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区疼痛【医学养生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37.41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某男,40岁。
体弱,婚后10年不育,考虑最关键的病机是A.精虚B.津液不足C.血虚D.元气不足E.气虚【答案】A2、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A.阴或阳B.内或外C.手或足D.脏或腑E.里或表【答案】A C D3、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答案】A4、热病后期,出现筋惕肉瞤,手足蠕动症状,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热极生风D.阴虚风动E.慢惊风【答案】D5、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重等症,其机理是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B.暑性升散,伤津耗气C.暑性炎热,阳热内盛D.暑邪升散,易扰心神E.暑为阳邪,独见夏令【答案】A6、体质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A.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B.形态结构与心理特征C.形与神D.先天与后天E.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答案】C7、某男,50岁。
症见心前区疼痛,痛连左上肢内侧,胸闷气短。
其病变相关经脉为A.手太阴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答案】D8、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肾E.心肝脾肺【答案】B9、统藏失司所致出血反映的两脏病变是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答案】D1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藏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E.阴阳自和【答案】C11、精与气的关系表现为A.精能化气B.气能生精C.气能摄精D.精能行气E.精能载气【答案】A B C12、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A.传化水谷B.传化水液C.化生和贮藏精气D.传导糟粕E.排泄水液【答案】C13、545: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同一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相对性【答案】A14、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15、导致昏厥的病机是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答案】D16、将肺称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A.肺主一身之气B.肺外合皮毛C.肺不耐寒热D.肺为水之上源E.肺朝百脉【答案】C17、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B18、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失眠多梦B.面色苍白C.视物昏花D.唇舌紫暗E.妇女经少【答案】A B C E19、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医学科学D.古代哲学E.中医药文化【答案】C20、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虚则补母B.实则泻子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抑强扶弱【答案】A21、肺气虚损,可出现的症状有A.自汗B.痰饮C.少气D.呼吸气急E.易患感冒【答案】A B C D E22、某男,35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E2、阴阳自和所维持的是A.动态平衡B.静态平衡C.气候变化D.体质类型E.疾病向愈【答案】A3、不属于评价心理发育水平的是A.智力B.情感C.个性D.意志E.耐力【答案】E4、某男,50岁。
症见心前区疼痛,痛连左上肢内侧,胸闷气短。
其病变相关经脉为A.手太阴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答案】D5、有关气一元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B.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C.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D.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E.气是事物之间相互感应.传递信息的中介【答案】A B C D E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其性开泄B.其性凝滞C.其性黏滞D.其性收引E.其性趋下【答案】B D7、属于有形之邪的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答案】C8、引起食积的最常见原因是A.过饱B.过饥C.饥饱无常D.饮食不洁E.饮食偏嗜【答案】A9、火(热)邪.暑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伤津耗气B.生风C.夹湿D.动血E.致疮痈【答案】A10、中医学以中国地域的东.西.南.北四海,合于人体的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以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湖泽,合于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其思维方式为A.形象思维B.意象思维C.应象思维D.抽象思维E.逻辑思维【答案】C11、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表述错误的是A.治病必求其本B.扶助人体正气C.早期正确诊断D.及时有效治疗E.截断病传途径【答案】A12、瘀血概念内涵包括A.逸出于体外的血液B.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C.阻滞于血脉之中的血D.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E.贮藏于肝内的血液【答案】B C D13、调和脏腑辨证论治的正确表述有A.实则泻腑B.虚则补脏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抑强扶弱【答案】A B C D E14、属于中医过劳的是A.劳力过度B.房劳过度C.劳逸失度D.劳神过度E.劳心过度【答案】A B D15、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肺.胃C.脾.胃.小肠D.肺.胃.大肠E.肝.肾.大肠【答案】D16、气虚脾虚之人,感邪之后易于从化的特点是A.湿化B.寒化C.热化D.火化E.燥化【答案】A17、体现“脏腑相合”的脏腑有A.心与小肠B.脾与胃C.肺与小肠D.肝与胆E.肾与膀胱【答案】A B D E18、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B19、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兼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其病机是A.阳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脏腑热盛E.阴虚火旺【答案】A20、属于内风病机及病证的是A.伤风B.破伤风C.热极生风D.风疹E.风痹【答案】C21、血与津液的关系表现为A.血能化津B.津能生血C.津能摄血D.津能行血E.津能载血【答案】A B22、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经络【答案】A23、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失眠多梦B.面色苍白C.视物昏花D.唇舌紫暗E.妇女经少【答案】A B C E24、瘀血最常见的脉象是A.脉弦B.脉滑C.脉细D.脉涩E.脉沉【答案】D25、循行环绕口唇的经脉是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答案】E26、津能够滋润的部位主要有A.皮毛B.肌肉C.汗孔D.血脉E.二阴【答案】A B C D27、阴阳观念开始应用到医学领域是A.远古时期B.殷商时期C.西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答案】D28、“火热内生”概念内涵是A.火邪伤人B.阴火内生C.火热之邪亢盛D.火邪由外而入,伤及内脏E.脏腑阴阳失调,火热内扰【答案】E29、“以寒治热”适用于A.阴偏盛B.阳偏盛C.阳偏衰D.阴阳两虚E.阴盛阳衰【答案】B30、“气为血之帅”的内涵包括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A B C31、分布于面额部的经脉是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太阴经【答案】B32、与心主血脉功能密切相关的有A.面色B.脉象C.意识D.舌色E.心胸部感觉【答案】A B D E33、某男,40岁。
心前区不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心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心脏是人体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如果我们的心脏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严重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心前区不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稳定型心绞痛:胸骨后压迫感、烧灼感或沉重感。
常由运动、寒冷、情绪激动所激发。
持续时间一般<10 分钟,常放射至左肩、左臂、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
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能缓解症状。
其常规治疗可用英文字母开头ABCDE表示:A: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
B:美多心安类药物,C:戒烟,胆固醇控制。
D:糖尿病控制。
E:锻炼,教育。
2、心肌梗塞:类似于心绞痛,但通常程度更重,突发。
常持续 30 分钟以上。
常伴发恶心、呕吐、呼吸短促、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
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或不完全性缓解症状。
治疗:含服药物、拨打急救电话去医院。
3、肺栓塞: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加重。
或右心功能衰竭体征,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4、支气管炎:在中线附近烧灼样不适。
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时加重。
5、胃食管反流病:胸骨下、上腹部的烧心感伴或不伴胃内容物反流,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平卧或躯体前屈时出现,用平滑肌松弛剂如心痛定、消心痛可缓解症状。
6、胃溃疡:多在餐后 0.5~1小时发生,进食加重。
腹痛呈节律性、周期性疼痛。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心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大家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一旦心脏出现问题要及时去治疗,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心前区不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间断性心前区闷痛3个月作者:黄丽红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4期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3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疼痛无放射,持续时间约5分钟,无大汗,休息后疼痛消失,未介意。
此后每于劳累后即出现上述症状,每月发作5~7次,每次持续时间均为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发病至今近3个月,没有经过系统检查和治疗。
因在近1周内病情加重,每天发作3~5次,甚至休息时亦发作,含服硝酸甘油后心前区疼痛减轻,自发病后,无心悸、气短和恶心、呕吐:无尿少及双下肢浮肿;无咳嗽、咳痰和胸痛,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治疗。
既往史: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痛史。
体格检查:T36.8℃,P70次/分,R18次/分,BP 130/80mmHg。
体态微胖,活动自如,全身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胸部外形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4次/分,律整,心音低钝,A2>P2,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其余(-)。
辅助检查结果:TC 5.7 mmol/L'LDL-C 4.3 mmol/L,HDL-C 1.2 mmol/L,TG 2.3retool /L,空腹血糖5.5mmol/L,心电图示V2~V5 ST段下移0.10~0.2mV。
第一次查房经治医师报告完整病历,初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I级。
并提议对该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
主治医师本病例主要特点表现在:①反复性心前区闷痛为主;②发病前有劳累诱发因素;③疼痛持续时间在3~5分钟,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近1周内发作频率和诱因发生改变。
结合血脂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基本同意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I 级。
为进一步明确病情,应该补充做血心肌三酶和肌钙蛋白。
心脏彩超暂不用做。
因患者无心悸、气短和呼吸困难:无尿少及双下肢浮肿:无咳嗽、咳痰,查体心脏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亦无浮肿。
考虑患者可能无心脏瓣膜病,心功能尚可,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负担。
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疼痛: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人纤维,引起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心包炎、胸膜炎因炎症累及心包或胸膜壁层引起疼痛,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亦可引起心前区疼痛,但与精神刺激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心前区疼痛的护理问题注意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和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剧痛常伴焦虑、濒死感;急性心肌梗患者有冷汗、血压下降等现象;急性心包炎、胸膜炎患者可伴咳嗽、呼吸困难;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主诉与情绪变化有关。
询问既往心血管系统疾病史,既往发作史和服药情况。
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炎症累及心包或胸膜壁层有关。
2.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观察病人情绪状态,与病人分析疼痛的发展过程,消除对疼痛的恐惧感。
(2)减轻疼痛,预防复发:应安置于良好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满足生活需要。
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止痛药、扩血管药或进行病因治疗。
对不同患者作针对性健康指导,指导患者采用行为疗法及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个月,加重7天
作者:庞加声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6期
病历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个月,加重7天来就诊。
心前区疼痛多发生于进食或大便用力时,心前区压迫性疼痛持续数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近7天来每日发作4~5次,每次疼痛可长达30分钟之久。
体格检查:体胖,心界不扩大,心率88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临床诊断冠心病,恶化型心绞痛。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P-R间期0.14秒,QKS波时间0.08秒,QT间期0.36秒,心电轴正常(+83°)。
STⅡ、Ⅲ,avp、v3-6呈下垂型或弓背向上型降低0.05-0.1 mV,STavR、v1、v2升高0.1 mV。
TⅡ、Ⅲ、avF、v3-6倒置,TVa-5呈对称性尖锐倒置,特别是Tv3、v4倒置很深,Tv1、v2呈先正后负双向T波,Tv1>Tv5,TavR直立。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解析与讨论
患者近几天来有频繁而持久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出现多导联T波呈形态尖锐(双支对称)并倒置很深,Tv2>Tv5,同时ST段也出现压低。
并且观察前后几次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可以确定是一次急性心肌缺血。
本例临床有频繁的心绞痛出现,心电图ST-T有动态变化,如果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SGOT及生化检测有关值升高,那么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T波倒置型诊断即可成立。
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QRS波及ST-T改变,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心前区疼痛有时麻木最常见的原因心前区疼痛是指位于胸骨前方的疼痛感觉。
这种疼痛常常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慌,因为人们往往会立即联想到心脏相关的问题。
然而,心前区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与心脏有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前区疼痛的原因。
1.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的情况下。
主要的症状是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疼痛,常常伴有胸闷、气促和憋气。
这种疼痛通常会放射到左臂、脖子、下颌和背部,可以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
2. 肌肉酸痛:运动过度或过度用力会导致肌肉疼痛。
肌肉酸痛通常是钝痛或胀痛的感觉,可以延伸到心前区。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休息后自行缓解。
3. 胃食管逆流:胃食管逆流是指胃酸和消化液从胃部倒流到食管。
这种情况会导致心前区疼痛,常常伴有酸反流、胃灼热感、嗳气和恶心。
疼痛通常会在进食后加重,而在平卧位时也会加重。
4.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溃疡形成。
胃溃疡通常会导致疼痛和胀痛感,也可以发生在心前区。
疼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并伴有嗳气、恶心和呕吐。
5. 肋软骨炎:肋软骨炎是指肋骨和胸骨之间的软骨炎症。
这种情况会导致疼痛和不适感,通常会在心前区和肋骨附近出现。
疼痛会在咳嗽、深呼吸或触摸患处时加重,可能会持续数天到数周。
6. 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栓塞或肺气肿,都可能引起心前区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会伴随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心前区疼痛,例如胆囊炎、胸椎骨折、胸膜炎等。
在面对心前区疼痛时,应该根据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和疼痛的持续时间等因素来判断疼痛的原因。
如果疼痛持续时间长、伴随呼吸困难、晕厥或冷汗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仅凭文字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遇到严重疼痛或有疑问的情况下,应尽早向医生寻求帮助,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心前区疼痛的治疗与护理一、定义心前区疼痛是指由各种化学或物理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感觉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胸壁病变①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例如疖、蜂窝组织炎、乳腺炎等。
②肌肉病变:创伤、肌炎、皮肌炎、久咳所致胸骨劳损等。
③肋骨、脊椎病变:肋软骨炎、肋骨骨折、肥大性脊椎炎、脊柱结核、椎管内肿瘤等。
④肋间神经病变:如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间神经肿瘤等。
(2)循环系统病变①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②心肌、心包及心瓣膜病:例如各种心肌炎、心包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等。
③血管病变:如夹层动脉瘤、肺梗死。
(3)呼吸系统病变①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炎、支气管癌等。
②肺部病变: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
③胸膜病变: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等。
(4)其他①食管病变:如急性食管炎、食管周围炎、食管癌等。
②纵隔病变:如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等。
③横膈病变:膈下脓肿、膈疝、膈胸膜炎等。
④腹部病变:肝脓肿、胆石症、胆囊炎、脾梗死、急性胰腺炎等。
三、临床表现(1)疼痛的特点①心绞痛于用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呈阵发性压榨样痛。
②急性心肌梗死可无明显诱因,呈持续性剧痛甚至休克。
③急性心包炎、胸膜炎有原发病史,疼痛尖锐,可因呼吸或咳嗽而加剧。
④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无心脏病史,多在负性情绪影响下发生,活动后反而好转。
(2)伴随症状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严重者伴濒死感。
②急性心肌梗死常出现冷汗、血压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③急性心包炎、胸膜炎患者可伴有咳嗽、呼吸困难。
④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伴多样化主诉和情绪反应。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心电图、X线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
五、治疗①出现了心前区疼痛时,必须镇静。
②尽早就近就医。
对急症胸痛早期识别、干预。
尤其对于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第一时间看病。
六、观察要点严密观察,准确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血压、心率变化。
七、护理要点①常规护理:调整情绪,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A.趋同性B.相对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答案】E2、肺气虚损,可出现的症状有A.自汗B.痰饮C.少气D.呼吸气急E.易患感冒【答案】A B C D E3、与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4、体格反映人体的状态有A.生长发育B.营养状态C.锻炼程度D.体能E.性征【答案】A B C5、人体之精按其部位分,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D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头为诸阳之会B.冲为血海C.督脉为阳脉之海D.任主胞胎E.带脉为十二经之海【答案】E7、某男,50岁。
症见心前区疼痛,痛连左上肢内侧,胸闷气短。
其病变相关经脉为A.手太阴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答案】D8、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A.阴维.阳维B.阴跷.阳跷C.太阴.阳明D.厥阴.少阳E.少阴.太阳【答案】C D E9、属于后天之气的有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B C D E10、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答案】E11、“先祛邪后扶正”适用的病证是A.气虚感冒B.气虚血瘀C.瘀血崩漏D.虫积脾虚E.脾虚气滞【答案】C1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A.贵和尚中B.伦理道德C.恒动变化D.尊经奉典E.整体宏观【答案】A13、六淫中,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A.燥邪B.风邪C.湿邪D.暑邪E.寒邪【答案】D1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答案】C15、属阴阳转化的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寒甚则热D.重阴必阳E.热极生寒【答案】A B C D E16、“金水相生”说明的两脏关系是A.心与肾B.肝与肾C.脾与肾D.肺与肾E.肝与肺【答案】D17、后天之精源于A.先天之精B.营养之精C.水谷之精和清气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答案】C18、具有“喜燥恶湿”特性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9、不属于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其性重浊B.易袭阴位C.其性凝滞D.易伤阳气E.易阻气机20、肺主治节是指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C.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E.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答案】C21、引起食积的最常见原因是A.过饱B.过饥C.饥饱无常D.饮食不洁E.饮食偏嗜【答案】A22、阴阳转化形式包括A.此消彼长B.渐变C.突变E.同消同长【答案】B C23、瘀血在形成过程无关的因素是A.寒凝B.气虚C.气滞D.血热E.气闭【答案】E24、胸痹患者,若遇悲伤的情志刺激,最易出现的表现是A.少气懒言,气短乏力B.意志消沉,饮食不进C.心痛发作,胸闷憋气D.脘腹胀满,腹痛腹泻E.头目胀痛,情绪烦躁【答案】C25、属于从治的是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用寒远寒D.阳病治阴E.阳中求阴【答案】B26、最确切地说明了脏与腑区别的是A.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B.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C.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D.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E.脏属阴而腑属阳【答案】C27、六淫外邪中,致病易导致出血的为A.风邪B.寒邪C.燥邪D.湿邪E.火邪【答案】E28、具有“主升发”生理特性的脏是A.肾B.肝C.心D.肺E.脾【答案】B29、“百病多由痰作祟”指痰饮的致病特点是A.致病广泛B.病势缠绵C.阻滞气机D.阻碍气血E.损伤阳气【答案】A30、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包括A.《黄帝内经》B.《难经》C.《金匮要略》D.《伤寒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A B C D E31、阴阳自和所维持的是A.动态平衡B.静态平衡C.气候变化D.体质类型E.疾病向愈【答案】A32、偏阴质者,病后康复调理应注意的是A.慎用滋腻之品B.宜用滋阴养气C.宜用酸涩收敛D.宜用大补气血E.宜用辛辣厚味【答案】A33、脾与肾的关系包括A.先后天互资B.燥湿相济C.水液代谢D.上下相应E.精血互生【答案】A C34、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肺.胃C.脾.胃.小肠D.肺.胃.大肠E.肝.肾.大肠【答案】D35、饮酒过度,易出现的变化有A.肝脾受损B.情志异常C.痰浊内生D.癥积E.湿热蕴结【答案】A B C D E36、“中精之府”是指A.胃B.胆C.膀胱D.小肠E.三焦【答案】B37、温补与固涩同用的适应证是A.气虚B.血虚C.气脱D.血寒E.精虚【答案】C38、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A39、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湿热质E.阴虚质【答案】B40、“祛邪兼扶正”适用的病证是A.气虚感冒B.实热伤阴C.瘀血崩漏D.虫积脾虚E.真实假虚【答案】B41、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A.肝B.心C.肺D.脾E.肾【答案】D42、在五神脏中,肝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B43、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即是A.气化B.变化C.转化D.形化E.运化【答案】A44、素体气虚者,辨体施药应忌用的是A.固涩收敛B.疏利气血C.耗散克伐D.补血益气E.补气培元【答案】C45、属于脏病治腑的是A.心火上炎口疮治以通利小肠B.膀胱失约遗尿治以补肾固摄C.肠腑不通便秘治以肃降肺气D.肝胃不和呕吐治以疏肝和胃E.胆汁排泄不畅治以疏肝利胆【答案】A46、过饥可以出现的变化有A.脾胃虚弱B.营养不良C.正气不足D.生长发育迟缓E.脏腑功能衰退【答案】A B C D E47、《素问·天元纪大论》:“在天化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所体现的是A.气的升降B.气的聚散C.气的运动D.气的变化E.气的转化【答案】D48、藏象的含义是指A.五脏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C.五脏六腑的形象D.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E.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答案】E49、“中精之府”是指A.胃B.胆C.膀胱D.小肠E.三焦【答案】B50、阳虚患者常见的症状是A.腹痛拒按B.畏寒肢冷C.盗汗D.脉数E.脉细数【答案】B51、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A.目外眦B.鼻根部C.小指端D.目内眦E.胸中【答案】D52、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的临床表现有A.胸胁胀满B.头目眩晕C.两乳胀痛D.少腹胀满E.面红目赤【答案】A C D53、属于外感病因的有A.外风B.内风C.痰饮D.暑邪E.疠气【答案】A D E54、肺气的宣发生理功能有A.呼出浊气B.宣散卫气C.布散津液D.精微上输E.生成宗气【答案】A B C D55、瘀血最常见的脉象是A.脉弦B.脉滑C.脉细D.脉涩E.脉沉【答案】D56、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痰湿质E.气虚质【答案】C57、心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A.在志为喜B.在体合脉C.在窍为舌D.在液为汗E.在季为春【答案】A B C D58、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变化的过程,称为A.形化B.变化C.转化D.气化E.运化【答案】D59、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失眠多梦B.面色苍白C.视物昏花D.唇舌紫暗E.妇女经少【答案】A B C E60、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A.心B.脾C.肺E.胃【答案】B C D E61、分布在巅顶的经脉有A.足太阳经B.足少阳经C.足阳明经D.督脉E.足厥阴经【答案】A D E62、阳虚患者常见的症状是A.腹痛拒按B.畏寒肢冷C.盗汗D.脉数E.脉细数【答案】B63、因时制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季节C.月令D.气候E.地域【答案】A B C D64、心与脾的关系包括A.血液运行B.津液输布C.津液代谢D.气机调畅E.血液生成【答案】A E65、护肾养生的主要方法是A.饮食有节B.节欲保精C.劳逸有度D.积精全神E.运动锻炼【答案】B66、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肝C.脾D.肾E.大肠【答案】A67、与唾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肺D.肾E.脾【答案】D68、《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E69、肺主治节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有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助心行血【答案】A B C E70、可概括小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A.主津B.主液C.主水D.主大便E.主尿液【答案】B71、小儿的体质特点是A.脏腑娇嫩B.代谢缓慢C.形气未充D.易虚易实E.易寒易热【答案】A C D E72、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余邪未尽E.饮食不慎【答案】D73、影响传变的因素包括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A B C D E74、偏阳质者临床用药应注意A.宜甘寒B.宜酸寒C.宜咸寒D.宜清润E.忌辛热温散【答案】A B C D E75、“热因热用”适用证候是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表寒里热D.上热下寒E.表热里寒【答案】A76、胆为六腑的依据有A.形态中空B.内藏精汁C.助饮食消化D.泌别清浊E.与肝相表里【答案】A B C E77、具有防御作用的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E78、发病类型有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复发【答案】A B C D E79、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是A.滋阴B.温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阳病治阴【答案】C80、化生为人的气A.元气B.精气C.烦气D.人气E.浩然之气【答案】B81、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C82、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发挥濡养作用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E83、与女子胞关系最密切的经脉有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跷脉【答案】A B84、据《素问·举痛论》,思可导致的气机变化是A.气下B.气上C.气滞D.气结E.气陷【答案】D85、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的是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抑木扶土法D.益木生火法E.培土制水法【答案】A86、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A.目外眦B.鼻根部C.小指端D.目内眦E.胸中【答案】D87、任脉的终点是A.会阴B.口唇C.胞宫D.目眶下E.目内眦【答案】D88、某男,52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偏阴质者受邪发病多表现为A.虚证B.寒证C.热证D.实证E.燥证【答案】A B2、某女,48岁。
经前期头痛,以巅顶为甚,易恼怒。
其病变相关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阳明胃经E.手少阴心经【答案】A3、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基础是A.先天之精与水谷精微B.吸人清气与水谷精微C.水谷精微与五脏六腑之精D.先天之精与吸入清气和水谷精微E.先天之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答案】D4、防止体内液态物质无故丢失,主要体现气的功能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D5、人体之精按其部位分,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D6、中医学最早出现“气化”概念的著作是A.《内经》B.《难经》C.《中藏经》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A7、某男,6岁。
手足冷,但胸腹灼热,烦渴饮冷,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应使用的治法是A.寒者热之B.实则泻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答案】D8、素体气虚者,辨体施药应忌用的是A.固涩收敛B.疏利气血C.耗散克伐D.补血益气E.补气培元【答案】C9、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脾主升清C.脾为后天之本D.脾主统血E.脾能运化水谷精微【答案】E10、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A.肝B.心C.肺D.脾E.肾【答案】D11、液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A.血脉B.骨节C.脏腑D.脑E.髓【答案】A12、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体内部D.形与神E.动与静【答案】A B C D13、某男,10岁。
虫积日久,体虚无力,给予健脾之剂,再行驱虫,其遵循的治疗原则是A.单用扶正B.单用祛邪C.先扶正后祛邪D.先祛邪后扶正E.扶正兼祛邪【答案】C14、“木火刑金”传变形式是A.脏与脏之间传变B.脏与腑之间传变C.腑与腑之间传变D.形脏之间传变E.表里传变【答案】A15、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阳邪B.干涩C.扰心神D.易生风动血E.升散【答案】A C D16、督脉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阳经气血B.反映脑肾的功能C.主生殖功能D.调节阴经气血E.调节气机【答案】A B C17、在五神脏中,肝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B18、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是A.滋阴B.温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阳病治阴【答案】C19、阐发命门学说,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医家是A.朱丹溪B.李东垣C.张景岳D.吴鞠通E.张仲景【答案】C20、以阴阳三分法划分的常见体质类型包括A.偏阳质B.阳虚质C.阴虚质D.偏阴质E.平和质【答案】A D E21、肝与肾的关系包括A.水火既济B.先后天互资C.藏泄互用D.精血同源E.阴阳互滋互用【答案】C D E22、与绦虫病形成与临床表现相关的有A.肛门奇痒B.食欲亢进C.形体消瘦D.大便中有白色虫体节片E.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答案】B C D E23、阴阳自和所维持的是A.动态平衡B.静态平衡C.气候变化D.体质类型E.疾病向愈【答案】A24、真热假寒证的治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用热远热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答案】D25、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虚则补母B.实则泻子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抑强扶弱【答案】A26、某女,45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容易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火(热)邪C.湿邪D.寒邪E.暑邪【答案】C2、气之最基本的特性是A.运动B.变化C.升降D.物质E.无形【答案】D3、使人体脏腑.经络.官窍间传递信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B4、《内经》概括上.中.下三焦功能特点包括A.上焦如雾B.中焦如沤C.上焦如羽D.下焦如渎E.下焦如权【答案】A B D5、恐惧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E6、不属于药邪形成原因的是A.用药过量B.药量过少C.炮制不当D.配伍不当E.用法不当【答案】B7、肺气的宣发生理功能有A.呼出浊气B.宣散卫气C.布散津液D.精微上输E.生成宗气【答案】A B C D8、属于从治的是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用寒远寒D.阳病治阴E.阳中求阴【答案】B9、导致病程较长的病因有A.痰饮B.瘀血C.结石D.湿邪E.热邪【答案】A C D10、对津液输布影响最为重要的是A.胃B.小肠C.膀胱D.大肠E.三焦【答案】E11、手太阴经分布部位是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答案】A12、经过气街的经脉是A.足少阴与足太阳B.手少阳与足少阳C.手阳明与足阳明D.足厥阴与足太阳E.足阳明与足少阳【答案】E13、不属于反治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虚则补之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答案】C14、与绦虫病形成与临床表现相关的有A.肛门奇痒B.食欲亢进C.形体消瘦D.大便中有白色虫体节片E.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答案】B C D E15、最早提出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著作是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备急千金要方》【答案】A16、未病先防中防止病邪侵害的方法是A.顺应四时B.调畅情志C.饮食有节D.起居有常E.药物预防【答案】E17、过度安逸,临床常见症状包括A.发胖臃肿B.胸闷气短C.肌肉软弱D.脘腹胀满E.动则心悸【答案】A B C D E18、属于证的概念内涵有A.病因B.病位C.病性D.病势E.病症【答案】A B C D19、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循行包括A.额部B.侧头部C.头顶D.后头部E.面颊部【答案】A C D20、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余邪未尽E.饮食不慎【答案】D21、某女,42岁。
心前区疼痛护理常规
心前区疼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前区的疼痛不适。
常见于各类型的心绞痛、急性心梗、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心血管神经症等。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态,面容与表情。
2、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有无大汗、恶心、乏力、头晕等伴随症状。
3、心率、心律、心音的变化,有无心脏杂音及肺部湿啰音;有无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表现。
4、心肌酶谱、心电图、CT 或核磁共振等,必要时连续监测心电图动态变化。
【常见护理问题】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有关。
【护理措施】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除了心血管神经症病人外,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减轻疼痛;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餐、用力排便等易引起心绞痛的因素。
(2)饮食与排便:清淡易消化,避免饱餐;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药物治疗护理: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以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疼痛,如含服后胸痛不能缓解,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观察用药后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疼痛时专人陪伴,安慰病人,指导病人深呼吸等放松技术,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恐惧等心理。
5、健康指导
(1)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避免精神紧张及长时间工作。
(2)合理膳食、少量多餐、戒烟限酒,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体征护理常规
(3)鼓励适当参加运动,提高活动耐力。
心前区疼痛常见于哪些疾病
许永杰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心前区,系指心脏所在的胸腔中间偏左的区域。
不少疾病可引起心前区疼痛,应注意鉴别。
常见的有: 心绞痛。
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
典型的心绞痛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常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及嗜烟酗
酒等情况下诱发。
疼痛发生在各种负荷的同时而不是在其后,停止活动后疼痛很快
减轻以至消失。
心绞痛常见的部位是胸骨后上方,有时可稍偏左,疼痛范围为“一片”而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许永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
【相关文献】
1.心脏疾病风险更常见于湿疹患者中 [J], 凌致恩
2.常见于成人,查体很关键腰痛的标准化全科诊疗路径 [J], 向宇凌;吴华
3.常见于成人,查体很关键腰痛的标准化全科诊疗路径 [J], 向宇凌;吴华
4.猪的“咳嗽症状”常见于哪些疾病呢? [J], 无
5.猪的“咳嗽症状”常见于哪些疾病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前区疼痛
文章导读
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人总是会出现心前区疼痛的现象,有的时候会有明显的
病情发作而导致心胶痛,心前区疼痛是心绞痛,这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肌肉软组织损伤,
再加上食道损伤,才会导致心脏冠动脉硬化,最后引起心肌梗塞和心绞痛,危害性是相当
大的,如果不及时的治疗,还有可能会牵连其他器官。
心前区疼痛就是心绞痛吗?
心前区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肌肉软组织损伤和食道胃酸返流。
最常见导致严重
后果的是严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及心肌梗塞,胸主动脉瘤破裂及肺血拴
形成。
其他原因的心前区疼痛也经常能够发生,像急性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等。
冠心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多与活动和劳累相关。
休息后能很快缓解症状。
有时伴有向
颈部、肩部放射痛,伴随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
有这些症状就应引起高度重视。
尤
其在男性年龄大于 45 岁,女性年龄大于 55 岁,有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病人,更应得到进一步的检查。
目前有无创和有创检查方法,根据症状,危险因素及心电图和血液化验,医生会建议具
体的检查方法。
无创方法包括运动平板,运动平板或者药物诱导加影像方法,比如运动或
药物心脏超声,运动或药物核医学,药物诱导心脏磁共振,及 CT 冠脉造影。
每个检查都
有它的优势和不利的一面。
简单地说,单一运动平板试验的敏感率相对较低,55-60%。
加影像方法能明显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医学检查应用的很广泛,但有放射暴露,不宜
反复太多次。
心脏超声方便、且经济,没有放射线暴露,但对小面积缺血不太敏感,有时影像质量会
受到软组织疤痕,肺和肥胖的影响。
心脏磁共振能提供最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没有放射
线暴露,但有更高的技术要求,不是每个医院都有。
心脏 CT 造影能提供清晰冠脉诊断,
尤其对正常的冠脉血管。
诊断清楚,治疗就容易了。
胸主动脉瘤的产生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虽诊断手段包括心脏磁共振或心脏 CT。
也需要
随访以确保每年不要超过 0.5cm 的增长或动脉瘤小于 5.5cm,或者动脉瘤小于 4.5-5cm,
若病人有先天性 Bicuspid 主动脉办或Marfan’s 综合征。
这些是手术修补的指征。
肺动脉血栓也是常见和高危险急性疾病。
在通常由于下肢血栓脱落到肺因起的急症。
常
见于下肢手术,长期卧床,肿瘤及有血液凝聚异常人的病。
胸部 CT 或者核医学加上血液。