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全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4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长篇小说。
本文将针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进行导读,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等。
一、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的历史事件。
当时,东汉王朝内外大乱,各地豪强割据,社会秩序瓦解,民不聊生。
武将刘备、曹操、孙权等在这一混乱时期逐渐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小说通过描写各种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
二、主要人物1. 刘备:刘备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
刘备一直以诚信和仁爱为准则,与关羽、张飞等结义为兄弟,并以“建业之主”的身份奋力谋求统一中原。
2. 曹操:曹操是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曹操野心勃勃,一步步扩大势力,最终建立了魏国,并试图统一天下。
他机智狡诈,善于用兵,但同时也有着深厚的人情味和领导能力。
3.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他是一位智勇兼备的将领和政治家。
孙权精于布局,善于利用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与刘备、曹操三足鼎立,并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保持了东吴的独立。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生平经历为主线,通过描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这个时期的英雄豪杰、智勇双全的将领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故事开始于遭受逆境的刘备流亡河间,并最终认识了关羽和张飞,结为兄弟。
刘备历经艰难困苦,最终领兵义举,开始了他的征程。
在刘备的奋力追求下,他先后得到了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知名人才的相助。
同时,曹操逐渐成为北方霸主,孙权也奋起抵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与曹操、孙权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和较量。
小说通过描写刘备与诸葛亮智勇过人的合作,曹操的谋略和用兵,孙权的政治手腕以及各种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和英雄豪杰的故事,深刻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复杂性。
四、名著的价值《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完整版)三国演义导读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是⾮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度⼣阳红。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春风。
⼀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部长篇章回⼩说,是历史演义⼩说的经典之作。
⼩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盾和⽃争。
在⼴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极具特⾊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对后世产⽣了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
元末明初著名的⼩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说的⿐祖。
⼀⽣著作颇丰,与施耐庵合著《⽔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内容简介(⼀)故事起⾃黄⼱起义,终于西晋统⼀,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争。
书中⽤⼤量篇幅描写了⼏次⼤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内容简介(⼆)作者塑造了⼀⼤批个性鲜明的⼈物形象:爱民如⼦的刘备,⾜智多谋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国⼈物(⼀)出场⼈物1183⼈,主要⼈物400余⼈)五⼤集团系列代表⼈物曹魏集团董卓、吕布、袁绍、刘表汉末军阀集团曹操、张辽、郭嘉、典韦蜀汉集团刘备、关⽻、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孙吴集团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黄盖司马集团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邓艾典型⼈物分析——曹操字孟德(⾯⾊惨⽩/⽬光锐利)评价: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负我他是中国历史上⼀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被忽略了,⽽对他残忍、奸诈的⼀⾯⼜夸⼤了。
《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教师版)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情节梳理填空】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1、刘玄德携民渡江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
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
2、赵子龙单骑救主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读前导(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读前导1.讲述文学故事3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标题,2名同学讲述故事。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各种英雄豪杰的形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一、第一章:英雄起义本章主要描写了黄巾起义的发生和张角、张宝、张梁等黄巾军首领的兴起,以及袁绍、袁术等豪杰的加入。
1.1 黄巾起义爆发1.2 张角等黄巾军首领的兴起1.3 袁绍、袁术等豪杰的加入二、第二章:官渡之战本章主要讲述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战役,以及曹操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在战斗中的发挥。
2.1 曹操与袁绍的军事对峙2.2 曹操的智谋和谋略2.3 官渡之战的经过与结果三、第三章:赤壁之战本章重点描述了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合对抗的赤壁之战,以及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妙计与英勇表现。
3.1 曹操的南征与东征3.2 刘备、孙权的联盟3.3 赤壁之战的筹备与发展3.4 周瑜和诸葛亮的智谋与谋略3.5 赤壁之战的结果与影响四、第四章:三国鼎立本章主要描述了曹操与刘备、孙权的多次军事对峙和争夺,以及各方势力的兴衰与发展。
4.1 刘备与曹操的战争对抗4.2 孙权与曹操的南征与北征4.3 各方势力的兴衰与发展附件:1:地图:三国时期的地理分布图2:人物关系图: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图3:其他相关资料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叛乱罪:指一方与国家决裂,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被认定为叛国行为的罪名。
2:谋反罪:指策划筹划反抗统治政权的行为,被判定为谋反的罪名。
3:君臣之义:指君主与臣下之间的互动关系,互相忠诚、互相尊重的道德要求。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诸葛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曹子桓、曹子建、曹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关云长、吕奉先、张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阅读探究研讨】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知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情节梳理填空】灭黄巾【经典情节复述】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
(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
(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
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
(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
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情节【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思考题2.由对刘备、曹操二人出场的不同描写可看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什么思想?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情节梳理】【经典情节复述】怒鞭督邮: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孟德、玄德、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诸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子桓、子建、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关云长、吕奉先、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关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
(不求形同,但求神似)7.仔细阅读备、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飞和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容,谈谈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
导读任务(四)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
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
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嫩草少帝在永安宫作的五言律诗。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3.结合本回语句,概括操人物形象。
导读任务(五)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回到第七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在“温酒斩华雄”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关羽的英雄形象?2.关于关羽出战前那杯酒的处理有何意义?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英战吕布”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4.你知道什么是玉玺吗?5.第七回描写了公瓒与袁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作者着墨最多云,试就文段分析云的人物形象。
导读任务(六)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八回至第九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概述王司徒的连环计,并分析王司徒能够施行连环计的原因。
2.像董卓这样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为什么会走上贪恋女色,自取灭亡的道路呢?还有哪些历史人物跟他犯同样的错误?试举一例简析。
3.董卓被骗去“未央宫”前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董卓的?这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导读任务(七)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回至第十二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在第十一回中,备为什么坚决拒绝谦的之托?2.吕布谋臣宫言“操是极能用兵之人”,试列举操“极能用兵”的事例。
导读任务(八)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到第十六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四选二)1.飞和吕布的矛盾如何产生?飞的行为反映了其怎样的性格特点?2.操为何要兵勤王?此举有何远见?3.这一节中讲述了策创业之初的艰难历程。
策原本寄人篱下,得人指点后继承父志,一手创办了江东基业,更在其弟权手中发扬光大,最终得以与、蜀汉抗力。
你认为,江东集团在乱世中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有哪些?4.备被吕布杀败,只得出逃许都,投于操门下。
对此,操手下的谋士产生了分歧:荀彧和程昱认为应杀备以绝后患,郭嘉则认为决不可杀。
最终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
若你是操,是否会杀备?为什么?三、阅读任务宛城之战中,操折了大将典韦。
在祭奠典韦时,操哭道:“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虽有收拢人心之嫌,亦是真情流露。
请结合书中容,模仿操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缅怀典韦。
本次任务可选取第一人称,用现代汉语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导读任务(九)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到第二十回二、讨论主题(三选一)1. “借粮官之头”可谓是操将其“奸雄”性格发挥至极致的手段,当下更有人据此称操为“厚黑学”之鼻祖。
你怎样看待操此举?2.操欲讨袁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从这一说法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吕布戎马一生,最终死在了白门楼上。
可怜一代豪强,化作乌有。
你认为,吕布败在何处?三、阅读任务安为款待备,杀妻作食。
此举向来为人诟病,也是读《三国》者津津乐道之事。
读书至此,你有何感想?请撰一小文,题为《小议安杀妻》。
导读任务(十)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到第二十四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祢衡是闻名天下的名士,其“裸衣骂贼”之举骇动朝堂,请谈谈你对当时名士之流的看法。
2.在第二十四回中,操被称作“国贼”。
操为何被冠以如此名号?你如何看待他玩弄权术之举?三、阅读任务“煮酒论英雄”一节,历来传作佳话。
二人英雄之论,颇耐人寻味。
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更有惊天骇地之势。
据二人言语,列出当时天下的主要势力,并试着分析各家实力。
导读任务(十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到第二十八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有人说,“土山约三事”一节中,既有关羽的仁义,又有操的仁义。
如何理解?2.“千里走单骑”使得整个三国全成了关羽一人的舞台。
仔细读读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试着从中发掘关羽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任务“古城聚义”是三国中少有的温情画面,关三兄弟在经历了乱世中的大悲大喜之后,终于再度相逢,更加上有云等人的加入,使得备势力于此东山再起。
请模仿关三人的口吻,虚构一段三人重逢时的对话。
导读任务(十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到第三十二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权承父兄遗志,坐领江东。
有人认为,权的才干不及、二人,你怎么看?吴又何以成为日后鼎立之一足?3.袁绍死后,其集团为何分为两派、产生讧?三、阅读任务官渡一战,操以弱胜强,更借此奠定了北方基业,历来为史家称道。
在这一战中,操得在何处,而袁绍又失在何处?谈谈你的看法。
导读任务(十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到第三十六回二、讨论主题(三选一)1. 这一节中,郭嘉因病英年早逝。
赤壁之战后,操曾痛哭郭嘉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你如何看待操此语?2. 表虽为人正派,在乱世中却不足成事。
三国群雄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身上的哪些特质阻碍了其发展?3. 备感慨“髀肉复生”,因而堕泪,历来为后人感慨。
这一举动体现了备怎样的心态?三、阅读任务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其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留下了一桩“身在营心在汉”的典故。
本书的后半部分,徐庶几乎再无出场,有人认为其“最苦”。
你怎样看待徐庶的选择?若你是徐庶,又会怎么做?导读任务(十四)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到第四十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 “三顾茅庐”是全书一重笔。
在见到孔明之前,备曾先后把孔明的友人、兄弟、丈人等人误当做卧龙相认。
在这些人身上,有哪些共性?2. “隆中对”是针对蜀汉制定的战略方针,使备感慨“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那么,从和吴两方的角度考虑,又可制定怎样的方针?三、阅读任务读书至此,卧龙孔明终于出山,三国乱世也将揭开新的一幕。
请用现代汉语描述一下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导读任务(十五)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四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 长坂一战,留下不少传奇:子龙的单骑救主,糜氏的慷慨牺牲,飞的一夫当关,备的掷儿马前,都是可歌可泣、动人颇深。
请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故事,给大家讲讲。
2. 权何以决定抗?你对权这一人物有无新的认识?三、阅读任务“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令人乐道的一节,孔明凭胸中才识,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众江东才俊,打了一场漂亮的辩论。
仔细读读众人相互辩驳的言语,从江东众人的论点中,可见他们对联抗存在哪些质疑?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导读任务(十六)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八回二、讨论主题1. 周瑜曾对孔明动过几番杀心?你如何看待周瑜的这一做法?2. 如果说“古城相会”以温情取胜,那么“横槊赋诗”就当以慷慨著称。
大江之上,操大醉而歌,一首《短歌行》传于后世,读来令人心怀激荡。
聂绀弩先生曾著文提到:有此一节,就使得操“压倒当时的一切人物”。
默写《短歌行》并针对聂绀弩先生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导读任务(十七)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到第五十二回二、讨论主题“赤壁之战”一节,篇幅巨大、容庞杂。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实是《三国演义》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第一重笔。
读至操败走华容道,关于赤壁之战的容已基本结束,请复述赤壁之战的容,想想联军为了击败操分别采取了哪些计策?这些行动为联军提供了怎样的优势?导读任务(十八)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到第五十六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古有昭君出塞,今有“中美合作”。
历史上,两国之间常常将婚姻作为一种外交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本节中的联姻便是个著名的例子。
你如何看待这种所谓的“政治婚姻”?2.备到东吴和亲,与权首度会面。
所谓英雄相惜,二人题词甘露寺,扬鞭驻马坡,并辔而回,传为佳话,又是难得的温情画面。
然而,两人所留下的“恨石”又昭示了什么?三、阅读任务备远赴东吴、身陷虎口,之后却又得以带着夫人全身而退,全赖孔明的三个锦囊,由此留下了“锦囊妙计”的说法。
想一想,锦囊中的三条计策分别有何作用?导读任务(十九)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到第六十回二、讨论主题1.庞统素有“凤雏”之称,与孔明齐名。
然因其形貌丑陋,起初既不为东吴所用,又不得备厚待,一度屈任县令。
从这一节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备议取西蜀,蜀中人士分为两派:一方暗为应,欲助备取代璋之位,如松、;一方极力劝谏,反对备入蜀,欲助璋稳守基业,如王累、黄权。
你怎样看待这两派人物?导读任务(二十)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到第六十四回二、讨论主题1.操受封公卿、荣加九锡,荀彧却慨然长叹。
之后,操送空食盒与荀彧,荀彧会意,服毒身亡。
其中原委,作者并未点明。
你认为,操此举何意?你怎样看待荀彧之死?2.“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蜀中歌谣,令人嗟叹。
回顾相关情节,哪些征兆预示了庞统之死?导读任务(二十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到第六十八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松是《三国演义》一书中的丑角,其贪图贿赂、妨贤背主,令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