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
- 格式:pdf
- 大小:8.18 MB
- 文档页数:27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教案(市公开课)第一章:圆的定义与性质1.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1.2 圆心:圆的中心点称为圆心。
1.3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称为半径。
1.4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称为直径。
1.5 圆的性质:(1)圆是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
(2)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即半径相等。
(3)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第二章:圆的周长与面积2.1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称为圆周率,用符号π表示。
2.2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2.3 圆周率π的值:π约等于3.14159。
第三章:圆的方程3.1 圆的标准方程:圆的方程为(x-a)²+(y-b)²=r²,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3.2 圆的一般方程:圆的方程也可以表示为x²+y²+Dx+Ey+F=0,其中D、E、F为常数。
第四章:圆的弧与弦4.1 弧:圆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弧。
4.2 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称为弦。
4.3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4.4 圆心角与所对弧的关系:圆心角等于所对弧的两倍。
第五章:圆的相交与切线5.1 圆与圆的相交:两个圆的边界相交称为圆与圆的相交。
5.2 圆与圆的切线:与圆相切的直线称为圆的切线。
5.3 切线的性质:切线与半径垂直,切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半径的斜率的负倒数。
第六章:圆的相切与内切6.1 圆的相切:两个圆仅有一个公共点时,称为相切。
6.2 内切:一个圆内含于另一个圆时,称为内切。
6.3 相切关系的应用:相切圆的半径之和等于两圆心距离。
第七章:圆的方程应用7.1 圆的方程求解:通过给定的条件,求解圆的方程中的未知数。
7.2 圆的方程应用实例:求解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交点坐标。
第八章:圆的弧长与角度8.1 弧长:圆周上的一段弧的长度称为弧长。
8.2 圆心角与弧长的关系:圆心角的大小等于所对弧的长度与半径的比值。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及课后反思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及课后反思⼀、学情与教材分析:学⽣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了使⼤部分学⽣都能有所收获,还是应把重点放在基础上。
本节课是以复习基本概念为主,让学⽣对本章知识形成⼀个完整的知识连。
⼆:教学⽬标:熟悉本章所有的定理。
三、教学重点:圆中有关的定理四、教学难点: 圆中有关的定理的应⽤五、教学过程:1、2、在⼀个平⾯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个端点O旋转⼀周,另⼀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的圆,记作☉O,读作“圆O3、篮球是圆吗?–圆必须在⼀个平⾯内以3cm为半径画圆,能画多少个?以点O为圆⼼画圆,能画多少个?由此,你发现半径和圆⼼分别有什么作⽤?–半径确定圆的⼤⼩;圆⼼确定圆的位置圆是“圆周”还是“圆⾯”?–圆是⼀条封闭曲线圆周上的点与圆⼼有什么关系?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是到定点(圆⼼)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是到圆⼼的距离⼩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是到圆⼼的距离⼤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由此,你发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5、圆的有关性质思考:确定⼀条直线的条件是什么?类⽐联想:是否也存在由⼏个点确定⼀个圆呢?讨论:经过⼀个点,能作出多少个圆?经过两个点,如何作圆,能作多少个?经过三个点,如何作圆,能作多少个?6、经过三⾓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叫做三⾓形的外⼼,三⾓形叫做圆的内接三⾓形。
7、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图,P为⊙O的弦BA延长线上⼀点,PA=AB=2,PO=5,求⊙O的半径。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教案(市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2)掌握圆的性质,如:圆是对称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面积计算等;(3)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运用实例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圆的基本性质;(2)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2)圆的面积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圆形模型等;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圆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有哪些性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复习资料,自主回顾圆的基本性质;(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如:圆是对称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面积计算等;(2)结合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圆的性质;(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及应用;(2)强调圆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圆的基本性质,整理成思维导图;(1)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为10米,求花坛的面积;(2)一条圆形铁路轨道的直径为20米,求轨道的周长。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圆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及特点2. 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弧、扇形等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圆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及特点2. 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计算3. 圆的弧、扇形的概念及计算4.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3. 讲解圆的弧、扇形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二、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2.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三、圆的画法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画法原理2. 掌握圆的画法步骤3. 能够运用圆的画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画法原理2. 圆的画法步骤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画法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画法步骤,举例说明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画法原理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画法步骤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四、圆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圆的相关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圆的相关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3. 讲解圆的相关计算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五、圆的拓展与延伸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拓展与延伸知识2. 掌握圆的倍径、圆周率等概念3. 能够运用圆的拓展与延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倍径的概念及计算2. 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讲解圆的倍径的概念及计算,举例说明2. 讲解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举例说明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拓展与延伸知识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拓展与延伸知识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六、圆的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方程及其表示方法2.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转换3. 能够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2. 圆的方程的性质和转换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举例说明3. 讲解圆的方程的性质和转换,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方程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方程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七、圆与直线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掌握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判定条件3. 能够运用直线与圆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判定条件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举例说明3. 讲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判定条件,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判定条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八、圆的组合图形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组合图形及其特点2. 掌握圆的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圆的组合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组合图形的概念及特点2. 圆的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组合图形的概念及特点,举例说明3. 讲解圆的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组合图形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组合图形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九、圆的优化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优化问题的意义2. 掌握圆的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3. 能够运用圆的优化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优化问题的概念及意义2. 圆的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优化问题的概念及意义,举例说明3. 讲解圆的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优化问题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优化问题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十、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综合应用的意义2. 掌握圆的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法3. 能够运用圆的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的综合应用的概念及意义2. 圆的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法3. 实际问题解答教学活动:1. 复习圆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2. 讲解圆的综合应用的概念及意义,举例说明3. 讲解圆的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的综合应用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圆的综合应用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圆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环节:理解圆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弧、扇形等基本概念。
初中圆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2. 圆的性质:圆的对称性、旋转性、圆周率等。
3. 圆的运算: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4.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复习圆的运算: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其应用。
3. 探讨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利用几何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与直线、圆与圆的相切、相离、相交等关系。
4. 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和面积,估算圆的直径等。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几何图示、实例图片等。
3.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复习圆的运算(10分钟):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其应用。
3. 探讨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0分钟):利用几何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与直线、圆与圆的相切、相离、相交等关系。
4. 解决问题(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