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3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易错点一: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提醒反应是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
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人、动物、植物都具有反应特性,并且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因此①④入选;植物的反应特性,不同于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能等同于意识,因此②不选;③中“同样”表述错误。
易错点二:认为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2.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答案D解析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并不一定产生意识,因而D入选;A、B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3.[2016·湖北七市调研]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学案2 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主动创造性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2)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判断(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无选择的。
( )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对客观存在都具有促进作用。
( )提示错误。
不论是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还是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有指导作用。
但只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对客观存在才起促进作用。
(3)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 )提示错误。
学案2 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主动创造性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2)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判断(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无选择的。
( )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对客观存在都具有促进作用。
( )提示错误。
不论是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还是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有指导作用。
但只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对客观存在才起促进作用。
(3)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 )提示错误。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1 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1)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2)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1.判断(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 )提示错误。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提示错误。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
(3)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能发展成为意识。
( )提示错误。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不是大脑的机能。
因此,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不能发展成为意识。
2.思考:有人认为,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探究点一意识的产生探究导引某班同学在探究“意识的产生”问题时,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材料一黑猩猩取水实验:黑猩猩是与人类的智慧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与: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知识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是什么)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学习目标]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2.理解意识的本质,培养区分物质与意识的能力.3.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背景材料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某校高二(1)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以下材料:甲学生:铁生锈,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乙学生: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蚯蚓受到针刺立即收缩身体.丙学生:狗的条件反射,在喂狗前先摇铃,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迅速跑来,并且嘴巴分泌唾液.问题探究(1)甲、乙、丙三学生准备的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它们对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什么作用?(2)纯粹的运动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答案:(1)甲: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乙: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丙: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不能。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知识升华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的原因(1)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2)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总之,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5课把握思维的微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1.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的情绪体验。
恐惧心理就是平常所说的“害怕〞。
恐惧作为一种情绪( ) A.是人脑意识产生的根底和前提B.来源于高度兴旺的物质系统——人脑C.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是受外界刺激产生的无条件反射【答案】C 【解析】恐惧作为一种情绪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B错误,C正确;一切物质的反响特性、生物的反响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根底和前提,A错误;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D 不选。
应选C。
2.2020年4月28日,湖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各高校(含省属中职学校)要坚持“属地管理〞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原那么,周密制定返校复学工作方案。
该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要遵从教育厅的工作安排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B 【解析】要求各地、各高校(含省属中职学校)要坚持“属地管理〞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原那么,周密制定返校复学工作方案,表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表达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④说法错误。
应选B。
3.2020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到达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 500亿元,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开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本钱。
对此,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表达了货币政策的创新是对既往的否认和对现实的肯定②根源于实践的社会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③银企间既对立又统一,有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开展④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增强金融效劳实体经济的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开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本钱,说明银企间既对立又统一,银行定向释放长期资金,有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开展,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够根据经济形势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效劳实体经济的能力,③④符合题意;货币政策创新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认,既克服又保存,而不是对既往的否认和对现实的肯定,①说法错误;根源于实践的社会意识不等于都是正确意识,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到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1 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1)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2)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1.判断(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 )提示错误。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提示错误。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
(3)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能发展成为意识。
( )提示错误。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不是大脑的机能。
因此,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不能发展成为意识。
2.思考:有人认为,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探究点一意识的产生探究导引某班同学在探究“意识的产生”问题时,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材料一黑猩猩取水实验:黑猩猩是与人类的智慧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
它们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接水灭火。
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小河的一条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却束手无策了。
材料二狼孩的故事: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事例。
他们的习性像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像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觅食。
(1)黑猩猩等高等动物的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2)狼孩有健康的人脑,为什么没有产生人类的意识?答案(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有了健康的人脑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意识。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但人的意识还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狼孩虽然有健康的人脑,但长期离开人类社会,缺乏实践,所以不能形成人类特有的意识。
核心归纳正确认识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与人的意识的区别一些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猴子、海豚)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但不能因此认为这些动物有意识,这不过是它们在长期进化中对周围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反应,与人类的意识活动有本质区别。
典型例题例1 (2015·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答案 A解析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意识是自然界(非生命、生命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据此应该是滴水穿石、根系沃土、犬吠非主、敬德保民,即①→②→④→③,选A。
探究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探究导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猴子智取香蕉”“鹦鹉学人说话”“警犬协助破案”“马做算术题”“大象唱歌”……许多人在感叹之余常常会说,这些“聪明的”动物是“有智能的”。
(1)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是不是一种意识活动?为什么?(2)播放音乐,对于人类而言,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效果;而动物只有在具体事物刺激时,才会对歌曲作出反映。
为什么?答案(1)不是。
动物的“智能活动”只是动物的反应形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动物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只对具体事物的刺激作出本能的反应;而人类具有第二信号系统,能够对语言刺激作出反映。
核心归纳1.“人脑”≠“大脑”(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此处强调人所特有的“人脑”,而不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大脑”。
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其他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这是由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的。
(2)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并不是说有了人脑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意识,人脑要产生意识还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物。
2.全面认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因此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2)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
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
典型例题例2 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
这项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A.机械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并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B.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 B解析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收集大脑发出的信号,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进一步佐证了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项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项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错误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探究点三意识的本质探究导引任何对宇宙、对外星生命感兴趣的人们,都会对外星人的形象充满了幻想。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象出外星人到底是长什么模样的。
电影就给了人们最好的空间,把想象变成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形象,但无论这些外星人怎么变,都逃离不了人类的影子——有头、有眼睛、有嘴巴、有躯干、有四肢……(1)“外星人”的形象属于人的主观意识。
人类能够创造“外星人”的形象说明了什么?(2)离开了人类的影子,会不会有“外星人”的形象的创造?答案(1)人类能够创造“外星人”的形象,主要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2)不会。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核心归纳1.形成意识的条件(1)厂房机器——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生理基础。
(2)原材料——客观存在,是意识的反映对象。
(3)重要环节——生活和实践,通过这一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人脑并被人脑加工和改造。
图示:意识形成的三要素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①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②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摩写,还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典型例题例3 (2016·全国丙卷)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这表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意识的变化源于客观实际的变化,答案为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变化,①错误;③是颠倒物质与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据此回答1~2题。
1.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解析劳动和社会交往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意识的产生无关,舍去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2.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的反应特性B.人脑C.生活和实践D.生物的反应形式答案 A解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不是物质基础,故排除D;B、C不符合题意。
3.朗道是苏联犹太人,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他4岁就能阅读书籍,被人们称为“神童”。
他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
正在他年富力强时突遇车祸,脑部受到了严重损伤,失去了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虽然他又活了6年,但再也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了。
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意识是大脑长期发展的产物D.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有正确的思想答案 B解析“朗道大脑受损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说明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B项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A、C两项错误;正确与错误的划分在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而不在于人脑是否健康,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