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关系的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
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见问题与解答1、如何选择注射部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应将腹壁作为首选部位,于左右腹壁的前外侧或后外侧皮下组织内交替给药。
以腹部脐上5cm至脐下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避开脐周5cm),左右交替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不应小于2cm。
2、为什么首选腹壁皮下注射?主要原因是: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物,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而腹部皮下注射面积大,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少;而且皮下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
备注:注射时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双腿弯曲,使腹部充分放松。
3、注射前需要排气吗?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规格多为预灌针剂。
预装药液注射器可供直接使用,在注射之前勿将注射器内的气泡排出。
操作要点:预灌针剂针筒内有0.1ml的空气,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入,既能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4、注射时垂直进针还是斜刺进针?垂直进针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且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
斜刺进针时涉及部位较多,若针头不慎刺入血管,容易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瘀斑。
因此,垂直进针法较斜刺进针法造成皮肤淤血的程度轻。
5、推注药物前要抽回血吗?按照常规的皮下注射法,进针后推注药液前要求抽回血。
抽回血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射药液。
但是低分子肝素注射时要求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全部扎入皮肤皱折内注射。
如果抽回血,势必松开捏皮肤的手,因此实际操作时并不现实。
6、推注药液的速度如何掌握?推注时间10s,注射完毕停留10s,观察10s。
提醒:推注速度不可太快,以防局部药物浓度迅速增高产生疼痛形成硬结;推注速度也不可太慢,针头长时间留在皮下组织,加之药物的刺激作用,反而导致局部疼痛痉挛。
7、注射毕为什么要停留10s?注射完毕停留10s,使药液基本扩散,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注射低分子肝素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就是皮下出血。
本文将就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防治措施1.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非常重要。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和臀部等处。
避免选择皮下瘢痕、淤血或有明显血管分布的部位注射,可降低皮下出血的风险。
2. 观察注射部位在注射完成后,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如发现皮下出血、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并向医护人员求助。
3. 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低分子肝素的用药剂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导致皮下出血的发生。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可擅自更改剂量或频次。
4.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非常必要。
通过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和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有效预防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使用局部冷敷或按摩若发生轻微的皮下出血,可采取局部冷敷或按摩的方法进行处理。
适当的冷敷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出血的吸收。
6. 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注射低分子肝素期间,注意调整好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二、结语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或疑问,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并进行处理。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射低分子肝素时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摘要】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但在注射时容易导致皮下出血。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时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通过分析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轮换的重要性、影响皮下出血的因素和皮下出血的危害,研究发现不同注射部位对皮下出血有一定影响,建议实践中应采取注射部位轮换的方法来降低皮下出血的风险。
结论显示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可以有效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为提高低分子肝素注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部位、皮下出血、规律、影响、危害、实践方法、效果、建议、局限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时被广泛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注射部位轮换对于减少皮下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皮下出血是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是非常必要的。
过去的研究表明,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频繁更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和降低组织刺激的风险。
如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进行轮换,以及如何正确实施注射部位轮换,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时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减少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时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注射部位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以及注射部位轮换的实践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并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通过对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少皮下出血效果进行评估,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两种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和按压方法的应用效果黄玉婷【摘要】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methods of low molecular heparin injection and pressing, find the best method of injection and pressing. Methods: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116 patients who need to be injected with low molecular heparin in our hospital,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group and improved group. Traditional group adopts the upper arm deltoid or forearm lateral injection and pressing in parallel, while improved group with abdominal rotation injection and vertical pressing, observe and analyze pain degree and the subcutaneous bleeding of two groups. Results:The pain degree and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situation in the improved group who receive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low-molecular hepari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and pressing method can reduce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subcutaneous bleeding and bleeding loss,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低分子肝素注射和按压方法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注射和按压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16例,将其等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和平行按压,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注射和垂直按压,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皮下注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情况明显轻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按压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减少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且方法简单,便于在临床实施.【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05【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注射和按压方法;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疼痛【作者】黄玉婷【作者单位】510000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临床常用的溶栓抗凝剂,因其抗血栓作用持久、安全性高、不需实验室检测凝血功能而广泛应用于抗血栓治疗[1-2]。
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注射方法的探讨摘要】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钙不同的注射方法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
方法比较甲、乙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不良事件如出血、疼痛、皮下硬结的发生是否存有差异及护理。
结果甲、乙两组在护理相同、注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皮下出血、疼痛、硬结的发生,甲组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5。
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在腹部注射时,应将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捏起,垂直进针,同时拔针后不需按压局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护理低分子肝素是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药物,生物利用度高,在发挥抗栓作用时出血的可能性小。
现将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实验室检查提示存有高凝状态,遵医嘱给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治疗,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
2 方法2.1 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注射部位均选择腹部: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上下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有痣的部位[1]。
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剂量4100iu。
2.2 甲组在注射时常规消毒后,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捏起呈一皮褶,右手以笔式持针在皮褶顶部垂直进针,中指和无名指固定注射器,拇指和食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缓慢推药完毕,垂直拔针,放松皮褶,不用干棉签按压局部。
2.3 乙组在注射时常规消毒后,右手以笔式持针在注射部位垂直进针,左手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缓慢推药完毕,右手垂直拔针,不用干棉签按压局部。
2.4 四周后比较甲、乙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不良事件如出血、疼痛、皮下硬结的发生是否存有差异。
2.5 护理2.5.1 耐心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方法,消除顾虑,取得患者配合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