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0.76 KB
- 文档页数:3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若干措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但是,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大量的化肥会被浪费,而且很可能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若干措施。
一、正确选用化肥品种化肥品种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化肥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营养成分,种植不同的作物需要使用不同的化肥品种。
正确选用化肥品种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第一步。
二、化肥施用技术的改进1.改变施肥方式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施肥方式。
比如对于一些浅根系的作物可以采取局部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化肥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施肥量和时期施肥量是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在播种期和出苗期宜施氮肥,开花期和结果期适宜施用磷肥和钾肥,花果融合期适宜施用中微量元素肥。
3.改进化肥处理技术可以应用化肥处理技术来减少化肥的损失。
包括精细化肥技术、膜包覆肥料技术、控制释放肥技术、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手段。
三、合理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实现化肥利用率提高的关键。
以下几点是有效的施肥管理措施:1.施肥前做好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不同,调整化肥配比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2.注意轮作,可以用豆科植物作为间作或转作,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和茶素酸等分解成护色物质和有机肥料。
3.注意农业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
适当的机器和设备能够增加施肥的准确度,减少施肥的浪费。
四、培育高效的一、两化肥生产企业高效的一、两化肥生产企业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精细、规范的化肥。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化肥利用率。
比如推广减量化施肥技术、推广精细化肥技术等。
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化肥管理需要农民的协作,尤其是在化肥种类的选择、化肥使用方法、施肥时期、施肥量等方面,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和专业知识的转化。
因此,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宣传和教育尤为重要。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一、原因分析:1.过度施用:农民在施用肥料时往往存在过度施用的情况,无论是为了求效果或是忽视了肥料的特性和作用机制,导致肥料的浪费和污染。
2.施肥技术不当: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要求的肥料配比不同,如果施用不当,就会导致肥料浪费和浪费。
3.土壤养分损失:土壤中的养分会因为氧化、挥发、淋失等原因损失,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养分的损失更为严重。
4.缺水缺肥:有的农民在施肥时忽视了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大量的肥料,也无法将其充分利用,影响肥料的利用率。
二、提高对策:1.精确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养分,并且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的损失。
因此,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3.合理配比肥料:不同作物、不同土壤需要的养分比例不同,合理配比肥料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分析,科学配备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4.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改进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可采取措施如翻压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料、定期进行土壤调理等,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的持久性。
5.优化灌溉管理:合理规划灌溉方案,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导致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加强培训和宣传:通过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肥料利用率的认识和意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经验,提高肥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肥料利用率,关键是合理施肥、精确施肥和加强土壤肥力的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肥利用率低咋整
化肥利用率低,主要是施肥方法不当。
要解决此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按照产量目标,搞好平衡施肥。
在一定施肥范围内,作物的产量与施肥呈正相关系。
过于增加施肥总量或单一施肥数量,由于营养环境失去生态平衡,反而会遭致减产。
因此,不能说肥料施的多产量一定就会高。
在确定施肥量时,还要考虑气候、土壤、肥力等因素。
坚持深层施肥,做到以水调肥。
生产上要坚持化肥深层施用,以便用土壤覆盖保护化肥,减少挥发和流失。
在墒情不足时,要适量灌水调墒,做到以水调肥。
拌施有机肥料,增强吸收能力。
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混拌后,其中的速效养分可被有机肥料吸附或者相结合,而后逐渐释放出来,即延长了供肥时间,又减少了养分无谓的消耗。
改进肥料制剂,调控供肥高峰。
一是将单一品种肥料制成广谱型的复配肥料;二是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制成专用肥料;三是运用改性手段将速释肥料;四是将无机肥与生物有机肥制成优势互补的颗粒肥料,提早或推迟施用时间,使作物的需肥高峰与供肥相互衔接,充分发挥肥效。
1。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技术要点化肥,利用率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化肥利用率由于受单一施用、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肥料的利用率普遍较低。
这样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确定最佳施肥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坚持土壤缺什么肥料补什么,缺多少肥料补多少的原则,确定农作物的最佳施肥量。
二、注重技术创新发展新型高效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
氮素增效剂种类很多,主要有尿酶抑制剂,它与尿素按1∶50的比例可制成长效尿素,甲醛与尿素可制成甲醛尿素,还有涂层尿素等。
也可以直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控释肥,这些肥料以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以后不再追肥,不仅节省了施肥次数,而且能达到使土壤前期不过肥、作物生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的效果,肥效期由40~50天延长到100~120天,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60%~75%。
这些新型化肥以提高利用率而引领着肥料发展方向。
对新型高效肥料来说,关键的问题是要尽快让农民认知和接受,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之早日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贡献。
三、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一不可。
按照农作物对******养分所需的比例配合施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试验证明,单施尿素的利用率为26.6%,如果尿素与过磷酸钙按1∶0.5~0.6的比例配合施用,尿素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39.6%。
钾肥的施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氯化钾5~10千克,氮、磷、钾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6%~10%。
作物对微肥的需要量较少,但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应根据作物需要隔年施用,施肥量以每667平方米1.5~2千克为宜。
四、把握最佳施肥时间长效肥和控释肥应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不用再追肥。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目前我国的肥料利用率仍然较低,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精确施肥。
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需求,合理制定施肥方案,避免“一刀切”式的施肥。
还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施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利用有机肥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作用。
利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机肥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
三、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肥料种类的选择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进行施用。
在缺磷的土壤中,应选择富磷的肥料进行施用;在缺钾的土壤中,应选择富钾的肥料进行施用。
通过精准施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精准施肥精准施肥是指在施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使施肥更加精准和合理。
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分次施肥、滴灌施肥等方法,使肥料充分利用,避免营养元素的浪费和土壤污染。
精准施肥还可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导致的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下降的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五、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比如通过深耕和松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条件,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还可以结合耕作,促进农作物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方法、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善。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优化施肥方法1.合理选择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如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穴施等,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损失,比如选择合适的施肥器具和方法,减少氮肥的插秧漏施、秧田追墒等。
2.错峰施肥:尽量选择在植物活动较弱的时间段进行施肥,避免高温、旱季等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
3.冠水施肥:对于稻田和蔬菜等作物,可以采用冠水施肥的方法,将肥料置于水中,利用水流带动肥料与根系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1.了解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
比如,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的作物,应在栽植前适时施用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搭配肥料:肥料的配方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养分的供给更加平衡。
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追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增加土壤肥力1.有机肥的应用:增施有机肥,可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顺利生长。
2.绿肥种植:采用绿肥种植轮作系统,在休耕期间种植一些能够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来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3.合理土壤管理:加强耕作措施,如合理耕深、适时平整土壤、增施有机质等,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的持久。
四、其他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肥料的损失或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低,根本原因是什么?化肥是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化肥使用量增长了41.2%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却只增长了5.1%。
不断增加的化肥投入并没有持续增加粮食的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肥利用率降低导致增产效应下降。
为什么化肥利用率低?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0-25%,钾肥利用率为35-50%。
当前我国化肥利用率已经不足30%,不仅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且近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
造成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很多:1、作物品种不同:比如玉米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0.6%、磷肥为14.2%、钾肥为34.5%;小麦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6.5%、磷肥为7.97%、钾肥为28.8%。
一般禾谷类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
2、肥料品种不同同类元素肥料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酸氢铵利用率为27%,尿素为35%,硫胺为45%。
3、施用方式不科学比如碳铵深施覆土利用率为40%,但表施就只有25%。
一般来说,表层施用肥效利用率低,会比深施下降15-30%。
4、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看到产量下降就加大化肥投入。
5、土壤含水量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
但水份过多时会造成肥料的淋溶,肥效也会降低。
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根本原因是什么?1、作物来不及吸收植物的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次性吸收全部的营养,尤其是老根,虽然老根壮健,但是吸收能力也在减弱。
有些农户大量施肥、集中施肥,而根系吸收能力有限,也就造成过多的化肥被土壤固定成不可利用的状态。
2、土壤板结据统计,农田当季不能被吸收的氮素约有50-60%进入水体、大气,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疯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死亡;残留在农田中,致使土壤板结变硬,有害生物、病菌严重繁衍;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硝态氮超标。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肥料的利用问题日益突显。
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肥料的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过度施肥过度施肥是当前土壤肥料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追求高产和高效益,一些农民存在着过度施用化肥的现象,导致了农田土壤中养分的紊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 肥料利用率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肥料利用率普遍较低。
由于土壤缺乏足够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使得肥料中的养分不能被有效吸收和利用,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 土壤污染土壤肥料中化学成分的不当使用和管理,导致了土壤的污染。
一些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滥用,对土壤产生了负面影响,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带来了隐患。
4. 土壤退化土壤肥料的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了一部分土壤的退化。
农业生产中对营养物质的大量提取,使得土壤贫瘠化,甚至出现了一些农田的荒漠化现象。
二、对策建议1. 科学施肥为了改善土壤肥料的利用问题,首先要进行科学施肥,量力而行,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和需求量合理施用化肥。
避免过度施用,以防止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2. 优化土壤管理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增多,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来促进土壤的健康生长。
3. 拓展农业技术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损害和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监管与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严格执行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标准,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执法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5.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土壤肥料利用问题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可以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肥料的利用效率往往不高,导致肥料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讨论影响肥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一、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1.不恰当的施肥方法:不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过量施肥或集中施肥,会导致肥料超出作物的需求量,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分散施肥,则可能导致肥料无法被植物有效吸收利用。
2.土壤性质:土壤性质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颗粒组成等,都会对肥料的释放和吸收产生影响。
例如,土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可以提高肥料的保水保肥能力,较高的土壤酸度则会影响肥料中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3.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或过湿的环境都会影响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例如,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系发育受到限制,导致肥料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
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植物根际菌群,对肥料中特定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化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有害的土壤嗜热菌、夏季淹水等都会降低肥料利用效果。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关键。
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量,合理选择肥料品种和施肥时间,避免肥料浪费和过量施肥。
此外,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可以进行肥料的混合施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式,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根际环境,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发育和肥料的吸收。
3.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也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水分过度或不足,从而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的方法:1.土壤测试和施肥配方:首先,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根据作物的需求来施用适当的养分。
避免过多或不足的施肥,以免浪费肥料或导致养分缺乏。
2.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化肥可以迅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但过量使用会增加养分损失的风险。
3.正确的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并减少养分的损失。
比如,在作物生长期开始时进行基肥施用,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4.精细化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实现精细化施肥。
比如,利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将肥料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际,减少养分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定点施肥等方法,根据作物的需求将肥料施到最需要的地方。
5.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适应性强的品种通常具有良好的养分吸收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
6.优化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避免过量灌溉,减少养分的淋洗和流失。
采用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7.合理管理土壤: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适宜,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避免土壤侵蚀和风蚀,减少养分流失。
8.秸秆还田和生物质肥料的利用:将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同时,利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制备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肥效。
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人在种植作物的时候,都会选择适当施用一些化肥。
化肥也是保证作物增产高产的关键,但是有很多人在施用化肥之后,作物的产量增长却并不是非常明显。
不断的增加化肥投入不仅提高了成本,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污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吧!1、作物、肥料品种不同每种作物都是有着不同生长特性的,因此作物的不同对化肥的利用率也是会有所差异的。
例如玉米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一般在20.6%:14.2%:34.5%。
而小麦的话则为26.5%、8%以及29%等。
通常禾谷类的作物对磷肥利用率较低,豆科作物的话则比较高。
然后肥料品种的不同,其利用率也是会有所差异的。
即便是同类元素的话,只要是品种不一样的话,那么利用率就会不同。
2、施用方法不当化肥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不同的肥料也有着不同的施肥方式。
例如在施用碳铵的时候,如果是深施后覆土的话,那么利用率可达到大约40%左右,而如果是表施的话,那么则会降低15%左右。
通常表层施肥的利用率是要比深施的利用率下降15%-30%的。
除此之外,在施肥的时候,如果施肥结构不合理的话,而导致营养比例失调的话,那么也是会导致利用率降低的。
现在也仍然有着很多人按照传统施肥方法进行,其盲目性与随机性都是非常严重的,对作物的生长也是不利的。
3、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化肥利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某个范围的田间含水量中,化肥的利用率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下降。
不过水分也不宜过多,因为水分过多的话,那么肥料会因此淋溶,其肥料效果也会下降。
并且还有一部分化肥会因为淋失挥发或者是被土壤固定等原因而形成一种不可被利用的形态。
然后也有可能是作物无法及时吸收造成的,因为作物的根系吸收能力还是有限的。
不可能全部吸收完毕,因此也会导致化肥利用率下降。
4、土壤板结有过专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作物农田中,无法被吸收的氮素大约会有55%左右进入到水体大气中。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提高肥料利用率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下面将分析几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一,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基础。
合理施肥应根据作物品种、品质要求和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和需肥特点,将肥料用量分成几次施用,使作物能够在不同生长时期获得适宜的养分供给。
在选择肥料种类时,应考虑到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合理选择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进行配比施用。
第二,利用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着显著效果。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有机肥料还能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渗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使之与化肥相结合,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采用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精准施肥技术包括土壤养分检测、作物养分诊断、施肥处方等。
通过土壤养分检测,可以了解土壤的肥料含量,为施肥提供依据。
作物养分诊断可以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进行判断,调整施肥方案。
施肥处方则根据土壤养分检测和作物养分诊断的结果,给出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四,优化施肥技术。
在肥料的施用技术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对于有机肥料,可以采用厌氧发酵、好气发酵等处理方法,使其养分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对于化肥,可以采用控释肥技术,将肥料的释放速度与作物的需肥量相匹配,减少养分的损失。
还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地面施肥等技术,减少肥料的浪费和流失。
第五,合理灌溉管理。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灌溉管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过量的灌溉会导致肥料的稀释和流失,降低肥料利用效率。
河南农业2019年第3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90%以上。
的思想,过2018年农牧局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提升南乐县有机质的含量。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的必然途径。
(二)实行机械深耕对粮田应进行机械深耕,打破犁底层,逐年加厚活土层,直至25 cm。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倒伏能力,提高粮田综合生产能力和减灾抗灾能力。
(三)严把播种质量关严格控制播种机播种速度,时速保持在5 km 以下,防止速度过快导致缺苗断垄或疙瘩苗,均匀度下降。
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在3~5 cm,不宜过深,防止地中茎过长,消耗养分,苗情过弱。
播期偏早或墒情偏差时适当深播。
土壤过松田块,播种后适时确保苗全、苗匀。
(四)改盲目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满足小麦高产对不同养分的需求。
在播种前对麦田进行取土化验,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小麦全生育期的施肥方案。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把氮肥、磷肥、钾肥投入比例调整,增强小麦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禁劣质化肥流入。
(一)肥水管理瓜“褪毛”后应逐渐加大水肥的量,此时土壤田间含水量需达80%,浇水2~3次,加大灌水量。
膨果期配合均衡性和高钾型的水溶肥施用,如前期每667 m 2滴灌“养田·均养”(20-20-20)5 kg,中后期每667 m 2滴灌垦葆(16-8-34)5~10 kg。
(二)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防病治虫的药,补施叶面肥,即30%苯甲嘧菌酯+吡虫啉+磷酸二氢钾。
九、裂果的防治对策(一)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控田间持水量生长期保持棚内土壤湿润,膨大期浇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膨瓜水分2~3次灌溉,成熟期前7~10 d 停止浇水。
(二)合理施肥注重补充钾、钙、硼等大中微量。
坐果后及时叶面补充钙肥和硼肥,增加果皮的韧度和强度。
适当补充钾肥,合理调控果实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肥料是农田中的重要资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农田中的肥料利用率并不高。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探讨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首先,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农田的肥力状况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
科学施肥包括了解农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可以通过土壤测试和植物组织测试来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避免过量使用肥料,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施肥,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
其次,合理的施肥时机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施肥时机应与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相结合。
例如,在作物的关键生长阶段和追肥期间,适当增加肥料供应,可以提高施肥的效果。
此外,还应避开高温和强阳光时段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
除了科学施肥和合理的施肥时机,还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肥料的有效性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且有机肥料中的养分释放较为缓慢,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此外,还可以加入菌剂和微生物菌群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另外,合理的灌溉管理也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土壤的湿度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有重要影响。
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湿度状况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过量灌溉和积水,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淋溶。
不同作物在灌溉时的管理也应有所区别。
此外,正确选择、存储和处理肥料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优质的肥料,避免选择质量不过关的肥料。
肥料的存储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日晒雨淋。
肥料包装袋也应妥善处理,避免肥料因包装损坏而流失和污染环境。
最后,科学的耕作管理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田间管理,包括轮作、间作、深耕等,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合理的农作物密度和疏菜操作也可以减少竞争,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肥料利用率需要综合应用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时机、增加肥料的有效性、合理的灌溉管理、正确选择、存储和处理肥料以及科学的耕作管理等方法。
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1.施肥不合理:许多农民在施肥时缺乏科学指导,盲目使用化肥,不根据土壤的特性和需要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导致化肥浪费。
有的农民还喜欢在一次性施肥,而不是分次施肥,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和利用大量的化肥,造成化肥损失。
2.土壤质量下降:长时间的化肥滥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因过度使用化肥而发生退化,造成土壤结构松散、贫瘠、缺乏养分。
在这样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化肥中的养分,使化肥浪费。
3.过量施肥: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和快速效果,经常会过量使用化肥,超过作物实际需求。
过量施肥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成本,还导致了化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过量的化肥施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浓度过高,导致养分的浸出和流失,造成环境的污染。
4.缺乏有机肥料的补充:许多农民过于依赖化肥,减少或者不使用有机肥料。
而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富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但由于缺乏有机肥料的补充,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了植物对化肥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5.技术设备不完善:一些农民缺乏化肥施用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存在施肥不均匀、精确度低、浪费大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化肥施用效果不理想,导致化肥利用率低。
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特性和作物需求,确定施肥的类型、量和时间。
采用分次施肥的方式,将化肥分为几个阶段施用,使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与化肥的供应保持一致,减少化肥的浪费。
2.土壤改良: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例如开展土壤改良工程,加强有机肥料的补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强化肥施用的科学指导,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农民的施肥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的施肥意识,使其能够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化肥施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农田化肥使用量、效果和损失情况。
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作者:张广辉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
南乐县农业局张广辉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在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越高,肥料的损失就越小。
肥料利用率因肥料品种、施肥量、土壤
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南乐县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化肥中氮肥的
利用率为30%~7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70%。
一、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一)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中氮、磷、钾微肥配比不当,造成一些营养元素偏多,而另一些营养元素偏少。
实践
证明,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绝不是在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些营养
元素的缺乏不但造成作物对这些营养的亏缺,而且同时导致作物对另一些偏多元素的利用率也
不会高。
(二)重化肥,轻农肥
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能力的提高和化肥使用的简捷方便,导致了农民重化肥、轻农肥,在肥料投入上出现了“瘸腿”状况,农肥积施的数量和质量锐减,大量农家精肥白白扔弃。
据分析,近几年南乐县在粮食增产过程中,化肥的贡献占65%以上,但农肥的减少使产量降低6%以上,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使产量降低4%,由于化肥施用要补偿农肥和土壤有机质减少造成的亏损,使化肥的实际贡献仅为50%左右。
(三)肥料施用方法不当
多数农民在肥料施用上都存在随意和混乱的问题。
施用底肥时,农肥散扬,化肥浅施;施
肥时种肥隔离不严;追肥则仍普遍施表面肥,挥发、淋失十分严重。
这是导致目前肥料利用率
不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
肥料的损失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挥发,二是淋失。
(四)部分肥料投入数量不足
尽管普遍出现重化肥、轻农肥的现象,但化肥的投入也并不乐观。
农民重施氮、磷肥,对
钾肥和微肥的投入不足。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作物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地力和
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经南乐县多点试验,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增加40.3kg,增
幅8.1%。
肥料利用率提高5%~8%,每667m2均节本增收32.8元。
南乐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2.67万hm2,共计节本增效1 312万元。
(二)因地、因作物施肥
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pH值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确定肥料的施肥量和品种。
如豆科作物、油菜、棉花、瓜类及果树等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在酸性土壤中要施碱
性肥料,防止土壤酸化。
(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生产实践中人们对有机肥和化肥的关系说法不一。
一种是过分强调化肥,而忽视有机肥,
认为农肥可多可少、可有可无。
但实践证明,即使秸秆全部还田,也无法取代农肥的作用,农
肥在粮食增产作用中不但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绝不可减少的。
另一种是化肥批判论,认为连
续大量施用化肥会板结土壤,污染作物,影响粮食品质。
这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据实验研究,长期连续大量施用化肥,不但粮食产量比过去只高不低,而且并不破坏土壤和环境。
出现有机
质减少和耕层变浅的情况绝不是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而是由于施肥少或施肥不当造成的。
化
肥能使作物根系不断伸长,增加了残体数量,不但可疏松土壤,而且增强了土壤的团聚作用,
进而改善土壤性质,使土壤易耕性增强,具有更好的保水性能。
如果轻农肥、重化肥,肥料利
用效果和产量效果都不会很好;如果轻化肥、重农肥实际上增加了风险性。
最好的办法是将二
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据在小麦上实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肥增产16.5%,比单
施氮肥增产10.5%,比氮、磷肥配合施用增产6.4%。
而且与有机肥混合施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
素的吸附和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深施和集中施、分层施
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减少氨的挥发,还可以减少
反硝化损失。
磷肥的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化学固定;另一方面
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分层施
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期对磷的需求。
(五)适期施用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
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
临界期比磷稍晚。
最大效率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六)施肥与灌溉相结合
将营养成分通过灌溉水供给作物,实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的施肥方法。
灌溉施肥
方式不同与肥料利用率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减
少劳力和能源的消耗,值得大力推广。
(七)叶面喷肥
叶面追肥可使作物通过叶部直接得到有效养分,而采用根部追肥时,某些养分常因易被土
壤固定而降低植株对它们的利用率;叶部养分吸收转化的速度比根部快。
以尿素为例,根部追
施4~5d才能见效,叶面喷施当天即见效。
(八)配施微肥
在合理施磷肥的同时,在小麦上,每667m2再施锌肥1g、硼肥0.5kg,增产效果更佳。
(九)推广施用缓释、控释肥
缓释肥又称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是指由于肥料的化学成分改变或表面包涂半透水性或不透水性物质,使其中的有效养分缓慢释放。
施入土壤后,因其化合物或物理状态的不同,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转化才能被土壤溶液溶解。
它可以持久地给予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兼有化肥“速效”、农家肥平和持久的特点,并能减少淋洗损失,一般比化肥利用率高
30%~70%。
控释肥指在制备过程中其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已知并可以进行控制的肥料,其释放速率不仅延缓,而且能够按植物的需要有控制的释放。
实验表明,在大麦、马铃薯、玉米上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及作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