省定的省道七蚁线的一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该段公路交通流量也有了很大增长。
就目前此段路况看,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交通量的需要,势必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改建此段道路,使其物畅其流,将促进XC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条道路是依据XC市“十五”道路建设计划,根据XC市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局、XC市公路局的计划安排,由郑州、XC两地公路设计院来编写此段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证此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
1.2 研究范围针对该项目特点,报告编制单位通过外业实地踏勘布线,调查收集资料,就不同建设方案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工程上的可靠性和实施上的可能性,做过一步的论证,提出推荐方案,作为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研究的主要范围为:1.调查现有公路相应段落现有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发展前景、项目在区域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经济、交通发展的历史资料及规划资料,掌握可靠基本数据,预测项目交通量发展水平。
根据预测项目交通量发展水平,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3.通过实地踏勘和必要测量,基本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提出路基、路面、桥涵及路线设施的主要工程数量、结构类型及实施方案;4.调查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及可供程度,编制项目投资估算;5.根据建设单位对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实施计划,提出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及进度安排;6.依照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项目经济评价;7.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研究的主要结论1.3.1建设理由S220七蚁线洧川至XC市小南海公路是XC通往豫西南乃至祖国大西南的公路干线,该项目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扩大XC市的对外开放,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加强XC及豫东地区的对外联系,进一步促进XC乃至整个豫东地区的经济腾飞,促进地区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振兴XC经济。
其建设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1)、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
国务院审议通过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矛盾,使之逐步与整个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求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更为明确地提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强调“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
”在具体到交通行业时纲要规定:“公路继续实行以地方为主、国家为辅的方针,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重点抓好国道主干线建设,带动整个公路网的完善和配套。
实行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配资、利用外资的建设投资体制。
”XC市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指出:到2010年,要把交通邮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有机结合,交通运输要以逐步建成的铁路、公路为主,立足大交通,促进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周围地区连接成网,与国家交通运输大动脉相贯通,增强综合运力和运量,加速各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形成快捷、通畅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该路正是在上述一系列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区域经济需要,由地方安排并计划利用对内或对外引资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设置以及融资方式的选择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远景目标纲要的。
(2)、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国内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积极采取引资等方式,大力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
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优先安排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中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要积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水利、交通、通讯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
河南是内陆省份,属中部五省经济区域,综合运输主要是陆路交通,而XC向东北的运输方式则主要靠公路运输。
古都XC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储量,使工农业总产值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豫南乃至全省都富有绝对的吸附和辐射作用,谋求加强它的对外联系,以扩大其影响是势在必行的,而交通运输对提高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大公路密度,扩大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XC与周边省市的横向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商品贸易,改善投资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加速中原城市群体的一体化进程,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无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是目前路网发展的需要根据XC市经济发展“十五”规划而制定的XC市公路发展目标是:首先抓好国道主干线建设,其次改建、改善部分省道,提高道路等级,促进本地区的道路与周边地区连接成网,与国家交通大动脉互相贯通,增强通行能力,以满足和适应XC市经济发展需要。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近几年来XC市的国道、省道逐步得到了完善和改造,通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任务重,有些道路仍未得到改善。
洧川至XC小南海公路是XC市东北部的一条重要路线,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南连接XC市、平顶山和驻马店以及以远地区,东北连接开封市,经国道310线、豫04线通山东、商丘地区,是豫西南XC、平顶山通往山东等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
另外,就目前国道107线来看,交通量几乎处于饱和状况,目前还没有一条与之相平行而分流的路线,开封至龚家棚路线尚未打通,因此,国道107线的车流在XC以北可通过XC小南海至洧川公路得以分流以减缓运输压力。
因此改建此条道路将为XC县、CG市、XC市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4)改善旅游环境,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XC汉末是帝都,后为魏都,经曹操数十年的经营从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上半叶,曾是中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在境内星罗棋布。
如汉魏XC故城、灞陵桥关羽辞曹处、春秋楼、华佗墓、射鹿台、受禅台冢,全市有古遗址56处,古碑刻27块,古建筑20余所;XC也是许、陈、钟、方等姓氏宗亲祖根的发源地。
XC名优特产驰名遐迩,禹州钧窑“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瑰丽夺目,浓艳晶莹。
鄢陵腊梅素有“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称。
XC泉店档发则有“青丝飘飞呈万彩,万冠异样万国崇”之美喻。
本项目改建实施后,必可大大加快省内外旅客的路途速度,缩短旅途时间,从而改善旅游大环境,给旅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5)、是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内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带,是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XC又处于河南省的中部,北接郑州,东连开封、周口,南邻漯河,西与平顶山、洛阳接壤,境内有京广铁路及107国道、311国道及多条省内干线公路,是省内交通的要道。
改革开放以来,XC市经济增长较快,其发展速度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地区内比较偏远、交能落后的乡镇发展水平一直低于全区发展水平。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国土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有重要作用,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区内公路建设,对于有效增加国内需求,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沿线经过尚集、小召、董村等乡镇,该工程的实施,将积极的推动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符合我国小城镇发展规划。
从以上分析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
1.3.2交通量发展预测根据现有的交通量和XC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规划,预测该项目未来年交通量结果为:交通量发展预测表表1-l 折算为中型车(辆/日)1.3.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根据现有交通量以及考虑其远景状况的客观事实,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金,决定在充分利用现有路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全长29.085公里,改建后达到平原二级公路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
主要技术指标表表l-21.3.4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根据省公路局、XC市公路局的指导思想,本着节省土地、少占良田的原则,经沿线实地勘测,征求地方政府意见,进行全面规划、反复论证比较,决定充分利用原有路线,对路基路面桥涵进行加宽补强,对局部段进行改善使其线形顺畅、路容美观,达到二级路技术标准和环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