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同步化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
细胞周期同步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中,其中有少数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活动,其余细胞分别处于G1、S和G2各期。
不同时相的细胞对药物干预存在不同反应,会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因此,需要获得周期一致性的细胞。
利用细胞同步化技术可使细胞大量的处于同一细胞时期,并可获得该时期大量的物质,如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
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是指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借助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实验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 除了G0期的细胞)的现象。
细胞同步化本质上包括用一定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的同步化细胞群和使细胞进入同步化生长的两层含义。
DNA 合成抑制法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将细胞同步于同一时期的方法。
高浓度TdR(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是目前常用的抑制DNA 合成的同步化方法。
它可逆地抑制DNA 合成,而不影响其他时期细胞的转运,最终可将细胞群阻断在S 期或G1 /S 交界处。
其原理是: TdR是细胞DNA 合成不可缺少的前体,但向培养基中加入过量TdR,可形成过量的三磷酸腺苷,后者能反馈抑制其他核苷酸的磷酸化,从而抑制DNA 合成。
它将细胞同步于G1 /S期交界处,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胞同步化,但是容易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
TdR双阻断法因为简单易行且可逆,在肿瘤药理方面对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羟基脲、5-氟脱氧尿嘧啶、阿糖胞苷、氨甲蝶呤和高浓度ADR、GDR也属于DNA合成抑制剂,它们与TdR作用相似,均可通过抑制DNA合成达到同步化的目的。
中期阻断法是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阻断在M期从而得到同一时期细胞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等。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微管的聚合,进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然后再释放使细胞达到同步化。
中期阻断法非平衡生长问题不明显,但可逆性比较差,当阻断时间过长时,许多细胞产生异常分裂。
细胞周期同步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中,其中有少数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活动,其余细胞分别处于G1、S与G2各期。
不同时相的细胞对药物干预存在不同反应,会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因此,需要获得周期一致性的细胞。
利用细胞同步化技术可使细胞大量的处于同一细胞时期,并可获得该时期大量的物质,如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
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就是指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借助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实验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 除了G0期的细胞)的现象。
细胞同步化本质上包括用一定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的同步化细胞群与使细胞进入同步化生长的两层含义。
DNA 合成抑制法就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将细胞同步于同一时期的方法。
高浓度TdR(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就是目前常用的抑制DNA 合成的同步化方法。
它可逆地抑制DNA 合成,而不影响其她时期细胞的转运,最终可将细胞群阻断在S 期或G1 /S 交界处。
其原理就是: TdR就是细胞DNA 合成不可缺少的前体,但向培养基中加入过量TdR,可形成过量的三磷酸腺苷,后者能反馈抑制其她核苷酸的磷酸化,从而抑制DNA 合成。
它将细胞同步于G1 /S期交界处,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胞同步化,但就是容易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
TdR双阻断法因为简单易行且可逆,在肿瘤药理方面对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羟基脲、5-氟脱氧尿嘧啶、阿糖胞苷、氨甲蝶呤与高浓度ADR、GDR也属于DNA合成抑制剂,它们与TdR作用相似,均可通过抑制DNA 合成达到同步化的目的。
中期阻断法就是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阻断在M期从而得到同一时期细胞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等。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微管的聚合,进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然后再释放使细胞达到同步化。
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及原理细胞周期同步化是指将一个细胞群体的细胞周期同步调控,使其达到相同的细胞周期阶段,常用于研究细胞周期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和药物活性评价。
一种常用的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是断模式同步化法(danual synchronization)。
其原理是通过处理细胞群体,使细胞群体进入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1. 处理细胞:例如,可以使用DNA合成抑制剂(例如荧光素核苷)或温度敏感的DNA复制突变体来处理细胞,阻止细胞群体进入S期,从而使细胞群体在G1期同步化。
2. 处理时间控制:根据细胞类型和所需的同步化阶段,确定细胞处理的时间。
例如,如果需要同步化到G1期,处理时间可设置为长时间(通常为数小时)。
3. 细胞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例如机械或酶消化)将细胞群体分散为单个的细胞,使其可以进一步自由增殖。
4.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培养基和生长条件的培养皿中,使其进一步增殖。
5. 细胞收获:在所需的时间点,收获同步化的细胞样品,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双组分系统同步化法(double thymidine block)。
其原理是在细胞群体中使用连续两次胸腺嘧啶(thymidine)处理,以抑制DNA合成并导致细胞暂时停滞在S期。
具体步骤如下:1. 第一次胸腺嘧啶处理:将细胞培养在含有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阻止DNA合成,并使细胞停滞在S期。
2. 处理时间:根据细胞类型和所需的同步化阶段,确定第一次胸腺嘧啶处理的时间。
通常,处理时间为数小时。
3. 洗脱胸腺嘧啶:洗去胸腺嘧啶,使细胞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阶段。
4. 第二次胸腺嘧啶处理:再次使用胸腺嘧啶处理细胞,使细胞再次停滞在S期。
5. 处理时间:根据细胞类型和所需的同步化阶段,确定第二次胸腺嘧啶处理的时间。
通常,处理时间为数小时。
6. 洗脱胸腺嘧啶:洗去胸腺嘧啶,使细胞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阶段。
7.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培养基和生长条件的培养皿中,使其进一步增殖。
扩展:细胞周期的测定及其同步化一、细胞周期同步化:在同种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群体中,不同的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人们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或药物诱导来使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
DNA合成阻断法:选用DNA合成抑制剂可逆地抑制S期细胞DNA合成,而不影响其他时期的细胞周期运转,最终可将细胞群体阻断在G1/S期交界处。
TdR双阻断法:第一次阻断时间应大于G2+M+G1期时间的总和,释放时间大于S期时间,而小于G2+M+G1期时间,这样才能使所有位于G1/S期的细胞通过S期,而又不使沿周期前进最快的细胞进入下一个S期。
例题:(2017年·全国卷Ⅲ)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1.(2016年·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2018年4月·浙江卷)下表所示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名词解释细胞周期是细胞生物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细胞从诞生到分裂再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过程。
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
这四个阶段的有序进行使细胞能够有效地完成复制、生长和分裂等生物活动。
而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则是指一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在同一时间点或相同速度进行的现象。
细胞周期的同步化通常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中的特定器官或组织中,如胚胎发育、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
在这些生物体中,细胞周期的同步化能够确保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功能的维持。
同步化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
在胚胎中,细胞会经历快速而有序的分裂,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最终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同步化的细胞分裂能够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另一个例子是骨髓造血过程中的同步化。
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会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些血细胞的同步化能够保持血液的正常功能,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再生。
皮肤再生也是一个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例子。
当皮肤受到损伤或创伤时,身体会自动启动皮肤细胞的再生过程。
这些细胞在同步化的条件下,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和再生,恢复皮肤的完整性。
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和外部环境因素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激酶能够启动和停止细胞的分裂,确保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
而外部环境因素,如细胞密度、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也能够影响细胞周期的同步化。
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对于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它能够保证组织细胞按需进行分裂和再生,同时也对生长和发育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失去控制,可能会导致细胞增殖异常和肿瘤的发生。
总之,细胞周期的同步化是一种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现象,它能够确保一组细胞在相同时间点或相同速度进行细胞分裂和再生的过程。
这种同步化机制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细胞同步化的处理方法细胞同步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可以使细胞群体在同一时刻处于相同的细胞周期阶段,便于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DNA合成等生命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及其优缺点,并详细讲解操作步骤。
一、药物同步化方法1.1 利用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微管蛋白抑制剂,能够阻止分裂中期和间期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
通过给予适量的紫杉醇,可使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2/M期。
操作步骤:(1)培养待处理的细胞至70%左右的密度。
(2)加入适量的紫杉醇(通常为100nM-500nM),并在37℃下孵育4-24小时。
(3)将药物去除,用PBS洗涤两次。
(4)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实验。
优点: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
缺点:药物浓度和处理时间需仔细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不同步。
1.2 利用阿霉素阿霉素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可以使G1期和S期的细胞停滞在G1期。
通过给予适量的阿霉素,可使大部分细胞处于G1期。
操作步骤:(1)培养待处理的细胞至70%左右的密度。
(2)加入适量的阿霉素(通常为0.5μg/ml-2μg/ml),并在37℃下孵育16-24小时。
(3)将药物去除,用PBS洗涤两次。
(4)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实验。
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可以较为彻底地将大部分细胞同步到G1期。
缺点:药物浓度和处理时间需仔细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不同步;对某些类型的细胞可能无效。
二、离心同步化方法离心同步化方法利用离心力将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细胞分离,并使它们在相同条件下重新开始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快生长、比较均匀的细胞系,如HEK293、HeLa等。
操作步骤:(1)将待处理的细胞培养至70%左右的密度。
(2)收集细胞,用PBS洗涤一次。
(3)加入离心管中,离心5-10分钟,将上清液去除。
(4)将沉淀的细胞用适量的培养基悬浮后重新培养。
(5)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实验。
优点:不需要药物处理;对于某些类型的细胞可以得到较好的同步效果。
人工细胞同步化的方法
人工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针对某一特定生物过程的同步化方法:通过对细胞进行处理,使其在某一特定阶段同时进入相同的生理状态。
例如,可以利用细胞周期相关的药物,如细胞分裂抑制剂,来使所有细胞停留在同一细胞周期阶段。
2. 光周期控制法:利用外部光源来控制细胞的同步化。
例如,通过调节光照条件来控制光合作用的发生,从而使细胞在特定时刻进入相同的生理状态。
3. 化学诱导法:利用化学物质来诱导细胞同步化。
例如,可以利用化学物质来模拟体内的信号分子,从而诱导细胞在特定时刻进入相同的生理状态。
4. 激素刺激法:通过给细胞添加特定的激素或生长因子来控制细胞的同步化。
这些激素或生长因子可以通过模拟体内的生理过程,如细胞信号转导路径,来调控细胞的生理状态。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人工细胞同步化,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细胞同步化是一种实验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得许多细胞在某个生命周期阶段或特定的时间点上同时进入或经历特定的生理过程,以便进行研究。
细胞同步化的原理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了解:激发细胞进入特定生命周期阶段的外源性刺激、影响细胞周期的内源性调控网络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通信。
首先,细胞同步化可以通过外源性刺激使细胞进入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
这些刺激可以是物理刺激、化学刺激或生物学刺激。
以物理刺激为例,光照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刺激方法,可以使得细胞光合作用进入同步阶段。
化学刺激可以是药物介入,例如使用化学物质来诱导细胞进入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如细胞周期的化学物质处理可以使细胞进入同步的有丝分裂。
生物学刺激通常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如细胞因子的添加可以促使细胞进入某个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
其次,细胞同步化还可通过内源性调控网络来影响细胞周期的同步。
细胞周期是受多种内源性分子调控的复杂网络。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细胞会经历一系列特定的事件,如DNA复制、有丝分裂以及细胞分裂等。
这些事件受到多种内源性调控因子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细胞周期素等。
通过干扰或改变这些内源性调控因子的活性或表达水平,可以影响细胞周期,从而达到细胞同步化的目的。
此外,细胞之间的相互通信也是细胞同步化的重要原理。
细胞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来调控彼此的生命周期,从而协调整个细胞群体的细胞周期。
细胞间的信号可以是细胞因子、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与靶细胞相互作用,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
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外基质也可以通过细胞外物质和机械信号的传导来影响细胞周期。
细胞同步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研究的细胞类型。
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包括:1. 静止期撤除法:静止期撤除法通常用于使细胞从G0期或G1期进入细胞周期。
通过撤除细胞生长环境中的限制因素,如营养限制,催化剂添加等,可以使细胞从静止期重新进入生长状态。
nocodazole同步化方法
nocodazole是一种微管解聚剂,常用于细胞周期研究中的细胞
同步化。
细胞同步化是指使细胞群体中的细胞几乎同时进入同一细
胞周期阶段的方法。
使用nocodazole进行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如下:
1. 处理细胞,将培养基中含有适当浓度的nocodazole的培养
基加入到细胞培养皿中,通常浓度为10-100 μM。
细胞在nocodazole的作用下会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微管解聚,细胞
周期受阻。
2. 细胞采集,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通常在nocodazole处理后6-18小时进行采集,以确保细胞大部分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3. 细胞处理,收集的细胞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如免疫荧光
染色、蛋白质组学分析等。
此时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处于分裂中期的
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nocodazole处理可能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控制浓度和处理时间,以避免对细胞产生不
可逆的影响。
另外,nocodazole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
和细胞系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同步效果。
总之,nocodazole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通过干扰微
管动力学来阻滞细胞周期,为细胞周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
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处理条件,以确保同步效果和细胞的生存状态。
细胞培养的同步化名词解释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和研究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领域。
通过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环境条件,可以使细胞在体外继续生长和分裂,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来研究细胞特性、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
然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异步生长和多样性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同步化方法来解决。
同步化,顾名思义,即使得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和分裂步调达到一致,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和分析。
同步化方法旨在通过调控培养条件或使用特定的实验方案,使得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点进入到同一生理阶段,从而实现细胞的同步生长和分裂。
以下将对细胞同步化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解释。
1. 药物同步化:这是常见的细胞同步化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细胞周期阻滞剂或激动剂,可以使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停滞,然后通过药物撤离或冲洗来使细胞重新进入正常的生长周期。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需要根据具体细胞类型和药物的特性进行优化,以确保同步效果和生存率的平衡。
2. 高温或低温暴露同步化: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昆虫细胞或鸟胚等具有相对复杂发育过程的细胞。
在早期的培养过程中,将培养器置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以阻断细胞分裂的进行。
然后,将培养器迅速转移到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将会同步地开始生长和分裂,使其达到同步化状态。
这种方法需要仔细控制温度和处理时间,以免造成细胞死亡或异常。
3. 营养因子或生长因子处理同步化: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往往受到多种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控。
通过适当调整培养基中这些因子的浓度和时间,可以达到细胞同步生长和分裂的效果。
例如,细胞周期特定的生长因子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激活剂,可以在细胞中实现周期特定的同步生长。
4. 光照控制同步化: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植物细胞的同步化。
植物细胞对光周期非常敏感,通过调整培养条件中光照的强度、时间和周期,可以实现植物细胞的同步生长和分裂。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细胞同步化是一种实验技术,用于使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点进入同一阶段,以便研究细胞周期中的特定过程。
细胞同步化有多种方法和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
1.药物处理法: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促进细胞周期中的特定步骤来实现细胞同步化。
常用的细胞同步化药物包括阿霉素(thymidine)、奎宁(quinine)、羟基尿嘧啶(hydroxyurea)、科莫西定(colcemid)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延长或缩短特定阶段的时间,从而使细胞同时进入同一阶段。
以阿霉素为例,它是一种嘌呤类物质,可抑制DNA合成过程。
将细胞在含有阿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移除阿霉素,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同时进入S期。
这是因为细胞会在阿霉素的抑制下停滞在G1/S检查点,一旦移除阿霉素,细胞便立即进入S期完成DNA复制。
2.紫杉醇处理法:紫杉醇是一种微管相关的药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动态稳定,阻碍有丝分裂的进行。
在细胞同步化实验中,可以通过紫杉醇处理使细胞停滞在G2期,待紫杉醇去除后,细胞会几乎同时进入有丝分裂。
紫杉醇的作用机制是结合并稳定微管,抑制微管的动态重组过程,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或功能异常,从而阻碍有丝分裂过程的进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同步化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对细胞的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操作。
3.温度敏感细胞株法:温度敏感细胞株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系,其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对温度敏感。
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可以使细胞同时进入或阻碍特定阶段。
例如,一些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非限制温度下正常工作,在限制温度下失去功能。
因此,将这些细胞株在限制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温度恢复到非限制温度,细胞便会同时进入同一阶段。
温度敏感细胞株同步化的原理是利用温度对特定蛋白质的影响,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
温度敏感蛋白质的功能通常与物种的生存和繁殖相关,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
4.同步化电流冲击法:电流冲击法是一种通过施加短暂的电流刺激,使细胞进入特定阶段的方法。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是一种通过控制细胞周期,使大量细胞在相同时间点进入特定细胞周期阶段的方法。
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遗传学和细胞生理学等领域。
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包括药物处理法、放射线辐射法和营养限制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原理:
1. 药物处理法:通过给细胞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控制细胞周期。
例如,使用细胞周期抑制剂(如阿霉素、异烟肼、氟乙酰胺等)可以阻止细胞进入或退出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从而实现细胞同步化。
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周期促进剂(如脱氧胸腺嘧啶、多巴胺等)来促进细胞进入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
2. 放射线辐射法:通过短暂暴露细胞于放射线(如X射线或紫外线),可引发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等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同步化。
在辐射后,生存的细胞会重新开始增殖,并在相同的时间点进入细胞周期特定阶段。
3. 营养限制法:通过控制细胞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可以限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速度,从而实现细胞同步化。
在特定的营养条件下,细胞会在一定时间内停滞于同一个细胞周期阶段。
这些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使大量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同时进入或停滞,以便研究某一特定阶段的细胞生理过程或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和
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细胞特性来确定。
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检测练细胞周期1.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
2.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进行的操作如下表 (“+”表示操作,“一”表示未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______的混合液,染色时所用的染色液是________。
Cell synchronization of Drosophila cell line
Cell synchronization of Drosophila Kc cells
Kc cells were cultured in 15-cm plates at a density of 1×106cells/mL in Schneider’s Media (Invitrogen 11720034) supplemented with 10% FCS and penicillin/streptomycin. The cells were arrested in G2 by the addition of the hormone Ecdysone (Sigma H5142, 蜕皮激素, C27H44O6) at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7 µM. To arrest the cells at the G1/S transition, the cells were released from Ecdysone into 1 mM HU. For replication timing, cells were pulsed with 50 µg/mL BrdU (Roche 280 879) for 1 h at either 0 or 6 h following release from HU. For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origins, cells were released from G2 into medium containing both BrdU and HU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s as above. Cell cycle progression was monitored by FACS.
Molecular formula of Ecdysone
Cell synchronization of Drosophila S2 cells:
Briefly, log-phase (2x106/ml) cells were first incubated with 0.2 nM ponasterone (甾酮A, C27H44O6) A for 24 h to obtain G2 cells. Cells were then rinsed with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three times, resuspended in fresh Schneider’s Drosophila medium (GIBCO) containing 5% each of Fetal Bovine Serum and Bovine Calf Serum (JRH Biosciences), along with 1.5 mM hydroxyurea (HU, 羟基脲, CH4NO), and cultured for 18 h to obtain G1/S cells. Afterwards, these cells were rinsed with PBS three times, cultured in the above-specified medium without HU and harvest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for analyses.
Molecular formula of ponasterone
BrdU-FACS or FACS analyses :
Cells grown in 6-well plates were treated with BrdU (10 μM) for 45-60 min, fixed with 80% cold ethanol, treated with 3N HCl, washed and incubated with anti-BrdU MAb (Becton Dickinson) for 60 min. After washing, cells were incubated with Alexa Fluor ® 488 goat anti-mouse IgG (Invitrogen) for 30 min. These cells, or ethanol-fixed cells (for direct FACS assays), were treated with propidium iodide and RNase A for 30 min before FACS analyses.
Reference:
Lee et al.,2010, JBC. Drosophila Octamer Elements and Pdm-1 Dictate the Coordinated Transcription of Core Histone Genes.
David M. MacAlpine., 2004, Genes Dev., Coordination of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long a Drosophila chromo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