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生科技节科技论文大赛入选作品及作者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11
(生物科技行业)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结果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在德州学院举行2010-09-0614:34:36来源:作者:【大中小】浏览:38次评论:0条决赛阶段有山东大学、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23所高校参赛,作品133项,其中实物类作品119项,软件类作品14项。
经过一天的紧张评比,共评出特等奖12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52项。
附: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结果特等奖(12项):学校作品名称作者指导老师类别山东师范大学全自动洗衣机多功能教学实验仪房龄江、吴鹏、邱红松姜守振实物山东大学远程光敏效应测量仪黄晨、李雷、李成李茂奎实物山东大学视觉测量与智能识别算法李庆浩、吕?先、谭捷张学尧软件山东科技大学基于碳纳米管的高精度湿度检测仪丁世勇、刘一剑、王丽丽张鲁殷、陈达实物德州学院非接触式刚体位移测试仪王振坤、刘金鹏、郭国李丽欣、王洪梅实物德州学院半导体制冷系数温差发电实验仪李金喜、唐先勇赵杰、李海彦实物济南大学法布里―珀罗腔式磁光调制扰偏器及综合实验研究修顺利、王端、杨文静梁志霞、周城实物曲阜师范大学磁光法拉第效应测试系统卢曙光、张忠峰、韩媛媛孟祥省实物青岛大学多束参考光实现的多通道综合全息实验研究邹晓、隋少帅、席思星孙欣实物滨州学院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测定的改进王亚慧、邓丹萍、杜庆玉马国利、陈庆东实物鲁东大学液体折射率/浓度精密在线测量仪油涵真、闫强、陈淑涵张志峰、郝金光实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液体比热容测量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孟军华、牛法富张亚萍实物一等奖(45项):学校作品名称作者指导老师类别山东师范大学错位方棱镜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离面变形导数测量中的应用何佃花、黄露、李莹孙平实物山东师范大学相干光学空间滤波模拟系统胡光安、陈栋、高卫高守宝软件哈工大威分无线温度测量计徐天赐、陈炜、闫君丹陈相君实物山东大学基于LabVIEW与神经算法的频谱测量与智能识别系统黄志鹏、吕?先、李庆浩陈言俊软件山东大学磁电耦合系数测量仪张琪、岳腾、张兵兵刘国磊实物山东大学物理教学用触摸式LED点阵屏孟松、亓帅、朱玉莹章亚明实物临沂师范学院对驻波法测量声速实验的操作方法的改进系统朱方玺、魏广来曹伟然、李道勇实物临沂师范学院三线圈磁场测量仪的改进谢丹、司海花李道勇、曹伟然实物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楼供暖温度监测与节能控制装置的研究李贞杰、郭潇蔚、贾福阳王学水实物山东交通学院基于塞贝克效应的内燃机余热发电演示装置李新仁、闫富贵、陈世希梁志强实物山东交通学院精确位移控制器杨阳、李新仁、魏传芳梁志强实物青岛滨海学院光伏驱动傅科摆邵世平、孙静波、王超王红梅、薛建军实物德州学院基于虚拟仪器的声拍演示和测量系统刘萌萌、周晖、于洋刘录发、杨学锋实物德州学院升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苏鑫杨、李东方、李杰王红梅、刘辉兰实物德州学院使用simulink仿真工具箱开发混沌掩盖加密通信系统于洲、李亮、刘德见魏勇、刘辉兰软件聊城大学红外测温筛选仪王文元、王丽、许泽胡海泉实物聊城大学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王孟孟、李春雨、白少洲张一清实物聊城大学超声波测距孙兆文、薛瑞范、张明杰杨少卿实物济南大学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效率研究张玉静、范新宇、周娟金卫东、高若平实物济南大学便携式干涉现象课堂演示仪刘夫根、王淼、高鹏李晓实物济南大学实验室用钠灯改进设计王珍、龚晓萍、李欢高若平、金卫东实物山大威分用分光计测平板玻璃的平整度陈学政、李宗斌、刘力?王爱芳实物山大威分利用电子射线的磁聚焦测量地磁场杨金哲、李启云、韩国庆刘芬实物青岛大学基于透射式空间光调制器的合成全息实验田巍、汤凯、周杰孙欣、席思星实物青岛大学低压近场静电纺丝教学演示装置郑杰,李蒙蒙,张志华龙云泽实物青岛大学基于虚拟仪器的电阻率测试系统高治徐胜实物滨州学院电磁组合演示实验仪李囡婕、杨姣姣、李超韩敬伟、尹学爱实物枣庄学院振动轨迹绘制仪张国进、姜波李建全实物济宁学院电流在线测量装置张恒星、吕永田、张营实物烟台大学自动跟踪太阳光强度系统韩旭同、刘晓瑞、赵倍龙孟兆坤、段中华实物潍坊学院高保真偏振EPR纠缠态的实验制备孙兵、刘光发、田宁赵加强实物潍坊学院直接观测法塞曼效应实验系统的优化调整刘志方、李晓明、赵祥仲明礼实物潍坊学院新型大面积有机薄膜制备技术谢艳冬、李少伟、张振国朱海玲、黄宝歆实物菏泽学院新型热功当量测定仪王桥广、韦纯、魏坤张冠芬实物菏泽学院智能化多功能物理量测量仪闫文林、吕多玉、巩富勇张冠芬实物菏泽学院多功能物理实验箱王建成、吕乾坤、闫文林张冠芬、王保松实物鲁东大学全自动固体折射率测量仪张兆庆、何敏、刘彪张志峰、郝金光实物鲁东大学光学实验模拟仿真软件殷提提、杨恬恬、张兆庆张志峰、王德法软件泰山学院高精度超声测距系统的设计许文保、刘玉莹、战立岸吴顺伟、赵健实物泰山学院V-M系统综合仿真分析与校正设计郭峰、李跃龙王春玲、宁旋旋软件山东理工大学陶瓷粉尘浓度检测研究李超、林效峰、张贵芹李强、马立修实物山东理工大学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测试仪的研制陈军、高月康、陈民波张静华、袁长坤实物山东理工大学镜头设计优化分析工具张伟元、宋延松、杨艳敏秦华软件中国石油大学射频段电子自旋共振仪陈浩然、杨凯王军、聂士忠实物中国石油大学油品电导率的静电消散法测量系统的研制赵继飞、王海堂亓鹏实物二等奖(77项):学校作品名称作者指导老师类别山东师范大学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针尖的自动制备装置何建方王书运实物山东师范大学大错位方棱镜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物体变形中的应用刘斌、曹召鹏、王振九孙平实物山东师范大学数字投影栅线面形测量实验综合设计赵瑞冬、岳帅孙平实物山东师范大学分光计的使用仿真苏峰、刘小梅、提敏敏高守宝软件哈工大威海分校数控电压源肖晓飞、孙晓、高翊盛苗杰光实物哈工大威海分校便携数字式大气压强测量仪刘玉龙、唐梅、朱龙潘玉寨实物哈工大威海分校简易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孙晓、张明宇、陈会顺王强实物临沂师范学院声音振动及其响度测试仪葛兴、贾立鑫潘洪哲、李尊营实物临沂师范学院自制新型牛顿反射式望远临沂师范学院应用多普勒效应实验仪验证楞次定律的综合提高实验王高瑞、史绪晓曹伟然、石邵华实物临沂师范学院圆柱形刚体斜面无滑滚动暨柱体的主动惯量简单测量王鸿、孟雪石邵华实物山东科技大学半导体温控技术组装实验仪AwaisAmin(巴基斯坦)、张志强、邱鸿峰张会云、徐世林实物山东科技大学尿液电池的设计与制作NaqiShahid(巴基斯坦)、马力、高营张会云、孟丽华实物山东科技大学太阳能自行车遥控锁组装实验仪张志强、田甜、孙照斐张会云、刘启鑫实物山东大学二氧化钛单晶纳米阵列的生长王辰博、蒋子飞、张天仪陈廷学实物山东大学实验方法的改进及硅酸锑掺杂对ZnO压敏电阻性能的影响徐思遥、王东周、宋飞陈洪存实物山东大学基于LabVIEW的硅光电池关键参数的实时精确测量王震、王新军、郑迎新李茂奎实物山东交通学院对称式牛顿管演示装置韩立铭、庄明伟、向前龙梁志强实物山东交通学院巨磁电阻效应测量微小位移的实验装置庄明伟、向前龙、韩立铭梁志强实物山东交通学院弦的自由振动的计算机模拟杨美岭、田淙升、闫富贵刘进庆软件青岛滨海学院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空气折射率随压强的变化牛琪、林郅惠、孙守福薛建军、王红梅实物青岛滨海学院刚性细杆转动惯量大小的测定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李鹏飞、孙跃、苏玉龙徐兰芝、侯顺强实物德州学院单缝衍射法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高大鹏邹艳、罗秀萍实物德州学院霍尔效应创新试验仪周晖、刘萌萌崔廷军、杨合利实物德州学院声音特性综合实验仪张栋栋、王本虎陈书来、赵杰实物德州学院智能抗磁性超低频静/脉冲磁场控制器李巍、李长伟、卢倩倩刘辉兰、王红梅实物德州学院基于虚拟仪器的弦振动实验装置李东方、李璐璐杨学锋、崔廷军实物德州学院六通道超声测距仪李洪刚、王振坤、王肖张福安、李丽欣实物德州学院静电演示仪王振坤、秦明、王富吉李丽欣、曲培树实物德州学院强功率电磁铁电源张晓敏、高海红王红梅、赵杰实物聊城大学低功耗温度计李欲伟、韩超、付路路田存伟实物聊城大学恒压恒流源王孟孟、高全喜、武磊王明红实物聊城大学智能电子称重仪于菲、高全喜、武猛王宝兴实物聊城大学智能充电器马玲军、王文元、蔡亦彬于会山实物济南大学帕尔帖效应――半导体制冷演示仪卢纪材、徐海霞李淑娟、童艳荣实物济南大学学生实验电源信息化改造杜杨康、张莲莲、尚姗姗金卫东、高若平实物曲阜师范大学多功能51单片机自主学习开发板张道源、赵健、张丽娟赵建平实物曲阜师范大学整流电路仿真实验韩钦亭、张洁敏、冯汉琳王玉德软件山大威海分校旋转液体实验仪器的改进及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新方法韦宝刚、张幸洁、林智杨宋淑梅实物山大威海分校电位差计实验仪测量范围的扩展研究韩平平、丁庆霞、高逸群刘芬实物青岛大学KDP类晶体棱边生长机制的显微实时观测与分析吕寒玉、邵珠臣滕冰实物青岛大学有机半导体教学演示装置尹红星,李蒙蒙,刘抗抗龙云泽实物青岛大学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自动输出稳定装置王兴超、王维、王伟戚凭实物青岛大学全反射相位奇点祝世民、解西国、李光刘兵,董日昌软件滨州学院光的偏振在汽车灯光上的应用孙继欢、王桂滨、卞保平陈庆东、王俊平实物滨州学院太阳能智能车秦亚军、李玉、王亚慧马国利、姚延立实物滨州学院单摆周期测定仪的设计与制作王永升、李贵顺、令狐克洪刘伟波、李明娟实物滨州学院电流功率测量仪孔华生、高伟、李海航马国利、陈庆东实物滨州学院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范世征、高伟、孔华生马国利、刘伟波实物枣庄学院CCD在夫琅禾费圆孔衍射中的应用许宗平苏士田实物枣庄学院自制实验天平马圣全闫昕实物枣庄学院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改进和测量庄申栋、李兴涛张士英实物济宁学院测速仪张令俊、楚川川、李法东杨连武、张营实物济宁学院温度采集监控装置李法东、张令俊、于友杨连武、张营实物济宁学院双缝干涉实验测位仪于乙猛、徐帅、刘磊张营、吕永田实物潍坊学院远程控制测距系统汪国瑞、杨金仲、蒋淼刘鲁宁、何卫东实物潍坊学院远程控制测温系统吴鹏、韩子臣、栾晓东何卫东、刘鲁宁实物潍坊学院单片恒流开关电源设计周宝、陈超、彭文娟赵光海实物菏泽学院16通道智能语音温度计的设计王伟进、徐跃明、王文龙刘秋霞实物菏泽学院多功能测试筛选仪徐跃明、王伟进、刘童刘秋霞、贾建运实物菏泽学院密度测量的改进英容华、王建成、王勇张冠芬实物菏泽学院多功能温度监测记录仪李宝龙、程起、钟振国赵光辉实物鲁东大学基于激光扫描的光学球面曲率半径测量系统的研制何敏、许欣、蔡亚丽张志峰、王德法实物鲁东大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姜英杰、杨泉、刘荻王德法、王世亮实物鲁东大学表面张力系数测量系统的研制何敏、许欣、颜士瑞张志峰、于泓实物鲁东大学氧化膜内应力计算预报软件的建立杨恬恬、殷提提、油涵真张志峰软件泰山学院基于压力传感器的输液瓶液位测量与报警系统王朋、曾凡宗、魏兰兰赵健、吴顺伟实物泰山学院基于拉力传感器的输液瓶液位测量与报警系统杨爱民、杨超、陈辉胡承忠、吴顺伟实物泰山学院科学计算软件Maple模拟理论物理实验窦海龙、耿爱霞、王露颖宫衍香软件山东理工大学全固态激光实验中的耦合器件设计及实现张震、王鹿鹿、云巧刘晓娟、韩克祯实物山东理工大学模拟静电场测绘仪的研制高月康、陈军、陈民波袁长坤、张静华实物山东理工大学圆周型光斑模式转换器孙存志、张堂民秦华实物山东理工大学光学实验演示平台孟庆强、齐亮魏功祥软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于线性霍尔元件的磁悬浮演示仪吴飞斌、张晋平、陈猛陈文娟实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于抽油杆裂纹检测的外穿过联合差动探头的研制郑志伟、矫永平、李斌刘金世实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自动跟踪装置的研制郑成聪、徐丹聂士忠实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于磁滞回线实验仪的智能网络开发陈新龙、王刚、李兆钦韩立立实物三等奖(52项):学校作品名称作者指导老师类别山东大学Bi12TiO20系自然极性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周慧、朱玉莹、孟松赵明磊实物山东大学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仪曹雯婷、胡芹、罗路陈言俊实物青岛大学基于偏振片有序组合实现旋光效应实验研究董日昌、席思星孙欣实物青岛大学低压离心静电纺丝教学演示装置赵志立、孔文豪、李蒙蒙龙云泽实物青岛大学炭材料教学演示装置唐成春、尹红星、陈俊驰龙云泽实物青岛大学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王书浩、张蒙蒙、郑?斌孙志军软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多普勒效应测量声速实验仪器的改进王光华、陈刚李建福、欧阳雨实物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关于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厚介质板折射率问题的研究刘玉春、范琦李建福实物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串联单摆链振动现象的研究杨国红石邵华、潘洪哲实物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小型激光成像仪改进谢荣秀曹伟然、李尊营实物滨州学院分光计的改进李海航、邢万东、明帅强郭洪岩、尹学爱实物滨州学院便携式直流手机充电器徐国库、殷海旭、张之超刘伟波、韩敬伟实物滨州学院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郝志珍、朱相宇、吴学霖姚延立、郭洪岩实物济南大学自制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吴宾、周现静、张莲莲袁敏实物济南大学越限温度显示器权焕刚、朱志远魏显起实物菏泽学院智能折射率测量仪的设计与制作刘西营、王德浩、姜千海刘秋霞、王保松实物菏泽学院实验室智能安防节能系统的设计唐珊、吴少龙、张涵刘秋霞、李玉山实物菏泽学院便携式节能无线音响设计与制作程起、李宝龙、钟振国赵光辉实物菏泽学院幅度调制与解调的虚拟仿真平台搭建及实验祝庆迎、付玉广、李金龙吴艳君软件菏泽学院自制三极管测定仪韩旭、薛大欢、曹生彪张冠芬实物枣庄学院MATLAB在光学微球腔体研究中的应用魏树平、伏兵徐庆君软件枣庄学院光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李欣磊梁兰菊软件济宁学院转动惯量测定仪的改进桑丽娜、翟瑞芳杨连武、张营软件鲁东大学用分光计开发光学实验任梦静、王晓丽、户慧玲王德法、王菲菲实物鲁东大学干涉式激光窃听系统的实现黄柯、吴皓、孙佩玲张志峰、王德法实物鲁东大学无线电灯的制作孙贺、姜英杰、刘昊王德法、张志峰实物山东交通学院特殊函数(勒让德函数)的计算机模拟张娇、王晓倩、吕晓峰刘进庆、梁志强软件山东理工大学衍射与空间滤波的Mathematica仿真徐锡坤、李宝秀、徐为韩克祯软件山东理工大学高质量全息光栅实验系统研究张洪溪、高鹏、李想类成新实物山东理工大学泵浦光吸收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董杰、张升云、许新坤万云芳软件山东理工大学光学薄膜参数测量袁帅、张国辉、王歌娜刘汉法实物泰山学院交通灯控制实验仿真孙晓、付长成曹会国软件泰山学院DS1302+DS18B20数字钟刘昌、王浩曹会国软件泰山学院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汝彤彤、徐承帅、孙国超赵健、吴顺伟实物泰山学院AVR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王文清、田发、尹明夏赵健、胡承忠实物潍坊学院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改进谭建军、李占军、马云龙王晓芹实物潍坊学院家庭用厕所智能控制设计徐学亮、孔令文、巩国华王希庆软件潍坊学院杨氏模量实验测量方法的改进王欣伟、周杨、高浩轩王劲松实物德州学院帕尔贴演示实验的改进于洋、李细莲、翁俊飞刘辉兰实物德州学院迷你节能型自动控制打孔机董凯、王富吉、张利国张福安、张晨实物德州学院波动光学演示仪高春晖、季丽伟、陈静李丽欣、李海彦实物德州学院使用matlab/pdetool偏微分方程工具箱研究静电场问题刘德见、潘成杰魏勇软件德州学院模拟微重力实验仪马海宽、王孟孟、邵建胜刘贵忠、张秀梅实物德州学院三相异步电机程控示教仪满建军、王海军、杜培正李丽欣、董文会实物德州学院节能型人工气候室卢倩倩、李香勇、韩应宽刘贵忠、张晨实物德州学院晶体管特性测试仪王海军、唐先勇、王本虎葛汝明实物青岛滨海学院温度补偿法改进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李明广、杨廷志、狄文婷王宇飞实物青岛滨海学院电子烟花设计李靖、马彪、周瑞瑞任爱阁、田宝森软件青岛滨海学院锤头轴部受力及打击效率的实验孙跃、谭波、李鹏飞徐兰芝、侯顺强实物中国石油大学新型磁滞回线实验仪设计叶春伟、贾凯丽、苏昌柳韩立立实物中国石油大学激光调制与激光通信综合演示仪的研制张晋平、吴飞斌陈文娟实物中国石油大学激光衍射法测量油粘度张志权、宋彤、景文凯刘金玉实物德州学院物理系邮政编码:253023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Copyright@德州学院物理系学生会网络部allrightsreserved。
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的意义和价值2.主体:分别介绍四个优秀作品,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主要内容以及作品的创新之处和价值3.结论:总结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的启示和影响正文科技创新大赛是我国为推动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赛事。
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会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这些优秀作品不仅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前沿,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介绍四项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
首先,作品《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由张晓宇、王鹏程两位作者完成。
该作品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垃圾分类的现状,设计了一套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垃圾分类系统。
该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并将其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桶。
这一创新解决了垃圾分类的难题,有助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作品《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由李明、陈强两位作者完成。
该作品主要通过手机 APP、语音助手等方式,实现对家庭电器的远程控制。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实现家居生活的智能化。
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活品质,为家庭生活带来了便捷。
第三个作品是《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辅助系统》,由王艳、孙磊两位作者完成。
该作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
这一创新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降低误诊率,为病患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作品《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由赵立、刘伟两位作者完成。
该作品主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
通过对土壤、气候等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提高农业产量。
这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可能性,激发了更多人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
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报送获奖情况说明各团总支:为认真做好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总结表彰,同时提前做好6月16日晚我校举行的第一次团代会暨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颁奖晚会的各项工作,请各承办单位将艺术节获奖结果、邀请评委、积分核算务必于5月28日报送校团委,报送统一格式见(附件一、二、三、)。
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2012年5月25日附件一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个人优秀组织奖XX学院(20人)朱新斌邵文涛张国超袁晓敏董程程周新伟孙晓琳李静任建功曹江玲张守福李燕徐丽任丽娜孙凯薛堃杨兴华何宝叶戚洁薛文慧XX学院(20人)党振华周珊珊李云刘文秀岳丽霞赵学军宫迎春周天时马振鹏盛鑫焦方宁姚晓磊尹逊栋汤孟孟荆龙王林琳郭峰刘杨隋洪杰于蒙蒙“XXXX”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2人)孙建红(建筑工程)邵明(外国语)二等奖(4人)王媛媛(动物科技)赵琳(理学信息)徐晓晶(人文社科)王鑫(经济管理)三等奖(6人)岳兴英(农学植保)杨先帅(食品科学)代元静(艺术传媒)徐玉平(经济管理)梁玉颖(动科)郝琪深(食品)优胜奖(8人)韩千桦(园林园艺)靳婷(资源环境)于天基(生命科学)邱虹(机电工程)刘曦(化学药学)刘桂娟(继续教育)陈伟鹏(园林园艺)马洪瑞(经济管理)“XXXX”大学生辩论赛一等奖(1个)XX学院(冠军)刘广宁刘莎侯凌飞代元静二等奖(2个)XX学院(亚军)李玉雯林玉鲁马智慧安华XX学院(季军)郑婷婷张洪亮张昊崔巧利三等奖(3个)优胜奖(4个)优秀辩手(19人)黄磊(艺术传媒)张丽莹(农学植保)曲秋世(理学信息)附件二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邀请评委情况一览表附件三“XX”竞赛积分情况统计表(样表一)(样表二)(样表三)部分学院参赛情况:。
化工类:作品1:新型可降解材料(聚衣康酸丁二醇酯)的研究与开发(化工学院)团队成员:王静、冯艺荣、李晓清、张新盛指导教师:武玉民、高传慧聚衣康酸丁二醇酯是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使用生物质原料,低碳环保、价格实惠。
此类的研究与开发将解决现代生活中污染严重、废品难处理等环境问题,有三大优势: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且能耗低、热稳定性好。
并有以下三大创新点:降解速度快、物理机械性能好、耐热性好等。
该酯应用范围广,在农业、医药、包装等领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其“源于自然,还于自然”的循环特性将使它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作品2:借助(类)石墨烯基-新型聚合物纳米材料吸附、检测废水中污染物(化学院)团队成员:南富心、王涵、庄庆臣、李雪峰、汪锐指导教师:杨涛项目设计并可控构建了几种不同的(类)石墨烯基聚合物功能化界面,通过静电吸附或p-p 堆积作用,实现简便、特异高灵敏度检测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离子、小分子染料、抗生素等污染物;同时,创新性的添加一定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具有强机械性能的吸附材料,针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染料分子等污染物实现高效、低成本、广谱性的吸附处理。
项目将进一步展开针对废水中微量高毒性多环芳烃(PAHs)的吸附研究,此类工作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作品3: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化工学院)团队成员:马浩源、陈崇潇、朱颜燕、侯人杰指导教师:王伟文、段继海本项目属于对传统除尘装置的研究开发和优化发展,以提高传统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以及降低其能耗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工业生产中5μm以下固体颗粒的分离问题,实现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含量的环境友好型目标。
此外,经过改进后的环流式旋风除尘器还具有处理量大、操作稳定、能耗低、放大效应小等优点。
本产品设计完全依托绿色环保的理念,本身运作是利用离心力跟涡流作用力来分离固体微粒和悬浮体,在工业分离固体微粒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环流式旋风除尘器所展示的优越性正逐步地被认知,目前它在化工、能源、水泥和食品加工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对环境保护有着深远意义。
2011青岛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节数学建模大赛获奖名单一等奖获奖队员队员所在学校周大鹏房栋卜秋雨青岛滨海学院史晓敏、王备备、张训青岛滨海学院殷兆玺、吴广瑞、霍艳芬青岛农业大学孙萍、杨凯、张淑云青岛农业大学薛磊、杨刚、芦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金闯、郭颖、于松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志明、蔡超、王勇青岛农业大学刘润华、费帅帅、于洋中国海洋大学王飞、王加胜、宋天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张诚龙邵帅谢振宇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袁满王洪芳宋明玲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张昊天、熊媛媛、于秀秀青岛农业大学宋丽、马晓平、孙芳中国海洋大学张立保、赵宗路、刘晨山东科技大学李建超、公衍斌、李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靳光震、高源、潘晓敏中国海洋大学于蒙蒙、田彬、惠祥力青岛农业大学刘冬、王长青、朱美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赵建林、纪云开、刘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斌、王华阳、徐庆星山东科技大学杨宝赟、寇燕华、杨志平青岛农业大学杨宪梁、张小轩、王贝贝青岛农业大学刘雨林、袁显赞、王桂燕青岛滨海学院李逸文、余霄、袁春鑫中国海洋大学宋慧芳、章杨、张彦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赵金水、王红卫、史悦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刘景玲郝荣焕张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刘付沛董文新姜昊青岛黄海学院刘娜张凯丽陈晓芹青岛滨海学院王文恒、贾学兵、郝建新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刘艳振、李曹雄、陈鹏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程功、吴曼、徐科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杨虎霄、陆婷、王景山东科技大学董琦、康鹏、邢兰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娇青、田萌、毕鉴坤山东科技大学秦宏超、刘继伟、袁峰山东科技大学苏玉龙、刘志号、徐泽璐青岛滨海学院韩乐、孙福永、王玉刚山东科技大学勾文龙、范秋灵、谢晓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忠法、李习凯、姜万伟山东科技大学李晨、陶敏敏、杨馥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黄虎、张晓、彭贵华青岛农业大学彭广、刘思雨、崔可山东科技大学吕广旭、唐彤彤、侯翔腾山东科技大学李明、李通、刘江山东科技大学刘苗、徐保良、朱良山东科技大学蒋帅、丁永超、邢建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帅、毕素环、屈跃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王冰、刘洪龙、徐春晖青岛农业大学徐建英、赵英杰、邱茂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伏路、徐盼、孙伟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虎、孙庆涛、胡云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奖于奎龙、张俊清、庞新青岛黄海职业学院王宣战、霍吉东、郑昭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守文、李忠玉、郭丽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白俊彦、钱进、苑成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道建、王滨、李洪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付奎、范作松、付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林浩、闫凯、杨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陈雄伟、崔建奉、王成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璐、王春伟、陈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蓝阳、姚振岸、刘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臻、肖彩云、谢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韩盼、孙小辉、王绪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冯喆、李宁、陈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经纬、李丙成、王洪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晓薇、邢志胜、曲玉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蕾、谭高升、郑忠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蒋威、刘会文、孔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汤斌飞、尤建萍、郑秀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邓本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贾开民、徐慧、王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小晶、朱月辉、邢建凯山东科技大学初骁、祝呈联、査方卿山东科技大学张昊天、熊媛媛、于秀秀青岛农业大学孙秀翠、王文金、邵锦鹏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赵显光、冯丽娜、尚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董阿伦、曾青冬、李晓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继芹、孙厚台、寇双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郝美玉、李凤霞、史亚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田爱娜、李海舰、吕学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杨建锋、王吉壮、杜玉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国乐、王川、董泽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倪海妙、权恒、张金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颜世凯、凌伟鹏、李元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冷禹、林涛、罗建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黎明、代浩远、李长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喜桂、程明辉、谭鑫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晓茂、王兆坤、王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熊陈微、岳会雯、张廷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郭中伟、严一鸣、葛雪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博、傅建斌、高金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庆建、夏天、张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杨晨、杨义涛、张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林科晓、杨伟、董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丁亚男、张云、刘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林子涵、许明明、刁建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孟祥坤、李鸿达、刘国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凡奇、许兴华、周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熊文成、王新鹏、张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晓璐、明磊、赵汝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高强、高旭阳、赵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龙花、刘妍妍、果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志丹、张昀、冯延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杨文君、向文超、关琳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怀玉、马一方、王有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朝升、张连强、尚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同新、刘文宋、李彦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聂宗祥、田新园、吴珊珊山东科技大学王凯、冯慧征、李哲山东科技大学姜春梅、刘欢、姜丽莉山东科技大学武春霞、李吉帅、江铖奥山东科技大学田海鲁、彭衍博、宋博山东科技大学张力洪、赵永刚、杨洪校山东科技大学刘于晨、吕捷、高晓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李靖、张郡、李桂红青岛滨海学院王新愿、张琳、孙腾飞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张根、任东、王凤娟青岛黄海职业学院马旺豪、孙德标、吴凡青岛黄海职业学院许小乐、邵静、刘鹏清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杨启争、夏菁、姜东东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张会增、孙连伟、李千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赵玉琦、马慧超、赵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耀荣、赵新贞、王丙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欧衍达、王静菊、康力朝中国海洋大学袁鑫、李建伟、苗洁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雷、张为文、张旭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建文、魏恒、刘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周志超、田源、任启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甘笑非、王骏、汪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付平、张浩、严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杨晨琛、崔国栋、王凌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云、高洪福、陈兆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曾强、武守亚、韦性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谢扶政、许冲、赵贵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成功、秦嘉潞、时勇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权、宋永兴、刘竞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潘谌、刘一平、王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姜国锋、石郑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夏晓明、高志豪、杜小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仲新、高壮良、张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帅宗勇、潘园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笑、杨冰冰、李海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传本、王竣、范克华山东科技大学刘克涛、马国庆、李阳山东科技大学肖恩珍、苑呈呈、马海龙山东科技大学华含青、彭跃仙、裴孝中山东科技大学许立君、徐以刚、胡书梅青岛农业大学盖晓玮、邓召民、武叶青青岛农业大学魏海涛、张润泽、吴婷婷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鲁阳、雷贺、蒋晓鹏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陈鹃、李莎、姜鹏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许辉、付强、陈代刚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孙广亮、梁洪志、李伟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王凯凯、刘通、张迪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王迪、于俊涛、李贝贝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苗文亮、秦春文、刘江青岛滨海学院李振辉、王纪业、徐少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卢勇志、黄福芹、徐明燕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龙源期刊网 纸桥搭出的精彩作者:董舒然来源:《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2年第04期“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如果给你一张薄薄的纸,你能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桥吗?在2011年的校科技节上,我报名参加了“搭建纸桥”的比赛。
按照比赛要求,我开始思考纸桥的搭建方案。
首先,A4纸的长度是一定的,若桥身做得太长,虽可多加分,但承重量会受影响,最后的总分肯定不会很高,故此法不可行。
因此,应该找到一种能将承重量加到最大且尽可能确保长度的方案。
可是怎样能做到这点呢?于是,我开始上网查找纸桥搭建的有关原理,并尝试各种操作实验。
最终找出了以下几种较好的搭建方法。
方法一,采用瓦楞纸的制作原理,即将纸反复前后折叠成锯齿形,然后上下各加一层纸固定(图1);方法二,采用空心圆柱法,将纸裁开并卷成纸棒,再用贴纸固定成一排(图2);方法三,将A4纸从两边分别向中心卷成两个空心圆柱,用贴纸固定(图3);方法四,四棱柱的桥两侧固定(图4)。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我胸有成竹地来到了比赛场地,抓紧设计、制作、加固。
一张张薄薄的白纸在我们一双双灵巧的双手之间飞舞,变幻出了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桥。
不一会儿,已经陆续有同学举着各式各样的纸桥跃跃欲试地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了。
我捧着自己制作的纸桥,看到周围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创意方案,心中不禁有点忐忑。
大概是由于紧张,我的瓦楞纸桥折得有些宽,以至并没有达到最初设计的最大承重量。
最后,一位初三年级的男同学用圆纸棒拼贴成的桥,以承重量达1 750克的成绩荣膺这次比赛的“大力士”!千姿百态的小小纸桥,蕴含着无限的创意与想象!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开拓了眼界,接触到了许多物理学、建筑学的知识,更在亲自动脑动手的尝试中,感受到了科技的奥妙和实验的无穷乐趣!(作者: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省三等奖青岛说起我参加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得省三等奖这件事,那可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而且这一切都发生在美丽的青岛。
当时,我还是个对科幻世界充满无限遐想的中学生。
当老师在班里宣布有这个作文大赛的时候,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个不停,心想:这可是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呀!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接下来的日子,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为了能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我每天都像个书虫一样,钻进各种科幻书籍和杂志里,恨不得把那些奇妙的科学知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一股脑儿全塞进脑袋里。
那段时间,我家的书房简直成了我的“科幻基地”,桌上堆满了书,地上也摊着资料,每次我妈进来都忍不住唠叨:“这都快没地儿下脚啦!”有一天,我正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窗外的阳光洒在桌上,可我一点儿也感受不到温暖,只觉得脑袋里一团乱麻。
我不停地咬着笔头,试图从那混乱的思绪中找出一丝灵感。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一个奇妙的想法像闪电一样划过我的脑海:如果未来的世界,人类可以和植物进行心灵沟通,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个想法一出现,我瞬间来了精神,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
我想象着人们通过特殊的装置,能够听到植物的“心声”,了解它们的需求和感受。
城市里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植物们成为了人类的伙伴和朋友。
为了让这个想象更加真实可信,我还专门跑到小区的花园里,仔细观察那些花草树木。
我蹲在一棵大树下,看着它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心里琢磨着:“它要是能跟我说话,会说些啥呢?会不会抱怨人们总是踩坏它周围的草地?”我又凑近一朵小花,轻轻抚摸着它娇嫩的花瓣,想象着它会如何向我诉说它对阳光和雨露的渴望。
回到家后,我把这些观察和想象都融入到了作文里。
我描述着人们如何通过与植物的交流,解决了环境问题,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写得那叫一个投入,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那个神奇的未来之中。
终于,完成了作文,我反复修改了好几遍,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基于成果导向的“专创融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作者:周淑芳刘纪新邵瑞影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34期摘要:青島黄海学院瞄准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秉承“价值塑造、能力本位、成果导向、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专创融通。
坚持以成果为导向,构建“五平台六模块”创新能力提升课程体系,创建“学赛一体、专创互促、赛创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三师”制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平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常态化组织校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等,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专创融通机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成果导向;专创融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4-0145-04Abstract: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 aims at 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adhering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value-shaping, ability-oriented, results-oriented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we will continue to guide entrepreneurship with innovation and promote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strengthen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promote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We adhere to the results-oriented, the construction of "five platforms and six module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o build a "Three Teachers"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y means of system guarantee, platfor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regular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results-oriented" is constructed, we promote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erprising talent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words: result-oriented;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on;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2018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山东科学SHANDONGSCIENCE第32卷第5期2019年10月出版Vol.32No.5Oct.2019DOI:10.3976/j.issn.1002 ̄4026.2019.05.002ʌ海洋科技与装备ɔ收稿日期:2019 ̄08 ̄23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JMRH0538)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606112)ꎻ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17 ̄6 ̄3 ̄23 ̄gx)作者简介:漆随平(1970 )ꎬ男ꎬ博士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ꎮTel:15588630983ꎬE ̄mail:qisuiping@tsinghua.org.cn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漆随平1ꎬ厉运周1ꎬ2(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ꎬ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ꎬ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ꎬ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山东青岛266061ꎻ2.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ꎬ江苏南京211101)摘要: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ꎬ向海洋要资源㊁要空间已成为涉海各国的必然选择ꎬ导致了海洋技术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ꎬ从而促进了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高速发展ꎬ这对我国海洋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所涉及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㊁传感技术及数据综合处理技术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ꎬ在明确技术及仪器装备现状的前提下找出中国与国外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差距ꎬ并首次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ꎬ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发展趋势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ꎮ指出该领域仪器装备在目前已经实现的模块化㊁系列化基础上ꎬ将向网络化㊁智能化方向发展ꎬ本文旨在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发展规划㊁技术研究㊁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ꎮ关键词:海洋环境ꎻ环境参数ꎻ监测技术ꎻ仪器装备中图分类号:P7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 ̄4026(2019)05 ̄0021 ̄1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reviewofthedevelopmentandcurrentsituationofmarineenvironmentobservationtechnologyandinstrumentsQISui ̄ping1ꎬLIYun ̄zhou1ꎬ2(1.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OceanEnvironmentalMonitoringTechnologyꎬNationalEngineeringandTechnologicalResearchCenterofMarineMonitoringEquipmentꎬInstituteofOceanographicInstrumentationꎬQiluUniversityofTechnology(ShandongAcademyofSciences)ꎬQingdao266061ꎬChinaꎻ2.CollegeofMeteorologyandOceanographyꎬMationalDefens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Nanjing211101ꎬChina)AbstractʒBecauseofthegradualexhaustionoflandresourcesꎬithasbecometheconsensusofallcountrieswithcoastallinestoseekresourcesandspacefromtheocean.Competitioninthefieldofmarinetechnologyhasbecomeincreasinglyfierceꎬwhichhasdriventherapiddevelopmentofmarineenvironmentalobservationtechnologyandinstrumentsandposedahigherchallenge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marinecoretechnology.Inthispaperꎬthetechnologyofmarineenvironmentobservationplatformꎬsensingtechnologyꎬanddataintegratedprocessingtechnologyinvolvedinthefieldofmarineenvironmentobservationtechnologyareanalyzedandsummarized.Onthepremiseofclarifyingthestatusquoof22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technologyandinstrumentsꎬtheexistinggapsaredeterminedꎬandtheintegratedprocessingtechnologyofmarineenvironmentobservationdataisconductedinitially.Onthisbasisꎬtheprospectsofmarineenvironmentalobservationtechnologyandinstrumentareforecasted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trend.Basedonthemodularizationandserializationofinstrumentsandequipmentthatcurrentlyexistinthisfieldꎬthepaperpredictsthattheywillbefurtherdevelopedtowardnetworkingandintelligentization.ThisstudyisbelievedtoprovidesuggestionsfortechnologistswhoareengagingindevelopmentplanningꎬtechnologyresearchingꎬinstrumentdevelopingꎬandengineeringapplicationofmarineenvironmentalmonitoringtechnologyinChina.Keywordsʒmarineenvironmentꎻenvironmentalparametersꎻenvironmentmonitoringꎻinstrumentandequipment㊀㊀海洋环境是指海洋动力㊁气象㊁水文㊁生态㊁化学㊁海洋声光物理特性及海洋地质地理等要素ꎮ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借助机械㊁电子㊁能源㊁材料㊁信息等多学科及其交叉技术实行海洋环境的监㊁观㊁勘测技术[1]ꎮ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ꎬ是全球水汽循环和碳循环的重大载体ꎬ影响着局部气象及全球气候变化ꎻ海洋不仅储备了巨大的动力能源ꎬ在海底蕴藏了丰富的宝藏ꎬ还可以通过养殖繁多的海洋生物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所需ꎬ因此ꎬ认识海洋㊁开发利用海洋㊁合理管控海洋对涉海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ꎮ人类从海洋获取 鱼盐之利 舟楫之便 的广泛需求催生了各类海洋监测技术和仪器ꎬ以致早在20世纪初期海洋强国就出现了海洋的环境监测及数据收集ꎬ我国同期也有了对海洋监测的记录ꎬ1930年学者蒋丙然[2]即首次对我国海洋观测技术及仪器进行了总结ꎮ1979年齐孟鄂等[3]从自动遥测浮标㊁空间遥感技术㊁水声技术及水下技术等方面对全球海洋观测技术进行了综述ꎮ1982年逯玉佩[4]在技术进展㊁观测方法㊁运载工具和导航定位㊁海洋观测仪器㊁海洋观测特点等方面对海洋技术进行了总结ꎮ1991年朱光文[5]对我国海洋观测技术的海洋遥感技术等6个方面的现状㊁差距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ꎬ并于1995年对我国海洋观测技术3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6]ꎮ1998年惠绍棠等[7]对我国海洋仪器的研究从仪器会战到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ꎮ1999年朱光文[8]对我国海洋探测技术50年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ꎮ2006年王军成等[9]对我国当时的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ꎬ并对未来需求及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ꎮ2007年蔡树群等[10]从主要进展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海洋环境观测技术进行了总结ꎬ提出了技术的新需求预判ꎮ文献[11 ̄14]从现状与趋势㊁基础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ꎬ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ꎮ2017年于宇等[15]对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展望ꎮ2018年张云海[16]对海洋环境监测装备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ꎮ正是由于这些学者的研究和总结ꎬ及时梳理每个阶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ꎬ为特定阶段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ꎮ由于近年来材料㊁电子㊁信息㊁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ꎬ使得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发展ꎬ但是由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所牵涉到的相关技术领域跨度大㊁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苛刻ꎬ我国在该领域出现了新成果转化能力不足㊁新研制仪器装备环境适应性及其性能指标需持续投入改进等新问题ꎮ本文结合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仪器装备研制新成果ꎬ对当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所涉及的传感技术㊁平台技术及数据综合处理技术3个方面进行分析ꎬ通过现状梳理ꎬ找出中国与国外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差距ꎬ并预测其发展趋势ꎬ以供相关的科研及工程人员参考ꎮ1㊀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技术ꎬ是将所感知的海洋气象㊁水文㊁生态等要素特性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有用电量的技术[16]ꎮ该技术涉及感知海洋环境的传感器原理㊁结构㊁材料㊁设计㊁制造及检测等多种技术ꎮ1.1㊀传感器技术随着新材料㊁新方法㊁新工艺的发展ꎬ国外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突破ꎬ使得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在性能㊁功能㊁测量种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ꎬ并开发出了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新型传感器及仪器[17 ̄22]ꎮ例如新研制的温盐深(CTD)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温度达到ʃ0.001ħ㊁电导率达到ʃ0.0003mS㊁压32第5期漆随平ꎬ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力达到ʃ0.015%ꎮ特别是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ꎬ新研制的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在体积上大为缩小ꎬ在环境适应性上可适用于水下各类运动平台和固定平台ꎮ通过微流控㊁光纤等技术综合研制的海洋生态化学传感器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进行操作ꎬ其敏感元件尺寸降到微米或毫米量级ꎬ重量从千克级下降到克㊁微克量级ꎬ功能上实现了原位监测ꎮ我国经过多年的 863 计划㊁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等项目经费支持和关键技术攻关ꎬ部分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取得较大进步ꎬ在业务化应用中开始发挥作用ꎮ在海洋动力参数传感器方面ꎬ温㊁盐㊁深㊁浪㊁流㊁潮㊁风等传感器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ꎬ环境适应性也不低于进口产品ꎮ但在更加尖端的传感技术方面ꎬ差距依然巨大ꎬ而且有持续拉大的趋势ꎬ比如高精度海水温盐深(CTD)剖面仪㊁相控阵海流剖面仪㊁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㊁投弃式温盐度深(XCTD)和投弃式温度深(XBT)等传感器技术成果在指标上仍不及国外技术发达国家的产品ꎮ而在海洋化学参数传感器方面ꎬ我国取得了显著进步ꎬ新研制的化学需氧量测量仪(COD)㊁营养盐㊁重金属监测等传感器在主要指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ꎬ特别是在微流控芯片㊁放射性监测等新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ꎮ在常规的海洋气象传感技术方面ꎬ国产气压传感器尚难以达到进口产品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ꎬ目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ꎻ国产海洋湿度传感器㊁风传感器测量精度略低于外国产品ꎬ但在观测可靠性和稳定性上同国外产品相当ꎮ经过多年的发展ꎬ我国在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ꎬ有的已达到甚至代表国际先进水平ꎮ但在新型传统传感㊁特殊功能传感技术研究方面ꎬ存在的差距仍然比较大ꎮ1.2㊀海洋雷达监测技术海洋雷达环境监测技术[22]是由无线电科学㊁信息技术和物理海洋学交叉形成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新方向ꎮ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以来ꎬ用于海洋监测的雷达按频段主要分为高频和微波两大类ꎮ高频雷达包括高频地波雷达㊁高频天波雷达和天 ̄地波一体化雷达ꎬ微波雷达则包括X/C/S等波段的探海微波雷达ꎮ海洋雷达监测技术具有的共性特征是:(1)以非接触方式获取海面海洋动力学参数分布信息ꎻ(2)雷达电磁波与特定波长的海洋表面波的谐振是回波信息调制的主要机制ꎻ(3)雷达回波还携带有较宽频谱的波浪方向谱信息ꎻ(4)台站定点或走航观测相比海洋雷达覆盖面积广㊁信息量大ꎬ相对于卫星观测则有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ꎬ可连续获得所观测海域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时空变化信息ꎮ早在2004年开始ꎬ美国和欧洲的多个海洋环境监测计划中均将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组网作为关键建设任务ꎮ目前全世界有近500部高频地波雷达在沿海地区运行ꎬ亚洲地区有超过100多部地波雷达投入应用ꎬ有大体相同数量的微波海洋雷达也在位运行ꎮ我国在海洋雷达监测技术研究方面ꎬ在个别技术上已走在国际前列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ꎬ但在雷达数据应用方面与美㊁日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ꎮ未来海洋雷达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1)通过分布式海洋雷达组网监测技术提高探测范围ꎻ(2)利用天 ̄地波一体化混合组网技术实现对海面和低空的监测ꎻ(3)通过移动平台基海洋雷达技术实现船载㊁车载或浮标等移动平台的海洋环境监测ꎻ(4)通过研制多频率㊁多极化的微波海洋雷达提高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ꎻ(5)经过海洋数值模型同化等技术成果使监测数据发挥其应用效能ꎮ2㊀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主要是指以海洋环境监测为目的ꎬ为满足海洋环境监测所需的传感器以及仪器装备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而提供的不同平台技术ꎬ海洋环境监测平台主要包括岸基台站㊁浮标㊁潜标㊁海床基㊁水下移动平台㊁天基和空基㊁船基等ꎬ是实现海洋监测重要保障载体[10]ꎮ从20世纪初的岸基台站㊁船基的初步应用到锚系浮标研制成功ꎬ如今潜标㊁海床基㊁水下移动平台㊁天基和空基等技术的发展ꎬ目前海洋环境监测平台已成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保障ꎬ大部分平台技术已较为成熟ꎬ在海洋环境监测的业务化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ꎮ42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2.1㊀岸基台站岸基海洋站技术[10 ̄13]是在沿海海滨或近海岛礁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ꎬ是发展最早㊁最为成熟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ꎮ美国㊁欧洲和日本等发达海洋国家的海洋平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ꎬ应用广泛ꎬ功能仍在不断完善ꎮ海洋发达国家岸基台站主要用于开展潮汐㊁海洋气象㊁波浪㊁水温和海流观测ꎮ如美国研制的岸基台站上可以实现潮汐㊁气象㊁水文等要素的监测ꎬ所建设的岸基台站分布于沿岸㊁岛礁㊁灯塔和码头ꎬ组成国家潮汐㊁气象㊁波浪㊁水温和海流监测的监测网ꎮ这些岸基台站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无人观测ꎬ在部分岸基台站上布设了高频地波海洋监测雷达ꎬ覆盖范围涵盖美国东西海岸ꎬ实现了监测范围内的海洋环境监测ꎮ我国岸基台站技术相对也很成熟ꎬ布放在沿海岛礁㊁港口码头ꎬ分布在我国沿海岸线ꎬ实现水文㊁气象㊁波浪㊁海流等要素的监测ꎮ岸基台站技术未来将以多功能化㊁工作时间长期化㊁维护成本低廉化为目标ꎬ在相关的保障技术及可靠性方面进行长期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ꎮ2.2㊀浮标和潜标2.2.1㊀浮标浮标包括锚系浮标和漂流浮标[23]ꎮ锚系浮标是实现海洋动力环境㊁气象及海洋生态化学要素长期连续观测的主要平台技术ꎬ具有采集数据持续㊁能够长期稳定监测数据等特点ꎻ漂流浮标是随海流漂流㊁自动连续采集海洋水文㊁气象㊁海流等要素数据的小型浮标ꎬ具有体积小㊁重量轻㊁不受人为限制等特点ꎮ锚系浮标技术相对成熟ꎬ浮标产品种类齐全㊁测量项目多㊁海上生存能力强ꎮ随着海洋监测需求的发展ꎬ有针对性地研制了各种专用化㊁小型化浮标ꎬ如美国国家资料浮标中心(NDBC)研制的锚系浮标主要有三种:用于几百至几千米水深海域的直径为10和12m的大型圆盘浮标和6m圆盘形㊁船形中型浮标ꎬ以及用于近海监测的3m圆盘形小型浮标ꎮ近年来浮标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供给电源的改进和技术研究方面ꎬ如美国㊁意大利㊁以色列㊁韩国等国研发了波浪能发电㊁太阳能及温差能等混合供电的新型能源浮标ꎮ漂流浮标技术以拉格朗日漂流(SVP浮标)技术为主ꎬ研究经久耐用㊁成本低廉㊁投放方便的漂流浮标是该技术的发展焦点ꎮ同时研究满足特殊需求的特种漂流浮标是发展主体ꎬ如近期为满足海洋气象学研究的需求ꎬ研制出了可测气压的气象漂流浮标㊁风速风向漂流浮标以及可同时测量风速㊁风向㊁气温㊁气压和表层水温及加速度ꎬ且加装了Argos发射机和GPS的多功能漂流浮标等ꎮ浮标平台技术的发展由结构形式的优化逐步转向功能专业化以及对浮标内部的数据采集㊁数据传输㊁主控㊁电源等部分进行改进ꎬ呈现出通信手段多元化㊁组成模块标准化㊁供给电源多方式化等特点ꎮ2.2.2㊀潜标潜标主要位于水面以下ꎬ用以对海洋环境实现长期㊁定点㊁连续㊁多层次㊁同步的观测ꎬ具有隐蔽性好㊁不易被破坏的优点[24]ꎮ对潜标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ꎬ初期的潜标是在单点绷紧型系留系统上分层悬挂各类自容式传感器ꎮ近年来ꎬ潜标技术向在水下可上下运动㊁实现自动剖面测量等方向发展ꎮ已开发出的潜标按驱动形式分为水下绞车式㊁电机驱动沿锚系缆爬行式和净浮力式等3种ꎬ可实现海洋剖面的实时观测ꎮ如由加拿大㊁美国等国合作研制的SeaCycler等水下绞车式潜标技术可实现在5.5m波浪海况下系统工作正常ꎬ并进行数据传输ꎻ由俄罗斯和德国研制的基于电机驱动和基于浮力驱动的新型潜标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ꎮ我国在该领域发展较晚ꎬ目前尚处在仿制阶段ꎬ关键的核心技术尚未取得突破ꎮ未来潜标技术将向生存能力更强㊁测量参数更多等方向发展ꎮ2.3㊀海床基海床基技术是一种海底平台技术ꎬ其技术核心包括平台的布放㊁回收㊁数据通信及安全等技术[11ꎬ25]ꎮ海床基在对海底原位观测中ꎬ具有工作持续㊁生存稳定的特点ꎮ海床基技术的研究较早ꎬ美国伍兹霍尔研究所研发了ROLAI2D系统ꎬ在百慕大海域应用于4400m深海底观测ꎻNOAA的DART系统利用坐底式监测设备52第5期漆随平ꎬ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水面气象浮标进行海啸监测与预警ꎻ美国NeMO海底观测系统布放在1600m水深的火山热液口附近ꎬ通过多种仪器监测海底火山活动现象ꎻ法国的海洋研究所研制的MAP坐底式平台装有沉积物捕捉器㊁浊度计㊁海流计等设备ꎬ是欧洲深海水动力和沉积作用研究中的重要装备[26]ꎮ海床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ꎬ很多国家推出了多种商业化的海床基平台产品ꎬ这些平台结构简单ꎬ尺寸㊁重量都较小ꎬ具有操作较为灵活ꎬ易于进行海上布放㊁回收作业的特点ꎬ可搭载ADCP等多种传感(仪)器ꎮ近年来ꎬ深海海床基产品向模块化发展ꎬ模块之间可通过水声进行通讯ꎬ突破了海床基系统空间范围的局限性ꎮ该项技术我国起步较晚ꎬ同济大学㊁浙江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对海床基研发形成的示范系统尚在测试中ꎬ开发出的新技术在该系统中得到验证和技术推广ꎮ2.4㊀海洋水下移动平台海洋水下移动平台[27 ̄29]包括自治式水下航行器(AUV)㊁水下滑翔器(AUG)㊁无人遥控潜器(ROV)㊁载人深潜器(HOV)㊁自持式剖面探测系统(Argo)等ꎮ海洋水下移动平台技术由于其灵活㊁机动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ꎮ2.4.1㊀自治式水下航行器自治式水下航行器是一种可以设定航线自主航行的水下移动式平台ꎬ具备高机动性性能ꎬ可搭载侧扫声纳㊁成像声纳等复杂传感器或仪器ꎬ多用于水下指定目标区域的海洋环境监测ꎮ在自治式水下航行器技术方面ꎬ世界各国在续航㊁速度㊁结构㊁隐蔽性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ꎬ也在向多功能㊁新功能方向发展ꎬ如美国研制的鱼形和水母型仿生型自治式水下航行器ꎬ具有运动灵活自由㊁续航能力强等特点ꎮ目前ꎬ国外的自治式水下航行技术已经趋于成熟ꎬ产品性能较为稳定ꎬ美国㊁挪威㊁英国㊁冰岛等国研制的产品已有的100多种类型ꎬ占据国际主要市场ꎮ美国研制的大型自治式水下航行器ꎬ用于部署㊁回收设备和有效载荷ꎬ收集和传输各种类型信息ꎬ追踪水下或海面目标等ꎬ续航能力达到了2000km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㊁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机构研制的自治式水下航行器已经在水下6000m处实现了24h或100km的自主航行ꎬ可搭载浅地层剖面探测仪等仪器设备ꎮ但目前我国仿生自治或大运载㊁长时间续航能力的水下航行器仍处于研发阶段ꎬ未来将向仿生鱼航行器㊁多功能新型自治式水下航行器㊁大型潜水员输送自治式水下航行器等方向发展ꎮ2.4.2㊀水下滑翔器水下滑翔器是一种以浮力为动力㊁在水下以锯齿形航线航行的自治式观测平台ꎬ可搭载温㊁盐㊁深等多种传感器ꎬ可用于大范围海洋水下环境参数连续观测ꎮ美国最早开始水下滑翔器的研发ꎬ目前拥有最为成熟的技术ꎬ研制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用于海上溢油追踪㊁飓风预警和军事活动等ꎮ美国还研发出了由波浪起伏带动的水面浮艇上下运动和由改变自身净浮力产生的升沉运动作为升力来源的波浪能滑翔器ꎮ波浪能滑翔器核心技术是电源供给和姿态平衡控制ꎬ体现在航速㊁续航能力和海况适应能力上ꎮ因此ꎬ波浪能滑翔器技术主要是外形研究㊁电源供给技术和导航技术ꎮ法国㊁英国㊁日本等国家早就开展了各类水下滑翔器技术的研究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Sea ̄Wing工作水深1000m㊁续航时间40dꎬ天津大学研制的 海燕 工作水深1500m㊁续航时间30dꎬ航程均超过了1000kmꎬ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水下滑翔器技术ꎬ即将达到实用化装备水平ꎮ水下滑翔器未来将向具有混合推进器㊁持续能力更强㊁运动控制更高效㊁搭载传感器负荷能力更强等方向发展ꎮ2.4.3㊀无人遥控潜器无人遥控潜器是一种通过脐带缆与母船连接获取能源和控制信号在水下作业或观测的平台ꎮ无人遥控潜器在人工控制下ꎬ可在海洋大深度和其他危险区域执行复杂操作ꎬ具有独特的优势ꎮ目前ꎬ国际上商业化无人遥控潜器产品的工作水深大多可到3000mꎬ技术较为成熟的美国㊁日本㊁俄罗斯㊁法国等少数国家ꎬ具备研制6000m及以深潜器的能力ꎬ但更大潜深的水下潜器处于试验测试阶段ꎬ尚未得到推广应用ꎬ最大潜深可62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达约11000mꎬ实现了全海深探测和作业ꎮ我国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ROV 海马 ㊁ 海龙 作业水深均达到了4500m和11000mꎬ715所研制的定型ROV也可达5000mꎮ未来无人遥控潜器将向更深更复杂海洋环境下能生存并执行任务㊁更大载重能力等方向发展ꎮ2.4.4㊀载人深潜器载人深潜器可以把人送到深海底附近ꎬ在目标区域进行海洋环境监测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无人平台无法代替的优势ꎮ目前ꎬ全球共有数百台载人深潜器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㊁海洋调查和安全作业ꎮ其中能够下潜到1000m或更深的地方工作的载人深潜器分别产于美国㊁中国㊁日本㊁俄罗斯㊁法国等国ꎮ美国的阿尔文号额定最大潜深4500mꎬ目前属于WHOI的 深海挑战者号 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10908mꎮ日本的 新海6500号 最大潜深6500mꎬ可载3人ꎬ曾保持世界最深载人科考下潜25年的记录ꎮ此外ꎬ著名的深海HOV还有法国海洋研究院的鹦鹉螺号和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的和平号ꎮ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下潜深已达7000mꎮ未来ꎬ载人深潜器将向看进一步提高潜深㊁载重㊁生存能力㊁执行任务能力等方向发展ꎮ2.4.5㊀自持式剖面探测系统自持式剖面探测系统又称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浮标ꎬ起源于实施国际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计划ꎮ该系统可在海洋中自由漂移ꎬ不仅可以自动探测海水温㊁盐和深度剖面ꎬ还可跟踪其漂移轨迹ꎬ获取海流速度和方向ꎮ国际上自持式剖面探测技术已趋于成熟ꎬ构建成了实时观测阵浮标全球海洋观测网ꎬ资料传输的方式也由原来单向通信扩展到可选的Iridium或Argos ̄3双向通信ꎮ自持式剖面探测系统携带的传感器也由早先的温度㊁电导率(盐度)和压力等物理海洋环境基本三要素拓展到生物㊁化学等类型传感器ꎬ例如溶解氧㊁叶绿素㊁硝酸盐㊁辐射计和透射计以及水听器等传感器及仪器ꎮ目前ꎬ全球范围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系统维持在4000个左右ꎬ支撑了全球海洋观测网的业务化运行ꎮ我国对Argo的研制起步较晚ꎬ但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型号自持式剖面探测系统ꎮ比如ꎬ所研制的海马2000型可实现110个2000m潜深剖面ꎮ未来该技术将向着提高可搭载传感器能力㊁工作可靠性㊁生存能力等方向发展ꎮ2.5㊀天基和空基天基和空基主要指利用海洋卫星和海上航空器㊁无人机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平台[28]ꎮ海洋卫星从功能上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海洋光学遥感卫星和海洋微波遥感卫星ꎬ还有一些卫星属于综合观测型海洋卫星ꎬ即可以同时具备海洋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功能ꎮ海洋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探测海洋光学参数ꎬ如叶绿素㊁悬浮泥沙㊁有色可溶有机物等水质与生态环境信息ꎬ此外也可获得浅海水下海冰㊁海水污染等海洋环境信息ꎮ海洋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获得海面风场㊁海面高度场㊁浪场㊁海洋重力场㊁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海洋环境参数ꎬ是最主要的大范围㊁长时间序列㊁准实时遥感观测平台ꎮ近年来ꎬ美国㊁欧洲㊁俄罗斯㊁加拿大等国已相继发射多颗海洋卫星ꎬ包括搭载有更先进水色成像仪的新型海洋光学遥感卫星㊁海洋微波遥感卫星和海洋综合探测卫星等ꎬ探测范围已涵盖全球海洋ꎮ我国共发射了HY ̄1A和HY ̄1B2颗海洋水色卫星ꎬ主要承担海洋水色㊁水温环境监测任务ꎬ但目前HY ̄1A已失效ꎮ发射的HY ̄1B2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通过搭载的雷达高度计㊁微波散射计和辐射矫正计等仪器ꎬ实现了全天候㊁全天时连续探测海洋风㊁浪㊁流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能力ꎮ未来ꎬ该技术将向着在位工作寿命更强㊁搭载负荷能力更大㊁搭载仪器装备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ꎮ海上航空器㊁无人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空基平台ꎬ可搭载多种海洋环境监测任务载荷ꎬ实施海洋动力环境和其他海洋环境要素的探测ꎮ具有机动性强㊁时效性高㊁成本低等优势ꎬ可有效弥补天基㊁海基和地基探测能力的不足ꎬ是海洋环境监测不可或缺的平台ꎮ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的进步和优势的突显ꎬ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无人机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ꎬ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制各种新型的海上无人机ꎬ俄罗斯㊁英国㊁德国等国都加大了对本国发展无人机的支持力度ꎮ我国也十分注重无人机的海洋环境监测ꎬ在技术上紧跟发达国家先进水平ꎬ如中测新图公司自主研制的无人机续航时间达到了30h㊁拍摄分辨率达到了0.05~0.20dmꎮ未来该方向将在空基和天基所搭载的各类传感器技术以及持续能力更强的平台研发等方面进一步开展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