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右归丸、左归丸与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本文转载自高峰予鹰《右归丸、左归丸与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左归丸赛过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明朝医学家张景岳对补肾却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他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命门主宰两肾的水火阴阳,“阴阳原同一气,水为火之主,水即火之原,水火原不相离也”。
由此他主张,补肾应阴阳水火互配,即补阳(火)配以滋阴(水),勿使补阳(火)过于温燥;补阴(水)配以扶阳(火),勿使阴精(水)过于寒凉。
并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不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根源不竭。
”这段话被后代医家奉为阴阳补益之纲领。
如何才能使补肾不失偏颇呢?张景岳汲取古人经验,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与《小儿药证直决》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右归丸和左归丸。
这并不是是对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否认,而是发挥与提升。
他认为,既然是补肾,就不该有清泻之品,如前两首方子中的丹皮、泽泻、茯苓,而应以气味纯厚的药物为主,如左右归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此六味药物以甘温性味为重,是填精补肾之上品。
若加入龟板胶、川牛膝为左归丸,重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中鹿角胶、龟板胶,阴阳双补,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可起“阳中求阴”之效。
若加入肉桂、附子、杜仲、当归为右归丸,重在温肾壮阳,填精止遗,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可收“阴中求阳”之效。
由此可知,张景岳创拟的左右归丸,包含有阴阳互根、绵延不只的生生之意。
脉学上讲“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
这就是说,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
故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命名为左归,补肾阳的方药命名为右归。
此后,中医补益方子又多了一份套餐——左右归丸。
说肾虚不可以不提到六味地黄丸,此刻几乎每天在电视上都能够看到遮天蔽日的广告宣传,商家利用媒体激烈地给大众浸透着这样一个信息:国人都是肾虚,该补肾了!由此造成大众的一个广泛误区是:一听闻肾虚,就自作主张买六味地黄丸盲目服用。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 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的补肾药,而功效却各有不同,主要区别为:1、组方区别: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龟板胶等八味药物组成。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
这两种药的前6味均相同,实际上右归丸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
2、功效不同:左归丸功能为:滋肾补阴,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阴不足之症;右归丸功能为:温肾壮阳,填精止遗。
常用于肾阳不足之症。
3、治疗疾病不同:1)左归丸: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
治疗: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
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左归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和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凡肾阴虚而性功能较低弱者可服之。
2)右归丸: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
治疗:症见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阳痿精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而尺弱等。
又可治疗浮肿,腰膝酸软沉重;阴囊冷湿,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质淡而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等。
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对肾阳虚者的脏腑有保护和功能调节作用;能调节人体性激素的含量,对改善男女性机能都很有帮助;能降低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凡肾阳虚之中老年人及性功能低下者服之颇有益。
补肾名方左归丸右归丸有人说,治疗肾虚,男左女右,男服左归丸,女服右归丸。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脉学上讲“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
”这就是说,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
故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丸,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丸。
从此,中医补益方剂又多了一份套餐——左归丸和右归丸。
左归丸和右归丸释义左归丸:组成: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右归丸:组成: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区别和用法补肾分补肾阳和肾阴,那么怎么补肾才不失偏颇呢?明代名医张景岳吸取前人经验,在其著《景岳全书》中写道:“左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阴不足,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经血自充。
右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阳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
”左肾藏元阴,右肾藏元阳之说,可溯源至《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又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
”而张景岳所著之《质疑录》则明确提出:“左肾主真阴,右肾主真阳。
”"既如此,滋补肾阴曰“左归丸”,补益肾阳曰“右归丸”,便顺理成章了。
张景岳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与《小儿药证直决》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右归丸和左归丸。
这并非是对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否定,而是发挥与提高。
方药纵横肾气丸与右归丸主治症状比较管华全樊巧玲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46)张永文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210002)摘要:肾气丸与右归丸均可治疗肾阳虚,笔者统计了大量中医文献,发现古今医家在应用两方治疗疾病症状时有所不同。
在应用肾气丸时,其适应病证为肾气不足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和水液代谢失调而致的咳吐痰涎、少腹拘急等症状为主;而右归丸以肾阳亏虚所致之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腰膝酸软、面色白等症状为多见。
关键词:肾气丸;右归丸肾气丸与右归丸均为补肾的著名方剂,前方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方在补肾方剂中因首创#补中寓泻∃、#阴中求阳∃以及#少火生气∃的配伍方法而深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后方始载于!景岳全书∀,该方以#纯补无泻∃、#峻补真阳∃而开温补肾阳又一法门。
现代!方剂学∀各版教材中,肾气丸与右归丸皆归属于补阳剂,用于治疗肾阳虚证。
现代临床二方亦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之肾阳虚证的治疗。
但由于二方的组方结构有异,配伍意义与功效、适应证候亦存在着差异,但古今医家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往往混用二方。
为了更为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地认识肾气丸与右归丸补肾作用的异同点,探讨肾气丸和右归丸两方的证治规律,更好地把握两方的使用指征,为临床上更为准确合理地应用二首方剂提供有益参考,笔者对古今临床应用肾气丸和右归丸共765篇医案或临床报道的主治症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归纳两方的使用指征。
1资料与方法1 1收录范围古代文献包括!古今医案按∀、!续名医类案∀、!一得集∀、!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医案精华∀、!存存斋医话稿∀、!肯堂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丁甘仁医案∀等170余本著作中符合收录标准的375篇有关两方临床应用的医案。
现代文献包括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期刊如!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成药∀、!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等390篇符合收录标准的有关两方临床应用的医案。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一、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薯蓣(即山药)四两(120克)、山茱萸四两(120克)、泽泻三两(90克)、茯苓三两(90克)、牡丹皮三两(90克)、桂枝一两(30克)、附子一两,炮(30克)。
二、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现代用法:混合碾细,炼蜜和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三、歌括1.肾气丸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2.《济生》肾气丸济生加入车牛膝,通调水道肿胀祛。
3.十补丸肾气丸中加茸味,填精补阳总能扶。
四、功用温补肾阳。
五、主治肾阳不足。
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
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
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证。
六、方解本方治证为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
腰痛脚软,下半身欠温,少腹拘急,俱为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小便不利,是由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痰饮、脚气均由肾阳虚不能蒸津化液,上泛则为痰饮,水湿下积则脚气上入为少腹不仁;小便反多,是由肾中阴阳俱虚而成下消之证;转胞亦由肾气不足,水聚不化所致。
故本证治法,是以温补肾阳为主。
方用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
《医宗金鉴》有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方中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泻肝火,与温补肾阳药相配,意在补中寓泻,以使补而不腻。
本方配伍方法,属于“阴中求阳”之类,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七、附方及方论1.《济生》肾气丸(原名加味肾气丸,出于《济生方》):熟地黄半两(15克)、炒山药一两(30克)、山茱萸一两(30克)、泽泻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牡丹皮一两(30克)、官桂半两(15克)、炮附子二个、川牛膝半两(15克)、车前子酒蒸,一两(30克)、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肾气丸功用主治探疑作者:辛增平张爱玲杨宜花【摘要】肾气丸为补益方,各类教材均以其为功用补肾阳、主治肾阳亏虚证。
试从肾气丸的方名、组方配伍用药、原方组方思路、主治病证、临床应用变化方面探析其功用、主治疑点,并由此提出该方功用为补肾气非补肾阳,主治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证而非肾阳亏虚证。
【关键词】肾气丸;功用主治;疑点探析肾气丸源于《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仙丸、补肾八味丸。
1至5版《方剂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均以为功用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6版、7版及“十一五”《方剂学》规划教材功用均改为补肾助阳,虽已纠正“温补”之明显错误,但对肾气丸的功用、主治、药物配伍内涵理解仍未脱离固有的认识圈。
对此,笔者颇有不同见解,认为作用应是补肾气,化气利水,主治当属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证。
本文就该方组方原旨、配伍用药、功用主治方面提出拙见。
1 主治证当属肾气亏虚而不是肾阳不足。
肾虚的病证大体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四个方面,四者间既有紧密的联系,也具独立性,《中医基础学》(全国统编教材)明言:“若肾虚而无明显寒象或热象的病证,一般常称为肾气虚或肾精亏损”。
所以,习惯上把肾虚而寒象明显的病证称为肾阳虚,把肾虚而热象明显的病证称为肾阴虚,把肾虚尤生长发育、生殖失调的病证称为肾精亏虚,把肾虚以水液代谢失调和肾不摄藏为主的病证称为肾气亏虚。
追溯肾气丸的原方主治共五条:一是脚气;二是虚劳腰痛而小便不利;三是痰饮;四是消渴小便反多;五是妇人转胞不得溺。
不难看出,上述五种病症名称有异,但病机皆为肾气亏虚,气化开合失司所致水液代谢失调而无明显寒热征象的病证。
病虽各异,治同肾气丸,意在振奋肾气,调整气化而病愈。
《方剂学》教材认为主治是肾阳不足,并提出“身半以下常有冷感、阳萎、早泄”的症状要点欠妥,不符合原方主治证病理范围,究其因,不外两点:一是受古代医家对本方临床变化运用的影响。
肾气丸历经1千多年,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方中的桂枝改为肉桂、桂附用量各增至2两伊始,为了适应临床病理变化的需要,药物及用量调整加减各异,其间不乏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补阳药物加味使用者,由此,也逐渐演变成一首可治肾阳亏虚证的方剂。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与功效
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尿频遗溺、
精神疲乏等症状。
其配方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味药物:
1.熟地黄:熟地黄是一味补益肾阴的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
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症状。
2.山药:山药有养阴补肾、益胃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肾两虚所
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3.牡蛎:牡蛎具有补肾益精、安神止惊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
的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
4.鹿角胶:鹿角胶是一种滋补肾阳、壮阳补阳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肾
阳虚所致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5.肉苁蓉:肉苁蓉有补肾壮阳、助阳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阳虚
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中以上药物相互配合,能够综合调理肾脏功能,达到滋阴补阳、益
精填髓、固肾安神的功效,从而改善腰膝酸软、尿频遗溺、精神疲乏等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总之,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调理肾脏功能、改善腰膝酸软、尿频
遗溺等症状的功效,适用于肾虚引起的多种症状,是中医治疗肾虚的经典方剂之一。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
一、金匮肾气丸副作用二、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区别三、金匮肾气丸组方的特点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1、金匮肾气丸副作用
谈及金匮肾气丸副作用的话,温馨的提示:只要是患者严格按照金匮肾气丸使用说明书,或者是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的。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过于担忧金匮肾气丸副作用的问题。
有任何使用上的疑惑,建议先咨询主治医师。
2、金匮肾气丸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金匮肾气丸。
不宜和外感药同时服用。
服用金匮肾气丸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金匮肾气丸中有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金匮肾气丸宜饭前服或进食同时服。
3、金匮肾气丸药理作用
肾气丸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桂枝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方中温补肾阳的附子、桂枝与滋补肝肾之阴的六味地黄丸用量之比为1:12.5,附子、桂枝用量不足全方的1/8。
从而体现了少火生气的中医理论,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
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区别金匮肾气丸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方中以干地黄八两为君,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补肝脾而益精血,加桂、附之辛热,四药为臣,。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 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的补肾药,而功效却各有不同,主要区别为:1、组方区别: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龟板胶等八味药物组成;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这两种药的前6味均相同,实际上右归丸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2、功效不同:左归丸功能为:滋肾补阴,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阴不足之症;右归丸功能为:温肾壮阳,填精止遗;常用于肾阳不足之症;3、治疗疾病不同:1左归丸: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治疗: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左归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和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凡肾阴虚而性功能较低弱者可服之;2右归丸: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治疗:症见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阳痿精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而尺弱等;又可治疗浮肿,腰膝酸软沉重;阴囊冷湿,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质淡而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等;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对肾阳虚者的脏腑有保护和功能调节作用;能调节人体性激素的含量,对改善男女性机能都很有帮助;能降低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凡肾阳虚之中老年人及性功能低下者服之颇有益;补肾名方左归丸右归丸有人说,治疗肾虚,男左女右,男服左归丸,女服右归丸;这种说法对吗在治疗肾虚时到底该如何选择用药呢右归丸与左归丸均出自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张景岳根据内经“阴阳互根”、“阴阳互济”的理论,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一治疗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基本法则;右归丸与左归丸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认为,肾有二脏,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左属水主阴,右属火主阳;左归丸能补肾阴,使阴精得归其原,所以名左归丸;右归丸能补肾阳,使元阳命火得归其原,所以名右归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左归丸、右归丸可以改善大脑对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抑制性调控作用,以延缓机体衰老;右归丸药物组成大熟地240克,山药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菟丝子制、杜仲姜汁炒各120克,山茱萸微炒、当归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用法用量遵医嘱应用;一般用法是:将上药共研成末,水泛为丸,每服15克,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1次;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药量在30克左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补肾阳,益精血;主治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表现为舌淡,苔薄白,脉沉迟;临床常见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衰无子,大便不实,小便自遗,下肢浮肿;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机能作用,同时能促进造血机能;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性功能障碍、慢性浅表性胃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腰肌劳损、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注意事项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左归丸药物组成大熟地240克,山药炒、枸杞、鹿角胶炒、菟丝子制、龟板炒各120克,山茱萸、川牛膝酒洗蒸熟各90克;用法用量遵医嘱应用;一般用法是:上药共研成末,水泛为丸,每次15克,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1次;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药量在30克左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滋阴补肾;主治主治肾精不足证;常见症状有腰酸腿软,遗精滑泻,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或数;现代研究表明,用本方加减也可治疗多种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干燥综合征、习惯性便秘、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疲劳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中风后遗症、2型糖尿病;注意事项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慎用;右归丸与左归丸都是治疗肾虚的常用中成药,只是二者主治证候不同;因此,治疗选药时并不是“男服左归丸,女服右归丸”,而是前者适用于肾阳虚,后者宜于肾阴虚;同样,此二方虽是流传已久的“经典名方”,但在使用时最好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来源:39健康网社区左归丸和右归丸中国医药报□胡品福这天中午,药店没什么顾客,我正在咨询台查看专业书籍,这时,新店员沈洁走过来问道:“胡药师,我今天在接待顾客时,一个顾客问我,左归丸和右归丸有什么区别,当时我支支吾吾的,顾客摇摇头,说我专业知识不够;所以我特意来问问您,左归丸和右归丸有什么区别呢”我微笑着对沈洁说道:“我想问你,你知道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区别吗”沈洁回答道:“这个我知道,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肉桂、制附子组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通俗一点说,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我点点头说道:“对,你说得非常全面,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他们的区别点;”沈洁吐了下舌头:“这俩药经常用到,就记住了;”“其实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区别和上面你讲的区别差不多;左归丸与右归丸是明代张景岳从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两个方子,并根据脉学上的'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遂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包含有阴阳互根、连绵不止的生生之意;六味基本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滋阴补肾、固精敛汗,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鹿角胶助阳,甘温性味为重,是填精补肾之上品;左归丸加龟板胶补阴,二胶合用峻补精血、调补阴阳,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重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可起“阳中求阴”之效,主真阴不足;主治男子精少不育、阳痿、遗精早泄,女子月事不调,经枯不孕或男女性功能低下等生殖系统病变;左归丸还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药非激素药物疗法;右归丸加肉桂、熟附片温肾阳、暖下元,杜仲补肾阳、益精血,当归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止遗;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枸杞子滋肾阴,养肝血,可收“阴中求阳”之效;主治元阳不足,精血虚冷;表现为久病体虚疲乏,畏寒肢冷;或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或饮食少进,大便溏薄;我耐心地解释道;“那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该怎么区别使用呢”沈洁又问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来给告诉吧;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同为补肾阴亏虚方药,前者壮水治火,后者育阴而涵阳;凡肾阴虚证可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健忘多梦等;若兼见盗汗梦遗,骨蒸劳热之虚火证者,宜用六味地黄丸治之;若无虚火偏旺证,而身体渐至虚弱,精神不振,两目无神,遗淋不禁者,则宜左归丸滋阴以填精;右归丸与金匮肾气丸均为补阳方药;金匮肾气丸补中寓泻,能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不振之水泛证,如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或频数,或痰饮咳喘,宫冷不孕等;右归丸扶阳配阴,兼养精血,纯补无泻,适用于肾阳虚弱兼精髓不足之证,如阳痿遗精,不能育子,小便失禁,或火不生土而见慢性腹泻腹痛者;”我微笑着对沈洁说道;听完我的介绍,沈洁不住地点头,连声说:“真是太谢谢您了,我又长了见识;”“当一个好店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下苦功多学勤记,不懂就得多问,切忌不懂装懂,贻害顾客的健康;”我对沈洁说;“好,我一定记住;”沈洁说道;阴虚证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陈小野与阳虚证比较,阴虚证模型复制的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阴虚证的病理具有不典型性,从而影响其确认,进而影响模型规范的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阴虚证病理的不典型性;一、阴虚证病理的不典型性:阴虚证病理的不典型性,突出表现在证候实质研究发现,阴虚证虚热证的病理不能明显游离于阳虚证-正常生理-实热证这一病理轴之外以下讨论将阴虚证和虚热证,阳虚证和虚寒证看成各自同一证候的不同方面1,2,3•,具体包括:1.阴虚证的病理变化大多包含于阳虚证之中,虚热证的病理变化大多包含于实热证之中,而且后者的范围均明显大于前者;2.阴虚证与阳虚证,虚热证与实热证共同的病理变化中,后者均比前者彻底;3.阴虚证与阳虚证,虚热证与虚寒证,虚热证与实热证,阴虚证虚热证与正常生理间差异的显着性均不足;4.阴虚证虚热证病理变化的离散度较大;以上规律为长期的阴虚证实质研究所揭示;阴虚证病理的不典型性与理论上阴虚证与阳虚证的对称观念不符合,从而影响了对阴虚证病理的确认;二、阴虚证病理的不典型性的原因:1.阴虚证和阳虚证实际上是寒、热与虚实两方面要素的组合;而阴虚证病理的不典型性就源于这种组合的不对称性,即寒与虚,热与实的病理呈正相关,而虚与热,实与寒的病理呈负相关;所以,虚寒证阳虚证和实热证的病理较典型,而虚热证阴虚证和寒实证的病理就具有不典型性;如从能量代谢强度理解寒热,从功能强度理解虚实,那么寒、热与虚、实两方面要素组合的不对称性在生理学上应是合理的;见附图;附图虚实与寒热组合的不对称性虚线框内为理论上的位置2.对称性的概念体系是自然哲学的特征;金元以后由于经验的积累,中医学的概念体系逐渐摆脱对称性而出现"极性"特征,上述对阴虚证病理不典型性的认识是对这一趋势的继续;3.因此,依据阴虚证实质研究所揭示的规律,可以概括如下:阴虚证以机体崐功能状态与能量代谢水平间的不协调性为主要病理,包括功能降低而又伴有能量代谢增加,或功能降低而不伴有能量代谢降低,或功能正常而能量代谢增加;它既区别于阳虚证的机体功能与能量代谢的同步降低,又区别于实热证的机体功能与能量代谢的同步增加;阴虚证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密切关系可为一例;阴虚证这种能量代谢与功能分离的情况应是源于恒温动物在功能耗竭情况下保持体温的需要;三、阴虚证动物模型的评述对阴虚证病理的以上认识,为阴虚证动物模型的规范提供了基础;现就现有各类阴虚证模型评述于下:1.伤津失水和电解质失衡致阴虚证模型:1961年上海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舌象研究小组建立兔高位小肠侧瘘阴虚证模型有一定程度阳虚;1991年王光瑞建立大肠杆菌致急性腹膜炎加禁水加利尿法犬热病伤阴气阴两伤红舌证模型;1995年王秋建立大肠杆菌内毒素加速尿加禁水法兔阴伤热盛证模型;1996年杨进等建立地塞米松加禁水加速尿加大肠杆菌内毒素法兔阴虚热瘀证模型;临床伤津失水和电解质失衡与阴虚有较肯定的关系;林求诚等报导临床观察到一些肺心病患者原来只有阳虚证候,当不恰当地应用激素及/或利尿剂后,导致电解质紊乱,即可出现阴虚证候4;马必生等报导临床急性热病伤阴红舌证患者有低钾、水电解质紊乱;此类模型有较明显的阴虚证舌象改变,如舌红、光剥等,并有血清电解质失衡,或有口渴;模型的关键是掌握从津伤至阴虚的阶段特征,以及阴虚是否导致或伴随气虚和阳虚;2.甲状腺激素应用阴虚证模型:1957年重庆医学院以甲状腺干粉喂饲家兔形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模型;1976年山西中医研究所内科呼吸组建立甲状腺功能亢进加SO2熏法肺阴虚证模型;1982年上海第二医学院用左旋甲状腺素钠T4•给小鼠皮下注射,形成类阴虚动物模型;1995年陈德珍建立番泻叶加甲状腺片应用法脾阴虚证模型;1997年蒋红时建立甲状腺素加东莨菪碱法阴虚型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甲状腺素加亚硝酸钠法阴虚型记忆巩固性障碍模型;1998年杨宇飞建立小鼠甲状腺素加免疫损伤法阴虚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对阴虚证与甲亢关系的研究虽有相反的结果,但仍不能否定二者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甲亢主要和直接地导致机体的能量代谢的增强火旺,即使未达到耗竭功能的程度,但可造成功能与能量代谢之间的不协调性而形成阴虚病理;如同时功能耗竭明显则为气阴两虚;由于阴虚证的病理在于功能与能量代谢之间的不协调性,故阴虚证模型如有火旺者则较易肯定;作为滋阴派代表的朱丹溪其滋阴实也主要为降火;模型以能量代谢增强为主要表现;同时,在阴虚证机体功能状态与能量代谢水平间的不协调性中,要注意功能降低或相对降低的方面;以火热伤阴途径建立阴虚证模型也均需有一定的造模期,以便区别于实热证;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阴虚证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肾虚证模型于1963年即建立;1984年日本廖忠人建立肾上腺皮质激素法阴虚火旺瘀血证模型;1990年叶南章建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肾阴虚模型;1995年卞慧敏建立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大肠杆菌内毒素法热毒血瘀证模型;1997年许建中报导SO•2熏法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肾阴虚支气管炎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法肾虚证模型目前从激素的长效与短效、用药时间长短、停药与否等方面来判别肾阳虚与肾阴虚属性;沈自尹、王文健等实验发现补肾药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在激素应用的早期7天以滋肾阴中药为好,在后期30天以温补肾阳的中药为好5;说明在治疗剂量激素的应用过程中,不论其外象如何,究其实质,早期属阴虚内热,后期属阴阳两虚;夏宗勤观察到临床服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可出现一系列阴虚症状,长期服用突然停服者又出现一系列阳虚症状;曾兆麟曾发现阴虚肝火旺者以24小时尿17-OHCS增高为主,阴虚心火旺者以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VMA排量升高为主;4.肾上腺皮质激素加肾上腺素应用阴虚证模型:1991年马治中建立氢化可的松加肾上腺素慢性血瘀模型曾兆麟曾发现阴虚心肝火旺患者24小时尿17-OHCS、尿儿茶酚胺和VMA排量均升高;5.温热药致虚热证裕型:1979年北京中医研究所用热性中药喂饲动物建立阴虚证模型;1982年梁月华用温热药建立大鼠虚热证模型,并在以后对造型方药作不断简化、改进;1994年匡调元建立热体加五三粉法内燥模型;1995年何晓晖建立小鼠辛温燥热食物法阴虚内热证模型和先天性阴虚证模型;同年陈小野建立温热药大鼠长热证模型;上述模型以能量代谢增高为主要表现;梁月华认为虚热证主要影响垂体-甲状腺系统,提高代谢而表现为虚热证;实热证早期以交感系统和垂体-肾上腺的反应为主,但长期则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也要提高6;6.热性体质模型:1991年张伟荣报导以体表温度为标准筛选自然热体大鼠;本模型也有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的增高;7.热毒致阴虚证模型:1983年熊启逵建立大肠杆菌注射家兔温病卫气营血证候模型;多种温病营血分证模型均有营阴亏损病理;1988~1992年陕西中医学院建立大肠杆菌静脉及皮下注射法家兔热灼营阴证模型;1996年杨进等建立大肠杆菌内毒素家兔热毒血瘀证模型,养阴及养阴通瘀方治疗有效;1998年王红、曹丽英等建立大肠杆菌内毒素家兔热毒伤阴模型;热毒伤阴模型多有水和电解质失衡;王红、曹丽英等从细胞内、外液角度探讨温病高热伤津和伤阴两个阶段的区别7;8.阴脱证模型:1993年陈奇认为阴脱证模型可用肠道致病菌感染动物,造成严重泄泻,脱水直至休克的方法建立;亦可用内毒素或脓毒病灶诱发休克,或烧、烫伤休克动物8;9.放射线损伤阴虚证模型:1988年山根兴建立放射线骨髓损伤大鼠、小鼠血瘀模型;同年迟永春建立X线照射骨髓损伤小鼠血虚证模型;1990•年吴志奎报导辐射骨髓损伤肾虚证模型;金玲等临床研究认为,放疗引起气虚、阴虚,化疗引起气虚、脾虚;吴振宇等认为中医把放射反应视为"火、热"之邪,导致肝肾阴虚,脾胃不和,气血亏虚9;10.利血平加甲状腺功能亢进阴虚证模型:1976•年山西中医研究所内科呼吸组建立甲状腺粉和利血平应用加SO2熏法小鼠肺阴虚证模型;1977•年上海中医学院正常人体教研组建立甲状腺素和利血平所致肾阴虚模型;1979年曹济民建立甲状腺素加利血平肾阴虚型S180肉瘤模型;1981年天津市和平医院病理科建立氢化可的松、利血平和甲状腺素应用加刨花烟熏法大鼠肺阴阳两虚证模型;1983年韩康玲建立CCl4损伤加甲状腺素、利血平应用肝肾阴虚模型;1991年王晓明建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加甲状腺素和利血平脾阴虚模型;1996年杨耀芳建立甲状腺素加利血平法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利血平用于建立阴虚证模型尚未见原理阐述,但该药能耗竭交感神经递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是脾阳虚证模型的一种有效造模方法;实热证和虚热证均有交感神经功能增高;岳凤仙认为利血平仅对阴虚阳亢之高血压患者有效;曾贵云发现利血平可降低犬狭窄肾动脉肾型高血压模型有认为属阴虚证的血压,改善其高级神经活动10;因而其药理似乎与阴虚证相反;但如其药效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则用于配合导致甲亢的方法建立阴虚证模型,也可符合阴虚证机体功能状态与能量代谢水平间的不协调性病理;此类模型仍以能量代谢增加为阴虚证指征;11.气阴两虚证模型:1987•年孙福立建立睡眠剥夺法大鼠心气阴两虚偏气虚证模型;1994年肖相如建立免疫损伤法肾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模型;此外尚有甲状腺片加劳倦过度法气阴两虚证模型;大鼠心气阴两虚偏气虚证模型有脉"细数"、"细弱"的心阴虚、心气阴两虚偏气虚证表现;12.肾血管狭窄高血压阴虚证模型:1960•年易宁育从复方中药治疗结果认为肾血管型高血压模型属阴虚证,用滋肾阴方药有效,温肾阳药物反而加重其病情;1990年李金鹏认为本模型属血瘀证,久则肾阴不足,肝阳上亢;1995年张继平从治疗反证也认为本模型属阴虚阳亢证11;13.遗传性高血压阴阳两虚证模型:1989•年邝安坤报导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肾阴阳两虚证模型;用滋肾阴、温肾阳方药均能降低其血压;14.遗传性糖尿病阴虚证模型:唐泽耀1995•年报导有人将健康中国田鼠在兄弟姐妹鼠间交配,第三、第四代时出现自发性遗传性糖尿病,发生率可达•65•~90%,遗传型式属多基因性,其中又有不少有多饮、多尿、阴虚的证候,•继而筛选出典型的糖尿病阴虚证候模型;沈自尹1997年报导日本木村正康将糖尿病模型的传代鼠中乙酰胆碱反应低类型与反应高类型同类自行交配,不断传代至第14代,两种模型已分化明显,以A-ch反应高的为虚寒型,A-ch反应低的为虚热型;采用附子及其有效成分和生地及其有效成分均可使虚寒型、虚热型A-ch反应相应得到改善12;15.高盐饮食阴虚证模型:1995•年宋建平建立高盐饮食法阴虚阳亢高血压模型;模型尿VMA和17-OH含量显着增高;而临床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者尿VMA和17-OH含量显着增高,阴阳两虚和阳虚组则低于正常;16.免疫损伤致慢性活动性肝炎阴虚证模型:1992•年吴轰建立同种小鼠超速离心精制的特异性肝脂蛋白免疫损伤法肝郁血虚肝肾阴虚,肝血虚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模型;只有通过滋阴养肝及柔肝敛肝方剂才能控制血清中抗肝特异性脂蛋白的抗体滴度及肝脏组织炎症和局部坏死13;17.下丘脑损伤肾阴虚证模型:1998•年蔡定芳等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形态与功能变化,以及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治疗结果,认为谷氨酸单钠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大鼠模型可能属肾阴虚证范畴;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区别右归丸适应症: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右归丸和金匮肾气丸区别右归丸和金匮肾气丸不是一种药,但它们的药物组成和功效非常相近,都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右归丸还兼有填精益髓之效;右归丸药力大于肾气丸,主要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小便自遗;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区别六味地黄丸功效是滋阴补肾;主治肾虚精亏,虚火内扰所致的肾阴虚证;证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松动,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囱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熟地,山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左归丸的组成:熟地,山茱萸肉,山药,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左归丸功效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精髓亏损,阳失潜涵,封藏失司所致的真阴不足证;证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等;。
张景岳与右归丸的医案
张景岳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医家,他所创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右归丸是张景岳创立的一种治疗脱肛的中药方剂。
下面是张景岳与右归丸相关的一则医案。
医案名称:治疗脱肛的右归丸
案例:
病人李某,男性,年龄30岁。
自幼体质较弱,常感到大便不爽,多次出现便前及排便时肛门下坠感觉。
最近一年左右,他出现了明显的脱肛症状,每次排便后无法将肛门完全回缩,导致排便后肛门外凸,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李某在寻求医治的过程中,经过朋友的推荐,前来找到了张景岳。
张景岳详细询问了李某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了肛门检查。
他发现李某的病情属于脱肛的初期,还没有形成完全脱垂。
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张景岳为他开出了一副右归丸的中药方剂。
方剂组成为:茯苓、牵牛子、莪术、苁蓉、白鲜皮、排骨、焦壳、川楝子、青皮、郁李仁、姜汁煎丸。
李某按照张景岳的指示,每天早晚各服一丸,并配合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李某的症状明显缓解,脱肛症状大大减轻。
他继续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和调理,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他的脱肛完全消失,肛门恢复正常功能。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到张景岳使用右归丸治疗脱肛的效果显著。
张景岳的治疗方法重视整体调理,不仅仅依赖于药物,而且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综合治疗的效果更好。
右归丸临床应用剖析主治功能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用于肾阴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阳痿证属命门火衰。
症见阳痿阴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眼花,面色挑白,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细尺弱。
浮肿证属肾阳不足。
症见全身水肿,肿势多由腰足始,腰以下肿明显,两内踝尤剧,腰膝酸软难过,阴囊湿冷,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色清,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纤弱。
腰膝酸痛证属肾阳不足,阴寒内盛。
症见腰膝酸痛,少腹不仁,神疲气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应用鉴别功能类同药物鉴别①与桂附地黄丸的鉴别:两药同属补阳剂,均有补益肾阳之功。
但桂附地黄丸以桂、附加入六味丸中,温养阴中之阳,全方有补有泻,补而不滞,补中有泻,常用于腰膝酸软、四肢厥冷、少腹拘急冷痛、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长等肾阳不足之证。
右归丸方名“右”,指命门之意,即肾阳,较桂附地黄丸少了丹皮、茯苓和泽泻,多了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和杜仲,故而补肾填精壮阳的力量增强,功专于补,常用于阳痿、浮肿等命门火衰之证。
②与济生肾气丸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阴水水肿的常用方剂。
但右归丸以补为用,温壮肾阳,填精益髓,并无特地的利水药,所以其治疗的水肿病情较轻,只需温补使肾阳得充,就可以达到利水的目的,西医的慢性肾炎见有肾阳虚表现的可用本方。
而济生肾气丸方中有车前、牛膝利水消肿,所治之水肿病情较重,常用于西医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心源性水肿、内分泌失调、营养阻挡等疾病。
③与龟龄集的鉴别:两药同属补阳剂,均有补益肾阳之功,主治阳痿遗精等肾阳亏虚诸证。
但龟龄集其中有参、茸补益气血,海马、雀脑、淫羊藿、补骨脂、肉苁蓉、锁阳、菟丝子等温肾壮阳,益精强骨,为治疗气血不足、肾阳虚衰证的良药。
而右归丸则为温壮肾阳之剂,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诸药合用,刚柔相济,共奏温肾壮阳之功,并无补益气血之力,且温肾壮阳之力弱于前面,常用于阳痿、遗精等肾阳不足、阴寒内盛之证。
右归丸是处⽅药,⼀些男⼈却想擅⾃服⽤,只因这是由明代⼤医张景岳在⾦匮肾⽓丸基础上加减化裁出的⽅剂。
如果说⾦匮肾⽓丸在补肾阳上还⽐较温柔,补泻兼⽽有之,右归丸就是⼀个百分百猛男,温补肾阳、填精补⾎,专攻于补。
由于肾阳在右,肾阴在左,所以张景岳给这个⽅⼦起名叫右归丸。
是温补肾阳的经典⽅⼦。
来看看右归丸是怎么在⾦匮肾⽓丸的基础上产⽣的。
⾦匮肾⽓丸由熟地⼋两、⼭药四两、⼭萸⾁四两、茯苓三两、丹⽪三两、泽泻三两、附⼦(炮)⼀两、桂枝⼀两,共⼋味药组成。
主药是熟地黄,与⼭茱萸、⼭药,肝脾肾同补:地黄补肾、⼭茱萸补肝、⼭药补脾。
是为三补。
茯苓和泽泻,丹⽪,活⾎利⽔,共同调节⽔液的疏泄。
是为三泄。
在前六味药补充津液,排除废⽔后,附⼦桂枝负责推⼀把,补充⽔中能量,让肾⽔活动起来,⽣发阳⽓,焕起阳⽕。
也就是说,这个⽅⼦是以补津液,排废⽔,再补有能量的⽔的思路,肝脾肾同补,温肾助阳,温阳通脉。
是张仲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药思路的展现。
此⽅⼀扫性功能低下,尿频尿不尽、腰膝酸软疼痛等肾阳不⾜症状。
但是有的患者肾阳⾮常的虚,根本就不⽤泻,怎么办?右归丸在张景岳“补必兼温”思路下,热⽓腾腾、⽕⼒⼗⾜的来了。
保留了三补,熟地黄、⼭药、⼭茱萸。
同时将⼭茱萸进⾏酒制,增强了补益肝肾的作⽤。
保留了补⽕助阳的附⼦。
减掉了调节⽔液疏泄的茯苓泽泻丹⽪。
加补⾎和⾎的当归,并改桂枝为⾁桂,增强温补肾阳之⼒。
另加壮阳药物⿅⾓胶,菟丝⼦,枸杞⼦,杜仲⽽成,共⼗味药。
熟地黄、附⼦(炮附⽚)、⾁桂、⼭药、⼭茱萸(酒炙)、菟丝⼦、⿅⾓胶、枸杞⼦、当归、杜仲(盐炒)稍微懂点药理的⼈,都看出了此药以温补药材居多,⼀幅摩拳擦掌⼤补特补,往⾝体⾥添柴⽕的架式。
⿅⾓胶温补肝肾,益精养⾎。
通督脉之⾎,是兼⼊⾎分的,可以温补下元,补阴中之阳,⽤于阳痿滑精,⾎虚头晕,腰膝酸冷,崩漏下⾎,便⾎尿⾎,阴疽肿痛等。
杜仲性温,味⽢。
有补益肝肾、强筋壮⾻、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补肾名方”右归丸,不仅治疗肾阳虚,还有这几个妙用,附禁忌人群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祖国医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繁荣。
基于此,大量中药在临床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应用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其中,作为常用中药方剂之一,右归丸在男性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相对较多。
有研究表明,该药物可以有效实现男性机体功能的合理改善,与此同时部分研究表明,该药物对于肾脏具有良好的补益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中医研究人员表示,右归丸不仅仅可以帮助男性实现肾脏的合理补充,其还有其他妙用。
本文针对右归丸在临床过程中的相关用途进行了说明,与此同时,笔者在文末附上了右归丸的禁忌人群,旨在确保患者科学用药。
一、右归丸总的来看,作为常见中药之一,右归丸主要由十味药材组成,其中,鹿角胶、肉桂以及附子是君药,主要用于填精补髓、温补肾阳。
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以及熟地黄作为臣药,用于养肝补脾,滋阴益肾。
此外,当归、杜仲以及菟丝子等药物可以有效实现对于肝肾的合理补益。
在临床过程中,该药物主要用于对先天禀衰或肾阳不足的患者进行治疗。
在药物适应症方面,对于精子缺乏症、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赤白带过多症、性机能减退,坐骨神经痛以及皮肤浮肿等疾病,右归丸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二、右归丸的妙用(一)有利于促进人体肾阳温补右归丸在临床过程中最为显著的应用在于补肾益精、温补元阳。
与此同时对于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少腹不仁以及腰膝酸软。
对患者而言,该药物均有助于帮助其缓解临床症状。
研究表明,其可以有助于患者在阴中求阳,促使元阳回归。
在治疗期间,右归丸中的相关中药成分具有各自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养肝补脾、强腰膝以及补肾填精等目的,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与价值。
鉴于右归丸的这一治疗效果,对于肾阳虚的男性患者而言,其应用的相对较为广泛。
(二)有利于实现保龄抗衰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体逐渐衰老时,其心肾组织的胶原蛋白量可出现大幅增加,继而造成羟脯氨酸含量的提升。
复杂系统理论思路设计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3首补肾阳类方
配伍规律研究
王建红;胡翊健;罗来成;李静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1(22)1
【摘要】目的认识到类方研究的价值,以类方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值得重视。
将类方与证候的关系视为复杂系统,用粗糙集理论建立补肾阳类方与肾阳虚证的系统模型,观察在补肾阳类方的干预下肾阳虚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探讨补肾阳类方在补阴药基础上配伍补阳药的生物学意义,挖掘补肾阳类方配伍规律。
【总页数】2页(P13-14)
【关键词】粗糙集;类方;补肾阳方;配伍规律
【作者】王建红;胡翊健;罗来成;李静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基于二妙丸类方探讨主从方类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J], 尹莲;徐立;时乐;朱晓勤;李欣;段金廒
2.数据挖掘技术在维药"依提尔菲力类方"(诃子膏)研究的r应用前景及配伍规律研究想法 [J], 热甫哈提•赛买提;艾尼瓦尔•塔力甫
3.泽泻类方治疗淋证水肿配伍规律的研究 [J], 张华;阮时宝;谢惠梅;马驰
4.基于粗糙集理论及均匀设计拆方的右归饮配伍规律研究 [J], 王秀凤;邓树泳;张磊;唐小娅;罗来成
5.基于粗糙集的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3首补肾阳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J], 王秀凤;伊丽娜;张磊;李静;罗来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
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成分: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炮)
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成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盐炒)肉桂肉归附子
本方由10味药组成。
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
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
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补血养肝。
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
金匮肾气丸平补肾气,以调整水液代谢为主
金匮肾气丸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方中以干地黄八两为君,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补肝脾而益精血,加桂、附之辛热,四药为臣,助命门以温阳化气;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泄浊,牡丹皮清热凉血,三药为佐,寓泻于补,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右归丸温补肾阳,以恢复藏精功能
右归丸最早载于张景岳先生的《景岳全书》,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祛寒,为君药。
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为臣药。
佐以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和血,与补肾之品相配,以补养精血。
右归丸在《景岳全书》中应用广泛,在新方八阵中,张景岳先生说它"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反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阳衰无子等证。
金匮肾气丸用干地黄为君,偏于平补,多用于治疗因"肾主水"功能失常而致的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而右归丸改生地为熟地,又用大队补阳药,偏于温补,多用于治疗因"肾主藏精"功能失常而致的生殖方面的疾病。
右归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三泻”(茯苓、泽泻、丹皮)
增加四味(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加强了补益肾中阴阳的作用,减少用“泻”妨补之力,以使药效更能专功于补。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的补肾药,而功效却各有不同,主要区别为:1、组方区别: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龟板胶等八味药物组成。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
这两种药的前6味均相同,实际上右归丸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
2、功效不同:左归丸功能为:滋肾补阴,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阴不足之症;右归丸功能为:温肾壮阳,填精止遗。
常用于肾阳不足之症。
3、治疗疾病不同:1)左归丸: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
治疗: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
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