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群体中的细胞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之中。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常需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这就是细胞同步化技术。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有选择同步化和诱导同步化,其中,选择同步化常用的方法有有丝分裂选择法和细胞沉降分离法。

选用DNA合成抑制剂可逆地抑制S期细胞DNA合成而不影响其他细胞周期运转,最终可将细胞群体阻断在G1/S期交界处;一些抑制微管聚合的药物,因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和功能行使,可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即使细胞同步于M期。

一、M期同步化方法

1.振荡收集法

该法利用M期细胞变圆易脱落的特点,将生长旺盛的贴壁细胞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振荡,使M期细胞脱落,逐步收集培养基,并补充新的培养基。收集的细胞放4℃冰箱中保存,离心沉淀后即获得M期细胞。

2.秋水仙素阻抑法

(1)将细胞传代培养至指数生长期。

(2)加入秋水仙胺,使最终浓度为0.05-0.1μg/mL培养基,作用6-7 h。如使用秋水仙素,使用浓度应加大5~10倍。

(3)振荡收集细胞,800 r/min离心5-10 min,弃上清,收集的沉淀细胞即为M期细胞。加入一定量培养基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或直接进行离体实验。由于秋水仙素或秋水仙胺对细胞有一定毒性,用量较小或作用时间较短细胞活性尚可恢复,而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则细胞不能存活,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剂量和作用时间。

3.N2阻断法此方法较秋水仙素阻抑法好

(1)将细胞传代培养至指数生长期。

(2)将培养瓶置于N2罐中通入适量CO2(约相当于罐中体积的5%)。

(3)关闭好N2罐,接上N2管子及压力表,缓缓向罐中充气一直到压力为80-90磅/英寸2为止。

(4)将N2装置放在37℃培养箱中10-16 h(通常过夜)。次日从培养箱中取出,然后缓缓将N2放出(最好放出窗外)。

(5)取出细胞在镜下观察同步化效果,用振荡法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

(6)8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细胞。

二、S期同步化方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双阻断法:该法利用过量TdR能阻碍DNA合成的原理而设计,为了加强细胞同步化效果,常采用两次TdR阻断法,即双阻断法。第1次阻断时间相当于G2、M 和G1期时间的总和或稍长,释放时间不短于S期时间,而小于G2+M+G1期时间,这样才能使所有位于G1/S期的细胞通过S期,而又不使沿周期前进最快的细胞进入下一个S期。第2次阻断时间同第1次,再释放。

现以HeLa细胞为例加以说明(HeLa细胞周期时间为21 h,其中G1期为10 h,S期为7 h,G2期为3 h,M期为1 h)。

1.将细胞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早期。

2.加入含2 mmol/L TdR的培养基(2-2.5 mmol/L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步化培养),作用16 h。3.弃掉TdR培养基,用Hanks液洗2-3次,再换上新鲜培养基继续温浴9 h。

4.重新加入TdR培养基(浓度同上)进行第2次阻断,作用16 h。

5.再弃掉TdR培养基,Hanks液洗2-3次后换上普通培养基。第2次TdR释放0 h时取样

则细胞处于G1/S期交界处;如2-7 h取样则为不同阶段的S期细胞。

注意:具体TdR作用和释放的时间应参考每一种待同步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时相测定的参考值,也可根据经验确定。

三、G1期和G2期细胞的获得

1.G2期细胞的获得

根据细胞周期测定的数值,采用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同步在G1/S期交界处后,洗去TdR使细胞释放后继续培养。其培养时间应大于S期时间而小于S+G2期时间。然后先用振荡法使已进入M期的细胞脱落,弃去上清培养基;再用胰酶消化,加入新鲜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离心收集细胞,即为G2期细胞。

2.G1期细胞的获得

(1)将用M期阻断法获得的细胞加入一定量的培养基,继续培养1-10 h即可获得各阶段的G1期细胞。

(2)用缺乏异亮氨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培养时间超过一个细胞周期,即可获得中G1期细胞。

四、G0期细胞的获得

可采用血清饥饿法得到G0期细胞。

1.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2.用含0.5%-1%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细胞48-72 h。或用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24 h。3.用0.1%-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可收获G0期细胞,可用3H-TdR掺入进行测量鉴定。

细胞周期同步化1

细胞周期同步化 借助某种实验手段(自然地或经人为地),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的现象。 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 自然同步化:是自然界存在的现象, 在动、植物细胞都有发现。它们不受人为条件的干扰, 因而有可能在接近自然的条件下进行观察, 但自然同步化的细胞群体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人工同步化:是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 用各种理化因素处理获得的同步化生长的细胞。常用的细胞人工同步化的方法分为选择同步化、诱导同步化或者两者的结合。 同步化分类及方法 (一)自然同步化 1.多核体 如粘菌只进行核分裂,而不发生胞质分裂,形成多核体。数量众多的核处于同一细胞质中,进行同步化分裂,使细胞核达108,体积达5~6cm。疟原虫也具有类似的情况。 2.某些水生动物的受精卵 如海胆卵可以同时授精,最初的3次细胞分裂是同步的,再如大量海参卵受精后,前9次细胞分裂都是同步化进行的。 3.增殖抑制解除后的同步分裂 如真菌的休眠孢子移入适宜环境后,它们一起发芽,同步分裂。 (二)人工同步化 1.选择同步化 1) 有丝分裂选择法:使单层培养的细胞处于对数增殖期,此时分裂活跃,分裂指数高,MI高。有丝分裂细胞变圆隆起,与培养皿的附着性低,此时轻轻振荡,M期细胞脱离器壁,悬浮于培养液中,收集培养液,再加入新鲜培养液,依法继续收集,这样每隔1h摇一次并收获一次,倾出培养液贮存于2~4℃冰箱中保存可连续收集24h,则可获得一定数量的中期细胞。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同步化程度高,细胞不受药物伤害,缺点是获得的细胞数量较少。(分裂细胞约占1%~2%) 2)细胞沉降分离法:不同时期的细胞体积不同,而细胞在给定离心场中沉降的速度与其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用离心的方法分离。其优点是可用于任何悬浮培养的细胞,缺点是同步化程度较低。 2.诱导同步化 1)DNA合成阴断法:选用DNA合成的抑制剂,可逆地抑制DNA合成,而不影响其他时期细胞的运转,最终可将细胞群阻断在S期或G/S交界处。5-氟脱氧尿嘧啶、羟基脲、阿糖胞苷、氨甲蝶呤、高浓度ADR、GDR和TDR,均可抑制DNA合成使细胞同步化。其中高浓度TDR 对S期细胞的毒性较小,因此常用TDR双阻断法诱导细胞同步化:

2014-5-6 PI法细胞周期检测

细胞周期检测(PI法) 一、实验方法原理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活动过程,通常由G0/G1期、S期、G2期和M期组成。G1期:细胞开始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但DNA含量仍保持二倍体。S期:DNA开始合成,这时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介于G1期和G2期之间。当DNA复制结束成为4倍体时,细胞进入G2期。G2期的细胞继续合成RNA及蛋白质,直到进入M期。因此,单纯从DNA含量无法区分G2期和M期。一旦有丝分裂发生,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或者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或者进入静止期(G0期),而G0期从DNA含量上同样无法与G1期区分。因此,整个复制周期可以描述为G0/G1、S、G2/M期。通过核酸染料PI标记DNA,并由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细胞各个时期的分布状态,计算出G0/G1%、S%、G2/M%,了解增殖能力,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通常以S期细胞比率作为判断肿瘤增殖状态的指标。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是将待测细胞放入样品管中,在气体的压力下进入充满鞘液的流动室。在鞘液的约束下细胞排成单列由流动室的喷嘴喷出,形成细胞柱。通过对流动液体中排列成单列的细胞进行逐个检测,得到该细胞的光散射和荧光指标,分析出其DNA特征。 细胞周期检测的原理:PI法是较常见的一种周期检测方法。PI 为插入性核酸荧光染料,能选择性的嵌入核酸DNA和RNA双链螺旋的碱基之间与之结合,其结合的量与DNA的含量成正比例关系,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细胞周期各个阶段的DNA分布状态,从而计算出各个期的百分含量。PI染色后,假设G0/G1期细胞的荧光

细胞周期同步化讲课稿

细胞周期同步化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中,其中有少数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活动,其余细胞分别处于G1、S和G2各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对药物干预存在不同反应,会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因此,需要获得周期一致性的细胞。利用细胞同步化技术可使细胞大 量的处于同一细胞时期,并可获得该时期大量的物质,如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是指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借助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实验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 除了G0期的细胞)的现象。细胞同步化本质上包括用一定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的同步化细胞群和使细胞进入同步化生长的两层含义。 DNA 合成抑制法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将细胞同步于同一时期的方法。高浓度TdR(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是目前常用的抑制DNA 合成的同步化方法。它可逆地抑制DNA 合成,而不影响其他时期细胞的转运,最终可将细胞群阻断在S 期或G1 /S 交界处。其原理是: TdR是细胞DNA 合成不可缺少的前体,但向培养基中加入过量TdR,可形成过量的三磷酸腺苷,后者能反馈抑制其他核苷酸的磷酸化,从而抑制DNA 合成。它将细胞同步于G1 /S 期交界处,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胞同步化,但是容易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TdR双阻断法因为简单易行且可逆,在肿瘤药理方面对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羟基脲、5-氟脱氧尿嘧啶、阿糖胞苷、氨甲蝶呤和高浓度ADR、GDR也属于DNA合成抑制剂,它们与TdR作用相似,均可通过抑制DNA合成达到同步化的目的。 中期阻断法是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阻断在M期从而得到同一时期细胞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等。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微管的聚合,进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然后再释放使细胞达到同步化。中期阻断法非平衡生长问题不明显,但可逆性比较差,当阻断时间过长时,许多细胞产生异常分裂。过去研究中也发现,同步后的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不如撤去阻断剂后得到的S期细胞旺盛。秋水仙胺、Nocodazole也是目前常用的中期阻断剂。 经过同步化之后的细胞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周期进行分析。将细胞用PI(碘化丙啶)染液进行染色,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内DNA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可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比。由于细胞的DNA含量在不同时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可以将细胞分成 G1/G0期(1倍),S期(1-2倍)和G2/M期(2倍)。流式细胞仪可以根据DNA含量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从而确定细胞周期的长短,也可以直接标记DNA复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统计细胞数量与标记细胞的百分比,对细胞周期进行综合分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为细胞周期(cell cyc1e)。细胞周期包含四个阶段:①G1期(first gap),又称合成前期,指前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②S期(synthesis phase),即DNA合成期,为真核细胞分裂(cell pision)间期中进行DNA合成的阶段;③G2期(second gap),为DNA合成后期,指DNA合成结束至有丝分裂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④M期 (mitosis or pision) ,又称D期,是染色体真正开始分离时期。细胞周期又可分为有丝分裂期(M期)和分裂间期(即G1→S→G2)两个时期。尽管细胞周期中各期的持续时间因不同细胞类型而异,但相对而言M期最短,S期较长。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的工作原理是在样品管中放入待测细胞,在气体的压力下使待测细胞进入充满鞘液的流动室。在细胞流动室里单细胞悬液被鞘流液包绕通过流动室内一定孔径的孔,形成细胞柱。然后通过对流动液体中单列的细胞进行逐一检测,得到单个细胞的光散射和荧光指标,在功能水平上定量分析出其体积、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的物理、化学特征等多个参数。流式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用体外方法对机体各种具有免疫反应的细胞分别作鉴定、计数和功能测定,是观察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须将各种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从血液或脏器中分离出来。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由于检测的目的和方法有同,分离细胞的需求和技术也异。有的仅需分离白细胞,有的则需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其中含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monocyte),有的则需分离T细胞和B细胞以及其亚群。分离细胞选用的方法应力求简便可行,并能获得高纯度、高获得率、高活力的细胞。现用分离细胞群的原则,一是根据各类细胞的大小、沉降率、粘附和吞噬能力加以组分,另一则按照各类细胞的表面标志,包括细胞表面的抗原和受体加以选择性分离。 一、白细胞的分离 (一)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约600~1000:1,两者的比重不同其沉降速度亦异,通常用两种方法加以分离。 本法是利用血细胞自然沉降率的分离法,采集血液后应及时抗凝,通常选用肝素抗凝法。肝素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而防止血液凝固。操作原则是将含抗凝血的试管直立静置室温30~60min 后,血液分成明显三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底层为红细胞,紧贴红细胞层上面的灰白层为白细胞,轻轻吸取即得富含白细胞的细胞群,离心洗涤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或含氯化铵的Gey溶液,经短时间的低渗处理,使红细胞裂解,经过反复洗涤可得纯度较高的白细胞悬液。 (二)聚合物加速沉淀法 本法是利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如明胶、右旋糖酐、聚乙烯吡喀烷酮(polyvinylpyrolidone,PVP)等使红细胞凝集成串,加速红细胞沉降,使之与白细胞分离。本法的细胞获得率比自然沉降法高。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体积、形态和密度与其他细胞不同,红细胞和多核白细胞密度较大,为1.090左右,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密度为 1.075~1.090,血小板为 1.030~1.035。为此利用一种密度介于1.075~1.092之间而近于等渗的溶液(分层液)做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密度的

【细胞分子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周期及其调节

第六章细胞周期及其调节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与细胞生长分裂周期. 第一节细胞周期 一、细胞周期(cell cycle):指亲代细胞分裂结束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时间。 细胞周期由G1、S、G2和M期组成(G1、S和G2期又合称为分裂间期)。 G1(Gap1)期:DNA合成前期(复制前期),从上次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阶段; S期:DNA复制期; G2期:合成后期,从DNA复制完成至有丝分裂开始; M期:有丝分裂(Mitosis)期,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M期结束后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注:①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一般S+G2+M期较恒定,而G1期变化较大,因而它决定了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 ②G1期细胞有三种可能的趋向:1)进入S期(即进入细胞周期).2)处于静止期即Co期(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进入增殖周期),3)分化、衰老、凋亡。 二、细胞周期中各时相的主要生化事件 细胞周期中每期都有其特殊功能,其中S期的DNA复制和M期细胞核的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中2个最关键的过程: 1、G1期:为DNA复制作准备,G1早期合成各种RNA、结构蛋白和酶等,细胞通过一 1

个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R点)后在G1后期合成DNA复制有关的蛋白和酶。 在开始合成DNA之前有一个关卡(checkpoint),检查染色体DNA是否有损伤,如有则先要进行修复。 2、S期:DNA(包栝端粒)的复制及组蛋白合成、核小体装配.S期后每一染色体复制成2个染色单体· S→G2期关卡:检查DNA复制是否完成 3、G2期:为有丝分裂作准备.有RNA和非组蛋白合成。 4、M期:染色体浓缩一仿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端→染色体解聚,形成两个新核→胞质分裂。 第二节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晦与细胞周期调节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 通过使特异底物磷酸化调节细胞周期进行,其活性依赖与周期素(cyclin)结合形成复合物。 一、周期素-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周期素家族和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家族. 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表达不同cyc-CDK,这些cyc-CDK复合物在各不同的细胞周期过渡点起作用. 1、G1期cyc-CDK G1期表达的周期素为周期素C、D(D1、D2、D3)和E。 D族周期素主要与CDK4(以及CDK2、CDK5、CDK6)结合成活性的蛋白激酶复合物,对细胞通过R点(G0→G1过渡有重要作用。 E族周期素与CDK2形成复合物。 cycE-CDK2复合物调控G1→S过渡。 2

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1

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1.圆形图法 D )例:右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B→A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③A→A 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④B→B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 2.直线图法 例:右图所示,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若此图中a、c时长相等,b、d时长相等,则a+b和b+c都可表示一 个细胞周期 B.对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细胞来说,a、c时长必相等,b、d时长必相等C.在有丝分 裂过程中,b、d时期发生过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变化 D.a、c阶段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都加倍 3.曲线图法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的叙 例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 述,正确的是( D ) A.ef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于de时期 例2.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经常使用的 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被用于研 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如图表示洋 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中DNA和信使RNA含量 的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区别DNA和RNA,最 好选择标记的物质依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 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mRNA含量较低的最可能原因是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并转录成mRNA C.依据图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可能是a、cD.图中e 时期,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的比例为2∶14.柱形图法 例: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现有已经培养一段时 间后的洋葱根尖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根尖分生区,在统计的600个细胞中, 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统计结果如图。 ⑴图示B、C、D中,处于S期的是 C ,处于G2和M期的 是D,处于G1B 。 ⑵若统计的600个细胞中,处于M期细胞的数目是30个,则 处于S期的细胞数是150 个,处于G2的细胞数是120个。 ⑶若该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小时,则该细胞完成分裂期和间期的时间分别是1小时 和19小时。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细胞分离技术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细胞分离技术 细胞分离技术 一、从原代组织中分离细胞将组织块分离(散)成细胞悬液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机 械解离细胞法、酶学解离细胞法以及螯合剂解离细胞法。 从原代组织中获得单细胞悬液的一般方法是酶解聚。细胞暴露在酶中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 以保持最大的活性。下列步骤可以解聚整个组织,获得较高产量的有活性细胞。 1. 胰蛋白酶(Trypsin) ?在去除不需要的组织后,使用无菌的解剖刀和剪子把剩余的组织切成3~4mn小片,通过悬 浮在无钙镁的平衡盐溶液中清洗组织碎片。让组织碎片沉淀,去除上清液。重复清洗2到3次。 ?将盛有组织碎片的容器置于冰上,去除残留的上清液。加入0.25 %溶解在无钙镁的平衡盐 溶液中的胰蛋白酶(100mg组织加入1ml胰蛋白酶)。 ?在4C孵育6到18小时,使几乎没有胰蛋白酶活性的酶尽可能渗透进去。 ?移弃组织碎片中的胰蛋白酶,在37C孵育包含残留胰蛋白酶的组织碎片20到30分钟。 ?在组织碎片加入热的完全培养基,用移液管轻轻地分散组织。如果使用无血清培养基,要 加入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通过无菌不锈钢丝网(100?200mm过滤,分散所有剩余组织。计数和接种细胞,进行培养。 2. 胶原酶(Collagenase) ?用无菌解剖刀和剪子把剩余组织切成3~4mm」、片,用Hanks'平衡液(HBSS清洗组织碎片 几次。 ?加入胶原酶(50?200单位/ml,溶解在HBSS中)。 ?在37C孵育4到18小时。加入3mM CaCI2增加解离效率。 ?通过无菌不锈钢丝网或尼龙网过滤细胞悬液,以分离分散细胞、组织碎片和较大的碎片。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解聚,在碎片中加入新鲜的胶原酶。 ?通过离心在HBSS中清洗悬液几次。 ?再一次在培养基中悬浮细胞,计数和接种细胞,进行培养。 3. Dis pase ?用无菌解剖刀和剪子把剩余组织切成3~4mn小片,用不含钙镁的平衡盐溶液清洗组织碎片 几次。 ?加入Dispase (0.6?2.4单位/ml溶解在无钙镁的平衡盐溶液) ?在37C孵育20分钟到几个小时。 ?通过无菌不锈钢丝网或尼龙网过滤细胞悬液,以分离分散细胞、组织碎片和较大的碎片。如果需要进一步的

原代细胞培养之--细胞分离技术

原代细胞培养之--细胞分离技术 原代细胞的分离和制作 人或动物体内(或胚胎组织)由于多种细胞结合紧密,不利于各个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生长繁殖,即使采用1mm3的组织块,也只有少量处于周边的细胞可能生存和生长,若需获取大量细胞,必须将现有的组织块充分散开,使细胞解离出来,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悬浮细胞的分离方法 组织材料若来自血液、羊水、胸水或腹水的悬液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1000r/min的低速离心10分钟,若悬液量大,可适当延长离心时间,但速度不能太高,延时也不能太长,以避免挤压或机械损伤细胞,离心沉淀用无钙、镁PBS洗两次,用培养基洗一次后,调整适当细胞浓度后再分瓶培养,若选用悬液中某些细胞,常采用离心后的细胞分层液,因为,经离心后由于各种细胞的比重不同可在分层液中形成不同层,这样可根据需要收获目的细胞。不同比重的分层液的配制和具体分离方法详见淋巴细胞分离培养的章节。 二、实体组织材料的分离方法 对于实体组织材料,由于细胞间结合紧密,为了使组织中的细胞充分分散,形成细胞悬液,可采用机械分散法(物理裂解)和消化分离法。 (一)机械分散法 所取材料若纤维成分很少,如脑组织,部分胚胎组织可采用剪刀剪切、用吸管吹打分散组织细胞或将已充分剪碎分散的组织放在注射器内(用九号针),使细胞通过针头压出,或在不锈钢纱网内用钝物压挤(常用注射器钝端)使细胞从网孔中压挤出。此法分离细胞虽然简便、快速,但对组织机械损伤大,而且细胞分散效果差。此法仅适用于处理纤维成分少的软组织。 (二)消化分离法 组织消化法是把组织剪切成较小团块(或糊状),应用酶的生化作用和非酶的化学作用进一步使细胞间的桥连结构松动,使团块膨松,由块状变成絮状,此时再采用机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电磁搅拌或在摇珠瓶中振荡,使细胞团块得以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细胞群团和大量单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细胞容易贴壁生长。 1、酶消化分离法 酶消化分离法常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其分离方法如下: (1)胰蛋白酶分散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类)灏洋生物向您介绍几种细胞的分离方法

灏洋生物向您介绍几种细胞的分离方法: 白细的胞分离:(加速红细胞沉降法) 加速红细胞沉降法利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促使红细胞凝聚成串钱状,从而加速红细胞沉降,使之与白细胞分离。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有明胶、右旋糖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甲基纤维素等。 (1)试剂及配制 3%明胶(灏洋生物产)(粘度为25泊以上):选取优质明胶,用生理盐水配成3%溶液,置沸水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蒸汽灭 菌8磅15-20min. 6%右旋糖酐(灏洋生物产)(分子量200-400KD):用生理盐水配制。 操作方法分为2种。 第一种:①取抗凝静脉血加入等量3%明胶盐水溶液中,混匀或用3份血液与1份3%明胶溶液混匀;②将试管直立静置室温或37℃温箱中30-60min,利用明胶与红细胞的粘合作用,促使红细胞快速下沉,而白细胞留在明胶溶液中;③用毛细吸管吸取富含白细胞的上层液,移入另一试管中;④按自然沉降法④-⑤操作。 第二种:①取1份右旋糖酐溶液加等量抗凝血,混匀;②按操作方法1的②-④操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试剂:(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体积、形状和比重与其他细胞不同,红细胞和多核细胞比重较大,为1.092左右,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重为1.075左右。利用比重1.077左右的分层液作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各种血细胞加以分离。 1.试剂及配制 ⑴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LTS1077):(灏洋生物有成品供应),比重为1.077±0.001 ⑵台盼蓝染液:称取4g台盼蓝,于研钵中用少量双蒸水研磨,加双蒸水至100ml ,1500r/min离心15min,吸出上层液,即为4%水溶液。用前,1.8%氯化钠溶液1倍,即为2%台盼蓝染液。 2.操作方法 ⑴取静脉血放入抗凝管,摇允,用Ph7.2-7.6 Hank 液稀释血液1-2倍。 ⑵取LTS1077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灏洋生物产)3-4ml,放入15X150mm试管中。 ⑶用毛吸管吸取稀释血液,在离分层液上1cm处,沿试管壁徐徐加入,使稀释血液重叠于分层液上,稀释血液与分层液体积比例约为2:1。 ⑷用水平离心机以2000r/min离心30min,离心后管内容物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浆(内含血小板),中间层为分层液,底层为红细胞和多核白细胞。在上、中层液体界面处可见到乳白色浑浊的单个核细胞层。 ⑸用毛细吸管轻轻插到白膜层,沿试管壁周缘吸取界面层单个核细胞,移入另一试管中。 ⑹加5倍以上体积不含Ca2+、Mg2+Hank液,混匀,1500r/min离心10min,吸弃上清,重复洗涤2次。 ⑺末次离心后,吸尽上清。按每毫升血液标本加0.2ml含20%小牛血清Hank液重新混悬细胞。取1滴细胞悬液置血球计数板内计数。然后细胞浓度调节至2X106/ml ⑻细胞活力检测:取1滴细胞悬液加1滴2%台盼蓝染液混匀,加盖片,显微镜高倍镜检。活细胞不着色,折光强;死细胞被染成蓝色,体积略膨大。活细胞数应在95%以上。 3.注意事项 ⑴用稀释后的全血可是单个核细胞得率高,将稀释的血液叠加于分层液上时,一定要细心,动作要轻,避免冲散分层液面或与分层液混合而影响分离结果。 ⑵配制单个核细胞悬液所用的培养液要求等渗,具缓冲作用,并对细胞无毒性。 ⑶吸取单个核细胞时,应避免吸出过多上清液或分层液而导致血小板污染。 ⑷配制好的单个核细胞可放室温或0-4℃,后一条件较好,可减低细胞代谢活动。注意不要迅速改变其所出的温度,以免造成“温度”休克。 通用型细胞分离液(LTS1130)的比重的配方(灏洋生物产) 取比重LTS1077的人淋巴细胞分离液(灏洋生物产)3ml ,放入15X150mm试管中。 用PBS将肝素抗凝血稀释1-2倍后,将稀释全血加到LTS1077分离液上,稀释的血液:分离液约为2:1。 用水平离心机以1500r/min离心10min,离心后,单个核细胞位于血浆和分离液的界面层,红细胞和粒细胞沉淀在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第十二章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周期中,决定一个细胞是分化还是增殖的控制点(R 点)位于 A. G1期末 B. G2期末 C. M期末 D.高尔基复合体期术 E. S期 2.细胞分裂后期开始的标志是 A. 核仁消失 B.核膜消失 C.染色体排列成赤道板 D.染色体复制E着丝粒区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离 3 .细胞周期中,DNA合成是在 A. G1 期 B. S期 C. G2 期 D. M 期E GO 期 4.有丝分裂中,染色质浓缩,核仁、核膜消失等事件发生在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以上都不是 5.细胞周期中,对各种刺激最为敏感的时期是 A. GO 期 B. G1 期 C. G2 期 D. S期 E. M 期 6.组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周期的 A. S期 B. G1 期 C. G2 期 D. M 期E GO 期 7 下列哪种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 A.在前期染色体开始形成 B.前期比中期或后期都长 C. 染色体完全到达两极便进入后期 D.中期染色体最粗短 E 当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着丝点首先到达 8 着丝粒分离至染色单体到达两极是有丝分裂的 A .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E.胞质分裂期 9 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下列哪一阶段 A.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为止 B 细胞从这一次分裂开始到分裂结束为止 C 绌胞从这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为止 D.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E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10. 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复制规律是 A.异染色质先复制 B.常染色质先复制 C 异染色质大量复制,常染色质较少复制 D. 常染色质大量复制,异染色质较少复制 E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同时复制 11.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E.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2. 从细胞增殖角度看,不再增殖细胞称为 A. G1A态细胞 B. G1B态细胞 C. G1期细胞 D. G2期细胞 E. G0期细胞 13. 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D后期E.末期 14. 细胞周期的顺序是 A. M期、G1期、S期、G2期B . M期、G1期、G2期、S期 C. G1期、G2期、S期、M期 D. G1期、S期、M期、G2期

细胞周期

o a b c d e f 图1 o a b c d e f 图2 o a b c d e f 图3 o a b c d e f 图4 细胞周期 1.下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 周期 G 1 S G 2 M 合计 时长(h ) 10 7 3.5 1.5 22 根据上表及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周期中,细胞核的消失与出现都发生在M 期 B .在周期中,G 1期主要完成有丝分裂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C .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NA 合成抑制剂,处于S 期的细胞会被抑制 D .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DNA 合成抑制剂,加入后15小时,除原S 期细胞外其他细胞都被抑制在G 1、S 期交界处 2.若在肿瘤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 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短暂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3 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使在该段时间内已处于DNA 复制期不同阶段的全部细胞中DNA 被3H 标记,而当时处于其它时期的细胞则不带标记。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 H 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得到下图(图1~图4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带标记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2中a 点开始检测到带3H 标记分裂期细胞,则o-a 为G 2期时间 B .图2中b 点带3 H 标记分裂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则a-b 段表示分裂期时间 C .图3中c 点时,带标记的细胞百分数开始下降,则a-c 段表示S 和分裂期时间 D .ae 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时间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 1期、S 期和G 2期)和分裂期(M 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 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 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 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_h 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 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 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 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 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 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 期。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一)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分离法、单细胞分离法、选择培养分离法等。其中前三种方法最为常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分离纯化效果好,现分别简述如下 1.稀释混合倒平板法 平板是指经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凝固而成的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该法是先将待分离的含菌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常用十倍稀释法,稀释倍数要适当),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0.5-1.0ml)于无菌培养皿中,倾入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迅速旋摇,充分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即成为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 于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定时间后,在琼脂平板表面或培养基中即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每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

挑取单一个菌落,一般再重复该法1-2次,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便可得到真正的纯培养物。若样品稀释时能充分混匀,取样量和稀释倍数准确,则该法还可用于活菌数测定。 图4混合倒平板操作法示意图图5涂布平板操作法示意图 2.稀释涂布平板法 采用上述稀释混合倒平板法有两个缺点,一是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溶氧而生长受影响,形成的菌落微小难于挑取;一是在倾入熔化琼脂培养基时,若温度控制过高,易烫死某些热敏感菌,过低则会引起琼脂太快凝固,不能充分混匀。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法是将已熔化并冷却至约50℃(减少冷凝水)的琼脂培养基,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无菌平板。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约0.1ml)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涂布,使菌液均匀分散在整个平板表面,倒置温箱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另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涂布平板法,可省去含菌样品悬液的稀释,直接吸取经振荡分散的样品悬浮液l滴加入1号琼脂平板上,用一支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均匀涂布,用此涂棒再连续涂布2号、3号、4号平板(连续涂布起逐渐稀释作用,涂布平板数视样品浓度而定),翻转此涂棒再涂布5号、6号平板,经适温倒置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该法可称之为玻璃涂棒连续涂布分离法。 3.平板划线分离法 先倒制无菌琼脂培养基平板,待充分冷却凝固后,用接种环以无菌沾取少量待分离的含菌样品,在无菌琼脂平板表面进行有规则的划线。划线的方式有连续划线、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它形式的划线。通过这样在平板上进行划线稀释,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形成分散的单

血细胞分离技术

第十八章血细胞分离技术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the blood cell) 一、原理 在体外进行细胞免疫检测时,首先必须进行淋巴细胞的分离。分离淋巴细胞的 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均要求分离的淋巴细胞纯度高、产量多,而且不 丧失活性,同时也要求分离技术简单、操作方便。 外周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比例在几百甚至上千比一,两类细胞的大小和密 度不同,其沉降速度也就不同。红细胞的自然沉降率较快,加入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如明胶、右旋糖酐等还可以加速其凝聚。利用自然沉降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或二者 结合,可以将淋巴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一般包括单核细胞。除去单核细胞,可以利用单核细胞的吸附功能,如铁颗粒、玻璃面或尼龙网等,除去(或分离)单核细胞,从而提纯淋巴细胞。 二、采血 (一)材料与试剂 1.抗凝剂 (1)肝素:肝素是含硫酸基的粘多糖,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它能阻止凝血酶 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的 肝素溶液浓度为1 000U/ml,市售肝素多为100U~126U/mg。 (2)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种螯合剂。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的溶液 备用。 · 1 ·

(3)阿氏液(Alsever液),配方如下: 枸橼酸钠(Na3C6H5O7·5H2O)0.80g 枸橼酸0.0325g 葡萄糖 2.05g 氯化钠0.42g H2O 加至100.00ml 混匀溶解后,114.3℃高压蒸汽灭菌10min备用。 阿氏液中既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又含有细胞生存的营养,所以它既可做抗凝剂,又可做血细胞的保存液。 2.针头根据不同动物和采血部位,采用不同型号的针头,用前必须灭菌或 消毒。 3.采血容器注射器或三角瓶等。 4.采血动物。 (二)操作方法 1.采血法各种动物采血方法不一。马、牛、羊等大动物一般从颈静脉采血,猪从颈静脉、前腔静脉或耳静脉采血,家禽由翼下静脉或心脏采血,兔由心脏或耳 静脉采血,犬由颈静脉或四肢静脉采血,豚鼠由心脏采血,小白鼠则可断尾或剪断 腋下血管或剪断眼球采血。 2.抗凝采集血液最关键的问题是抗凝,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抗凝,则根据实 验的要求和条件而定。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1)肝素抗凝:采血时,使每ml血液含15U~20U肝素即可。计算采集的血 液量,按1 000U/ml的量加入肝素,直接放入采血容器中,采血时,边采血边轻轻 摇动,使抗凝剂和血液混匀。对于采少量的血液或小动物采血,可直接用注射器抽 取一定量的肝素液,再采血直接抗凝。 (2)EDTA抗凝:采血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EDTA配制成4%溶液,然后 按预采血液的量,以每ml血液加入1mg~2mg的EDTA的液体量于采血容器内。 采血,并不断摇动采血容器,使之混匀。 (3)玻璃珠法:预先将适量的玻璃珠(根据采血量多少而定)清洗后,装入 采血容器中,灭菌后备用。采血过程中,边采边摇采血瓶,以使小玻璃珠在血液中 滚动,以机械地除去纤维蛋白,使血液不能凝固。本法虽较麻烦,但对淋巴细胞的 活性影响最小,且可减少血小板的混杂。 (4)阿氏液采血:以阿氏液和采血量以1︰1比例采集血液,边采边轻轻摇动 采血瓶,使之混匀。用阿氏液采血,除了抗凝外,多用于红细胞的保存。一般在4℃ 条件下,阿氏液中保存的红细胞2周其活性和特性不变。 · 2 ·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细胞周期同步化常用的方法 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群体中的细胞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之中。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常需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这就是细胞同步化技术。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有选择同步化和诱导同步化,其中,选择同步化常用的方法有有丝分裂选择法和细胞沉降分离法。 选用DNA合成抑制剂可逆地抑制S期细胞DNA合成而不影响其他细胞周期运转,最终可将细胞群体阻断在G1/S期交界处;一些抑制微管聚合的药物,因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和功能行使,可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即使细胞同步于M期。 一、M期同步化方法 1.振荡收集法 该法利用M期细胞变圆易脱落的特点,将生长旺盛的贴壁细胞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振荡,使M期细胞脱落,逐步收集培养基,并补充新的培养基。收集的细胞放4℃冰箱中保存,离心沉淀后即获得M期细胞。 2.秋水仙素阻抑法 (1)将细胞传代培养至指数生长期。 (2)加入秋水仙胺,使最终浓度为0.05-0.1μg/mL培养基,作用6-7 h。如使用秋水仙素,使用浓度应加大5~10倍。 (3)振荡收集细胞,800 r/min离心5-10 min,弃上清,收集的沉淀细胞即为M期细胞。加入一定量培养基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或直接进行离体实验。由于秋水仙素或秋水仙胺对细胞有一定毒性,用量较小或作用时间较短细胞活性尚可恢复,而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则细胞不能存活,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剂量和作用时间。 3.N2阻断法此方法较秋水仙素阻抑法好 (1)将细胞传代培养至指数生长期。 (2)将培养瓶置于N2罐中通入适量CO2(约相当于罐中体积的5%)。 (3)关闭好N2罐,接上N2管子及压力表,缓缓向罐中充气一直到压力为80-90磅/英寸2为止。 (4)将N2装置放在37℃培养箱中10-16 h(通常过夜)。次日从培养箱中取出,然后缓缓将N2放出(最好放出窗外)。 (5)取出细胞在镜下观察同步化效果,用振荡法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 (6)8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细胞。 二、S期同步化方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双阻断法:该法利用过量TdR能阻碍DNA合成的原理而设计,为了加强细胞同步化效果,常采用两次TdR阻断法,即双阻断法。第1次阻断时间相当于G2、M 和G1期时间的总和或稍长,释放时间不短于S期时间,而小于G2+M+G1期时间,这样才能使所有位于G1/S期的细胞通过S期,而又不使沿周期前进最快的细胞进入下一个S期。第2次阻断时间同第1次,再释放。 现以HeLa细胞为例加以说明(HeLa细胞周期时间为21 h,其中G1期为10 h,S期为7 h,G2期为3 h,M期为1 h)。 1.将细胞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早期。 2.加入含2 mmol/L TdR的培养基(2-2.5 mmol/L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步化培养),作用16 h。3.弃掉TdR培养基,用Hanks液洗2-3次,再换上新鲜培养基继续温浴9 h。 4.重新加入TdR培养基(浓度同上)进行第2次阻断,作用16 h。 5.再弃掉TdR培养基,Hanks液洗2-3次后换上普通培养基。第2次TdR释放0 h时取样

浅谈细胞周期调控

浅谈细胞周期调控 朱春森 摘要:近年来有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较快,细胞周期调控可分为G1期调控和非G1期调控。在G1期调控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复合体CDK激活后,通过Rb蛋白和转录因子启动基因转录。P16、p21、p15等蛋白通过抑制CDK的活性而发挥作用。P53蛋白和mdm2蛋白协同调节细胞周期活动。细胞周期的停滞或细胞凋亡对维护基因组稳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细胞周期调控 Cyclin CDK CDI 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是指各种调控因子通过自身的激活和灭活,使细胞启动和完成细胞周期重要事件,并保障这些事件按次序正常进行。细胞周期调控对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基础 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基础包括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抑制物(CDI)。它们分别包括CyclinA、CDK17和p21、p27、p18等,p5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也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1.1 Cyclin 周期蛋白不仅仅起激活CDK的作用,还决定了CDK何时、何处、将何种底物磷酸化,从而推动细胞周期的前进。目前从芽殖酵母、裂殖酵母和各类动物中分离出的周期蛋白有30余种,在 脊椎动物中为A 1-2、B 1-3 、C、 D 1-3 、E 1-2 、F、G、H等。分为G 1 型、G 1 /S型S型和M型4类(见表 1)。各类周期蛋白均含有一段约100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介导周期蛋白与CDK结合。 表1不同类型的周期蛋白 *包括D1-3,各亚型cyclin D,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量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功效 1.2 CDK CDC2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才具有激酶的活性,称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因此CDC2又被称为CDK1,激活的CDK1可将靶蛋白磷酸化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这些效应的最终结果是细胞周期的不断运行。因此,CDK激酶和其调节因子又被称作细胞周期引擎。目前发现的CDK 在动物中有7种。各种CDK分子均含有一段相似的激酶结构域,这一区域有一段保守序列,即PSTAIRE,与周期蛋白的结合有关。 1.3 CDKI CDKI家族即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家族,目前发现的CDKIS按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为INK4(Inhibito:of CDK4)家族,包括pl6、pls、p18、p19四名成员,其蛋白结

细胞分离常用方法

细胞分离常用方法 一、悬浮细胞的分离方法 组织材料若来自血液、羊水、胸水或腹水的悬液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1000r/min的TD4A低速离心机离心10分钟,若悬液量大,可适当延长离心时间,但速度不能太高,延时也不能太长,以避免挤压或机械损伤细胞,离心沉淀用无钙、镁PBS洗两次,用培养基洗一次后,调整适当细胞浓度后再分瓶培养,若选用悬液中某些细胞,常采用离心后的细胞分层液,因为,经离心后由于各种细胞的比重不同可在分层液中形成不同层,这样可根据需要收获目的细胞。不同比重的分层液的配制和具体分离方法详见淋巴细胞分离培养的章节。 二、实体组织材料的细胞分离方法 对于实体组织材料,由于细胞间结合紧密,为了使组织中的细胞充分分散,形成细胞悬液,可采用机械分散法(物理裂解)和消化分离法。 (一)机械分散法 所取材料若纤维成分很少,如脑组织,部分胚胎组织可采用剪刀剪切、用吸管吹打分散组织细胞或将已充分剪碎分散的组织放在注射器内(用九号针),使细胞通过针头压出,或在不锈钢纱网内用钝物压挤(常用注射器钝端)使细胞从网孔中压挤出。此法分离细胞虽然简便、快速,但对组织机械损伤大,而且细胞分散效果差。此法仅适用于处理纤维成分少的软组织。 (二)消化分离法 组织消化法是把组织剪切成较小团块(或糊状),应用酶的生化作用和非酶的化学作用进一步使细胞间的桥连结构松动,使团块膨松,由块状变成絮状,此时再采用机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电磁搅拌或在摇珠瓶中振荡,使细胞团块得以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细胞群团和大量单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细胞容易贴壁生长。 1、酶消化分离法 酶消化分离法常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其分离方法如下: (1)胰蛋白酶分散技术 胰蛋白酶(简称胰酶)是广泛应用的消化剂。胰蛋白酶是一种胰脏制品,对蛋白质有水介作用,主要作用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键,使细胞间质中的蛋白质水介而使细胞分散开,在常用的蛋白酶中由于产品的活力和纯度不同,对细胞的消化能力也不同,胰蛋白酶对细胞的作用,取决于细胞类型、酶的活力、配制的浓度、消化的温度、无机盐离子、pH以及消化时间的长短等。 ①细胞类型胰蛋白酶适于消化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能有效地分离肝、肾、甲状腺、羊膜、胚胎组织、上皮组织等。而对含结缔组织较丰富的组织,如乳腺、滑膜、子宫、纤维肉瘤、肿瘤组织等就无效,但若与胶原酶合用,就能增加其对组织的分离作用。 ②酶的活力市售的胰蛋白酶,其活力都经过测定而有效,但配制时必须新鲜,需保存在低温冰箱中,消化时的pH 和温度都要适宜,否则会影响活力,细胞的分散直接与酶的活力有关,最终使用活力为1:200或1:250,56℃pH8.0时活力最强。 该酶为粉剂,保藏时要防潮,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存时间不能太长,若粉剂结团块,说明该部分受潮或失效。 ③酶的浓度胰蛋白酶一般采用的浓度为0.1%-0.25%(活力1:200或1:250),但遇到难消化的组织时,浓度可适当提高,消化时间适当延长。浓度高对细胞有毒性,而较低浓度的胰蛋白酶在培养液中可促进细胞的增殖,若培养液中加入血清,其少量胰蛋白酶可被血清中抗胰蛋白酶因子所清除。 ④温度一般认为胰蛋白酶在56℃时活性最强,但由于对细胞有损害而不能被采用,常使用的温度为37℃,通常在37℃进行消化比室温作用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