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数量的百分数。
国内外资料表明,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60%,水田为20%~50%,旱地为40%~60%。
因此,施入土壤中的氮素,除一部分为微生物所固定外,很大部分通过多种途径损失了。
提高氮肥利用率,经济合理施用氮肥,成了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氮素损失。
第一,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氮养分情况和作物状况合理施肥。
目前配方施肥已逐步推广,通过各种估算氮肥施用量的方法可定产定肥,避免盲目施肥的损失。
第二,平衡施肥,氮肥配合磷、钾肥、有机肥等施用,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第三,改变氮肥的形状,粒度大的氮肥与土壤的接触界面小,养分释放慢,肥效长,如大颗粒尿素和碳铵等,能减少氮损失,提高其利用率。
第四,制成包膜、长效性肥料施用,如硫衣尿素,长效碳铵等。
第五,施用化学保氮剂,如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
第六,注意施肥方法。
铵态氮肥和尿素等深施,可减少氮损失。
第七,注意施用氮肥时的土壤水分条件,水分太少,施用氮肥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少,水分过多,会造成氮素损失和作物的疯长。
磷肥的利用率与氮肥、钾肥比较起来低得多。
在我国,不论是大田试验或盆栽,其中包括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试验结果都表明,磷肥的利用率大体在10~25%的范围。
根据各省849个试验结果的统计,水稻的磷肥利用率变化幅度为8~20%,平均为14%;小麦为6~26%,平均为10%;玉米10~23%,平均为18%;棉花4~32%,平均为6%;紫云英9~34%,平均为20%。
一般说,谷类和棉花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和绿肥的利用率较高。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运动性小导致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养分必须与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真正吸收,这就涉及到生物有效性的问题。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 采用准确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
2.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能够缓慢释放养分,使其在作物生长期内供应养分,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3. 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采用覆盖种植或保墒措施:覆盖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保墒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5. 引入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6. 实施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循环和供应,减少连续种植造成的养分积累和损失。
7. 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淋失,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8. 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等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9. 加强肥料的质量监控:加强肥料生产和质量监管,确保肥料的养分含量和质量,减少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10.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施肥技术和肥料利用率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刚静陈秋杰刚强李娟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施肥效益,实现节本增效目的主要途径。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以下10项措施。
1、增施农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农技部门曾做过试验:在同一地块的同一作物设单施化肥区和农肥化肥混施区,所投入的养分N、P、K含量基本相等,但产量结果却不一样,农化结合的处理比单施化肥的处理每公顷增产1.181公斤;N的利用率增加了13.6%,P205的利用系数高2.1。
这项试验说明,增施农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营养配餐N、P、K微肥配合施用作物除需要N、P、K三要素外,还需要铜、镁、硫、锌、铁、钼、硼、硅等微量元素。
如果单一施用受最小养分律的限制,影响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只有合理搭配,互补互促才能提高利用率。
据试验:在同等施肥量的前题下,N肥单施,利用率26%;N、P混施,N的利用率达到30%;N、P、K混施,N的利用率也提高了6%。
3、底、口、追肥相结合农技部门连续多年做了玉米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
前题是同一地块,同一品种,施用相同数量和品种化肥。
结果表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比一次性施肥(一炮轰)增产10.6%;比不施口肥增产4.6%。
说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化肥利用率最高,比“一炮轰”施肥方法能提高化肥利用率5-7%。
4、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1)深施深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旱田氮肥要深施16cm以下,老沟深川一犁后施用。
底肥深施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生产实践证明:化肥施的深,玉米活杆成熟度高,而且倒伏率降低。
水田底肥应在耙地前施用;玉米追肥提倡用追肥器进行深施肥,人工追肥应刨坑8cm以上,并盖土踩实。
(2)按土种选择化肥品种不同土种的理化性状,保肥保水能力不同。
对化肥的利用率不同。
例如:尿素需要在尿酶的作用下才能将酰胺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氮态氮,而尿酶数量与土壤呈正相关。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方法、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善。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优化施肥方法1.合理选择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如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穴施等,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损失,比如选择合适的施肥器具和方法,减少氮肥的插秧漏施、秧田追墒等。
2.错峰施肥:尽量选择在植物活动较弱的时间段进行施肥,避免高温、旱季等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
3.冠水施肥:对于稻田和蔬菜等作物,可以采用冠水施肥的方法,将肥料置于水中,利用水流带动肥料与根系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1.了解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
比如,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的作物,应在栽植前适时施用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搭配肥料:肥料的配方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养分的供给更加平衡。
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追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增加土壤肥力1.有机肥的应用:增施有机肥,可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顺利生长。
2.绿肥种植:采用绿肥种植轮作系统,在休耕期间种植一些能够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来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3.合理土壤管理:加强耕作措施,如合理耕深、适时平整土壤、增施有机质等,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的持久。
四、其他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肥料的损失或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 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求量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比例。
科学施肥可以减少浪费,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
常用的平衡施肥方法有N:P:K比例合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通过土壤测试确定施肥量等。
2. 深层施肥:将肥料施在作物根系的深层土壤中,有利于根系充分吸收养分,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
深层施肥可以通过直埋、深沟等方式进行。
3. 包膜肥料的应用:包膜肥料是一种将肥料颗粒包裹在可溶性或可降解的薄膜中,可以延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养分损失和土壤反应。
包膜肥料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供应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4. 混合施肥:将不同种类的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果。
混合施肥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混合不同种类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5. 提高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如通过种植技术调整施肥期、施肥方法等,可以避免养分流失和浪费;采用覆盖技术可以减少养分蒸发和排放;选择合适的施肥机具和施肥方式,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果。
6. 循环利用肥料:利用有机肥料、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厌氧发酵等工艺处理,可以将有机肥料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和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还可以采用尿素回收技术、厕所资源化等措施,将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循环利用。
7. 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在作物生长期需求高峰时施肥,可以避免养分浪费和损失,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8. 引进科技成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精准农业技术、遥感技术、无人机等,可以实现对作物施肥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精确调控,辅助决策者进行农田管理,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增施有机肥的具体措施一、增加有机肥投入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应加大对有机肥的投入。
可以通过施用农家肥、堆肥、沤肥等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二、推广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它结合了有机肥和生物肥的特点,具有养分全面、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
可以通过推广生物有机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三、农作物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将其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通过机械粉碎、腐熟等方法将秸秆还田,但需要注意秸秆还田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四、绿肥种植和利用绿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通过种植紫云英、蚕豆等绿肥作物,适时翻耕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绿肥作为覆盖物,减少水土流失和杂草生长。
五、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通过堆肥、发酵等方法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同时,也可以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燃气,实现能源化利用。
但需要注意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合理轮作和耕作制度合理轮作和耕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轮作顺序、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等措施,提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七、配套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可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和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
八、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可以提高农民对增施有机肥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的服务,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和技巧,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占施入的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其因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土壤类型、地力水平、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洛南县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玉米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0.6%、磷肥为14.2%、钾肥为34.5%;小麦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6.5%、磷肥为7.97%、钾肥为28.8%。
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肥料利用率表现特点:1.1 作物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禾谷类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
1.2 肥料类型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中氮素利用率一般为10-30%,磷素为30-50%,钾素为60-90%;化肥中氮肥利用率为25%-40%,磷肥为20%左右,钾肥可达30%以上,磷肥的利用利率最低,但其残效长,其累加利用率可达40%左右。
1.3 同类元素肥料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酸氢铵利用率为27%,尿素为35%,硫胺为45%。
1.4 施用方法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铵深施覆土肥料利用率为40%左右,表施为25%左右;尿素深施为40-60%,表施为30%左右。
磷钾肥集中施肥肥料利用率高于撒施。
1.5土壤含水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对于我县旱作土壤来说,土壤含水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
但水份过多时会造成肥料的淋溶,肥效也会降低。
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1.6施肥形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利用率高;化肥中各元素配施,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化肥单一施肥。
1.7肥力水平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来说,肥力水平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2.1 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的方法:1.土壤测试和施肥配方:首先,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根据作物的需求来施用适当的养分。
避免过多或不足的施肥,以免浪费肥料或导致养分缺乏。
2.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化肥可以迅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但过量使用会增加养分损失的风险。
3.正确的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并减少养分的损失。
比如,在作物生长期开始时进行基肥施用,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4.精细化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实现精细化施肥。
比如,利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将肥料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际,减少养分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定点施肥等方法,根据作物的需求将肥料施到最需要的地方。
5.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适应性强的品种通常具有良好的养分吸收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
6.优化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避免过量灌溉,减少养分的淋洗和流失。
采用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7.合理管理土壤: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适宜,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避免土壤侵蚀和风蚀,减少养分流失。
8.秸秆还田和生物质肥料的利用:将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同时,利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制备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肥效。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目前田间作物当年所吸取的氮肥不超过化肥使用量的40%-50%。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需要改进施肥措施。
下面我们介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供参考。
一、深施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深施于土层8-15公分深处,并覆土,可增加土壤对铵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少氮素养分挥发,提高其利用率。
据田间试验,深施比地面撒施一般可提高肥效10%-25%。
二、要因土施用氮肥
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含量对氮肥施用有影响。
一般认为沙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快,保肥性差,宜少量多次施用。
而粘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较慢,施入的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微生物所固定,保肥性能强,可量大少次施用。
三、因作物不同而施肥
不同的植物对氮肥的需要量和种类不同。
收获叶的植物如叶菜类、茶树、桑树等,主要以铵态氮为宜。
茎皮类纤维类植物以氯化铵较宜,如麻类、杜仲、黄檗等。
花卉、果树往往以硝铵态氮肥为宜。
同种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氮量亦不同。
春夏季的需氮量达52%以上,果实膨大期则需要量下降,氮肥应适时早施,但在果实成熟切勿施用氮肥,防止贪青迟熟。
四、氮肥要配合其它肥料施用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但若缺磷,氮肥的利用率也很低。
所以氮与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效果会更好。
五、在氮素化肥中加入增效剂
氮肥增效剂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与氮肥混合使用,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可以减少氮肥由于脱氮作用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目前试制和试用的增效剂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硫脲(su)、2-氨基十氯-6-甲基嘧啶(am)等。
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招
1.有机无机相结合。
即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结合施用。
农家肥为有机肥,它的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学肥料为无机肥,它的养分单一,但养分含量较高,见效快。
把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取长补短,肥效可以大大提高。
如将人畜粪与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进行配合施用,可比单施等量肥料增产10%~15%。
2.配合施用。
将氮、磷、钾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据试验,单施尿素,氮的利用率为30%~38%,而配方施用,氮的利用率可提高58%~60%;单施磷肥、五氧化二磷的利用率为12%~14%,实行配方施用,利用率提高35%~38%;单施氯化钾利用率只有31%~35%,配方施用,利用率可提高57%~61%。
3.氮肥深施。
氮素化肥进行深施能有效地防止养分流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据试验:碳酸氢铵撒施,氮的利用率为28.6%,进行深施,氮的利用率可提高到58.6%;尿素撒施,氮的利用率为42%,进行深施,氮的利用率可提高到80%以上,特别是碳铵进行撒施,极易造成作物烧苗和中毒。
4.集中施用。
将有限的肥料优先施于中低产田。
据试验:将同等量的5公斤尿素和氯化钾同时施在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三种类型的田块上,增产效果大不一样,平均每施1公斤尿素,高产田增产稻谷3.5公斤,中产田增产稻谷
5.8公斤,低产田增产稻谷8.8公斤。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几种有效途径:1.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基础和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科学调配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肥料的浪费和过量施用。
可以采用精确施肥技术,如利用土壤测试结果和植物营养诊断,精确调整施肥计划,减少施肥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
不同作物和土壤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肥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有机肥料具有较高的肥效和环境友好性,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污染。
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3. 深施肥料。
将肥料深入土壤,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
尤其对于硝态氮肥料,深施可以减少硝酸盐的形成并延缓其转移,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增施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
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促进养分的循环和转化。
通过增施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养分利用率。
5. 施用缓释肥料。
缓释肥料可以将养分释放延缓,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匹配,降低养分的损失和流失。
缓释肥料还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频率,节约施肥成本。
6. 加强土壤管理。
合理耕作制度和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供应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合理轮作,按季节和土壤需求进行土地利用和休耕,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保持土壤覆盖和减少土壤侵蚀,可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效果。
提高肥料利用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施肥管理、肥料选择到土壤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
通过科学施肥、肥料种类的选择、深施肥料、增施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施用缓释肥料和加强土壤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有效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
以下是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量,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要,采取分季、分次施肥的方法,适时补充作物所需养分。
2. 种植绿色作物:种植一些绿色作物,如豆类、蚕豆等,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大量氮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绿色作物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 耕作管理: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保持土壤松软,增加土壤保水性和保肥性,减少肥料流失。
采用覆膜、轮作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同时也能够提高施肥效果。
4.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增加养分的有效供应。
微生物肥料能够加速养分的转化和释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5. 灌溉施肥一体化:采用灌溉施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通过喷雾灌溉、滴灌等方式,将肥料溶液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减少肥料在土壤中的损失。
6. 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保持起到重要作用。
有机肥料能够提供均衡的养分供应,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7. 肥料配方施用: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养分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配方,实施精确施肥。
通过科学配比肥料成分和施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8. 合理精准推荐: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结合作物需求,精准推荐肥料用量和种类,科学施肥。
这样不仅减少了肥料的浪费,还能够提高作物养分的利用效率。
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合理施肥、种植绿色作物、耕作管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灌溉施肥一体化、有机肥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1.适量施肥: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基础。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期的不同,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2.深层施肥:通过将肥料施用到作物根部附近的深层土壤中,可避免肥料流失和淋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可以使用深施肥机具或深穴施肥等方法,将肥料施入土壤较深的地方。
3.精准施肥:通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养分快速检测和作物生长监测等,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养分需求情况,量身定制施肥方案,减少肥料的浪费。
4.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采用合理的肥料组合和施肥方式。
通过科学配方,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减少农田中其中一种养分的过剩或缺乏,提高肥料利用率。
5.翻耕措施:通过适当的翻耕措施,如翻犁、耕整地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等方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的供应能力。
6.耕作改进:通过改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如适时灌溉、保水保肥措施、精细管理等,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肥料的吸收效果,减少农田中的养分流失。
7.土壤改良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石灰和磷肥等,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土壤固氮菌和磷资源微生物等生物改良剂,提高土壤养分转化和利用率。
8.混施技术:利用不同性质的肥料进行混合施用,可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通过在施肥过程中混合应用速效肥料、中效肥料和缓效肥料等,可以实现不同生长期作物的不同养分需求。
9.肥料包衣技术:通过将肥料包衣,可以减缓肥料的释放速度,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包衣技术可以在肥料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延缓养分的释放速度,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10.科学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利用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释放作用,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科学轮作可以改善作物的立体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方法有哪些提高磷肥利用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优化土壤pH值:酸性土壤中的磷肥利用率较低,应通过石灰等中和土壤pH值来提高磷肥的有效性。
2.合理施用磷肥:磷肥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施用。
过量施用磷肥会造成无效浪费,同时还可能引发土壤污染。
3.选择适合的磷肥种类:磷肥有无机磷肥和有机磷肥两种,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磷肥种类。
有机磷肥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并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活性。
4.施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中的产磷菌能够分解土壤中难以被作物吸收的有机磷,释放出可被作物利用的磷。
因此,施用含有产磷菌的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
5.配合使用有机肥: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有积极作用,能提高磷肥的利用效果。
适量施用有机肥可增加磷肥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释放,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6.耕种栽培技术:通过合理的耕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例如,深翻耕作可以将磷肥深入土壤,减少磷肥流失;有机质覆盖保水保墒,促进根系吸收磷肥。
7.施用高效复合肥:高效复合肥是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进行调配的肥料,可以提供多种养分,减少了磷肥的浪费,提高磷肥利用率。
8.种植抗磷肥短缺品种:选择对磷肥需求较低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磷肥的使用量,提高磷肥的利用效果。
9.控制土壤中磷肥的流失:采取措施防止磷肥的流失,如覆盖秸秆、建立梯田、设立水槽等,可防止磷肥随水流失。
10.土壤有机质管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以促进磷肥的吸附和释放。
有机质对磷肥的保持和延迟释放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提高磷肥利用率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
通过优化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磷肥种类、合理施用磷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料、施用微生物肥料、采用合理的耕种栽培技术等多种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硫酸钾肥料利用率硫酸钾是一种优质肥料,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含有高浓度的钾,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今天,我们来探讨硫酸钾肥料的利用率。
首先,要合理施用硫酸钾肥料。
在选择肥料时,我们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确定施肥时间和用量。
例如,对于果树和蔬菜来说,可以在生长季节开始前施肥,以满足它们旺盛的生长需求。
对于庄稼作物来说,可以在播种或移栽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追肥,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我们还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种类,科学调配硫酸钾肥料与其他肥料的配比,以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要精确测定硫酸钾肥料的施肥量。
过量施肥不仅导致肥料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增加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精确计算施肥量。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和作物测产来确定作物的养分需求,并结合肥料包装上的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施肥。
此外,为了提高硫酸钾肥料的利用率,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肥料的吸收效果。
例如,在施肥前可以进行土壤调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增强植物对肥料的吸收能力。
还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土壤调节剂,调整土壤酸碱度和水分状况,改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另外,还可以使用硫酸钾肥料的配方,将其与其他属于不同营养元素的肥料混合使用,促进养分的均衡供应,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合理施用硫酸钾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只有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科学施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肥料的吸收效果,才能实现最佳的肥料利用效果,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肥技术,以提高硫酸钾肥料的利用率,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肥料,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却逐年下降。
到目前,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60%。
流失和被土壤固定的比例相当高,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
影响化肥利用率高低的因素很多,如作物种类、品种,土壤理化性状,气候状况,耕作管理水平,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等。
剔除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单纯施用有机肥,养分全面,其速效养分远远满足不了作物需肥旺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速效性差。
单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肥料速效性,但养分单一。
只有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实现速效性和养分全面的统一,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还有益元素,它们用量不同,其作用也不同,相互间有不可替代性,只有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针对作物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施肥
作物施肥应掌握四个最佳:
1.最佳施肥量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地区
的主栽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按照作物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量,需要多少,施多少,既满足了作物生长的需要,又避免了肥料浪费,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最佳施肥时机
作物一生的不同生育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如春玉米对氮的吸收:从出苗到拔节2.5%、从拔节到开花51.15%、从开花到成熟46.35%。
因此,只有掌握作物最佳施肥时机,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时间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3.最佳施肥比例
作物一生需要各种养分很多,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需要的养分的比例各不相同,只有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调整好各个生育时期的最佳施肥比例,提高相互间的相助作用、消除相互间的拮抗作用,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4.最佳施肥位置
作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主要靠根尖和根毛,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差异也很大,根据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情况,采取深施氮肥、分层施用磷钾肥,最大程度地保障养分溶液与根系吸收器官接触,及时地、充分地发挥肥效,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培育作物发达的根系
植物的根、茎、叶都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养分,但绝大部分养分靠植物的根吸收。
因此,从苗期开始培育作物发达的根系,才能增强作物的吸收能力,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施肥后土壤环境维护
施肥后最主要的是掌握好灌水时机和灌水量,适宜的田间持水量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输送。
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左右时,最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