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哈格里夫斯___作品共19页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19
风景过程主义之父——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摘要: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eaves)在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的内心世界深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我们对风景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所设计的、场所所特有的、充满诗意的风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互动性和隐喻,使我们惊醒并深收感动。
本文介绍了哈格里夫斯教授的杰出成就,并探讨了他的设计思想--源于自然之力和文化脉络,比如,自然但不貌似自然,环境剧场,开放式的构图和叙述性的比喻。
此外,本文还对哈格里夫斯教授的五个代表品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风景过程;隐喻1 引言当前,风景园林事业正在向艺术和科学两个方向深入发展,世界上许许多多的风景园林师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教授无疑是拓展当代风景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当70、80年代,生态设计热潮席卷美国大地的时候,哈格里夫斯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理智、坚定地去开辟风景园林艺术的新天地,尽管这种探索在当时颇有风险,但是他义无反顾,他认为风景园林应该首先把艺术放在第一位,艺术是风景园林之灵魂。
从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风景过程的神韵。
美国评论家约翰·伯得斯利(John Beardsley)称赞哈格里夫斯为“风景过程的诗人”。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的老师彼得·沃克(Pele·Walker)认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其同代人中难得的表现模式可能性的人,(人们)可从他身上学会如何投身于设计实践中去。
“迄今为止,哈格里夫斯教授的作品共获得包括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大奖在内的国内外各种奖项达57次之多,其代表作包括烛台点文化公园、广场公园、拜斯比公园、哥德鲁普河公园、辛辛那提大学总体规划、葡萄牙的Parque do Tejo e Trancao公园、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公共区域景观设计等。
乔治·哈格里夫斯哈格里夫斯教授的代表作包括烛台点文化公园、广场公园、拜斯比公园、哥德鲁普河公园、辛辛那提大学总体规划、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公共区域景观设计等。
20年来,他屡屡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大奖在内的各类国内外奖项,共计有数百项之多,1986年,他接受哈佛设计学院聘任,开始担任风景园林系Peter Louis Hornbeck教授,并于1996年开始担任系主任一职至今,此外他还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维吉尼亚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多处著名大学任客座教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之交世界风景园林设计界教父级人物。
拜斯比(Byxbee)公园[1]1988年,Hargreaves Associates被Palo Alto公共艺术委员会选中,进行加州帕罗·奥托市(Palo Alto)的海边一块占地30英亩垃圾填埋场的改造设计。
在覆土层很簿的垃圾山上,经过小心翼翼的地形塑造,George Hargreaves营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园——这就是George Hargreaves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Byxbee公园。
Byxbee 公园长期以来,George Hargreaves一直非常关注于废弃地的利用。
在该设计中George Hargreaves营造了尽可能多的自然风貌:整个公园由大片自然草所覆盖,每到雨季来临,大片的荒草都转化为苍翠繁茂的绿色,呈现出一种难以刻意人工营造和名状的壮观和动人场景。
在倾斜的地形上,在风吹动着自然草地,诱人的流动引人走向山谷处的大地之门,在山坡处则用土丘群隐喻当年印第安人渔猎时就地填起的贝壳堆。
曲折于山上的自行车道由破碎的贝壳铺成。
观鸟台随山就势而筑,掩映于George Hargreaves选择的野草丛中。
由高速公路的隔离墩形成的V形臂章序列,成为公园附近机场跑道的延伸。
然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具有鲜明人造艺术特征的小品——山顶上密布的小山丘,以及电线杆场,这里体现了明显的对自然的抽象化。
摘要:本文对美国景观设计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其生态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景观设计特点。
关键词:哈格里夫斯;诗意;科技;人文;生态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同时将艺术带入了一个异彩纷呈.兼融并序的时代。
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思想的纷至沓来给景观设计师无限的启迪。
这时涌现出大批景观设计师,其中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Hargreaves,1952—)是最具代表的一位以生态主义与景观艺术进行完美融合的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景观设计师之一。
哈格里夫斯独特的设计风格,使景观设计发展到更为深刻和全面的高度。
一、诗意—绘画式景观哈格里夫斯曾被美国评论家约翰·伯得斯利称赞为“风景过程的诗人”。
其作品被称为“诗意的景观”。
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形式的把握能力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设计作品。
1.地形拟态所谓的地形拟态就是指将自然地形.地貌的意象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之中,同时以人工化的景观去“介入.回应.整合和重构”地形的设计方法。
①哈格里夫斯具有超凡的景观塑造和整合能力,地形拟态是他常用的一种景观设计的方法。
如拜斯比公园,哈格里夫斯受到地形的启示,在覆土层很簿的垃圾山上,经过小心翼翼的地形塑造,在山谷处开启了大地之门。
在山谷旁边堆起了几个土丘,曲折于山上的自行车道是用破碎的贝壳堆成的,观鸟台随山就势而筑,淹没在野草之中。
这里引人瞩目的电线杆顶部虚的平齐的斜平面与其起伏多变的实的曲面地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波浪般不规则形状丘陵与延伸之附近飞机场的跑道上的V 字形的隔离墩形成了对比。
哈格里夫斯充分的利用了基地的原有材料,将人工化的景观介入.整合和重构来达到了人工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2.开放式的构图哈格里夫斯对雕塑和大地艺术的研习,使其对开放式的景观设计语言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这种新语言中,各种自然元素如风.重力.水等都能进入并影响景观。
摘要:哈格里夫斯致力于探索介于艺术与生态两者之间的方法,把自然的理解从形式和哲学理念上都融合到艺术中,运用一种更开放、更有生气的表达方式。
哈格里夫斯简介在20世纪中后期,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eaves)所独创的规划方法,在对自然的物质性进行深刻的解剖下,对原有自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规划,从而使我们对风景的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作为当代风景园林艺术杰出的旗手,一直致力于将生态与艺术相结合,他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在规划中把艺术放在第一位,他认为艺术是风景园林之灵魂,同时,他充分注意到自然的生态性,将艺术揉合在自然的生态中,使规划更理性,更环保生态。
从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风景的神韵。
美国评论家约翰·伯得斯利(John Beardsley)称赞哈格里夫斯为“风景过程的诗人”〔1〕。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的老师彼得·沃克(Pele,Walker)认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其同代人中难得的表现模式可能性的人,人们可从他身上学会如何投身于设计实践中去。
”乔治·哈格里夫斯的作品已获得50余项设计奖。
这些奖项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部门和不同的国家,说明他的设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年奖中,经常可以看到哈格里夫斯的名字。
哈格里夫斯在后来完成的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更使他饮誉世界〔2〕。
哈格里夫斯的作品大多是公共项目,这些作品大胆创新,与过去所设计的公园从立意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别。
他通过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历史文化相结合,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来完成他的设计,显示了他对自己设计技巧和社交能力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哈格里夫斯意识到文化对自然系统会产生的潜在的伤害,而生态学的方法又无视文化而远离人们的生活。
他致力于探索介于艺术与生态两者之间的方法,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从形式和哲学理念上都融合到艺术中,运用一种更开放、更有生气、富于雕塑感的设计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