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县镇经济发展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
出那么为工,入那么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
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存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
他们在为城市建立做出特殊奉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我镇xxxx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00万元左右。
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构造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理解。
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构造及行业类型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展了详细地调查。
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050人,占五村总人口31.6%。
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根本吻合。
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构造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050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16.9%。
而在2050人中,15至20周岁的289人,占14.1%,20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11人,占15.2%。
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20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
农村家庭成员是否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成员选择外出务工。
是否外出务工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农村家庭成员是否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首要原因之一是经济。
农村地区的农业收入不稳定,很多农民难以依靠务农维持生计。
外出务工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决定往往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
务工收入通常高于农业收入,外出务工可以带来更高的收入。
许多农村家庭成员选择外出务工,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后,常常可以通过寄回部分收入来支持家庭。
这些额外收入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地区的务工收入相对较低,外出务工者多数是不熟悉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农村民工。
而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导致许多务工者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
这也是一个经济因素对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因素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决定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社会责任感、社会福利政策等都可能影响家庭成员是否选择外出务工。
在农村地区,农村家庭成员往往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对家庭、家乡的归属感很强,可能不愿意离开家乡,选择外出务工。
与此也受到当地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农村家庭成员可能会优先考虑家庭和社区的利益。
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成员的决策。
有些地区为了吸引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和服务,这对于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另一些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不尽人意,可能会引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决定。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和乡土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
农村家庭成员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可能会受到家人、长辈的压力和反对。
尤其是对于女性家庭成员而言,外出务工可能会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限制。
封开县南丰镇--方言1.开建话的变调非常频繁,一个词(包括人名),一个句子,除最后一个字外,通常所有的字都要变调;2.开建话疑问方式:参阅:《广东封开南丰话的三种正反问句》,侯兴泉正反问句有“阿VP”、“V P曾”、“阿VP曾”三种3.开建话称谓:父亲:唔霸,m-ba(有因避讳而称:唔叔,n-sog,唔庸,n-zong,唔哥,ng-goe,等等)母亲:唔娜,n-na(与上述避讳对应:唔婶,n-sam,唔婆,m-buhr,唔至,n-zi,等等)祖父:唔翁,ng-ong祖母:唔婆,m-buhr外祖父:囗翁,dai'ong外祖母:唔囗,n-dai父亲兄长:X-霸,X-ba(X:排行序数)父亲兄长的妻子:X-娜,X-na父亲弟弟:唔叔,n-sog,X-叔,X-sog父亲弟弟的妻子:唔婶,n-sam,X-婶,X-sam父亲的姐姐:唔娘,n-nyhng父亲姐姐的丈夫:唔丈,n-dyhng父亲妹妹:唔姑,ng-gu父亲妹妹的丈夫:姑丈,gudyhng母亲兄弟:曹翁,zo'ong(舅,zau)母亲兄弟的妻子:曹婆,zobuhr母亲姐妹:姨婆,yibuhr母亲姐妹的丈夫:姨翁,yi'ong(母方亲属除同辈外,称谓均要高出一辈)另外,兄长的妻子:X-至,X-zi妻子称呼兄长的妻子:X-嫂,X-so封开县南丰镇农村劳动力外出现象调查报告(2007-11-2002:47:41)转载标签:人文/历史分类:寄存处封开县南丰镇农村劳动力外出现象调查报告调研课题:封开县南丰镇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调查课题组长:陈倩蕾撰稿:姚秋坚组员:DNC梦想自由行三下乡队全体成员调研形式:实地调查调研时间:2005年7月12日至2005年7月23日参考文献:《封开县县志》《社会学研究方法》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在我们到达南丰镇的第二天,为了更多地了解当地环境、居民的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性,调研小组成员深入当地乡镇进行实地考察。
外地民工的作用范文外地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外地民工的作用的一些方面。
首先,外地民工填补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
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工厂和建筑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本地的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需求。
外地民工通过到城市就业,填补了这一劳动力缺口。
他们通常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这使得生产成本得以控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外地民工对中国的城市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
他们广泛涉及了建筑、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
在城市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外地民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参与了大量的建筑项目、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交通建设。
这些工程的进行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外地民工的参与使得城市能够快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再次,外地民工为居民提供了廉价的服务。
在城市中,很多服务行业都离不开外地民工的参与。
他们在餐馆、保洁公司、快递公司等行业中工作。
外地民工的就业提供了廉价的服务,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他们的服务价格低廉,帮助居民降低了生活成本。
比如,在城市的餐馆用餐比在家煮饭更加方便且价格相对便宜,这些都得益于外地民工的劳动。
最后,外地民工的流动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一些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导致其他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
外地民工流动的出现,使得劳动力得以在不同地区之间优化配置。
他们通过外出就业,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
同时,他们也通过在城市工作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外地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县城经济”与“县级行政区经济”之间有何区别?一、县城经济的定义与特点县城经济,顾名思义,指的是县级行政区内的城市经济。
与乡镇经济相比,县城经济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1. 城市化程度高:县城作为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相对于乡镇拥有更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城市化程度较高。
2. 经济活动多样化:县城经济相较于农村经济更加多元化,包括工商业、服务业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
3. 人口流动性强:由于县城经济相对繁荣,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前往县城务工和生活,因此人口流动性也较大。
二、县级行政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县级行政区经济是指整个县级行政区内的经济总体状况和发展水平。
与县城经济相比,县级行政区经济更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1. 产业结构丰富:作为一个整体,县级行政区的经济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不仅有县城的经济活动,还包括了乡镇的经济活动。
2. 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县级行政区内的经济活动不仅限于县城,还包括了乡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可能存在差异,即经济发展不平衡。
3. 运行模式复杂:县级行政区经济的运行模式较为复杂,包括了中心城市经济和辖区内其他乡镇经济之间的关系协调,需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
三、县城经济与县级行政区经济之间的区别1. 范围不同:县城经济只关注于县城内的经济活动,重点关注城市经济发展,而县级行政区经济涵盖了整个县级行政区内的经济状况,包括乡镇的经济发展。
2. 规模不同:县城经济一般规模较小,相对独立,重点发展城市产业,而县级行政区经济规模相对较大,包含了全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3. 特点不同:县城经济相对于县级行政区经济更市场化、城市化,更多关注商业、服务业等经济形式,而县级行政区经济更加综合,兼顾农村经济发展。
4. 影响范围不同:县城经济的发展主要影响城市人口,而县级行政区经济的发展则影响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居民和乡镇经济。
总结起来,县城经济与县级行政区经济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建议一、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x、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x、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
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x、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
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x、x%以上。
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
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x、x%以上。
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x%。
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
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
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
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基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农民工在为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和遗留的社会问题也越发引人思考。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问题分析1.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科技进步和国家政策致土地对劳动力需求锐减近几年由于化肥在农村的大量推广,使农村播种原料由传统动物粪便、植物秸秆转化为化肥,化肥相对动物粪便具有便捷、产量高、播种方面、对人力依附小等优点,而农家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粪便的搬运且产量低下。
故此广大农村在种植时主要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辅,这一方式的转变使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加之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对农村人群的吸引,以及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地对劳动力需求性进一步减少。
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在生活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转化为农民工进成务工。
城乡收入差距、生活紧迫随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城市化的推进,在强大劳动力需求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需大于求的市场态势,促使原本城市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力价格和需求,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原本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贫乏,全年农作物基本只能维持自给自足,而如今化肥的使用、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失业状态。
这个原本就没有经济收入的家庭再添压力;另一方面城市出现了庞大的需求缺口且城市工作一个月就等于农村家庭一年收入,为维持家庭生计、往来酒席、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下,农村人口被迫进城务工。
2.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2.1农村出现大量的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大由于大量的年轻人都到一、二、三线城市务工,广大农村出现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农民工由于工作原因和出于路费考虑,一年基本只是春节回家小住几日又不能不再次踏上征程。
年迈的老人本身体弱多病,不得不撑起整个家庭。
孩子年幼本该享受无忧无论的童年,但却一夜成人,背负照顾老人、操持家政重担。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一、家乡介绍我的家乡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即著名的丰都鬼城。
这里属于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山虽不高却无半点平地。
站在山顶可以看到远处蜿蜒的长江闪耀着落日的余晖,风景甚是喜人。
山上四季常青,有松柏和各种叫不上名的灌木,林间鸟儿不时飞动,带起一片铃声。
这里作物种类十分丰富,四季都有作物。
秋可种小麦,春可种玉米,五月间犁田种稻,还间有花生,胡豆、黄豆、绿豆等各种豆类;各种瓜果蔬菜这里都能找到,黄瓜、茄子、白菜、葱、姜、蒜、样样都有,藕、芋头都是餐桌好菜;各种水果也很丰富,杏、梨、枇杷、樱桃、桃、李子、芭蕉、柑橘、核桃等等这里都能找到。
其中我们这的柑橘最是令人嘴馋,有广柑、有脐橙、、鹅蛋柑、蜜桔、胖柑、柚子、桔子等各种柑橘,味道酸甜可口,清爽宜人。
山间有水塘相杂其间,中有鲢鱼、鲤鱼、草鱼、鳙鱼、鲫鱼等各种鱼类,田间塘边还有螃蟹、泥鳅、黄鳝、蚌等水产。
虽然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美丽风景,更兼瓜果齐全,物产丰盛,但是这里地势崎岖,山高路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很差,所以这里总的来说还是较为落后的。
土地多以梯田坡地为主,耕作方式还是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铁力牛耕,变化之处不过是用了化肥农药,却反把农田生态破坏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东南经济的腾飞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里也不例外。
因为家乡是山区,耕地以坡地梯田的形式存在,耕地面积狭小,导致农业生产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操作,所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是十分辛苦的。
特别是插秧,收割,将农作物背回家的三个阶段,其中最累的莫过于将作物背回家的时候,因山路狭窄弯曲,爬坡上坎都很费力气,额上汗水能有黄豆那么大。
所以老人们常对我们说:“好好读书啊,莫要再干这个职业啦!”另外,一家只有几亩田地,虽然糊口没问题但要发家致富却是很困难的,相比在外面务工的收益来说收入差距是巨大的,而且外面各种机会都要多于农村。
另外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差,袅袅炊烟对于城里人也许是诗情画意的但对于烧火者就不那么好受了。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县镇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从村人员外出打工,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工。
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支持了国家的发展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村县镇经济
农业是我国的根本,解决好农民的问题,不仅可以稳定我国的根基,更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最终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理想。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视的问题,我国面临着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的伟大时刻,尤其要注意解决好农业问题,做好农村的稳定工作。
因此,农民工外出打工,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荒,又可以缓解农民在本地增收慢的局限性,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县镇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在我国大部分的县镇经济结构体系中,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了人口总比重的大半部分,这种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体系,严重的制约了县镇经济的发展。
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机器和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使一大部分农业人员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随着县镇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也占用了一些农民的土地,使一些农业人员失去了劳动的基本场所,这就面临着农民增
收和创收的其他途径。
对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进行转移,不仅可以支持我国的工业建设,而且对农民人员本身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民工离开了土地,就代表着要学习新的技术,到新的环境中实现再就业。
因此,通过与外界的接触,不仅可以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观念,学习先进地区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为以后的农业改革打下了基础,而且还可以参与工业建设,又会增加自身的技能水平,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从整体上带动了整个县镇的农村人口的素质水平,为县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力。
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现代科技水平的条件下,土地产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点,土地的收入有限,再者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而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地矛盾。
闲置的农民外出打工,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基本收入。
现代我国的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批的建设人员。
农民工外出打工,不仅可以为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而且可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现代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农民工外出打工,在为工业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又优化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将外出人员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而且外出打工人员的收入增加了,民心就会得到安定,许多农民工会把自己挣来的钱投入到建设自己的家乡方面,为新农
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另外,外出务工人员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接轨,就会改变落后的封建思想,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学到了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这些优秀的人力资源,将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县镇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农民群体在县镇的人口比例中占主导地位,一个地区想要拉动经济消费热点,就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样才能真正的拉动当地的发展。
农民外出打工不仅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而且又可以刺激当地的消费。
大多数的外出务工人员在挣到收入之后,会选择回到家乡进行消费,有的人会买一些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等,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的人会购买楼房或者选择商铺,在县镇里落脚生根,成为城区房地产发展的新需求,这些都可以成为县镇经济的消费热点
当然,通过把农村闲置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也可以优化县镇的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比例。
这里的外出打工不仅仅是指到发达地区,而且还可以支持本县镇工业经济,这样可以加速工业经济的比重,扩大工业范围,带动县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县镇经济的优化调整,增加县镇的财政收入。
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动县镇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人素有落叶归根的心理,所以大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拼多年后,都会选择回到家乡,支持当地的经济建设,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一部分的外出务工人员会继续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继续经营,但会与过去的传统模式不同,这些具有开阔眼界的农业人员,会把自己的精力投在规模化生产和专门化的养殖方面,带动了县镇的农业结构调整,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模式。
农村的外出人员返乡,可以给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而且还可以带来新的增长点。
例如,有相当大比例的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是基础的服务行业,在外打拼多年,不仅有了比较充实的资金,而且还学会了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回到家乡后,会选择自己创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促进当地的服务产业的发展。
于此同时,许多在工厂工作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身已经具备了一些经验技术,回到家乡后,可以不用进行再培训,可以直接上岗,节约了当地企业的生产时间,直接为县镇的工业经济储备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管理者。
五、结语
做好县镇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将有利于促进县镇经济的发展和当地社会氛围的安定和谐。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是当地县镇经济发展的无形的宝贵资源,运用得当,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各地政府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怀。
我国是人口大国,而农业人口又是重中之重,解决好农村劳动力问题,将会真正的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水平,从而带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陈泉润,谭忠富,李存斌.返乡务工人员的安置服务探讨[j].吉林农业,2010(09)
[2]吴孔凡.多重压力下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对策思路[j].中国财政,20011(12)
[3]陆岷峰.实施本土化培养战略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j]. 中国金融.2008(08)
[4]巩前文,李瑾,孙国兴.农民工回乡创业契机下的新农村建设主体选择问题研究[j].乡镇经济.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